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帝第四子
-
2 # 木頭男
魏忠賢掌權時,明朝政府抵禦遼東後金的入侵還是比較給力的,可以說一掃萬曆末年遼東戰場的頹勢,大有光復遼東之勢。前期能夠認識到遼東與京師唇齒相依的關係,否定龜縮山海關的決議,積極支援孫承宗的推進戰略;後期任由袁崇煥督師遼東,不敢說他多器重袁崇煥,但從來往信件看,袁與魏的關係至少是和諧的,袁最牛掰的幾次戰功全在魏掌權時誕生。當時明軍的情況是:關寧鐵騎不用裁員,軍餉仍可足量正常發。
魏最大的能力之一是收稅。明末,天下金銀、盡聚三吳,魏忠賢針對工商業、對外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從新設立了萬曆末年被東林黨廢除的工商稅、海稅;但他沒有給農民加賦,出身社會底層的魏忠賢在河南遭災時,還能免除賦稅,從內庫撥款賑災;閹黨在放火燒了東林書院後,幾十年未曾修過的黃河水道,開始維修;而且專門找東林黨人投資的“壟斷企業”收刮。齊楚浙黨與魏打的火熱,閹黨“爪牙”(稅官)送錢的踏破魏府門檻,有錢好辦事,而魏辦事能力沒的說,一定給你辦成。浙江巡撫感覺海內鹹平,農民不用被折騰都安心勞作,魏簡直太給力了,提議修生祠,於是全國掀起修生祠的高潮,遼東的官兵將士修的又好又用心,袁崇煥稱頌魏忠賢“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因為魏給了關寧軍豐厚穩定的收入。
在魏忠賢登場的前後,明末的朝堂上有這樣一群官員,他們大多出身於南京江南貢院,他們相互視為“校友”,漸漸形成黨派,以無錫東林書院為精神聖地,他們清高,他們理想主義;表面上看,他們似乎是正義的化身,閃爍著人性的光輝。但從根本上考究一下的話,沒接觸過底層社會的他們大都是江南鄉紳巨賈子弟,花成千上萬的銀子買個科舉名次,甚至不乏中舉後繼續買官者,盤根錯節的黨同伐異,漸漸成為朝堂上掌握話語權的中堅力量,排擠的齊浙楚、閩等小黨派勢力時,所用手段不比閹黨遜色多少,這就是明末歷史上的東林黨。
魏的功業在於保證了帝國稅收系統的穩健執行;增強帝國凝聚力、控制力,南到廣西、北至錦州盡為掌握;能夠用正確給力的人並給予支援(炸傷努爾哈赤的紅衣大炮可是用真金白銀買的),扳回遼東戰場的頹勢,撫平北方農民因災造反的危機。跟前輩王振之流比起來,不得不說魏的才幹確實高出了一大截,即使跟一般的內閣大臣比起來其實也有卓越之處。拋開黨同伐異這些朝堂政治不可避免的“錯誤”不講,魏至少是個效率極高的注重實用主義的幹練能人。
魏死後,遼東的形勢再次退化到了萬曆末年的水平並持續惡化,財政困難的同時,崇禎皇帝疑心重,且在議和主站的意見中間搖擺不定,先是拋棄孫承宗,然後將袁崇煥凌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沒了給力的將軍,下屬官兵們只能乾瞪眼,遼東的關寧防線由強轉弱、節節敗退的局面再難挽回。
反過來看北京城的金鑾殿上,令人可笑的是,東林黨裡沒人想著保證更多人的不失業,也提不出保增長、搞基礎建設拉動經濟的辦法,整日提些看似有理,實際荒唐的建議;有人居然提議裁掉佔用開支很小的驛站,陝西米脂的李自成作為驛站職員的鐵飯碗工作瞬間丟了,沒飯吃咋辦?造反算了!於是跟了闖王高迎祥,高迎祥為陝西總督孫傳庭、三邊總督洪承疇合謀逮捕。崇禎說:斬!李自成變成了闖王,孫傳庭打的他攜帶18騎逃遁荒山。旋即孫傳庭因直言諫阻“秦軍”(孫傳庭培育的一隻勁旅)北上薊遼,得罪崇禎以恃驕之罪被革職下獄,而討崇禎喜歡的洪承疇升任任薊遼督師;人與人的不同真的比人和豬的不同都大!被下獄的孫傳庭以死報國!得寵的洪承疇最終卻成了二臣!
李自成入關中後,取長安,北上輕易擊破太原、大同等軍事重鎮,直到百萬民軍圍困北京時,李自成仍然承諾要三百萬銀子,封個王就退兵,並答應幫崇禎剿滅滿清!可此時滿朝官員仍然沒一個願意出錢的,崇禎終於明白了,他怒了,國家居然毀在這群“吝嗇”官員之手!崇禎以“驚人的愚蠢”對議和條款加以拒絕!1644年三月十九日,城破,崇禎吊死煤山(現景山)。臨死前崇禎哀嘆“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噴出了“雖朕薄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也!”之類的話,竊以為無非找個託辭洗刷自己的過失與無能,想想此前的幾年裡,為了找墊背的,平寇無力時,殺了多少兵部尚書?稅收捉襟見肘,換了多少內閣首輔?
其實在李自成攻克北京近郊時,崇禎先是聽太監曹化淳評價:“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然後又想到十七年前兄長天啟的臨終囑託:“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已經有所悔悟,於是秘密收葬魏忠賢遺骸,專門祭奠之。只可惜大廈將傾,悔過已晚。
故事並未結束,京師淪陷後,滑稽而意想不到的一幕上演了:在京的東林黨一眾人本來翹首期盼著伺候新皇帝,結果卻幾乎統統被李自成、劉宗敏抄家、拷掠、暴屍於街頭;少則幾萬兩、多則幾十萬兩的銀子從各大臣的家中抄出。後人感嘆:滿朝的官員玩過頭了,滿是悲劇與慘劇啊,大明帝國終究還是成了茶几!
歷史由勝者書寫,不能武斷的說《明史》就是偏執的,但也不要低估清初文人集團(文人集團的成分大家猜!)黑魏忠賢的能力和美化崇禎的企圖,歷史這東西有時很幽默,有時很諷刺,清官一定會為國家的國防、經濟帶來好處?你可能思考半天說,也許吧,誰知道呢?明朝人不加思索的說“呵呵~貪官吃肉,我們至少喝點肉湯。崇禎這樣刻薄的穿補丁衣服的清官來了,我們只能喝西北風!”
當然,從當今旁觀回顧者的視角來看,明末政府遇到的畢竟是此前的秦漢、隋唐、宋元1800多年來任何當朝政府都沒遇到過的奇難境地:史上最強外敵和洶洶滔天的農民軍內患,再有國庫空虛的雪上加霜。換了任何一位“明君”擱到當時的環境下都很難說能挽大廈於將傾。
中國歷史上一輪又一輪的統一政權,要麼死於外敵,要麼亡於內患,財政不給力通常是堤壩潰爛的最初之蟻穴,所謂週期率大抵如此。明代的財政危機早早的從嘉靖朝發端,萬曆朝放大,到了天啟末、崇禎初已經爛到根子裡了!把所有罪過嫁禍於一個姓魏的太監頭上,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牽強附會罷了!
-
3 # 風輕雲淡51055
人都說明朝實亡於“黨爭”。
明萬曆年間,明朝出現“東林黨”、“浙黨”、“閹黨”之爭,朝廷內部吏治腐敗,賣官鬻爵之風盛行,到明熹宗天啟年間,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逐漸強盛,他們利用“東廠”等特務機關打擊迫害朝中持不同政見的百官,搞的朝中官員人人自危,越來越多地依附於魏忠賢黨派,從根本上動搖了明朝統治階級自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時期延續下來的吏制基礎,大明朝的統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到崇禎帝繼位伊始,為改變這種亂象,明崇禎旁成功地剿滅了魏忠賢,消滅了“閹黨”,然而,這時的明王朝吏治腐敗,貪腐盛行,已是“病入膏肓”,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攻城掠地,關外有努爾哈赤“後金”勢力威脅,加上各府縣連年災荒,餓殍滿地,百姓流離失所,無數農民揭竿而起,形成李自成、張獻忠等十數家農民起義軍,最終導致明王朝內憂外患愈演愈烈,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都城北京,明王朝覆滅。
明王朝的覆滅,是“天災"使然,更是“人禍"為之。
-
4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魏忠賢,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人,今河北滄州肅寧縣,1568年出生,魏忠賢家裡窮沒上過學,自萬曆年間被選入宮,萬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一個月內先後駕崩,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賢升任司禮監秉筆大監兼提督寶和三店,在明神宗朱翊鈞在位時,基本上不管政事,也不批閱奏章,朝臣各立門戶,吏部尚書顧憲成在東林書院講學,好士大夫都投在他的門下,東林之名從此開始,整個朝廷就象打官司,與東林黨對抗,稱東林黨為邪黨,到了明熹宗朱由校,也就是天啟初年,朝中大臣幾乎全被罷免,這時出現了另一股政治勢力來制約東林黨勢力,那就是魏忠賢,好多大臣投靠魏忠賢,和東林黨產主對抗,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朱由校駕崩,朱由檢即位,也就是崇禎皇帝,上任後馬上殺了魏忠賢,朱由校在位時基本上不理朝政,就愛幹木匠活,都是由魏忠賢管理朝政,魏忠賢有一個優點,那就是知道怎麼管理好一個國家,朝庭上下皇帝,妃子,宮女,朝庭王公大臣,地方官員,朝中養著那麼多軍隊,你說沒銀子拿計麼養活這些吃皇飯的,魏忠賢有辦法拿到銀子,當時山海關外和滿清軍隊正在打仗,沒銀子軍隊就得打敗仗,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魏忠賢死後,經常拖欠遼東大軍的軍餉,軍隊立刻喪失戰鬥力,魏忠賢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知道怎麼治理國家,那就是向權貴富商收稅,不能向老百姓加稅,否則會官逼民反,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崇禎向老百姓加稅,東林黨當政他們免去了江南江漸權貴商的稅收,朝庭國庫空虛,李自成是朝庭的一名小官,朝庭沒銀子養這麼多官員,李自成被罷免,失去工作才領導農民起義攻入北京城,魏忠賢敢於向權貴富商徵稅,不管你朝庭有誰給你當靠山,想偷稅,逃稅,漏稅,輕的丟官罷職,重的抄家滅門進監獄,魏忠賢的東廠御林軍可不是吃乾飯的,秘密殺幾個人輕輕鬆鬆,家常便飯,光是江南茶葉稅收朝庭就收入白銀二十萬兩,魏忠賢說,皇上你殺我大明必亡,東林黨當政,茶葉稅收連一半也收不上來,為啥,東林黨官員大部分都是江浙官員,他們官商勾結,偷稅,漏稅,逃稅,一起狼狽為奸,置朝庭人民安危於不顧,致使朝庭國庫空虛,狠心向人民加稅,置人民生命於不顧,官逼民反,大明由於內亂導致外敵入侵,人民慘遭殺害,剃髮易服,崖山之戰,南明皇帝宰相連同幾十萬軍民跳入大海,就是死也不做亡國奴。
-
5 # 青杉文淵
魏忠賢就是一個大奸臣!他隨意批改全國的各大政事,一手遮天,使官員、百姓只知道“九千歲”而不知道“萬歲”
現有學者進行反駁:皇帝是為了制衡文官而放權給他,所以他是個大忠臣!(具體是誰說的,我在此就不細說了,自有人知)
相信不少人都不知道魏忠賢是何許人也,下面由我給大家介紹:魏忠賢,字完吾,出任秉筆太監后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被稱為“九千歲”他的黨派“閹黨”
朱由儉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肅清。
魏忠賢做了很多有害國家的事情,也相當於為農民起義做鋪墊。
我認為明朝滅亡的最終原因還是由於當時的領導人重用東林黨造成的!當時東林黨已經不像前期那樣純淨、為國為民…,而是隻想著自己的利益!
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投降李自成造就了明朝的滅亡!統治者也吊死在歪脖樹下
我認為如果朱棣不犯這個錯誤,明朝會迴光返照的
希望大家多多支援→_→ -
6 # 鴻哥iouyh福小鋪
唉,老朱家的天下簡直叫人無奈,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和後邊的永樂的確是挺不錯的,開國與建國搞得風生水起,只是後來,呵呵,一個個成了地主家的傻小子,這也不要緊,遇見好的管家,家業還是可以興旺的,若是碰上天災,捱得過就過去了,挨不過嘛,那就糟糕咯。
前邊的不說,單論魏忠賢,被評為“排除異己,專斷國政。”,嗯,這個在明朝過去幾個皇帝也不缺乏這樣的人,沒有好下場的就被斷為奸臣,成王敗寇嘛。
但魏忠賢不僅因為上述八個字,而是他被稱呼為九千歲,搞什麼啊,一個宦官,雖然無法封王,但九千歲是從古至今還沒的稱謂,僅次於皇帝的萬歲哦。
宦官,九千歲,不消說普通人處於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境地,魏忠賢更是如此,他可是操控朝政的實權,好的壞的都歸他了。
崇禎接手大明,天災人禍,內憂外患,江山搖搖欲墜,可見魏忠賢也確實不怎地,如果放在君主立憲的體制裡,魏忠賢等同於首相,該負責任,這個鍋得背,殺之不冤。
更重要的是魏忠賢的名不正言不順,完全是搞權謀進行執政,這一點就使得魏忠賢遭人詬病的把柄。
每個人都有理想和抱負,好人壞人都具有,只是魏忠賢做得不好,也就是做了幾件讓人感到評價之外的事,但內政依舊一團糟,只能下臺一鞠躬,押往午門咔嚓。
大明失去了魏忠賢還是扭轉不過亂如牛毛的糟糕事,到底還是完了。
-
7 # 淡墨殘煙
在我眼中,崇禎皇帝統治下的大明王朝就像一輛破舊的老爺車,雖然動力不足叮噹亂響,但是湊活能開。如果開到修理廠找一個好的修車工好好維修一下,這輛做工紮實的汽車還能開一段時間。
不過崇禎皇帝好不容易擁有人生的第一輛車,只是新手司機的他就迫不及待地充當維修工,給這輛車進行了一次大修。無奈崇禎皇帝的修車技術實在太爛,一下手就將魏忠賢這個毛病不斷的零件給拆了下來。拆是拆了,但沒有新的零件更換,所以這部車運轉越來越不順暢。也是崇禎皇帝時運不濟,開破車偏遇到泥濘路,在這條不知通向何方的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大明王朝在顛簸中支離破碎了。
為何剿滅了魏忠賢明朝還是滅亡了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明朝滅亡的原因。
我將明朝滅亡原因歸為四個字:天災人禍。
首先是天災。據歷史學家考證證明,明末時期是人類歷史上氣溫最低的一段時間,被稱為“小冰河時期”。崇禎皇帝即位之後,自然災害就沒有中斷過,大旱、大澇、蝗災、瘟疫連年發生。當時很多地方赤壁千里、餓殍遍野,而朝廷根本就沒有能力賑災。為了生存下去,人們紛紛揭竿而起。
其次是人禍。明朝內部吏治腐敗黨爭不斷,一方面“閹黨”和“東林黨”之間衝突不斷,慢慢消磨著朝廷的力量。另一方面,官員人人以自身利益為重,貪汙腐化日盛一日,全無忠君愛國之心。而明朝外部女真政權虎視眈眈,不時地亮出獠牙,想要給明朝致命的一擊。在內憂外患的雙重打擊下,羸弱的明朝面臨的只有滅亡。
回到前面的問題。以上總結的明朝滅亡的原因,是崇禎皇帝殺一個魏忠賢就能解決的嗎?顯然不能。殺了魏忠賢,只是削弱了一直壓在東林黨頭上的閹黨力量,讓東林黨控制了朝政大權。而東林黨掌握大權以後,只顧著結黨營私、打壓異己,將皇帝託付的定國興邦的重任拋在一邊。
魏忠賢在位期間,雖然排除異己、獨斷朝政,但是他在管理用人方面經驗老道,比如他啟用的趙南星、孫承宗等將領都是能臣良將。而且所建立的關外防線在今後十數年間阻止清兵入關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殺了魏忠賢以後,明朝的邊防問題卻發生了很大的問題。
總之,崇禎皇帝殺了魏忠賢不但沒有讓局勢好轉,反而打破了政治生態平衡,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
8 # 執著不屈
看到這個問題,我估計魏忠賢要在棺材裡爬出來大喊:這鍋太大了,我背不起。
明朝的滅亡其實與魏忠賢關係並不大,主要是內外兩方面的原因。
一、內部原因-統治階層的腐朽和農民起義
明萬曆時起,黨爭迭起。開始是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之爭,後來演變為東林黨與閹黨之爭。明朝的黨爭是全方位的,只顧黨派和私人利益,不管國家大局和民眾疾苦。用一句話總結黨爭:兩邊都不是好鳥,尤其是東林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朝政日趨腐敗,土地兼併非常嚴重,用一句話形容:富者富有阡陌而貧者無立錐之地。土地兼併產生了嚴重的後果,一方面明朝的文官實力非常強大,士紳有不納糧的特權,而那些大地主往往都是官宦士紳,所以明朝的賦稅收入在不斷減少,還要供養大批的皇族宗室,投入軍備的錢財更少,導致軍備廢弛。另一方面,被剝奪土地農民被迫淪為佃戶,受盡壓迫,最後被迫起義。以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股勢力最大,其中李自成以“均田免賦”為口號,吸引無地農民加入,隊伍不斷強大,最終於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九日攻陷北京,明朝崇禎帝在景山自縊而亡。同年五月,明朝一部分大臣在陪都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改元弘光,延續明朝的宗廟社稷,史稱"南明"。朱由崧就是明安宗,也稱弘光帝。
二、外部原因:滿清入關,一統全國。
正在明朝國內四處撲滅農民起義的時候,北方的女真族磨刀霍霍,隨時準備進犯中原。1644年,明朝山海關守將吳三桂因為李自成拘禁了他的父親和愛妾陳圓圓等家人,一氣之下,向清稱臣,引清軍入關。後人戲稱“衝冠一怒為紅顏”。李自成與清軍交戰失利,被迫退出北京,最終在湖北通山遭遇地主武裝襲擊而亡。清軍從北到南,一路勢如破竹,各地官員紛紛不戰而降。1646年,明末農民起義的另一大勢力張獻忠部也在撤離成都時遇伏而死。1644年建立的南明新政權一直堅持和清軍鬥爭,直到1661年吳三桂率兵入緬,南明永曆帝被俘,被絞殺於雲南府城,明朝正式滅亡。
-
9 # Callme不韋
崇禎皇帝1627年八月登記,同年11月剿滅魏忠賢,在位十七年,勤儉勤勉,兢兢業業,費盡心血治理大明,可是他依舊沒有成為大明的中興之主,反而落得個吊死煤山的結局。
明明登基之初就除掉了魏忠賢,為什麼明朝還是滅亡了呢?
這個問題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人禍和天災
崇禎皇帝登基之前只是信王,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帝王之術,所以縱然他勤懇一生,他依舊犯了很多昏君才犯的錯誤;
1、崇禎皇帝多疑善變;
在位17年換了50個宰相,兵部尚書換了14個,刑部尚書換了17個,大將殺了11個,尤其是袁崇煥的死,等於大明自毀長城;
2、皇族是大明的寄生蟲;
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規定朱氏皇族全部由國家供養,因此皇室成員人口迅速發展,明末已經發展到了上百萬,國家供養的可不只是這些人的吃喝,還有衣食住行,他們還佔有大片的土地而且不納稅,他們間接地拖垮了大明的財政,說是大明的寄生蟲,一點都不過;
3、東林黨的自私;
明末大明北方遭遇嚴重的天災,但是南方並沒有收到太大的影響,江南之富庶本可以支撐大明的亂局,但是天啟皇帝留下的制衡東林黨的魏忠賢之流被崇禎皇帝果斷幹掉了,因此南方工商業主和大地主的代表——東林黨迅速反撲,廢除了閹黨設立的礦監、稅監,造成了大明財政的急劇減少,大明財政壓力不得不重新轉嫁到農民頭上,老百姓本就被天災逼得走投無路,這更給老百姓的苦日子雪上加霜。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拷打出7000萬兩銀子,而之前大明朝廷卻連10萬兩銀子都拿不出,東林黨之自私,可見一斑、“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崇禎皇帝的這句話,說的大概就是東林黨的自私吧!
4、滿清和農民起義的配合;
1626年大明打死過滿清的皇帝努爾哈赤,1638年圍剿的李自成只有十八騎突圍,可是滿清和農民軍的配合相當好,滿清在明朝北邊剛被打敗,農民軍就鬧事情造反,大明只好專注鎮壓農民起義;農民起義被鎮壓的快絕種了,滿清已經修養夠了又打來了,如此反反覆覆,大明再大的家底也被打沒了,更何況萬曆三大徵已經花光了國庫裡的庫存,崇禎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
說完人禍我們再來時候天災,天災比人禍更可怕;
1、15世紀開始,地球進入了小冰河時期,氣候開始變得寒冷乾燥,而中國是此次天災受災最重的國家。1580-1644年小冰河進入集中爆發期,大明朝遭遇了千年以來最冷的極端天氣,氣候寒冷乾燥,降水減少,旱災竟然長達七十年之久。
崇禎在位17年,大明發生14起特大幹旱,1639年的乾旱是百年難遇的乾旱,1641年的乾旱是五百年一遇的乾旱,1640年的乾旱是1800年一遇的乾旱,旱災波及整個華北西北地區,而且百姓承受的是四連擊、五連擊!
各地災區餓殍遍野,易子相食,目之所及,一片人間地獄!
2、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明朝中後期發生了兩次大瘟疫,1640-1644年伴隨著持續乾旱而來的瘟疫程度尤為嚴重,眾多瘟疫中鼠疫的危害最大,明清之際僅華北三省,至少500萬人口死於鼠疫,而整個戰國也只有200萬人死於戰爭,鼠疫之危害,可見一斑!
3、明朝末年正好是十七世紀的全球危機時期,1635-1666年,全球共發生大規模叛亂及革命共49起,其中歐洲27次,美洲7次,亞洲非洲共15次,其中包含李自成起義;
綜上所述,明朝末年,縱然崇禎帝登基之初就剿滅了魏忠賢之流,但是在天災人禍的雙重打擊下,在各種原因的錯亂交織下,明朝終究未能中興,反而走向了滅亡!
-
10 # 史過長河
明朝的滅亡是由幾代積累下來的問題,就象一輛車,已經快爛了,不是一個司機就能解決的問題,魏忠賢沒有那麼大的能量能左右一個國家的滅亡,國家這個寵大的機器是由許多部件在運轉,明朝這個時期內憂外患,貪汙腐敗問題突顯,魏忠賢在與不在都免不了滅亡,一個國家最關鍵還是在皇帝有沒有決斷能力,智慧。優柔寡斷控制不了局勢,應該是魏忠賢把朝政搞亂了,皇帝以為把他殺了就能救國家,但是禍根已經埋下了。
回覆列表
謝謝。不敢班門弄斧,僅從三個方面淺談一下。第一,明朝末年或者說倒推很長時間,適逢天災,流民眾多,百姓為了生存已對朝廷怨恨多多,民眾造反搶掠,已經成燎原之勢,朝廷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嚴重動搖了大明的國本。第二,官僚腐敗,買官賣官已成常態,朋黨結私,互相打壓,全不為天下考慮,只考慮自己圈子的利益。顧炎武憤慨說出的率獸相食所謂亡天下,是何等尖銳和憤慨。第三,魏忠賢的存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官僚群體,他一死,結黨官僚彈冠相慶,沒有對手了,方可為一己之私為所欲為。袁崇煥擅殺大將私開邊貿違旨議和的行為,直接造成了資敵壯大為虎作倀。若有魏忠賢一黨存在,量袁崇煥也沒有膽量如此獨斷專橫。李自成圍困北京時,崇禎想起了被自己所殺的魏忠賢,親自組織祭奠,這也說明了崇禎臨死之前,那一份的無奈和悔恨。怎麼說呢,只能叫回天無力氣數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