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迴圈
-
2 # 宇宙小郎君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后病篤,臥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與大臣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等發動神龍革命,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中,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氏被迫禪讓天子之位給太子李顯,世稱唐中宗。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結束,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恢復以神都為東都。
-
3 # 戴岱vlog
長安四年(704年),武則天病重,在長生院養病,二張伺候左右,朝中官員
皆不得見。當時“屢有人為飛書及榜文其書於通街雲易之兄弟謀反”,但武則
天都不聞不問。可見,此時武則天已明顯傾向於二張兄弟。隨著武則天的病
重,朝中形勢也頓時緊張起來。太子和朝臣見不到皇帝,擔心二張兄弟從中
作梗,使李、武兩家的江山不保。二張雖沒有資格凱覷皇位,但他們確實不得
不擔心一旦武則天病死,自己失去靠山後的處境,故“引用朋黨,陰為之備”。
一時間,朝中顯現一派風雨欲來的緊張氣氛。很快,政變就被提上了議事日
程。宰相張柬之等人爭取到了掌管禁兵北門守衛二十餘年的右羽林大將軍
李多柞,又聯合了皇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及其夫武枚暨和武三思,
於神龍元年(705年)發動了政變,剪除了二張勢力。
五王政變是唐代太子地位不穩固的一種表現。李顯雖被立為太子,但能
否坐上皇位還不一定,五王就趁勢而起。政變的主要目的是剷除二張勢力,
而五王並不是僅僅想滅二張,更重要的是要廢默武則天,想得到擁立新皇帝
的功勞。張柬之入相前,曾與人談到國事,“有匡復之志”。二張被殺,太子返
回東宮,事情基本已定,桓彥範等又逼武則天“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五
王還與禁軍關係密切,利用了禁軍的力量發動了這場政變。禁軍將領楊元
淡、李多柞、王同皎等與張柬之關係密切。王同皎到東宮迎太子時說:“先帝
以神器付殿下,橫遭幽廢,人神同憤,二十三年矣。今天誘其衰,北門南牙同
心協力,以誅凶豎,復李氏社翟,願殿下暫至玄武門以負眾望。”武則天和二張
派沒有意識到五王已經聯絡了禁軍,毫無準備,而且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及太
平公主後來都參加了政變,加上武氏諸王因與二張有一定的矛盾,在政變發
生過程中全都按兵不動,所以政變得以順利進行。
五王政變的結果是二張被殺,武則天被逼下臺,中宗即位。今天來看,武
則天失敗的原因是她放任二張操縱朝政,才會使朝臣各自結黨、互相攻擊,最
後導致兵戈相見。也有人認為武則天荒浮無度的宮廷生活,在當時社會上引
起了極大的反感,失去了人心,最後眾叛親離。而她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措施
都是倒退的,因而招致了最後的失敗。這種說法雖然不是十分準確,但也有
一定的道理。
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是,五王提出當時政變的原因是二張謀反,二張是否
謀反了?《舊唐書》卷六《則天本紀》說“麟臺監張易之與弟司僕卿昌宗謀反”,
皇太子才率桓彥範等帶了禁兵人內誅殺二張。卷九一《桓彥範傳》也說:“則天不豫,張易之與弟昌宗人閣侍疾,潛圖逆亂。’,《資治通鑑》卷207說武則天病
時,連宰相都是很長時間見不到她,只有二張侍奉在旁邊。二張“見太后疾
篤,恐禍及己,引用黨援,陰為之備,屢有人為飛書及榜其書於能偕,雲易之兄
弟謀反”。
當代一些史學家認為二張是不可能謀反的。武則天生病時宰相不能見
到她,只有二張侍奉在她身邊的講法是不符合實際的。這段時間內,官員照
樣在任命,武則天仍在堅持處理朝政。《新唐書》卷120((崔玄緯傳》還記載則
天疾病稍有好轉時,崔玄昨上奏說:“皇太子、相王皆仁明孝友,宜侍醫藥,不
宜引異姓出人禁閱。”之後,“皇太子每於北門起居”。看來史書上的說法是誇
大其詞的。其次張易之兄弟作亂的觀點也不可信。二張的確是紅極一時,但
也出過一些問題。如他們的哥哥張昌儀、張同休等坐贓曾下獄。長安四年十
二月有人飛書貼於大街,說二張謀反,二張就受到審問,幸虧得到武則天的庇
護。後來又有人飛書言謀反,二張第二次被審,崔玄緯等請求逮捕,處以死
刑,武則天又為其辯護,赦其無罪。
張昌宗的確有一件事基本符合了謀反的程度。這年十二月中旬,張昌宗
曾讓術士李弘泰為自己佔相,李弘泰說昌宗有天子相。術士亂講一氣,如果
被相者認為是真的,想人非非,結果會被當作死罪誅滅九族。而張昌宗聽後,
可能內心會很開心,但他畢竟不敢有什麼輕舉妄動,只能把李弘泰的話說給
武則天聽。如果單憑這件事情說張昌宗是謀反了,比較牽強。
看來,說二張謀反,是當時政變者的策略,這十分有利於政變的成功。
一代女皇,就這樣被逼下了臺,最後弄得晚景淒涼,不久就病死在上
陽宮。
-
4 # 自飛蟲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名正言順的一代女皇帝。武則天(名武曌、又名武媚娘),乃獨斷霸氣的皇后,恭稱聖神皇帝武則天,人稱絕代女皇。武則天出身於官宦之家,天生麗質,聰慧過人,武則天的“狐媚”放倒了大唐的兩位皇帝。14歲被唐太宗李世民看中,將他冊封為“才人”,後封為妃子,最後嫁與李世民之子唐高宗李治,李治冊封自己父皇的妃子為皇妃,當時皇帝高宗李治多病,武則天用計謀,廢當時皇后,並自立為後,隨後名正言順的參與朝政,唐高宗李治死後,其子李顯坐殿,武則天以母皇后之權連廢中宗李顯,睿宗李旦二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繼呂稚(呂后)之後第二位名正言順的女皇帝。武則天登基後,大開科主,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奉行周唐盛世,掌管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國泰民安,上承貞觀之治,下啟周唐盛世,為中國古代史上最大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堅實基礎,被稱為歷史上四大女強人之一,也是筆者最欣賞最崇拜的一代君主,她的作為能力,武斷霸氣。武則天不是下臺,而是八十三歲高齡年老自動退位讓賢。讀者可從95集電視連續劇《武媚娘傳奇》中去品賞、剖析。(附中國歷史上四大女強人:呂稚,武則天,孝莊,慈禧)。
-
5 # 三七配紅花
武則天之所以下臺,和她晚年的統治鬆懈是有密切的關係的。
武則天剛上臺的時候,對李氏宗族防範的非常嚴密。哪怕是他的兒子,廬陵王李顯,都要被他驅逐到外地去。更不用說那些蓄謀覬覦大位的人,全部都會被她毫不留情的殺了。任何想染指皇權的人,都是她的敵人。所以這一時期離武則天的統治相當的穩固。
就像什麼,哦皇朝起義,徐敬業的造反,都被她的鐵血政策。壓了下去。這個時候也是她警惕性最高的時候。為了更好的鞏固自己的權力。武則天啟用像來俊成周興這樣的酷吏。這些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朝廷內外,搜尋那些人圖謀不軌想造反。武則天給這些人給了很大的權力。可以隨意的逮捕審判朝廷內外的任何官員。不管有沒有證據。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給所有的官員一個震懾。
後來他又設立了秘密的告發制度。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服務。而另外一派想復辟的人。包括狄仁傑在內。都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對武則天的這些鞏固政權的手段進行破壞或削弱。他們先是說這些酷吏不能重用,說這些人民怨太大,逼武則天把這些人撤的撤殺的殺。。這相當於把武則天手中爸爸專門用來對付復辟勢力的都給廢了。然後又在朝廷內外安插他們自己的人,就是那些對李唐王朝念念不忘的人。當這些人掌握權力以後,這樣慢慢的就形成了復辟的氣候。最後等到武則天病重的時候,在宮衛禁軍指揮勁輝和丞相張柬之的合謀下,就復辟成功了。
如果武則天不撤換周興來俊成這些人,讓他們一直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話,那些想復辟的人是根本沒有任何機會的。武則天真正犯了一個自毀長城的錯誤,所以她在晚年最後被迫下臺了。
-
6 # 楚風清清
武則天晚年多病,很長時間不上朝,與大臣親人都少了聯絡,也少了威懾和控制。更加錯誤的是寵幸男寵二張兄弟,而二張兄弟飛揚跋扈,到處挑撥關係,弄得大臣近臣親人人人自危。在這種形勢下大臣張柬之等幾人挾裹太子,發動了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其實張柬之等人很傻,他們自以為擁立新帝有不世之功,但卻不知道新帝李顯最恨的就是他們,因為李顯看來,沒有政變他也可以接班,可是如果政變失敗就是死路一條。所以張柬之等人以後的下場是註定的。
-
7 # 人者仁義也
武則天到了晚年實際上已經十分昏聵了,開始大修宮殿,比如毀壞已經建好的三陽宮,把拆去的材料又用來在萬安山興建興泰宮。而且武則天晚年身體也不好,她只好重用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來控制朝廷,但是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隔絕內外,開始變得像以前東漢時候的太監一樣,為非作歹。最終在神龍元年(705年)爆發了“神龍革命”直接導致了武則天的下臺。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當時的武則天病重,只有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侍奉武則天,而朝廷大臣不得相見武則天,當時的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擔心自己做了這麼多得罪別人的事情,下場會不好,於是開始聯合一些人,為自己在武則天去世後的安全和權勢做打算。與此同時大臣張柬之、崔玄暐與敬暉、桓彥範、袁恕己五個人開始共謀發動政變,襲擊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但是政變需要禁軍統領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的幫忙,於是張柬之前去說服李多祚,李多祚這個人不是漢人,他是靺鞨酋長,因為歸順唐朝時立下很多大功,當時的唐高宗李治提拔他右羽林軍大將軍,執掌禁兵。所以當張柬之問他唐高宗的兒子李顯受到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威脅怎麼辦?李多祚有感唐高宗的大恩,於是和張柬之共拜天地神靈盟誓,剷除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扶持太子登基。
同時張柬之又去說服另一名禁軍統領楊元琰,楊元琰也是反武鬥士,當年張柬之接替他做荊州長史時,兩人在江上泛遊的時候,楊元琰就把自己反武的心事說了,兩人結成至交,如今楊元琰也同意發動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政變開始,當時的張柬之等人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來到玄武門,同時派人前去迎接太子李顯,但是太子李顯一開始還是有點疑慮,不敢出去,害怕政變失敗,受到武則天的報復。當時張柬之派去的人中的李湛就說到:“現在這麼多人冒著生命危險發動政變,就是為了太子。”潛臺詞很明顯,大家不顧生死發動政變不就是為了太子出面,你現在不出面,大臣會就這樣算了,直接放棄行動嗎?李顯知道了大臣的意思,於是騎上馬趕往玄武門,由於禁軍已經被控制,玄武門很輕易被開啟,李顯一行人直接來到武則天生病臥床的迎仙宮,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在迎仙宮的走廊就被軍隊殺死。
一行人最後來到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禁軍站在武則天的周圍,武則天看到這樣情況大驚失色,急忙問道:“是誰在作亂?”張柬之直接說張易之、張昌宗謀反,現在被我們衝進皇宮殺掉了。害怕訊息走漏,沒有向您稟告。武則天此時還想掙扎她對太子說:“是你讓他們乾的是吧,你現在完成任務,也可以回東宮了。”太子正在為難時刻,這個時候桓彥範佔了粗來,直接上前勸諫武則天退位,讓太子登基稱帝。但是武則天還是不肯放棄,她看到崔玄暐也在人群中,於是崔玄暐打感情牌,說自己一手提拔了你,你為什麼也在人群裡?崔玄暐直接說:“我這樣做正是為了報答陛下對我的大恩大德。”武則天至此已經沒有任何辦法,面對長生殿裡眾人的逼迫只好先令太子監國,第二天就傳位給李顯,最後太子李顯在通天宮即位,大赦天下,武則天徹底下臺。
-
8 # 木家三少
武則天晚年,把李顯接回洛陽,再次立為太子,此時,已經決定了百年之後要傳位於李家。
晚年的武則天志得意滿,加上年齡的增長,開始耽於享樂,變得昏庸,專斷。由於長期疾病纏身,導致對朝政的控制力日益下降,他有兩個男寵叫張易之和張昌宗。
武則天養病期間只有張易之和張昌宗能接近她,慢慢的這倆人開始插手朝政,陷害忠良,跟不少大臣結怨,引發了朝局動盪,從而加速了武則天的退位時間。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群臣在宰相張柬之的帶領下到東宮請太子李顯出面,帶領大家以清君側的名義,名正言順殺掉張易之和張昌宗這倆個禍患,然後逼武則天退位,還政於李家。
李顯慫啊,不敢出面,還讓大家都回去,不能做這種不忠不孝的事,等以後再說。”李諶急得說:“為了江山社稷,群臣、將士都不顧身家性命,現在已經沒有退路,如果你不出面的話眾人都會面臨酷刑,還是請殿下自己跟眾人說吧。”李顯猶豫再三,被逼的沒辦法了,最終還是出來了。
有太子出面,群臣就更有底氣了,從玄武門硬衝入紫微城,在迎仙宮殺掉張易之、張昌宗。此時武則天在迎仙宮養病,然後衝進武則天居住的集仙殿,讓士兵把武則天包圍起來。武則天吃驚地坐起來,問:“這是誰要謀反?”張柬之回答說:“張易之、張昌宗二人陰謀造反,臣等奉太子的命令已將他們處決了,由於事出突然,為了避免走漏風聲,所以沒有提前向陛下稟告。驚了聖駕,臣等罪該萬死!”
武則天看到李顯在場,問他:“這件事是你讓乾的嗎?現在反賊既然已殺,那就退下吧。”還沒等李顯說話,桓彥範就開口了:“太子既然來了還再回東宮裡去幹什麼呢?當初高宗把大唐江山和太子一起託付給陛下,現在太子早已成年,卻一直還在東宮當太子,我等不敢忘記太宗和高宗的恩德,所以奉太子命令誅滅逆臣。希望陛下將皇位傳給太子,這樣才上順天意,下應民心!”
武則天看見李湛也在,說:“我平時對你們父子不薄,想不到今天的事竟然還有你!”李湛沒有說話。
武則天又對崔玄暐說:“其他人都是經別人推薦之後提拔的,只有你是朕親手提拔的,你怎麼也在這裡呢?”崔玄暐說:“我這樣做正是為了報答陛下對我的大恩大德。”
武則天眼看群臣擁護太子,已無力迴天,只能接受現實 。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則天頒佈詔書,先令太子監國,次日傳位。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李顯在通天宮即位,大赦天下。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遺詔中無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
9 # 夭夭說歷史
神龍政變被趕下臺的,神龍元年,公元705年, 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打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即位為中宗。武則天以其強勢獨到的政治手腕,登上權力最高峰,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帝,在男權社會是很了不起的。為了鞏固地位她殘忍殺害太子李賢貶斥李顯李旦。最後在晚年寵幸二張,二張禍亂朝政,終於讓李氏宗族發動政變。最後武則天被迫退位,鬱鬱而終。留下遺言廢去帝號,以李 唐皇后身份與中宗合葬於乾陵。留下一塊無字碑留後人評說。
-
10 # 歷史是杯酒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正式稱帝的唯一女皇帝,於天授元年(690)九月自稱神聖皇帝,至神龍元年(705)中宗復位為止,在位十五年。如果從被高宗立為皇后和高宗共同執政算起,她前後執政的時間有五十年之久。在她執政期間,吏治比較清明,政局穩定,廣大農民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得到很好的發展。
但是,武則天也存在著很多的缺點和錯誤。尤其是到了晚年,她逐漸變得奢侈腐化,大修宮殿、佛寺,每日徵發數萬人來為修建宮殿服務,幾年之間就把府藏虧耗一空;還修建歌功頌德的“天樞”:“天樞成,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八面,各徑五尺。下為鐵山,周百七十尺……”她還寵信張易之、張昌宗、武三思等小人,使得朝廷政治逐漸腐敗。而且她在鎮壓反對勢力的過程中,還起用了一些酷吏,濫殺無辜臣民。
神龍元年(705)正月,武則天病危,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人聯絡文武官員多人率領禁軍入宮,逼迫武則天退位,擁戴中宗復位,復國號為唐,上太后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徙居上陽宮。同年十一月,武則天病逝,終年八十二歲,與高宗合葬乾陵。
-
11 # 歷史的迴圈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的改革,留下千古無字豐碑任人評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武則天也不例外,尤其是武則天老的時候,武則天老年的時候已經沒有了治理國家朝政的能力了。那麼,武則天最後是怎麼下臺的呢?
張柬之等人醞釀政變
武三思勾結韋皇后,譖毀張柬之等,最後抓住敬暉的一個把柄告發了張柬之等五人。唐中宗李顯下詔說:“則天大聖皇后,往以憂勞不豫,凶豎弄權。 長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歲的武則天因病避居迎仙宮。 武則天的病情很嚴重。朝堂無主,宰相也難見女皇。迎仙宮中只有張易之、張宗昌侍奉武則天左右,外人不得入內。史載:“則天不豫。張易之與弟昌宗入閣侍疾,潛圖逆亂。”張易之兄弟有沒有造反謀逆的計劃呢?我們找不出確切的證據來。但張易之兩人極有可能怕武則天去世後不僅權勢不在,還可能大禍臨頭,所以結納羽林軍將帥和部分大臣以防不測也是可能的事情。反正當時長安城中出現了“易之兄弟謀反”的傳聞和帖子。 張柬之和桓彥範、敬暉等大臣決定乘機誅殺張易之,逼病重的武則天讓位,復辟唐朝。張柬之利用職權迅速安排桓彥範、敬暉兩人擔任羽林將軍,掌握禁兵,為政變提供保障。當時皇太子李顯在北門起居。桓彥範、敬暉利用禁軍將軍身份拜謁李顯,密陳政變計劃,得到太子的贊同。張柬之早年在外地擔任刺史時,曾與荊州長史楊元琰一同泛舟。談起武周的亂象,兩人相互約定:“他日你我得志,當彼此相助,同圖匡復。”張柬之此時也推薦楊元琰擔任羽林將軍,共同籌劃政變。
發動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在迎仙宮的訊息越來越少。政變集團決定就此發難。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聯合左羽林將軍李湛、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楊元琰、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率左右羽林官兵五百餘人向宮中進發。其中李湛、李多祚前往東宮迎接皇太子李顯。李顯毅然出宮,走到了羽林軍的前頭。一行人走到玄武門時,官兵們看到太子出面,山呼萬歲。張柬之、桓彥範等人就簇擁著李顯衝向迎仙宮。在宮門口,守衛與叛亂者發生了小規模衝突。張柬之簇擁著李顯輕易就斬關而入。當時武則天在迎仙宮的集仙殿養病。張易之、張昌宗兩人就在集仙殿內,聽到外面喧囂,拿著兵器出來觀看。在廊下,洶湧而來的羽林軍將張易之兄弟當場殺死。張柬之等人事先還分派羽林軍去各自的家中斬殺張易之的哥哥、汴州刺史張昌期,司禮少卿張同休。張家兄弟的腦袋很快就出現在天津橋南。長安計程車庶百姓見了,沒有不歡叫相賀的。有的人還臠割張家兄弟的肉,在一夕之間就只剩下骷髏架子了。 卻說殿內的武則天聽到外面人聲雜沓,心知有變,撐起病體出來察看。她看到了張易之兄弟的屍體,看到張柬之等人持劍而來,大致知道了什麼情況。武則天畢竟是政治老手。只見她緩緩地回到病床,聚斂精力厲聲問道:“何人作亂啊?”張柬之推擁著李顯,並示意武士們湧到武則天病床前,說道:“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誅二逆,怕計劃漏洩,所以事先沒有稟報皇上……” 武則天強硬地打斷張柬之的話,怒目瞪著李顯,喝問:“這是你的主意?你怎麼敢這麼做?現在張家兩兄弟已經伏誅了,你還不快回到東宮去!” 張柬之同樣強硬地回答:“太子不能再返東宮了。以前高宗皇帝將太子殿下託付給陛下。現在太子年紀已長,天意人心都歸順太子。臣等不忘太宗、高宗皇帝的厚恩,所以奉太子誅賊,請陛下立即傳位太子,上順天心,下孚民望。” 武則天這才明白張柬之此行不單是為了誅殺張易之兄弟這麼簡單,而是衝著自己的皇位來著。這是逼宮。突然間,武則天感覺到一陣暈眩。她沒有精力再跟兒子和大臣們理論了,只能默默地低下頭。“謝皇上恩准!”張柬之朗聲謝恩。 當時,相王李旦也率領南衙禁兵在宮外加強警備,配合宮內的政變行動。李旦和李顯一樣是個懦弱的皇子,他為自己今天的行動嚇了一跳。一旁參與行動的兒子李隆基驚訝地看著父親。李旦意識到在兒子面前要維持一個果敢、英武的父親形象,忙挺直了腰板。就在他膽戰心驚的時候,宮外傳來了陣陣歡呼聲。李旦的一顆心落了下來。 政變成功了! 神龍政變的血腥氣只停留在當天的張氏兄弟之死上。張柬之和李顯並沒有大開殺戒。
政變成功,武則天被妥善安置
病中的武則天得到了妥善安置。她雖然被迫將國政交給李顯監國,並在不久之後禪位給了李顯,成了“大聖皇帝”。1年後,武則天即將逝世。朝廷適時公佈了武則天的“遺制”。武則天在遺制中說要“祔廟”、“歸陵”,也就是主動要求歸附到李唐的宗廟,去丈夫高宗的陵墓合葬。武則天還主動要求去掉帝號,自己不願意做皇帝了,改稱“則天大聖皇后”。武則天最終還是作為唐朝的皇后進入了幹陵。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之前朝廷公佈的所謂武則天“遺制”極可能不是武則天的意願,但之後公佈的赦免武則天情敵王、蕭二家及政敵褚遂良、韓瑗等人子孫親屬的罪行,令他們復業的內容極可能是她真實的意思。 沒幾天,武則天在上陽宮仙居殿去世,享年83歲。唐朝上諡號為“則天大聖皇后”,祔葬於唐高祖幹陵。唐睿宗李旦在李顯之後即位,給“則天大聖皇后”改了一個字,叫“天后”,不久又追尊為“大聖天后”,改號為“則天皇太后”。 武則天最終還是失敗了。 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因為政變後,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對於張柬之等人的政變行動,當時和後來的人都持支援肯定態度。
至於後來發動政變的張柬之等人的結局都不好,也顯示了李顯的無能還是故意為之,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
12 # 宇宙小郎君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后病篤,臥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與大臣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等發動神龍革命,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中,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氏被迫禪讓天子之位給太子李顯,世稱唐中宗。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結束,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恢復以神都為東都。
-
13 # 戴岱vlog
長安四年(704年),武則天病重,在長生院養病,二張伺候左右,朝中官員
皆不得見。當時“屢有人為飛書及榜文其書於通街雲易之兄弟謀反”,但武則
天都不聞不問。可見,此時武則天已明顯傾向於二張兄弟。隨著武則天的病
重,朝中形勢也頓時緊張起來。太子和朝臣見不到皇帝,擔心二張兄弟從中
作梗,使李、武兩家的江山不保。二張雖沒有資格凱覷皇位,但他們確實不得
不擔心一旦武則天病死,自己失去靠山後的處境,故“引用朋黨,陰為之備”。
一時間,朝中顯現一派風雨欲來的緊張氣氛。很快,政變就被提上了議事日
程。宰相張柬之等人爭取到了掌管禁兵北門守衛二十餘年的右羽林大將軍
李多柞,又聯合了皇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及其夫武枚暨和武三思,
於神龍元年(705年)發動了政變,剪除了二張勢力。
五王政變是唐代太子地位不穩固的一種表現。李顯雖被立為太子,但能
否坐上皇位還不一定,五王就趁勢而起。政變的主要目的是剷除二張勢力,
而五王並不是僅僅想滅二張,更重要的是要廢默武則天,想得到擁立新皇帝
的功勞。張柬之入相前,曾與人談到國事,“有匡復之志”。二張被殺,太子返
回東宮,事情基本已定,桓彥範等又逼武則天“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五
王還與禁軍關係密切,利用了禁軍的力量發動了這場政變。禁軍將領楊元
淡、李多柞、王同皎等與張柬之關係密切。王同皎到東宮迎太子時說:“先帝
以神器付殿下,橫遭幽廢,人神同憤,二十三年矣。今天誘其衰,北門南牙同
心協力,以誅凶豎,復李氏社翟,願殿下暫至玄武門以負眾望。”武則天和二張
派沒有意識到五王已經聯絡了禁軍,毫無準備,而且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及太
平公主後來都參加了政變,加上武氏諸王因與二張有一定的矛盾,在政變發
生過程中全都按兵不動,所以政變得以順利進行。
五王政變的結果是二張被殺,武則天被逼下臺,中宗即位。今天來看,武
則天失敗的原因是她放任二張操縱朝政,才會使朝臣各自結黨、互相攻擊,最
後導致兵戈相見。也有人認為武則天荒浮無度的宮廷生活,在當時社會上引
起了極大的反感,失去了人心,最後眾叛親離。而她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措施
都是倒退的,因而招致了最後的失敗。這種說法雖然不是十分準確,但也有
一定的道理。
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是,五王提出當時政變的原因是二張謀反,二張是否
謀反了?《舊唐書》卷六《則天本紀》說“麟臺監張易之與弟司僕卿昌宗謀反”,
皇太子才率桓彥範等帶了禁兵人內誅殺二張。卷九一《桓彥範傳》也說:“則天不豫,張易之與弟昌宗人閣侍疾,潛圖逆亂。’,《資治通鑑》卷207說武則天病
時,連宰相都是很長時間見不到她,只有二張侍奉在旁邊。二張“見太后疾
篤,恐禍及己,引用黨援,陰為之備,屢有人為飛書及榜其書於能偕,雲易之兄
弟謀反”。
當代一些史學家認為二張是不可能謀反的。武則天生病時宰相不能見
到她,只有二張侍奉在她身邊的講法是不符合實際的。這段時間內,官員照
樣在任命,武則天仍在堅持處理朝政。《新唐書》卷120((崔玄緯傳》還記載則
天疾病稍有好轉時,崔玄昨上奏說:“皇太子、相王皆仁明孝友,宜侍醫藥,不
宜引異姓出人禁閱。”之後,“皇太子每於北門起居”。看來史書上的說法是誇
大其詞的。其次張易之兄弟作亂的觀點也不可信。二張的確是紅極一時,但
也出過一些問題。如他們的哥哥張昌儀、張同休等坐贓曾下獄。長安四年十
二月有人飛書貼於大街,說二張謀反,二張就受到審問,幸虧得到武則天的庇
護。後來又有人飛書言謀反,二張第二次被審,崔玄緯等請求逮捕,處以死
刑,武則天又為其辯護,赦其無罪。
張昌宗的確有一件事基本符合了謀反的程度。這年十二月中旬,張昌宗
曾讓術士李弘泰為自己佔相,李弘泰說昌宗有天子相。術士亂講一氣,如果
被相者認為是真的,想人非非,結果會被當作死罪誅滅九族。而張昌宗聽後,
可能內心會很開心,但他畢竟不敢有什麼輕舉妄動,只能把李弘泰的話說給
武則天聽。如果單憑這件事情說張昌宗是謀反了,比較牽強。
看來,說二張謀反,是當時政變者的策略,這十分有利於政變的成功。
一代女皇,就這樣被逼下了臺,最後弄得晚景淒涼,不久就病死在上
陽宮。
-
14 # 自飛蟲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名正言順的一代女皇帝。武則天(名武曌、又名武媚娘),乃獨斷霸氣的皇后,恭稱聖神皇帝武則天,人稱絕代女皇。武則天出身於官宦之家,天生麗質,聰慧過人,武則天的“狐媚”放倒了大唐的兩位皇帝。14歲被唐太宗李世民看中,將他冊封為“才人”,後封為妃子,最後嫁與李世民之子唐高宗李治,李治冊封自己父皇的妃子為皇妃,當時皇帝高宗李治多病,武則天用計謀,廢當時皇后,並自立為後,隨後名正言順的參與朝政,唐高宗李治死後,其子李顯坐殿,武則天以母皇后之權連廢中宗李顯,睿宗李旦二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繼呂稚(呂后)之後第二位名正言順的女皇帝。武則天登基後,大開科主,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奉行周唐盛世,掌管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國泰民安,上承貞觀之治,下啟周唐盛世,為中國古代史上最大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堅實基礎,被稱為歷史上四大女強人之一,也是筆者最欣賞最崇拜的一代君主,她的作為能力,武斷霸氣。武則天不是下臺,而是八十三歲高齡年老自動退位讓賢。讀者可從95集電視連續劇《武媚娘傳奇》中去品賞、剖析。(附中國歷史上四大女強人:呂稚,武則天,孝莊,慈禧)。
-
15 # 三七配紅花
武則天之所以下臺,和她晚年的統治鬆懈是有密切的關係的。
武則天剛上臺的時候,對李氏宗族防範的非常嚴密。哪怕是他的兒子,廬陵王李顯,都要被他驅逐到外地去。更不用說那些蓄謀覬覦大位的人,全部都會被她毫不留情的殺了。任何想染指皇權的人,都是她的敵人。所以這一時期離武則天的統治相當的穩固。
就像什麼,哦皇朝起義,徐敬業的造反,都被她的鐵血政策。壓了下去。這個時候也是她警惕性最高的時候。為了更好的鞏固自己的權力。武則天啟用像來俊成周興這樣的酷吏。這些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朝廷內外,搜尋那些人圖謀不軌想造反。武則天給這些人給了很大的權力。可以隨意的逮捕審判朝廷內外的任何官員。不管有沒有證據。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給所有的官員一個震懾。
後來他又設立了秘密的告發制度。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服務。而另外一派想復辟的人。包括狄仁傑在內。都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對武則天的這些鞏固政權的手段進行破壞或削弱。他們先是說這些酷吏不能重用,說這些人民怨太大,逼武則天把這些人撤的撤殺的殺。。這相當於把武則天手中爸爸專門用來對付復辟勢力的都給廢了。然後又在朝廷內外安插他們自己的人,就是那些對李唐王朝念念不忘的人。當這些人掌握權力以後,這樣慢慢的就形成了復辟的氣候。最後等到武則天病重的時候,在宮衛禁軍指揮勁輝和丞相張柬之的合謀下,就復辟成功了。
如果武則天不撤換周興來俊成這些人,讓他們一直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話,那些想復辟的人是根本沒有任何機會的。武則天真正犯了一個自毀長城的錯誤,所以她在晚年最後被迫下臺了。
-
16 # 楚風清清
武則天晚年多病,很長時間不上朝,與大臣親人都少了聯絡,也少了威懾和控制。更加錯誤的是寵幸男寵二張兄弟,而二張兄弟飛揚跋扈,到處挑撥關係,弄得大臣近臣親人人人自危。在這種形勢下大臣張柬之等幾人挾裹太子,發動了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其實張柬之等人很傻,他們自以為擁立新帝有不世之功,但卻不知道新帝李顯最恨的就是他們,因為李顯看來,沒有政變他也可以接班,可是如果政變失敗就是死路一條。所以張柬之等人以後的下場是註定的。
-
17 # 人者仁義也
武則天到了晚年實際上已經十分昏聵了,開始大修宮殿,比如毀壞已經建好的三陽宮,把拆去的材料又用來在萬安山興建興泰宮。而且武則天晚年身體也不好,她只好重用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來控制朝廷,但是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隔絕內外,開始變得像以前東漢時候的太監一樣,為非作歹。最終在神龍元年(705年)爆發了“神龍革命”直接導致了武則天的下臺。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當時的武則天病重,只有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侍奉武則天,而朝廷大臣不得相見武則天,當時的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擔心自己做了這麼多得罪別人的事情,下場會不好,於是開始聯合一些人,為自己在武則天去世後的安全和權勢做打算。與此同時大臣張柬之、崔玄暐與敬暉、桓彥範、袁恕己五個人開始共謀發動政變,襲擊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但是政變需要禁軍統領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的幫忙,於是張柬之前去說服李多祚,李多祚這個人不是漢人,他是靺鞨酋長,因為歸順唐朝時立下很多大功,當時的唐高宗李治提拔他右羽林軍大將軍,執掌禁兵。所以當張柬之問他唐高宗的兒子李顯受到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威脅怎麼辦?李多祚有感唐高宗的大恩,於是和張柬之共拜天地神靈盟誓,剷除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扶持太子登基。
同時張柬之又去說服另一名禁軍統領楊元琰,楊元琰也是反武鬥士,當年張柬之接替他做荊州長史時,兩人在江上泛遊的時候,楊元琰就把自己反武的心事說了,兩人結成至交,如今楊元琰也同意發動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政變開始,當時的張柬之等人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來到玄武門,同時派人前去迎接太子李顯,但是太子李顯一開始還是有點疑慮,不敢出去,害怕政變失敗,受到武則天的報復。當時張柬之派去的人中的李湛就說到:“現在這麼多人冒著生命危險發動政變,就是為了太子。”潛臺詞很明顯,大家不顧生死發動政變不就是為了太子出面,你現在不出面,大臣會就這樣算了,直接放棄行動嗎?李顯知道了大臣的意思,於是騎上馬趕往玄武門,由於禁軍已經被控制,玄武門很輕易被開啟,李顯一行人直接來到武則天生病臥床的迎仙宮,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在迎仙宮的走廊就被軍隊殺死。
一行人最後來到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禁軍站在武則天的周圍,武則天看到這樣情況大驚失色,急忙問道:“是誰在作亂?”張柬之直接說張易之、張昌宗謀反,現在被我們衝進皇宮殺掉了。害怕訊息走漏,沒有向您稟告。武則天此時還想掙扎她對太子說:“是你讓他們乾的是吧,你現在完成任務,也可以回東宮了。”太子正在為難時刻,這個時候桓彥範佔了粗來,直接上前勸諫武則天退位,讓太子登基稱帝。但是武則天還是不肯放棄,她看到崔玄暐也在人群中,於是崔玄暐打感情牌,說自己一手提拔了你,你為什麼也在人群裡?崔玄暐直接說:“我這樣做正是為了報答陛下對我的大恩大德。”武則天至此已經沒有任何辦法,面對長生殿裡眾人的逼迫只好先令太子監國,第二天就傳位給李顯,最後太子李顯在通天宮即位,大赦天下,武則天徹底下臺。
-
18 # 木家三少
武則天晚年,把李顯接回洛陽,再次立為太子,此時,已經決定了百年之後要傳位於李家。
晚年的武則天志得意滿,加上年齡的增長,開始耽於享樂,變得昏庸,專斷。由於長期疾病纏身,導致對朝政的控制力日益下降,他有兩個男寵叫張易之和張昌宗。
武則天養病期間只有張易之和張昌宗能接近她,慢慢的這倆人開始插手朝政,陷害忠良,跟不少大臣結怨,引發了朝局動盪,從而加速了武則天的退位時間。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群臣在宰相張柬之的帶領下到東宮請太子李顯出面,帶領大家以清君側的名義,名正言順殺掉張易之和張昌宗這倆個禍患,然後逼武則天退位,還政於李家。
李顯慫啊,不敢出面,還讓大家都回去,不能做這種不忠不孝的事,等以後再說。”李諶急得說:“為了江山社稷,群臣、將士都不顧身家性命,現在已經沒有退路,如果你不出面的話眾人都會面臨酷刑,還是請殿下自己跟眾人說吧。”李顯猶豫再三,被逼的沒辦法了,最終還是出來了。
有太子出面,群臣就更有底氣了,從玄武門硬衝入紫微城,在迎仙宮殺掉張易之、張昌宗。此時武則天在迎仙宮養病,然後衝進武則天居住的集仙殿,讓士兵把武則天包圍起來。武則天吃驚地坐起來,問:“這是誰要謀反?”張柬之回答說:“張易之、張昌宗二人陰謀造反,臣等奉太子的命令已將他們處決了,由於事出突然,為了避免走漏風聲,所以沒有提前向陛下稟告。驚了聖駕,臣等罪該萬死!”
武則天看到李顯在場,問他:“這件事是你讓乾的嗎?現在反賊既然已殺,那就退下吧。”還沒等李顯說話,桓彥範就開口了:“太子既然來了還再回東宮裡去幹什麼呢?當初高宗把大唐江山和太子一起託付給陛下,現在太子早已成年,卻一直還在東宮當太子,我等不敢忘記太宗和高宗的恩德,所以奉太子命令誅滅逆臣。希望陛下將皇位傳給太子,這樣才上順天意,下應民心!”
武則天看見李湛也在,說:“我平時對你們父子不薄,想不到今天的事竟然還有你!”李湛沒有說話。
武則天又對崔玄暐說:“其他人都是經別人推薦之後提拔的,只有你是朕親手提拔的,你怎麼也在這裡呢?”崔玄暐說:“我這樣做正是為了報答陛下對我的大恩大德。”
武則天眼看群臣擁護太子,已無力迴天,只能接受現實 。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則天頒佈詔書,先令太子監國,次日傳位。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李顯在通天宮即位,大赦天下。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遺詔中無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
19 # 夭夭說歷史
神龍政變被趕下臺的,神龍元年,公元705年, 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打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即位為中宗。武則天以其強勢獨到的政治手腕,登上權力最高峰,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帝,在男權社會是很了不起的。為了鞏固地位她殘忍殺害太子李賢貶斥李顯李旦。最後在晚年寵幸二張,二張禍亂朝政,終於讓李氏宗族發動政變。最後武則天被迫退位,鬱鬱而終。留下遺言廢去帝號,以李 唐皇后身份與中宗合葬於乾陵。留下一塊無字碑留後人評說。
-
20 # 歷史是杯酒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正式稱帝的唯一女皇帝,於天授元年(690)九月自稱神聖皇帝,至神龍元年(705)中宗復位為止,在位十五年。如果從被高宗立為皇后和高宗共同執政算起,她前後執政的時間有五十年之久。在她執政期間,吏治比較清明,政局穩定,廣大農民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得到很好的發展。
但是,武則天也存在著很多的缺點和錯誤。尤其是到了晚年,她逐漸變得奢侈腐化,大修宮殿、佛寺,每日徵發數萬人來為修建宮殿服務,幾年之間就把府藏虧耗一空;還修建歌功頌德的“天樞”:“天樞成,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八面,各徑五尺。下為鐵山,周百七十尺……”她還寵信張易之、張昌宗、武三思等小人,使得朝廷政治逐漸腐敗。而且她在鎮壓反對勢力的過程中,還起用了一些酷吏,濫殺無辜臣民。
神龍元年(705)正月,武則天病危,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人聯絡文武官員多人率領禁軍入宮,逼迫武則天退位,擁戴中宗復位,復國號為唐,上太后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徙居上陽宮。同年十一月,武則天病逝,終年八十二歲,與高宗合葬乾陵。
回覆列表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的改革,留下千古無字豐碑任人評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武則天也不例外,尤其是武則天老的時候,武則天老年的時候已經沒有了治理國家朝政的能力了。那麼,武則天最後是怎麼下臺的呢?
張柬之等人醞釀政變
武三思勾結韋皇后,譖毀張柬之等,最後抓住敬暉的一個把柄告發了張柬之等五人。唐中宗李顯下詔說:“則天大聖皇后,往以憂勞不豫,凶豎弄權。 長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歲的武則天因病避居迎仙宮。 武則天的病情很嚴重。朝堂無主,宰相也難見女皇。迎仙宮中只有張易之、張宗昌侍奉武則天左右,外人不得入內。史載:“則天不豫。張易之與弟昌宗入閣侍疾,潛圖逆亂。”張易之兄弟有沒有造反謀逆的計劃呢?我們找不出確切的證據來。但張易之兩人極有可能怕武則天去世後不僅權勢不在,還可能大禍臨頭,所以結納羽林軍將帥和部分大臣以防不測也是可能的事情。反正當時長安城中出現了“易之兄弟謀反”的傳聞和帖子。 張柬之和桓彥範、敬暉等大臣決定乘機誅殺張易之,逼病重的武則天讓位,復辟唐朝。張柬之利用職權迅速安排桓彥範、敬暉兩人擔任羽林將軍,掌握禁兵,為政變提供保障。當時皇太子李顯在北門起居。桓彥範、敬暉利用禁軍將軍身份拜謁李顯,密陳政變計劃,得到太子的贊同。張柬之早年在外地擔任刺史時,曾與荊州長史楊元琰一同泛舟。談起武周的亂象,兩人相互約定:“他日你我得志,當彼此相助,同圖匡復。”張柬之此時也推薦楊元琰擔任羽林將軍,共同籌劃政變。
發動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在迎仙宮的訊息越來越少。政變集團決定就此發難。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聯合左羽林將軍李湛、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楊元琰、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率左右羽林官兵五百餘人向宮中進發。其中李湛、李多祚前往東宮迎接皇太子李顯。李顯毅然出宮,走到了羽林軍的前頭。一行人走到玄武門時,官兵們看到太子出面,山呼萬歲。張柬之、桓彥範等人就簇擁著李顯衝向迎仙宮。在宮門口,守衛與叛亂者發生了小規模衝突。張柬之簇擁著李顯輕易就斬關而入。當時武則天在迎仙宮的集仙殿養病。張易之、張昌宗兩人就在集仙殿內,聽到外面喧囂,拿著兵器出來觀看。在廊下,洶湧而來的羽林軍將張易之兄弟當場殺死。張柬之等人事先還分派羽林軍去各自的家中斬殺張易之的哥哥、汴州刺史張昌期,司禮少卿張同休。張家兄弟的腦袋很快就出現在天津橋南。長安計程車庶百姓見了,沒有不歡叫相賀的。有的人還臠割張家兄弟的肉,在一夕之間就只剩下骷髏架子了。 卻說殿內的武則天聽到外面人聲雜沓,心知有變,撐起病體出來察看。她看到了張易之兄弟的屍體,看到張柬之等人持劍而來,大致知道了什麼情況。武則天畢竟是政治老手。只見她緩緩地回到病床,聚斂精力厲聲問道:“何人作亂啊?”張柬之推擁著李顯,並示意武士們湧到武則天病床前,說道:“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誅二逆,怕計劃漏洩,所以事先沒有稟報皇上……” 武則天強硬地打斷張柬之的話,怒目瞪著李顯,喝問:“這是你的主意?你怎麼敢這麼做?現在張家兩兄弟已經伏誅了,你還不快回到東宮去!” 張柬之同樣強硬地回答:“太子不能再返東宮了。以前高宗皇帝將太子殿下託付給陛下。現在太子年紀已長,天意人心都歸順太子。臣等不忘太宗、高宗皇帝的厚恩,所以奉太子誅賊,請陛下立即傳位太子,上順天心,下孚民望。” 武則天這才明白張柬之此行不單是為了誅殺張易之兄弟這麼簡單,而是衝著自己的皇位來著。這是逼宮。突然間,武則天感覺到一陣暈眩。她沒有精力再跟兒子和大臣們理論了,只能默默地低下頭。“謝皇上恩准!”張柬之朗聲謝恩。 當時,相王李旦也率領南衙禁兵在宮外加強警備,配合宮內的政變行動。李旦和李顯一樣是個懦弱的皇子,他為自己今天的行動嚇了一跳。一旁參與行動的兒子李隆基驚訝地看著父親。李旦意識到在兒子面前要維持一個果敢、英武的父親形象,忙挺直了腰板。就在他膽戰心驚的時候,宮外傳來了陣陣歡呼聲。李旦的一顆心落了下來。 政變成功了! 神龍政變的血腥氣只停留在當天的張氏兄弟之死上。張柬之和李顯並沒有大開殺戒。
政變成功,武則天被妥善安置
病中的武則天得到了妥善安置。她雖然被迫將國政交給李顯監國,並在不久之後禪位給了李顯,成了“大聖皇帝”。1年後,武則天即將逝世。朝廷適時公佈了武則天的“遺制”。武則天在遺制中說要“祔廟”、“歸陵”,也就是主動要求歸附到李唐的宗廟,去丈夫高宗的陵墓合葬。武則天還主動要求去掉帝號,自己不願意做皇帝了,改稱“則天大聖皇后”。武則天最終還是作為唐朝的皇后進入了幹陵。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之前朝廷公佈的所謂武則天“遺制”極可能不是武則天的意願,但之後公佈的赦免武則天情敵王、蕭二家及政敵褚遂良、韓瑗等人子孫親屬的罪行,令他們復業的內容極可能是她真實的意思。 沒幾天,武則天在上陽宮仙居殿去世,享年83歲。唐朝上諡號為“則天大聖皇后”,祔葬於唐高祖幹陵。唐睿宗李旦在李顯之後即位,給“則天大聖皇后”改了一個字,叫“天后”,不久又追尊為“大聖天后”,改號為“則天皇太后”。 武則天最終還是失敗了。 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因為政變後,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對於張柬之等人的政變行動,當時和後來的人都持支援肯定態度。
至於後來發動政變的張柬之等人的結局都不好,也顯示了李顯的無能還是故意為之,不過那都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