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寵物油畫

    教師的教態是指教師的儀表風度, 它既包括教師的外在形象(容貌、 舉止行為、 穿著打扮等) , 也包括教師在日 常行為中反映的內在思想、 道德情操、 文化修養等。 教態是一種無聲的語言, 是透過表情、 手勢、 姿態、 眼神等不同變化來表情達意。  1 、 儀表美◦ 儀表是指教師的外表, 包括衣著、 容貌、 髮型等。 教師的儀表必須與其性別、 年齡、 膚色特點、 個性氣質等相符合, 更要與職業特點相符合。 具體來說教師的儀表要遵循以下幾個要求: 一是符合審美要求。 從審美角度分析, 就要求教師的儀表要整潔、大方, 使學生賞心悅目, 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二是符合職業要求。 要求教師儀表既不能追求時髦, 又要不落俗套。如果教師經常濃妝豔抹, 打扮得花枝招展, 一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得不到學生的尊重。 三是符合學科特點。 如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相對嚴肅的學科, 所以,儀表要注意端正、 莊重。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 教師儀表整潔, 心理上會感覺更自信、 更有朝氣。  2、 儀態美◦ 教師的教學儀態是教師素質、 修養和精神內涵的審美展示。 一是要大方得體, 穩重大方、 自然從容。 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必須優雅得體、 瀟灑大方, 處處給人以美的姿態。 二是要和藹可親。 教師的教學態度要和藹可親,尊重每個學生, 提問時要和顏悅色, 並報以熱情和期待, 啟發誘導時耐心細緻、 循循善誘, 對學生的批評要從善意出發, 和風細雨, 嚴而有度。  3、 姿態美◦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教師不時要表現自己對學生的態度, 除了有聲語言外, 很多時候都要用姿勢這種無聲語言來表達。◦ 面勢語 一是表示興趣, 表現狀態是眉毛微微上揚, 雙眼略略張大,口部微張, 嘴角略上翹呈微笑狀。 二是表示滿意。 三是表示親切。 表現狀態是雙目微眯, 嘴角微翹, 面露微笑。 四是表示嚴肅。 表現狀態是眉毛微皺, 雙嘴緊緊抿在一起,眼睛睜大。◦ 眼勢語。 眼神是最富有表現力的表情。 教師的眼神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對受教育者來說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真可謂“相看不用語, 心意眼中來”。 具體說來, 眼勢語分為環視和注視兩種。 教師的目光要親切、 溫和, 與學生保持平視, 不能斜視或久視某個學生, 使其產生一種教師輕視或憎惡自己的錯覺。教師的笑容應該是莊重裡透著自然, 微笑裡含著慈愛, 使學生產生親切感、 威嚴感。  手勢語 手是人體中強有力的表情器官。 手勢可以描摹複雜的事物狀貌, 傳遞豐富的內部心聲, 表達特定的含義。 常用的手勢語有指勢語, 如翹拇指表示肯定和讚揚, 還有掌勢臂勢語, 如抬手、 鼓掌等。 教師的手勢, 位置和次數一定要適當。 只有當需要突出教學重點或難點時才能使用。 因此, 教師的手勢語不宜使用過多, 以免讓學生產生輕浮、 泛泛的感覺。 此外, 教師的手勢一般都不要高於頭、 也不要低於胸, 否則會產生滑稽可笑的感覺。  1 、 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的教態莊重和諧、 美觀大方, 力爭舉手投足都能給學生以美感, 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手勢語是教態美在三維空間的延伸, 恰當的手勢語, 可以把學生帶入“角色”, 比如在小結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時, 用手勢來表示, 伸出大拇指表示一個理論精髓, 再伸出食指表示兩個歷史飛躍, 然後伸出中指表示“三個有利於”, 再伸出無名指表示鄧小平理論發展的四個新方面, 同學們輕鬆地掌握了這部分內容, 並覺得興趣盎然。  2、 溝通師生情感◦ 教學中要利用教態美的力量, 打破學生種種心理壓力, 營造自然和諧、 平等融洽的課堂氣氛, 從而主動地接受教育, 達到“親其師, 信其道”的目的。◦ 例如, 在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 教師身體微微前傾, 用這種姿勢表明對學生的興趣, 使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 增加了對教師的親切感, 從而對老師的教學內容產生興趣, 有助於接受和理解新知識。  3、 培養學生情操◦ 馬卡連柯說: “從口袋裡掏出揉皺的髒手帕的教師,已經失去了當教師資格”。 因為學生往往把教師看做是知識的化身, 高尚人格的代表, 模仿的物件。可以說教師在課堂中的無聲語言, 甚至一個眼神,一絲微笑, 都可能起到強化或改變學生的道德觀念、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的作用, 使他們終身受益。 教師在上課時, 儀態穩重自然, 舉止落落大方, 學生也能自覺不自覺地注意自己的儀表儀態, 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情操。  1 、 表情◦ 一個教師的喜怒哀樂, 都透過面部表情體現出來,表現得恰到好處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受學生歡迎的表情有以下幾種: “威嚴型”: 面部表情過於嚴肅, 板著面孔, 不苟言笑, 這樣必然使學生產生懼怕心理, 由此對教師懼而遠之。 “疲倦型”: 課堂上有氣無力. 精神萎靡不振, 呵欠不止,使學生鬆懈倦怠。 “呆板抑鬱型”: 帶著憂鬱或呆板、 拘束的神情, 會使學生感到壓抑, 興趣銳減, 感到上課是一種痛苦。  2、 目光◦ 目光的接觸是非語言溝通的主要資訊來源, 錯誤的目光順向有以下幾種: “走馬觀花”: 四目交往才會讓雙方感到心靈的相互碰撞, 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 教師不能把目光在學生中間掃來描去而沒有真正注視任何人。 “視而不見”: 有些老師講課時根本不正眼看學生, 他們要麼盯著教案不放, 要麼望著天花板. 要麼望著窗外或背對學生在黑板上寫寫畫畫。 這樣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不信任, 懷疑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熟悉程度。 “心神不寧”: 教師授課時不停地看錶, 不住地揩臉擦汗, 客觀上使學生急躁不安, 無心上課。 “情有獨鍾”: 教師在講課時, 目光總是對著他的幾個最得意的學生, 或只是習慣看前幾排, 而忽視了大多數, 這樣難免有些學生搞小動作, 開小差。  3、 手勢◦ “無目的型”: 如擺弄教案、 粉筆、 鋼筆、 衣釦, 敲擊講臺、 黑板,扭動手指、 搓手, 手提褲子, 攏頭髮, 撓耳朵, 挖鼻子, 揉眼睛,提眼鏡, 高興時拉袖子等等。◦ “蘭花指型”: 教師拿著粉筆板書時, 手指像蘭花一般, 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吸菸型”: 煙癮大的教師, 拿粉筆如拿香菸, 還時不時用食指彈彈, 引起學生效仿、 譏笑和輕視。◦ “一陽指型”: 教師用一個手指叫學生來回答問題, 使他們感到教師態度強硬, 不夠尊重他們的人格, 容易產生反感情緒。◦ “南轅北轍型”: 手勢和語言不協調, 口中講的是一套, 手勢打的是另一套。 例如, 用地圖講課時, 說的是北京, 指的卻是南京,這樣只能使學生的思維一片混亂。  4、 走動◦ 走動是教師傳遞資訊的一種方式, “教師在課堂上的走動大體有兩種: 一種是教師在講課時並不總站在一個位置上, 而是適當地在講臺周圍走動; 另一種是在學生做練習、 討論、 實驗時, 教師在學生中間走動”。 教師課堂上的走動存在以下幾種不當之處: 頻繁走動, 來回穿梭: 教師在課堂上來回穿梭, 像走馬燈一樣, 還時常著學生的胳膊或書本, 使學生對教師很反感。 學生在做練習答卷子時. 教師在他們 中間走來走去, 有時在他們身後或身邊停下來,看看試卷等。 這樣易造成他們情緒緊張, 擾亂正常的思維活動. 影響他們腦力勞動的效率。 固守三尺講臺: 教師主要從講桌後邊走到講臺的左邊或右邊, 很少到學生中間走動. 在使用多媒體時更是如此。 這樣就擴大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 使學生在心理上感到與教師有隔閡, 不利於師生問的情感溝通。  5、 站姿與坐姿◦ 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到“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 應注意自己的每一個小動作, “站立時身板挺直, 昂首挺胸, 顯得端莊、 偉岸. 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既莊重又輕鬆。◦ 站姿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種 “霸氣式”: 站立時兩手交叉於胸前或揹負雙手, 甚至有的拄著教鞭講課, 盛氣凌人, 使學生感到教師對自己持懷疑、 輕慢的態度, 心裡不舒服。 “顫抖式”: 一條腿站定, 另一隻腳不停地扣擊地面; 或者站在講臺後邊, 用腳蹬黑板下面的牆壁渾身顫動。 這容易使學生心理產生疲乏感,同時給學生一種缺乏修養的印象。 “依傍式”: 教師一走進教室就喜歡依靠身邊的東西——講桌、 黑板下緣等等, 作為支撐物。◦ 坐姿存在的問題有: “支架式”: 即教師坐在椅子上, 一隻手支撐著下巴或趴在講桌上講課,顯得無精打采, 心不在焉。 “老闆式”: 即坐在椅子上, 翹著二郎腿, 顫悠悠; 或者坐在椅子上回身板書, 懶散懈怠。  6、 儀表 教師的儀表, 主要指衣著、 髮式、 容貌、 服飾等。 它是教師心靈的暗示和自然流露。 它作為一種信念傳遞給學生,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導向和薰陶功能。 不當的儀表有如下表現:◦ 奇裝異服, 打扮妖豔: 有的女教師穿著服裝太花太豔, 臉部化妝太濃, 佩戴時髦的首飾, 使用強烈刺鼻的香水, 戴著墨鏡, 穿著尖頭高跟鞋或者高筒的馬靴; 身體胖的教師穿緊身衣, 身體瘦的教師穿寬鬆的衣服。 這樣的著裝給學生造成一種很彆扭的感覺,影響他們的聽課情緒。◦ 衣容不整: 有的教師比較隨便, 常常出現系錯釦子、 衣領未翻、戴歪帽子、 腰帶附在外很長、 頭髮蓬亂、 染著不同顏色的髮型、鬍子拉碴或者整日油頭粉面等現象。 這些都會對課堂教學產生嚴重的影響。  (一) 、 眼神◦ 1 、 對教師眼神的要求 教師的眼神應該是自信的和充滿活力的 教師的眼神應該是溫和的和親切的, 而不應該是冷淡的, 更不應該是凶神惡煞的。 教師的眼神應該是周全的、 灑向全體學生的, 而不應該只是注視那些自己所特別喜歡的學生身上。  2、 眼神的運用技巧 掃視法: 即教師的視線有目的、 有節奏地前後左右移動, 把學生盡收眼底, 以便觀察全體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反應, 也可滿足學生希望得到教師注意的心理要求。 第一流的教師是用眼神組織課堂教學的, 在上課開始時, 或在講重點內容前, 都要作一番環視, 起著“一言未發先有情”的作用。 注視法: 將目光較長時間地固定於某人或某物。 注視輔以不同的視線、視角或不同的神情, 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 嚴肅的神情、 低緩的語調,加上不動聲色的注視, 會讓學生感到一種威嚴, 對於比較調皮的學生,會慢慢收斂放縱, 教師這時再給予語言的說服教育開導, 自然而然會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虛視法: 是指教師眼睛似乎在盯住了什麼, 給學生一種定點透視的感覺,但老師實際上是“視而不見” 。 新教師初登講臺, 常常有膽怯之感, 眼睛不敢看學生, 就可採用虛視法, 視線飄落在第三、 四排桌, 再適當輔之以環視法, 這樣學生就會覺得老師在看著自己從而達到維護正常教學秩序的目的。 環視法: 環視時教師的面部表情應顯得自然、 靈活, 安祥、 親切, 像春風拂面, 使煩躁的安靜, 使萎迷的振奮, 使自卑的自信。 環視的運用一般在教室內, 面向全體學生授課時; 在教室外, 多用於排隊集合、 開會等集體活動。  笑的種類◦ 含笑, 是一種程度最淺的笑, 它不出聲, 不露齒, 僅是面含笑意, 意在表示接受對方, 待人友善。 其適用範圍較為廣泛。◦ 微笑, 是一種程度較含笑為深的笑。 它的特點, 是面部已有明顯變化:唇部向上移動, 略呈弧形, 但牙齒不會外露。 它是一種典型的自得其樂、 充實滿足、 知心會意、 表示友好的笑。 在人際交往中, 其適應範圍最廣。◦ 輕笑, 主要特點, 是面容進一步有所變化: 嘴巴微微張開一些, 上齒顯露在外, 不過仍然不發出聲響。 它表示欣喜、 愉快, 多用於會見親友、 向熟人打招呼, 或是遇上喜慶之事的時候。◦ 淺笑, 淺笑是輕笑的一種特殊情況。 與輕笑稍有不同的是, 淺笑表現為笑時抿嘴, 下唇大多被含於牙齒之中。 它多見於年輕女性表示害羞之時, 通常俗稱為抿嘴而笑。◦ 大笑, 是一種在笑的程度上又較輕笑為深的笑。 其特點是: 面容變化十分明顯; 嘴巴大張, 呈現為弧形; 上齒下齒都暴露在外, 並且張開;口中發出“哈哈哈”的笑聲, 但肢體動作不多。 它多見於欣逢開心時刻,盡情歡樂, 或是高興萬分。◦ 狂笑, 是一種在程度上最高、 最深的笑。 它的特點是: 面容變化甚大,嘴巴張開, 牙齒全部露出, 上下齒分開, 笑聲連續不斷, 肢體動作很大, 往往笑得前仰後合, 手舞足蹈, 淚水直流, 上氣不接下氣。 它出現在極度快樂、 縱情大笑之時, 一般不大多見。  微笑是指用略帶笑容, 不出聲的笑來傳遞資訊的體態教學語言。 微笑是指從老師嘴形變化裡流露出來的積極、 愉快和善意的情緒。 教師微笑時應注意:◦ 聲情並茂: 笑的時候, 應當做到表裡如一, 令笑容與自己的舉止、談吐相輔相成, 錦上添花。 切勿臉上掛笑, 出言不遜, 舉止粗魯;或是語言高雅, 舉止得體, 卻面無笑意。 這兩種情況都會使自己的態度受到懷疑。◦ 氣質優雅: 會笑的人, 不僅要講究笑的適時、 盡興, 而且更要講究笑時要精神飽滿, 氣質典雅。 真正的笑, 應當發自內心,所以它非常自然地反映著人們的文化修養和精神追求。 倘若笑的時候粗心大意, 表現得粗俗、 放肆, 實乃自毀個人形象。◦ 表現和諧: 笑, 從直觀上看, 實際上是人們的眉、 眼、 鼻、 口、齒以及面部肌肉和聲音所時行的協調行動。 因此在笑的時候,要使各個部位運動到位, 不溫不火, 合作成功, 不至於顧此失彼, 笑得勉強、 做作、 失真。  1 、 手勢語藝術規程要領及功能◦ 自然大方: 指老師手與臂的運動放鬆、 隨意, 不拘謹、 不僵硬。◦ 手位恰切: 即手的姿勢和行止位置恰當, 切合教學需要。◦ 表情達意: 指老師手上臂的每一個動作都應多少具有一定表達教學資訊、 情緒和管理意圖的價值。 儘管手勢不像口語詞語操作那樣精確, 但一定手勢總有一定的表意範圍。 應排除沒有任何意義的機械手勢。◦ 配合度: 指老師的手勢動作應與其他教學操作如口語和其他動態、 靜態的體態言語以及頭腦裡面的邏輯操作相配合, 相輔相成。 配合度低、 無關或錯位或完全相違背等都是不合技術規程要領因而操作功能低甚至是反功能的手勢。  2、 手勢語的分類◦ 指示性手勢 如教學中要求學生注意黑板上的某字某句某圖, 常用手指點, 或扳指頭算數等◦ 感情手勢 如歡呼時舉手揮動, 怒斥時用手指對方, 對學生讚許時拍拍學生的肩膀◦ 摹狀手勢 如對方圓、 大小、 長短的模擬◦ 象徵手勢 如兩臂斜上方舉起表示“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 ”  3、 手勢語運用的要求◦ 自然性: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運用手勢都要做得自然些, 讓學生在關注這自然的手勢的同時迅速地理解教師的教學意圖, 而生硬的手勢甚至比不用手勢還要來得糟糕◦ 適度性: 運用手勢要適度, 該用手勢時才用, 不該用時不用, 該誇張時才誇張, 不該誇張時就應平實些, 而不應頻率過高, 因為“過猶不及”, 使用手勢過密會流於形式, 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 4 、 手勢語的運用藝術◦ 拇指手勢語(翹大姆指): 它的含義是肯定與讚揚。 多用來肯定、讚揚學生思想品德方面或學習活動中的突出表現。◦ 食指手勢語: 食指是五指中非常重要的手指, 人類的許多創造性活動多以它為中心來完成。 在國外, 食指的名稱很多, 比如, 有時稱它為指示指, 因為它是用來指路的; 有時稱它為發射指, 因為它是用來開槍的; 有時稱它為拿破崙指, 因為據說拿破崙喜歡用這隻手指來發號施令……教師應注意正確適當運用食指來加強教育教學效果。 最常運用的是靜止性食指體態語這個手勢表示教師的一種善意友好的制止, 學生一般是會接受的。 另外, 用食指輕點學生額頭, 同時說出讚美的話, 表示一種親暱和喜愛。  手掌體態語◦ 最常用的是鼓掌。 鼓掌是一種積極的體態訊號, 鼓掌的含意是“讚許、 肯定”。勵的含義, 而只是製造一種氣氛, 如用來組織學生唱歌時, 以拍掌來增強歌唱的節奏。 注意用作節奏的鼓掌, 必須與樂曲的節拍相和, 掌聲要響亮。 掌聲有時還用來表示提醒的意思。 例如, 分小組的討論結束時, 班主任老師可先鼓幾下掌, 當學生的討論停下來時, 教師可以宣佈分組討論結束。鼓掌有時沒有讚揚與鼓  雙臂體態語◦ 雙臂倒背 這一體態所傳達的是一種自信, 一種權威顯示訊號。 我們發現有此習慣的人常常是那些有地位, 有身份的人。 如果你留意, 你會發現執勤的警察、 在士兵面前的軍官都喜歡將手背於身後。 據有關研究顯示,雙臂倒背不但可以作為一種權威顯示, 而且還能起到“鎮定”的作用,也就是說, 當人們處於極度緊張或焦躁不安狀況時, 雙臂背後可以緩解緊張情緒。 雙臂倒背於後給人的感覺是坦然自若, 不慌不忙。◦ 雙臂交叉於胸前 雙臂交叉於胸前這種體態傳達的人的內心情緒比較複雜。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在參與同自己關係不大的事件的時候, 人有時雙臂抱肩;對某件事感到無所謂時, 有時雙臂抱肩; 而悠閒自得時, 人們有時也喜歡兩臂抱肩。 中國體態語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實驗: 要求某校高二學生在聽課時雙臂交叉於胸前。 學生以這種體態上了不同教師的兩堂課。 結果一位老教師在講課時表現得無精打采, 一位年輕教師表現得緊張而不知所措。老教師說, 學生像一個旁觀者, 我講得沒有勁, 不提情緒。 年輕教師說, 學生似乎很漠視教師, 好像是在審視教師的講課而不是在學習,讓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  雙手叉腰◦ 雙手叉腰所傳達的資訊也不是單一的, 有時是講話者對聽眾的威懾, 有時只是講話者對某一事件的威懾態度, 而不指向聽眾。 總之, 這種體態是一種富於進攻性的體態, 給人的感覺是咄咄逼人的氣勢。◦ 當教師的講話是針對令人氣憤的第三者的時候, 這種體態會有助於教師感情的表達。 例如, 談到社會上某種醜惡現象, 講到激昂時, 不妨採用這種體態, 並輔助其它體態, 以增強講話的感染力。◦ 教師在生氣時或是批評學生時喜歡採取此體態。 建議當教師的講話是直接針對學生時, 最好不要採取這種體態, 因為這種體態容易造成對其心理的傷害。  雙手插兜◦ 把一隻手或雙手插入口袋。 對於教師來說, 這是一種消極性體態。這種體態給人的印象是隨意。 如果雙手插兜的同時, 其它體態同時表現出無精打采的話, 那麼, 總的印象將不是隨意, 而是懶散了。 所以,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儘量避免使用這種體態。 雙手撐桌◦ 將雙臂支撐在講臺上。 這是一種中性體態, 它傳達的資訊可能是講話者體力上的疲倦。 它不具有進攻性, 也不具有威懾性, 但它給人的感覺不是振奮, 而是低迷。 如果教師在教學教育過程中長時候採取這種體態, 學生會變得無精打采。 所以教師應該儘量避免長時間採取這種體態。  思考題:◦ 課堂上叫某某學生回答問題, 有的教師喜歡用食指一點。◦ 評價: 這種食指手勢是不適宜的, 我們建議與其用手指指, 不如手心向上平伸出去指向被你邀請的學生, 同時說: "請你來回答好嗎?"這樣的手勢語, 學生會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尊重, 學生得到了他人的尊重, 他常常會因此變得自尊, 而自尊是人們進步永不會折斷的階梯。  1 、 一般站立要求是:◦ 頭正: 切勿作兒童歪頭可愛狀, 哪怕正在沉思。◦ 肩平: 兩肩放鬆自然下垂, 稍向後人會顯得人精神, 向前則是一副畏縮樣。◦ 軀挺: 是挺胸而非挺腹, 因為挺胸使你自信, 挺腹則只是傲慢無禮。◦ 腿直: 女子無論何時站立時兩腿要貼緊, 腳尖分開或者擺小丁字形; 男士可以並腿也可叉開, 但不能寬過雙肩。 腳尖分開呈60度。站立時手的擺放有多種: 叉手: 即兩手在腹前交叉相握, 這種姿式自然輕鬆, 給人親切感。 背手: 雙手在身後交叉, 背手時如果雙腿並立, 表示尊重。 雙腿分開則表示威嚴(女性不可用此式) 。 垂手: 雙手自然下垂, 或者一手垂在背後, 一手自然下垂。 頭正、頸直、雙眼目視前方;下頜略收、微笑;雙肩放鬆並開啟挺胸、雙臂自然下垂收腹、立腰、提臀間無縫隙雙腿併攏、兩膝  2 、 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的站姿◦ 學生回答問題時, 教師錯誤的站姿 自己板書, 背對學生, 給學生一種不禮貌的感覺, 學生也不能從教師的表情中判斷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 是否需要繼續回答。 雙手放在褲袋裡或兩手反在背後, 一副師道尊嚴、 居高臨下的姿態, 沒有一點親切感。◦ 正確的站姿: 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身體微微前傾, 這種姿勢表明對學生說的話感興趣, 也表明教師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生身上, 沒有走神, 增加了親切感。  3 、 教師站姿的注意事項◦ 學生自習時, 老師可以用手撐住桌沿, 把重心移到某隻腳上, 但不能長時間手撐桌面, 免得學生認為您疲憊不堪, 影響聽課情緒。◦ 擦黑板時, 教師的站立要穩, 不能全身猛烈抖動, 左右搖晃, 此舉會破壞教師的課堂形象。◦ 教師講課的站位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點上, 應適當地移動位置, 或到學生座位行間進行巡視。◦ 忌側身而站。 心理學研究表明, 側身而站和麵向黑板而站說明教師的心理是封閉的, 不利於闡述教學內容, 而且給學生留下缺乏修養的印象。◦ 忌站時重心移動太快。 站時重心忽左忽右, 彰顯信心不足、 情緒緊張、焦慮。 面對學生站穩, 表明教師準備充足, 有信心上好這堂課, 有能力控制整個教學局面。◦ 忌遠離講桌, 站在講臺的前左角或前右角;或者在學生座位行間踱來踱去, 不符合禮儀規範和衛生要求。 忌教師把雙手交叉抱在胸前或背在身後, 這些動作會給學生一種傲慢的感覺。“打游擊”左右來回移動;◦ 如果站立過久, 可以將左腳或右腳交替後撤一步, 但上身仍須挺直,腳不可伸得太遠, 雙腿不可叉開過大, 變換也不能過於頻繁。◦ 站立時, 忌全身不端正、 雙腳叉開過大、 雙腳隨意亂動、 無精打采、自由散漫的姿勢。  教師規範的走姿◦ 起步時以站姿為基礎, 上身略為前傾, 身體重心在前腳掌上, 步態輕盈穩健。◦ 速度適中, 不要過快或過慢, 過快給人輕浮印象, 過慢則顯得沒有時間觀念, 沒有活力。◦ 頭正頸直, 兩眼平視前方, 面色爽朗。◦ 上身挺直, 挺胸收腹。◦ 行走時雙肩平穩, 雙臂以肩關節為軸自然擺動, 擺動幅度以30一40 cm為宜。◦ 身體重心在腳掌前部, 兩腳跟走在一條直線上, 腳尖偏離中心線約1 0。◦ 女教師行走時要走成一條直線, 腳步要行如和風, 自如、 勻稱、輕柔; 男教師行走時則要走成兩條直線, 腳步要大方、 穩重、 有力。◦ 步幅要適當。 著裝不同, 步幅也要有所不同。  (六) 坐姿◦ 坐姿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曲體而坐時的姿態。◦ 坐姿的要領是: 標準站姿, 腿位適當。 在標準站姿(身軀正、 頭平抬、 挺胸收腹) 基礎上, 變化腿位,雙腿彎曲, 兩腿平行並靠, 或兩腿低位(小腿部位)交叉。 教師坐的時候要坐穩當, 切忌在講課時搖搖晃晃, 或者蹺著二郎腿不斷抖動。  心態: 泛指人的思想、 感情的表現狀態。 人的心態具有某些共性, 如思想穩定時通常能顯露出較強的自信心, 思想不穩定時通常會暴躁不安, 喜怒無常,收到表揚時情緒高昂, 受到批評時情緒便低落。 教師的心態: 是指教師在走進課堂之後的思想、 感情的表現狀態。 教師上課時始終能保持著良好的心態(自信、 樂觀) , 不但有利於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水平, 而且能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 “擔心型” : 新教師在初上講臺時, 考慮的事情多, 擔心的事情較多, 如擔心教材能否講得明白, 學生能否聽得明白; 擔心學生不配合, 出現偶發事件; 擔心學生考試的成績等等, 容易產生隱隱擔心的情緒。 “亢奮型” : 沒有看到教學工作的艱鉅性 渴望“一炮打響” 過高估計自己, 看不到自己的不利因素 對自己過於苛求, 上課時絕對不允許有什麼“閃失”  隱隱擔心情緒的消除◦ 要理清自己的思路◦ 態度要認真◦ 多向同事“討教” 亢奮型情緒的消除◦ 教師應務實一些, 應當多設想些走進課堂後可能碰到的問題並準備一些必要的應對之策◦ 要有意識地適當抑制一下自己的亢奮情緒  有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無限增大學生作業量, 延長教學時間; 有的老師對犯錯誤的學生非打即罵; 的老師對學生缺乏愛心, 或經常板著面孔,或動輒訓斥學生, 造成師生親和力下降。 常言說:“靠棍棒制服是笨蛋, 靠言語感化是聖賢。 ”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 應按照德育和教學基本原則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學工作, 切不可歧視、 挖苦、 辱罵、 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也不可把在家裡或社會上受到的怨氣帶給學生。  1 、 換位思考法。 當你遇到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協調的人際關係以及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時, 不妨來一個換位思考, 設身處地, 將心比心地為別人想一想, 在對立面找到自我認同感。 2、 時間遺忘法。 時間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好方法。 積極地忘記過去和眼前的不愉怏, 隨時修正自己的認知觀念。 不要讓痛苦的記憶牽制你的現在和未來, 更不要把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去。 3、 自我解脫法。 學會自我放鬆, 勞逸結合, 可以追求卓越, 但不必刻意追求完美。 4、 淡化功利法。 給自己建立一個合理、 客觀的自我期望值。 對待學歷、 職稱、 職務、 工作乃至人生, 都應注重努力的過程而淡化功利性思維。  5、 自我回避法。 在眾人面前多觀察、 多思考, 不要盲目表現自己。 人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體驗: 當自己在眾人面前盲目表現之後,卻後悔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損於形象而憂心忡忡。 6、 讀書學習法。 讀書看報不僅能增長知識、 陶冶情操、 充實精神世界, 而且還有利於心理保健。 7、 美化儀表法。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教師要善於透過美化容貌儀表, 從而有效地得到別人的注意和尊敬。 8、 環境更新法。 在壓力太大, 心情不佳時不妨變換一下環境。室內養花, 室外觀景, 想像美好事物, 迴避心煩事件。 還可以置身於自然美景之中, 一切憂愁和煩惱都會隨之煙消雲散。 9、 生理保健法。 一旦遇到煩惱、 鬱悶時, 不妨聽聽音樂, 打打球, 跑跑步, 藉以鬆弛一下緊繃的神經; 或者觀賞一場幽默的相聲、 滑稽電影; 或者讀一讀內容輕鬆愉快、 饒有風趣的小說; 或者練字習畫, 寫詩做賦, 撰寫文章, 抒發情感。 1 0、 自主激勵法。 相信自己是最好的, 也是最可以依賴的, 樹立頑強的自信心。 積極正視和勇敢面對自己遇到的困難、 壓力和挫折。  有這樣一個老太太, 她有兩個兒子, 大兒子是曬鹽的, 二兒子是賣傘的, 她整天為兩個兒子發愁。 天一下雨, 她就會為大兒子發愁, 因為不能曬鹽了; 天一放晴, 她就會為二兒子發愁, 因為二兒子的傘賣不出去了。 老太太總是愁眉緊鎖, 沒有一天開心的日子, 弄得疾病纏身, 骨瘦如柴。 一位哲學家告訴她, 為什麼不反過來想呢? 天一下雨, 你就為二兒子高興, 因為他可以賣傘了; 天一放晴, 你就為大兒子高興, 因為他可以曬鹽了。 在哲學家的開導下, 老太太以後天天都是樂呵呵的, 身體自然健康起來了。 可見, 積極的心態創造人生, 消極的心態消耗人生。  一位有名的演講家手裡拿著一張20美元的紙幣問:“誰想要這20美元紙幣? ” 許多人舉起了手。 他說: “我會把這20美元紙幣給你們中間的一位, 但是, 先看看我怎麼做。 ” 他把紙幣揉皺, 然後說: “還有人想要它嗎? ” 仍有很多手舉在空中。 接著他把紙幣扔到地上, 用皮鞋使勁踩踏後問: “現在,還有人要它嗎? ” 空中仍舉著很多手。 “剛剛你們已經得出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 不管我怎麼糟蹋這張紙幣, 你們仍然想要它, 因為它的價值沒有降低, 它仍然是20美元。 ” 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鋼索表演藝術家, 以精彩而穩健的高超演技聞名。 他從來沒有出過事故, 卻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事後, 他的妻子說: “‘我知道這次一定要出事。 ’ 因為他在出場前就這樣不斷的說, ‘這次太重要了, 不能失敗’ 。 在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 他只是想著走好鋼絲這事的本身, 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 後來, 人們就把專心去做某事, 而不去管這件事的意義, 不患得患失的這種心態, 叫做“瓦倫達心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一個國家發生內亂時:美帝必支援反對派、而俄國必支援政府;他們誰站在老百姓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