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悅思益明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透過以下三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用一幅思維導圖來進行說明:

    1,閱讀。

    2,旅行。

    3,影視作品。

    4,與人交談,結交不同的朋友。擴大自己的朋友圈。每個人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素材。我們不必在文章中點名,但是,從他們的經歷當中,我們卻能夠學到很多的知識。這個知識,就是一個很好的素材來源。孔子他老人家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很可能別人的一句話。就會讓人“茅塞頓開”。

    所以,要想找到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就要從這五個方面多去下功夫。大家都知道的“一直特立獨行的貓”暢銷書作者趙星。我們在看星姐寫的文章的時候,總是很好奇,為什麼她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素材。曾經有人就這個問題請教過她,原來,星姐是一個很用心的人,擁有強大的朋友圈。而且,她十分擅長和別人聊天。陪家人住院時,她就喜歡和陪護聊天。聊天的時候,不斷的蒐集各種對自己有用的素材,在聊天的過程中,自己收穫的感動,就可以成為一篇文章的素材。

    同時,星姐在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上的一些觀點和金句,都收集起來,分類處理。這樣,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就會有用不完的資訊。

    其次,我們要說的就是:素材的收集。

    素材的收集主要有兩個重要的環節。

    一個是把收集到的素材,都納入一個筆記本中。可以是紙質的筆記本,也可以是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電子記事本。也就是《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上面說的“一元化筆記法”

    這本書的作者是奧野宣之。他曾經憑藉《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在日本成功的引發了“筆記風潮”。這本《如何有效整理資訊》,就是它的姐妹篇。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上面提到的“一元化筆記術”,是一種比日程手賬更深入,比課堂筆記更豐富的筆記方法。

    一元化筆記法的主要原則是,要遵守“一元化”,“時序化”,“索引化”。關於這個規則,想多瞭解一些的話,也可以參考這本書。

    第二個環節是:不斷的反覆閱讀收集的資訊,也就是我們導圖中說的反覆咀嚼資訊。

    透過不斷的閱讀,反芻,產生新的感想,新的靈感。

    前幾天,新世相曾經舉行過一個營銷講座。其創始人張偉在課上講起新世相歷次的成功營銷案例。我們也都知道,新世相曾經成功發起過“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等活動。張偉在課上講到,要想做出成功的營銷。離不開兩個最主要的環節:1,要反覆與使用者接觸,瞭解他們的狀態,善用網際網路技術,增強與使用者的關聯,保持高密度的創意和執行。2,看透身邊那些眼花繚亂的熱點事件的本質。

    從張偉提出的這兩個重要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張偉的這個方法,其產生的過程,其實和我們在《如何有效處理資訊》這本書上的觀點是有著相通之處的。他提出的反覆與使用者接觸,看透事件的本質,可以理解為是一個資訊的不斷咀嚼的過程。

    透過不斷的與使用者接觸,就可以收集到第一手的使用者資料,反覆多次的接觸,就可以加深對於使用者的需求的深入理解。用一個專業的術語來說,就是“痛點”。一個人的一個觀點和想法不足以引起重視,但是,大多數人對於這類事情,都是一個看法的話,就要引起重視了。透過這樣反覆的瞭解,反覆的推敲,就可以把人們心中模糊不清的觀點,進行整理,彙總,從而生髮出一個新的,具有意義的點。這個點,就可以成為我們文章的立意或者是主線。

    第三,我們來說說,怎樣對資訊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從而產生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

    在這個步驟中,有三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一是卡片法。二是移植法。三是影印件拼貼法。

    首先說說卡片法。就是把我們需要使用的資訊,全部列在一個便籤紙大小的卡片上,每個卡片上寫上80字以內的字,然後把這些卡片排開,根據自己的需要,不斷的調整卡片的位置。這種方法一般主要是用來構思長篇文章的時候使用。

    其次是移植法。用一張A4紙,寫上主題,然後一條一條的把我們需要的資訊寫在紙上,構思出我們需要的材料。

    還可以用影印件拼貼法。把我們需要的和主題相關的資料影印出來,按照我們的需要進行排列組合。然後貼上下來就可以了。

    這三個方法用好了,就有助於我們擁有好點子,同時擁有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在這點上,日本人就做的就十分內行。

    日本的納博科夫被評選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日本著名詩人、小說家高橋源一郎曾把納博科夫和博爾赫斯、卡爾維諾、溫貝爾特·艾科等作家並列,稱他們: “無論在技法上,還是在理論上,他們分明都是在文學的最前沿進行創作的作家。”

    納博科夫的寫作秘訣就是卡片法。 他曾經說:“我現在發現索引卡片真的是進行寫作的絕佳紙張,我並不從開頭寫起,一章接一章地寫到結尾。我只是對畫面上的空白進行填充,完成我腦海中相當清晰的拼圖玩具,這兒取出一塊,那兒取出一塊,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再拼出 …我不知道,也許是喝得醉醺醺的獵手。”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自媒體發達的時代。我們的資訊,從1995年,人們只能從黨報上面獲取資訊到2000年入口網站的確立,再到現在的自媒體時代。資訊從最開始的單一渠道擴充套件,到現在的以人們的喜愛為主的智慧推送的時代,可以說周邊佈滿了各種各樣的資訊。

    怎樣從中發現我們需要的資訊,是需要良好的方法和持之以恆的決心。有人曾經把刊載於媒體的資訊,稱之為“二手資訊”。把在現場親眼確認的資訊稱之為“一手資訊”。我們如果能夠把自己手裡的一些普通的資訊,經過我們的思考,發酵,變成只屬於我們自己的一手資訊了。這個“一手資訊”積累多了,自然會成為最具有意義的寫作素材。

  • 2 # 笑薇讀書

    對於想在寫作上做出成績的人來說,有一個問題一直很頭疼,那就是持續寫作,因為我們常常會為沒有素材可寫而發愁。

    如果把寫作比作烹飪的話,那麼素材就是原材料,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呢!如果沒有比較理想的寫作素材,那麼是沒有辦法完成一篇高質量的文章的。

    也許有人會說,寫作只要有靈感就行了。當然,如果你只是興趣來了偶爾寫寫,那確實是可以,但如果你想透過寫作建立一些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單靠靈感來寫作是非常不靠譜的。

    所以說,素材之於寫作那是非常重要的,那麼究竟才能讓自己不為素材發愁呢?

    1、永遠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可以理解為對生活的一種強烈的感知和體悟。擁有一顆好奇心,平淡的世界在我們眼裡才會更加有趣。

    以前看《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情節,花兒凋落原本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現象,但她卻為此傷心難過,還寫出了一首文采斐然的《葬花吟》,現在想來,這是因為黛玉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細膩感知與好奇心的女子,所以每一瓣落花都能成為她落淚的理由,甚至還能為其吟唱出一首絕世佳作。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這首《葬花吟》至今回憶起來都覺得甚是美妙。

    正因為黛玉對生活充滿好奇,所以有比尋常人對生活更細膩豐富的感悟,因此,她的眼裡處處都是美妙的詩歌。所以,充滿好奇心是發現寫作素材的基礎。

    2、培養洞察力

    洞察力也可以理解對周圍環境和人事的敏感或者敏銳度,好奇心強的人,一般洞察力也更強,儘管不是每個人的好奇心都很強,但我們可以提高自己對生活的洞察力。

    比如平時養成多關注生活瑣事和周圍環境中的某些細微的變化,並多思考其背後的原因。

    雖然這是個大家都很常見,甚至還會感到有些困惑的現象,但真正關注並用心去思考這個問題的人並不多。所以當這樣的一個話題性很強的文章出現之後,大家就都很感興趣,甚至和作者產生了強烈共鳴。

    自媒體時代的寫作和傳統寫作不同,它屬於一種更加平民化的寫作,生活中任何細微的小事,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和思考,就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正所謂,世事洞達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好奇,寫作的人常常也需要對周圍的人和事保持單純的好奇心。所以,如果可以每天抽出30分鐘的時間,讓自己迴歸一個五歲小孩,用孩子的眼光打量世界,並思考它的神奇和奧秘,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是可見的素材。

  • 3 # 春光微陽

    文學本來就是一種創造,靈感更是一種創造的妙境,是創作的源泉和基礎,有心的人把握好它,很可能就會有一篇佳作誕生於文壇,也許創作之路由此鋪展開去。當然,並非每個人每時每刻都能獲得“靈感”,只有留心生活、感悟生活、日積月累,有了豐富的社會底蘊和生活底蘊,乃至知識底蘊,靈感才能閃現。但是光有靈感是不夠的,文章來源於生活,寫作需要素材。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論是生活還是寫作,無米之炊做不出飯也就寫不出好文章。著名散文作家秦牧說:“一個作家應該有三個倉庫:一個裝生活中得來的材料;一個裝間接材料的倉庫,即裝書籍和資料得來的材料;還有一個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語言的倉庫。有了這三種,寫作起來就比較容易。”那麼如何找到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呢?

    要想找到素材就得仔細的觀察生活,認真的體驗生活,從生活中去發掘、去擷取素材。

    一、從生活中尋找。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大舞臺,每天都會發生一些新鮮的、難忘的、有意義的事,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必須比別人更敏銳地捕捉你身邊的一些細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其實都能給我們靈感,身邊人的故事,身邊人說話做事的方式,身邊人的每一句話,都會給我們啟示,引我們思考,只要注意觀察,多問一句,多聽一點,抓住某個點,就是一個素材,就能找到靈感去寫。

    二、讀書和旅行。天賦以外,更重要的是深入生活,多讀書,讀好書。讀書的好處很多。 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卷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才思敏捷;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淨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於人生。人生就是一條路,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所見的風景是有限的。書籍就是望遠鏡,書籍就是引路燈,讓我們看的更遠、更清晰。人生短暫,精力有限,不可能什麼事都親身感受一下,什麼地方都去走一走。而讀書,就是我們將古今中外優秀人士的經驗、智慧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的過程。而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與一位智者對話,對人的言行舉止,處世方式都有益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一個人在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中的寬闊。你的人生不會沒有出口,你會發現自己有一雙翅膀,不必經過任何人同意就能飛!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頁。

    三、從新聞和影視作品中挖掘。新聞是最好的素材庫,從親情到愛情,溫暖的、殘酷的、奇葩的,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會在新聞裡上演。哪一個故事哪句話觸動了,都可寫成一篇文章。看新聞不僅能夠看到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最重要的是能夠了解最新的熱點,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每天都發生了什麼。影視作品也是來源於生活,經過作家的提煉,濃縮了精華。你可能找到一個能觸動的點,激起你某些感觸,或者透過劇中人物的故事或臺詞延伸出一篇文章,也許還能無心插柳柳成蔭。甚至某句臺詞觸動了你,或許也可以直接拿來當標題。

    四、從藝術和音樂中尋找。偉大的藝術作品是最好的靈感來源。真正的好的音樂不僅給人美好的視聽享受,並能消除疲勞,使人思路清晰。音樂可以敲開封閉的心靈,舒解憂鬱苦悶的心情,聽一些美妙的音樂能夠打動和鼓舞你。音樂作品中的意境和歌詞延伸出了多少好文章,比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 4 # 農夫隨筆

    生活當中,其實有很多的事情都是我們寫作的素材。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一秒鐘之內發生的事情就可以寫出300字的文章。大自然中的一棵小草,一棵大樹,一朵鮮花,一片浮雲……都是很好的寫作靈感。

    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那些時間裡,你的焦慮、你的快樂,你的幸福還有你的彷徨與無助,都能讓你寫出一個會咬人的精彩故事。

    寫文章貴在堅持,經常激勵自己,勇於嘗試。不要緊張,先寫,再把它寫好。大膽的把你看到的,心裡面想到的,有些不能說出來的話都可以寫出來。每天花十分鐘的時間,把你自己心裡面的事情寫在那張幸福的空白紙面上,然後鎖進你的抽屜裡。

    我們生活當中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當做寫作的素材,找出哪些活動,能讓你文思泉湧,不要浪費機會,每次都要把湧現的靈感轉成文字。

    我所寫的一些隨筆,都是我與孩子們平常的生活節奏。兒子的第一次微笑,第一次哭泣。都被我收錄進文字裡。

  • 5 # 杦桎in

    閱讀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我們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透過閱讀可以提高我們對文字的掌控力,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我們才能夠把寫作素材所包含的內容詮釋到極致。

    寫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訓練好的,他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只要一步一個腳印打好基礎。

    我們需要從生活中發現細節,收集素材,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情感。

  • 6 # 三葉書童

    寫作時,你是否常遇到這種情況:思路阻塞,絞盡腦汁也捕捉不到靈感,陷入不知從何下筆的慌亂狀態,緊接著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越寫越煩躁。

    靈感似乎更垂憐那些偉人,他們也因此做出了一番成就,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寫作者,靈感則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東西,再怎麼努力尋求,總也得不到靈感的青睞。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難道只有少數人才有資格獲得豐富的靈感?如果不是,那麼如何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寫作靈感?

    在奧野宣之看來,靈感是有跡可循的。他在《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一書中提到:靈感從來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是在已有資訊的基礎上重新進行排列加工所生成的。這本書就是教我們,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獲得源源不斷的靈感。

    奧野宣之,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從事編輯和專欄寫作。他以獨創的資訊整理術和創意生成法,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帶來了巨大改變。他本人不論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經NHK和TBS電視臺播出後大受歡迎。他也被冠以日本人氣“筆記本作家”的稱號。

    這本書有三個要點可以分享:

    一、日常取材,建立自己的素材庫

    生活就是一個巨大的靈感素材庫。從日常生活中收集的素材,表面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唯有親身經歷的素材,才更有觸感更易聯想,進而啟發頓悟。

    那麼,我們應該要收集哪些素材呢?奧野宣之提出要留意這些事情:發現之事、疑惑之事、在意之事和所思所想。總之,只要能觸動到你的,就可以作為素材收集起來。我們收集資訊時,不是看它是否有用,也不是看它是否與自己的行業和工作相關,只要它讓我們覺得有趣好玩,對我們有所啟發,就是值得被記錄下來。

    知道要記錄什麼,那麼要如何做記錄呢?奧野宣之提出隨時隨地攜帶本子,把所有的素材都記錄在一本手寫筆記本,並且按照時間順序記錄。比如記錄生活可以是這樣:

    180518,與女友去看《復仇者聯盟3》,現場觀影效果很好,細節處理恰當,伏筆多,期待下一部漫威。

    180519,今天上班很累,與同事喝啤酒擼串,感覺一整天的疲憊都消失了。

    你一定很困惑吧:把所有資訊都記錄在一個本子上,難道不麻煩嗎?畢竟我們習慣於將資訊分類,然後將資訊歸類到相應的類別,目的就是能快速找到想要的資訊。

    但作者認為:對普通人來說,分類反而更浪費時間。一旦在你認為目標資訊應該在的分類下沒有找到,你就不清楚它是在哪個地方,就不會用它們了。因此,用一個本子記錄所有資訊,這就是奧野宣之的“一元化”筆記。

    同時他還提出:“一元化筆記”要用紙質筆記本記錄。很多人並不理解,在電子筆記如此盛行的今天,為何還使用紙質筆記本,這不是很麻煩嗎?

    雖然電子記錄非常方便,但卻無法保留當時記錄的感受和體驗。而使用手寫,或是手工剪貼的記錄方式,能把當時的心情和感受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當我們重讀時,可以體會當時的想法和感覺,這樣資訊才更有“立體感”。

    二、整合素材,理解消化

    收集了大量的素材,是不是把它們放著不管,靈感就不請自來了呢?當然不是,我們還需要對素材進行理解和消化。就像做菜一樣,把食材買回來,不得經過洗摘、醃製等處理,才能做出一道美味嗎?因此,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三個整理素材的步驟:

    1.重讀篩選

    2.蔥鮪式火鍋筆記

    比如做讀書記錄可以這樣做:180512,閱讀《如何有效整理資訊》P34-P160

    ○原文“使用手寫或膠水貼上資料等手工處理資訊,便可以把當時的心情和氣氛原封不動保留下來。

    ☆記筆記還能放入照片和手工剪貼,看起來很好玩,下次試試。

    3.卡片重組

    蔥鮪式火鍋筆記法能深入理解和消化素材,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找出素材與寫作主題的關係。因此,奧野宣之使用“卡片重組法”對素材進行梳理。準備一些與一張或兩張名片大小的卡片,方便存放衣服口袋或錢包裡,然後從“一元化筆記”中摘選資訊,一張卡片一條資訊,每條資訊80字內。

    接著找一張比較大桌子,或是在地面上,把卡片鋪開,像玩拼圖遊戲,把你覺得相關聯的卡片放到一起,或是把它們打散,這時候能發現過去沒有注意到的意外組合。比如你可能會發現某個新聞報道的資訊可以作為文章論據使用;雖然某個話題跟主題切合,但與另一個話題放在一起比較說明,效果會更好。

    三、為寫而思,思考頓悟

    我們有了足夠的素材,對素材也進行了整理,那麼靈感就會出現了嗎?不是的,前面的步驟只是促進產生靈感的充分條件,並不是做了馬上就有。而且靈感是外部資訊與大腦內部資訊重新整合的結果,我們還需要不斷把想法寫下來,才有可能創造更多靈感。

    隨身攜帶一些卡片,放在口袋或包包裡,一有想法就立即記錄下來。比如讀到一段觸動內心的話,把自己的想法寫在卡片上;散步時,腦中突然想到要的事情,也記錄下來。然後把新舊卡片混在一起,繼續用卡片重組的方法整合素材。

    許多人記錄,是等到有想法才寫下來,而沒有想法的時候,就不願意動筆。而我們不願意寫下來,是覺得內容不好,寫下來沒意義,實際卻相反,正因為想不出好的內容,才需要嘗試寫下來,不斷把大腦中的想法清空,才會獲得一些優質的想法。

    對於寫作者,靈感終究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東西,但這並不代表什麼都不做,被動等待靈感降臨。靈感和運氣很類似,對於越努力,越做好準備的人,它們就越會光臨他們。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專注做好該做的事情,同時享受這一過程,因此他們比別人更有耐心等待結果的發生。

  • 7 # 秦緒文自媒體

    很多自媒體人,在網上搜索各種資源。但是由於網路上的資源非常多,而且龐雜,不可能很快的就搜尋到自己想要的資源。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特定的網站,有一個聚合式的網站,讓自媒體人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找到自己想要的影片,找到自己想要的圖片,找到自己想的資料或者軟體。

    那今天咱們就分享四個網站,幫助大家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第一個小不點搜尋

    這是一款進行網盤搜尋的網站,它沒有像其它網站做的那麼富麗堂皇,但是它裡面的資源卻非常的好,而且特別的精準,讓你一定可以做到自己想要的資料。

    第二個Barn Images

    這個是尋找圖片素材的,因為現在大家都想去找好的圖片素材,但是好多圖片素材卻不是那麼容易找到,這個網站就有海量的高質量的圖片素材,裡面的圖片也非常好看,是那種比較文藝範的圖片,而且還可以隨便的下載。

    第三個kkkkmao

    這是可以進行影片線上觀看和下載的,你可以看電視,看電影還可以看動漫,以及一些微電影,同時你如果想下載下來還可以下載下來,你想一下,如果說現在正在上映某個電影,在其他平臺是收費的,那你上這個平臺下載下來,然後進行一個解說,肯定播放量是非常高的,因為你這屬於原創。

    第四個BTDB

    這是一個Bt下載的網站,裡面有非常多的音樂,電視劇,還有圖片素材資源,是一個非常好的搜尋網站。

    以上就是四個可以輕鬆找到影視,小說,資料軟體的網站,讓我們不再為素材而煩惱。

    軟體說明:(安裝步驟也一併奉上)

    那這些軟體有什麼用途:

    1、Pr軟體用來剪輯短影片

    2、Ps用來做封面和logo

    3、Ae用來做短影片片頭還有100個片頭模板

    4、Au用來處理聲音、降噪等

    5、Ev用來錄製螢幕,遊戲領域可用

    6、皮影客三分鐘就可以製作一個動畫!

    領取方式(分為三步)

  • 8 # 一起書店許新悅

    我們在看書或觀影的過程中,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故事剛看了開頭,你就已經猜到了結尾。對於這種“毫無新意”的作品,大多數人都會草草結束“欣賞”。可世界上偉大的作品中,真的都是那麼獨特,和絕無僅有嗎?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自1994年上映以來,常年霸佔IMDB(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資料庫)排行榜第一,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可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卻與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不僅如此,電影《教父》借鑑了《李爾王》,《獅子王》借鑑了《哈姆雷特》,經典音樂劇《西區故事》借鑑了《羅蜜歐和朱麗葉》。有一種說法稱,18世紀到21世紀,莎士比亞無處不在。

    《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極其有趣的觀點——“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脫胎於其他的文學作品”。作者托馬斯·福斯特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故事,而其他的故事都是它的延伸。因此,本書將透過分析故事的寫作套路,幫我們瞭解作家都是如何運用經典,並採取象徵、隱喻、特徵等技巧進行創作的。這本書,也是專門為青少年寫作提供的一部閱讀指南。作者托馬斯·福斯特是美國密歇根大學的文學教授,他堅持認為,只要學會閱讀經典,就能從中獲得受用一生的創作素材。

    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幾個,我自己認為非常受用的“故事創作小套路”。

    一、什麼是組成故事的要素

    書的開篇以“探險”類故事為例,羅列了構建一個故事的五大要素。

    不僅是探險故事,愛情故事、懸疑故事、時代故事等也都是由這五大要素組成。或許這就是作者為什麼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故事”的原因吧。但即便如此,當我們面對無數的文學作品時,還是存在經典與否、喜愛與否的差別。或許這與作家的文采有一定關聯,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故事背後蘊藏的意義。

    二、如何表達故事的意義

    每一個故事都是是一場探險,而其背後的意義永遠都是認識自我。五大要素中“公開的理由”和“真正的理由”則給了我們闡述意義的一條通道,我們總是肩負著“公開的理由”上路,又因為找到了“真正的理由”而結束。

    就像《小王子》裡描述的一樣,小王子因為孤單,離開了自己的星球去尋找其他的“人”。可最後他才發現,每個“人”都是孤單的個體,他真正要尋找的,不過是自己星球上,那一朵屬於他的玫瑰。經典之所以經典,因為它喚醒了我們,激勵了我們,讓我們將自己的過往帶入其中,併發揮出無限遐想,才讓我們願意一遍一遍的讀下去。這就是做為一個故事,最重要的意義。

    三、如何讓故事飽滿起來

    許多經典故事,都會留下極具象徵意義的事物,這些借鑑會讓故事更加飽滿,並極具深意。例如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聖地亞哥老人分發了酒和麵包,手腳受了很多傷,為他人犧牲了自己。其實作者在這裡,埋下了一個“基督式人物”,靈感就來源於《聖經》中的耶穌。由於耶穌的偉大,他在文學作品中已經形成了一套“基督式人物”的標準。

    而只有當你明白了這個“基督式人物”的深意,你才能迅速瞭解作者的意圖。

    除了人物特徵帶來的象徵意義,天氣、季節、地理環境、疾病等等因素,都能為你的故事帶去更加飽滿的色彩。因此熟練掌握故事要素,大量閱讀經典文學,是我們挖掘閱讀深度,以及累計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諺語——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如今天推薦的這本書《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中要告訴我們的一樣:不必糾結每個故事背後的原型,閱讀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想象力的事情。我們總希望在故事中發現新奇的東西,又要尋找那些熟悉的場景,但只有兼具這兩點,才能讓閱讀變得更加有趣。當有一天你也需要使用它時,你會發現,只要伸出手隨便摘取一片,就足矣。

  • 9 # 櫻汐筆談

    在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麥瑟爾夫人總是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每次看脫口秀時,就會在上面隨時記錄有趣的點,平時有好的點子也會記在上面。時間久了,這個小本本就成了她的靈感寶庫。

    寫作和脫口秀一樣,想要達到一定的水平或境界,都需要有豐厚的積累。如果素材庫空空,到下筆時撓破頭皮也無濟於事。在收集寫作素材時,我們可以有幾個渠道。1、在閱讀中積累。

    在讀書的過程中,透過記錄讀書筆記、寫讀後感或者書評的方式,把書籍中有用的點記錄下來。劇作家史航就有所謂“榨汁機式”讀書法,取書中精華,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2、隨時記錄生活。

    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人和事,以及隨時迸發的想法,都可以成為很好的素材。用手機備忘錄或者便籤紙記錄下來,捕捉稍瞬即逝的靈感。

    3、拆解好文,也是蒐集素材的一種方法。

    作為寫作者,有時會看到一些非常優質的文章,這時從標題、架構、行文邏輯到遣詞造句等多維度進行拆解,找到其中的閃光點。

    寫作素材的積累是個長線工作,不斷讀、堅持寫,每個人都有機會寫出滿意的文字。

  • 10 # 何茶趣

    寫作素材要找嗎?我覺得應該是如何選擇寫作素材才對,那些找不到要寫的,其實是不知道寫什麼才對。生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寫的東西太多了,面對撲面而來的資訊流我們只是不知道抓住哪一個而犯愁。也許你不信,看我舉個例子來。

    比如,現在老師有個作文題目,板凳。

    好多人立刻犯傻,板凳好像沒啥可寫的,好多人立刻停筆思索,陷入一片空白,什麼也寫不出來。現在我們套用一句老話,格物致知,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來格這個板凳。從時間上來說,板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也就是說我們以板凳的歷史為著眼點入手。我們知道,一開始古人是席地而坐的,比如主席,出席,列席,那時候都是跪著,勞動的是膝蓋,席是坐具,也是臥具,後來服裝發展了,人們可以坐高一點不止於走光,才有了板凳椅子,這時候支撐身體的是屁股。

    再從比較的方面入手,椅子是不是有扶手的板凳,是現有板凳還是現有椅子,秀墩算不算板凳的行列。板凳和馬紮有沒有親戚關係。再從結構來說,板凳的高矮寬窄都是怎麼發展出來的。從材質來說,什麼木材適合做板凳,鐵板凳和塑膠板凳有啥不同,再從工藝上來說,從應用場合來說,各種板凳的優劣。這些都是素材。

    在考慮一下,板凳和人聯絡起來。一個板凳只是個籠統。要寫奶奶做的板凳,小學生做的板凳,家傳的紅木板凳,一個被油膩糊住的古董板凳。板凳進入生活之後就有故事。故事可以是聽來的,也可以是虛構的。故事一般是傳說,小說一般是虛構的。這是兩大不一樣的寫作方法。當你只會寫和自己相關的故事,你的寫作素材當然會用完。當你開始用上虛構,進入創作的範疇,就是一個由無變有的時候。你的經歷你的感受,聽來的,看來的,在你的腦子裡重新編輯,再加工,你就有講不完的故事。素材只有挑選的困難,沒有用完的擔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鹹蛋可以炒西紅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