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走的小土豆go

    衝冠一怒為紅顏,講的是吳三桂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使得滿清族提前幾十年完成入主中原大計,一怒為紅顏的傳說是後人杜撰出來,現實卻不是如此。關於題目所提的兩個問題,我們先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衝寇一怒為紅顏真偽性的問題。

    一、從史書記載上看出一怒為紅顏是不存在的

    吳三桂背叛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始末,在《庭聞錄》和《小腆紀年附考》中都可以找到相關的記載。這段史實也被大部分人認可。但是以上著作皆出自清朝中晚期甚至更晚,時間已經離事件八九十年了,在比《庭聞錄》和《小腆紀年附考》更早一些的著作裡,有關吳三桂的書籍很多,但是有關“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記載幾乎沒有。在這些書籍中,唯一涉及吳三桂和陳圓圓關係的主要是《明季北略》一書。其中記載道:“自成入京,劉宗敏系吳襄,索沅(沉指陳圓圓)不得,拷掠酷甚。三桂聞之,益募兵七千。三月二十七日,將自成守邊兵二萬盡行砍殺,止餘三十二人,賊將負重傷逃歸,三桂遂居山海關。”即說劉宗敏沒得到陳圓圓,就將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嚴刑拷打,幾乎至死。由此可見,“衝冠一怒為紅顏並非實言。

    二、吳三桂在當時所處的環境下不可能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是關寧鐵騎的領導人,他要為自己手下四萬弟兄的生命和利益負責,在投降大清還是投李自成的問題上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的:首先吳三桂和大清執政的經濟基礎都是封建地主階級,二者不存在政治上的分歧;其次大清的騎兵的戰鬥經驗遠遠多過李自成的農民軍,投降大清的勝率大;三是大清的綜合實力以及後勤補給能力要遠遠強於,長期作戰中大清必勝李自成。在這個時刻吳三桂必須要為他的權力基礎謀取利益,否則他的權力根基就會動搖。

    吳三桂做出了一個符合人性的選擇。縱觀吳三桂的一生,有人認為,他作為漢人卻與清廷勾結,導致大順政權及南明政權等漢人政權的覆亡,加上曾殺死永曆帝、明朝皇族、大臣等,他的行為應被視為“漢奸”。同時也有人認為,在動盪的明清交際時代,吳三桂不過是忠於他和他的家族利益行事,在只講禮教不講人性的古代,吳三桂背上了一個千古罵名並不奇怪,

  • 2 # 希望星晨58298869

    一.衝冠一怒為紅顏並不是真實存的。

    “衝冠一怒為紅顏”是後人杜撰的,清朝人編寫的《明史》上根本找不到隻言片語,吳偉業這樣說有諷刺意味;吳三桂從來沒有向李自成投降過,真實的歷史是,薊遼總督王永吉派人向滿清借兵,要求他們從喜峰口長城一線由北向南,與自西向東的關寧鐵騎形成兩線作戰,剿滅李自成的農民軍。求戰心切的吳三桂擅自改為自山海關出兵,形成聯合進攻的態式;由山海關通往北京的路途上,農民軍丟棄了輜重、美女、糧草,正是在收穫戰利品的過程中,吳三桂才認識了陳圓圓。

    《明季北略》涉及了吳三桂與陳圓圓:“自成入京,劉宗敏系吳襄,索沅(指陳圓圓)不得,拷掠酷甚。”,說得是劉宗敏沒有得到陳圓圓,就將吳襄(吳三桂之父)嚴刑拷打,快要打死了,這與“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意思相距甚遠。

    二.如何評價吳三桂的抉擇。

    1.關寧鐵騎的戰鬥力遠高於李自成的農民軍,如果投降大清,聯合對付李自成的烏合之眾,勝率就大些,這是為四萬將士生存作出的抉擇。

    2.大清的綜合實力遠超李自成,降清後,能滿足吳三桂投降後的利益,這也是一個符合人性的選擇。

    吳三桂的一生飽受詬病,主要是作為漢人卻向清廷投降,使大順政權、南明政權等中原政權相繼滅亡,所以把他視為“漢奸”;其實在動盪不安的年代,吳三桂只能出於對他自己的利益和他的家族的利益考慮,來作抉擇,這充滿了人性的色彩,但顯然在禮教與義理方面有虧欠!

  • 3 # BMLGGZSGCS秋水長天

    吳三桂作為明末漢人鎮關大將,卻啟關迎清,最終導致滿清入主中原。無論是出於私心心疼女人陳圓圓還是順勢滅李自成而降清,他都是鐵桿漢奸無疑!很多人認為衝冠一怒為紅顏這件事是杜撰的,其實不然,這件事有它的真實性。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的一首詩可以解開這個疑團。

    大家看這首詩作者生活的年代。處在當代的人應該具有真實性和說服力。什麼滿清改明史杜撰之類說詞似乎有些強詞奪理了。

    陳圓圓,本名邢沅,字畹芬。原為蘇州名妓,後入京師。吳三桂在一次宴會上偶然與其相遇,後收納為妾,當心肝寶貝似的。以上這首詩第四句"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紅顏主角就是她。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自從李自成的闖王旗已經在紫禁城上空飄揚的時候,清廷攝政王多爾袞兵出瀋陽正向山海關進發。這時,鎮守山海關的明朝總兵吳三桂正在左顧右盼,不知道何去何從。忽然接到他父親吳襄的手書,言明自己已經做了闖王的順民,令其儘快倒戈投誠。這時的吳三桂還有意投靠李自成,闖王已經派人來犒軍,送來白銀40000兩,彼此已通聲息。在這關鍵的節骨眼上,忽然有吳三桂的家奴來報:家也被抄了,老太爺也被抓走了……吳三桂急忙問:圓圓呢?那家奴說:少奶奶也被賊將劉宗敏給佔去了。吳三桂立馬火冒三丈,拍案吼道:大丈夫連一名女子子也不能保,還有何面目做人?於是立即修書給清廷"泣血請兵",引狼入室,叛明(漢)投清了。

    吳三桂既降於清,卻又不願丟掉那四萬兩白銀,仍裝作歸順李自成,並殺了送銀使臣及隨從五千人馬。這時他才給父親回信,"義正嚴詞"的責備其父認賊作父,不忠不義。

    吳三桂向清廷乞兵的特使未到瀋陽,在翁後即與多爾袞大兵相遇。故當吳三桂與李自成激戰于山海關西石河一帶時,清兵到,李自成敗。

    李自成敗後,傳令京師,將吳三桂全家三十八口逮捕處斬,而蹊蹺的是,陳圓圓得以逃脫,重歸吳三桂,多年以後在雲南病終。所以,吳偉業又寫道:

    全家白骨成灰土

    一代紅妝照汗青

    這裡,我們不妨考察一下明之後的歷史形勢:

    當時的明朝已亡,這個腐朽透頂的王朝不可能重整復興。而李自成的部隊進京後又急劇腐化。這表明他雖取得了勝利,但卻不能鞏固這個勝利。而這時的關外,清廷已經是生機勃勃,引馬江河。同時,關內的失勢地主階級不甘心滅亡,正拼命地反抗。他們與清廷雖有山關相隔,卻同鼻孔出氣,遙相呼應。因此,無論鎮守邊關的吳三桂是什麼態度,關外的清廷與關內的地主階級有同一目標:與大順爭雄的戰爭已迫在眉睫,無可避免。

    吳三桂的衝冠一怒,看起來偶然,卻是官僚地主階級為維護其階級根本利益的必然結果。正因為如此,他才得到了關內地主階級的支援。還稱頌吳三桂是哭於秦庭的楚大夫申包胥式的"愛國"人物!這樣裡應外和使闖王旗很快倒下。可以說,這個民族敗類在歷史的緊要關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能說他這一怒就能改變歷史總趨勢,又何況一個陳圓圓呢?

    以此而論,陳圓圓作為一介紅妝,既沒有映照千古的功勳,也難以承擔歷史的重大責難。若她泉下有知,對後世懷有各種觀點的史家褒貶,恐怕也會感到慚愧和冤屈。後世總有人用紅顏禍水來形容她,這對她不公平。一個王朝的衰亡又豈是一個風塵女子能左右的?

    衝冠一怒為紅顏可能有其事由,從明末清初這位詩人的詩裡也可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並不是改變明,大順與清命運的關鍵點,更不能洗脫吳三桂大漢奸的歷史身份!它僅僅是一場歷史鬧劇罷了。

  • 4 # 李飛叨

    “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但吳三桂真的是因為陳圓圓才降清的嗎?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明確一點:吳三桂對大明王朝是沒有什麼忠心可言的,這從他的舅舅祖大壽投降滿清,他的父親吳襄臨陣逃跑後來又投降李自成,很難想象吳三桂對崇禎有什麼忠誠可言!

    北京城破崇禎自殺,李自成抓住吳襄,讓他寫信勸兒子投降,然後派使者拿著吳襄的親筆信和4萬兩銀子,去招降吳三桂。吳三桂也欣然同意歸順,帶著兵馬向北京出發,準備朝拜新君李自成。

    但是歷史再這時候出現了拐點!

    吳三桂沒走到北京,而是突然掉頭返回山海關,並上書多爾袞,請清兵入關幫著報“君父之仇”!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清軍和吳三桂兵和一處,李自成大敗,滿清入主中原。

    這裡面有個小故事。

    吳三桂在回北京的路上,遇到逃跑出來的家人,問到:我父親怎麼樣?家人回答說被李自成抓起來了,吳三桂沒擔心:我回去他們就會把父親放出來!又問:家裡怎麼樣?家人回答說財產都讓李自成抄了,吳三桂也沒擔心:我回去他們自然會歸還的!再問:陳夫人(陳圓圓)怎麼樣?家人回答說被劉宗敏(李自成的大將)虜走了,吳三桂大怒之下掉頭回了山海關。

    這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

    吳三桂做出的選擇真是因為陳圓圓嗎?

    我認為陳圓圓即便不是主要原因,也是次重要因素。

    吳三桂精明幹練,長期據守山海關,對滿清的實力有著很深入的瞭解,而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必然審時度勢,對李自成和滿清雙方實力進行對比。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說白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開始到處流竄,後來成了氣候才有了點軍隊的模樣,但一入北京城後就又原形畢露,開始燒殺搶掠亂成一團。而滿清正是銳意進取之時,雙方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吳三桂之所以接受了李自成的招攬,無外乎是在猶豫不決之中的下意識舉動,我估計他當時的心態是:去看看新的大順王朝是個什麼樣子,能找到好的出路最好,找不到就回頭投降滿清!畢竟他手裡有軍隊,怎麼也算是個草頭王了!

    這個時候,陳圓圓被虜的訊息就成為他做出選擇的關鍵因素了!

    陳圓圓色藝雙絕,這樣的女子沒有幾個不是命運多舛之人。她先是被姨夫賣進了戲班,後來被江陰的官二代貢若甫贖身納為妾室,結果大老婆嫉妒她的美貌,被趕出家門又進了青樓。在這裡她遇到了大才子冒闢疆,兩人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但沒等這段感情有了結果,崇禎皇帝的老丈人田弘遇(田貴妃的父親)又經驗於她的美貌,強行霸佔了她。田弘遇享受豔福的同時,也沒忘了自己整天皺著眉頭的女婿,又把陳圓圓送給了崇禎。崇禎內有逆賊外有強敵,正焦頭爛額呢,對女人提不起多少興趣,沒幾天又把陳圓圓退給了老丈人。

    吳三桂在田弘遇府邸遇到陳圓圓,一見之下驚為天人,田弘遇為了結交吳三桂,又把陳圓圓送了出去!

    再加上後來被劉宗敏虜走,陳圓圓算得上是命運多舛了!

    從陳圓圓的遭遇來看,所遇之人有官二代、大才子、皇親、流寇、皇帝,可謂是見多識廣,而這裡面最有英雄氣概的,當屬吳三桂了!(崇禎雖然地位最高,但論英雄氣概,絕對比不過殺伐決斷的吳三桂)

    吳三桂對陳圓圓也應該是情深義重的,後來他為滿清蕩平天下的過程中,陳圓圓一直被帶在身邊,肯定是怕再出現被掠的事情再發生!後來他被封為平西王,陳圓圓也一直跟在身邊,可見兩人之間的感情!

    總之,我們不能否認吳三桂和陳圓圓之間的感情。

    那麼吳三桂降清就是一個綜合因素的結果,而這個綜合因素裡,陳圓圓佔了很大的比重!

  • 5 # 有得觀史

    李自成進入北京城,到處劫掠這是事實。吳三桂家也在被劫之列,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被逼著交銀子,吳襄不交被打。陳圓圓是江南名妓,屬於明星,被劉宗敏劫去很有可能。

    不過,劉宗敏劫略吳三桂家,很快被李自成知道了。李自成要招降吳三桂,怎麼可能對吳襄動粗,於是讓劉宗敏趕緊放掉吳襄,並給於補償。李自成除了對吳家補償,還有對吳三桂領導的關寧軍的補償,待遇很是優厚。

    李自成讓吳襄寫招降信,前提是給予吳三桂非常優厚的條件,陳圓圓是名人,到了吳三桂之手,劉宗敏劫去,李自成不得趕緊讓劉宗敏把陳圓圓放掉?

    不放說明李自成沒誠心,以李自成的智商這不可能。再說了,李自成不放陳圓圓,吳襄能聽李自成的,告訴吳三桂投靠李自成?

    還有,李自成逃離北京,劉宗敏並沒有把陳圓圓帶走,而是扔在北京城,吳三桂進北京後在大街上找到了陳圓圓,可見劉宗敏並沒有非得擄走陳圓圓的意思。既然如此,李自成要保護吳三桂家人,好招降吳三桂,為什麼把陳圓圓扣住呢!這不合邏輯。

    李自成控制了吳襄,要挾吳三桂投降,吳三桂說,忠孝不能兩全,吳三桂為了盡忠崇禎,只能放棄對父親吳襄之孝,這麼看吳三桂是個忠臣,試問一個忠臣心裡到底是國家重要還是女人重要?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根本就是託詞。也許吳三桂說過這樣的話,但他的真實意思是為自己謀個好結局。

    吳三桂的託詞被詞作家吳偉業無限放大,無非是蹭陳圓圓的流量,因為陳圓圓是名人,《圓圓曲》很快紅遍大江南北。衝冠一怒為紅顏便成了吳三桂投靠清兵的理由。

    李自成燒殺掠搶成不了大事,即便是能成事,將來吳家的家業也難保住,投降李自成沒有前途。

    那投降南明可以嗎?南明政權有沒有他不知道,即使有,剛成立,啥樣他也不清楚,根本是不靠譜的事兒。

    吳三桂和清兵打了多年交道,知道清兵很有戰鬥力,成為未來贏家可能性很大。所以,吳三桂要投靠,清兵是最好選擇。

    那吳三桂自己獨立不行嗎?不行。他只有三萬多人,根本不是李自成或者清兵的對手,在山海關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吳三桂不可能獨立存在。

    吳三桂起初是向多爾袞借兵,他的想法是他們共同幹掉李自成,然後劃江而治。實際上,吳三桂向多爾袞借兵,多爾袞沒有答應,他提出條件,只有吳三桂剃髮他才可以借兵。剃髮就是向清兵臣服,那樣就不存在借兵問題了。

    吳三桂在山海關被李自成打得堅持不住了,請求多爾袞出手幫助,多爾袞說,不答應剃髮,清兵不會出手。吳三桂最終答應清兵剃髮。實際就是投降清軍。

    吳三桂又不是傻子,他知道剃髮就是臣服大清。所以,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他真實意思表達。

    吳三桂打到雲南後,南明永曆皇帝逃到緬甸,他一直追到緬甸把永曆皇帝抓到,送去北京。這更說明他投降清軍是真心的。

    吳三桂投降清軍,最終頂多被列入二臣之中,可是當康熙要撤藩時,吳三桂反了,成了大清的逆臣。

    吳三桂完全可以不反,六十歲造反,根本沒有勝算,那為什麼還要反?他不想放棄既得利益,不讓當平西王,那就戰場上見分曉。

    吳三桂為自己的利益奮鬥一生,最終當上了平西王。人都是自私的,為個人利益奮鬥也沒錯,可是年齡不饒人,六十歲的吳三桂終究靠不過二十歲的康熙。

    六十歲的吳三桂還能活幾年,撤藩是歷史的必然,從吳三桂個人利益出發,如果引清兵入關選對了,那麼因康熙撤藩而造反就是選擇性錯誤。

  • 6 # 雍親王府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伴隨著正統明朝的滅亡,歷史也給吳三桂留下了一道“選擇題”,而吳三桂最先選擇的是投降李自成。

    就在這一年正月,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農民軍,僅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從陝西的西安殺到了北京城下。而就在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之時,崇禎皇帝留下了那句經典的“皆諸臣誤朕”的感慨,隨後在煤山自縊,正統明朝就此滅亡。

    儘管在此前,崇禎皇帝已經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並命令吳三桂放棄關外全部領地和據點,火速馳援北京。只是吳三桂從寧遠到山海關這120公里,足足走了14天,如此緩慢的行軍可以說是坐視了北京城的淪陷,明朝的覆亡。而在吳三桂聽到北京城被攻破的訊息之後,也沒有再向北京進發,而是折返回了山海關做著新的打算。

    此時擺在吳三桂面前的有三個選擇。

    其一,投降北邊的清朝。

    其二,投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

    其三,一路向南衝破李自成控制的直隸和山東地區,與南方的軍隊進行匯合。

    而最終吳三桂選擇了投降李自成。

    首先,李自成對於吳三桂給予足夠的重視。

    在此期間,李自成以勞軍的名義,向吳三桂的部眾送去了四萬兩白銀的軍餉,並且額外送給了吳三桂一萬兩,以示優待,同時許以了吳三桂高官厚祿,這些條件也讓吳三桂感到了一絲欣慰和心動。

    其次,吳三桂也必然會擔心其在北京的家人安全。

    此時包括吳三桂的父親在內的一家三十多口全在北京,並且全部成為了李自成的俘虜和人質,吳三桂也不得不為他們的人身安全做著考量。

    再次,投降李自成,對於吳三桂來說也是最為現實的做法。

    往南最不合實際,不僅僅是因為南方訊息全無,並不能夠接應協同,相當於踏上了一條未知之路,同時,衝破李自成的重重防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況且他的軍隊數量也極為有限,並不具備硬拼的實力。

    投降清朝,從吳三桂所接受的“華夷之辯”傳統教育上,讓其難以接受,況且吳三桂與清朝之間征戰多年,雙方結怨已深,這時的吳三桂必然對於投降清朝有所排斥。

    而投降李自成,先不說此前吳三桂並沒有與李自成相接觸與對抗,至少政權的班底是中原漢族王朝,沒有“華夷之辯”這層芥蒂。當然,實際上,李自成嚴格意義來說是党項羌人的後裔,也不算是正統的中原漢族。

    於是在這樣的考量下之下,吳三桂率部離開山海關,向北京進發,準備投靠他的“新君”,即大順政權的李自成。

    然而吳三桂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是大失所望,最終是“降而復叛”。

    吳三桂率領所部一路向北京進發,就在其走到行至永平西沙河驛時,吳三桂遇到了從北京成功出逃的家僕,同時也收到了三個令他極為震怒的訊息:自己的家被抄了,一家老小全部被關了起來;自己的父親遭到了劉宗敏的嚴酷“拷掠”,已經是遍體鱗傷,奄奄一息;自己的愛妾陳圓圓也為劉宗敏霸佔。

    此時的吳三桂直接怒斥“李賊自送頭來”,就此與李自成反目,並重新率兵折返,打跑了唐通,重新佔領了山海關。

    之後發生的事情便是在著名的“山海關大戰”。

    李自成帶領著劉宗敏等一眾人馬,率領十多萬大軍,直奔山海關而來。而吳三桂則是以“借兵”的名義,請求多爾袞支援,配合消滅李自成,隨即遭到了多爾袞的拒絕。最終吳三桂是在陣前剃髮,投降了清朝,八旗鐵騎也在吳三桂與李自成的軍隊打到筋疲力盡的時候突然殺出,大順農民軍瞬間潰散。

    可以說“山海關大戰”是吳三桂與李自成兩敗俱傷,而清朝多爾袞這面是坐收漁利。

    李自成潰逃會北京後,草草舉行了登基大典立馬撤出了北京,而吳三桂則跟隨清軍一路直追,最終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被徹底消滅,其本人也身死湖北九宮山。

    吳三桂對於李自成的“降而復叛”,階級矛盾才是真正的本質。“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一首《圓圓曲》,一句“衝冠一怒為紅顏”,還有吳三桂在盛怒之下喊出的

    “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

    這些都讓吳三桂成為了“情聖”一般的人物,而李自成帳下大將劉宗敏對於陳圓圓的霸佔,讓吳三桂顏面盡失,也成為許多人認為的吳三桂對於李自成“降而復叛”的最主要的原因,許多的影視作品更是以此為藍本,進行大肆的渲染,也讓這樣的觀點是深入人心。

    然而,只是這些故事野史怪談以及杜撰的成分較多,並不足以為信。

    實際上,吳三桂與李自成之間本就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就是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

    這一點,在劉宗敏主持的“拷掠”事件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李自成封劉宗敏為汝侯,節制文官,並且主持對明朝官吏拷掠索餉。整個拷掠過程可以說是非常的殘忍,劉宗敏命人特別趕製了五千副夾棍,夾棍上有稜,有鐵釘相連,凡不從者,則夾碎手足。同時,命人在門口樹立了兩根柱子,作為凌遲專用。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劉宗敏就拷掠出銀七千萬兩,隨即鑄成銀餅,約數萬塊,後來用騾車運至西安。

    李自成、劉宗敏之所以要用如此的方式對待明朝的官員和富戶,實際上這也是其階級本質決定的。

    而這樣的行為必然給了作為地主以及官僚階級代表的吳三桂以極大震撼。況且,李自成這面勸降吳三桂,劉宗敏轉手就把吳三桂的家抄了,把他的父親吳襄打了,還把人家的愛妾霸佔了,這更加讓吳三桂對於投降李自成的前景感到無比的恐懼,畢竟,還沒有投降你都可以這樣,要是真的歸順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不知會有怎樣的悲慘結局呢。

    所以,從來沒有“衝冠一發為紅顏”,陳圓圓可以說是“莫名躺槍”,幾百年來一直背下了這口“黑鍋”。吳三桂對於李自成的“降而復叛”,是當時農民階級和地主官僚階級矛盾的集中體現,再加上期間李自成政權內部的一些列錯誤行為,最終不僅將吳三桂推向了清朝這面,更是將自己送上了覆亡的道路。

  • 7 # 宋安之

    關於吳三桂是否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歷史,其實有所爭議的,為什麼吳三桂先降大順李自成,中途又反悔轉而降清呢,主要有以下三個說法:

    一是吳三桂為了陳圓圓,所以才衝冠一怒為紅顏。 這個說法出自吳偉業的《圓圓曲》: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當然這個說法一個漏洞,他並非是正史,並不等於權威。

    二是當時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在北京進行轟轟烈烈的追繳助餉,將很多官紳階級都給抄家了,搞得是人心惶惶,加上吳三桂聽聞他的父親也被追繳助餉了,所以吳三桂最後反悔了。

    三是根據《國榷》記載來看,吳三桂在前往北京途中,聽到了父親吳襄被殺死的謠言,所以反悔降大順,返回山海關以後轉而降清。

    因為明末清初之際的歷史資料並不全面,所以這三種說法並沒有蓋棺定論,沒有確定是那個說法才是對的。

    再來說說如何評價吳三桂的歷史抉擇呢?

    其實就事論事來說,單指吳三桂降清這個問題,並不能說他狼心狗肺。

    因為吳三桂降清之時,明朝已經滅亡,崇禎帝也已經身死,加之交通和通訊問題,並不知道南明的存在,所以吳三桂降清也勉強說得過去。

    更何況之前崇禎帝號召天下勤王,也就是一個唐透過去,吳三桂是走到半路沒來得及趕過去,比其他按兵不動的軍閥強多了。

    所以說吳三桂當時降清,不用抬高也不用貶低,在那個亂世屬於沒骨氣之人的正常情況。

    當然後來吳三桂甘心當狗,並且殺了永曆帝,是真的愚蠢行為,可謂是遺臭萬年。

  • 8 # 逝去即歷史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出自明末清初是人吳偉業寫的《圓圓曲》,是根據歷史上吳三桂降清歷史事件加工而來。

    也就是說“衝冠一怒為紅顏”是在真實的歷史事件和背景下文人妙筆生花的藝術加工的文學作品。 當年吳三桂奉詔回師京城勤王,走到途中聽說崇禎上吊自殺,李自成攻破北京。

    吳三桂其實面臨著多種選擇 :

    1、繼續為光復明朝效力,歸附明朝殘餘勢力。

    吳三桂沒有選擇這條道路,因為吳三桂意識到明朝已經滅亡了,被消滅只是早晚的事情。

    跟著剩下的殘兵敗將,腐敗的官員一起混,早晚有一天把小命給弄沒了。

    2、投降大順政權李自成,加官進爵。

    吳三桂一開始就是選的這條路,答應了李自成的勸降使者的要求,準備投降。

    3、自己單幹,割據稱王。

    吳三桂的實力面對三方勢力的擠壓,實力不允許吳三桂割據。

    只有山海關一帶在吳三桂掌握之中,面對清軍和大順的打擊,沒有後勤供給,兵馬也不多,這不是吳三桂的選擇,最起碼現在不是。

    4、投降清軍,獻出山海關。

    之前吳三桂的許多親戚祖大壽等人已經多次勸降吳三桂,所以吳三桂有渠道投降清軍。綜合比較下目前最好的一條路,也是唯一的一條路就是投降清軍。

  • 9 # 潤楊的紅樓筆記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是客觀存在的。當然如果陳圓圓不被劉宗敏據為己有,吳三桂仍然會投降清朝,衝冠一怒為紅顏不過是他降清的一個藉口而已。

    古人講究氣節,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當有所為有所不為。吳三桂是大明王朝平西伯,遼東總兵,他理應以死報國。“英雄生死路,卻似壯遊時”。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吳三桂沒有經過浴血奮戰,國家就滅亡了,崇禎皇帝吊死梅山。闖王李自成打進了北京城。

    吳三桂作為忠臣良將,應該像文天祥一樣,擁立朱家子孫,與李自成開戰。

    然而吳三桂不想再輔佐朱明子孫。如果他輔佐朱家子孫,那麼清朝和李自成的大順部隊都會攻擊他,他就會腹背受敵,很難自保。

    吳三桂經過觀察發現,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就是一夥烏合之眾,與清朝的八旗鐵騎相比,戰鬥力弱,他們的失敗,是遲早的事。因此,吳三桂對李自成伸過來的橄欖枝,採取拖字訣。

    吳三桂鎮守山海關,他是清朝進關的最大障礙,因此清朝也向吳三桂伸出了橄欖枝。吳三桂接受了清朝橄欖枝。

    吳三桂投降清朝不是一個光彩的事,因為忠臣不事二主,他必須要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這個理由就是陳圓圓。吳三桂以陳圓圓被虜為由,投降清朝,獻出山海關。吳三桂的豪言壯語是:“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

    吳三桂投降清朝的理由,與商朝滅亡怨妲己,安史之亂怨楊玉環一樣,不過是男人們為了推卸責任的一個藉口而已。

    吳三桂“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聯合清朝部隊,討伐李自成的大順軍隊。

    吳三桂被封為封平西王。人們對於降清的洪承疇給予了無盡的罵名,可是對吳三桂投降清朝,寬容許多,都認為他是一個至情至性的英雄。“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多情的吳三桂,被許多人佩服。

    好多女人,都以有一個吳三桂那樣,可以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不惜揹負千古罵名的男人而驕傲。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行為,也可以稱為大丈夫!

  • 10 # 伴虎吃豬

    吳三桂是明、滿清的叛臣。(1612-1678)

    明錦州總兵吳襄的兒子,崇禎時期成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

    李自成攻入北京,吳三桂本欲降李。但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後,軍績渙散,軍隊在北京到處掠奪(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被霸佔,自己的父親進了大牢)。加上清軍的節節勝利,大有一統天下的局勢。吳三桂便和多爾袞達成了協議,引了清軍入關。

    降清後,吳三桂平李自成、張獻忠餘部,又南征雲南、緬甸,消滅了明永曆政權,擒斬永曆帝,受封平西王,坐守雲南割據。

    直到康熙實行削藩政策,吳三桂聯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起兵,是為“三藩之亂”,一度佔據兩廣、雲貴、四川、甘陝等地,稱帝建國號大周。不久吳三桂病死,其孫吳世璠繼位,被清軍所滅。

    吳三桂在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前面,更為重要的應該是他父親的性命和當前的局勢(父親被抓,降李的話可能以當時的局勢自己性命都難保)。清軍繞過寧遠,攻下了後所,前屯衛,中前所。吳三桂的寧遠已經是一座孤城,沒有了戰略意義,清軍要想攻下也是早晚的事。戰敗投降和陣前投降又是不一樣的。戰敗肯定什麼都沒了,極大可能還會沒命;陣前投降有話語權,還有兵權。

    吳三桂在降清後,立了很多功勞,從明平西伯到清平西王,他的投降可以說是明智的。後來造反,一直到病死也是天命,沒什麼辦法。(當年明成祖朱棣面對皇帝侄子的削藩就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皇位。)

    衝冠一怒為紅顏確實存在。站在吳三桂的立場上降清也是無可厚非。就李自成在北京的所作所為來看,奪了天下也不會治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土耳其的猛烈攻勢,敘庫武會轉入游擊戰和運動戰來趕走侵略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