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來大

    唐文宗李昂是一個恭儉儒雅,博通群藉的人。他喜歡作五言詩,《全唐詩》等錄有其詩6首、聯句2句。

    李昂在位期間,不好女色、勤勉聽政、厲行節約,革除奢靡之風,他下令廢除了許多勞民傷財的事。李昂雖勤政,但性格優柔寡斷,無知人之明,且自身缺乏治理國家的才幹,他最終也無法從宦官手中奪回政權。

    唐文宗李昂生平簡介: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朝皇帝。父親是唐穆宗李恆,母親是貞獻皇后蕭氏,哥哥是唐敬宗李湛,弟弟是唐武宗李炎。

    公元809年出生

    公元821年,被封為江王

    公元826年,18歲時被宦官王守澄等擁立為帝。

    公元831年,李昂削去了王守澄的兵權,並下令王守澄飲毒酒自盡。

    公元832年,李昂立李永為太子,但李永於公元838年薨逝。

    公元835年,27歲的李昂不甘被宦官控制,和李訓、鄭注策劃誅殺宦官。李昂以觀露為名,將宦官仇士良騙至禁衛軍後院欲斬殺他。但被仇士良發覺,雙方展開激烈爭鬥。甘露之變,令大部分朝臣被屠殺並被滅族,事變後,李昂被宦官軟禁。國家政事由宦官專權,宰相只是行文書之職。宦官威脅天子,藐視宰相,欺凌朝臣。

    李昂有感於自己受制家奴,但一籌莫展,每日只能飲酒、賦詩度日。

    公元839年,李昂立哥哥唐敬宗的兒子李成美為皇太子。

    公元840年,李昂病重之際,召楊嗣復和李珏入宮,想把太子李成美託付給他們,但遭仇士良反對,李昂也無可奈何。

    同年,李昂憂鬱而終,病逝於太和殿,享年32歲,在位14年。諡號“元聖昭獻孝皇帝”。

  • 2 # 鄭桂軍zgj

    唐文宗李昂,原名李涵,唐穆宗的二兒子,唐敬宗李湛的兄弟,唐武宗李炎的哥哥。

    《舊唐書》評價李昂曰: “恭儉儒雅,出於自然……在藩時喜讀《貞觀政要》,每見太宗孜孜政道,有益於茲。”

    《全唐詩·文宗皇帝》介紹李昂曰:“帝諱昂,穆宗第二子,初名涵,封江王。……恭儉儒雅,聽政之暇,博通群籍。顧謂左右曰:若不甲夜視事,乙夜觀書,何以為人君。”

    寥寥數語,可知李昂是個儒雅知禮、博覽群書、溫良恭儉讓的好人,做藩王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好讀先主唐太宗的《貞觀政要》,於為政之道受益匪淺。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殘酷。

    李昂的前任是唐敬宗李湛,一個荒唐到喜歡深夜捉狐狸的傢伙。被蹄毬軍將蘇佐明殺死。宦官劉克明等假傳遺制,想讓絳王李悟代理朝政。樞密使王守澄等人派衛兵把江王李涵接到宮中,殺了劉克明和絳王李悟,幫助李涵登基,即皇帝位,改名李昂。

    李昂本是一個文弱儒雅的藩王,卻被看不見的命運之手推到了龍椅上。接了哥哥的班。

    唐朝初期,從事宮內服務的宦官人數很少,無權干預政事。唐中宗時,因韋后和太平公主的專權,宦官人數增多,到了唐玄宗時,宦官的權力開始擴大,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宦官干政成了唐朝的痼疾。

    清朝趙翼《廿二史札記·唐代宦官之禍》論曰:“東漢及前明宦官之禍烈矣,然猶竊主權以肆虐天下,至唐則宦官之權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實古來未有之變也。”

    《資治通鑑》載:“自元和之末(憲宗時期),宦官益橫,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權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宦官的權勢超過了皇帝,皇帝廢立宦官說了算。

    唐文宗做親王時,就深知穆宗、敬宗兩朝的弊政,即位後,勵精求治,去奢從儉。放出宮女三千多人、五坊鷹犬保留少數外一律放出、削減宮廷開支、裁減教坊、翰林院、宮廷管理人員一千二百多人,御馬坊和和皇家別所儲存錢糧佔用的土地全部歸還當地州縣,恢復單日朝會制度,一股精簡冗員、還利於民、勤政圖治的新風颳遍朝野,舉國慶幸遇到明君,似乎天下太平指日可待。

    然而,李昂畢竟年輕,儒雅之氣有餘,殺伐果斷不足,雖深得先祖李世民為政之道,卻缺乏一代霸主的睿智和狠辣。

    文宗即位之初,深知影響到王朝命運的宦官之害。想從民間選拔賢才充實朝廷,遂親自主持科舉考試,一個叫劉蕡的賢良方正科考生在對策中憤怒抨擊宦官專權的罪行,建議文宗“居正位近正人,揭國權以歸相、持兵柄以歸將,”消除朝廷大權旁落的根源。然而擔任考官的左散騎常侍馮宿等人雖對劉蕡的對策讚歎不絕,卻因害怕宦官報復不敢錄取劉蕡。

    文宗對此沒有表態。

    神策軍中尉王守澄專橫跋扈,文宗已駕馭不了他。便與翰林學士宋申錫密謀剪除王守澄。先提拔宋申錫為同平章事(宰相)。宋申錫找了個合夥人吏部侍郎王藩,推薦他為京兆尹。哪知王藩把訊息透漏給王守澄的親信鄭注,王守澄和鄭注立即反擊,令人向文宗誣告宋申錫陰謀擁立彰王李湊謀反。

    因李湊是文宗的弟弟,又是藩王,聲望很高,文宗信以為真而大怒,王守澄火上澆油立即要派兵去屠殺宋申錫全家,朝臣再三攔住。

    文宗下令逮捕宋申錫的親信審訊,罷免了宋申錫的宰相,降為右庶子。結果是受牽連的近百人被殺或流放,宋申錫又被貶為開州司馬,最後死在開州,彰王也被貶為巢縣公。

    這樁冤案中文宗犯了大糊塗的毛病,處理了參與剷除宦官謀劃的心腹宰相,可能有王守澄逼迫的原因,但你作為皇帝咋也得保全自己的心腹啊。以後誰還敢為你效命。

    一心想剷除宦官勢力的文宗又把鄭注、李訓拉到身邊成為近臣,這倆傢伙都不是好鳥。給文宗出主意,先利用宦官之間的矛盾,任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為左神策中尉,削弱王守澄的軍權。接著令王守澄飲毒酒自盡。

    鄭注、李訓商議,由鄭注回鳳陽挑選幾百親兵,在王守澄的葬禮上誅殺全部宦官,鄭注傻乎乎的去鳳陽搬兵。李訓卻怕鄭注搶了頭功,私自改變計劃,找幾個同黨集中金吾兵、京兆府官吏士卒準備搶先在京城誅殺宦官,於是發生了“甘露之變”。

    甘露之變中,由於宦官頭子仇士良發現端倪,率神策軍反撲,宮廷內血流成河,百官死傷,京城波動。仇士良得知誅殺行動因文宗而起,對他出言不遜,文宗嚇的不敢吭聲。對仇士良報復而大肆搜捕誅殺官員的行動只能眼睜睜看著。

    甘露之變後,朝政大事都由宦官說了算,宰相只是個擺設,傳達文書而已。

    清除宦官集團這樣的大事,文宗謀略不夠,又輕信鄭注、李訓兩個不成器的玩意兒,不但大事未成,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株連冤死宰相王涯等無辜官員,京城百姓也因動亂死傷無數。且宦官因此更加肆無忌憚,禍亂朝野。

    甘露之變後,文宗抑鬱不已,三天兩頭借酒澆愁。曾悶悶不樂地對當值學士說:周赧王、漢獻帝不過是受制於諸侯,朕卻是受制於宦官家奴,朕實在是連赧王、獻帝都不如啊。說罷痛哭不已。

    文宗死後,仇士良強立皇太帝李瀍(李炎)為帝,勸說李瀍下令逼文宗的楊賢妃、安王李溶、皇太子李成美自盡。

    文宗是一個好皇帝,卻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文韜尚可,武略不夠。生前受制於宦官,死後妃子、太子、近臣跟著遭殃。是一個悲劇皇帝。

  • 3 # 中孚鑑

    唐文宗李昂,是唐穆宗李恆之子,其18歲登基為帝。在繼位之初,他雄心勃勃,一心想勵精圖治,為此,他確實做了不少政績。

    但可惜的是,後來唐文宗想誅殺宦官、奪回皇權,於是就有了甘露之變。然而這次政變,唐文宗不僅失敗了,而且還遭到了軟禁。

    作為皇帝的被軟禁,心裡肯定不痛快。結果,五年後,唐文宗就鬱郁成疾駕崩了,當時他31歲。

    唐文宗在位期間,朝廷中分為牛李兩派,兩派之間互相攻擊、互相打壓,以至於讓很多清正之士都受到牽連,成為了兩派之間矛盾的犧牲品。

    最為主要的是,唐文宗時,宦官權利很大,很多官員的調動升遷,甚至於皇帝的廢立生死,也都掌握在宦官手裡,可見當時官宦的勢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唐文宗後來想從宦官手中奪回權利,所以就有了甘露之變,但實在可惜,政變的結果是,唐文宗失敗被軟禁。

    唐文宗李昂的結局,雖然有些淒涼。但他也並非一無是處,比如他剛繼位之初,很想勵精圖治,於是就放3千多宮女出宮。

    作為皇帝的李昂,他不好女色,同時也相對勤政愛民,生活也很簡樸。當然,由於朝政大權在宦官手中,他雖然勤政,卻也難有作為,

    可惜,可惜!

    唐文宗出生於809年11月20日,其本名李涵,821年,被封為江王。

    後來李昂的哥哥唐敬宗於公元826年,被宦官劉克明等人殺死,然後劉克明又想立絳王李悟為帝。但宦官王守澄、梁守謙卻殺死李克明和李悟,並擁立李昂為帝。

    李昂能登基為帝,宦官不僅有功,而且也有實力,所以李昂當皇帝后,宦官們根本不把李昂當皇帝,說白了就是傀儡。

    因此,李昂後來才想奪回權利,可惜的是在甘露之變中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太監安得海為何很受慈禧的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