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蘭州易道王

    易經,原本包括夏易,商易,周易三者。夏易與商易失傳,今只流行周易。周易,就是周文王與周公旦父子二人,經過半個多世紀所著的哲學經典。夏商之易,是王府官方占卜之書。周易,已從佔術中昇華而成為中華哲學了,發生了重大質變。這是華夏文化發展史上一次飛躍。《周易》古經,有四大特徵,由表及裡,一是文體形式是筮書。二,卦爻辭的表面內容,是商周時期社會生活百科。三,卦爻辭的背後,深層內容是卦象爻象。四,卦爻象的背後,核心內容是中國哲學原理。

    儒家弟子們以孔子之名,所寫的《翼傳》十篇,是諸多詮釋易經的《易傳》之一種,不是易經的固有內容。《翼傳》對易經的詮釋,包括兩種觀點都偏離易經了。一是認為《周易》古經是占筮之書,未發現其哲學內涵。二是認為易經的內容,只有四個字即仁義禮智。其實,這四字與易經通篇5000多字風馬牛不相及,卻把天地產生衍化學貶低成倫理概念了。

    究竟什麼是易?古來見仁見智。在愚夫的研究中,發現所謂易,並非泛指變化之義,而是指宇宙演化之初,在無形生有形尚處孕育的四個階段之始。這四個階段,就是無形大道之動,無形無氣,謂之太易。太易之動,生有氣而無形,謂之太初。太初生有形而無質,謂之太始。太始生有形有質,謂之太素。太素,演化生天地萬物。可見,易者,指太易,是無形向有形演化之初始的一種原始物種。夏易,以連山始,意在夏乃永久如天地之始於艮山也。商易,以歸藏始,意在太易艮山仍生之於無極之坤也。周易,以乾坤二卦始,意在太極之兩儀,陰陽平衡運轉,故擁有江山為夏商二代之和。可見,易之義,實乃宇宙演化,天地人及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周易》64卦,就是象示天地萬物衍化及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周易》古經,是最高的哲學經典,是天地演化大科學名著,不愧為群經之首,華夏文明之源頭。

    易學,傳說起於伏羲得河圖而畫先天八卦。今存的歷史文獻中,僅能查到河圖,卻查不到河圖中的八卦。愚夫不才,在研究中,據近年考古發現的楚墓郭店竹簡之殘文,受到啟發,遂重畫河圖八卦,既能順轉,又能逆轉,正合太極之效能特徵,且依此八卦之序,兩兩相重所得之64卦,其次序與《周易》通行本64卦之序基本相同。可證幸合於伏羲八卦。

  • 2 # 南山易人易學

    《易經》是怎麼發展和流傳下來的?經歷過什麼?

    在孔聖之前,“易”只有卦符、卦爻辭。自孔聖以後,“易”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易經,包括:一卦符、二卦辭、三爻辭;第二部分是易傳(十翼):繫辭傳上下、象傳上下、彖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十篇。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易經”,也叫“周易”。

    “易”是講什麼的?易傳:易者,象也,象者,像也。舍象無可言易,舍象無可取易。

    易經首先是講“象”的,天象、地象、萬物象。時空中最大的象是天和地,最明的象是太陽和月亮,最大的變通象是春夏秋冬。萬事萬物都在易象之中。

    孔子晚年好易,以至於韋編三絕,並寫出十篇論文,以經解經。親自傳於弟子魯國的商瞿--------

    而陳摶傳易--种放--穆修--李之才--邵雍,邵雍有《皇極經世》傳世,《梅花易數》亦署名邵雍著。六爻預測和梅花易數是世上預測術較普遍的方法。

    梅花易數核心是卦象預測,六爻核心是干支象預測。結合五行生剋和四時休旺,推斷未知象。究其原理,在於易象法則與陰陽轉化規律。

    至於預測率,則不在於易經本身,而在於預測者掌握知識多少與解析應變取象能力。拿中醫來講,醫術高明與否在於人,而不在於中醫藥本身。西醫治病裝置多、機器多,治病效率也在於人,如果不會使用機器裝置,空有擺設而已了。

    大家都在上網,寫文章,發視訊,發朋友圈。會玩的發出來的就美觀好看,技術差的點選率就低。總不能埋怨是電腦不好吧。

    再比如每天都要吃飯,炒菜,是廚藝決定了飯菜的色香味,而不是鍋碗瓢盆油鹽醬醋。

    然後丈夫上班去了,晚上回家,妻子在煮飯,問之,回答:三點二十左右回來的。

    黃姓女子與男朋友口角,男摔門離去,求測何事歸來?卦象顯示:週日上午九點前回來。果然男友于週日上午8:55分歸來。

    諸如此類不勝列舉。易經之功用,不僅僅指導為人處世的道理。又可以閒暇娛樂。又可以預測。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易經,傳統文化中瑰寶也!

  • 3 # 使用者2352353803044

    《易經》是中國最經典、最神奇、最有哲理的一部著作。是由中國的文化聖人孔子編撰而成的。傳說:“易經”是周文王最先發明的,後來,其子周公(姬旦)又進行了補充,三百多年後,孔子用最通俗的語言編撰而成。對“易經”的“易”字,在中國歷史上,有兩種認識。一是蜥蜴的“蜴”,因為蜥蜴會隨所處的環境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是變化的一種形態。二是日月,“易”字的上部是日,下部是月的變體,這是陰陽變化最直觀的現象。我本人信守第二種觀點。如果仔細讀《易經》中“繫辭”的說法,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化的,不存在一成不變的事物。這就是《易經》的真諦!人們只要掌握了事物變化的規律,就相當於弄明白了《易經》。

  • 4 # 奇門風水自學

    關注本人專欄,零基礎學易經

    1、易經:易經共有三種: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周代的《周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只有《周易》傳世。故今天所說《易經》即指《周易》。

    另有觀點:《周易》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稱為《易經》。《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2、易:本義為日月為易,陰陽交替。易在易經中有三種含義:一變易,變化;二簡易,簡單;三不易,不變。但核心含義是變易。

    3、經:經典,不變,常則。

    4、卦:懸掛之義,把自然現象懸掛起來便於觀察,也就是說易經將自然現象和人事變化用符號來表示。

    5、爻:交錯之義。易經藉助陰陽交錯構成不同的卦象。

    6、陰: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於陰。

    7、陽: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

    8、陰爻:斷開的橫線,用六表示。

    9、陽爻:連續的橫線,用九表示。

    10、九: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九為最大陽數,所以用九表示陽爻。

    11、六:一二三四五為生數,六七八九為成數。成數六與八屬陰,陰爻性質收縮,六比八小,八為少陰,六為老陰,所以以老陰六表示陰爻。

    12、剛爻:指陽爻。

    13、柔爻:指陰爻。

    14、彖辭:彖是斷,彖辭就是斷語,用以判斷或概括一卦的含義。

    15、爻辭:解釋一爻的含義。

    16、象:表示像的意思,用來模擬形態與事理。卦象為大象,爻象為小象。

    17、時:畫卦時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稱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說明終始關係。

    18、天道:五、上為三才之天道。

    19、人道:三、四為三才之人道。

    20、地道:初、二為三才之地道。

    21、時:畫卦時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稱為初、二、三、四、五、上(末)。依此說明終始關係。

    22、位:畫卦時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稱為初(下)、二、三、四、五、上。依此說明上下相對位置。

    23、中位:上卦的五與下卦的二為中。

    24、正位:陰爻居於陰位,陽爻居於陽位為正。

    25、君位:指四爻與上爻之間的第五爻。

    26、主爻:一卦六爻中有一爻或兩爻能代表一卦的總體意義就是主爻。

    27、元:易經中一般認為是始,是大,是善。

    28、亨:易經中一般認為是亨通。

    29、利:有利,易經中一般認為是收縮,成熟。

    30、貞:原意是占卜,易經中一般認為是正而固。

    關注本人專欄,零基礎學易經

    30、吉:順從易理為吉。

    31、凶:違反易理為凶。

    32、悔:犯了過失,心中想要補過遷善,知過而能改,悔後趨吉。

    33、吝:犯了過失,找理由掩飾與推諉,知過而不能改,吝常趨凶。

    34、咎:災禍。

    35、當位:陰爻居於陰位,陽爻居於陽位。

    36、不當位:陰爻居於陽位,陽爻居於陰位。

    37、陰位:從下至上,二、四、六(上)為陰位。

    38、陽位:從小至上,一(初)、三、五為陽位。

    39、內卦:六爻卦的下三爻為內卦。

    40、外卦:六爻卦的上三爻為外卦。

    41、相應:下卦的初爻對應上卦的四爻,下卦的二爻對應上卦的五爻,下卦的三爻對應上卦的上爻,如果一為陰爻而另一為陽爻,則為相應。

    42、不相應:下卦的初爻對應上卦的四爻,下卦的二爻對應上卦的五爻,下卦的三爻對應上卦的上爻,彼此同為陰爻或同為陽爻,則不相應。

    43、承:卦中相鄰的二爻,陰爻居於陽爻下面,承助在上面的陽爻,叫陰承陽或柔承剛,大多順而善。

    44、乘:卦中相鄰的二爻,陰爻居於陽爻上面,乘駕在陽爻上面,叫陰乘陽或柔乘剛,大多逆而劣。

    45、經卦:又叫三畫卦,共八個,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46、復卦:又叫六畫卦、成卦,共64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64卦,每個復卦由兩個經卦重疊而成。

    47、反卦:前一卦像捲簾一樣反過來就是後一卦,後一卦反過來就是前一卦。比如屯蒙兩卦。

    48、對卦:兩卦六爻從初至上陰陽相對,比如乾坤兩卦。

    49、八卦:八種自然現象,天、地、水、火、風、雷、山、澤。

    50、本卦:無論用什麼方法起卦,得到的這一卦就是本卦。

    51、變卦:變卦相對本卦而言。如果本卦中有“動爻”,即老陽、老陰之爻,此爻即為“變爻”,即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那麼本卦相應的就會轉變,原來相應的的陽爻就變為陰爻,陰爻變成陽爻,因而得到一個新的卦,即為變卦。

    關注本人專欄,零基礎學易經

  • 5 # 商業風尚人物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起源。它是由伏羲氏的八卦草創,然後先後經歷了神農氏時期的連山易,黃帝時期的歸藏易,到周朝的周易。相傳,先後天八卦是伏羲和大禹根據河圖洛書演繹出來的。它是中國先民用簡潔的符號來認識萬物萬物一個工具,或者說模型。它最早的作用是和巫祝結合在一起的,是用來占卜的工具,這時候,周易處於數理象數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周易為後來中國術數的推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八字、六爻、梅花易數、面相等數術都是從伏羲易演變出來的。

    到了周易階段,通過周文王的演化的八八六十四卦,孔子演繹八翼,將易經從數理的層面提升到哲學的層次。孔子從易經中提煉出“中庸”、“陰陽”、“變”等哲學概念,並且將易經的天道和人道結合起來,充分建構了中國式的哲學基礎。後來的儒家根據易經的哲學原理,逐步打造了儒家的思想體系。

    與此同時,老子也根據易經的陰陽變化、道的概念創作出《易經》一書,形成了道家獨特的宇宙哲學和政治哲學。

    在儒家和道家思想從易經中演化出來以後,易經變成為中國的群經之首,影響了中國政治、文化、藝術的方方面面。從這個角度來看,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

  • 6 # 周易自測牌

    《易經》是什麼?為何這麼多人喜歡學習?

    《易經》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易經》被奉為儒家經典,成為經學家們研治的一項專門學問,這就是易學。《周易》經、傳、學始終穩居中國封建時代學術的核心地位,成為人們觀察宇宙人生,鍛鍊思維能力,建構哲學體系的理論基礎,對於形成中國文化的特色,提升中國文化的內涵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中國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長河裡,《周易》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書,但它也是謎案最多的一部書。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六十四卦是透過六十四卦的組合,去反應六十四種不同的事務、情境、現象、特定環境下的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運作法則。每一卦都會有六爻和爻辭,以及三百八十四種對應的狀態,透過這些變化可以知道世間萬物的運作以及人生的哲理。

    虞世南: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周易》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日本的漢學家本田成之稱,《周易》“乃是中中國人一切智慧的基礎,是唯物主義及其規律的基礎。”

    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在《哲學史演講錄》中指出:“《周易》包含著中中國人的智慧。”

  • 7 # 佛說非身

    易經是借占卜的方式來表達對形而上(道)認知和體驗的一本經典。所有形而上的認知和體驗都指向我們世界的真相,真相是共同的,所以儘管描述各自不同,但其核心要義卻是相同的。

    形而上的學習關鍵在體驗,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必須咬一口嚐嚐。你嚐到梨子,自然知道了它的味道,不必再聽別人向你解說,這就是智慧。

    因此易經的學習不能泛泛,抓住一點,久久磋磨,機緣一到,自然豁然開朗,各處關竅一目瞭然。

    在這裡,我借開篇第一卦作一下說明。乾指天,天的特點是元(本元,起源),享(通達無礙),利(化育有益),貞(完整美好),從天人合一,心物一元的形而上體驗來講,天指人的自性,本心、本性。自性是生命最核心的部,它圓滿俱足,不生不滅,化生萬相。正如禪宗六祖感嘆的那樣:何期自性本自圓滿,何期自性本自俱足,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效能生萬法。

    那麼一個人由不明自性到明心見性都經歷了那些心路歷程呢?乾卦的六爻作出了詳細說明。

    初九,潛龍勿用,人人都有自性,但是人人都不能體驗到它。龍代表著智慧,智慧會隨著人對自性認識和體驗的深入而得到提升和飛躍。最開始時,人們對自性處在矇昧無知的狀態,因此智慧也蜇伏在心的深處。

    九二見龍在田,隨著人不斷淨化心靈,智慧初顯。那麼我們怎樣淨化心靈呢?一是要有德行,二是要時刻自省,覺照自己。因此九三強調君子終日亁乾,夕惕若厲,反覆道也。對此儒家強調要慎獨,要一日而三省吾身。在禪宗則教人要時刻觀照內心,心中未生的善要生起,已生的善要長養,未生的惡不令生起,已生的惡要根除。這個過程非常重要,並且要下功夫,久久為功。商湯的洗臉盆上刻著九個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九四或躍在淵,九五飛龍在天,都是隨著精進用功智慧飛昇的過程,這裡就不細講了。

    上九亢龍有悔,這個有些難解。其實當真正開啟心眼,體驗到自性後,對以前的認知或智慧有一個反省的過程,這一過程很有意思。這時他會反璞歸真,認識到原來以前自己獲得的智慧不過是些小把戲,至人只是常,平凡而又真實,一切都平等,並沒有缺失,也無所謂獲得。沒有所謂的智和愚,明和無明的分別(群龍無首)。世界本來寂靜,我又何必尋找寂靜!來到禪宗所謂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的階段。

    寫到這裡,我想一些易學大師和周易愛好者肯定會反對我對易經的解讀。那麼周易能不能用來占卜呢?所謂察見淵魚者不祥,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個問題我以後再解答吧。

  • 8 # 起名高手

    《易經》就是自然法則總概論,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每一步都與《易經》息息相關。上下五千年,易理派和實用派的論述太多,在這裡也就不鸚鵡學舌了。談點個人的認識,道生一,何為道生一,一就是一個極的存在,大到一個宇宙,一個太陽系,一個恆星衛星。小到一個一個人,一朵花,一個細胞都是極的存在就是一。那麼無論大小的極都有正反兩個面,就是陰陽,就是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就是四象。在有天人和一的道理就有了八卦,陰陽五行就是基本物質的抽象標誌,就形成完整的程式和法則,萬事萬物都無法超越。最可笑的就是現在的起名書和網路起名,只談相生,什麼水木水,火火土,土金土,害死人了,連五行的生多為克,克吉,克凶,反克,相誨都搞不明白,把當官的,名人,富人,科技文化有造詣的人打了底分,窮人,普通人,常年害病,作奸犯科等確打了高分,連克為官星都沒搞清楚,不懂易經法則,五行生,克,誨,反克,起名書盛行三十多年害了多少人啊。若要了解起名學真諦可以登入喜馬拉雅直播,搜尋鉉亟居士,聽姓名學改錯,徹底瞭解易經真諦,讓更多的人不被矇蔽。因為那種程式起的名字百分之百是錯誤的,害人一生,易經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 9 # 老瓜瓢

    1.易經,是不斷解析出極限所在,並且突破極限的學問。

    2.怎麼學?

    學習易經,就像健身。

    要掌握正確技巧和科學方法,做到安全有效。有的,隨便開始健身,隨意發力,堅持得還很久,結果身條異形,甚者最後練出了終身傷害。

    學“易”,先學“德”的部分。學“德”的時候,從淺到深,多參考各位老先生的論述。至於“才”的部分,沒有明師和較好的素養,少學甚至不學。

    因為,學習易經,就像坐過山車。

    有上下顛倒,有高速過彎道,有俯衝,有飆升。安全下來,感覺真心很舒爽的。反過來,冷靜想一想,過程中,要是安全措施不到位,會怎樣?要是沒有保駕護航的安全帶,會怎樣?

    學“易”,一定要用動態方法專研,不要慣性的用靜態方法去浪費時間。

    打個比方,你是在動車外面的,你要看清楚動車視窗的人臉,就得先動起來,和動車一樣快,同步了,你才能看得清。

    這就是動態研究!

    最後,重複一下,學“易”先修德!~~

  • 10 # 明果天下

    分享一個我過去寫的一段文字…

    周易是一部試圖運用(虛線實線六位全排列)六十四個符號描摹萬事萬物總規律(天道、地道、人道)並使之指導人們生活實踐的著作。易經由象辭相應形成了形散而神不散的嚴密網路結構,它所顯現的理論意義得到了易大傳的闡發與完善。因此,這部被人們稱為發源於卜筮但旨在探索未來命運的著作便顯現出活潑的哲學意義。周易“象天法地”且以實踐為目標,在其發展中,其理論又不斷地被應用於天文曆法、中醫化學、地理建築、軍事謀略等領域之中,直到十九世紀末,著名思想家嚴復在其翻譯的《天演論》自序中第一次根據易理闡釋歐美科學與哲學理論[3],至今,用現代科學來理解、闡釋周易和運用周易獨特的東方理論思維視角及其象數結構規律關注、探索現代科學奧祕已經普遍展開。易大傳指出:“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佔”。其中的“以制器者尚其象”從現代角度看,說的就是周易在科技上的應用問題。事實上,現代許多嚴肅的學者大多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周易作為一門特殊的橫斷學科運用於科學探索中……

    周易具有一整套完備的象數符號系統及一整套完備的卦爻詞系統,更有珍貴的十翼及帛書易傳為之說明,使之今天的人們有能力認識它、豐富它、完善它。相對而言,那種只知周易具備卜筮言辭功能,只知看周易歷史中的一點應用是一種片面的、僵化的觀點。

    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西方國家漸次發展出了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耗散結構論、協同學、突變論等橫斷科學理論,對比考察,我們的周易價值是不是就在於此呢?放眼歷史,周易沁潤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真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在歷史上,周易不論是作為哲學還是方法論,它對人們生存的指導功用是確定無疑的,其效能也是巨大的。以至(有)人們發出了“周易是中國古代代數學”等言論【當有人說“周易是一個空套子”時,不正說明周易的相容性及其思想的輻射力嗎?】。由此,我們稱“大道之源”的周易既是古人留存下來的一門特殊的橫斷科學理論。

    周易中存有的“扶陽抑陰、尚變重感、執中守正、依時度節、天人合一”等等豐富的思想內涵,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更深入、更系統的挖掘……(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惡作劇之吻》有很多版本,你們最喜歡哪個版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