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鏟史官

    書法藝術風格是書法審美的主要方面之一,對書法藝術個體風格的審美把握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內容。這裡從中國曆代書法作品中歸納出工巧、天真、自然、方正、圓熟、豐潤、瘦硬、緊結、寬博、雄渾、剛健、秀逸、古樸、瀟灑、文靜、清雅、端莊、沉著、爽利、老辣、醇和、險勁、獷野、怪奇、獰厲等25種典型的個體風格表現並給予簡要闡釋,以此作為對書法藝術個體風格審美範疇的初步探索。

    1、工巧。工巧是一種精工巧飾的風格。它相涵、相當或相似於工細、工緻、精巧、雕飾、華飾,與“自然”、“古樸”、“獷野”風格等相對應。工巧之作給人以直中繩、方中規、經緯合度,書寫得心應手、餘裕有餘之感,它不是枝枝節節而為,是書者苦心經營、精工雕琢的積極成果。創作工巧之作應與書者自身的功力相當,方為“正宗”。漢隸《曹全碑》、《張景碑》和小楷特別是蠅頭小楷都表現出工巧之美。

    2、天真。天真是一種毫無矯揉造作之態、亦無雕蟲斧鑿之痕的風格。它是書者不拘於成法、不泥於世俗,心地單純、性情率放、獨表性靈、信手而為的結果。在書法的歷史流程中,“尚意”的宋代是充滿“天真”氣息的時代,蘇軾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和米芾的《蜀素帖》就極盡天真之態。

    3、自然。自然是一種近於天然或宛若天成的風格。它是書者在長期實踐基礎之上豁然貫通、於自然形象觸發“頓悟”而為書的結果。中國書法史上常用“屋漏痕”、“拆壁路”、“蟲蝕木”、“錐畫沙”、“印印泥”比喻自然之態。在中國書法史上,真正具備自然風格的作品為數不多,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就富於自然風格,晉代王羲之的作品如《十七帖》、《蘭亭序》都頗得天趣,是自然風格美的極品。

    4、方正。方正是一種字形結體外滿、整齊、端方、正直的風格。它給人以嚴正、密滿、靜穆和敦厚之感。《張遷碑》是漢隸方正美的代表作,具有方正風格的作品還有晉代的《王興之夫婦墓誌》和高句麗的《好太王》等。

    5、圓熟。圓熟是一種書法技巧純熟而演化形成的風格。書者因平時對古法帖名家揣摩至深,技巧已爛熟於心,信手拈出皆成法,融會後的技巧當然有質量上的保證。圓熟之作表現性強,其技巧動作豐富的特徵自然高人一籌,但因圓熟周到、動作太定型化而較少微妙的變化調節能力,使自身的風格較固定而缺少跨度,生辣不夠、氣息強勁不足。清朝趙之謙的書作是圓熟風格的代表,在這之前具備圓熟風格的還有隋代的智永和元朝的趙孟等的書法作品。

    6、豐潤。豐潤是一種外不露鋒芒、內藏肅穆之氣,豐肌附骨,作品無論是肌膚還是氣度在整體上都有一種滋潤感的風格。豐潤的極端是“腴”,豐腴未必肥,“豐”要能“潤”,不可留下“墨豬”之態。豐潤美包含內外兩個方面:一是表面的豐腴,即不尚枯筆、不求扁簿,也不傾向於刷筆迅捷之勢,其速度感應該是平和的、不求變幻的。二是內面的潤,即不縱橫奇肆、不劍拔誇張,信手悠悠拈出,是一種極自然、極和諧的筆劃銜接和字形安排。唐代虞世南的《夫子廟堂碑》是豐潤風格的一個典範。

    7、瘦硬。瘦硬是一種與“豐潤”相對應,畫瘦而質硬的風格。它給人以貌清氣健、骨重神寒的感受。漢隸《禮器碑》歷來被奉為瘦硬美的傑品,在唐代草書中,如果說張旭書法的風格偏側於豐肥,那麼懷素的作品則偏側於瘦硬。

    8、緊結。緊結是一種字心攢集,給人以裝束緊嚴、結構縝密之感的風格。表現出此類風格美的代表作有北朝的《張猛龍碑》、唐朝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和宋代黃庭堅的《松風閣詩》等。

    9、寬博。寬博是一種與“緊結”風格相對應,表現為外滿內疏特別是中宮虛疏的風格。《衡方碑》是漢隸中寬博風格的代表,在書法史上,唐朝顏真卿的楷書堪稱寬博美的豐碑。

    10、雄渾。雄渾是一種似豐碑鉅額之大、商鼎周器之重的風格。它給人以深沉博大、一言九鼎、雄強有力、陽剛之氣的感受。如秦褐漢碑、商鼎周彝和唐代顏真卿的楷書、清朝伊秉綬的古隸等,就屬雄渾風格。

    11、剛健。剛健是一種有“雄渾”的陽剛之氣,但更加突出“鍵”即力感的風格。剛健之美在於發“力”,這個力不是物理之力,而是透過對比、彈性、逆勢等一系列輔助手段呈現出來的,生硬的刻鑿是難以為繼的。甲骨文是剛健的,唐朝顏真卿的《劉中使帖》線條豐腴健勁,幾如鋼筋鐵弓,有一發千里之勢,是剛健風格的最好代表之一。

    12、秀逸。秀逸是一種與“雄渾”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的風格。它可以是娟秀、雅逸、恬靜、輕鬆、嫵媚、柔婉、清麗等,體現出成熟、理性的特徵。南帖是秀逸風格的典範,晉代王羲之的書法、元朝趙孟的行楷和宋初蔡襄的大王小行書就相當秀逸。

    13、古樸。古樸是一種脫去巧飾、見出自然與真性情的風格。古樸的內容包括“質”與“拙” 這兩個方面,它不拘於小處的微妙處理,立足大氣氛的把握,是一種宏大的審美氣度,因而從古樸之美中可以引伸出磅礴大氣、取象恢宏、深厚沉穩等偏於壯美的內容。古樸之風,常常給人以歷史感,有時表現為大智若愚、大巧若挫或稚挫美。書法鑑賞一是在本屬自然的非書法作品中發現古樸美,二是在後人刻意求古的作品中理解古樸美,如上古留下的字跡、古人遊歷時留下的摩崖題名和清代金石小學家們那種強調氣息、不求小處變化的篆隸作品就很顯出古樸的風格。

    14、瀟灑。瀟灑是一種揮灑自如和逸筆草草、輕鬆而幽雅自如的風格。是具有一種偏於外表的、柔性基調的、翩翩風度的美。瀟灑風格是書法技藝的熟練昇華到風格層次的顯現,鑑賞此類作品可以觀照到書者嫻熟的技藝。風雅的官員與翰林學士以及精通藝術的學者愛貓撲.愛生活風格瀟灑,唐朝褚遂良的楷書、宋代米芾的行楷書、元代鮮于樞、清朝祝枝山和王文治的書法都具瀟灑風格。

    15、文靜。文靜是一種內力含蓄、形式內斂、以靜取勝的風格。它是典型的滿腹珠璣、錦衣繡口、飽學聰穎計程車大夫格調。文靜絕非完全不重書法的運動感,只是動感不以強烈的動態表現出來,是將運動感從表面的形式表露引向深層、內含不露,在呼應揖讓之間以欲擒故縱的方式完成的。文靜風格頗具優遊之態,常常使人感覺出其不屑外顯的幽雅氣氛,給人以和平、寧靜、幽雅、柔和的境界之美。清朝董其昌行楷書是文靜風格的典型。

    16、清雅。清雅是一種與“文靜”風格同類,但重在韻致的提取而非偏於形式內斂的風格。“清”是秀美而不是壯美,“雅”是格調高深、不落世俗。它於搔首弄姿者不屑,故作驚人之筆亦不求,平和寧靜之間盡情揮灑,一切都是從錘鍊之至走向虛靜之至,作品為人所感受到的是鮮明的書卷氣息。隋朝智永、晉代王獻之乃至王羲之的一些作品,都是當之無愧的清雅風格,元代李惆為陸柬之文賦作的兩段跋文也是清雅風格的典型。

    17、端莊。端莊是一種有廟堂重臣之威嚴、動輒有據之穩重,似“正人君子”的風格。此種書作間架結構是平凡的橫平豎直而不作欹斜取巧貌,線條是沉實而過,即使有微弱的頓挫筆但不故為誇張佛達以見穩健之旨,章法則是一反錯落而縱橫相安,作品整體氣氛上呈現出堂正之氣。“端莊”不應有壓抑感,它在技巧處理上是得心應手的,這需要爐火純青的錘鍊,細心鑑賞能夠看到其微妙細膩的變化,體會到一種在貌不驚人的外表下潛藏著的豐富內涵。與篆書、隸書、行書和草相比楷書是最端莊的,唐朝歐陽詢的傳世楷書無愧於端莊風格最理想的典範。

    18、沉著。沉著是一種近似於“端莊”風格,其用筆不輕浮、不薄弱、不纖巧,線條渾厚飽滿、行中有留,壓得住紙、留得住筆的風格。它給人以如錐畫沙、力透紙背,深沉穩健、遒煉頓挫之感。唐朝顏真卿的《顏勤禮碑》和《祭侄文》就充分表現出沉著的風範,同朝的歐陽詢、柳公權用筆也富於沉著風格。

    19、爽利。爽利是一種在技巧上求“顯”棄“隱”、用筆乾脆利落、進退分明,不屑含糊而尚清晰、不求蒼老而重精警的風格。如宋朝黃庭堅用筆斬截爽利,每頓挫必有線型的抖動以作標誌,折金斷鐵,有一種技巧上的爽利之美,其字結構也隨線條而發展,最典型的即是“輻射”體,收縮中宮、張開四圍,是一種縱橫揮灑無不如意,似長槍大戟的爽利式結構。宋代米芾的用筆就極具爽利風格。

    20、老辣。老辣是一種“人書俱老”、很有個性且不矯飾的風格。它往往表現為筆力蒼勁、筋骨壯健、格調古樸、體勢雄峻,大體上屬於陽剛之美。“人老”絕非僅指年歲大,內含書者個性天成、風格成熟之意,“書老”即書法功力深厚且自然流露。老辣是積累工夫的產物,是一種有血有肉的功夫的藝術表現。說它是工夫的積累,是指它那非認為的個性,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刻意求之是無用的。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沒有屢經滄桑的歷史,有意老辣是一種矯飾。說它是藝術表現,則是指它植根於書者的審美個性。唐朝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是老辣之作,清代吳昌碩充滿強勁雄武之氣的大篆書作,老之沉厚深透,辣之倔強無潤,近代黃賓虹和潘天壽的書法也具老辣的風格。

    21、醇和。醇和是一種爐火純青、意境深遠而形式恬淡、技巧貌不驚人卻千錘百煉,給人以平和、坦然、超脫,特具回味悠長之感的風格。它平淡而絕非淺薄,並不一般地反對沖突與對比,而是在衝突前提之下的和諧,具有自身的厚度和深度,是陳釀老酒所具有的持久悠然的醇香。此類風格的作品中通常技巧動作藏而不露,結構間架平穩不欹,章法則是以整飭勝而不以錯落對比勝,但整飭中卻又處處見出微妙內含的變化來。如明朝祝枝山的小楷、王寵的書法是醇和風格的理想典型。

    22、險勁。險勁是一種脫出平整與秩序而求變化的風格。它與“文靜”風格相對應。反常求變謂之“險”,險體現於字的線條組織具有一種明顯的張力,給人以顯然的不穩定、緊張、收縮與擴散的感覺。此類風格的書作,筆畫線條在一般情況下多呈現出三角形,有一種傾斜度,順著三角形的尖端延伸,能感受到運動的衝擊趨勢在無限伸展,故而“險”必然與“勁”攜手。北碑很體現險勁的風格。

    23、獷野。獷野是一種與整飭背道,給人以生疏、幼稚、貧乏、笨拙之感,留下亂頭粗服印象,幾乎讓人感到不愉快和不滿足的風格。它解散成法,縱任無方,往往既不注重線條本身的圓潤周到,也不考慮結體必須平衡穩定,信手刷去,無論優劣,簡直是一種完全反理性的狂放追求,是書者複雜的個性的反映。書法中的獷野之風,主要體現在行草書中,唐代張旭、懷素粗放的書作,特別是楊維幀率筆狂掃的作品當屬此列。

    24、怪奇。怪奇是一種不同書體或不同用筆畸形交雜、融為一體,給人以常情驚詫的風格。如唐朝顏真卿的《裴將軍詩》就具有怪奇風格,清朝揚州八怪的代表鄭板橋擅長於寫怪奇書法,他的“難得糊塗”一幅就很著名。

    25、獰厲。獰厲是一種“蔑視”固有技法傳統,幾乎不體現既定的書寫規範,線條方折生硬、圭角橫生得令人吃驚,章法處理錯落與穿插不顯示理性思考的任何痕跡的風格。獰厲是一種氣魄之美,它崇尚雄強,誇張力度,有強烈得常常讓人受不了的氣概,使人想起地獄和魔鬼,獰厲之美不登大雅之堂也顯然易見。北魏諸刻所具備的陽剛之美,嚴格說來是以書法技巧被忽略、被遺忘、被破壞為特徵的,如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就是獰厲風格的代表。

    在鑑賞書法作品時,切忌採取僵死的、固定不變的、“非此即彼”的邏輯運用以上審美範疇,因為一幅作品或許同時具備若干種個體風格,而這些風格又常常是交織在一起的。

    鑑賞是一個主體性、闡釋性很強的自由的過程,見仁見智是十分正常的,也是書法藝術鑑賞中積極一面的表現,因而有彈性的、有啟發價值的探索與思考是使書法審美豐富化並逐步走向完美與高水平的必然。

  • 2 # 劍指書畫

    仔細品味,風格實際上是一箇中性詞,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風格,關鍵是要看風格一詞前後的限制詞。比如說在評價書畫作品時:是粗俗的,還是高雅的;是崇高的還是媚俗的;是個性鮮明的,還是大眾臉譜式的;是古典的還是充滿現代感的;是充滿了文氣的還是滿紙江湖等等。

  • 3 # 子石書法培訓

    按照現代學習書法的風格,分為碑學和帖學兩種。碑學指石碑拓片類,風格古拙,儲存較多,此類的缺少墨色的韻味。另外一類帖學指的是墨跡版本,留存較少,書法家書寫時的筆畫變化清晰可鑑,墨跡生動有趣,富有生命力。

  • 4 # 雲愛佛

    書法根據個人愛好不同,審美程度不一大致可分為:工巧,天真,自然,圓熟,豐潤,瘦硬,緊結,寬博,雄渾,剛建,秀逸,古樸,瀟灑,文靜,清雅,端莊,沉著,爽利,老辣,醇和,險歷,狂野,怪奇,豪放,大度。

  • 5 # 老美詩書齋

    柳公權 柳體----法出於顏,獨創一格,筆意瘦挺,體勢勁媚.

    顏真卿 顏體----探源篆隸,楷法謹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結字方圓,筆法肥勁.

    歐陽詢 歐體----正書結字,易方為長,以就姿媚,四面停勻,八方平正,翰墨灑脫.

    趙孟頫 趙體----開創趙體,風流著稱.用筆圓轉,清腴華潤.

    魏體----魏碑為另一種楷書,不能同柳顏歐趙並列比較.

    歐陽詢

    字信本,潭州臨湘人(今湖南長沙),唐朝著名書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所以人們稱他為“歐陽率更”.在隋代歐陽詢的書法享有較高的聲譽,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歐陽詢還在“宏文館”教授書法.歐陽詢早年學習王羲之的書體,傳說他曾以重金購得王羲之教子習字用的《指歸圖》,日夜揣摹、刻苦鑽研.還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見到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一塊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細心觀察描摹學習了3天,可見歐陽詢對書法愛好之深.後來他又廣泛地學習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時吸取了當地一些書家的長處,再融入隸書筆意,形成“剛健險勁,法度森嚴”的“歐體”(也稱“率更體”).

    (二)歐陽詢書法風格特點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司以說是廣採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型大都向右擴充套件,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

    歐陽詢楷書碑版多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禪師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九成宮醴泉銘》等.

    (三)歐陽詢書法用筆特點

    歐陽詢書法用筆方整,略帶隸意,筆力剛勁,一絲不苟.清包世臣曾說:“歐字指法沉實,力貫毫端,八方充滿,更無假於外力.”就是說歐字強調指力,寫出的筆畫結實有力,骨氣內含,既不過分瘦勁,又不過分豐滿.每一筆畫都

    是增一分太長,減一分太短,輕重得體,長短適宜,恰到好處.歐字的用筆還講究筆畫中段的力度,一些橫畫看上去中段飽滿,得“中實”之趣;一些字的主筆都向外延伸,更顯中宮緊密,尤其是右半邊的豎畫,常向上作誇張延伸,顯示其超人的膽魄.這些都是歐字用筆的獨特之處.

    (四)《九成宮醴泉銘》簡介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代表作之一.銘文由魏徵撰,記載了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湧泉的事.歐陽詢奉敕書.

    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佈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區域性險勁而整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松塌.明陳繼儒曾謂:“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駕

    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於年久風化,加之椎拓過多,斷損嚴重,後人又加以開鑿修補,以至筆畫鋒芒全失.傳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舊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顏真卿

    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貞元元年(公元785年),終年77歲,琅邪臨沂(山東臨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時期的書法創新代表人物,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遭勁舒和,神彩飛動.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了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一幅,稱為“顫體”.宋歐陽修評論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宋朱長文《續書斷》中列其書法為神品.”並評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魯公是書史上居承先啟後地位的偉大人物,他的正書,向以博厚雄強著稱,「鋒絕劍摧,驚飛逸勢」,以顏世家廟碑為代表;至於摩崖大家,氣勢磅礴,以大唐中興頌最著;至最高境界,表現沖和淡遠之韻致者,則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勁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為第一.

    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書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後輝映的,就是顏真卿了.他的書法,以楷書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書所寫之碑,端正勁美,氣勢雄厚.他生於楷書流行之際,與王羲之之典型相對,導開書法新風氣.

    顏真卿是進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時始聞名於世.安祿山起兵范陽時,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顏真卿固守平原城,為義軍盟主,為唐朝盡力.最後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將李希烈處勸降,不幸遇害.而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蹟,更是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顏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終均用正鋒,因此所謂顏法的定型化筆法其藝術價值較少,但此筆法卻能充分發揮男性的沉著,剛毅.

    中唐以後,由於藩鎮割據,兵連禍結,舊有的制度已經呈現瓦解之勢.顏真卿起而建立楷書新典範,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種心經呈理反映.但是,規矩森嚴的楷書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畢竟是有距離的,因此唐末以後,書法藝術的發展便集中表現在行草書方面,古典的典範終於讓位給個人主義的抒情作風了.

    顏真卿的書法,號稱顏體,有他獨特的風格和筆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後世的書法家認為從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圓筆」的痕跡,和其他書法家的「方筆」不同.

    顏真卿被使用圓筆的書法家奉為開創者.他和使用方筆的王羲之,都對後世產生既深且遠的影響.

    顏真卿現存的書法作品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祭伯文稿……等.他和唐詩另一位以楷書成名的書法家柳公權,被人合稱為「顏柳」.

    他的書跡作品眾多,據說流傳下來的有130多種.為後人重視的楷書有楷書《多寶塔》、《東方畫贊碑》、《麻姑仙壇記》、《郭家廟碑》,《顏勤禮碑》等,這些碑刻楷書,有個性,有特點,有正面不拘,莊而不險的氣勢,但筆畫橫細豎粗及捺腳空腹過大之處,在學習時應求其神韻,不應單純追求形似.他的行書《祭侄季明文稿》是懷著悲憤的心情創作出來的佳作,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行書還有《爭座位帖》、《裴將軍帖》等.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楷書,岑勳撰文,徐浩題額.字型勻稱,豐腴.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公元725年)四月立.碑存陝西西安碑林.

    柳公權

    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鹹通六年(公元865年,終年88歲.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宮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然後自成一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公為之改容,如其筆諫也.宋朱長文《墨池編》中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家.”他初學王羲之筆法,以後遍閱近代書法,於是極力變右軍法,學習顏真卿,又溶匯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橫細豎粗的態勢,而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後世學書者不少以柳字為楷模.

    他二十九歲進士及第,在地方擔任一個低階官吏,後來偶然被唐穆宗看見他的筆跡,一時機為書法聖品,就被朝廷召到長安,那時,柳公權已四十多歲.他的為人既有骨氣有一絲不苟,同樣地,他的字也顯露了他這部分的特質.也因為如此,提高了他在長安的聲望與地位,一般王公貴族都不惜鉅金爭相請他.

    晚唐書法經歷盛中唐之後,盛極而衰,柳公權雖號一時中興,但與顏書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書法隆盛一時,至此已見式微.柳公權的楷書參有歐陽詢的筆法,往往將部分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綽處特別開闊,筆畫細勁,稜角峻厲,雖用筆出自顏真卿,而與顏真卿的渾厚寬博不同,特別顯得英氣逼人.

    柳公權享年八十歲,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後以太子少師死於任上.

    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影響較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軍碑》、《金剛經》等.

    1、《神策軍碑》:楷書,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權的代表作之一,較後世熟知的《玄秘塔》書體風格更有特色,結體佈局平穩勻整,左緊右舒,也是較好的臨寫範本.

    2、《柳書金剛經》:楷書,唐長慶剛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毀於宋代.有甘肅敦煌石室唐拓孤本傳世,一字未損,今在法國巴黎博物院.評論家認為楷書金剛經,具備了鍾(繇)、王(羲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陸(東之)各體之長,有很高藝術價值.

    3、《玄秘塔碑》:楷書.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現存陝西西安碑林.此碑在傳世的書跡中,最為著名.是歷來影響最大的楷書範本之一.

    趙孟頫

    (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是元代最顯赫的畫家,也是在當時、並在後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的畫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宋滅亡後,歸故鄉閒居,後來奉元世祖徵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諡文敏.擅長篆、隸、楷、行、草各體、冠絕古今.著有《松雪齋集》.

    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讚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

    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諸家之大成.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所以,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他的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北韓、日本非常風行.

    趙氏楷書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門記》結體寬博深穩,運筆酣暢圓潤,最適合當字帖.趙氏傳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筆精到,結字嚴謹,如《赤壁賦》堪稱經典之作.

    他是趙宋一個沒落貴族,後來與元朝合作.趙孟頫等二十餘人是至元二十四年(公元一二八七年)第一批被徵召,其後,屢次徵召江南士大夫,也有透過趙孟頫而求得利祿職位的.趙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寵愛,“榮際五朝,名滿四海”,官至翰林學士,藝術上成為元代文人畫的領袖人物.

    .初學者應先描紅,後直接臨摹比較好,最後憑腦海回憶字形直接書寫,然後對照再作修改,反覆磨練.

    2.學習顏真卿的顏體楷書(多寶塔碑)比較容易入手.

    3.用泛黃的九宮格紙,類似於草紙,二十四格的.每日應練10-20張適合,或以時間計算每日應練25-40分鐘.

    4.練時一定要靜心而練,從筆劃入手:橫畫(逆鋒起筆,向右下按筆等)、豎畫(折筆向右下按,轉中鋒向下澀行等)、撇畫(逆鋒向右上起筆,出鋒之處不滯不浮等)、捺畫(逆鋒起筆,逐漸加力鋪毫等)、折畫(起筆如同橫畫,寫到轉角處筆要輕提上昂等)、挑畫(逆鋒起筆,折筆向右下頓筆等)、豎勾與弧勾(豎畫寫到末端,唯豎段微曲等)、橫勾(橫畫寫到末端筆鋒輕提上昂,向右下頓筆作點等)、臥勾(順鋒起筆,由輕面重向右下曲行等)、點畫(分方點、杏仁點、撇點).

    5. 練寫毛筆字書法的要領:

    練習筆書法這個最重要的是興趣,要想速成也沒什麼太好的方法,因從頭開始打好基礎寫字才會紮實.先練習筆畫:點、橫、豎、撇、捺、提、豎鉤、彎鉤、斜鉤、臥鉤、豎彎、豎彎鉤、豎提、橫鉤、橫折、橫折鉤、橫撇、撇折、撇點、等等這些基本筆畫要領.我建議練習龐中華的字都幾好的,要照著字帖模仿他的間架結構,然後用自己學到的基本筆畫去寫,很快就會有很大收穫.每天練習時間,這個一開始的時候如果有時間最少不要低於1個小時,如果有興趣其實不用很長,連續一個月應有成效,這樣堅持一個月,然後自己自然就會自覺每天去寫,不用寫太多時間太長加班加點會太累反而沒效果,後期每天寫25-40分鐘就行.當然是加強興趣,買一本基礎筆劃的字帖,即是闡述怎樣寫偏旁部首的,和結構佈勢,那些書法家不是歷經十年數十年而成的.所以選到那位就習慣愛上那位書家的字來練就行了.我也是這樣的練習的.中國古代歷史上: 1.書聖——王羲之!排第一無可非議吧?歷史上能夠被稱為“草聖”的有四人,而堪當“書聖”的只此一人,舍之其誰!其作品《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今人所見,皆為《蘭亭序》臨摹本.著名的作品尚有《官奴帖》《奉桔帖》《快雪時晴帖》《黃庭經》等.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若驚蛇”. 2.顏真卿!楷書四大家之一,書風饒有筋骨.悲慟處所作行草《祭侄文稿》後世評為“天下第二行書”. 3.柳公權!我認為楷書四大家裡寫得最好看的是趙孟頫,然後才是柳公權.顏真卿在我這兒能排第二是因為他在悲痛之時無意作書,反倒寫出了天下第二行書!我認為這就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人也就只能在類似這種人生痛楚中才能不經意間走入顛峰! 而柳公權排第三是託了中國當代書法教育的福.大凡小學生練毛筆基本都是從柳體開始的,既然學校和家庭都這樣選擇,那麼字應該算不錯吧,就排他個第三.(當然也有柳體秀麗端莊又是楷書適合初學者的原因)柳體與顏體並稱“顏筋柳骨”. 4.以下排名難分先後:(書法本就是一門藝術,而藝術是要拿來欣賞的.既然有欣賞,那麼就要以欣賞者的眼光來決定,這樣就難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三甲也只是我個人的“品評”.而且書法還有隸楷行草之分.) 衛夫人——衛鑠!王羲之七歲到十二歲的臨摹物件及老師. 王獻之!王羲之第七子,幼時從他父親學書,後來取法張芝,別創新法,自創一格,與父齊名,人稱“二王”. 楷書四大家的另外兩位——歐陽詢 趙孟頫 宋朝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蘇軾 黃庭堅 米芾 蔡襄).“蔡”的另一種說法是蔡京.傳說蔡京硬將蔡襄之名替換,將自己之名加入.不過蔡京的書法也不弱. 四位草聖——東漢·張芝(也曾是“二王”的臨摹物件)、唐·張旭(中國十大聖人中的草聖)以及二十世紀中國兩位公認的草聖:于右任和林散之. 唐·懷素和尚!臨摹王羲之,所作《蘭亭序》幾可以假亂真. 5.劉墉!清代書法家

  • 6 # 雲中一擊

    書法字型的演變和演化,是最能代表書法風格的變化形成的。

    開始於秦代的篆體書法,以字型圓潤而獨具風格。在篆書的基礎上又發展到隸書,隸書講究橫平豎直和自然工整,這也是源自篆書的精髓。

    所以古時的書法講究先學篆書,再學隸書,然後才能進入楷書,再而進入草書的境地。

    書法到了唐代,算一個鼎盛時期,各種風格的書體已成體系。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等等的楷書,均為後世所重視,奉為習字臨摹的範本。

    楷書的特點,大都追求用筆剛勁挺拔,筆畫方圓整齊,結構開朗合理,筆畫公正有序。

    由楷書進一步演變出的草書,更能彰顯書者的心情,情緒是一種更高意境的表達。

    草書領軍人物張旭,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每次習書之前,就會飲酒,藉著酒勁兒在宣紙上一陣狂書,到了無酒不成書的境界。

    他的狂草詭奇疾速,恣意縱橫,用筆活躍,變化無常。已經到了隨意發揮和張揚的境地,以至於狂草書品,難為後人所識。

    中華文化的書法藝術,是中華藝術的瑰寶,經歷幾千年的傳承,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藝術風格。後人在此基礎上又有許多探討,許多創新,值得肯定。

    但是,最近書法界出現的亂書現象,實難為我們所接受,這是一種非常不嚴肅的現象,有很明顯的炒作之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瘟漸行漸遠,2019年中小養豬散戶還能夠東山再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