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的淡一點2745
-
2 # 東方森林1968
祥讀凡爾賽條約,一戰後德國工業基礎依然強大,條約限制很有限,加之希特勒上臺後的國家資本主義使德國資本擴充套件獲得了更大的動力~
-
3 # 小飛子帶你看
一戰,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人數和物質消耗等於前兩百所有戰爭的總和。不誇張的說一戰是戰壕戰,陣地戰,消耗戰的經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那麼一戰後各國對德國都有哪些限制呢?先看一下一戰都有哪些主要國家,首先是戰爭的發起方,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義大利。然後再看另一方,有英國、法國、沙俄、波蘭、匈牙利,立陶宛、盧森堡、拉脫維亞、美國是後期加入的。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德國等戰敗。
然後就出來了一個合約《凡爾賽合約》,這個合約是各個國家要求得到的利益和對德國的限制,主要包括經濟,軍事,政治,資源,國土等五方面。在經濟上德國承擔所有的戰爭責任,賠償2260億金馬克。讓因為戰爭本就不富裕的德國更加困難。政治上殺死了德國皇帝,規定不允許再次稱霸,軍事上要求德國陸軍不得超過100000人,不得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得擁有空軍,不得製造和出口任何武器,海軍限制6艘一萬噸一下的軍艦,不得擁有重巡洋艦。不得擁有潛艇,只能擁有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在資源上將洛林鐵礦給法國,魯爾煤礦產煤給法國,在國土面積上,割讓百分之十三點五。分別是丹麥、立陶宛、法國等。損失了百分之十七的人口。以上是對各個國家對德國的限制。
而這些限制更加團結了德意志人民,隨後到來的經濟危機,各個國家為了擺脫不利的影響分分轉嫁危機於德國,讓本就脆弱不堪的德國經濟更加雪上加霜,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通貨膨脹空前嚴重,糧食,燃料供給量跌至戰前最低最低水平。當時的德國魏瑪政府軟弱無力,能有足夠的能力掌控國家局面,罷工和反抗時常發生,就在這時納粹政權核心人物阿道夫.希特勒橫空出世。他透過各種政治手段謀取了德國總理。整頓經濟大力興建公共設施,機場高速公路,公共住宅在其倡導下分分上馬,人民就業得到了保障,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經濟上國家控制,積極擺脫經濟危機的不良影響,不斷挑戰凡爾賽合約,視國際聯盟反對於不顧。軍事上大力擴軍備戰,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世界第一的陸軍和空軍。納粹政權還利用人民的復仇情緒提高對自己政黨的支援。一番整頓之後納粹政權走向了歷史的巔峰。
還有一個外因就是英法各國對德國綏靖政策,德國不斷調整凡爾賽合約,而英法為了避免再次戰爭採取忍讓妥協的態度,這更加助長了德國納粹的囂張氣焰。所以德國納粹一步一步走向強大,走向世界歷史舞臺。
-
4 # 勁草145206340
一戰後國際裁決的限制德國一系列條約是很有效果的,只是他們自己沒堅持繼續執行從而要鬆綁以至於讓納粹復興軍國主義!這主要的就是英法自己要鬆綁的,一是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新型的意識形態勢力誕生需要阻止蔓延到歐洲及本國,其次德國民族主義催生民粹使英法有所忌憚 而綏靖政策,最後自食其果,不要怪別人!
-
5 # 我是十八般武藝
一戰結束後,怎樣處理戰敗國成為了巴黎和會上的主要內容。這其中又以處理德國最為重要,但是對待德國問題,各國難以統一意見,其中法國態度最狠,英國想玩大陸平衡政策,美國是攪屎棍,義大利是跟在後面撿殘羹剩飯,日本則緊守德國在中國的權益。那麼在巴黎和會上各國到底是怎樣壓榨德國的呢?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說。
政治方面:改變戰前德國的政治局面,審判戰犯,處死德皇等,這讓德華人感到很大的屈辱(主要是法國提出來的)。
經濟方面:法國佔領德國魯爾區,為了控制德國工業發展,英法簽定秘密條約封鎖德國出海口,用以限制德國進出口貿易。對於戰爭賠款,各國都是獅子大開口,為了就是給德國經濟戴上沉重的枷鎖。總之就是壓榨德國經濟,限制德國發育。
軍事方面:限制德國海陸軍發展,不準德國擁有空軍,銷燬各類軍事裝備,限制軍事工業發展,延長士官和軍官的服役年限,同時廢除德國義務兵制,建立萊茵非軍事區。要不是英國怕法國一家獨大,德國連軍隊都沒有必要擁有。
領土方面: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並強佔德國薩爾15年。而且德國的殖民地也被瓜分,同時在德國東部建立波蘭,為的就是牽制德國。 巴黎和會的結果引起德國民眾強烈不滿,懲罰性的戰爭賠款讓德國民眾倍感屈辱,過於苛刻的條件激起了德國民族主義極端思想,為納粹德國的產生埋下伏筆。
難怪法國元帥福煦聽到和會的結果後說“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的休戰”。
-
6 # 前沿陣地
一戰後簽訂的凡爾賽和約中,直接限制了德國的軍事發展,限定德國陸軍海軍不能超過10萬和1.5萬,禁止研製生產引進坦克、飛機、重型火炮、潛艇等兵器,連機槍都不能繼續發展,戰艦數量被嚴格限制,並專門建立有監督委員會負責監督,同時德國在萊茵河西岸的領土上(稱為萊茵蘭地區)不能駐軍。
而在經濟賠償方面,僅僅法國就要求1300億馬克的賠償,後來經過美英斡旋才有所降低,但是由於德國償還不及時,法國直接出兵佔領了德國的魯爾工業區,控制住了德國的心臟。
但是德國自然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德國利用和外國合作的機會,一直在發展軍事技術等,比如其早年就和蘇聯在航空等多方面有所合作。而納粹上臺後,也一直在擴軍備戰,甚至公然出兵駐守萊茵蘭地區,但是對此英法等國則無動於衷,更是讓納粹德國野心膨脹。
即使是後來德國開始向領國提出領土要求,吞併蘇臺德等地區,英法等國還是一廂情願地認為德國不敢正式和其開戰,對其姑息縱容。乃至進攻波蘭,其也僅僅是宣佈對德開戰,但是沒有任何實質性行動,最終法國迎來了亡國的命運,而英國也損失慘重。
-
7 # 悟空說史
恰恰因為這些努力,最後導致了納粹德國的產生,原因無他,實在是這些條款太“逼人太甚”了
一戰其實是一場“互不正義”戰爭,沒有誰錯誰對
一戰其實就是那些帝國主義國家在互相的爭奪霸權,談不上誰錯誰對,所以德國雖然在這場戰爭中輸了,但國內對於這一場戰爭其實是並不服氣的,在戰爭結束之前的德國還有力氣應對協約國軍隊,只是因為國內的貴族因為儲存實力發動的政變導致提前結束掉了這場戰爭。
用力過度的凡爾賽條約
但一戰結束之後,英法等老牌強國也坐在了一起開始商量自己該如何“處置”戰利品,於是“凡爾賽條約”橫空出世,在這個條約下的德華人也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感,德國海軍以自沉軍艦的方式表達不滿,總統謝德曼拒絕簽訂條約辭職,但最後還是在壓力下不得不簽署。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用力過猛”的凡爾賽條約對德中國產生了什麼後果:德國失去八分之一領土和十分之一人口,德國所有海外知名地被帝國主義國家瓜分(德國在當時中國山東權益被轉讓給了日本!)並且需要賠償當時合計320億美元的賠款(後來這筆錢在種種原因下經過了92年終於在2010年被德國還清)
這一個條款在當時的德華人眼中和後來的納粹宣傳下也成為了“喪權辱國”的條約,也一定程度助長了納粹的誕生。
但德華人雖然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限制,但因為各個帝國主義強國之間的小九九,對於這個條約的執行並沒有那麼的嚴格,比如說德國和蘇俄在1922年簽署了《拉巴洛條約》
這個條約的內容也很簡單,兩國“互幫互助”德國為蘇俄提供武器生產線,為蘇俄打造武器生產能力,蘇俄則為德國繞開禁令,向德國開放工廠與基地,讓德國在那裡可以不受干擾的完成訓練兵員。
這個情況在1926年雙方又簽定《互不侵犯和中立條約》後達到巔峰,兩國都為對方輸送了大量的裝備與訓練兵員,可以說在《互不侵犯和中立條約》被希特勒撕毀之前,斯大林絕對不會想到這個情況。
除了各個強國算計對方的小九九之外,還有咄咄逼人造成德華人同仇敵愾的情緒,1923年,因為德國國內經濟情況的惡化,導致還不上款,於是法國與比利時就開始了“武裝討債”搶佔了德國的工業區與煤礦,爆發了“魯爾危機”,後來解決了魯爾危機的道威斯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在我認為,無論多麼嚴格的條約或者是多麼苛刻的限制都不能阻擋一個被“惹怒”國家的覺醒,只會在這個刺激下越來越強,這個英法老牌強國為了限制德國的凡爾賽條約也成為了德國的“蛋殼”,衝破之後給世界帶來的震撼也和當時制定這個條約的譁然一樣,讓人感到驚恐。
-
8 # 平安讀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最後在美國參戰的幫助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打敗了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即使是英法這樣的強國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由於德國挑起的世界大戰給各國造成的損失實在是太過慘烈了,所以協約國為了防止德國具有重新挑起世界大戰的能力,對德國做出了很多的限制。首先,法國等國給德國定下了天價的戰爭賠款。在協約國想來,這些戰爭賠款一方面可以補償英法等國在戰爭中的損失,另一方面壓制德國的發展,讓德國無法再度崛起,從而擁有發動戰爭的能力。其次限制德國陸軍只有10萬人,海軍方面也有極大的限制,總之讓德國的軍事實力只能夠維持治安,而無法威脅協約國。再就是和德國周圍的波蘭等國結盟,共同來牽制德國的發展。
但是這些所謂的限制條件,在一些有識之士看來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甚至認為這些苛刻的條件尤其是天價的賠款太過於欺負德華人了,根本不是什麼停戰協定,恐怕會逼得德華人再度挑起戰爭,而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雖然德國只有10萬陸軍,海軍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德國軍備的研究和發展至始至終都沒有停止過。德國暗地裡和蘇聯達成了秘密協定,很多軍事裝備的研究和發展都在蘇聯進行。二戰的時候德國就率先拿出導彈來對英國進行攻擊,而原子彈也是德國最先開始研究的。除了軍事裝備之外,德國的軍事思想也在發展之中,尤其是古德里安等人倡導的裝甲部隊協同作戰思想更是在後來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二戰中德國的坦克裝甲部隊是令所有敵人都聞風喪膽的,它也是德國能夠在二戰初期透過閃電戰取得大規模勝利的重要保障。
而安在德華人頭上的天價戰爭賠款,確實給德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本來很多德華人也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確實是德華人不對,很多人對此進行過反思。但是法國等國咄咄逼人的戰爭賠款卻讓德國陷入更深重的災難之中,以至於當所有德華人都對英法等國充滿了仇恨。後來當納粹崛起的時候,得到了眾多德華人民的支援,這也與協約國的欺壓是分不開的。沒有那些咄咄逼人的天價的賠款,納粹主義也不會在德國崛起。協約國想透過天價的賠款來限制德國發展戰爭的能力,卻促使德華人民一起支援納粹再度挑起戰爭復仇。
至於法國幫助波蘭復國,並且和波蘭進行結盟來限制德國的發展,也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因為首先英華人對這個就不感興趣,英華人和法華人的目標不一樣,英國一直實行大陸均衡政策,並不希望哪一個國家在歐洲大陸取得太過優勢的地位。而且即使是法國,也只是想讓波蘭替他賣命來對抗德國,而並不關心波蘭自身的命運。當德國崛起後,法國的態度就變了,並不想為了波蘭而去和德國硬槓。因此在德國攻打波蘭的時候,英法方面就出現了所謂的奇怪戰爭,靜坐戰爭等等,完全是把波蘭給出賣了,可笑波蘭還一直自恃英法這兩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他的盟友,所以德國不敢攻打他。
總之,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協約國為了防止德國復仇,看似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但這些所謂的努力根本無法防止德華人的復仇,反而更加深了德華人對他們的仇恨。而納粹正是在德華人的這種仇恨的土壤中生長起來,並最終上臺執政。
-
9 # 馬昇駿
雖然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打敗了,但他還是擊敗了英國、法國和俄羅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擊敗和協約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該條約進行了限制德國的所有方面,根據“合同”,德國損失了大約百分之十的土地和人口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禁止擁有德國空軍、陸軍人數不超過十萬人。德華人被凡爾賽條約所窒息。 《凡爾賽條約》共分15部分,440條。 根據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 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疆界劃分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戰時,就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 ·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迴歸丹麥。凡爾賽條約後的德國領土形勢 ·承認波蘭獨立,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 ·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1923年)。 ·薩爾煤礦區由法國開採15年,其行政權由國際聯盟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併。 ·在軍事上,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 ·承認盧森堡的獨立。 ·歸還在山東的權益給中國;但後來因為二十一條的關係,則轉交到日本。這觸發了五四運動,使得中國北洋政府拒籤《凡爾賽和約》。中國於1919年宣佈與德國的戰事結束,並於1921年與德國另籤和約。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分配。和約規定剝奪德國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戰勝國以“委任統治”形式予以瓜分。根據國際聯盟盟約第22條的委任統治檔案,太平洋的德屬新幾內亞和赤道以南除德屬薩摩亞和那盧(諾魯)以外的群島歸屬澳洲;赤道以北原德屬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為日本所得;那盧島名義上委託於英國,實由澳洲統治;薩摩亞分給紐西蘭。德屬西南非洲交給南非聯邦;多哥和喀麥隆由英、法共同瓜分;德屬東非(坦噶尼喀)歸屬英國;烏干達——蒲隆地地區劃歸比利時。 ·德國喪失13.5%的領土。 軍事限制 ·萊茵河西岸的領土(萊茵蘭)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東西岸50公里以內德軍不得設防。 ·陸軍被限制在100000員以下,並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取消德軍總參謀部的設定。 ·海軍只能擁有6艘10160噸,裝備280毫米主炮的非無畏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不得製造及擁有潛艇。 ·不得組織空軍。 ·不得進出口武器,出口商品額外徵收26%的費用。 ·不得生產、儲存化學武器。 ·為了限制接受軍事訓練的人數,廢除義務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長到12年、軍官25年。 在凡爾賽和約中,規定戰敗國德國不能生產重機槍。但是其他國家卻紛紛仿效德國,研製、發展重機槍。 戰爭責任 ·德國必須承認全部戰爭責任,承認對協約國平民犯罪。 ·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審判為戰爭罪首犯。 ·部分德軍被審判犯有戰爭罪,其中一些被判處死刑。 戰爭賠償 根據協約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後減至1320億帝國馬克。1921年賠償金額確定為49.9億英鎊,即1320億馬克
-
10 # 科羅廖夫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是德國這一方徹底戰敗,奧匈帝國解體,而德國也遭受了列強的報復性限制。各個國家為了防止德國的復仇,或者說是為了防止德國重新恢復實力,採取了種種做法來限制德國的國力恢復。
首先是在領土上,在戰爭結束之後,德國被迫割讓大量的領土。一個所謂的波蘭走廊,把德國和東普魯士之間隔離開來,將大片原本屬於德國的土地劃歸波蘭。在西面,在法國的堅持之下,更是把德國的核心地帶萊茵地區劃歸為非軍事區不得讓德國軍隊進駐,使得這個區域實際上處於別國的管控之下。
接下來就是在軍事上對德國的施壓,戰後德國國防軍的人數被嚴格的限制在10萬人以下,這個規模要遠小於其他所有國家。同時德國海軍限制不得擁有重型巡洋艦,只允許保留6艘排水量1萬噸以下的小型軍艦。至於在第1次大戰中嶄露頭角的空軍兵種,也不允許德國繼續擁有。這幾項措施如果能夠堅定執行,就決定了德國勢必會成為一個二流的軍事小國。至於在經濟上,對德國的懲罰更是極為嚴厲,戰勝國要求德國賠付大約1120億金馬克的資產,這個資產數量相當於10萬噸黃金,這是戰後貧弱的德國無論如何都還不起的。更何況在這個基礎上,法國還要進一步的掠奪德中國產的煤和鐵,這使得德國經濟雪上加霜。
綜上可以看出,如此多的條例如果真的實現的話,那麼德國是絕對不可能重新站起來的。然而在20年之內德國就重新崛起,並發動世界大戰。這背後的原因在於,簽署凡爾賽合約的各國忽視了德國的民族精神和國家力量,德國作為中歐霸主,只要形成一個整體,那麼勢必是整個歐洲最強大的國家,這是過去幾十年來的經驗。凡爾賽合約並沒有把德國割裂成一個個分散獨立的整體,而是維持了一個穩定強大的德國,在遭受了如此多不公平的情況下,德華人民勢必會更加團結,同時也更容易被激進的民族主義所利用。這就是為何戰後希特勒可以利用德國名義,獲得如此多德華人支援的主要原因。
可以說正是凡爾賽合約對德國極其不公平的做法,以及忽視了在戰後對德國國力發展進行有組織國際制約行為,才導致德國的復仇和重新強大。
-
11 # 路邊舊聞攤
一戰後,戰勝國所做的一切不是防止德國復仇,而是生怕德國不復仇。尤其是法國,由於歷史積怨,簡直是把德國往死路上逼。
回覆列表
不讓德國軍隊超過10萬人,武器不讓生產,但是壓榨的太厲害,1929全球危機成了壓死駱駝的那根草,英法趴在德國身上一直喝血,德國就不得不走在武裝侵略的道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