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樹汀沙
-
2 # 我是微時代
《三國演義》中誰最可悲?提主沒有說是名將還是普通人,我就當是《三國演義》中的所有人吧。
我覺得最輩的不是那些名將文人們,名將們至少屬於上層建築,屬於統治階級,死的雖然悲壯,但高官厚祿,衣食無憂,自己死了,自己的妻子兒女都會繼續享受榮華富貴,也算死得其所。
也不是那些士兵們,衝鋒陷陣,馬革裹屍,本就是士兵的榮譽,死了就死了,沒有什麼悲不悲的。
那是誰呢?
我覺得最悲哀的是個女人。這個女人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自己死都不知道怎麼死了,不但死了,還被別人吃了,你說這樣的人可悲不。。
這個女人就是劉安的老婆。
《三國演義》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中有這樣一段。
且說玄德匹馬逃難,正行間,背後一人趕至,視之乃孫乾也。玄德曰:“吾今兩弟不知 存亡,妻小失散,為之奈何?”孫乾曰:“不若且投曹操,以圖後計。”玄德依言,尋小路 投許都。途次絕糧,嘗往村中求食。但到處,聞劉豫州,皆爭進飲食。一日,到一家投宿, 其家一少年出拜,問其姓名,乃獵戶劉安也。當下劉安聞豫州牧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 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飽食 了一頓,天晚就宿。至曉將去,往後院取馬,忽見一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 驚問,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勝傷感,灑淚上馬。劉安告玄德曰:“本欲相 隨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遠行。”玄德稱謝而別,取路出梁城。忽見塵頭蔽日,一彪大軍 來到。玄德知是曹操之軍,同孫乾徑至中軍旗下,與曹操相見,具說失沛城、散二弟、陷妻 小之事。操亦為之下淚。又說劉安殺妻為食之事,操乃令孫乾以金百兩往賜之。
這個女人姑且稱她為劉氏吧,本是獵戶劉安的老婆。但是劉備的住宿卻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家裡請,沒啥好肉招待劉備,劉安殺了自己的老婆劉氏,割了臀部的肉讓劉備來吃,可憐劉氏,死的何其悲壯,死就是死了,肉還被人所食,劉氏如果能復活,看到《三國演義》知道自己老公的所作所為,該有多傷心欲絕呢。。
-
3 # 江南飈
《三國演義》中的可悲之人很多,比如呂布、關羽、張飛、諸葛亮、楊修、孔融、張松、周瑜,等等。但是要說最可悲的人,那還得是曹操曹孟德。
為什麼說他可悲呢?
一、出身低賤。從出身說,他祖上本姓夏侯,因為過繼給姓曹的宦官才改姓的。所以他的政敵動不動就把他成為“贅閹遺醜”,折這很讓曹操惱火,但是又沒有辦法。
二、殘殺故舊。依靠著掌權宦官,曹操很快就得到了官位,洛陽北部尉。後來在董卓手下當點軍校尉。因為謀刺董卓失敗,而倉皇出逃。被陳宮抓獲,結果竟然策反陳宮一同逃跑。路上因為誤會殺了呂伯奢家人,接著又戳上加錯的殺了呂伯奢。可以說曹操已經坐下了傷天害理的大惡。
三、親族被殺。回到陳留,矯詔會盟諸侯,討伐董卓,結果遭到慘敗。董卓被王允設計誅滅之後,曹操已經佔據了山東一些地方,迎接他父親一家去團聚,結果路上被張闓殺絕。
四、毒施人鬼。挾天子令諸侯之後,曹操的統治也是十分嚴苛的。塌陷廢了太尉楊彪,殺了趙彥,先後殺害董妃和伏皇后。設定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官職專門發掘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陵墓,給廣大人民造成了巨大痛苦。
五、犯上作亂。曹操自封為丞相,封魏王,領九錫,劍履上殿,贊拜不趨,稱臣不名,權勢熏天。連漢獻帝見了他都害怕,這真是到了天地反覆的成都了,嚴重違反了封建禮教綱常。不惟漢朝之賊臣也是曹氏之逆子。
六、手足相殘。曹操死後,曹操的兒子們互相傾軋,上演了一幕手足相殘的家族悲劇,曹彰被解除兵權,曹植被貶,曹熊自殺。
七、基業被篡。曹操死後不久,其子曹丕稱帝,建立曹魏政權,但是僅僅幾十年後,司馬氏家族故技重施,篡奪了曹魏政權。
曹操的一生是揹負著屈辱的一生,在屈辱中奮鬥的一生,為了得到至高無上的皇權,曹操無所不用其極,科防互設,毒施人鬼,最後到死他也沒有敢篡奪劉漢政權,但是卻留下了千載的罵名。在其子篡位後幾十年帝位又失去了。但是罵名並沒有消滅,甚至在京劇舞臺上曹操以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出現。
-
4 # hongkongfilm
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秋風五丈原裡面,丞相彌留之際,想起年輕時候的金戈鐵馬,幻想劉禪在大殿上接受曹睿孫權的投降,然而突然間,大殿上人都沒了,原來是南柯一夢,那段畫面配上臥龍吟的音樂真是讓人忍不住哭。
-
5 # 十點讀書
相較於《三國志》,大家似乎更喜歡《三國演義》,而今天的故事,就是出自《三國演義》,關於我的一個丞相朋友。
他自比管仲、樂毅。但在後世,他的聲名之盛,遠遠超過他們。
他又是一個走路很慢的人,從岐山到西安,坐高鐵不要一小時,可他走了一輩子,卻還沒能走到。
他這一生,涇渭分明,斷裂成兩個完全相反的世界。
前二十七年,他詩酒為伴,琴棋書畫,韜光養晦,淡泊明志。
後二十七年,他運籌帷幄,出將入相,沙場百戰,把自己活成了神話。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公元207年,午後的隆中草廬,諸葛亮從夢中醒來 ,睡完了他人生中最後一個好覺。
潦草半生,顛沛流離的劉備,領著兩個兄弟尋到了這裡,三顧茅廬,好不容易把諸葛亮哄出了山。
劉皇叔不是老實人,卻是個好人,諸葛亮選中劉備輔佐,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
劉備得孔明前,受冷眼無數,被人攆著打了十幾年,對屬臣的要求也卑微到了極致,哪怕是個廢物,只求做到兩個字:忠誠。
正因如此,劉備才得到了起兵後,最初的一班文忠武勇。
諸葛亮多智近妖,精明到了極點,他對主公的要求也不高,只兩個字:信任。
如果不能得到絕對的信任,那他的結局也無非兩種:一種是隱居山林,安度餘生;一種是功高蓋主,受猜忌排擠而死。
所以讀完三國演義的人,很難想象諸葛亮能在曹操、孫權的帳下效忠,前者自不必說,疑心暗鬼,連親兒子都不放心,何況是妖人諸葛亮,所以司馬懿直到曹操病死,才敢展露鋒芒;
而孫權看似不涉朝政,實則深諳權謀,操縱群臣相互制衡,但誰又能與諸葛亮抗衡呢?另外,孫權是個一心求穩的帝王,他寧可固守江東十年,也不願丟掉父兄打下的一寸山河。諸葛亮若去了東吳,只能是束手束腳,無比抑鬱。
思來想去,諸葛亮還是選了劉備,因為沒有誰可以像劉備那樣,無條件地相信他,對他決策的正確性,從來不曾有疑,幾乎都是遵照執行,只有兩次例外。
而那兩次的原因,其實也正是諸葛亮認定劉備的理由:他是個好人。
因為劉備是個好人,所以有些事他是做不出來的,比如不聽諸葛亮的話,沒去算計他那可憐親戚,劉表的荊襄之地,雖保全了仁義,卻再次落得狼狽出逃,疲於奔命。這是第一次。
也正因為劉備是個好人,所以在三國中,有些事只有他做得出來,比如在關羽、張飛接連慘死之後,嚎啕大哭,拒絕了諸葛亮的苦諫,一意孤行的親率大軍伐吳。夷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里,蜀漢元氣大傷,劉備心衰力竭,死在了白帝城。這是第二次。
總而言之,諸葛亮跟著劉玄德上了賊船,再也沒能下來。
博望坡,他初出茅廬,眼見夏侯惇領兵十萬,洶洶而來,嘆了一聲,輕搖羽扇,野火焚遍山林,曹軍死傷無數。這是第一把火。
新野城,曹操親自提兵雪恥,他和劉備坐在山頭飲酒,遠遠望到曹軍湧進了新野,安營造飯,平靜地吩咐斥候傳話,要關羽、趙雲依計行事。夜半火起,熊熊烈焰,燒得曹軍人仰馬翻,折損過半。這是第二把火。
赤壁灘,曹孟德二十萬大軍壓境,他白衣渡江,舌戰群儒,促成孫劉結盟,智激周瑜,草船借箭,七星壇上引東風,滾滾長江東逝水,火光滔天起,曹操全軍覆沒,敗走華容道,僥倖留命,逃回許昌。這是第三把火。
諸葛亮的三把火,一把比一把燒得旺,以至於燒化了曹操的野心,有生之年,曹操再也沒能重返荊州,踏平蜀吳。統一天下的步伐,被迫終止在了諸葛亮的火牆之外。
號令三軍的權利,也名正言順的掌握在了諸葛亮手中。
面對心生不忿的關羽、張飛,劉備嚴厲地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諸葛亮也終於能確信,他沒有看錯人,劉備是值得他託付才華和性命,最正確的那個人。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史稱先主。這一年,他正好60歲。
這個帝位於他而言,不早不晚,既有功成名就的快意,也有斯人已逝的失意。
謀臣法正,虎將黃忠去世後,他的結義兄弟們也先後隕落,直接間接地死於東吳之手。
矢志不渝,建功立業的先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虛無。他迫切的需要做一件事,證明自己這輩子沒有白活,證明他的奮鬥是有價值的。
一個皇帝,如果連替兄弟報仇雪恨的能力都沒有,那還算什麼皇帝?
先主點起大軍,整頓兵馬,銳不可當地準備討伐孫權。
諸葛亮把一切都看在眼裡,反覆跟先主陳述利弊,勸阻他不要發動這場勝算微弱的戰爭。
先主不停地點頭,他告訴諸葛亮:“我知道你是對的,但這是我必須去做的事。”
言至於此,諸葛亮不再多言,熟練地安排軍務,籌備糧草。朝中無人,蜀中無人,所以他必須留在成都主政,安撫後方。
先主臨出征前,再次把劉禪叫到諸葛亮面前,囑咐他聽相父的話,一切事務皆由諸葛亮定奪。
這些話不多,透露出的,卻都是對諸葛亮毫無條件的信任。
而對於先主珍貴的信任,諸葛亮的回報一如既往,那就是決不動搖的忠誠。
幾個月後,先主戰敗,躺在白帝城的行宮,奄奄一息,只剩一口氣。
他之所以沒死,是因為還沒見到一個人。
當諸葛亮狂奔幾十級臺階,喘著粗氣跪在榻前的時候,先主撐起了身子,老淚縱橫,把身旁劉禪的手,交到了諸葛亮手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隨後他又指著劉禪下詔:”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比起後世流傳的陰謀論,說這是劉備蓄意的試探,我更願意相信,劉備是真心誠意的希望諸葛亮替他完成統一天下的宏願。
這個創業未半,中道崩殂的夢想家,怎麼捨得多年基業毀於一旦,作飛灰散?
諸葛亮與先主相對而泣,他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你給過我夢寐以求的信任,我也發誓要忠誠於你。
雖然現在你先走一步,但剩下的日子裡,你的兒子將代替你,接受我的忠誠。
我會繼續輔佐他,哪怕他不如你、不聰明,我也依然會竭盡全力照顧他。
先主溘然長逝,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
一個月後,劉禪在成都繼位稱帝,時年十七歲,史稱後主。
由於先主的任性出征,蜀漢國庫空虛,軍力衰退,國內叛亂四起,近一半的疆土脫離了控制。
北方曹魏和東南孫吳,仍然蠢蠢欲動,伺機進犯。
整個國家兵荒馬亂,一片狼藉。
後主劉禪是個甩手掌櫃,所謂“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丞相諸葛亮,終於不再氣定神閒,一貫的從容不迫,被眉宇間抹不去的憂愁取代。
北境有敵,他就鎮守北地,陸遜來犯,他就移師東向。
一個擅長放火的人,卻當上了救火隊長,哪裡需要撲哪裡。
地方豪強叛亂未平,蠻王孟獲又起禍端,諸葛亮不得已,於225年起兵,深入西南諸地,平息戰火,為穩固局勢,採用了攻心為上的謀略。
他深知屠殺形成的威懾,也許可以讓南方太平三四年,但仇恨會使下一場叛亂來得更快更猛。
只有用仁義感化、道德馴服,才能真正地將南方納入統治。
所以才有了七擒孟獲。諸葛亮在雲南的秀麗山水之間,安營紮寨,一邊盯著北方的戰事,一邊把那個驕傲的首領,一次次的抓到面前講道理,又一次次的把他恭送回鄉。直到孟獲的臉上不再有怒容,內心不再敢對抗,心悅誠服,匍匐在地認了輸。
諸葛亮代劉禪,賜予孟獲掌管南蠻之地的權柄,此後直到蜀漢滅國,西南始終平靜無虞,固若金湯。
這場仗從春天打到秋天,諸葛亮踩著落葉回到了成都。
他在富麗堂皇的新宮殿,見到了縱情聲色的劉禪,緩緩道:“陛下,時機到了。”
此時國內安定,東吳寂靜,糧食和貢品填滿了府庫,是時候去完成劉備未竟的夢想了。
劉禪像劉備一樣,對諸葛亮不停地點頭:“相父,你想做什麼,就去做吧,我都聽你的,你不會錯。”
第二年,蜀漢丞相諸葛亮上《出師表》,決定北上伐魏 ,奪取長安,恢復漢室正統。
很難想象他是以怎樣的心情,寫就了這篇公文。
這不到一千個字,字字泣血,飽含了極為複雜的思緒,他感激劉備給他信任,讓他得以自由的施展才華,但他也悲痛於劉備過早逝去,字裡行間都是對先帝的不捨,除了這些 ,他像一個操碎心的長輩,幫劉禪打點一切,事無鉅細的安排了他不在時,蜀國的大小事務。
劉禪雖不懂得謀略,卻是個好孩子,可惜生在了帝王家,平庸即是原罪。
諸葛亮撐在桌上,淚眼模糊,精疲力竭地寫完了最後一句: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實從關羽大意失荊州那刻開始,蜀國就已經喪失了逐鹿天下的資格,而偏安一隅的結果,註定是走向衰敗落寞。
十幾年前就看破“據荊益二州,霸業可成。”的諸葛亮,怎麼會不知道這些?
但北伐,不僅是為了完成劉備遺願,更是在為劉禪和蜀國謀未來,計深遠。
所以他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偏要和老天爺賭一把,打一場必敗的仗。
經過謹慎籌備,公元228年,諸葛亮進行了第一次北伐,兵鋒直指曹魏,連下隴右三郡,關內“朝野恐懼”。長安唾手可得,可恨他用錯了一個紙上談兵的書生,馬謖失守街亭,蜀軍喪盡優勢。
第一次,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宣告失敗。
第二次北伐,魏蜀大軍在陳倉決戰,魏軍只求穩守,且援軍源源不斷,蜀軍卻受制於糧草短缺,苦戰不下,被迫撤退。
第三次北伐,由於大司馬曹真和大將軍司馬懿,兩大名將攜手防禦孔明,彼此皆無破綻,相持無益,只好無功而返。
第四次北伐,司馬懿大軍慘敗於諸葛亮。正面戰場失利,於是司馬懿設下反間計,引得蜀漢朝堂動盪,傳言“武侯早晚稱帝”,劉禪將信將疑,為安撫群臣,召回諸葛亮闢謠,司馬懿逃過一劫,北伐再次功敗垂成。
第五次北伐,李嚴督運糧草不力,散播謠言,加上天氣作怪,蜀軍只得收兵。
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兵出斜谷口,火燒上方谷,即將把司馬懿父子三人活活燒死在火中。
但赤壁借來的東風,早晚是要還的。
狂風烈烈起,一聲霹靂響,豪雨傾盆落,澆滅彌天大火。
司馬懿和兩個兒子喜極而泣,率領殘兵敗將衝出了包圍。
諸葛亮獨自站在大雨裡,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不知作何感想。
逃出生天的司馬懿,早已嚇破了膽,據守不出,決定用拖延戰術,耗光蜀軍的糧草,逼迫諸葛亮退兵。
這一手使得漂亮,諸葛亮無計可施,只能用各種手段激司馬懿出戰,以求速戰速決,但司馬懿是出了名的能忍,一套女裝,幾句嘲罵,於他而言還不如撓癢。
積勞成疾的諸葛亮,就這樣被活活拖死在了五丈原。
他對北伐的執念太重,加上凡事親力親為,早就料到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才會不停不歇地連續北伐,希望在死去之前,幫劉禪留下一條活路,延續漢祚。
他真的是拼了命,可就是做不到怎麼辦。
老天說,做不到,就做不到吧,於是命運安排魏延踩滅了七星燈,斷絕了他最後一絲念想。
諸葛亮躺在榻上,命在旦夕,氣息微弱地囑託完身後之事,便陷入了昏迷。
之後轉醒,諸葛亮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自覺秋風拂面,徹骨生寒,乃長嘆曰:“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劉禪的使者從成都趕來,大哭著說:“皇帝想問,你死後,誰可替你主政?”
“我死後,有蔣琬,蔣琬之後,可用費禕。”
“這兩人之後呢?還有誰堪當大任?”
諸葛亮閉上眼,不再說話。他們之後,內憂外患的蜀國,也將不復存在了吧。
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但見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東北方流於西南方,墜於蜀營內,三投再起,隱隱有聲。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武侯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
後主劉禪,席地大哭,改換素服,令國喪三日,殺掉了一批趁機誹謗諸葛亮的官員,並且廢掉丞相一職,諸葛亮死後,蜀漢再無丞相。
諸葛亮死後30年,蜀漢覆滅,成都淪為人間地獄。
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綿竹之戰中,戰死殉國。
我有時想,如果五丈原之後,諸葛亮從夢中驚醒,發現他金戈鐵馬、嘔心瀝血的蜀漢歲月,只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大夢。
午後斜陽暖榻,階下依然垂手立著三條好漢,靜候他去接見。
他會開啟門扉,再來一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
答案所有人都知道,他一定會把劉備迎進來,再講一遍隆中對。
這樣的他,才是我們認識的那個丞相朋友,不是嗎?
-
6 # 銳度何老師
我之前寫了一篇文章,覺得三國中最悲劇的人物是:劉封。
他最開始姓寇,英武帥氣,劉備很相中,但是,當時劉備屬於落魄階段,沒有資格封官許願,為了拉攏感情,把劉封收為己用,所以才認了義子。劉封加入劉備集團,就被關羽這些人嫉妒,然後連曹操都嘲諷他。最後,為了不威脅劉禪未來的皇位,劉封也是被找了個合適的機會除掉了。確實很悲劇。
但後來我又發現一個最起碼跟劉封悲得不相上下的人物:魏延。
魏延這個人在劉備這邊遭受的對待非常悲催。
他第一回露面是劉備去襄陽,被蔡瑁張允關在城外。是魏延率領自己的百十號人殺散守軍,開啟城門,喊劉備進城。然後大耳賊考慮了一下,沒進去,也沒搭理魏延,自己走了。魏延的親兵都死光了,沒辦法自己也只能掉頭跑了。
第一次見面,魏延就表現出對劉備的忠心,以及勇敢。但第一次見面,劉備就把魏延坑了,賣了。
第二回露面是關羽打長沙。是魏延殺了太守韓玄,救下黃忠,開啟城門,迎接關羽。這回算是沒被賣。但是,一見面,諸葛亮喝令將魏延推出去殺了,說他腦袋後面有反骨。諸葛亮這水平著實的是令千年以後秦檜的莫須有很是汗顏啊。
在劉備的求情下,魏延才保住了一條命,但還是被諸葛亮一頓噴:“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喏喏連聲而退。
看著魏延這個喏喏連聲而退,真是心寒。人家是功臣,是真心投靠你的,前番開城門迎你,這次是獻城,你們之前還賣過人家。結果一見面諸葛亮還要殺了魏延。
魏延在見劉備、諸葛亮之前,一定是滿心歡喜的,一定是充滿期待的,以為找到了明主,自己兩番有功,肯定得好好的獎賞一下自己。但沒想到差點沒命,還捱了一頓罵,最後只能低三下四的告退。要是我,當晚就得放把火,把諸葛亮宰了。但魏延沒這麼做,而是埋頭苦幹,服從指揮。說魏延有反骨,純粹是扯淡,這是一個極其忠誠的人。最起碼我做不到,我可咽不下這口氣。
魏延是一員猛將,在劉備這裡後來也立了很多功勞,當然,他的地位也不算低。他在後期確實有點飄,有點狂。但他的忠心是沒變的。詭異的是他在劉備那邊就是出力賣命不討好。
細節、細節......
魏延有能力,也有點狂,但是他跟關羽、張飛、馬超這些武將乃至於劉備的關係是不錯的。以關羽的狂妄也沒見到他跟魏延有什麼過節。當然,二爺本身也是能鎮住魏延。魏延曾經跟黃忠有過爭功,但黃忠救過他之後,二人也是成為好搭檔。
實際上在武將這塊,魏延的人緣不錯。真正看不上魏延的是以諸葛亮、楊儀為首的文官。
為什麼?
因為魏延不但有武功還有謀略,這就威脅到了諸葛亮、楊儀這些文官的地位和利益。
出將入相,是中國古代英雄豪傑的終極夢想。光能打不行,上不去檯面。出去能帶兵打仗,回來能當宰相治國,這才是最理想的。諸葛亮為啥總帶兵出去打仗?光能入相,不能出將也不完美。
而在蜀國中後期,有出將入相潛力的就是魏延。打,他比姜維、馬岱、王平這些人強。謀,他還不服諸葛亮。魏延的悲劇,其實就是劉備這邊文官的壓制,怕他搶了自己的飯碗。諸葛亮從一開始就防著、壓著,不給他展露才華的機會。最後臨死還陰了一把魏延。
魏延最後的被殺,也是在跟楊儀這些文官做抗爭。對蜀漢的忠心還是堅定的。
哎,泉下找劉封哥倆喝悶酒去吧。
-
7 # 大哥請喝藥
大家最這個人物有印象嗎?、
無他則無曹阿瞞。
在三國電視劇中匆匆而過,對他的描述少之又少。
他本是呂布的軍師,在成為呂布軍師之前,在中某縣任職縣令,期間,剛剛好遇到行刺董卓失敗而逃的曹操,他敬佩曹操的為人,放走了阿瞞。
可惜,曹操“寧我負天下人”錯殺好人之後,與之反目,再到後來,被曹操所擒。
曹操不忍心殺他,他卻義無反顧的走向斷頭臺,寧可身死,也不願與曹操為伍。
他死後,曹操痛哭不已。在老版本的三國中,演繹的可是淋漓盡致。
現實中,還有多少面對誘惑初心不變的人呢?
最可悲的人物,也是最可敬的人物。
陳宮,請記住這個名字。
-
8 # 有書共讀
一談到《三國演義》,人們往往對裡面的英雄人物讚歎嚮往不已,幾乎沒有人去關注這裡面的女性。
在重男輕女的古代,女性的存在感很弱。《三國演義》裡出場較多的小喬、孫尚香、貂嬋等,都是作為不太重要的角色出現的。
這其中,貂嬋的著墨雖然多一些,但也是一個不能自主生命的人兒。在有書君看來,她雖名列古代四大美女,但其命運卻是最可悲的。
一、 身世飄零,寄居王府。
《三國演義》裡開始寫到貂嬋的時候,沒有詳細交待她的出身。但從其後的行態可知,她應是貧家出身,以歌伎身份投靠在司徒王允府上。
一個為人獻歌獻舞的舊時女子,有什麼好出身和好地位呢。
即便王允對呂布聲稱貂嬋是他的義女,焉知這不是為了吸引呂布施行的權宜之計?畢竟,要把女人塞給董卓父子,怎麼地也得安個身份不是?
二、 為離間計,淪為工具。
為著王允的離間計,貂嬋淪為了男人們的政治工具。雖則書上把定事寫得大義凜然。但有誰問過貂嬋:你究竟願不願意?
試想,貂嬋的衣食皆來自王允的供養,恩主要她往東,她怎好往西?
若得自由之身,哪個女子願意周旋在兩個名為“父子”的男人間?更何況為了引起呂布的怒火,貂嬋還要對董卓這個糟老頭子強顏歡笑。
三、 戰亂之中,下落不明。
離間計施展成功後,貂嬋與呂布生活在了一起,某種程度上,應該算是比較安穩了——況呂布英武年輕。
哪曾想戰亂之中,難有安穩。呂布兵敗被殺,家眷想必難得善終。
貂嬋下落如何?羅貫中沒有明確寫出。民間傳說紛紜:有關羽月下殺貂嬋之說,也有曹操強佔納入後宮說。
不管這說那說,貂嬋即使沒有在戰亂之中列去,她此後的人生也必不會自由。必也是半點由不得人的可悲可憐的一生。
-
9 # 黃土小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但我個人認為最悲情的人物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百姓。正如張養浩說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們是歷史的匆匆過客但同樣也參與了戰火紛飛的年代。就拿徐州百姓而言他們有何罪過,只因其父曹嵩被徐州牧陶謙殺害,為報仇攻打徐州,城破後,開始屠殺百姓,使數十萬人被殺。為父報仇,曹操是做得出來的。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很多,因此我個人認為最悲情的是百姓這一群體,以古鑑今珍惜現在和平的時代吧!(似乎有點偏題了)
-
10 # 水滴紋繡
三國中還有誰比漢獻帝更可悲呢。
董卓廢掉漢少帝立漢獻帝,當個皇帝都被安排脅迫。此第一悲。
既然當了皇帝,連身邊的女人都看不住被董卓糟踐。此第二悲。
好不容易等到董卓死了,立馬被李傕挾持逃亡。此第三悲。
好不容易從李傕手上脫逃,立馬被曹操控制。此第四悲。
好不容大著膽子搞了個衣帶詔,害死了一百多號老弱婦孺。此第五悲。
曹操毒死伏皇后,逼著漢獻帝立其女曹節為後,取個老婆都做不了主。此第六悲。
好不容易熬死了曹操,接著被曹丕控制。此第七悲。
明擺著是被曹丕奪了皇位,還要假裝在祖宗面前禪讓皇位給曹丕。此第八悲。
漢獻帝死後,魏明帝帶人前去假哭一頓,死了被人哭都是假哭。此第九悲。
從當皇帝到死,沒過過一天人過的日子,夠可悲了吧。
不過按照野史傳說,漢獻帝禪位曹丕之後化名山陽公當了老百姓,寄情山水,還給人看病做了一名合格的郎中,很受老百姓待見。若這傳說是真的,那也算是給這個可悲之人的一點慰藉吧。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中人物眾多,武將、謀士層出不窮,悲情人物很多,最可悲的人物我認為是龐德。
龐德舊主先是馬超,跟著馬超攻打長安,斬殺鍾進,潼關大戰時,馬超的馬被暗弩射倒,馬超墮在地上,正在危險時刻,龐德趕到救了馬超。馬超被曹操打敗後,龐德隨馬超投靠張魯。後來馬超歸降於劉備,龐德因生病沒有同行,張魯待龐德不仁,龐德後歸降於曹操。關羽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和龐德救援,先鋒龐德正準備建功時,流言紛紛,有人認為龐德是馬超舊將,馬超在蜀職居五虎上將,其兄龐柔亦在西川為官,擔心龐德反叛曹操。龐德為表忠心,打造一口棺材,抬到陣前,與關羽決戰,龐德與關羽一百合戰平。第二天,龐德與關羽戰了五十餘合,撥馬回走,暗中放箭射中關羽左臂。龐德正準備捉拿關羽,主將於禁心懷忌妒,恐怕龐德立功,立刻鳴金收兵。龐德想乘關羽養傷之際攻打蜀寨,于禁多次阻擾。後來,關羽養好傷,水淹七軍,周倉水中擒住龐德。關羽勸龐德歸降,龐德怒斥關羽,引頸受刑。
龐德勇武過人,忠心耿耿。請命立功時,遭人流言抵毀,決然抬櫬對敵,慷慨悲壯,古今少有。大戰關羽時,射傷關羽,想乘勝追擊,主將阻撓。若是于禁和龐德同心合作,在關羽受傷後,乘勢追殺,說不定大破蜀軍,甚至可能生擒關羽,也有可能。被擒後不想苟且偷生,殺身成仁,令人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