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凡人梵思

    沮授,在三國亂世,英雄輩出的年代,我認為就謀略水平和能力而論,可以算得上一流謀士,其戰略眼光很高,計無不中,只是未遇明主,加上忠貞不二的品行,才華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就被殺身亡,真的令人扼腕嘆息!引得曹操也仰天嘆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沮授(?-200年),廣平人,史載他“少有大志,擅於謀略”。漢靈帝年間,沮授仕州別駕,舉茂才,歷二縣令,公元189年為冀州刺史韓馥別駕,拜騎都尉。後成為袁紹帳下謀士,可惜是他所輔助的這兩位都不是能成大事之人。

    先看韓馥,典型的不思進取的庸才。公元191年,韓馥打算出讓冀州給袁紹時,沮授勸諫說:“冀州雖然狹小,能披甲上陣的有百萬人,糧食夠支撐十年。袁紹以一個外來人和正處窮困的軍隊,仰我鼻息,好比嬰兒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給他餵奶,立刻可以將其餓死。為什麼要把冀州送給他呢?”韓馥沒有同意,這樣沮和冀州都成了袁所有。

    袁紹主政冀州以後,沮授立即為他謀劃好未來的大政方針:您擁有一個郡的軍隊,聚集冀州的人馬,威勢控制黃河以北,名聲為天下推重。發兵向東,就可以掃除黃巾;還軍攻打黑山,就可以滅掉張燕;掉轉兵力向北,就必定捉住公孫瓚;以威勢脅迫戎狄地區的人,立刻就可平定匈奴。橫掃黃河以北,合併四個州的地盤,網羅英雄人才,擁有百萬人馬,到長安迎接陛下,恢復在洛陽的宗廟,向天下發號施令,征討不服從的人。憑藉這樣的條件爭決勝負,有誰能夠抵擋!幾年以後,建立功業並無困難。這簡直就和《隆中對》一樣高瞻遠矚,可惜的是袁紹不是劉備,好謀少斷,優柔寡斷不但斷送自己的千秋大業,也浪費了沮的才華。而且那哪怕聽一次,歷史就可能改寫!

    195年,沮授看到漢獻帝輾轉流亡到河東等地,立即進諫建議袁紹迎獻帝,遷都至鄴城,首次挾天子以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這一戰略方針,袁紹又沒有采用,喪失千載難逢的機會。第二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縣,成功實現挾天子以令諸侯。

    針對曹操不斷擴大的實力,沮及時提出應對策略:沮授建議利用優勢軍力和地理形勢,對曹操進行持久戰,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同時“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萬全之策,如此作為,三年之後就可以使得曹軍疲敝,滅曹定成,而不必急於決戰,但袁紹和以前一樣不採納。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官渡之戰中,沮授最後一次給了袁紹指明一條陽關大道:“河北兵雖然人多勢眾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河南的糧少而財少過河北;河南利於速戰速決,河北利於緩慢戰鬥。緩慢抵抗,拖長戰事。”建議以持久緩進的戰術來消耗曹軍,但袁紹又不聽從。然後,歷史就沒有再給他們機會,袁紹兵敗竄逃,沮授被俘大呼不降,沮授雖不降,但仍獲曹操厚待。後來沮授密謀回到河北的袁紹陣營,事敗被殺。可惜了,沮授!

  • 2 # 海量說歷史

    在三國中,人才眾多,有大量的人才不得其用,實在可惜,就象沮授,空有經天緯地之才,卻歸於袁紹賬下,人人皆知袁紹此人,布衣之雄也,能聚才而不能用,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如此性格,註定是個失敗者,而沮授也自然作為悲劇人物寫進了歷史,有才不能被其用之悲哀在沮授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從沮授反觀諸葛亮,諸葛是多麼幸運,遇到劉備,讓其才華得以充分發揮,雖然出師未捷身先死,但終究是一展報負,能為自己的事業奮鬥終生,也可算是一生無悔了。

    沮授是河北邯鄲廣平人,從小就胸有大志,長於謀略,最先在冀州為韓馥效力,後來袁紹攻佔了冀州,沮授就到了袁紹賬下,為其謀劃了攻取青州、幽州、幷州的計劃,袁紹開始還是很明智的,知道沮授是個人才,聽了他的意見,取得了四州之地,把中原最富裕之地佔於手中。等到袁紹兵強馬壯,勢力逐漸大了起了,成了實力最強的一方霸主的時候,他就開始變了。

    人這是這樣,在苦難之時尚能聽從別人意見,等到成功之時,人就可始飄了,所有的缺點也不再掩蓋,都暴露出來了。而袁紹就是這種人,在取得了四州之地後,袁紹就開始變了,變得沒有主見,膽小多疑,不再聽取別人的意見,他把其四州之地分別給了四個兒子,沮授當時強烈反對,說如此做法,必會引起兄弟相殘,袁紹根本聽不進去,後來袁紹死後他們果然打了起來。

    在官渡之戰前,沮授也曾讓袁紹採取持久戰,以消耗曹操之主力,待其精疲力竭之時一舉殲之,可袁紹不聽,堅持渡河與曹操決戰於官渡,沮授知道糧草對於戰爭的重要性,力誎袁紹讓蔣奇護送,袁紹堅持讓淳于瓊前往,導致烏巢之敗,全軍糧草盡毀,使得軍心離散,被曹操打的大敗,沮授沒有來的及渡過黃河就被曹操所擒。

    曹操知其大才,對其以禮相待,但沮授對袁紹忠心不貳,始終不肯歸降曹操,並計劃北逃歸於袁紹,無奈被人發現,終被曹操所殺,一代大才就此命喪,其實沮授給袁紹出的最好的主意還不是以上這些,最先提出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是沮授,可惜袁紹根本不聽,所以才讓曹操把天子搶了去,這次袁紹是真的後悔了,但為時已晚,只能搖頭嘆息。

    其實最該嘆息的是沮授,他雖有大才,但不識明主,導致明珠暗投,把自己的一身本領交給了一個無能之輩,實在是可惜。

  • 3 # 鄧振華

    沮授,三國曆史上最被低估的謀士,沒有之一。

    他是《三國演義》中出現過的人物,是袁紹的謀士,曾屢次為袁紹獻策,最著名的就是在烏巢之戰前,夜觀天象,發現烏巢屯糧處有險情,讓袁紹提防,但卻被袁紹拒絕。

    袁紹戰敗後,沮授被俘虜,寧死不降,盜馬逃走,被曹操發覺,怒而殺之。

    小說將沮授描寫成一個足智多謀,忠心耿耿的謀士,其人生軌跡與正史基本吻合。

    但是,《三國演義》其實還是大大弱化了沮授這個人物,小說作者將沮授很多關鍵事蹟隱藏了。

    沮授,在真實的三國曆史上,絕對能匹敵荀彧、郭嘉、賈詡、魯肅、諸葛亮、法正等等一系列超級謀士。

    他的戰略造詣不遜孔明、荀彧、魯肅,臨陣智謀不輸郭嘉、法正、賈詡,而具體的戰役思路堪比曹操。

    近代史學家何茲全先生曾如此評價說:”沮授、荀彧和諸葛亮一樣,都是三國時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這位被低估的超級謀士的“神蹟”吧。

    沮授堪稱袁紹的“臥龍”,此人早年跟隨袁紹便為其制定了“袁紹沮授版隆中對。”

    沮授對袁紹說:

    “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奮發;單騎出奔,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

    我們儘量簡單的翻譯過來,這段話的大致意思就是:

    “袁將軍您少年之時就是出了名的牛叉。您討伐董卓,收取冀州,威震河北。現在,我們應該先向東拿下青州,再向西掃滅黑山賊張燕,然後,北上與幽州公孫瓚決戰。打敗公孫瓚以後,匈奴烏桓這些異族也一定會順服您。那時候,您佔據四州,招攬天下英雄,坐擁百萬之眾。這樣,您就可以將漢天子迎接回洛陽,然後以天子的名義號令群雄,征討不順從您的人。如此一來,這天下誰還是您的對手呢?我估計,只要按照我的計劃進行,不出數年,就能達成目標!”

    我們現在來看,這段振聾發聵的戰略構想,其實具有超前的預見性,袁紹後來的發展軌跡基本就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的。

    沮授的這個戰略構想,與荀彧支援曹操奉天子,魯肅的:榻上策”,諸葛亮隆中對相比,並不遜色!

    當時袁紹聽到這段話以後是什麼態度呢?史書稱:“(袁紹)喜曰:‘此吾心也。’”

    其實,袁紹並非是草包一個,早期他還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否則他也不可能消滅了公孫瓚兼併四州之地。但是,後來他驕傲了,於是他好大喜功的個性開始膨脹,這一點與赤壁之戰的曹操很類似。

    沮授的這個大戰略是很好的,只不過,袁紹將最重要的一點忽略了:他拒絕了漢天子的請求,沒有迎立漢獻帝。

    袁紹在對漢朝皇帝的表現上,十分低能,其政治表現若打分,一定是不及格。

    也正是這個失誤,導致他在以後面對曹操時,顯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袁紹發動官渡之戰的一個主要口號竟然是:要奪取漢獻帝。

    那時候他後悔沒有聽從沮授迎立天子的建議,但為時已晚。

    除了“沮授版隆中對”,他在戰略上還有另一個“神蹟。”

    早在官渡之戰爆發前,沮授就與田豐一起向袁紹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戰略構思,這種戰略構思是基於“不主動決戰,拖死曹操”的方針,採取政治、軍事、經濟加外交的“總體戰”打敗曹操。

    具體內容如下:

    :“師出歷年,百姓疲弊,倉庾無積,賦役方殷,此國之深憂也。宜先遣使獻捷天子,務農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後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分遣精騎,鈔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曹氏迎天子安宮許都,今舉兵南向,於義則違。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練,非公孫瓚坐受圍者也。今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兵,竊為公懼之!”

    總結起來,沮授田豐的這個戰略構思有以下幾個要點:

    首先是袁紹的不利因素:1、袁紹連年征戰,國力衰退,軍民疲憊,休要休養生息。2、曹操迎立天子,佔據了政治和道德優勢,不能莽撞進攻,應該尋求借口出兵。3、袁紹雖然兵多,但不如曹軍精銳,曹操智謀過人,所以我們應該謹慎,不能輕敵。

    針對以上三點,沮授田豐提出了應對措施:

    1、我們主動向漢天子上表,求取官職或土地等等,如果不能實現,那麼我們就有了藉口“曹操阻隔我們升遷的道路”,這樣我們就可以師出有名;2、我們要休養生息,訓練士卒,製造渡河用具;3、我們不要與曹操正面進行戰略決戰,而應該製造聲勢,派遣騎兵四處襲擾河南,使曹操不得安生,疲於奔命。

    這個戰略構思最後的結論是:“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就是說:我們不用打仗,不用勞民傷財,三年之內,就能搞定曹操。

    我們來看,這個戰略構思其實是最適合袁紹的戰略。

    因為曹操處於四戰之戰,處處受敵。

    曹操的前面是袁紹,後面是劉表,東南是孫策孫權,西部是馬騰韓遂。即便在當時曹操控制的中原腹地,除了潁川郡之外,大多數地方都很不穩固。比如距離黃河較近的甄城、袁紹的老家汝南,這些地方不但不幫曹操,反而時常叛亂。

    因此,沮授田豐的這種“不主動決戰,拖死曹操”的方針,其實是最有效的,也是曹操最懼怕的一個戰略。

    只是可惜,這個戰略最後的結果是:袁紹斥退沮授,關押田豐,於是,此戰略胎死腹中,全無實施可能了。

    沮授戰略造詣過人,其臨陣謀略和戰術水平也很高超。

    翻閱史籍,我們會發現,沮授的智謀簡直堪稱“算無遺策”,其智慧和用兵堪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輸正史中的郭嘉!

    具體事例如下:

    一、袁紹命顏良單獨率軍為先鋒,沮授說袁紹不聽,結果,曹操聲東擊西,派關羽一戰斬殺顏良,袁軍前鋒大敗。:“顏良氣量狹窄,雖然驍勇,但不適合單獨領軍。”

    二、袁紹和曹操在官渡相持,沮授又說:“曹操兵精,但糧少,我們兵多糧也多,所以曹操希望速戰,而我們應該避免速戰,打持久戰。”

    袁紹又不聽。結果,僅僅兩個月後,曹操糧草果然用 盡,袁紹若聽從沮授建議,不急於進攻,曹操必然會放棄官渡,逃回許昌。

    三、袁紹大軍糧草運來,袁紹派淳于瓊看守,這的時候,沮授警覺的說:“應該派人馬在淳于瓊外圍防守,防止曹操劫糧。”

    袁紹再次否定。結果,曹操果然襲擊了淳于瓊的把守的糧倉,袁紹大軍因此潰敗。

    四、沮授在袁紹渡過黃河之前,曾建議袁紹留兵馬駐守黃河渡口,認為這樣即便失敗也好有個退路。但袁紹自認為自己擁有壓倒性優勢,不可能失敗,因此再次否決了沮授的建議。

    沮授看著滔滔江水嘆息道:“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不反乎。”

    就是說“上頭的人自高自大,下面的人貪功短視,悠悠黃河啊,我怕是回不來了。”

    後來,曹操奇襲烏巢,袁紹十萬大軍在數天之中土崩瓦解,兵敗如山倒。

    袁軍潰退到黃河岸邊,發現事先沒有安排退路,大軍無法逾越黃河,因此,全部做了曹軍俘虜。

    袁紹僅帶八百人逃回河北,袁軍七萬俘虜被曹操坑殺。

    官渡之戰,曹操之所以能用絕對劣勢的兵力擊敗袁紹,不僅打贏了,而且打出一場“殲滅戰”,就是因為袁紹沒有聽從沮授的建議。

    若袁紹聽從沮授建議,事先在黃河渡口安排好退路,那麼即便被曹操擊敗,十萬大軍也只是潰敗,不至於被全部殲滅,袁紹收拾敗兵,重整士氣,還能捲土重來。

    可現在,河北精銳力量一朝被摧毀,袁紹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從以上內容不難看出,沮授在官渡之戰每一個關鍵節點上,都曾向袁紹提出過切實可行的建議,沮授的任何一個計策若能被採納,曹操就難以取勝,歷史就將被改寫。

    但偏偏袁紹卻一個都不用!

    後來曹軍俘虜了沮授,沮授大呼:“我不是投降的,我是被捉住的。”

    曹操以前與沮授認識,便說:“老沮啊,想不到咱倆分別這麼多年,今天見面你卻做了我的俘虜。”

    沮授說:“不是我不行,而是袁本初不聽我的,使我的計謀無法施展。”

    曹操勸降他說:“我知道袁紹不能用人,老沮啊,現在天下仍很混亂,我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怎麼樣,咱倆一起幹吧。”

    這時,沮授終於心中感動,估計他是眼含熱淚對曹操說:“孟德,我一家人都在河北,我若投降,袁氏必殺他們。你如果可憐我們相識一場,就給我來個痛快吧。”

    曹操仰天嘆息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意思是:“我若早得沮授,天下不難定!”

    遂殺沮授,並厚葬。

    早在跟隨袁紹出兵南下之前,沮授就預感到自己這次有去無回。他召集宗族成員,將家裡的財產都分給大家,說:“權勢在的時候,威風八面,權勢不在,命都保不住,可悲啊。”

    眾人不解,就問:“這次出戰,曹操兵少,我們有絕對優勢,您何必如此悲觀?”

    沮授回答說:“曹操雄才大略,又有奉天子的政治優勢,我們雖然打敗了公孫瓚,但軍民已經十分疲憊,再加上將領們驕傲,主公奢侈,故此,此次出戰,必敗無疑。”

    沮授還曾建議袁紹不要將幾個兒子分封到各個州,這樣將來一定會釀成大禍,袁紹不聽。

    結果,袁紹死後,袁譚、袁熙、袁尚等人各據一州,相互攻擊,袁氏終於因內耗而亡,為曹操省了不少力氣。

    東晉史學家孫盛說沮授是張良、陳平一樣的人物。

    宋朝人胡三省則說:“使紹能用授言,曹其殆乎!”

    意思是:假如袁紹能用沮授的計策,那麼曹操必敗無疑。

    這些評價都是很客觀、中肯的,也是對沮授最好的肯定。

  • 4 # acy看天下

    袁紹賬下唯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四謀士拿得出手,沮授的戰略眼光絕對不下荀彧,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話可是沮授先提出的。袁紹這個人““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捨命”,說到底沮授很可惜,沒有識人之明。

  • 5 # 中孚鑑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是一個動亂的時代,所謂時勢造英雄,在此動亂的時代,就出現了無數的英雄權謀人物、才智謀士人物和勇武人物。比如曹操、劉備、孫權、袁紹、袁術、公孫瓚、顏良、諸葛亮、徐庶、關羽、張飛、郭嘉、周瑜、張昭、沮授等等。

    在動亂的時代,有明主的領導想要成功,還需要的是賬下有計謀過人的謀士,以及忠義勇猛的將軍相助,就以謀士而論,在三國時期就有很多計謀過人的謀士,當然有的人雖計謀過人,卻不得重用,這樣就難免被埋沒了。而若能得到重用,則可以發揮胸中所學而建功立業。

    那謀士沮授的影響如何呢?

    沮授就是一個很有才智、計謀之人,然而他雖然多次提出良策,卻多得不到其主公的重用,如此不免可惜。不過雖然他的才智沒有得以完全更好的發揮,卻不能一概否定了他的才能。

    在史書中對沮授的記載是:

    “少有大志,擅於謀略。”

    沮授在官渡之戰後被曹操所擒,曹操很想讓他投降,但沮授卻拒絕投降,並且還準備離開回河北。結果事情敗露被殺。曹操因沮授不肯投降輔助於他,曾嘆息說:

    “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意思就是說,要是能早點得到沮授的相助,那天下則沒有什麼憂慮不太平的。

    由此也可說明沮授的才智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亦可反映出沮授的謀士實力。

    當然可惜的是,沮授雖然擅長謀略,卻不得重用和採用他的計謀,從而埋沒了他的才能。讓人不免有所嘆息。

    沮授曾為冀州牧韓馥的別駕,為騎都尉,在此期間,沮授曾為韓馥提過良策,然而卻不被韓馥採用。後來冀州為袁紹所得,沮授就成了袁紹賬下著名的謀士。

    沮授是個有才能的人,袁紹在沮授等謀士的幫助下,後又取得了青州、幷州、幽州之地,從而得據河北,實力非常強大。而沮授則以他的才能而監統內外,那時其在袁紹陣營中是有很高威望和地位的。然而後來沮授的一些良策卻還是不被袁紹採用。

    比如在漢獻帝落魄時,沮授曾勸袁紹迎漢獻帝,如此則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袁紹雖然開始時也想採用沮授的意見,然而後來還是放棄了這個建議。以至於曹操後來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天子之名征討四方。

    在立世子的問題上,袁紹喜歡其第三子袁尚,所以就想立他為世子,而讓他的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分別為青州都督、幽州都督。這就是說袁紹是在把其子分立各據一州。沮授認為這樣做是自取禍之道。不僅強弱整體的實力,而且更會帶來混亂,所以沮授就反對袁紹助子分立的做法。然而袁紹卻堅持要諸子分立,故而就沒有采用沮授的建議。(當然後來袁紹去世後,其子也確實因爭位而發生了戰爭。)

    當袁紹準備對曹操大舉用兵的時候,沮授則提出三年疲曹的建議。他建議以優勢的兵力和地理形勢與曹操打一場持久之戰。但袁紹急於決戰,所以又沒有采用沮授的建議。

    當然沮授的建議沒有被袁紹採納,而袁紹則要出兵,出於忠心,沮授就勸阻袁紹。如此就違背了袁紹。在加上袁紹另外一個謀士郭圖就進讒言於袁紹,攻擊沮授,從而袁紹就猜疑沮授,那時沮授軍權很大,因為其受到袁紹的猜疑,所以袁紹就把監軍分為三都督,讓沮授、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

    之後的沮授又多次給袁紹提出良策、建議,但袁紹卻多是不聽從,沮授是出於忠心袁氏之心才提出和袁紹心意相背的建議,然而就是因為總是違背袁紹的心意,袁紹又總是不聽,於是沮授就稱病。也正是如此,讓本來就有些生氣的袁紹就更加怨恨沮授了。

    袁紹和曹操之間發生的官渡之戰,最終是曹操取得勝利,袁紹戰敗後,沮授還沒來的及離開就被曹軍所擒。

    曹操和沮授本來也早有相識,曹操是知道沮授才能的,所以就想沮授能投降,但沮授卻拒降。本來沮授雖然不投降,曹操因愛其才,所以對沮授還是很優待的,但是那時袁紹雖然在官渡之戰戰敗,但還並沒有去世,因此沮授就準備回到袁紹那裡,不過事情卻敗露,結果沮授就被殺而走完了他的一生。

  • 6 # 妖百慧1

    沮授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戰略家 、 軍事家,絕不僅僅是“袁紹的謀士”這麼簡單,因為他既能在戰略上謀劃天下,又能御兵。 在官渡之戰後被曹操殺掉,著實可惜了,不然三國的歷史將會改寫。

    沮授,廣平人,少有大志,多權略。仕州別駕,舉茂才,歷二縣令,又為韓馥別駕,表拜騎都尉。袁紹得冀州,又闢焉。——《後漢書.漢獻帝紀》

    韓馥在冀州任太守,沮授是他的別駕、騎都尉,韓馥出讓冀州時,他又跟隨了進駐冀州的新老闆袁紹。沮授並不是個三心二意喜歡經常換老闆的人,只因為他的家在冀州,他不想拋下家族,故土難離,這從後來他被俘不願降曹操的事情就能看出來。

    01沮授是東漢末年軍閥崛起時期最著名的戰略家,他的戰略思想不輸諸葛亮、魯肅等,如果他的謀略都能被採納,東漢末年的天下格局將會改變。

    (1)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紹設計取冀州,韓馥害怕,打算讓出冀州,沮授勸他說:“冀州雖小,但能上陣打仗的人有百萬,儲存的糧食夠吃10年,袁紹是個外來人,兵困馬乏,需要看我們的臉色,就好比嬰兒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給他餵奶,立刻可以將其餓死。為什麼要把冀州送給他呢?”韓馥沒有聽勸,於是袁紹佔據了冀州。

    (2)韓馥跟隨了袁紹後,看看他給袁紹的戰略計策。

    “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跋扈,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戎狄,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

    ✅ 初次進言,幫助袁紹分析了當下形式,提出了“橫掃黃河以北, 整合四州,收羅天下人才,坐擁百萬之師,再迎天子歸京。”有天子在手中,誰能爭鋒?幾年就可以成就霸業。

    沮授提出的戰略策略,讓袁紹看到了成就霸業的希望,“立即任命他為監軍、奮威將軍”。歷史上許多學者認為沮授的這一戰略高度,堪比諸葛亮的"隆中對"。可惜袁紹沒有采納,如果袁紹採納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哪有曹操什麼事!

    ✅ 袁紹喜歡三兒子袁尚,準備作為繼承人來培養。同時任命長子和次子分別為青州和幽州都督。沮授勸諫道:“世稱一兔走衢,萬人逐之,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賢,德均則卜,古之制也。願上惟先代成敗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義。”

    長幼有序,袁紹跳過老大老二,直接想讓老三接班,老大和老二心中肯定會怨恨,袁紹還敢把老大和老二分派管理一方軍政,早晚會出大禍,可惜袁紹不聽。沮授一出府門就嘆息道:“禍患要從此始了!”

    ✅沮授建議對曹操進行持久戰,袁紹又沒采納。

    “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

    當時袁紹已經是最大的軍閥,沮授提出了利用優勢兵力和地理,與曹操周旋,拖垮曹操,不戰就可以贏曹操。本是上上之策,郭圖嫉妒沮授位高權重,進饞言說”沮授的軍權太大、威望太高,難於控制。”引起袁紹懷疑,結果袁紹把沮授監軍的權利為三都督,沮授只督一軍了。

    ✅ 官渡之戰前後,沮授曾4次提出勸諫,第一次是反對顏良單獨帶兵攻軍事要塞劉延;第二次是建議袁軍留守延津,分兵進攻官渡,這樣勝可進,敗可退;第三次是袁軍渡河後,沮授進諫袁紹說:曹操的軍隊糧草少,利於速戰速決,我們以持久戰來消耗曹軍;第四次也是最嚴重的一次,官渡之戰袁紹屯糧於烏巢,一旦糧食被毀,戰役就輸了,袁紹派淳于瓊押送糧草,沮授早就想到了烏巢的風險,建議增派蔣奇守護側翼,以保萬全。

    沮授的話就像是預言,整個戰役走向完全被他預測到了,要是袁紹聽從了他的建議,也不至於一敗塗地,最後只帶了800人逃走,一手好牌打的稀爛。這一戰死了的就不說了,還逼反了許攸、張鴿、高覽,使得沮授被俘。

    官渡之戰成就了曹操,代替了袁紹成為最大的諸侯。

    02沮授也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統帥三軍征戰黃河以北,幫著袁紹統一了四郡。由於袁紹擁兵自重,逐漸膨脹,親小人遠賢臣,不聽沮授勸諫,終於走上了敗落。

    (1)袁紹初入冀州時,沮授的戰略策略是很合乎袁紹的心坎的,所以袁紹立即任命沮授為監軍、奮威將軍,統帥三軍。

    (2)袁紹初期也採納了一部分沮授的策略,“沮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幫助袁紹奪取青州、幷州、幽州而統一河北”。沮授統領內外,才能威震三軍,合併了四州地盤,統一了黃河以北。使得袁紹一躍成為了當時勢力最大的諸侯。況且冀州一帶戰事少,糧草豐足,袁紹兵強馬壯。

    (3)依靠沮授等人的建議,袁紹迅速的崛起,這時候的袁紹開始膨脹,失去了正確的判斷力。開始相信郭圖進言:沮授位高權重,有風險。袁紹把沮授監軍的權利分為三都督。官渡之戰中又聽信郭圖的,把沮授的軍隊全部交給了郭圖,自此袁紹一敗再敗。

    (4)袁紹每一戰,沮授都是帶軍跟隨作戰的,直到官渡之戰中,袁紹不願聽他的勸諫,完全奪了他的軍權,並把他關起來。那時候像張鴿這類將領,在沮授手下都數算不上,沮授不是一般大將,而是三軍統帥。

    03官渡之戰袁紹大敗,沮授被俘,曹操勸降,沮授拒降被殺。

    (1)官渡之戰袁紹徹底被瓦解,只帶著800騎兵逃過黃河。不知袁紹臨死前是不是後悔沒聽沮授的話,一代梟雄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

    (2)“沮授來不及北渡而被俘,被押見曹操,沮授大呼不降,曹操與沮授有舊,見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陣營,感到可惜,嘆息道,若早點得到沮授,那天下現在應該大定了。沮授雖不降,但仍獲曹操厚待。可是,後來沮授密謀回到河北的袁紹陣營,事敗被殺。”

    曹操見了沮授曾嘆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可惜沮授不為所用,像沮授這種厲害人物,誰得到了幾乎可以雄霸天下,既然不願意投降,曹操當然不會讓他再活著。

    如果沮授降了曹操,恐怕早就一統天下了。

    04結束語。

    沮授是那個時期最傑出的戰略家、軍事家,但他和諸葛亮還不一樣,諸葛亮為謀大業早就安頓好家事,因為諸葛亮是政治家,沮授不是政治家,因為他只為他人謀劃天下,不懂的為自己謀劃將來。

    (1)當袁紹沒有采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讓曹操奪得先機的時候,他就因該看出來袁紹沒有高瞻遠矚的眼光,該為自己和家族謀劃退路的。當袁紹分立4子的時候,明知道早晚有大禍,他也沒有為自家謀劃。

    (2)官渡之戰,沮授早已料到了結果,還是沒有為自己謀劃將來。他也知道袁紹沒有曹操的能力,但在被俘後還是想回冀州,導致被殺。妖百慧想,這並不是他對袁紹多忠心,可能他放不下冀州的家族。

    (3)也可能沮授也為家族謀劃過,但龐大計程車族家族錯綜複雜,也不一定聽他的,導致他故土難離。也許沮授就是不想離開冀州,這和跟著哪位老闆幹活沒什麼關係,如果當初是曹操或是後來的劉備佔據了冀州,可能沮授也會跟著他們幹,只是當時的曹操弱小,劉備更是不成氣候, 白白浪費了沮授這個大才。

    (4)是人都有短板,沮授這麼有才能的人,也會為了不離開故土,不牽扯家人而送命,如果他能更加高瞻遠矚,有政治眼光,因為戰亂年代士族家族哪有安全可言,早做打算,說不定能夠成就另一番大業,三國格局將會是另外一番走向。

  • 7 # 張小生讀史

    沮授在三國最大的影響就是為袁紹規劃出統一霸業的藍圖,可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媲美,大致內容就是,平定黃巾軍,攻打張燕,消滅公孫瓚,威逼戎狄,平定匈奴,使之統一黃河以北,兼併青、幽、冀、幷州,然後整頓兵馬,廣納人才,迎取天子,恢復宗廟,後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時天下沒有不順從的。

    袁紹按此計策統一了河北,成為了當時最大的軍閥勢力,這都是沮授的功勞。當天子遭難,袁紹猶豫不決,沒有聽從沮授迎取天子的計策,被曹操搶先一步,控制住了皇帝,所以袁紹就逐漸變的開始被動。直到官渡之戰,沮授被排擠,曾多次獻出計謀都不被採納,比如,勸袁紹不讓他任用兒子為各州的長官,不聽,結果袁紹死後,兒子們爭奪地盤,最終都被曹操擊敗。官渡之戰時,又建議袁紹與曹操打持久戰,不聽,結果大敗而歸。沮授也因此被俘虜,不降,最終被殺。

    曹操都說: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可見沮授的才能是不可忽視的。只是跟錯了領導,自己的才華不能全部的施展出來,真是可惜!可嘆!

    所以選對領導很重要,跟對領導就能官運亨通,跟錯領導那隻能乞求多福了,沮授就是一個值得借鑑的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雛鴨可以長時間在水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