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看到有人說徐晃和孟達不是一個時代的,那是不對的,他倆都是在魏明帝時期去世的;但是你要說徐晃是被孟達射死的,那也是不對的,因為徐晃是善終。

    徐晃和張遼、于禁、張郃、樂進並稱為曹魏五子良將,功勳不小。他在襄樊會戰之中,力保襄樊不失,還能割捨下和關羽的友誼,將關羽逼得敗走麥城,這是曹操非常欣賞他的地方。

    對於這樣一個間接害死關羽的傢伙,力挺關羽的羅貫中,自然對他不會客氣。一如他讓呂蒙、馬忠等人慘死那樣,他也讓徐晃成為了孟達的箭下亡魂。

    然而,整個《徐晃傳》裡,都沒有提過孟達一個字。有關徐晃的死亡,陳壽是這麼記錄的:

    病篤,遺令斂以時服。......太和元年薨,諡曰壯侯。

    很明顯,徐晃是因病去世的。而在他與夏侯尚一起奪走了劉備手裡的上庸以後,就基本上不再有什麼軍事行動了,唯一記錄在案的也只有他在襄陽擊退了諸葛瑾的北伐軍而已。

    因此,說徐晃是被孟達射死的,那隻能是羅貫中自己的意淫。

  • 2 # 國際名場面

    歷史上,三國的不少名將文臣其實都是簡單的得病而死或者正常壽終正寢,但《三國演義》裡,為了不讓這些有頭有臉的人物簡簡單單地消失退場,都根據他們的生卒年,安排到年份最近的大事中去,新增一定虛構的戲份然後戲劇性地退場,以求達到情節好看的效果。

    而徐晃正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在襄樊戰役中擊破關羽後,主要參加了攻克上庸、曹丕伐吳、抵禦諸葛瑾三場戰役,最後於公元227年正常去世,即諸葛亮北伐的前一年。至於說被達一箭射死,是不存在的。

    這樣的虛構安排,我在這裡可以再為大家舉幾個例子,比如黃忠,本身也是打下漢中後不久病逝,但演義裡卻參加了兩年後的夷陵之戰,並中箭犧牲。

    黃忠犧牲後不久,另一頭,江東的甘寧,也被沙摩柯一箭奪了性命,但其實甘寧在歷史上也壓根沒參加這夷陵之戰,兩個在夷陵之戰前已經死去的大將,為了演義劇情需要,使得他們雙雙在夷陵之戰一併犧牲。

    三國演義中,像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從文學描寫來說,的確是比正史增加了一些看頭的,至於文臣麼..........大家還記得王司徒嗎?

    王朗歷史上也是正常死亡,並非被諸葛亮痛罵而死,怎奈王司徒的生卒年(?——228年)正好撞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且王司徒早年對漢朝的立場變化,也可以算是一個反面教材,因此羅貫中先生就安排他被諸葛丞相罵死,透過辯論式的對罵,體現了一種蜀漢正統道義價值觀,因為這就是《三國演義》的精神核心。

    ————————————————————————————————————

  • 3 # 六甲番人

    三國名將徐晃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曾參與多次重大戰役,立下赫赫戰功,魏文帝曹丕即位後,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按照《三國志》記載,徐晃“太和元年薨,諡曰壯侯。”

    太和是魏明帝曹睿的年號,太和元年就是公元227年,曹睿即位後,還給徐晃“增邑二百,並前三千一百戶”,但徐晃當年卻是“病篤,遺令斂以時服”,也就是說,徐晃其實是病死的,死前還遺令家人在他下葬時斂以時服。

    但為何會有“徐晃被孟達一箭射死”的說法?原來這是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四回,當時諸葛亮首次北伐,魏國毫無防備,連失三城,姜維等投降蜀漢,此前投降曹魏的孟達正在鎮守上庸、金城等處,聞訊差心腹人向諸葛亮表達歸蜀之意,並密謀發金城、新城、上庸三處軍馬徑取洛陽,但孟達大意輕敵,此事被金城太守申儀知道後密報司馬懿,司馬懿一邊安撫穩住孟達,一邊急行軍前往新城征討孟達。

    按照演義的說法,司馬懿在行軍二日後路遇徐晃,而徐晃似乎是被安排來送死的,他聽說孟達造反,居然自動請纓願為先鋒,到了新城,“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 孟達,早早受降!”,孟達聽到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徐晃被“眾軍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

    顯然《三國演義》這一段描述是沒有史實根據的,孟達在新城起兵準備歸蜀是在公元228年,當時徐晃已經去世一年了,此時出現在新城是借屍還魂?

    《三國演義》對關羽極盡褒獎,對其慘死甚為遺憾,而徐晃和孟達都與關羽之死有關,在樊城之戰中徐晃曾擊敗關羽,導致關羽腹背受敵,最後被孫吳擒住殺害,而孟達在關羽派人求救時殘忍拒絕,關羽孤立無援才敗走麥城,小說安排此二人最後自相殘殺或只是給讀者一個交代而已。

    神箭手孟達最後當然也不得善終,他起兵失敗後“被申耽一槍刺於馬下,梟其首級”,其首級也被“洛陽城市示眾”,孟達的結局安排與史實倒也相符。

  • 4 # 文蹤旅跡

    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公雞掐架,都是先拉開架勢,在瞪眼抖冠,再跳起來掐對方。

    而一提到古代的戰爭,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這一畫面:在城外荒野,兩軍分列兩邊,雙方主將站在各自軍陣之前。雙方先是交替叫陣,氣勢洶洶,很有洪水猛獸的味道。而後,便揚鞭策馬,兵刃向前,一決勝負。

    這種充滿畫面感的場景其實更多地存在於影視劇中,那種“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 成為了每個古代猛將的標配。

    藝術作品為了抓住人心,提升觀賞度,它所展示的打仗場景,往往和現實情況很不一樣。比如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曾寫道,蜀漢的孟達一戰輕鬆斬殺了魏國名將徐晃,那麼,這能夠說明孟達的軍事能力比徐晃高嗎?

    我們先來看看故事的雙方,首先是蜀漢將領孟達。他和劉備陣營的重要謀士法正是同鄉,都生於扶風郡郿縣,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眉縣一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孟達便來到了相對安寧的益州,在劉璋手下做事。後來,劉備入蜀,孟達便又投靠了劉備。歸順劉備後,孟達先後駐守在江陵、宜都、上庸等地,並和劉備的義子劉封組成了一對搭檔。

    在東吳偷襲荊州,關羽被殺的時候,距離關羽最近的孟達、劉封沒能及時救援,劉備很是生氣,嚴厲批評了孟達。

    加上與劉封不合,孟達感到將來的日子會充滿陷阱和不安。在惶恐之中,他叛投了曹魏。在曹魏手下,孟達得到重用,逐漸升任散騎常侍、建武將軍,還被封為平陽亭侯,鎮守在蜀漢邊界。

    人生是一場充滿變數的旅程,在曹魏陣營裡,孟達的心思猶如一枚上下翻滾的豌豆。當諸葛亮勸誘他迴歸蜀漢時,孟達心動,但因計劃敗露,遭到斬殺。

    我們再看看曹魏集團的另一位主要人物徐晃,他位列“五子良將”,是魏國最為傑出的將領之一。在曹操的手下,徐晃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現,他先後參與徐州、官渡、南郡、漢中等重要戰役,並屢立戰功,因其性格嚴謹、治軍有方,在曹魏集團贏得了很高的美譽度。

    當關羽舉荊州之師北上攻曹,包圍了重鎮樊城時,徐晃擊退了勢不可擋、連戰連捷的關羽軍隊,曹操稱讚他和西漢高祖劉邦手下的大將周亞夫一樣,懂戰法、知進退、有勇氣。

    而在正史中,徐晃奪取上庸不久後病逝,並非是被孟達所殺。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虛構了一段孟達斬殺徐晃的劇情。說的是孟達想要重回蜀漢,但司馬懿早有察覺,於是派兵來剿,徐晃來到孟達駐守的城外叫陣,被其一箭射中額頭。最終,一代名將陰溝翻船,魂歸九天。

    從交戰過程來看,孟達斬殺徐晃輕鬆從容,幾乎沒有費勁。他僅僅站在城樓上放了一箭,便結束了徐晃的性命。

    那麼,這一戰例是否能說明孟達的軍事能力比徐晃高呢?

    顯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孟達在蜀漢集團並不得志,幾乎參與什麼重大軍事行動,即使有天大的本領,也沒有派上用場,更談不上立下太多功勳。而徐晃則不同,他經過多次浴血奮戰,功績卓著,盛名在身。單論軍事能力,徐晃當然甩開孟達八條街。

    再則,孟達能夠斬殺徐晃,完全是一個虛構的情節。

    在羅貫中筆下,時常會出現一些不合邏輯的劇情。在寫孟達斬徐晃這一段時,明顯流露出作者推崇劉備,貶損曹操的動機。他為了讓徐晃迅速退出故事,可以安排了孟達一箭射死徐晃的情節。

    單從小說角度看,孟達能擊殺徐晃,讀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孟達武功高強,徐晃無異於一個廢物。但是,任何一場戰鬥,都不以人的意志轉移,它比拼的是雙方的韜略、計謀、實力等。

    在三國曆史上,有著許多名將被不如自己者殺害的例子,如許貢門客殺害小霸王孫策、部下張達、範疆刺死猛將張飛等等,難道就可以說許貢的門客、張達、範疆的軍事能力勝過孫策、張飛嗎?

    顯然,將領之間軍事能力的比較,是不能透過誰將誰斬殺就能定論的。比較孟達和徐晃的綜合軍事能力,孟達不會和徐晃在一個高度上。

  • 5 # 豹眼看歷史

    徐晃一生可謂戰功累累,深得曹操賞識和器重。

    最後壽終就寢,其死與孟達沒有一毛錢關係。

    演義的說法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策反原蜀漢將領、已投降曹魏的孟達,再次反叛。

    曹叡得知孟達反叛,派遣右將軍徐晃作為司馬懿的前鋒到達上庸,平定孟達叛亂。

    徐晃被孟達一箭射死,終年五十九歲。

    這個橋段,不知道老羅是出於何意,但與歷史史實嚴重不符。

    真實的徐晃不僅不是如此不堪,而且還是相當了得。

    都清楚威震天下的關二爺大意失荊州,被東吳名不見經傳的潘璋部將馬忠所殺。

    但許多人或許不清楚,真正戰敗關二爺的就是這個徐晃。

    或許是因為老羅對關公之死,心中憋屈,就把徐晃安排在這裡,被曹魏叛將孟達一箭射死,出口惡氣罷了。

    徐晃是曹操手下的猛將,戰功卓著,跟隨曹操參加了許多大的戰役。

    幾乎曹操所指揮的重大戰役,都有徐晃的身影,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就說襄樊之戰吧。

    219年,關羽圍困襄樊,徐晃協助曹仁征討關羽。

    八月,大雨連下十餘日,漢水暴漲,關羽用計水淹于禁七軍,迫使于禁投降,生擒並斬殺龐德。荊州刺史胡修、南鄉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

    關羽聲勢一時威震華夏,逼迫曹操幾乎要從許縣遷都。

    曹操一方面採用司馬懿的計謀,聯合孫權襲擊荊州;另一方面派遣十二營大軍進駐偃城,悉歸徐晃指揮,對抗關羽。

    關羽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

    徐晃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揚言圍攻圍頭,突然襲擊四冢,關羽親率步騎五千增援。

    關羽與徐晃是同鄉而且關係一直不錯,二人陣前敘舊,說了許多客套話。

    之後,徐晃下達軍令:“得關雲長首級者,賞金千斤。”

    關羽驚恐,說:“大哥,你這是說的什麼話呢?”

    徐晃回答:“這是國家之事”。

    兩軍展開混戰,關羽大敗。

    徐晃乘勝追擊,長驅直入,連破關羽深壕及鹿角十重,殺掉降蜀的胡修、傅方。

    關羽撤圍敗走,樊城解圍。

    不久,東吳大都督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被俘殺。

    曹操高度評價徐晃解樊城之圍,說:“我用兵三十多年,所聽說過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也沒有能夠這樣長驅直入敵圍的,這個功勞堪比孫武破楚入郢之戰。”

    徐晃也創造了“長驅直入”這個成語。

    從這裡看,真正戰敗關羽的是徐晃。

    從二人交流看,徐晃還比關羽大一些,心高氣傲的關羽也尊稱大哥。

    關羽被徐晃擊敗,被圍困襄樊時,曾請求駐守上庸郡的劉封、孟達救援,但遭到拒絕。

    關羽戰敗後,孟達因為畏懼被治罪,再加上與劉封不和,時常受到劉封侵凌。

    於是,孟達率領部曲四千餘家投降了曹魏。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魏王,封徐晃為右將軍。

    曹丕繼帝位後,徐晃受徵南將軍夏侯尚所督,與孟達一起進攻上庸郡,擊破蜀將劉封。

    劉封逃回成都,被劉備賜死。

    曹丕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併為新城,以孟達為新城太守。

    226年,曹丕去世,吳國趁機派左將軍諸葛瑾北伐。

    徐晃與司馬懿一起到襄陽抵抗諸葛瑾。

    227年,徐晃病逝,諡號壯侯。

    如果關羽稱呼徐晃大哥確實,關羽220年去世時六十歲,徐晃享年應該在六十七歲以上,而不是老羅所說的五十九歲。

    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誘導孟達反叛曹魏,重新歸附蜀漢。

    不料機密洩露,被司馬懿誅殺。

    由此看來,徐晃病逝時,孟達還沒有反叛,與徐晃還是一個戰壕的戰友。

    孟達反叛時,徐晃已經病逝,也就不存在孟達一箭射死徐晃之事。

  • 6 # 魁哥說歷史

    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三國演義》)

    演義中,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竟然被一個小人物孟達一箭射殺。在演義中,孟達就是一個多次叛變,多次投敵之人。他先叛變劉璋,迎接劉備入川,後叛變劉備,投入曹魏陣營,現在又開始叛變,和諸葛亮接觸,想要重新投入蜀漢的懷抱。這次叛變,孟達運氣不好,被司馬懿得知,派出先鋒徐晃討伐。司馬懿認為徐晃那麼厲害,擒拿孟達,應該十拿九穩。

    沒想到徐晃大意了,騎著馬來到城下,叫囂著讓孟達投降領死。孟達怎麼可能投降,抬手就是一箭,“瞎貓碰上死耗子”,射中了徐晃頭部。孟達被手下救回營寨內,不治身亡。隨後趕到的司馬懿將因公殉職的徐晃靈柩送回洛陽,隆重安葬。

    那麼,正史上,徐晃也是被“小人”孟達一箭射殺的嗎?不是的,演義“騙”了我們,徐晃在歷史上是在公元227年徐晃去世的,諡號為壯侯。接下來,我們一起回顧徐晃波瀾壯闊的一生,揭開他的生死之謎。

    歸順曹操

    徐晃原來是楊奉手下騎都尉,後說服楊奉護送漢獻帝東入洛陽。終於在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在張楊、楊奉等人的保護之下,安全回到了洛陽。漢獻帝之所以能夠逃出李傕、郭汜的魔掌,曹操的迎奉功不可沒,徐晃於是勸說楊奉歸順曹操。後來,楊奉又反叛曹操,而徐晃則趁機投奔了曹操。此後,徐晃成了曹操的一員親信戰將,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南征北戰

    白馬之戰中,徐晃跟隨張遼、關羽,馳援劉延,擊敗顏良大軍。雖然這一戰最露臉的是關羽,他斬殺袁軍主將顏良,也因此被封為漢壽亭侯。如果沒有徐晃的輔助,關羽很難立下如此大功。

    在延津之戰中,曹軍故意丟棄輜重,作為誘餌,使文丑軍隊陷入爭搶的混亂之中。此時,徐晃等人突然出擊,擊敗文丑,文丑死於亂軍之中。徐晃因功升為偏將軍。

    官渡之戰,徐晃和史渙率領數千騎兵,一同攻打袁紹手下押送糧草的韓猛,燒燬袁紹大批糧草。這一戰,徐晃的功勞最大,被封為都亭侯。在鄴城之戰、南皮之戰、白狼山之戰、潼關之戰中,徐晃戰功無數。

    救援樊城:公元219年,關羽圍困曹仁於樊城,又水淹第一路援兵于禁和龐德七軍,威震華夏,嚇得曹操差點遷都。後曹操派出徐晃,帶領第二路援軍,與孫權共同夾擊關羽。徐晃把“威震華夏”的關羽當作勁敵,故意洩露孫權偷襲荊州的軍事秘密,攪亂關羽軍隊軍心,又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

    在兩軍陣前,徐晃先和關羽聊家常,消磨關羽的鬥志,後突然下達命令:“得關雲長首級的人,賞金千斤。”他的這一手,打了關羽一個措手不及,將不可一世的關羽軍隊擊潰,於是解了樊城之圍。徐晃的軍事才能,深得曹操讚賞,被稱讚為有“周亞夫之風”。徐晃能將不可一世的關羽打敗,展現了他的不一般的軍事才能。

    曹丕時期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不久稱帝,徐晃被進封為楊侯。他在徵南將軍夏侯尚的領導下,和降將孟達一同攻打上庸的劉封。劉封是劉備的義子,驍勇善戰,曾和孟達一同攻佔上庸。徐晃技高一籌,戰敗劉封,收復上庸等三郡。

    文帝即王位,以晃為右將軍,進封逯鄉侯。及踐阼,進封楊侯。與夏侯尚討劉備於上庸,破之。以晃鎮陽平,徙封陽平侯。(《三國志》)

    在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時,東吳左將軍諸葛瑾突然北伐。徐晃和司馬懿來到襄陽,抵擋並擊退了諸葛瑾的進攻。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因病去世,諡號為壯侯,他的徐蓋繼成了爵位。

    而演義中,徐晃卻在公元228年還領兵作戰,實際上,他在一年前就去世了。因此,徐晃被孟達一箭射殺,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虛構的。演義只是文學著作,而歷史是人文科學,我們不能等同為一體。我們不能被演義所“矇蔽”,應該分清楚演義與歷史,知道徐晃在正史上是死於公元227年。

  • 7 # 歲月是一條河流

    徐晃在演義中和在正史上有兩種死法。在《三國演義》中的第94回,徐晃被羅貫中安排在新城死於孟達箭下。在這一回,羅貫中寫道,司馬懿賦閒於宛城,金陽太守申儀密報司馬懿孟達欲反。於是司馬懿兵貴神速,不等上奏天子即發兵新城。行軍途中,偶遇右將軍徐晃,徐晃甘為司馬懿先鋒,征討孟達。徐晃到達新城城下,被孟達一箭射中頭額,當晚死去,年59歲。其實在正史上,身為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是在公元227年病死的,而司馬懿破新城斬孟達是在公元228年。這時徐晃已死去一年之久了。

    徐晃此人很有長遠眼光。他原本只是河東郡的一個小吏,跟著楊奉征討黃巾軍立下了軍功,升到了騎都尉的位置。後來楊奉的上司李傕與郭汜爭權內鬥,互相劫奪、挾持漢獻帝。這時,徐晃建議楊奉護送獻帝東歸洛陽。楊奉聽從了徐晃的建議。

    楊奉護送獻帝抵達洛陽後,升職為車騎大將軍。這時兗州牧曹操向楊奉丟擲了橄欖枝。徐晃為楊奉分析了當前形勢,認為曹操是成大事之人。於是,楊奉又在徐晃的建議下依附了曹操。

    在建安二年時候,漢獻帝被曹操劫持到許昌。這時,楊奉又與曹操翻了臉,派兵想奪回漢獻帝,未果。不久,曹操率軍殺到楊奉的駐地梁縣,楊奉落荒而逃,委身袁術。而明智的徐晃這時歸順了曹操。

    徐晃在曹操麾下很快大放異彩。在攻下卷邑、原武兩地後,徐晃升為裨將軍。這雖然只是一個低階將軍的名號,但對於剛剛加入曹營的徐晃來說,已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徐晃屢立奇功。他先後擊敗劉備、顏良、文丑等人,升為了五品偏將軍,又截燒了袁紹的數千量運糧車,搗毀了袁紹的後方,為曹軍在官渡之戰中取勝立下大功。戰後,徐晃被曹操封為都亭侯。

    徐晃智勇雙全,在戰場他不但威猛英勇,而且擅用計策略招降敵人,有勇有謀。

    建安九年(204年),徐晃受命攻打邯鄲附近的易陽縣。徐晃跟曹操分析了邯鄲周圍的情勢。他認為邯鄲周圍的州縣都依附於袁譚和袁尚。如果我們強攻,必然不會使他們誠心降服。所以當前應以德服人為根本。對易陽縣,我們就做個以德服人的示範例子。於是,徐晃向易陽縣令韓範發出勸降書,細書當前形勢,歸勸韓範歸降為上策。韓範開城投降後,徐晃又建議曹操封韓範為關內侯,恩示天下。於是,鄴城附近的州縣看到韓範受到的禮遇,紛紛效仿韓範開城投降。曹操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鄴城一帶。此後,徐晃又北征烏桓取得白狼山大捷,榮封橫野將軍;戰馬超,再封平寇將軍。

    徐晃最出彩的一筆應是在樊城之戰中,逼退關羽,解了樊城之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大軍圍困樊城。守城的曹仁不敵關羽求救於曹操。關羽水淹七軍,招降了曹將於禁,斬殺了龐德。曹操於是又令徐晃領兵馳援樊城救急。

    徐晃到達郾城後,在道路上挖壕掘塹,揚言要切斷關羽的後路。關羽不知是計,趕緊撤離了郾城。於是徐晃趁勢佔據郾城,逼近圍困樊城的關羽軍隊。此後,徐晃又聲擊西,佯攻圍頭,卻暗襲四冢,打了個關羽措手不及,出其不意。關羽損失慘重,只得撤軍而走。

    樊城之圍的解除,令曹操大喜,直誇徐晃的功勞比孫武、穰苴有過之而無不及,並親迎凱旋歸來的將士。在慶功宴上,曹操又大讚徐晃治軍嚴明,有周亞夫之風。

    曹操死後,曹丕即位。徐晃聖眷不減當年,先後進右將軍、逮祿鄉侯、揚侯、陽平侯。明帝曹睿時期,徐晃又因打敗東吳諸葛謹立功,食邑增加到了三千一百戶。

    明帝曹睿太和元年(227年),59歲的徐晃病逝,諡“壯侯”。曹芳時,徐晃配享曹操廟庭。

    徐晃一生征戰沙場,治軍嚴謹,為人公允坦蕩,淡泊名利。他一生深受曹操父子的重用,他也以忠誠以報知遇之恩。他曾說過,自己非常幸運,能遇到明主。名利又算什麼呢!自己只有盡力做好份內的事,才能報答知遇之恩。

  • 8 # 說古明今

    歷史是病死,演義是一箭射死,請大家分清歷史和演義

    在東漢末年時,由於當時的時局非常混亂,導致了群雄並起的局面,管理軍事方面的人才接踵而起,在這其中,因為各路諸侯都具有一定的實力,所以很多人都選擇去投向各方的諸侯麾下。

    徐晃之死

    說到這些,就想起了當時的一個大將徐晃,他是當時曹軍陣營中最勇猛的將領之一,他的一生都為曹家鞠躬盡瘁,而且上戰場時非常有大將之風。所以曹操對他的印象非常好,認為他是一個忠誠、英勇的人,於是經常讓他參加一些很大的戰役。

    徐晃上了戰場後,果然是不同凡響,為曹軍贏得了很多次勝利,這其中,平定關中還有樊城解圍的事情,都有他的參與。可想而知,他是多麼的有軍事實力,但是英雄也有消逝的時候,在三國演義中,對他的死因也有專門進行描述。

    說徐晃是因為去對戰孟達,由於一個不小心,就被孟達鑽了空子,然後受了箭傷,後來戰事結束後,回到軍營休養,但是因為傷的太重就去世了。但是這個死因是三國演義寫出來的,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有一些比較誇張的部分,都並不一定屬實,像這件事,就是在歷史上並不存在的一個事跡。

    徐晃的真正死因

    在歷史上的徐晃,他的一生也是算比較順利的,一輩子跟著曹家東征西戰,贏得了不少的榮譽,而曹操也時常的嘉獎他,賞賜給他不少體面的榮譽,所以他在曹操心中的分量特別的高。

    曹操對他也是有一種惜才的心理,所以在軍事上非常信任徐晃,將很多軍中重要的職位交給他。而徐晃統領的軍隊也非常有戰鬥力,大大小小的戰爭贏了非常多場,於是就這樣,徐晃就一直跟在曹操身邊,幫他打敗了很多敵人,有很多的土地上,都留下了曹家軍的痕跡。但是徐晃為人也很低調,沒有因為立了大功就自視甚高,所以他的一生也過的挺平穩的。

    後來去世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身體不行了,在他一生的英勇事蹟背後,是他為了打仗留下的傷病,因為常年打仗,所以留下了病痛,在有一天就這樣病逝了。

    在歷史上,徐晃是曹操手下的一員虎將,有很多著名的戰役,都是因為他而取勝的,在正史當中,他的去世時因為積勞成疾,最後熬不過病痛才去世的。

  • 9 # 史研

    在中國的歷史上並不是這樣子的,徐晃最後還是老死了,沒有死在戰場上,但是對於很多英雄來講,真正的英雄應該死在戰場上,坐到馬革裹屍,所以在羅鍋碗中的三國演義裡描寫中徐礦是被孟達所殺死,雖然孟達並不是一個厲害的將軍,但是能夠死在戰場上已經是對他最大的尊重了,就像關羽也是一樣的,英雄就是應該戰死。

    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三國演義》)

    徐晃是曹操手底下的五子良將,得到了曹操很大的信任,像這麼厲害的人物,其實不可能被孟達這個人所殺的,孟達只是一個謀士而已,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武將,沒有具有強大的武力,無法和蜀國五虎將相比,就連蜀國五虎將都無法殺死,怎麼有可能被孟達這個人所殺呢?

    徐晃是曹操手底下的五子良將,曹操真正的得力幹手,怎麼可能被一個普通的人所殺死的,這個在歷史上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三國演義的描寫裡面,很多都是為了符合人們心目中的期望,覺得真正的英雄應該在戰場上拼命的廝殺,打得天昏地暗,山河變色,最終是描述了一場悽慘的畫面,英雄都是悲哀的,他們最終都是沒有取得成功,要是英雄最後被一些小人物殺死的話,更能夠激起人們心目中的痛苦,所以羅貫中就是按照這樣的描寫去寫的。

    但是很多人要是仔細的想一想,徐晃這麼厲害的英雄關羽當初都沒有殺死他,關羽可是在三國之中屬於超一流武將,可是將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並且是打了曹操都要求助了,可是依然沒有殺死徐晃,徐晃只能夠堅守抵擋住,雖然是關羽和徐晃是有著交情的,但是從某個角度上來看,徐礦的武功也是非常強大的,能夠和張飛相提並論自然是能夠抵擋住關羽的進攻。

    但是徐晃要是和一些普通的將領交手的話,絕對不會落於下風,反而是能夠將其他人打敗,就算是被人設計的話,自己躲得很快的,而且古代弓箭並沒有太大的速度。除非是有上萬只箭射在自己身上來,那就可能會死了。可是就一個普通人士的劍怎麼能夠殺死徐海喬呢?而且手底下有那麼多人保護徐晃是不可能就這樣輕易死的。

  • 10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先說下結論,歷史上徐晃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論武力和治軍在曹營裡都屬於數一數二的大將,是個真正的良將。正史記載魏明帝曹叡即位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7年,徐晃病死於洛陽,死後被諡曰壯侯,其子徐蓋繼承他的爵位。而並非是死於孟達的箭下,這是羅貫中先生《三國演義》虛構的情節。小說裡記載徐晃死於孟達箭下

    孟達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好,是個比較反反覆覆的小人,善於見風使舵,毫無忠心可言。曾經投靠劉璋,後來看見劉備勢大,轉投劉備,因與劉封不救援敗走麥城的關羽,怕得到責罰,於是投靠曹魏,深受曹丕的重用。

    等後來曹丕死了之後,看到諸葛亮的勢大,又準備背魏降蜀漢,就是這樣的一個反覆小人,在降蜀漢的過程中事情遭到洩露,結果被司馬懿和徐晃日行千里趕到上庸,親自斬殺了孟達。在此過程中,孟達曾經一箭射殺了曹魏的名將徐晃。看下《三國演義》的記載

    孟達登城視之,只見一彪軍,打著“右將軍徐晃”旗號,飛奔城下。達大驚,急扯起吊橋。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見《三國演義第九十四回司馬懿剋日擒孟達》

    徐晃被眾魏將救去,取了箭,在當晚就死了,死的時候五十九歲。這時演義裡的說法,那麼正史上記載是什麼樣的呢?

    正史上記載徐晃是個南征北戰的良將 是曹魏的柱國之臣

    徐晃最早是楊奉手下的大將,曾勸說楊奉迎接漢獻帝會洛陽,後來楊奉與曹操爭搶漢獻帝,徐晃趁機加入到曹魏陣營。後來跟隨曹操多年征戰四方,比如平呂布、戰官渡,入冀州、白狼山之戰、徵荊州、平關中以及後來的漢中之戰,可以說一生都在是在戰爭中度過的。

    比較出名的有兩次戰役

    渭水之戰中破馬超、韓遂,徐晃表現的有勇有謀。曹操至潼關後,遇到關中馬超阻擊,不得前進。曹操問計于徐晃,徐晃說:"您已帶大兵到此,而敵人不再重兵守衛蒲阪,可知他們是有勇無謀。請給我一支精兵,渡過蒲坂津,作為大軍的先導,截斷敵人的後路,就可擒住他們了。"曹操至同意此舉,並派徐晃、朱靈率四千精兵從蒲坂津乘虛渡過黃河。陣地尚未建成,賊人梁興夜間率步騎五千餘人攻徐晃,徐晃將其擊走,隨即建立了橋頭陣地,曹操的大軍得以渡過黃河。

    一次是在救援樊城,擊敗關羽,解了樊城之圍。在於禁的七軍被水淹後,曹操再派徐晃去增援樊城,徐晃的表現上佳。看下徐晃與關羽具體交戰的細節就知道徐晃是個有勇有謀的統軍大將。

    關羽軍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 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五千出戰,兩軍混戰,關羽被徐晃擊敗。

    當關羽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捨,尾隨關羽敗兵,實行追殺,並緊隨其後衝入關羽營寨。當時關羽營寨,外圍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為嚴密,若從營外強攻極為困難。現徐晃乘關羽軍隊陷於混亂之機,由內突襲,一舉大破之 ,殺降蜀之胡修、傅方。 關羽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

    這一戰被曹操高度評價,曹操生平用兵三十餘年,以及所聽說過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能夠這樣長驅直入敵圍。曹操看到徐晃軍營將士軍容節度嚴謹。曹操感慨道:“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法國戰列艦上的381毫米主炮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