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壹加壹

    1、楚國與秦國有著血海深仇,早在戰國時期,秦楚兩國多次交戰,由於楚國是合縱的盟主,所以也常與秦國交戰,楚懷王還被秦王騙去關押起來直至死亡。因此,楚國上下即其痛心,也極其憎恨秦國。當然這一點也不是主要的原因,但也是其中原因之一,畢竟國恨家仇,誰不想報呢!

    2、楚國的部族勢力強,在七國之中,楚國的部族勢力最強,能在會稽集聚其那麼大的勢力,項氏家族功不可沒。項羽違反軍令,殺了宋義還被楚王認可,也是因為項家的勢力大。

    3、楚國離秦國的政治核心遠,這點也比較重要。因為秦國的政治中心和根據地在關中,其出兵也是由近到遠,因為南下滅楚的話,會拉長整個戰線和補給線。這也是章邯滅項梁後去打趙國而不是南下打楚的原因。

    4、楚國保留的實力最強,這點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春秋時期,楚國就是與晉國齊名的霸主,領土疆域更是遼闊。雖然秦國多次攻打楚國,削弱楚國,但卻未傷其根本。再加上地處偏僻,這也是楚國能滅掉秦國的主要原因。

    再來說說項羽為什麼坑殺了幾十萬秦兵一事。

    其實在小編看來,項羽之所以坑殺秦軍,實屬無奈之舉。為了能早日進入關中,也為了給劉邦爭取時間,項羽只好破釜沉舟,坑殺秦軍,一來可以減輕軍隊的負擔,二來也可以加快了行軍的速度,可以早日入關。可誰曾想,被劉邦乘虛先進入了關中,項羽卻因此背上了殘暴的罵名。

    有所不足,還望諒解指出

  • 2 # 衣賜履讀通鑑

    先說說項羽為什麼坑殺幾十萬秦卒。

    大約在劉邦“約法三章”的同時,項羽平定了黃河以北的地區,就想率領各路諸侯的軍隊向西進入關中。在秦朝滅亡之前,諸侯軍的官兵有不少曾因服徭役或屯戍到過關中一帶,往往受到秦軍官兵的粗暴對待,頗有怨恨。待到章邯率秦軍投降之後,諸侯軍的官兵大肆報復,把秦卒當作奴隸和俘虜來使喚,隨便侮辱他們。許多秦卒心生怨怒,暗地議論說,章邯將軍等人騙咱們投降,如今若能攻入關中滅掉秦朝,那固然好;萬一滅不了,諸侯軍再將咱們掠持到東方去,秦朝政府肯定誅殺咱們的父母妻兒,那可就慘了!議論的多了,被諸侯軍的將領們聽說,於是報告項羽。項羽叫來英布、蒲將軍(名不詳),說,目前軍中秦卒很多,但他們內心不服,如果進了函谷關不聽從調遣,很可能會發生兵變,情勢難以預料,不如干脆把他們除掉,只留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等幾個將領入秦。

    當夜,楚軍在新安城南面襲擊秦軍,活埋秦卒二十餘萬。

    衣賜履說:項羽坑秦卒二十萬,不能不想起白起坑趙卒四十萬。從宿命角度看,殺降不祥,決定兩位戰神都不得善終。坑殺秦卒,對不對,各有各的理由,爭起來無非是打口水仗。但我相信,如果是劉邦,不會如此魯莽。在我看來,項羽缺乏政治頭腦。從劉項二人起事,劉邦做的大多是收攏人心的事,項羽喜歡做的卻是殺上級(會稽郡郡長殷通、上將軍宋義、楚懷王羋心)、屠城和坑卒,歷史上兇暴之主戰勝寬厚之主的例子也有,不過倘不考慮民心向背,即使勝利了,也不會長久。項羽雖然驍勇,但不得民心,之後楚漢爭霸,楚兵越打越少,漢卒源源不絕,被圍垓下,身死烏江,“約法三章”和“請君入坑”,已經作出了預示。

    至於說為什麼只有楚國能滅秦國,我覺得幾方面原因吧。最主要的是,最後確實是楚華人滅了秦國。另外呢,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趙、韓、魏已經被打慘了,燕本來就不入流,齊國首鼠兩端,只剩個楚國,受到的傷害較小,還有反抗的實力。另外就是,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有楚人自我宣傳的意思在裡面。

  • 3 # 澳古說歷史

    這裡我們要明確一點“不是隻有楚國能滅掉秦國”,大概大家有這個想法是因為來自那一句“楚雖三戶 亡秦必楚”吧,要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只是代表一種情緒化的堅定信念,當時楚南公說出這句話只是在表明不管秦國如何對待楚國,楚國也一定會反抗到底,並最終復國,可以說這句話只是楚華人對秦國的一種“詛咒”,詛咒秦國會重蹈楚滅亡的後路。但是巧的是秦王朝第一次起義的領導者陳勝和吳廣是楚華人,滅亡秦國的項羽是楚華人,最後替代秦王朝建立漢朝的劉邦也是楚華人,可以說這個“萬中無一”的巧合(其實我個人覺得這也不算什麼巧合,楚國當時的土地就佔了七國所有土地的一半,也就是說在秦末反抗秦朝暴政的人群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在以前楚國的土地上出生或者生活著)在配合著那句後世影響甚廣的“楚雖三戶 亡秦必楚”名言,導致現在的人們固定的思維就是“只有楚國才能滅掉秦國”,但實則不然只能說在滅秦的過程中這幾個人的名聲最大,而就是這麼幾個人最後奪得秦王朝的天下而已,比如劉邦他雖然是楚華人,但是幫他打下這個江山的開國功臣們,卻很多都不是楚人,如漢初三大名將之一彭越是齊華人,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是南韓人,名將樊噲就是巴蜀人,名將灌嬰就是魏華人,可以說反抗秦朝的名將或者名臣有著很多很多的人都不是楚華人,可以說秦國是舊六國的人一起滅掉的,只不過最後做了皇帝的劉邦是一個楚人而已。

    再者我們在說說為什麼項羽要坑殺幾十萬秦兵?項羽坑殺幾十萬秦兵的戰役應該就是項羽“破釜沉舟”之後發生的那場“鉅鹿之戰”,該戰役是秦朝名將章邯帶領的最後一隻秦軍精銳與項羽在鉅鹿所發生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這場戰役也是歷史上最知名的幾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項羽率領數萬楚軍最終擊敗了章邯、王離所率領的四十萬秦軍主力,並俘虜僅二十萬秦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秦朝的滅亡也開始了倒計時的時刻。那麼項羽為什麼要在二十萬秦軍投降的幾天之後將其全部坑殺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敵我差距太懸殊,項羽雖然利用數萬楚軍戰勝了四十萬秦軍主力,但其實這裡面會勝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秦軍的統帥章邯和王離因為害怕趙高日後的迫害,所以本來在沒開打之前就有投降的意思,這樣一來連統帥都想投降,這支軍隊又怎麼能打贏,其實也就是說如果真正要玩命的打,項羽絕對不太可能會戰勝四十萬的秦軍,那麼這個時候如果後來要投降的二十萬秦軍突然想玩命的反抗,以項羽的數萬楚軍是絕對抵擋不住的,所以只有趁早殺了這二十萬秦軍,項羽才能保障自己軍隊的絕對安全

    2、投降的秦軍已經有了再次造反的念頭,根據史記記載,當項羽的部隊大勝之後,部隊到了新安,由於諸侯軍計程車兵大多是以前被奴役的舊六國子民,所以等到秦軍投降之後,諸侯軍的官兵很多人就藉著勝利的威勢,象對待奴隸一樣地使喚他們,隨意侮辱,秦軍官兵很多人私下議論:“章將軍騙我們投降了諸侯軍,如果能入關滅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諸侯軍俘虜我們退回關東,秦朝廷必定會把我們父母妻兒全部殺掉。”諸侯軍將領們暗地訪知秦軍官兵的這些議論,就報告了項羽。項羽召集黥布、蒲將軍商議道:“秦軍官兵人數仍很多,他們內心裡還不服,如果到了關中不聽指揮,事情就危險了,不如把他們殺掉,只帶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進入秦地。”於是最後項羽就決定趁夜把秦軍二十餘萬人擊殺坑埋

    3、項羽肯定就沒把這些投降計程車兵當成自己人,或者說一開始他就準備把這些人殺掉,畢竟在他的眼裡的秦人始終是秦人,永遠都不會真正的歸順自己,那麼與其將他們放在自己的身邊讓自己天天擔驚受怕,還不如直接殺了他們來的安心

    4、項羽或者說害怕將他們一起帶進咸陽,又怕不帶他們進咸陽,將他們放置在後方會突然造反,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威脅,為什麼項羽會害怕帶他們進入咸陽呢?很簡單,我們看看他進入咸陽幹些什麼事情就知道啦!焚燒秦宮、摧毀始皇帝陵寢、殺光咸陽城所有的秦人,對秦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就這般做法,如果將這些秦兵帶入咸陽,他們不造反才怪呢?那既然害怕他們早晚都會造反,還會現在直接殺了了當。

  • 4 # 劉一千五

    先說一下"楚國"的概念。具體的說,秦始皇滅六國時的"楚國"己經不在了。題主的"楚國"是指項梁扶持熊心而復立起來的"楚國"。在此之前的——陳勝的"張楚"也被章邯滅了。所以,這就是復辟成功的楚國了。

    在秦國滅亡楚國的戰爭中,楚華人擊敗李信的軍隊,秦始皇親自出馬找王翦帶60萬精兵又來。項燕等引楚兵迎擊。項燕戰死,項家亡命會稽。

    項燕是項羽的爺爺,項梁是項燕的小兒子。這就是殺父之仇。國破家亡之恨。項羽肯定聽叔叔項梁說過……

    陳勝的張楚被章邯的酈山軍團和地方部隊消滅後,勢力最大的數項粱的部隊了。復辟後的燕國韓廣,南韓韓成,魏國魏豹,齊國田榮,趙國趙歇等均在秦兵的打擊下奮力自保,齊國的田榮因為齊國內亂,被項梁解救後回去了。趙國在張耳陳餘的左右下,活動很大,引起朝廷注意了。剩下的項梁就成了最引人矚目的"大頭"了。章邯就引兵突襲在驕傲衝昏頭腦之中的項梁,楚軍被殲慘重,項梁戰死。劉邦項羽回來一看,屍橫滿野,血水染紅河谷。楚懷王被迫遷都彭城,以避章邯鋒芒。

    趙國同樣遇到王離三十萬大軍圍攻,被圍在鉅鹿城中。張耳向楚懷王求救。懷王讓卿子冠軍宋義,項羽,范增等人引兵去救。項羽在安陽殺宋義,奪了兵權,盛怒遣鯨布為先鋒,展開與秦軍的大戰。結果,消天秦帝國兩大主力。章邯投降,王離被俘,涉間自殺。秦人被楚人徹底打服。

    項羽帶著眾諸侯大軍和二十幾萬秦國降兵到了新安,聽聞秦兵可能譁變,就把所有的二十幾萬秦兵一夜"坑盡"。至此,秦國主力就沒了。只帶了章邯,司馬欣,董翥入關。

    項羽要替叔父項梁報仇,替項家國報仇,態度堅決,目標明確,那就是滅掉秦國。所以,想方設法抓兵權,他成功了。成功之後,毫不手軟地殘酷行動,消滅長城軍團之後,坑殺酈山軍團就水到渠成了……

    之後入咸陽,殺子嬰,秦國滅亡。

    楚南公曾說,就是楚國戰鬥到只剩下三戶人家,爬起來消滅秦國的還是楚國。為什麼?秦滅六國,楚最無罪。無罪被滅,這仇恨就大了……

  • 5 # Callme不韋

    秦朝末年,其他六國都有參加反秦洪流,只是楚國一直居於反秦聯盟的盟主地位,所以讓我們誤以為只有楚國反秦!

    眾所周知,第一位扛起反秦大旗的是陳勝吳廣,他們是楚華人,大澤鄉屬於原先的楚國,所以他們以楚之名起義非常正常。

    大澤鄉起義之後,陳勝派遣武臣回趙國起義,武臣回到趙國自稱趙王;武臣又派韓廣去燕國起義,韓廣同樣自稱燕王,齊國田儋、魏國魏咎等人先後起義,自稱為王,加入反秦洪流,武臣、韓廣本來就是陳勝屬下,自然奉陳勝為盟主,後起義的其他諸王也就順應潮流,奉陳勝為主。

    陳勝死後,項梁(項羽的叔叔)擁立楚懷王為楚王,繼續進行反秦大業,而且楚國實力雄厚,地大物博,楚人反秦意識強烈,楚國依舊處於反秦聯盟的盟主大業,等到鉅鹿一戰,項羽破釜沉舟,一戰敗章邯並立章邯為雍王的時候,以項羽為領袖的西楚已經成為了整個反秦聯盟的實際領袖。

    從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到秦朝滅亡,楚霸王分封諸王的整個反秦過程,楚國的一直處於反秦聯盟的領袖位置。

    那麼章邯和手下的20w秦軍明明已經投降了,為什麼項羽還把他們全部坑殺了呢?這是事實還是杜撰的呢?

    關於這件事情,史記記載的大概是這個意思,項羽打敗了章邯之後,章邯考慮到支援自己的李斯已經被趙高給殺了,無論打贏打不贏,自己難逃一死,所以帶領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項羽封他為雍王。

    結果投降了的秦軍私下裡商議說:章邯忽悠我們投降了,如果我們能夠入關打敗了秦朝,那也就罷了,如果不能呢?其他六國的人都可以回家,我們呢?至少我們的父母妻兒會全部被秦朝殺了啊!

     項羽知道這件事情後,就和黥布、蒲將軍商議,最後把這20多萬人全部坑殺了,《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第四》是這樣記載的:羽詐坑殺秦降卒二十萬人於新安,《項羽本紀》記載“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

    這件事情是不是事實呢?1912年修建隴海鐵路時,工人在李杏灣村挖出了累累白骨。當地的地方誌記載,這就是歷史上項羽坑殺20萬秦軍降卒的遺址,只是此時軍閥混戰,遺址並沒有得到繼續挖掘或儲存。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民在坑內平整土地時,還常常挖出大量人骨。

    由此可見,2000年前項羽的確坑殺過大量的秦朝降軍,可是是坑殺的20萬全部秦朝降軍麼?

    從《史記》描述來看,的確是全部的秦朝降軍,只留下了章邯、長史欣、都尉翳三個人!只是後人卻有很多人提出疑問:畢竟這20萬秦軍是曾經打敗過項梁,包圍過趙王的大軍;而且這二十萬秦軍並沒有放下武器,只是接受了改編,由司馬欣率領要作為先鋒進攻咸陽的。

    坑殺這樣的20萬大軍是一個大動作,不可能不聲不響,而且秦軍一旦明白自己要被坑殺了,20萬秦軍一定會反抗的!而且如果全部坑殺,沒有一兵一卒的章邯憑什麼被封為雍王呢?

    所以有很多史學家猜測,當時被坑殺的應該是投降之後準備造反的部分秦軍,而不是全部的秦軍,至於2000年前的事實到底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項羽固然決定要殺了這些秦軍,但是為什麼項羽要選擇坑殺呢?

    第一、54年前, 距離新安古城百餘公里的地方是秦白起坑殺40萬趙國降軍的地方,54年後,同樣是降軍,同樣的坑殺,豈不是一報還一報?

    第二、其實坑殺這件事不只是這兩起,抗日劇中日本鬼子不也這樣對待過華人麼?如此大批次的殺人,還有比詐而坑殺更方便、更環保、更節約成本的麼?連埋屍體都省了一般的力氣!

    以上,個人淺見,敬請指教!

  • 6 # 冷清先生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命王翦率60萬秦軍滅楚國,楚國大將項燕在敗亡之時,發下一個毒咒:“楚雖三戶,滅秦必楚。”這句話在楚人心中埋下復仇的種子,楚華人反秦復楚的願望,比燕、齊、趙、魏、韓等華人都強烈。

    【楚人北上、六華人南下的兵役。】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擁有百萬秦軍。長城軍團30萬,駐守長城一線,以備匈奴;南越軍團50萬,駐紮在嶺南地區;關中軍團30萬、駐紮在函谷關等重要隘口。

    前210年,秦二世當政,秦朝軍隊大輪換。秦軍新兵服役的原則:“楚華人北上,加入長城軍團,佔總人數的一半;六華人南下,加入南越軍團,佔總人數的三分之二;秦人加入關中軍團,駐紮全國各地。”

    前209年秋,陳勝、吳廣等楚人新兵900人,從楚地趕往長城軍團的漁陽(今北京),遇雨而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為兩個隊長,商議誤期之事,誤期當斬,造反也是個死,兩人決定以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起義。

    他們用絹條寫下:“陳勝王”,然後塞入魚肚子裡。大師傅做飯,從魚肚裡發現“陳勝王”的娟條,很是驚訝。晚上讓人,模仿動物的叫聲,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在陳勝吳廣等人的主導下,天下反秦的的起義開始了。

    陳勝吳廣首義之後,天下六國之人紛紛響應。劉邦在沛縣起義,項梁和項羽在會嵇起義,六國貴族也紛紛起兵反秦。各路反秦勢力當中,楚華人的力量最大。粗略統計,六國反秦的各種力量,總人數達到百萬之眾,楚人佔到50萬以上。

    公子扶蘇和蒙恬被秦二世殺死以後,長城軍團的所有人都寒心了。陳勝、吳廣起義後,接到命令的長城軍團立即土崩瓦解了。長城軍團中十幾萬楚人,成建制的投奔了陳勝、吳廣,幾萬六華人都投奔了六國復國的貴族。王離、涉間、蘇角等秦軍將領,只從長城軍團帶回來幾萬秦人將士。

    陳勝、吳廣起義後,南越軍團在幹什麼呢?當天下反秦的訊息傳到南越,50萬秦軍中的30多萬人是六華人,南越軍團立即就炸鍋了。六華人都想回去復國,只有秦人想回去保秦朝。大批的六華人逃離南越,南越軍團已經處在崩潰和兵變的邊緣,並且桂林、象郡已經叛亂。任囂和趙佗當機立斷,封鎖了韶關等關隘,首先解決南越內亂,根本無力救援秦朝。

    【秦朝滅陳勝、項梁,諸侯立熊心為義帝】

    陳勝吳廣起義後,長城軍團土崩瓦解,南越軍團發生內亂,這兩支軍隊都指望不上,30萬關中軍團,駐紮在全國各地。秦二世不得不武裝70萬驪山徒,當驪山徒還沒有武裝完畢,其中的40萬六華人就跑光了,投奔了六國的軍隊。章邯以長城軍團的幾萬老秦軍,還有30多萬驪山徒中的秦人,組成40萬章邯軍團,奉命出關。

    陳勝命周章(周文)將軍帥數萬人伐秦,沿途收攏驪山徒,至戲下數十萬人也。章邯軍團出潼關擊周文,周文敗戲下出函谷關,走澠池而自殺。假王吳廣攻滎陽不下,田臧殺吳廣。章邯復擊陳勝,陳勝退於陳,為車伕莊賈所刺殺。

    楚國貴族立熊心為楚懷王,項梁、項羽、劉邦皆為臣。章邯既滅陳勝、吳廣,以兵擊項梁軍,王離從擊劉邦。章邯敗項梁殺之,劉邦敗王離。劉邦、項羽皆收兵至懷王熊心。張耳、陳餘得李良兵,勢大立趙王歇,章邯覺得楚軍不足慮,北上擊趙軍。諸侯皆擁楚懷王熊心為義帝,收陳勝、項梁舊部復強盛。

    【秦朝是怎麼滅亡的,項羽為什麼殺秦降卒20萬】

    前207年8月,章邯擊趙破邯鄲,趙王歇、張耳退入鉅鹿城,王離、蘇角、涉間圍鉅鹿,張耳、陳餘請義帝救趙。義帝命宋義為冠軍帥15萬楚軍救趙;命劉邦帥3萬兵攻秦地。義帝與大家約:“先入咸陽者為王!”同年九月,趙高殺秦二世,立秦子嬰。同年十月,秦子嬰殺趙高。

    張良對劉邦說,以三萬兵擊秦,無疑以卵擊石,必出奇兵可勝,請繞道宛城。劉邦以三萬兵擊宛城,採疑兵計下宛城。劉邦以兩萬兵擊破武關,進兵秦嶺嶢關,嶢關有秦軍5萬,酈食其說武關降。前207年十月下旬,劉邦入潼關,只有46天的秦王子嬰降,秦朝滅亡,秦朝子嬰請降為秦王,奉義帝熊心。

    同年(前207年9月下旬),項羽殺卿子冠軍宋義,奪楚軍權。十月,項羽命英布、蒲將軍帥兩萬兵渡河擊秦,戰不利。陳餘復請兵,項羽率楚軍主力十餘萬渡河,擊秦軍甬道。十一月,項羽經九戰,章邯失甬道引兵退,鉅鹿張耳等20萬諸侯軍,圍殲王離秦軍殺涉間、蘇角自殺,擒王離。

    十二月,章邯20多萬秦軍退守棘原,項羽率40萬諸侯聯軍與之對抗。秦王子嬰命章邯降,章邯複查得命,乃降項羽。章邯不得已而降項羽,非戰不利也,秦朝已亡、秦王子嬰命降 ,故章邯非真心降項羽。項羽怕20萬秦軍入咸陽造反,另外 劉邦已經入咸陽,項羽必須去咸陽搶功,帶著20萬秦軍入咸陽太累贅,也沒糧食給他們吃,故殺秦卒二十萬。

    公元前206年元月,項羽入咸陽,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及阿旁宮,火三月不滅,秦國滅亡。項羽搶功成功。報義帝熊心,分封18路諸侯,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封地巴蜀漢中。劉邦滅秦朝在前,項羽入關殺秦王子嬰在三個月以後,滅掉的是諸侯秦國,但是項羽搶功成功。

  • 7 # 史書上冬眠的蛇

    此問句是兩個問題,先來回答第一個,為什麼滅掉秦國的非楚國不可?

    實際上從各種資料來看,楚滅掉秦的可能性在六國中還算機率最大的,為啥?因為楚國最強大!當初秦始皇滅楚的時候,派出了王翦,而王翦的要求是六十萬秦軍,少一個不可!六十萬是什麼概念?這六十萬已經是當年秦國所能徵集來的全部兵力了,就在這之前不久,長平之戰中,秦軍幹掉並一舉活埋了趙國四十五萬大軍,說明秦軍的數量一定是高於四十五萬的,大致要在五十萬往上,否則他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壓制趙軍四十五萬大軍。兩相印證,都可以說明六十萬已經是秦軍極限,反之,可以證明楚國最強大。

    然後就是那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話。我們今天已經很難考證這句話到底是出現在楚亡之前,還是秦亡之後,不過這句話也是怎麼說都對!楚亡之前,楚國是六國中最強的,也是最難滅掉的,當然他也就是最有希望滅秦的力量。而秦亡之後呢?事實上,秦就是亡於楚人之手,無論是破關中,還是擊敗秦軍主力,那都是楚人手中完成的事,包括首舉反秦旗幟的也是楚人陳勝,所以這句話不僅可以當做預言,也可以當做歷史的總結,怎麼說都算說的過去!

    歷史有很多內容都是後人對前面發生事件的總結,包括有些預言,也許當時並沒有,後面可以再總結上去,最重要的是符合邏輯,與歷史結果相吻合就行,所以古代有很多預言就變成了神奇的存在,我們不禁萬分感慨古人的智慧,覺得某些話與歷史的發展十二萬分的貼切與神合,說到此,基本也就解答了本題第一問,為啥只有楚國能滅掉秦國,你就當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吧。

    然後是第二問,項羽為什麼要屠殺那二十萬投降的秦軍。春秋戰國五百年,列國之間的戰爭就沒有停過,諸如此類的屠殺不勝列舉,有的時候,史書上就幾個字簡單帶過,比如說什麼惠公三年,拔了哪座縣城,屠三萬之類的,在左傳,資治通鑑這類書中太多太多了,記都記不住啊!但是那時候的人就記住了一點,敵國的人是不可信任的,這種不信任感完全是常年戰爭,而又常年屠殺帶來的惡果,秦雖然統一了,但日子尚短,六國遺民還在,這種影響自然還在。

    項羽納降的這二十萬秦軍可不是俘虜,他們是以投降的方式加入了反秦義軍之中,成為了義軍的一部分,而他們都是章邯從關中帶出來的驪山役夫,基本都是秦人,二十萬拿著兵器的秦人行走在反秦義軍之中,一旦失去控制,後果不堪設想!而六國之間可以因為都被秦滅過而解除猜忌,這秦人和六國之間的猜忌怎麼解除?

    當然也有人認為是糧食問題導致的屠殺,其實我不敢苟同。項羽以兩萬人渡河擊秦軍,到入關中的時候,已經四十萬之眾,如果他缺糧,是不可能聚合這麼多人的,就別說他,劉邦還有十萬人呢,靠什麼養活的?所以我認為那時候並不缺糧,就算缺,也不是主要問題!

    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人心!項羽殺了二十萬秦軍,但沒有殺章邯,是因為他覺得這事章邯無過,章邯控制不住秦軍的猜忌,就像他也控制不住義軍的猜忌一樣,與其留著猜忌以後戰場火併,不如來一場乾脆的屠殺,這在當時,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可是歷史要誇大這件事,無非是後來楚漢爭霸而漢又勝利的後果,總要突出劉邦的正義性,就得說明霸王的惡魔性,屠殺秦降卒正中下懷,歷史就是這樣,一定要符合邏輯,與結果吻合,否則,我們就失去了讀史的基準線,喪失了歸屬感。

  • 8 # 秦皇漢武

    “亡秦必楚”其實是句讖語,只不過碰巧兌現了,所以讓後人一位只有楚國才能滅秦。但滅亡秦王朝的其實並不是楚國,這一點賈誼在《過秦論》中看的很透徹,即“亡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那麼楚國在滅秦過程中究竟起到什麼作用呢?

    其實就是起了個盟主的作用,秦末戰爭中復辟的所謂“楚國”,只不過是以項氏、劉氏新軍閥為主組成的軍事聯盟,並非戰國時期楚國貴族政權的延續。楚懷王熊心雖然是王族後裔,但他只是傀儡,無力掌控復辟後的權力。

    那麼當時趙、魏、燕、齊等國紛紛復辟,為什麼是楚國做了盟主呢?這還得感謝陳勝、吳廣,正是他們最先在楚地發動了起義,建立了張楚政權,所以當時的落魄貴族才能借兵復國,楚地自然成了當時反秦的中心。

    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楚地自秦始皇時期就一直暗潮湧動,這跟楚國的一大特點有關。

    楚國原本在江漢一帶建國,到了戰國時期,先後滅國40餘個,是戰國七雄當中滅國最多的國家。但是,楚國也是封君最多的諸侯國,像秦國滅亡它國後往往把佔領地變成秦的郡縣,但楚國卻不同,它滅國後反而採取了封君的方式,這些封君在自己的地盤上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可以自行收繳賦稅,並且領地還是世襲的。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楚國雖大,卻是一盤散沙,內中充滿了大大小小几十個國中之國,據考古資料印證,已發現的封君多達36個。這也就是為什麼秦滅楚時,秦國60萬大軍在楚國待了兩年都不缺糧,反倒是主場作戰的楚軍最先因缺糧而主動移師,結果被王翦擊潰。

    但也正是這一特點,使得秦滅楚後,楚地依然無法實現中央集權的完全有效掌控,這也方便了那些反秦勢力的躲藏。如張耳、陳餘,包括刺殺秦始皇失敗後的張良,都是往楚地躲藏。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多次出巡都要去楚地,史書記載說是因為“東南有天子氣”,其實翻譯成今天的話說,那就是東南一帶的楚地統治不穩定,所以秦始皇才多次巡視鎮壓。

    接下來再來說項羽為什麼要坑殺20萬秦軍。

    滅秦雖然是以楚為盟主的,但實際上卻是以楚軍將領項羽為中心的,畢竟實權掌握在他手中。但項羽也只是個盟主,除了劉邦統率的軍隊外,項羽旗下還有近40萬兵力,但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諸侯聯軍,是項羽靠破釜沉舟後的威猛強行捏合在一塊的,並不穩固。

    所以,當擊敗章邯後,面對投降的20萬秦軍,項羽的選擇有兩條路:一是殺掉,二是像捏合其他諸侯一樣,把這些秦軍捏合成聯軍的一部分。自古殺降不詳,而且一旦當時秦朝尚未滅亡,如果此時坑殺秦軍,必然會導致尚未歸降之地的拼死抵抗,所以項羽選擇的是第二條路,在洹水南殷虛接受秦軍投降後,以秦軍為前部,繼續西進,一直走到新安這個地方,項羽卻突然改變了主意,坑殺了20萬秦軍。

    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據《史記》記載:“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這句話透露出一個關鍵資訊,就是這支秦軍中大部分人已經不是當年章邯東出時帶來的六國刑徒,而是來自關中本土的秦軍,否則諸侯聯軍也不會趁機報當年被秦軍吏卒欺壓的仇。

    這個也很好理解,章邯東出時之所以發動驪山刑徒,是因為起義軍逼近咸陽,來不及徵調郡縣秦軍,而當擊潰起義軍後,秦王朝有了緩衝時間,可以從容徵調各處秦軍,加上刑徒軍歷經多次大戰,早已損傷殆盡,後續補充進來的,是秦王朝關中徵調的正規軍。

    這些人投降原本就是受到章邯欺騙所致,行至新安時,秦軍躁動,加上諸侯聯軍糧草不足,一旦受到秦軍躁動牽連,諸侯聯軍將一鬨而散,所以項羽提出“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決定將20萬秦軍全部坑殺。

  • 9 # 西嶽頑石

    當年楚懷王客死秦地,悽慘無比,雖然懷王自己作死,但天下百姓對他寄予了深深的同情。陳勝在大澤鄉斬木為兵,揭竿而起,敲響了秦王朝滅亡的喪鐘,他建立的政權就叫“張楚政權”,意為欲張大楚國,反抗暴秦。

    後來陳勝雖然失敗,但各路反秦勢力依然聲勢浩大,他們尊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義帝,雖為名義上的反秦總領袖,但也一呼百應,可見楚在天下百姓心中的地位。秦王朝真正的掘墓人是項羽,他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根正苗紅的楚國舊貴族,自稱西楚霸王。

    笑到最後的劉邦也是地地道道的楚人,在秦王朝滅亡的過程中,深深的刻上了楚的烙印。楚國從始至終都是滅秦的中堅力量,相比其他五國,楚國反秦的意志最堅定,情緒最激烈,所以楚南公一語成讖。

    至於項羽為何坑殺二十萬秦朝降卒,首先項羽糧少,20萬人都要吃飯,這對項羽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其次,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的軍隊視秦朝降卒為奴隸,輕則罵重則打,大批秦兵擔心反秦失敗後,項羽會將他們俘虜東去,而秦朝當局一定會對他們的父母兄弟痛下殺手,以此鬧的人心惶惶。

    項羽也擔心這20萬秦朝降卒發生暴亂,屆時局面不好控制,就索性將20多萬秦兵全部活埋在新安城南,只帶了三位秦朝降將進入關中。現在看來,項羽此舉無異於自毀長城,20多萬人啊,其中大部分為關中人,關中百姓對他恨之入骨,豈會真心實意的擁護他?

    其實從此刻開始,項羽雖然還未與劉邦真正交手,但已經落於下風。項羽這個人,最大的悲劇就在於,該殺的他一個也沒殺,不該殺的他一個也沒放過,步步臭棋,焉有不敗之理?

  • 10 # 茶亭浪子

    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就是戰國末期秦楚兩國實力的寫照。

    他們的實力來自於他們優異的戰略位置,都處於棋盤的金角銀邊,國土廣大戰略縱深好,人口繁盛。

    韓趙魏三國,人口不少,韓魏兩國國土太小,趙國國土面積大,但他們三國的通病是地處中原乃四戰之地,戰略位置太差,西鄰強秦,南、東面齊楚燕,北臨匈奴。可以說很難成大事。

    燕國位置還算不錯,但在那個時代,幽燕之地人口稀少,也難成大事。

    齊國位置也不錯,但就是文風太盛,戰爭太少,武力太弱了。

    楚國南蠻出身,早期地盤也不大,但經歷數百年發展,到戰國末期,楚國已成為一個霸佔黃淮及長江流域廣大區域的超級大國。

    楚國位置好,南蠻武風很盛,再加上人口眾多,所以才有,楚雖三戶,滅秦必楚。

    至於項羽坑殺降卒,

    首先,在那個年代殺俘的風氣還是很盛的,不像現代社會,受各種國際法約束。秦國當年長平之戰,也是坑殺趙國降卒幾十萬。說不定當時坑殺秦國俘虜,趙國也出力不少。

    第二,項羽滅秦後否定了秦國的郡縣制,實行分封制。他將自己的封地,定在彭城,離秦國很遠,也怕秦國再度反叛,到時他自己也是鞭長莫及,所以也是為了消滅秦國的有生力量。

    第三、項羽家族跟秦國有私仇,他爺爺項燕、叔叔項梁都死在秦軍手上,這也是他坑殺降卒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委內瑞拉有要求,俄羅斯會為支援馬杜羅而部署軍事基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