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冰雹藍天
-
2 # 一葉楓流
有點差別,不過不太大。還是要看紀錄片。
根據回憶錄,只有奧馬哈一個海灘遭到猛烈的岸上火力射擊。原因之一也是登陸的裝甲車等裝備沉沒損失,缺乏火力支援。由於海浪,大部分人必須涉水幾十到一百米上岸,為此甚至丟棄武器以避免被淹死。在海岸淺灘的人也是建制混亂。
如果組織有效,車輛不損失,風浪沒那麼大,不會只能被動挨打。在確認的傷亡人數里,du hoc岬角傷亡156人,尤他海灘傷亡197人,金灘1000人,朱諾灘961人,劍灘1000人,奧馬哈灘2000人。諾曼底盟軍傷亡1萬人以上,確認死亡4414人。
戰爭中總有運氣差的。大兵瑞恩家運氣差,瑞恩運氣好。
-
3 # 阿林94920
我覺著比較符合。登陸之前士兵的緊張神情,上尉手的抖動;登陸之後槍聲爆炸聲之中的神情恍惚,目瞪口呆,別人說充耳不聞,都很符合心理學上的說法。德軍機槍的轟鳴,對人員的殺傷,子彈在水中的痕跡,都很好的表現了機關槍那強大的殺傷力。不過有個地方一直覺著有點奇怪,美軍阻擊手一槍下去整個沙包掩體都毀壞了是不是有點誇張?
-
4 # 武器裝備秀
《拯救大兵瑞恩》中百分之九十九的鏡頭符合軍事常識,這部影片也是戰爭片中無法逾越的一座高峰。
電影中對於戰場的還原可以說非常精到。下面先放出四張歷史照片和電影截圖作對比。
▲登陸艇歷史照片
▲電影中的登陸截圖
▲盟軍被壓制在海灘上的歷史照片
▲電影中德軍使用機槍屠殺海灘上的盟軍士兵
影片開頭展現了諾曼底登陸中損失最為慘烈的登陸場,以奧馬哈海灘的可能性為大。事實上的奧馬哈海灘似乎比電影中還要殘酷,短短的海灘之上,盟軍損失了兩千五百人。
▲影片一開頭軍士長就向大家普及了戰場上不扎堆的原則。幾個人擠作一團,正好成為德軍機槍的靶子,而分散機動計程車兵更難被敵人的火力命中。即便命中,效率也不會很高。
▲主角老湯繼續給大家普及知識,千萬不能讓槍口灌進沙子,否則打不響事小,炸膛可是後果很嚴重。實戰中由於嫌配發的防水袋使用不便,很多士兵會用避孕套在槍口附加一層防水。
▲子彈射入水中殺傷美軍士兵這個鏡頭一直存在爭議,大部分科普節目都會宣稱子彈射入水中之後,由於水的阻力遠大於空氣,所以幾乎無法對人造成傷害。但是請注意,這裡的水並不深,士兵可以說是貼著水面,機槍子彈入水之後仍然殘留動能,足以將士兵打傷流血。而影片中士兵死亡是因為受傷之後加上身上的裝備沉重,溺水而亡。
▲這個細節非常精到,子彈射穿軍醫的水壺打傷了他的屁股,注意,此時水壺裡流出來的是清水。下一個鏡頭才轉為血水流出,充分考慮了血液透過水壺破口滲入的時間,精妙至極。
▲這個摘了頭盔,一瞬間就被爆頭計程車兵,生動表現了戰場上的殘忍和無法預測。
-
5 # 紅色手電筒
登陸作戰自古有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登陸作戰中,登陸的一方都是在無抵抗的情況下進行,在原來,水路運輸的運動速度要比陸上運動速度要快的多,所以經常是那邊已經上陸多時了,這邊的人馬還在氣喘吁吁的趕路。
不過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地面交通透過使用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在運動速度上第一次超過了水路,而且隨著電報,無線電一類的通訊裝置,抗登陸一方對於登陸一方的反應速度也空前的提高,這樣抗登陸一方第一次佔據了優勢。這一點的最著名的戰例就是加利波利戰役,協約國軍隊被土耳其軍隊堵在登陸場無法動彈,最後只能撤軍。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就是透過這一戰贏得了巨大的聲望。
到了二戰時期,經過一戰二戰間的研究,並且通過幾次登陸戰的實踐,盟軍開始籌備在諾曼底登陸,應該說諾曼底登陸是一次空前絕後的戰役,以後也不會有那麼大的戰役了。
對於登陸來說,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根據敵軍設防的情況選擇登陸地點,可以避開敵軍嚴密設防的地段,這是進攻一方所有的主動權,防禦一方沒有這個,不過如果防禦一方的反應迅速,也是可以打得進攻一方動彈不得,對於登陸一方來說,畢竟後邊就是水,運輸補給都要比抗登陸一方困難,所以登陸一旦開始,就必須迅速開啟突破口,並且儘可能的擴大登陸場,任何被困在海灘的行為都是在自尋死路。
回到大兵這部電影,大兵是戰爭片的里程碑,在此以後的很多戰爭片都有一些模仿大兵的地方,比如用手提攝像機,使電影看著比較搖晃的感覺。對於戰場的描寫還是比較真實的,當然這個故事描寫的是美軍在奧馬哈海灘的作戰行動,奧馬哈海灘是當時盟軍登陸的5個地段中,戰鬥最激烈的地方。
-
6 # 沙丘刀客
符合軍事學與否,其實不重要,關鍵是觀眾看的能不能入戲,能不能感到震撼人心。
當然,這樣的故事素材,要是讓我們的“抗日神劇”導演拍出來,絕對有亮點。你敢保證,沒有一個神一樣的英雄,踏水無痕,平步青雲,飛身越入敵陣,手撕“法西斯納粹鬼子”,躲到碉堡外面,從褲襠裡拿出手雷,一下子解決防禦工事的鬼子,然後一把六管格林機炮掃除阻擋的敵人……最後,片尾主人公一句經典的臺詞:本子都經不住我的神功,你們差遠了!
或者,我們還可以拍的卡通一點。主人公眼看被敵人火力壓制的無法翻身,這性命攸關的危機時刻,主人公從身後拿出一個法寶,口中唸唸有詞:“葫蘆娃,葫蘆娃……”,然後一道閃電⚡,從天而降七個顏色各異的中國娃娃,然後一頓呼風喚雨,再然後,就沒有了。結尾,主人公拿著一個葫蘆,微笑著說:拆你子葫蘆,super power!
當然,如果是本子的導演,主人公會變身,召喚出x尾巴的神獸,還有各種忍術,分身,隱身,手裡劍,起爆符,螺旋丸,天照,月讀,須佐能乎等等……,因為德國的動漫裡絕對沒有如此強大而且眾多的英雄級別的人物出現,話外音:沒有想象力的國家多麼可怕。但是,當這一切都被敵人完美化解了的時候,凹凸曼來了,帶著他的小怪獸們,身後還有多啦A夢和他那恐怖的小口袋!
美國版的,超人,蜘蛛人,綠巨人,蝙蝠俠,大白,x–man,湯姆and傑瑞,黑衣人,史泰龍,施瓦辛格,最後面還有變形金剛和好萊塢……作為中國的援軍功夫熊貓和喜羊羊,熊大熊二也來了!
遊戲版的,小白,小紅,春麗一行十二人,豪血寺一族,八神草薙京一派,一頓那個“嚎嘟啃”,成片的氣功波啊,海了去了。開著凱迪拉克的小黃帽幾個,加上美國隊長名將裡的四兄弟,身後還有暗黑裡的法師,騎士,弓箭手,連星際爭霸裡的神族母艦,人族飛船,蟲族裡的飛龍,大蜘蛛,大甲蟲身上坐滿了吐口水的刺蛇……德國鬼子想不認輸都不行啊,難道還要我把蟲族的潛伏者搬出來?尤里和神族的紅球還沒出呢,再說下去還不嚇死你。
-
7 # 宏孚致遠
看了很多評價,很多都是答非所問,首先呢斯皮爾伯格的父親就是隨軍攝像,他從小就看他爸拍的戰鬥紀錄片長大的,至於為什麼叫經典,就因為從劇情,理論,邏輯,非常符合現實生活中的常理,斯皮爾伯格基本把在他腦海裡那些士兵戰鬥時被記錄下來的情景充分還原出來了,如果你不是太瞭解這些就不要說些你覺得?你認為?如果你確實有影視資歷,或者從軍經歷也行,對不?既然是經典就是被國際上認可的東西,那麼你出來質疑?是國際上不如你呢?還是自己愚昧無知呢?
-
8 # 使用者5770541302
當然符合,拯救大兵瑞恩在很多地方都嚴格的參考了當時的歷史事實,因此該片才會讓眾多觀眾第一次觀看該片時就被深深震撼。
當時的二戰時期,登陸裝備水平非常落後,而且通訊、支援等方面完全無法和如今相比。在登陸之前,盟軍已經做了很多情報工作,大致搞清了德軍的佈防情況,並對一些重點目標進行了打擊,但是這並不代表登陸部隊就能輕易拿下灘頭陣地。
德軍當時已經修建了大量防禦工事,盟軍不可能全部摧毀,像機槍掩體等目標,自然很難讓艦炮、飛機去消滅,只能讓上岸的步兵奪取。為了增加盟軍登陸的難度,德軍部署了大量雷區、抗登陸障礙物等,延長盟軍的進攻距離。
而且德軍的重火力盟軍很難清除乾淨,德軍部署在後方的火炮可以精確的打擊到灘頭,再加上守在工事掩體的德軍的攻擊,盟軍自然傷亡十分慘重。至於能夠直接伴隨登陸部隊的兩棲坦克等裝備,由於當天海浪太大,很多兩棲坦克剛下登陸艇就沉沒了,
至於空襲,盟軍已經進行了多次空襲,登陸之前還有艦炮打擊,而登陸開始後為了避免誤傷,炮擊已經停止,空襲也重點以打擊德軍後方為主,避免德軍支援趕到,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登陸部隊只能依靠自己去拿下灘頭,開闢灘頭陣地了,面對德軍的防守自然傷亡慘重。
-
9 # 鄙人和我
拯救大兵瑞恩是電影不是紀錄片,並不能完完整整表現出戰爭的殘酷,斯皮爾伯格可以拍出這樣的效果已經非常不錯了,開頭25分鐘的登陸作戰,子彈橫飛,炮彈爆炸,殘肢斷臂,被血染紅的海水已經讓人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拍這部電影我很佩服斯皮爾伯格,軍裝,武器,包括戰術動作都是一絲不苟,連細節都做到了極致,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電影。致敬斯皮爾伯格!
-
10 # 薩沙
《拯救大兵瑞恩》是非常真實的。
這是大話題,簡單說一說。
在美軍5個主要登陸點中,《拯救大兵瑞恩》登陸的奧馬哈是難度最大的。
這裡附近都是90度的峭壁,僅僅在其中一段有沙灘存在。
然而,沙灘距離高達30多米峭壁並不遠。
在美軍登陸之前,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德軍,已經在這裡修建了堅固的工事。
除了大量的鐵絲網、水雷、地雷和反坦克拒馬以外,海岸上有16個堅固的大型碉堡,配有射界極好的機槍和反坦克炮。
在峭壁上還設有暗堡,配有機槍、迫擊炮,甚至還有88毫米火炮,具有很強的火力。
在稍後的懸崖上,有6門155毫米海岸炮,用於對付海軍軍艦。
6月6日凌晨,美軍20艘軍艦,開始對奧馬哈灘頭進行了長達40分鐘的炮擊。
因知道德軍裝備155毫米海岸炮,軍艦距離很遠,炮擊精度極差,最大的貢獻是摧毀了一些鐵絲網,引爆了一些地雷。
在美軍登陸之前,空軍高達480架B-26轟炸機飛來轟炸。
然而,由於奧馬哈灘頭果斷,轟炸機防止誤傷,被迫延遲投彈。
結果大量炸彈全部落在峭壁之後,只炸燬了一些二線的工事和火炮,一線德軍防禦工事基本完好。
於是,美軍就等於一頭鑽進了德軍的火網中。
本來由32輛水陸坦克先登陸,然後配合步兵用火炮摧毀德軍工事,減少傷亡。
然而,6日當天風浪很大,西翼的27輛水陸坦克下海就沉沒,只有5輛蹣跚登陸,迅速被德軍的反坦克炮擊毀了2輛。
於是,在沒有坦克支援下,步兵只能用人肉去和機槍子彈硬拼了。
美軍士兵跳下登陸船以後,立即陷入德軍的火網中。
他們需要在1米多深的海水中,艱難行走100多米,離開大海;然後,他們還要透過接近300米的海灘,才能趕到鵝卵石修建的堤岸。
然而,整個灘頭每一寸土地,都在德軍機槍、迫擊炮和88毫米火炮的火力覆蓋下。
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德軍的MG42機槍。
德軍的機槍手採用三點射和掃射配合,將美軍士兵如同收割的麥田一樣,一片片掃倒。
雖然美軍軍官在登陸前,一再強調要分散前進。
然而,缺乏經驗的美軍士兵在巨大恐懼下,本能的會聚攏起來,成為德軍的活靶子。
在整整2個小時內,美軍幾乎沒有人能夠衝上堤岸,全部被射死或者炸死在海水或者海灘上。
當時德軍MG42機槍瘋狂掃射,有的機槍連續3根備用槍管都變得通紅。
美軍已經有數千人傷亡在灘頭,到處都是屍體和垂死掙扎的傷員,到處都是驚叫和呻吟,比地域還恐怖。
美軍第1集團軍司令布萊德利打算放棄在奧馬哈的登陸,讓美軍第5軍後續部隊在猶他海灘或英軍的灘頭上陸。
在登陸美軍被單方面屠殺的關鍵時候,美國海軍表現了大無畏精神。
海軍軍艦發現灘頭戰友死傷狼藉,寸步難行,決定冒險相救。
17艘吃水較淺的驅逐艦,冒著被155毫米海岸炮炮擊的危險,衝到距離灘頭僅僅700多米處,開始支援炮擊。
在這個距離,德軍155毫米炮只需要一二炮就可以重創美軍驅逐艦。
但此時,美國海軍已經顧不上了考慮這些,先衝上去再說。
在驅逐艦火炮的準確炮擊下,德軍海灘的工事一個個被摧毀。
此時,英軍戰鬥機也飛來,但因敵我距離太近,它們不敢投彈射擊,只是指引軍艦火炮。
最終,到了中午,灘頭的德軍工事全部被摧毀,只剩下峭壁上的暗堡還在頑抗。
已經有一個連的美軍,爬上峭壁。它們驚訝的發現,原來德軍155毫米炮竟然是木頭模型。
幸虧是模型,不然這17艘驅逐艦早就被摧毀了。
雙方激戰到黃昏,美軍才勉強消滅峭壁的德軍,部分德軍舉白旗投降。
美軍由此大體佔領奧馬哈海灘。
一天激戰,美軍僅僅戰死的就有2000多人,傷亡總數高達5000多人。
在這麼小的灘頭,付出這麼巨大的傷亡,在美軍歷史上是沒有過的。
相反,面對美軍2個師的攻擊,奧馬哈德軍僅有第716海防師的1個團個第352步兵師的1個團。這2個團德軍都是很垃圾的部隊。
回覆列表
《拯救大兵瑞恩》只是側重了登陸部隊遇到攤頭阻擊的血腥場面,但是登陸前的各種支援和保障戰火早已在登入前打響,一樣的血腥和慘烈。
真實的戰場就是那樣,只不過慘烈程度是任何影視劇所無法展現出來的,即使是最好的導演、最棒的演員、最真的3D和鉅額的資金投入。《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可以說改變了傳統戰爭題材的侷限,場面火爆而又令人窒息和恐怖,尤其是開始的近15分鐘的搶灘登陸場面。
其實在盟軍對諾曼底進行登陸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前夕,由美軍第101空降師組成的空中突擊部隊在登陸發起前已經先行空投至諾曼底後方,對德軍重要目標以及對登陸攤頭部隊構成威脅較大的德軍重火炮陣地進行了突襲和攻擊,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兄弟連》,這就是對於登陸前的支援和準備作戰。
空中力量對於諾曼底登陸地域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和障礙清除,龐大的盟軍混合艦隊也利用大口徑艦炮對德軍工事進行了持續的打擊,但是很多堅固的永久性德軍碉堡和隱蔽陣地卻無法被徹底消除,所以盟軍在登陸時也就遇到了非常大的和慘烈的犧牲。
《拯救大兵瑞恩》所刻畫的諾曼底登陸的場面就是一場美軍所倡導的立體突擊作戰,其戰略意義非凡,可以說決定了整個二戰的勝利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