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歸來如松123
-
2 # 劉原教授讀書陪娃
33條家庭教育的經典語錄,貫穿孩子一生!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老師的作用也很重要,老師、家長、孩子究竟要怎麼配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
以下33條鐵規律告訴您!老師、家長、孩子都要知道哦!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富裕是另一種更高階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階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階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階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吳稼祥語)
9、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汙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Sunny。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9、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1、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人的一生充滿了大量的暗戀。如果孩子暗戀某個異性,請不要嘲笑他。“暗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愛情。”(蘇格拉底語)
25、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6、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7、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28、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9、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30、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裡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1、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階,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3、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這33條家庭教育的經典語句,貫穿孩子一生!
-
3 # 瑞博雲天
身教勝於言教,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年之季在於春,一日之時在於晨。不喝卯時酒,一醉醉到西;不打西時妻,一夜受孤萋。養不教父之過!…
-
4 # 楊柳123
1、言傳身教,且言行一致。
2、與人交流,友愛先行。
3、善於學習,授漁解惑。
4、通融交流,認錯改錯。
5、團結互助,舍的給予。
6、家庭和諧,親蜜奉獻。
-
5 # 洗過的白襯衣
很多時候,對孩子的最好教育三條就夠了:示範、耐心和等待。
還有一條最重要:讓你的孩子變得更好的最佳方法,是讓你的婚姻變得更好。
-
6 # 文海說職場
教育孩子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
你都清楚嗎?
家庭教育中的50個金句,
你是否對孩子說過?
培養孩子的美德時,請這樣說……
1. 勇於承認錯誤才是真正的勇敢。
2. 逃避責任可不是好孩子的表現。
3. 不找藉口辯解,下次才會有提高。
4. 說謊的話,別人就不再相信你了。
5. 說大話不是好孩子的行為。
6. 答應別人的事情,怎麼可以反悔呢?
7. 把東西與人分享,別人才會與你分享他的東西。
8. 每個人都需要幫助,所以不應該只考慮自己。
9. 有禮貌的孩子才討人喜歡。
10. 你是大孩子,不能欺負小弟弟、小妹妹。
11. 能主動原諒別人就是好孩子。
12. 當別人不方便的時候,應該主動幫忙。
13. 愛護公共衛生,不要隨地亂丟東西。
14. 浪費東西最可恥。
15. 你能及時改正,很不容易。
鼓起孩子勇氣時,請這樣說……
16. 你完全可以勝任。
17. 別怕,再試一次。
18. 不必擔心,你一定會完成得很好的。
19. 別洩氣,媽媽支援你。
20. 你最近大有進步,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的。
21. 你一直都很勇敢,我相信你。
22. 我們相信你,你會處理好這件事的。
23. 孩子,你該自己拿主意。
24. 你長大了,該學會自己面對。
25. 別怕,照自己的想法做。
26. 不要緊,做錯了沒關係。
27. 只要去做,事情不會很難的。
28. 讓我們一起打敗困難,好嗎?
29. 只要你肯努力,沒有人會輕視你。
30. 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獲得了經驗。
31. 不要緊,你在……方面做得不錯。
32.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你也有讓人羨慕的地方。
33. 失敗是成功之母。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時,請這樣說……
34. 心裡有意見應該當面跟人家說。
35. 不管怎麼樣,動手打人都是錯誤的。
36. 不懂的事情就張口問。
37.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38. 做事不認真就會比別人慢。
39. 先把重要的事做完,再做其它的事情。
40. 心裡先想清楚,然後再說。
41. 當個乾淨的孩子,別人才會喜歡你。
42. 懂得珍惜時間的孩子最聰明。
43. 愛讀書的孩子才有出息。
44. 偷拿家裡的錢是很壞的行為。
45. 玩完玩具後要收起來。
46. 按時起床,按時睡覺。
47. 多做運動會長得又高又壯。
48. 光吃零食會長得又黃又瘦。
49. 不要躺著看書。
50. 做完了作業再玩。
回覆列表
傳統文化與家庭教育
每一個父母都深深的愛著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如何實現這一願望,大多數時候,我們是茫然的,導致目前的子女教育出現層出不窮的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普天下所有家庭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也是當今世人最頭痛的問題。子女教育伴隨著我們生命里程的3/4,關乎著整個家族和民族的未來命運。
對於家庭教育,我們要有這樣的理解。
首先是要教會孩子“思考”。
人成長到一定階段,認識水平提高以後,都有著一定的思考,為什麼還要提教會學生思考呢?我覺得人的思考是一輩子要完成的事情,但是在孩子成長的啟蒙階段,家長所給予他的薰陶,孩子從觀察你的身教過程中體會到的思考是影響他一輩子的.這是一種基因,是一種最根本性的東西。
你教會孩子“思考”,就要在孩子心裡種下一個“理”。這個理,家長必須是堅信的,這個理必須是指導家長自己的生活行為和生活實踐的,孩子內心裡有了這個理,孩子的成長我覺得就完成了非常漂亮的第一步。這個理要來自於我們傳統文化,因為傳統文化具有深刻性。
我們通常說有理走遍天下,有理就可以不懼等等,包含深刻傳統文化的理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覺得教會孩子學會思考,就是讓孩子從小就有一種他自己能夠堅守的,能夠堅持的,能夠支撐他自己的一點理的武裝,這個是家庭教育首先要做的。
教會孩子“思考”,就要讓孩子從家庭的薰陶和感染中深深懂得一輩子什麼東西最牢靠,一輩子什麼東西最受用。我們現在說的品德、意義和價值,眼前和長遠,氣質和格局等等這些現代社會提出來的概念,和家庭教育有沒有關係?是不是孩子離這些概念很遠?我覺得很近。
身教的作用就是你在無意中去從事社會生活的時候,你的孩子就在背後觀察著你,從你的身上就汲取了不同的營養,而且對你產生了看法。比如曾國藩講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三個字:勤、孝、恕。父母的在家裡勤表現得如何?孝表現得怎麼樣,是不是讓孩子看到了你的閃光點等,這都是家庭教育的要義。
王陽明當年提出家教的準則就叫勿近勿助,不要離孩子太近,不要想著殷勤動不動幫助孩子。你幫助孩子,也遮蔽了他想表示孝心,遮蔽了他想在你面前表示你欣賞他能力的機會。
我們的靈魂和我們傳統基因關係是很密切的,尤其在今天。沒有傳統文化的滋養是不一樣的,家庭教育同樣如此。比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是我們傳統基因裡邊的基因,是一個做人做事一種完美要求的一種統一;又比如家和萬事興,在傳統文化中它是家庭的最高準則,當然也是家庭教育裡邊所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準則。再比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非常偉大,是我們追求自身境界的一個衡量,父母踐行這八個字的情況,會影響孩子的崇拜感,這是你有效實施家庭教育的一個前提。
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孝息息相關
家庭教育作為全社會關注的大事,我們應該用心去做。其實,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好多辦法。在傳統文化中,在古聖先賢的智慧中,我們也可以學到很多關於家教的理念。
現代生活中的精神缺失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同時迷心逐物這個現代病也非常普遍。要解決這兩個問題,才能夠提升我們家庭教育的效果。我們在孩子面前,需要表現出我們是有態度的,我們不是一個精神缺失的人,我們對迷心逐物的現代病是保持距離的,我們沒有迷失自我,我是一個有精神的人,我們是有精神的爸爸、有精神的媽媽,那情況就不一樣,孩子就會收到積極的影響。要克服這兩個病,就必須要自覺去學習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的精髓有獨到和深刻的體會。
對於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如何去想、如何去看?它和我們家庭教育有什麼關係?我們傳統哲人們之所以偉大,之所以能夠給我們留下經典,就是在於他們在觀察世界的存在、世界的執行規律、世界和人的關係的時候,總是從天、地、人一體出發。
比如說天人合一,天道和人道在它的規律性上是統一的,只是時間上有區別,而對於我們來說,能不能把這種思維也貫穿到我們的家庭教育裡去非常重要。我們如何看待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如何從更深刻的角度去體味它,使我們整個家庭教育上個層次,這需要我們下一番工夫,動動腦筋來提升自己。
《弟子規》說:“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是中國幾千年“天倫之樂”的和諧畫卷。
中國傳統文化家庭教育主要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倫理關係又以道德為核心,而道德以孝為核心。家庭教育的根本就是孝,孝又以德為本。在生活中落實八德,處理好人際關係。家庭成員各安其分,各守其位,各盡其責,各求所需,遵循綱常倫理,和諧家庭生態園,以身作則、以身示範。
同時,要相信因果報應,遵守因果法則,學會自律,管好自己,行善積德,以德載物,以德傳家,結合家規、家訓、家風為落地家教形式,追求五福臨門,這才是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精髓所在,而不是簡單的在術層面上的溝通和淺薄的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百善孝為先
《孝經》中說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倫理道德教育是根本,而“孝道”的教育又是根本中的根本,正確的教育將從這裡生起,因為“百善孝為先”,孝門一開,百善皆開,別的德行自然就會建立。同時我們試想一下:一個時時能心懷對父母的孝敬與感恩的孩子,他的學習還需要我們像現在這樣去監督、去擔心嗎?並且一個孩子真誠的孝心一旦被開啟,他的智慧也將同時生起,再去學別的知識技能時,也就更順暢、更水到渠成了。所以為人父母請務必專注於“教孝”這一重點,而不求博與雜。
為人父母者,必須以身作則,因為“身教勝於言教”、“上所施下所效”。當我們要求孩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我們對父母公婆以及長輩首先要做到。因為孩子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您在他的面前演出怎樣的人生,他的將來就是怎樣的人生,您是如何孝敬您的雙親,將來他也將如何孝敬您。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民族道德觀念的基石。古聖先賢不約而同地提倡孝道,因為孝道和每一個人都有關係。在中國古代,一個人只有孝,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只有對父母以孝禮相待,他的名聲和社會地位才會被世人所承認和接受。古時候,評論一個人品德如何,先考察的就是孝道。
所謂孝,就是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分,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二十四孝》裡面都是講孝道的例項,值得我們去學。
《孝經》裡有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意思就是孝道的出發點就是要注意保全自己,身體髮膚都是受之於父母的,不要使其受到傷害,照顧好自己也是對父母的孝道。
《弟子規》講:“兄弟睦,孝在中”。意思就是兄弟姐妹和好親近,孝道自然也就在其中了。
兄弟姐妹互助互愛,沒有衝突和紛爭,父母心裡自然就高興,父母高興,孝道自然就在其中了。
您常常對孩子說,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媽幫你幹。是否這樣孩子就能成才?
您常常對孩子說,出去別欺負人,但是別人打你時,別吃虧,一定要還手。您是否知道自己培養了一位自私自利的孩子?
您與孩子說話,常常您說他一句,他頂你九句,總是“一言九頂”?
當您把考上大學作為培養孩子的唯一目標時,您是否知道中國近五成的大學畢業生,正在面臨失業?
您為孩子操碎了心,您的孩子是否知道體諒您,關心您,照顧您?
作為父母,我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孩子正在慢慢長大,當他們離開我們的時候,能否成人立事,獲得幸福快樂的人生?
為數不少的青少年早戀、厭學、叛逆、沉迷網路;一部分青少年,除了消費,基本生存和生活能力已經退化;大學畢業生失業逐年遞增;有的年輕人不工作在家啃老……
傳統文化中的八德
正如中國孔子研究院楊院長《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裡所講的: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滲透到了中華民族每一個子孫的骨髓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華人的行為方式。”
首先我們要學的就是第一個字“孝”。
其次我們要學的就是第二個字“悌”
孝,指的是對父母還報的愛;所謂悌:就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有愛,互相幫助,對待朋友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互相謙讓。
《弟子規》裡講的“入則孝,出則悌”也就是說傳統的孝悌之義。一個人進了家裡能夠孝敬父母,出了家門能夠友善兄弟。
第三,我們要學的就是《八德叢書》裡講的第三個字“忠”
所謂忠:就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古有“岳母刺字”講的就是“精忠報國”。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的母親姚太夫人,作為母教典範,她熟讀“賢文”,從小就對岳飛施以嚴格的家教,教育兒子不但要學會承擔各種苦難,而且還要成為一個剛正不阿的男子,聰穎的岳飛漸漸領會了其中的道理。在母親的薰陶下,他格外嚴格要求自己並學得一身好技藝。
我們要提倡“忠”就是熱愛祖國,忠於職守,把忠君延伸為愛國,這對新時代的人最起碼的要求。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他一生服務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祖國忠誠,對人民忠誠。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美國說他抵三個師,在新中國誕生後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國。
第四,我們要學的就是《八德叢書》裡講的第四個字“信”
所謂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將來到社會服務時,“言必忠信,行必篤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騙他人.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態度,認真去做,絕不敷衍了事.
古人說:“言為心聲”人的言論應當是真實的,不虛偽的,一個說話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人肯定不是重“信”的。
人無信不立,儒家把“信”作 為立國、治國的根本。歷史上公認的“信”的代表人物是秦末漢初的季布。
季布,楚華人。性情耿直,為人仗義,樂善好施,只要他答應的事,無論困難多大,都設法辦到,成了漢初誠信典範,受到民眾廣泛推崇,成語“一諾千金”和歷史典故“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就來源季布的故事。好人有好報。季布原在項羽手下為官,曾獻策幾次擊敗劉邦。劉一直懷恨在心,一心想治季布罪,後經許多達官貴人說情,劉邦不但沒給他治罪,還讓季布當上了河東太守。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在學習上應堅持老老實實的態度,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不能不懂裝懂。學習如此,其他各方面何嘗不是如此呢,他認為這才是誠實守信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
誠實是做人的根本,一輩子不說謊話。
我的父母哪怕所謂善意的謊言我們都不可以說,說謊就是大錯,家裡不管是誰,說謊就要受到懲罰,要麼一頓棍棒;要麼頭頂煤磚跪下反省;要麼不讓吃飯餓肚子。如此嚴厲的懲罰,令人望而生畏,不敢觸犯。養成習慣,我們不管之後到了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參加工作、組建家庭,我們始終銘記父親的教誨。
接下來學的就是第五個字“禮”。
所謂禮:就是禮節,見到人要有裡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見到老師父母客人都要有禮貌,不但表面上要敬,心裡更要恭謹,這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
在中國歷史上公認的“禮”的代表人物就是孔子。講究禮儀,禮節,禮貌。
還有小朋友們在上一年級的時候,都學過“孔融讓梨”也講的是有代表性的“禮”。是禮讓年長的人。
大家都知道有句話這樣說,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就是說,“禮”在我們生活當中有多麼重要。
《論語》裡的一句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是指自己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待人接物,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的體現。
我們要學的就是第六個字“義”
所謂義:就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
作為一個講義氣的人,不能出賣朋友,不能損害朋友,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在社會上立足的基本素質。
說到“義”歷史上就是關羽了,與三國蜀國皇帝劉備結義兄弟,義薄雲天,終身追隨劉備,威震華夏。但曾兵敗暫降曹操,期間,曹操恩寵有加,欲收為己用,關羽終不為動。得知劉備訊息,千里走單騎投奔兄長,終成大業。關羽義重於山,為後世景仰,尊為“關公”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我頗喜歡全國道德模範郭明義所說的“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我的父親幾十年來,無償治病救人,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人來我家找我父親看病,他給好多人治好了病,卻分文不收。有時候想想,在這個社會里還有像父親這樣的人嗎?父母助人為樂,就是郭明義說的“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第七,我們要學的就是第七個字“廉”
所謂“廉”就是廉潔,有廉潔的人不論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佔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被人民親切的稱為“草鞋書記”“農民書記”的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他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潔,一心為民,忘我工作,帶領百姓在貧瘠的家園播撒幸福的種子。他以一生的忠誠和執著,演繹一位領導幹部清正廉潔、淡泊名利的公僕情懷。退休後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上繳給國家。
最後,我們要學的就是《八德叢書》裡講的第八個字“恥”
所謂“恥”就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能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
這個時代需要道德的提升,需要孝道的迴歸。在家庭教育中,中華傳統文化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在當今社會公民道德建設極其緊迫的形勢下研究傳統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倫理道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曲阜孔子文化學院的一篇文章叫做《古人教子五大法寶》裡面講古代家長把家教當作一個終身的事業來做的。那麼對於當今的獨生子女家庭,家庭教育比任何一個時代顯得更為重要。
古聖先賢的傳統文化教育是凝結了許多人的心血 ,例如《三字經》《弟子規》的背誦、學習都是朗朗上口。孩子們很喜歡,在從小的遊戲和接觸中慢慢理解,滲入到他們的言談舉止當中,對他們的行為舉止起到了作用,所以將傳統文化運用到家庭教育中是極為方便的。
縱觀古今,中國多少仁人志士的家庭,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家人就開始有意無意地教他們唸叨一些中華經典詩詞,正因為伴著經典邊玩邊學,才潛移默化地培養了他們的各種傳統文化興趣。
中華民族的祖先用血和淚的代價總結出的經驗教訓和圓滿智慧,是無價瑰寶。我們是中華子孫,血管裡流淌著中華先祖的血液,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華傳統文化就像一棵大樹,國學、書畫、中醫等都是其枝葉,久其本質內容是倫理道德和因果教育,也就是五倫,五常。五倫: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展開說來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長幼有序,夫妻有別,朋友有信 。
一個家庭中父母兒女兄弟姐妹,各安其位,各盡本分,其中的核心價值觀是孝。子女孝順父母,對兄長必然尊敬,家庭必然幸福和諧,許許多多的小家構成大一個國家,對上級領導也就會忠實有義,對同事同樣也會誠實守信,這都是孝所產生的作用。
五常分別是仁、義、禮、智、信 。五常是德。用來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
因果教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另一核心要素,其原理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必得善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種的因得到的果,凡出乎爾者必返乎爾。中華傳統家教文化具體的實現方法:修家譜,立家規家訓,樹家風,傳家業,積家德。修家譜是銘記歷代祖先的光榮事蹟來激勵後人奮發向上,家規家規是家裡的行為準則,嚴格遵守不能違反。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的核心是倫理道德,而倫理道德主要靠家庭教育來完成,所以家庭教育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血脈。家庭教育又以孝道教育為核心,所謂百善孝為先,諸事不順,皆因不孝。
家教就是以德傳家,以孝治家,以孝治國。也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倫理道德教育起源於舜帝時代,舜帝注重家庭倫理道德的教育,倡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也正如孟子所云:父子有親,君子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家庭教育實現的方式通常有:定家規、立家訓、修家譜、重家教、積家德、傳家業、行家道。家規以法治家,家訓以德治家。
家庭教育追尋的目標是讓家庭有“福”,期盼五福臨門。五福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人最終追求的是健康長壽,心靈安寧,知足常樂,受人尊重,厚德載物,最後得到善終。
傳統教育是透過在家庭中對小孩孝悌品性的挖掘,來將人的道德層次從以自我為中心的低層次提升到人我互動的高層次。
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可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
學習傳統文化可提升家長的統合判斷能力。常聽到很多家長反映:自己也看了很多有關家庭教育的書,也聽過一些專家的講座,當時覺得很明白,可是具體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又不知如何下手。網路上也有大量的教育案例和具體方法,可是很多方法之間又互相矛盾,自己就不知如何選取,非常困惑。做出的選擇常常不對,有時還起到了負面教育效果。 對這種現象我個人的粗略分析是:人是複雜的,也是獨特的,不同的人之間存在差異性。
一些具體的方法,常常只適合一部分人,對這部分人有效的方法未必對另外一部分人有效。即使是同一個人,當時空不同時以前合適的方法也可能變得不適合了。所以,如何針對孩子個人的具體特點,在不同的時空情況下選擇出最適合的教育方法是比較難的事情。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屬於哲學,好的哲學的特點是具有根本性、完整性、統合性。學習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可以提升人的統合能力,人的統合能力提高了,提綱挈領梳理事物的能力就會提升,就可以將所學到的東西歸納成一以貫之的系統體系,那麼人的綜合判斷、選擇能力自然就會提升。
學習傳統文化有助於家長整體性把握教育內容。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提倡因材施教和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包括:人格教育、人才教育、人文教育。若以孔子的教育思想為標杆,就可以對教育的整體內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就可以明白我們目前的教育體系中存在的偏差之處。對存在的偏差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進行相應地補漏,這樣可以使孩子得到較全面的教育和發展,避免像現在的很多家長,把家庭教育僅僅當做了學校教育的加強版。
現有的學校教育體系,教育重點主要在人才教育這一塊,即使是人才教育也不完全,還缺少哲學的內容。現在的學校教育在人格教育和人文教育這兩大塊是嚴重欠缺的,這種欠缺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中的雷夫老師為什麼能培養出一屆一屆出色的學生,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對人格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視,使學生得到了全人的教育。學生各方面全面發展了,自然也會推高學習成績,形成了良性迴圈。
感悟傳統精髓的啟示
要感悟傳統精髓的啟示,應對現代家庭教育的挑戰,我們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態度決定一切,我們要有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我們這裡說的態度是內心的態度,而非違背內心、刻意為之的姿態。態度是折射個人綜合素質的一面鏡子,也是價值觀最直接、最客觀的外在體現。
沒有身心平衡的態度,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就難以平復情緒衝動、心態就容易扭曲。相反我們有了堅定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就會有很強的適應性,我們對外界環境就會產生正向的影響力,就會以積極的狀態去應對,找到自己的意義和精神支撐。
第二,細節決定成敗,要做到“分寸有度,取捨相宜”。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領導者》這一書裡這樣評價我們偉大的周恩來總理,他說“周所具有的這種精微之處,大大超過了我所認識的其他的世界領袖”。
這也是華人獨有的特性,這是由中華文明多少世紀的發展和經驗積累而來的。在生活中,我們對問題認識的恰如其分,我們表達的恰如其分,我們對問題的處理恰如其分,三個恰如其分合三為一,我們就可以做到四兩可撥千金,我們的功夫就上升了。比如說中庸之道,我體會就是在看人和事的時候,要非常客觀,非常準確,要恰如其分。然後看準確了還不行,還要處理這個事物,但處理這個事物的時候,要做到恰如其分,不偏不倚。
第三,智慧改變世界,要洞悉“改變的智慧”。
智慧無處不在,無處不用。我們今天所具有的現代病,我覺得很大程度上都源於我們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不能和諧統一。因此我們要自覺地讓我們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輔相成,和順有序。我們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孩子就是我們的客觀世界,同樣在孩子的眼中我們也是他的客觀世界,我們這個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如何能夠做到相輔相成、和順有序,也是一個最高境界的要求。
我們一定要有創新,對智慧的領悟也需要達到更高的境界。我覺得這個智慧就是要不斷把對立的事物轉化成統一,而且要不斷創造一些帶動性的因素來引起變化,同時對引起的這個變化,你要能夠進行控制,能夠引導。
現代生活的要求是客觀的,我們必須遵循它,我們必須堅信它,我們必須把它作為我們生活裡的準則,我們要深刻理解它,把它變為我們的功夫,我們必須從傳統裡面尋求滋養。我們有了樂觀的態度,有了細節的用心,有了智慧的養成,不僅僅家庭教育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們整個家庭的幸福程度也會大大的提升。
傳統教育方式的優點
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有很多優點:
中國的傳統教育是依託於儒家和道家哲學的,有一以貫之的核心思想,因此容易抓住重點。 比如,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思想內容基本都是圍繞“仁”來展開的,有了這條主線就可以梳理出提綱挈領的框架結構。
對於是非價值的闡述更合理、更準確。 比如對於“誠信”的闡述。 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孔子、孟子認為誠實守信是要有前提的,只有合乎道義、合乎自然法則的事情才可以堅守,否則就是愚蒙、就是是非不分。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對人性都有深刻的認識,只有充分了解人性,教育才會有著力點。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從廣度上來講涵蓋面廣,西方宗教包含的內容基本已涵蓋;從高度上講可以一路向上,一層一層達到非常高的境界。
傳統文化的某些教育方式更簡單、有效。 比如傳統教育非常重視“孝悌”,認為孝悌是行仁的出發點。一個人能做到孝順自己的父母,友愛自己的兄弟姐妹,然後依次擴充套件開來,就容易達到“忠”、“恕”的境界。
“忠”是指替別人做事盡心盡力,表現在職場上就是愛崗敬業,表現在與朋友相處上就是誠實守信;“恕”是指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表現在職場上就是團隊合作能力強,表現在與人的相處上就是能夠關懷別人、情商高。
西方式家庭教育是有侷限性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大家所認識,但目前有關家庭教育的專業書籍大多都是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認識的很多朋友和同事也大多在採用西方式的理念在教育自己的小孩。但是中西方的國情和文化存在很大差異,如果採用純西方的教育方式,可能會在教育結構上產生偏差。
《孝經》裡有一句話“豈可重祿食而輕父母”,意思就是不能因為努力工作,打拼事業而顧不上侍奉父母。我想在這個“父母唯一,孩子唯一的獨生子女特殊時代”給這句 “豈可重祿食而輕父母” 接一句,“豈可重前途而輕子女“。
家庭教育是時代責任
在這個號稱“女人半邊天”的時代,人人都想做女強人,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為了追求所謂的獨立,放棄了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把孩子託給了一些“高質量的教育機構”,總之就送到花錢越多,就認定教的越好的地方。結果,孩子到了初中就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家長們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他們是獨身子女,他們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和交流,缺失了成長中最好的伴兒,父母忙於工作不能及時關心和照顧。往往很多時候,當他們有話想說時沒有人交流;有了成績與人分享時沒有人關注和鼓勵;遇到問題時沒有人及時幫他們解決……他們無助、他們孤獨、他們沒有安全感、他們也不懂感恩……
教育孩子的時間性很強,就那麼幾年,過了時間就已經無法挽回,花再多的精力去彌補已經毫無意義。就如同孩子10歲的時候喜歡一件玩具,當初沒有捨得買,到了他20歲,買給他,他還會喜歡嗎?還有意義嗎?。
我們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獨生子女時代的獨生子女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們要付出更多,要做的更好,我們只能贏不能輸,如果輸了,輸掉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教育,還有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我們任重道遠,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好好陪伴言傳身教於孩子,不斷學習傳統文化,提高自己。因為孩子的教育不僅僅關係著家庭的幸福,還關係著我們這個國家的強盛,甚至關係著這個世界的和平。
所以說將中國傳統文化運用到家庭教育當中是非常重要、非常正確的。
文化,走進傳統文化這樣一個大家庭,不斷提高自己,讓自己投身到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去。同時影響我們身邊的人熱愛傳統文化,做好家庭教育,努力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傳承孝道就是傳承文化
人一生,與我們最親密的地方就是溫暖的家,所以自古以來老祖宗就非常重視我們的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孝經》裡講人類繁衍,一是把生命傳遞,二是把孝德傳承。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並將祖先的孝德禮法言傳身教於我們,讓我們懂得了人間美醜,分辨出世間善惡。我們要將父母身上固有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和發揚,不能讓這樣的美德斷在我們的手上。
說到教子,古代歷史上教子典範莫過於孟母了,“孟母三遷”說的就是孟子母親為了教育孟子和為了孟子的成長而三次選擇居住環境的故事。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孟母見此情景說:“這個地方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認為,這正是孟子所應該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說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你想要站起來,先要幫著別人站起來,你想要有所成就,那就先要成就別人。彼此共情,相互溫暖,這就是仁。
其實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設身處地為孩子的教育著想,家庭教育裡父母對兒女的教育最重要,要想自己的家庭幸福,兒女成才,就要靜下心來,好好培養孩子,不能只顧自己的工作事業,只顧自己的前途,而是要用心的去教育孩子,甚至捨去自己的時間來陪伴孩子,讓孩子得到溫暖、懂得道理、安心學習變得更加優秀。孩子教育好了,才能確保家庭幸福,和自己晚年真正的幸福。
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要求孩子不看電視,父母首先要遠離電視;想讓孩子喜歡讀書,父母首先要成為喜愛讀書的人,讓孩子做事認真負責,家長首先也要認真負責。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基礎。孩子進門聽到的是優美的音樂,聽到的是父母柔和的語言,欣賞的經典美文。那麼,孩子的性格成長就會越來越趨於完善,就會為美好人生的開始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華民族的祖先用血和淚的代價總結出的經驗教訓和圓滿智慧,是無價瑰寶,我們是中華子孫,血管裡流淌著中華先祖的血液,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