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說話辦事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一點點的能力差異,有時會導致巨大的成就差異(論成就,一般是,琢磨人和事的人>>琢磨人的人>琢磨事的人>啥都不琢磨的人),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希望大家提供點實際經驗。
12
回覆列表
  • 1 # 海為川

    察言觀色不可取,維持本色正當時。

    我們為什麼要察言觀色啊?

    其出發點不就是為了討好別人嗎。進行察言觀色的同時,你已經將自身的地位降到了最低點。

    首先,人和事不可琢磨。

    有些事,有些人,越想問題越多,越琢磨事情越複雜,越思考所帶來的關聯越繁雜。原本可能很簡單的人或事,透過琢磨會引起巨大的差異。或許將帶偏做事的方向,也許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琢磨那麼多真沒有必要,在職場中最需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乾淨利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又何必去在意他人的想法與念頭呢?

    其次,琢磨會扭曲職場中的自我。

    如果什麼事情都去察言觀色,都在揣摩領導或同事的心思,琢磨他們的想法,完全按照別人的意思來做事為人,那麼很容易就失去真實的自我。

    我們都是職場中普通一員,領導也是升職上來的普通人,領導也會同其他人一樣犯錯誤,我們不可將領導所有的決定都認為是百分之百正確。

    當領導錯了之時,我們要堅持自己的主張和個性,不能偏聽偏信,否則失敗後打板子挨批時還得自己承受。

    總在琢磨他人的想法而做事,總在委屈自己中幹活,一定將扭曲自己的職業生涯,將自己磨鍊成一個唯唯諾諾、不知輕重、沒有主見的可有可無人物。

    如此職場中人,相信後期沒有發展空間。

    最後,唯大英雄方本色。

    察言觀色,很明顯,多是觀察領導的言行,檢視領導的臉色,生怕做錯了事,搞錯了方向,也就意味著以領導的意志為目標,以領導的想法為準繩。

    換位思考下,如果我是領導,我還有必要做察言觀色的事情嗎?我是領導,我說了就算,一切皆按照我的想法來執行或操作,那麼何苦琢磨他人的想法與看法。

    職場中如果要盡善盡美地做到察言觀色,不如去做領導。這樣子會比琢磨人與事更現實點,也更能體現自身的價值與能量。

    唯大英雄方顯本色,唯領導為琢磨物件,那麼為什麼不讓自己成為那個可以定事的領導呢?

    綜上所述,少琢磨人與事吧,做好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努力成為被琢磨的物件才算正經出路。

  • 2 # 巨海成傑老師

    01

    在職場中除了要有一身的硬本領,即你的專業技術、業務能力外,還有很多軟技能也很重要,比如人際交往,時間管理,團隊協作等。這些軟技能可能會間接影響到你的專業技術和業務能力的發揮。職場中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需要不同崗位的人分工協作,如果你是個不善人際交往的人,那麼當你的工作需要他人配合時就可能會不順利;如果你不懂時間管理,做事拖延,或是跟專案計劃不一致,就會影響到上下游其他人的工作;如果你對團隊協作不重視,那麼很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團隊的工作績效。

    即便是你的專業技術、業務能力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周邊的人會積極配合你,你也不能因此就忽視自己在軟技能上的不足。專業技術、業務能力這些硬本領的提升可能需要比較久的時間和經驗積累,所以對於剛入職場的年輕人,在硬本領還比較薄弱的時候,提升軟技能對自己的職場升值也是很有幫助。

    職場中有一項重要的軟技能很容易被忽視,那就是察言觀色。這裡所說的察言觀色並不是“見風使舵”、“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不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或者“對上司恭維,對下屬蠻橫”,而是在職場中能比較敏銳的察覺對方的態度和情緒,進而做出合適的言行舉止。“合適的言行舉止”並不是只是一味的迎合別人、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要儘可能的展現出自己的職業化素養,減少衝突、矛盾的發生。

    02

    我曾經有一個同事,工作年限比較長,專案經驗和業務能力也算不錯,但是很多年了還是一個基層員工。他換過多個工作,在上一家公司換過多個部門,發展得都不是很好。我跟他曾經在同一個部門,對他的工作情況也算了解,他這麼多年在職位上沒有任何提升,跟他在各種場合中不懂察言觀色很有關係。他在性格方面有些張揚,言辭比較尖銳,一遇到不同意見就容易跟人起爭執。他的口頭禪就是“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

    比如曾經有次開會,除了本部門的一些同事和領導之外,還有外部門的同事,還有一個比較高層的領導。在開會過程中有一個討論環節,有個本部門的同事對他的方案提出了一些意見,他當時就言辭激烈的反駁,大意就是對方不懂,不要指手劃腳。有的同事開始打圓場,但是他也聽不見,開始滔滔不絕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後來主管也開始示意他不要再說,他彷彿沒有看見一般,繼續反駁之前對他提出不同意見的同事。整個會議的氣氛搞得很是緊張和尷尬,因為有外部門的同事在,還有別的領導,他的主管被搞得很難堪。最後整場會議草草收場,而他似乎還覺得自己舌戰群儒表現得很好。

    這件事給他帶來的後果是幾乎後面任何跨部門的會議主管都沒有再讓他參加過,不僅如此,他負責的工作專案也漸漸被調整和邊緣化,後來他自己申請了轉部門。當然這些調整並不是僅僅因為一次會議造成的,這個會議可能只是一個導火索。

    他在平時的工作中也跟多名同事發生過言語上的衝突,比如在郵件裡爭吵,長篇大論並抄送一堆的同事和領導;其他同事私下裡聊天的時候,他不合時宜的加入並以為自己說話直接還風趣幽默,結果搞得大家不歡而散;主管跟他一對一的溝通時,也出現過他的牴觸和爭吵。

    他的性格可能是多年養成的,或許他的家人、朋友能接受,覺得他真的只是說話直,可是在職場中並沒有人有義務要去包容他這種言行舉止。其實這個同事就是在察言觀色的能力上有欠缺,在職場中不懂得如何跟人溝通和相處。

    03

    無獨有偶,我也遇到過一個性格剛烈的女同事,她的職位比較高,在大家眼裡就是屬於一個“奇葩”的人。既然公司招聘她擔任要職,至少她在業務能力上不差,但是其它方面實在不敢恭維。

    她有次到深圳來出差,坐在別的部門的辦公室中,整天戴著耳機開電話會議,說話聲音很大,穿透力很強,而且言辭激烈,不顧場合的跟別人爭論或是訓斥下屬。辦公室是一個公開場合,很多時候大家都要做自己的工作,需要安靜的環境思考,即便是討論問題也是很小聲或是去會議室,但是她的到來打亂了整個氛圍。

    後來有個外國專家實在受不了了,直接走到她面前很禮貌的讓她小聲一點。最開始她完全不理別人,還是自顧自的大聲說話。外國專家再次提醒,結果她摘掉耳機開始用蹩腳的英語跟外國專家爭吵,說她在工作,大聲說話是她的自由,而且她是這個辦公室的主人,請不要煩她。外國專家哪裡遇到過如此沒有修養的人,後來只要這個女同事一來深圳出差,外國專家就去了另外的辦公室。

    有次電話會議也非常有趣,我也線上,當時這個女同事是去北京出差,她剛下飛機還在出租車上跟我們開電話會議。她因為要去北京的辦公室,但是司機可能對地址不太熟悉,所以問她具體怎麼走。她完全不顧線上有很多人正在開會,就跟司機吵了起來,罵司機不專業,不要打擾她開會之類。這個時候有個北京的同事實在聽不下去了,很好心的提醒她把電話給司機,讓他來跟司機說怎麼走。結果她又開始訓斥那名北京同事多管閒事,說他不好好開會卻來管這些不相干的事情做什麼。

    還有次聚餐,是部門的HR組織的,大家不知怎麼的聊到了一些技術部門的經理因為一些原因轉崗負責人事相關的工作。她立馬就發表意見,說要是她肯定不會同意去做人事這樣沒有技術含量的閒職。然而跟她一桌子吃飯的就有部門的HR。

    她還經常在一些會議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跟外部門爭吵或是訓斥下屬,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她也因此受到了很多的投訴。她的職位比較高,所以公司也給她配了秘書協助她,結果是換了好幾個秘書。最後她負責產品範圍被上層領導漸漸縮減了,管轄的範圍也削弱了一大半。再後來她覺得受了委屈,自己辭職了。

    我想她的性格應該也是多年養成的,可能在學業、職場上一直比較順利,仗著自己有比較好的業務能力,但是卻極端忽視人際溝通,不懂察言觀色,不顧及他人感受,因此最終也不能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04

    其實職場中的察言觀色並不是僅僅侷限於工作上的交流,一些工作場合中的表現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養。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般早上大家到公司後都會去茶水間打水泡茶或是衝咖啡,有時候人多的時候需要排隊。有的人拿著碩大的壺打水,有時水量比較小,還一定要打滿,讓後面的人慢慢排隊等待。還有的人會同時拿兩個杯子,一大一小,也不顧有很多人在排隊,一定要先慢悠悠的清洗乾淨,再拿開水燙一燙,然後再把兩個杯子打滿。

    還有就是乘電梯,有的人不遵守先來後到,即使很多人再等電梯還是會想辦法往前擠。或者電梯裡已經有很多人了,最後一個上來的人電梯已經響鈴超重,但是還是不罷休,退出來又小心翼翼的擠進來,還是響鈴,然後再試,全然不顧一電梯的人。

    開門也是一個例子,有的人明知道後面還緊跟著其他同事,他開門的時候也不注意,把門猛的拉開,然後鬆手自己直接走了進去,也不管門恢復原位的時候會不會打到後面的人。為什麼就不知道把門拉住一會,稍微等一下後面的人呢?

    其實這些都是非常小的事情,雖然不是很直接的人際交往,但是也是涉及到察言觀色。或許它們不會對你的職場發展有多麼大的決定作用,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一個人的素質。在小事上表現出自己的素質,在大事上也不會差。

    做到察言觀色就不要僅僅考慮自己,我行我素,而是也要能換位思考,考慮他人的感受,這項軟技能的提升也會幫助你在職場上更好的發展。

  • 3 # 夢源藝創

    在職場中除了要有一身的硬本領,即你的專業技術、業務能力外,還有很多軟技能也很重要,比如人際交往,時間管理,團隊協作等。這些軟技能可能會間接影響到你的專業技術和業務能力的發揮。職場中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需要不同崗位的人分工協作,如果你是個不善人際交往的人,那麼當你的工作需要他人配合時就可能會不順利;如果你不懂時間管理,做事拖延,或是跟專案計劃不一致,就會影響到上下游其他人的工作;如果你對團隊協作不重視,那麼很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團隊的工作績效。

    即便是你的專業技術、業務能力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周邊的人會積極配合你,你也不能因此就忽視自己在軟技能上的不足。專業技術、業務能力這些硬本領的提升可能需要比較久的時間和經驗積累,所以對於剛入職場的年輕人,在硬本領還比較薄弱的時候,提升軟技能對自己的職場升值也是很有幫助。

    職場中有一項重要的軟技能很容易被忽視,那就是察言觀色。這裡所說的察言觀色並不是“見風使舵”、“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不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或者“對上司恭維,對下屬蠻橫”,而是在職場中能比較敏銳的察覺對方的態度和情緒,進而做出合適的言行舉止。“合適的言行舉止”並不是只是一味的迎合別人、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要儘可能的展現出自己的職業化素養,減少衝突、矛盾的發生。

    其實察言觀色也不過4點

    1.由己及人

    《鬼谷子·反應第二》中說: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也就是說,要了解別人在想什麼,有什麼感受,下一步會做什麼,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先了解你自己。學會深刻地洞察你自己內心的弱點、慾望、情緒,你就能瞭解別人,因為人性都是相通的。我們經常說的換位思考,其實前提也是思考你自己的想法、感受和

    2.關注利益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性體現在方方面面,利益就是其中一個。

    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可能會千變萬化,但最終離不開一個利字。考慮問題的時候學會從他人的利益角度考慮,搞清楚他的利益點在哪裡,他在乎什麼,很多事情就會迷霧散盡,撥雲見日。

    比如你拿了一份年度目標考核方案給分管領導過目,分管領導看完以後面露不悅,皺起了眉頭,對這個方案好像不太滿意。

    這個時候你要想到,分管領導不一定是對你整個方案都不滿意,要全盤否定,而是涉及到他分管領域的考核內容,有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專案?有沒有哪些考核指標,違背了他的利益?比如哪些指標任務過重,完成起來有困難等等。

    3.資訊整合

    單位裡每個人是什麼性格,有什麼優缺點,誰跟誰共事過,誰跟誰有過節,某個領導的仕途履歷是什麼樣的,這個領導分管過哪些部門,誰吃飯的時候特別喜歡跟誰坐一桌……

    所有這些,都是體制內職場的大資料。

    你的大腦要像電腦一樣,對這些大資料進行分析整合儲存,關鍵的時候,就能幫助你作分析判斷。

    有的年輕人在這方面比較敏感,剛到單位一個月,單位裡每個人長什麼樣,在什麼部門工作,任什麼職務,都摸得八九不離十。電梯間遇到,也能熱情地打招呼,準確稱呼對方的姓名和職務。

    有的年輕人在這方面則比較遲鈍,分不清哪個領導分管什麼業務,誰有資格參加黨組會,甚至經常把王處長錯叫成李處長。他們生活在自己的桃花源裡,“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甚至單位已經換了一把手,有的人也不知道。

    4.防止自我中心

    什麼叫做防止自我中心呢?就是我經常在講課的時候說到的“眼裡要有別人”。

    一個社交高手,一定是時刻以他人為中心,關注他人的利益、需求和情緒的變化。而一個社交能力差的人,凡事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總是把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放在第一位。他們說話、做事都具有自我優先意識,關注的重點是我需要什麼,我怎麼樣才比較舒服,比較自在,而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利益。

    人際關係本質上是一種交換,也是一種互動。當你滿足了別人利益的時候,其實你自己的目標和利益也就達到了。

  • 4 # 靈君June

    職場中是否需要察言觀色沒有唯一答案,要根據自我情況分析:

    當有明確目標且溝通問題沒帶給你困擾時——專注做好自己

    我們常會聽到一些成功企業家的故事,他們專注在自己領域,對事物要求到極致,似乎很少考慮與人溝通的問題,可同樣也擁有精彩的職場。比如被評價為脾氣暴躁的獨裁者喬布斯:

    1985年因業務分歧及他的壞脾氣,喬布斯被董事會趕出自己親手建立的蘋果公司。直到1997年公司遇到困境,他才再次迴歸,最終用自己的實力帶領蘋果走出困境,成為世界級企業。

    再舉個身邊的例子。我的好朋友x就是喜歡主動表達觀點,不太在意溝通細節,我行我素的人。從小到大書法、繪畫、閱讀、籃球,凡是他喜歡的就去做。大學後對數學越來越痴迷,不斷深入研究發表文章,脾氣還是一如既往,可不影響事業發展,現在已經是一名非常年輕的副教授了。

    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目標是什麼的人,溝通中更傾向於表達自我觀點。同時他們擁有一顆不那麼敏感的心,面對人際衝突不太會退縮逃避。

    所以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兩點:

    1、有明確目標

    2、人際衝突並沒帶給你很大的困擾

    那就瀟灑的做自己吧!向著目標前進,不斷積累硬實力。察言觀色很重要,但相比你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來說,遵從自我內心更重要。

    當溝通成為你最大的困擾時——思考如何改變

    職場中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我行我素的那類,大多數還是會面對溝通困擾。

    可一提到“察言觀色”,大家都認為這是個貶義詞,內在含義就是溜鬚拍馬。但真的是這樣嗎?

    職場中隨著職位提升,對溝通能力和做事能力要求的比例會發生變化。基層員工對做事的要求會更高(比如:行動力、效率)。而對於管理層,就更需要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不僅要學會向上溝通,還要隨時觀察下屬的動態。

    所以察言觀色絕不是溜鬚拍馬,而是要求職場人有洞察力的關注周邊的人,這也是高情商的表現。

    如何提升察言觀色能力——刻意練習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概念——移情聆聽透過這個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學會站在他人角度,讓對方感受到理解、肯定和認可。

    移情聆聽不只是理解個別的詞句而已。據專家估計,人際溝通僅有10%透過語言來進行,30%取決於語調與聲音,其餘60%則得靠肢體語言。所以在移情聆聽的過程中,不僅要耳到,還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體會。

    1、耳到:傾聽對方講述

    和對方溝通時,抑制想要打斷、發表觀點建議的衝動,先做到全情傾聽。

    2、眼到:觀察對方行為

    一個人語言可能是經過修飾的,並不能完全表達內心,所以要透過觀察行為:比如表情、肢體動作來結合聽到的內容判斷對方真正的想法。

    3、心到:重複對方核心語句,並詢問意見

    在對方停下來或是徵求意見時,可以重複對方表述中核心語句,並詢問對方“是這樣嗎?”讓對方感受到你用心站在她的角度思考問題。比如:“你剛剛提到這個方案在實施階段會遇到阻礙,你想要開會解決,是這樣嗎?”

    如果能按照以上移情聆聽的方式刻意練習,你將會更容易理解對方的目的。最終再匹配相應的解決方案即可。

    總結一下:

    職場是否需要察言觀色沒有唯一答案,要根據自我情況分析:

    如果你擁有明確的目標,並且人際衝突並沒帶給你很大的困擾,就勇敢的做自己吧。畢竟硬實力才是你在職場立足之本。

    但如果職場溝通目前是你的阻礙,就需要放下對“察言觀色”的偏見,刻意練習提升觀察能力。可以學習移情聆聽的方法:耳到、眼到、心到。

    職場從來都不簡單,但只要清楚自己每個階段的需求,不斷反思學習,就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 5 # 職場筆桿子創業

    一、『遞進式』的“邏輯鏈條”

    (1)“察言觀色”,毫無疑問是職場的重要能力,它背後的折射語就是:員工在職場中要想獲得成就,“工作”本身只是其一,工作之外的“能力”,或許才是關鍵。

    (2)“說話辦事”,實際上就是“察言觀色”的具象化表述。話句話說,“察言觀色”的本質就是“說話辦事”。

    職場中會不會“說話”、會不會“來事”,往往直接決定著員工在職場發展的高度。

    (3)如果“說話辦事”還不夠具體的話,那就是“人”和“事”兩個維度。

    職場中,如果不懂得研究“領導”和“同事”,不習慣深思“工作”和“任務”的癥結和質效,想要在職場取得大的成就,基本是“痴人說夢”!

    題主給出了一個由高到低、由弱到強的邏輯鏈條:琢磨“人和事”的員工>>琢磨“人”的員工>琢磨“事”的員工>啥都不琢磨的員工。

    什麼叫“琢磨”?其實就是“察言觀色”!怎麼琢磨?有沒有順序?我的回答是:有!(1)業務和能力兼備的員工,“人和事”往往在同步琢磨;(2)有能力的員工,習慣於琢磨“領導和同事”;(3)有業務的員工,喜歡琢磨“工作”,也就是事;(4)什麼都不思考的員工,過一天算一天,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得過且過,職場沒有任何前途而言。

    上面談的這四點順序,“人”的範疇就是“領導”和“員工”,無可非議;“事”的概念,不單單指的是“工作”上的事,還指工作之外的“交際”。

    分析到這裡,可以大致梳理出這個『遞進式』的“邏輯鏈條”:

    讒言觀色——說話辦事——人和事情——領導、同事和工作、社交——琢磨“人和事”的員工>>琢磨“人”的員工>琢磨“事”的員工>啥都不琢磨的員工二、“察言觀色”的本質:領導欣賞

    員工在職場發展,要鍛鍊自己“察言觀色”的本領,但是“察言觀色”的物件是誰?

    以我11年的職場經驗,我認為:(1)行政事業單位,“察言觀色”的物件是“領導”和“同事”,因為縱然領導認可你、欣賞你,想要提拔你,沒有同事的支援,很多事情也是行不通的;(2)企業裡,“察言觀色”的物件只是“領導”,只要領導信任你、看好你,領導就可以提拔你、晉升你,阻礙因素較少。

    【職場案例】:

    老王在行政單位上班,單位領導也都是異地任職,在領導的眼裡,老王很會做事,阿諛奉承要說沒有,可能單位大多數同事都不會相信。事實上,在老王的眼裡,確實也只有領導,因為老王已經48歲,再不提拔真得就沒有機會了。

    所以,平日裡,老王以領導馬首是瞻,給領導提供了很多資訊,使得同事們對老王的意見很大。大家都說:領導遲早是要走的,你老王畢竟還要在這裡生活,難道你就不怕大家背後戳你脊樑骨嗎?老王暫時也不管這些,只要能夠升得上去,就心滿意足了。

    終於,單位一位中層幹部到了退休年齡,老王的機會來了。領導自然也想到的了老王,所以便將老王做了候選人之一,另外還找了兩個陪選的。然而,提拔領導幹部都是要走程式的,結果同事們都沒選擇老王。

    老王的落選,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行政單位,不能只討好領導,同事也很關鍵。

    如果你是在企業或公司,我可以肯定地說:

    員工,你好。在企業裡,你和周邊的同事,本質上都是潛在的競爭對手,可能在提拔時、可能在加薪時、可能在業績時,所以,你“察言觀色”的物件,只要針對領導便足矣!

    當然,什麼結論都是有一個大前提的:不能說你這個員工,說話做事太差,讓同事們都反感你,這樣的話領導也不會提拔你。只要你是一個各方面素質都差不多的員工,提拔晉升的可能性就會很大。

    三、『進階之路』:琢磨“人”和“事”

    我剛才在上面說得很清楚,『遞進式』的“邏輯鏈條”,從抽象到具體的路徑就是:察言觀色——說話做事——琢磨“人”和“事”。

    如果說“察言觀色”太抽象、太籠統的話,那麼“說話做事”則就很淺顯、很直白了。

    員工在職場中,“說話做事”都有哪些規矩?

    以我11年的職場經驗,我認為有“一少兩多”原則:少說話,多觀察,多做事!

    (1)“少說話”,在領導面前,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就會很少;在同事面前,就不會因為說錯話,或是在無意之間得罪同事。

    俗話說:“禍從口出。”職場中,不知有多少員工敗在了自己的嘴上。所以,“管好嘴”才是“少說話”的精髓所在。

    (2)“多觀察”,在領導面前,就是觀察領導的交際方式、做事風格、個人喜好、取才標準以及價值觀、人生觀等,看看領導的這些觀念落腳在實際行動中都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表現出來。

    在同事面前,把握每位同事的相處方式、合作原則、交際規矩等,以便自己能夠在同事中間有一個好的人緣就可以了。

    (3)“多做事”,在領導面前就是要把握好三種機會:一是自己獨自承擔企業的關鍵專案,無疑是領導考驗員工的一次機會;二是領導單獨交代給自己一項工作任務,這時員工不僅要按期按質完成好,爭取還要超出領導的預期;三是領導在私底下交給員工一項事情,當然是辦理私人事情,這說明領導對員工是十分信任的,所以這時員工需要做的就是在細節上把握好,顯示出自己用心就可以了。

    在同事面前,要給大家留下一個印象:你是“實幹者”,不是“投機鑽營”的人,否則,你一旦和領導走得近,就會受到周邊人的“嫉妒”,或是讓同事覺得你是一個喜歡“奉承”、“巴結”領導的人,覺得你是一個“走邊道”的人。

    有人或許還不明白:到底我該怎麼琢磨這個“人”和“事”?你能不能再講得具體點?

    以上講得是“方法”和“原則”,沒有具體的【話術案例】和【方法案例】,如果硬要推出幾個典型做法,以我11年的職場經驗,我就列出幾條:

    (1)職場中,和同事不要“深交”,不是說不能做朋友,而是不要將自己太過隱私的事情都一五一十地講給同事,要明白你們都是潛在的“競爭者”,競爭的含義就是說,他隨時可能會站在你的“對立面”!

    (2)面對領導,不要完全是“奉承”、“巴結”、“贊同”、“吹捧”等,如果要按照數學比例的話,我認為是10次贊同、3次反對!

    為什麼?因為一個員工,無論領導說什麼、講什麼,你永遠是“點頭”、始終是“贊同”,久而久之,領導根本不會在心裡重視是,覺得你沒有頭腦和思想,給領導提供不了任何建議,頂多只是領導煩悶時找得一個消遣物件而已。

    (3)不是自己的分內工作,不是自己的管轄範圍,輕易不要採用“主動”的姿態,因為往往會出現“出力不討好”的現象。

    尤其是面對同事,輕易不要給任何承諾。比如,同事說我今天下午可能會遲來一會,你幫我把什麼工作先做一下。面對這種情況,輕易不要隨便承諾,因為職場中的變化不是你能所左右的,萬一領導讓你臨時出去,同事給你交代的這件“小事情”,無形之中就變成了一件“大事情”。

    一旦你沒完成,或是到了眼前才給同事說自己幫不了這個忙,結果就會很容易“得罪”同事,或是讓同事覺得你這個人“不靠譜”。

    以上只是例舉出職場中經常會出現的三種典型現象,琢磨的人和事,就在其中。

    —END—

  • 6 # 職場曼姐

    察言觀色是職場重要能力,察言觀色不到位,你接下來的說話辦事就會偏離,因此,這種能力的差異會導致成就的差異。

    察言觀色

    察言觀色的意思就是留意觀察別人的話語和神情,多指揣摩別人的心意。出自《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意思是品質正直,愛好道義,能仔細辨析別人的話語並認真察看別人的反應,思考得又比別人更深入。這樣的人,就可以在國家和家族裡通達。

    可見,古人就知道察言觀色的重要性。在今天的職場溝通中,察言觀色尤其重要,它讓你捕捉到他人沒有說出來的資訊。會察言觀色的人,一般都是善於琢磨人的人,這樣的人如果再能加上琢磨事,那成就就會更大。一般來說,成就的大小,遵循以下規律:琢磨人和事的人>>琢磨人的人>琢磨事的人>啥都不琢磨的人。那麼,在察言觀色方面,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首先是物件不同,察言觀色時琢磨的方式不同。比如,溝通物件是你的領導,你給領導彙報工作,那你需要透過察言觀色,捕捉到領導對於該項工作的態度,以及對你彙報思路的肯定與否,以此來調整你的思路。如果溝通物件是同事,或者下屬,需要透過察言觀色,瞭解到他沒有說出來的目的,不至於因為直來直去導致尷尬。如果溝通的物件是客戶,就需要透過察言觀色,敏捷地捕捉到對方每句話後面的隱藏資訊,某個停頓,是代表遲疑還是什麼,準確地判斷,以在商務i活動中實現利益最大化。

    其次,所處的環境不同,需琢磨的物件也就不同。如果你是行政事業單位的職工,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公務員和事業編,這兩種人其實就是身處官場,需要小心翼翼,既要琢磨領導,也要琢磨同事,甚至還要琢磨下屬。這個場中,人人面帶微笑,你不琢磨,可能一不小心就入坑了。如果你在私企,那很簡單,琢磨老闆和老闆娘就夠了。如果是在國企,琢磨領導吧。如果你是做銷售的,除了琢磨領導,還要多花精力琢磨客戶。

    第三,所處的位置不同,需要琢磨的程度也不同。以行政事業單位為例,如果你還想晉升,那除了琢磨單位的人、周圍的人,還需要認真琢磨事,要做出成績,有為才有位。如果你已經臨近退休,那就以閒暇的姿態琢磨下身旁的人,偶爾看心情琢磨一兩件事就萬事大吉了。

    總之,察言觀色是一種技能,職場中人需要好好掌握,但這並不是說要透過察言觀色巴結討好領導,這是兩回事,我們察言觀色是為了更有效地溝通,更有力地推動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生兒寶寶吸不到奶頭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