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讀悅心

    金庸老前輩對中國傳統文化那是深有研究的,從小說名字到小說中人物的名字都是有講究的,比如說你提到的《天龍八部》,其實金庸先生在書中就說明了,天龍八部源自佛教的八部天龍: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寓意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鉅著。

    至於說意義的話,我認為可能對應書中的喬峰,段譽,虛竹,阿朱,阿紫,慕容復等主要人物吧。

  • 2 # 濮陽巨龍

    金庸一生創作創作的武俠小說都是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其中《天龍八部》更是經典中的經典。但是可能有人會問,這《天龍八部》只有五部,為什麼叫“天龍八部"?

    其實這個問題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的開篇就已經解釋過了,大體就是這麼回事:

    天龍八部,佛教術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

    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

    金庸先生用“天龍八部眾”象徵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和芸芸眾生,表面上和小說絲毫沒有關係,但是其實卻是極其契合小說的主旨的。

    比如喬峰天人,當為八部之“天”(即帝釋天)。且天人死前有五哀,喬峰正是哀莫大於心死。段譽出身龍脈,當為八部之“龍”。虛竹接掌靈鷲,振臂天山,以宅心神技統領三十六洞,七十二島諸魔,使之棄惡從善,殲敵保國,是為夜叉。

    所以,現在大家知道了為什麼《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卻為什麼叫八部了吧?

  • 3 # 大志影視雜談

    《天龍八部》金庸在其書中有解釋。天龍八部其實是佛教用語。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以“天”及“龍”為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

  • 4 # 雨晴帶您觀影片大雜燴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中把這八部眾全數列出如下∶「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目*侯]羅伽人非人等」(CBETA, T08, no. 233, p. 733, a11~13)這八種眾生是各自擁有其特殊神力的,其中以「天眾」和「龍眾」的修行最好,故泛稱「天龍八部」,但是,由於他們是人眼所看不見的,故又稱呼為「冥眾八部」,或「龍神八部」。「天龍八部」只是數以千萬種的眾生中較為有名的,他們是和人一樣有好有壞的,因此,也並不是所有的「天龍八部」都是信佛的(不管是哪一類中的眾生),就是說夜叉之中也有不信佛的,因此,如果你經過輪迴後,成為了夜叉,是說不定連佛法都無法聞到了,更何況還要皈依?「天龍八部」是屬於神鬼道的,修練到此境界中,反而因為自身擁有了沒什麼好炫耀的神通,反而更容易導致自我去攀緣此境而墮落,這是要特別小心與注意。天龍八部簡介∶一天眾Deva,欲界之六天,色界之四禪天,無色界之四空處天也。身具光明,故名為天,又自然之果報殊妙故名為天。二龍眾Naga,為畜類,水屬之王也。如法華經之聽眾,列八大龍王。三夜叉Yaksa,新雲藥叉,飛行空中之鬼神也。四乾闥婆Gandharva,譯作香陰,陰者五陰之色身也,彼五陰唯嗅香臭而長養,故名香陰。帝釋天之樂神也,法華經之聽眾,列四乾闥婆。五阿修羅Asura,舊作無酒,新作非天,又作無端正,此果報雖類天,而非天部,故云非天,又容貌醜惡,故云無端正,彼之果報,有美女而無酒,故云無酒,常與帝釋戰鬥之神也。六迦樓羅Garuda,譯作金翅鳥,兩翅相去,有三百三十六萬裡,撮龍為食。七緊那羅Kinnara,譯作非人,新譯作歌神,似人而頭上有角,故名人非人,為帝釋天之樂神,故云歌神,帝釋有二種之樂神,前之乾闥婆為奏俗樂者,此則為奏法樂者之天神也。八摩[目*侯]羅迦Mahiraga,譯作大蟒神,大腹行,地龍也。應選B,跟佛教有關係!

  • 5 # 北極熊大大

    “天龍八部”這名詞出於佛經。

    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以“天”及“龍”為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

    1、“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並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之前有五種徵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釋是眾天神的領袖。

    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天”帝釋講的就是喬峰的故事。

    2、“龍”是指神。佛經中的龍,和中國的傳說中的龍大致差不多,不過沒有腳,有的大蟒蛇也稱為龍。事實上,華人對龍和龍王的觀念,主要是從佛經中來的。佛經中有五龍五、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古印度人對龍很是尊敬,認為水中主物以龍的力氣最大,因此對德行崇高的人尊稱為“龍象”,如“西來龍象”,那是指從西方來的高僧。古印度人以為下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華人也接受這種說法,曆本上註明幾龍取水,表示今年雨量的多寡。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龍王,他和幼女八歲時到釋迦反牟尼所說法的靈鷲山前,轉為男身,現佛之相。

    “龍”有佛性,有德行,虛竹的故事原型來自沙竭羅龍王和幼女在靈鷲山修行的傳說。

    3、“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名詞。“夜叉”的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維摩經》注:“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面貌如惡鬼,心性在人間,遊坦之毀容,挖目也要愛一個人的故事就類似夜叉。

    4、“乾達婆”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市蜃樓叫做“乾達婆城”。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

    阿朱的氣質便是不染塵埃,縹緲變幻,在武林征伐中遺世獨立。

    5、“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戰鬥,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總是打得天翻地覆。我們常稱慘遭轟炸、屍橫遍地的大戰場為“修羅場”,就是由此而來。大戰的結果,阿修羅王往打敗,有一次他大敗之後,上天下地,無處可逃於是化身潛入藕的絲孔之中。阿修羅王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釋迦牟尼說法,說“四念處”,阿修羅王也說法,說“五念處”;釋迦牟尼說法“三十七道品”,阿修羅王偏又多一品,“說三十八道品”。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羅王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愛做“天下大亂,越亂越好”的事,阿修羅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論卷三十五”:“阿修羅其心不端故,常疑於佛,謂佛助天。佛為說‘五眾’,謂有六眾,不為說一;若說‘四諦’,謂有五諦,不說一事。”“五眾”即五蘊”,四諦是佛法中的基本觀念。阿修羅聽佛說法,疑心佛偏袒帝釋,故意少說了一樣。

    慕容復的心性就取自阿修羅王的暴躁、執拗而善妒,疑心重重。

    6、“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舊說部中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它每天要吃一個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肉身燒去後只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

    氣勢盛大,命運悲哀,殺戮眾多,最後向死而生,只留佛性琉璃身,迦樓羅正是一代豪傑蕭遠山的寫照。

    7、“緊那羅”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他形狀和人一樣,但頭上生一隻角,所以稱為“人非人”。

    段延慶生的奇形怪狀,對於其他人來說都是“非人”。

    8、“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

    此神為爬行種,反而因為智力低下導致地天真最後得道成為神,這個角色主要對應一直傻乎乎的南海鱷神,不過虛竹的某些設定也與此神類似。

  • 6 # 小島知風

    《天龍八部》書名出於佛經典故,這個典故金庸先生在小說的開頭曾經做過釋名解釋,佛經有言:八部者一曰天眾,二曰龍眾,三曰夜叉,四曰乾達婆,五曰阿修羅,六曰迦樓羅,七曰緊那羅,八曰摩呼羅迦。因為以天和龍為首,故此合稱為天龍八部。

    金庸先生寓意天龍八部以指人性,小說之中寫盡各色各樣的人物,也就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

    其實在書中根據人物性格都能找到對應的天龍八部。

    天眾即指的是喬峰,因為喬峰在書中義薄雲天,猶如天神一般,身材、氣質、人品、性格喬峰無一不符合天眾的特性。

    而且喬峰也是書中第一男主角,與天龍八部之中的天神首領地位相同,佛經中說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之前有五 種徵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蕭峰雖然如天神一般神武,但還是不免英年早逝。

    龍眾對應的應該是段譽,本身段譽為大理世子,後更繼位為帝,史稱宣仁帝。段譽也是整部小說中的第二男主角,所以也對應龍眾僅次於天眾的第二地位,而且歷史上的段譽最後在崇聖寺出家,崇聖寺即書中的天龍寺,也寓意了段譽神龍的地位。

    夜叉對應的是四大惡人這套組合,也寓意了包含四大惡人在內像丁春秋這類惡人,或者像遊坦之這樣痴情的舔狗。金庸先生在提到夜車這個名詞釋義時曾說過: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可見,金庸的意思是夜叉並不都是人們想象中的惡鬼,夜叉也有好的一面。四大惡人包括丁春秋和遊坦之,他們每個人都有善良或者柔情的一面。段延慶變成惡人是因為家國變故被逼成壞人;葉二孃變成壞人是因為她的孩子被蕭遠山搶走了;嶽老三是莽撞的壞莽撞之中還帶著可愛,總體來說岳老三反而更加心地淳樸;雲中鶴雖然好色,但是他也曾做過好事,救過王語嫣。

    丁春秋夠壞了吧,他和李秋水私通生下女兒王夫人也就是王語嫣之母,但是他對女兒王夫人還是甚為溫柔慈和。

    遊坦之本身就不是壞人,只是心地淳樸被全冠清利用成壞人,並且遊坦之對阿紫一片深情,守護阿紫,甚至最後甘願阿紫殉情。

    乾達婆對應的應該是阿朱,在佛教釋義中乾達婆是服侍天神的樂女之一,變幻莫測,且身有香氣,這是非常適合善於易容變換的阿朱。

    阿修羅對應的是慕容復和王語嫣,佛經釋義中阿修羅男性極為醜陋,女性極為美麗,性格暴躁、執拗、善妒,常和天神爭鬥,但是往往以失敗告終,而且阿修羅喜歡鬧事,天下越亂越高興,這非常符合慕容復的性格。而新修版中醜化了王語嫣的性格,當她發現段譽深愛的是神仙姐姐雕像後,她的忌妒之心徹底爆發,書中最後也讓王語嫣回到了慕容復身邊,也說明了王語嫣對應的阿修羅善妒的性格。

    迦樓羅對應的是大輪明王鳩摩智,迦樓羅在漢傳佛教佛經中釋義為金翅大鵬,迦樓羅以神龍為食,好吃神龍(神龍即是毒蛇),也因此迦樓羅體內常年淤積了吃神龍之後的毒素,在其死後會散盡體內餘毒。所以迦樓羅的特性也指明瞭鳩摩智從出場就處處與段譽為難,最終鳩摩智散盡一身功力全部給了段譽,寓意非常明顯。

    緊那羅對應的則是阿紫,在佛經釋義中緊那羅和乾達婆都是服侍天神的樂神,常伴天神帝釋天左右,而且緊那羅頭上有角,是屬於似人非人的特質,有些邪惡的寓意,所以這正好對應為有些壞壞的阿紫。

    摩呼羅迦對應的是虛竹,在《首楞嚴經》中對摩呼羅迦釋義為:摩呼羅伽,此雲地龍,亦云蟒神,腹行之類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聾呆無知,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脫彼倫類也。也就是說,摩呼羅迦是與天龍相對應的地龍,原本是腹行類,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於“聾呆無知”,反而能“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脫胎換骨。

    正好對應了虛竹的性格,虛竹為小說中第三男主角,正好與神龍段譽呼應為地龍,虛竹本身就是傻頭傻腦的小和尚,對應了摩呼羅迦的“聾呆無知”,最終還能“故樂脫倫、修慈修慧”,虛竹雖然被少林寺破門出教,但是在家修行還是一心向佛向善,所以傻人傻福的虛竹娶得嬌妻,得到縹緲峰和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等一眾豪傑的擁護修成正果。

    《天龍八部》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基本都符合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寓意,每一位主要人物都為貪嗔痴愛所困,也正是這種的情節,才構成了金庸先生以《天龍八部》為小說命名。

  • 7 # 百年一日

    1、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書名來自佛經。2、《天龍八部》是什麼?

    《天龍八部》指神道里面八種怪物。把天龍放在前面是因為天眾龍眾是裡面最為重要的。

    佛經中八部包括:天眾、龍眾、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重要性和厲害程度也是依次遞減的。

    天眾,指的是二十諸天。在佛教中,天眾是沒有超脫生死仍需要輪迴,這二十週天具體指的是:大梵天王、帝釋尊天、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金剛密跡、摹醯首羅、散脂大將、大辯才天、大公德天、韋馱天神、堅牢地神、菩提樹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月宮天子、日宮天子、娑竭龍王、閻摩羅王。

    龍眾,這裡的龍和我們平常說的龍沒什麼區別,古時候的人把大蟒蛇也稱為龍。中國和印度對於龍的說法比較一致,他們對龍都很尊重,認為龍能呼風喚雨,水中生物他是最大的。

    夜叉,其實佛經中的夜叉和我們民間傳統的的夜叉是不一樣的。我們民間說的夜叉是一種殘忍能吃人的鬼。佛經中的夜叉形象雖然也是醜陋,但是他受佛經之教化成為護法之身得以位列天龍八部。

    乾達婆,比較有意思的是他是男性神,是天女的丈夫。他不吃酒肉,只食香氣並且會從身上發出香氣,所以它又叫做香神。主要在宮殿裡給眾神奏樂,他同緊那羅一起侍奉帝釋天。

    阿修羅,他是比較複雜的天神。說他是天神,他沒有天神的善行。說他是鬼魅,但是他卻具有神的威力,他也不是人,雖然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和鬼魅的威力,他兇猛好鬥,與帝釋天爭鬥不休。

    迦樓羅,他是一種神鳥,在中國他的說法是金翅大鵬鳥。在佛教中他是次級神。按照《妙法蓮花經》的說法,迦樓羅成為天龍八部之一,具有莊嚴寶相,鳴聲悲苦,每天吞噬一條龍王和500條毒龍,體內毒氣聚集,直到最後無法進食,毒氣發作,全身自焚,只剩一個琉璃心。

    緊那羅,歌神,頭上長角,有男女之分。男性長馬頭,女性聲音絕美。分別有三尊像:執法護身,護法護身,妙法護身。他形象特別像一個武林人物。

    摩呼羅迦,人身蛇頭,也叫地龍。他原本是腹行類,後因智力低,一心修道,得以擺脫命運成為神。

    3、這八個神指的都是誰呢?

    金庸的《天龍八部》人物眾多且各個人物都很精彩,既然取名《天龍八部》,自然就有所指。

    天眾的代表無疑是蕭峰。無論相貌、人品、性格、武功,蕭峰都是當之無愧的天神的化身,更主要的是天神在佛經中他是有五衰的,五衰就是天神臨死之前的症狀,五衰是天人最大的悲哀,蕭峰英年早逝,英雄扼腕,結局同樣是不好的。

    龍眾的代表是段譽。段譽是第二主角可當這一位置,他是大理皇帝,在華人眼裡皇帝就是龍。大理歷任皇帝出家都在天龍寺,這也暗示了段譽的龍眾地位。

    夜叉,金庸先生所說的夜叉並不指的都是惡鬼,他也有好的,他們都是以集體形象出現的。我認為夜叉應屬四大惡人,四大惡人總四個人一起出現,他們表面兇惡,但是也有好的一面。金庸塑造四大惡人的角色就是告訴我們世間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善惡。

    乾達婆,身上自帶香氣的神,這讓人想到阿朱。阿朱本來就是服侍帝釋天的神,即蕭峰身邊的人,她從出場就變幻莫測,乾達婆香氣和音樂兩個屬性都讓人覺得虛無縹緲,更主要的是,阿朱易容成成多個角色,但是段譽憑藉她的香氣識穿了她的身份。就是阿朱死後蕭峰才出現了天人五衰的徵兆。

    阿修羅,毫無疑問就是慕容復。阿修羅的特點就是跟天眾尤其是帝釋天爭鬥不休。他性子暴躁、嫉妒心強。阿修羅的這些特點幾乎與慕容復完全一致。慕容復與蕭峰並稱北喬峰南慕容,但他永遠都是失敗者。

    迦樓羅是一種大鳥,他因為一生以龍為食物體內毒物聚集,臨死時毒發自焚。這種情形跟鳩摩智很像,他整個一生都在跟段譽過不去,最終走火入魔痛苦不已,如同自焚。

    緊那羅是阿紫無疑。蕭峰一生只與兩個女性糾纏不清,一個是阿朱,一個是阿紫。這兩個都是服侍帝釋天的人物。緊那羅在梵語中的意思是“人非人”。這一點跟阿紫的性格很像,她一方面狠毒狡詐,一方面對蕭峰又單純痴情,最後抱著姐夫的屍體跳崖。

    摩呼羅迦,他也可以叫做地龍,是腹行類。因為得道修行擺脫了腹行脫胎換骨。因為其呆滯無知反而能一心向道。這種憨傻的性格很像虛竹,虛竹原本就是一個普通的少林和尚因為心性憨直,到了一個好的結局。

    4、知道了誰都代表什麼神,我們就可以結合佛經進一步理解金庸先生所想表達的意思與小說所揭示的深層含義。

  • 8 # 小龍蝦沒文化

    “天龍八部”又稱“八部天龍”、“龍神八部”、“八部眾”,出自佛經。《天龍八部》這部書包含了濃重的佛教理念,金庸先生只是借這一詞來寓意小說中人物複雜的命運。

    苦海無邊

    要想了解《天龍八部》的寓意,我覺得首先要簡單瞭解下佛教的基本教義。

    佛教的基本教義簡單來說就是“四諦”:苦、集、滅、道。其中苦是佛教教義的核心,它說的是人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生活狀態,即人的命運。

    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這七苦就是佛家常說的苦海。

    另一種解釋是無限迴圈的圓,即輪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六道。六道又分為上三道和下三道,上三道包括天道、人道、修羅道。下三道包括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苦海無邊在佛教裡意指塵世如同苦海,無邊無際。在《天龍八部》裡面,每個人都被命運之手裹挾,無法反抗。

    曾在美國加州任教的中國學者陳世驤1966年給金庸先生寫的書函中對《天龍八部》的主旨進行了概括,他寫道:

    讀《天龍八部》必須不流讀,牢記住楔子一章,就可見‘冤孽與超度’都發揮盡致。書中的人物情節,可謂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要寫到盡致非把常人常情都寫成離奇不可;書中的世界是朗朗世界到處藏著魍魎和鬼蜮,隨時予以驚奇的揭發與諷刺,要供出這樣一個可憐芸芸眾生的世界,如何能不教結構鬆散?這樣的人物情節和世界,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大超脫,時而透露出來。命運之手

    我們再來看一下書中主要人物是如何被命運之手操控的。

    1.蕭峰

    原名喬峰,是丐幫史上最傑出的幫主,武功蓋世,武林素稱“北喬峰”。為蕭遠山之子,因故受喬三槐夫婦收養而姓喬。蕭峰的武功、智謀、胸懷、氣量在武林中都是上上之選,出場即是巔峰,但是隨後的命運就急轉直下。

    丐幫叛亂後被揭發為契丹後裔而受漢地武林中人唾棄。在重重誤會下,從一個人人敬仰的大俠變成了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敗類。好不容易遇見了真愛阿朱,又被自己失手殺死,心灰意冷之下帶著重傷的阿紫離開了中原。

    在相救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以後被冊封為南院大王,後又加封為宋王、平南大元帥;在阻止遼入侵宋後,他對耶律洪基說:“陛下,我蕭峰身為大遼國的子民,竟然挾持本國皇帝,要求他答應他不願答應的事情,我這是不忠不孝,一個人做到這個地步,還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然後拿起一根箭自盡於雁門關。

    蕭峰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物,但仍然逃不開命運的捉弄,成為一個悲劇人物。

    2.虛竹

    原為少林寺弟子,結果出了少林之後又破了葷戒、殺戒、淫戒,各種戒犯了個遍,學了一身絕世武功,成為逍遙派掌門,且集逍遙派三大高手功力於一身。少室山一戰得知父為玄慈大師,母為四大惡人之一的葉二孃。結果剛認了父母,爹孃就死在他的面前。後娶西夏銀川公主李清露,成為西夏駙馬。

    虛竹本來是個很單純的人,結果被命運之手操縱踏入紅塵,陷入因果輪迴之中。

    3.段譽

    大理國“鎮南王”段正淳世子,母為刀白鳳。他微服出遊跟木婉清私定了終身,領著木婉清回去見父母,結果被他爹告知,木婉清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

    再次出遊偶然遇見了王語嫣,從此一顆心就掛在了王語嫣身上,奈何王語嫣心心念唸的都是她的表哥慕容復。段譽嚐盡了求不得的苦。好不容易抱得美人歸,結果一個晴天霹靂告訴他,王語嫣又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他萬念俱灰生無可戀。

    後來他父母自殺,臨死前,段譽的母親告訴他,他愛娶誰就娶誰,反正他也不是他爹的親生兒子,他的生父為四大惡人中的段延慶。

    段譽的人生算得上喜劇了,但仍然離不開命運的捉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除了三位主角,書中其餘配角也都各有各的冤孽,各有各的因果報應。由此驗證了《天龍八部》包含的佛教理念。

  • 9 # 沁說

    “天龍八部”和這些年大家熟悉的“無間道”、“殺破狼”一樣,是一個佛教用語。

    “天龍八部”很多人不明白什麼意思。其實金庸在他的新修版《天龍八部》的序裡,就有詳細的解釋。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有云:“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以“天”及“龍”為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

    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

    “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並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享受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在《天龍八部》裡,喬峰代表的就是“天”。

    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之前有五種徵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第五個徵狀或說是“玉女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

    喬峰一出場的時候正好是丐幫幫主,算的上衣裳垢膩,他也開始了他非常“衰”的一生。喬峰出場時的江湖地位和尊崇,看起來也是至高無上。然而他的一生都充滿了悲劇色彩,符合這“天人五衰”的命運暗示。

    “龍”是指龍神。佛經中的龍,和中國傳說中的龍大致差不多,不過沒有腳,有時大蟒蛇也稱為龍。古印度人對龍很尊敬,認為水中生物以龍的力氣最大,陸上生物以象的力氣最大,因此對德行崇高的人尊稱之為“龍象”。

    段譽身為大理國的國君,是當之無愧的“龍”。而佛經裡有記載一位叫做沙竭羅龍王,他的幼女八歲時到釋迦牟尼所說法的靈鷲山前,轉為男身,現成佛之相。段譽雖然是一個世俗中人,他的佛性卻一直很高。勘破了自身對王語嫣的執欲,明白所愛者其實已是自己心中所構成的“心魔”,而非外在的本人。最後在晚年的時候段譽出家為僧,同樣暗釦“龍”的命勢。

    “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夜叉”的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維摩經》注:“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虛竹代表的就是好夜叉。他雖然身為佛門中人,先後破了殺戒、葷戒、色戒,但是他內心十分淳厚善良。他身負絕世武功,卻心含慈悲,可以說得上是“維護眾生界”。

    “乾達婆”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市蜃樓叫做“乾達婆城”。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

    “乾達婆”指阿朱。阿朱出場的時候是易容的老人模樣,段譽首先聞到了她的香氣,辨識出她是一個妙齡少女。而她的易容術也是變化莫測。她從出場到死亡,寥寥數筆勾勒,卻刻畫出一個讓讀者揮之不去的阿朱形象。她為了喬峰和段正淳而犧牲了自己,一縷香魂縹緲而去,卻永遠地留在了喬峰的心裡。

    我們常稱大戰場為“修羅場”,阿修羅王性子暴躁、疑心很重,執拗而善妒。釋迦牟尼說法,說“四念處”,阿修羅王也說法,說“五念處”;釋迦牟尼說“三十七道品”,阿修羅王偏又多一品,說“三十八道品”。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羅王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愛搞“老子不信邪”、“天下大亂,越亂越好”的事。

    慕容復正是像阿修羅的性格,喬峰的命運悲苦真是由於慕容家想復辟大燕,從而引發的江湖仇殺無異於是創造了一個修羅場。他驕傲、嫉妒心強,使他不能完全認清局勢,不是結交喬峰、虛竹、段譽這種振臂一呼撼動江湖的正氣之人,而是去結交那些利益為上的三教九流,直接使他的復興大業走到了盡頭,還落得癲狂收場。

    “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舊說部《精忠嶽傳》中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它每天要吃一個龍王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

    迦樓羅指的是鳩摩智,鳩摩智的武功起點很高,但是他貪心不足,一直不斷去搜羅中原武學,不擇手段、殫精竭慮,結果自食其果,走火入魔。和“迦樓羅”命運很吻合。

    “緊那羅”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他形狀和人一樣,但頭上生一隻角,所以稱為“人非人”,善於歌舞,是帝釋的歌舞神。 這個“緊那羅”具體指誰,有些爭執。但個人偏向於阿紫。她雖然是個年輕美麗的小姑娘,但內心全無人性善意的部分,一手促成了遊坦之的悲劇命運,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極痴情,在喬峰死後抱著他跳崖而死。她是一個邪惡又單純的形象。比較契合“人非人”的意象。

    “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這個應該都能猜出來,是指被毀容的遊坦之,遊坦之被阿紫毀去容貌,以致面目全非,猙獰可怖。而他對阿紫奇特的迷戀帶著一種缺乏理智的不可理喻 ,更接近一種純粹的本能。

    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歡喜和悲苦。這部小說裡沒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這個佛經名詞,以象徵一些現世人物,就像《水滸》中有母夜叉孫二孃、摩雲金翅歐鵬。

    金庸用《天龍八天》暗喻書中的幾個重要角色。雖然他們是武俠小說裡的世外眾生,卻也有著如人世間一樣真實的歡喜悲苦!

    佛教認為,人生痛苦煩惱,不能解脫,“貪”、“嗔”、“痴”。

    “貪”是慾望、貪得、各種物質或精神上的欲求、愛念、對名利權力的追求等等;“嗔”是仇恨心、憎怨心,企望打擊損害、傷害別人的心理,討厭別人,妒忌,幸災樂禍等等;“痴”是不瞭解、認識錯誤、妄想、幻覺、謬見,是“白痴”之“痴”而非“痴情”、“痴心”之痴。佛家有時稱“非佛教徒”為“無知凡夫”,是出於一種慈悲心,認為他們只是未聞佛法、不瞭解覺者真理、未懂得真正道理之人,亦即“痴”。

    “痴”最難以消除,因為心中若無“痴”,即可有“正見”、“正思惟”,對於“實相”有真正認識,能脫卻鈍根、中根而進入利根,能生“三善思”(出離、無恚、無害),由此而能生慧,能去貪、去嗔。

    而《天龍八部》裡,可以說無人不痴,眾生皆苦。這部帶有魔幻性質、放縱想像力的作品,為我們深刻地詮釋了佛法中的貪嗔痴恨,求而不得的眾生相。以虛喻世,直指人性,這便是“天龍八部”所傳達的意義。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有時控制不住自己,會對孩子動手或吼,我是有精神方面疾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