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然若素84852498

    史書上記載雍正的性格是睚眥必報,薄情寡恩,擁有這種性格的人一般都是比較理性的,考慮問題不會優柔寡斷,不會感情用事。簡單來說就是表面上很好相處,實際上沒有人會真正走進他的內心。從他登基處理潛邸裡替他辦事的人和他親自自己兒子清理道路這兩件事情上可以看出雍正的殺伐果斷。這樣一個英明果決,卻又冷酷無情到冷血的皇帝又怎麼會在乎一個飛揚跋扈,目無君長的外戚呢?

  • 2 # 道中道道而道

    在雍正即位初期,年羹堯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雍正二年的時候他僅用15天就平定了青海的羅卜藏丹津之亂,替雍正將西陲局勢牢牢把控在手中。當時雍正是非常欣賞也非常依賴年羹堯的,年羹堯在西北問題的處理上有絕對的發言權,可以說是能一錘定音。

    除了西北問題,關於官員的升替、民生法規的制定等,雍正都會諮詢年羹堯的意見,更在奏章上公開批示,稱年羹堯“能替朕言”,這是何等的寵幸

    除了君臣之外,雍正更是年羹堯的妹夫,年羹堯的親妹妹在雍正沒有即位之前就是他的側福晉,雍正稱帝之後,她隨即封妃,更為雍正生下了三子一女,可見恩寵優渥。有年妃在雍正面前吹枕頭風,自己也軍功在身並已封爵,可以說前途是一片光明瞭。那這樣的年羹堯,最後是怎麼得罪了雍正呢?

    可以說年羹堯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恃寵而驕。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皇帝可以拿你當大舅子,但你萬萬不能拿皇帝當妹夫。

    皇帝說話可以不聽,大將軍發話不敢不從,雍正怎麼能忍?年羹堯對自己的兵士如此,對自己的同僚態度更加趾高氣昂,他把跟自己同級別的官員視作下屬,對不得志的王爺也從不行禮問安,更是不得人心,把朝野上下統統得罪了一遍,只是礙於雍正的寵信,不敢言說罷了。

    雍正對於年羹堯的忍耐,終止於一封賀表。雍正三年三月,天象出現了祥瑞之兆,在朝官員紛紛向雍正上賀表,稱讚雍正治國有方,上天賜兆,年羹堯也有賀表呈上,但是賀表中有一個成語寫反了,把“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這個是稱讚雍正勵精圖治的意思,其實寫反了也根本不影響字面意思。

    但是雍正就抓住了這個機會,痛斥年羹堯故意不敬,將年羹堯的官職一貶再貶。而朝廷議政大臣們也見風使舵,趁這時給年羹堯羅列了92條大罪,條條致死,朝野上下無人願意為他說上一句好話。

    曾經在奏章上批覆對年羹堯說“朕亦甚想你”的雍正,最終由於對年羹堯的飛揚跋扈忍無可忍,賜他自盡。

  • 3 # 歷史不留名

    雍正即位之後,年羹堯更是備受倚重,和隆科多並稱雍正的左膀右臂。隆科多是胤禛的親孃舅,在胤禛繼位前已為他效力多年,二人的親密程度自不必多言。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雍正發出上諭:“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這樣,年羹堯遂總攬西部一切事務,實際上成為雍正在西陲前線的親信代理人,權勢地位實際上在撫遠大將軍延信和其他總督之上。雍正還告誡雲、貴、川的地方官員要秉命於年羹堯。同年十月,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青海局勢頓時大亂,西陲再起戰火。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駐西寧坐鎮指揮平叛。

    到了雍正二年(1724年)初,戰爭的最後階段到來,年羹堯下令諸將“分道深入,搗其巢穴”。各路兵馬遂頂風冒雪、晝夜兼進,迅猛地橫掃敵軍殘部。在這突如其來的猛攻面前,叛軍土崩瓦解。羅卜藏丹津僅率200餘人倉惶出逃,清軍追擊至烏蘭伯克地方,擒獲羅卜藏丹津之母和另一叛軍頭目吹拉克諾木齊,盡獲其人畜部眾。羅卜藏丹津本人因為化裝成婦人而得逃脫,投奔策妄阿拉布坦。這次戰役歷時短短15天(從二月八日至二十二日),大軍縱橫千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敵營,犁庭掃穴,大獲全勝。年羹堯“年大將軍”的威名也從此震懾西陲,享譽朝野。

    平定青海戰事的成功,實在令雍正喜出望外,遂予以年羹堯破格恩賞:在此之前,年羹堯因為平定西藏和平定郭羅克之亂的軍功,已經先後受封三等公和二等公。此次又以籌劃周詳、出奇制勝,晉升為一等公。此外,再賞給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其父年遐齡則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此時的年羹堯威鎮西北,又可參與雲南政務,成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

    君臣知遇

    年羹堯不僅在涉及西部的一切問題上大權獨攬,而且還一直奉命直接參與朝政。他有權向雍正打小報告,把諸如內外官員的優劣、有關國家吏治民生的利弊興革等事,隨時上奏。他還經常參與朝中大事的磋商定奪。比如耗羨歸公政策的推行,最早在康熙末年就有官員上疏建議,年羹堯也曾提出,但為康熙所斥責而未果。到了雍正上臺後,山西巡撫諾岷等人又奏請實行,朝野上下一時議論紛紜。在此情況下,雍正特地徵詢年羹堯的意見:“此事朕不洞徹,難定是非,和你商量。你意如何?”律例館修訂律例,雍正閱後發給年羹堯看,要他提出修改意見。

    雍正二年(1724年)冬,年羹堯入京覲見之前,雍正因其要來,就命各省地方大員赴京集會,四川巡撫蔡珽以沒有可以會商的事務提出不同看法,雍正又就此向年徵詢意見。以年的行止來定其他地方督撫的行動,可見雍正把年羹堯的地位置於其他督撫之上,以使其政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有關重要官員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更是頻頻與詢問年羹堯的意見,並給予他很大的權力。在年羹堯管轄的區域內,大小文武官員一律聽從年的意見來任用。元年四月,雍正命範時捷署理陝西巡撫,不久想要改為實授,把原任巡撫調為兵部侍郎,雍正特和年商討這項任命。另一次雍正在安排武職官員時“二意不決”,就徵詢年羹堯的意見,問他如果將陝西官員調往他省升用“你捨得捨不得”,要他“據實情奏來,朕依爾所請敕行”。四川陝西以外官員的使用,雍正也經常徵求年的意見。一次河南開歸道一職缺出,雍正一時“再想不起個人來”可以任用,就與年羹堯商量其人選。還有一次,雍正聽到對京口將軍何天培的為人有不同意見,就問年羹堯是否也有所耳聞,並希望他據實上奏,以決定其去留。年羹堯密參署直隸巡撫趙之垣庸劣紈絝,不能擔當巡撫重任,雍正遂將趙革職。江西南贛總兵缺出,朝廷擬用宋可進,年羹堯奏稱他不能勝任,請以黃起憲補授,雍正便依從了年羹堯的意見。

    青海平定之後,雍正在給年羹堯奏摺的硃批中寫道:“爾之真情朕實鑑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年羹堯進京期間,即與總理事務大臣馬齊、隆科多一同處理軍國大政。雍正還因為他“能宣朕言”,令其“傳達旨意,書寫上諭”。年羹堯儼然成了總理事務大臣。

    雍正跟年羹堯的私交也非常好,並且給予特殊的榮寵。雍正認為有年羹堯這樣的封疆大吏是自己的幸運,如果有十來個像他這樣的人的話,國家就不愁治理不好了。平定青海的叛亂後,雍正極為興奮,把年視為自己的“恩人”,他也知道這樣說有失至尊的體統,但還是情不自禁地說了。

    為了把年羹堯的評價傳之久遠,雍正還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記年羹堯的豐功偉績,否則便不是他的子孫臣民了: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這簡直就是以對年羹堯的態度來判斷人們的正確與否。至此,雍正對年羹堯的寵信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年羹堯所受的恩遇之隆,也是古來人臣罕能相匹的。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堯入京覲見,獲賜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及金幣等非常之物。年羹堯本人及其父年遐齡和一子年斌均已封爵,十一月,又以平定卓子山叛亂之功,賞加一等男世職,由年羹堯次子年富承襲。

    在生活上,雍正對年羹堯及其家人也是關懷備至。年羹堯的手腕、臂膀有疾及妻子得病,雍正都再三垂詢,賜送藥品。對年父親遐齡在京情況,年羹堯之妹年貴妃以及她所生的皇子福惠的身體狀況,雍正也時常以手諭告知。至於奇寶珍玩、珍饈美味的賞賜更是時時而至。一次賜給年羹堯荔枝,為保證鮮美,雍正令驛站6天內從京師送到西安,這種賞賜可與唐明皇向楊貴妃送荔枝相比了。

    雍正對年羹堯寵信優渥,並希望他們彼此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他對年說: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在唸做千古榜樣人物也。

    此時的年羹堯,志得意滿,完全處於一種被奉承被恩寵的自我陶醉中,進而做出了許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終招致雍正的警覺和忌恨,以致家破人亡。

    君臣失和

    年羹堯的失寵和繼而被整是以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二次進京陛見為導火線的。在赴京途中,他令都統範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等跪道迎送。到京時,黃韁紫騮,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態度竟也十分驕橫,“無人臣禮”。年進京不久,雍正獎賞軍功,京中傳言這是接受了年羹堯的請求。又說整治阿靈阿(皇八子胤禩集團的成員)等人,也是聽了年的話。這些話大大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

    年羹堯結束陛見回任後,接到了雍正的諭旨,上面有一段論述功臣保全名節的話:“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在這個硃諭中,雍正改變了過去嘉獎稱讚的語調,警告年要慎重自持,此後年羹堯的處境便急轉直下。

    失寵獲罪

    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凌人: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

    對於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年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前後導引,執鞭墜鐙”的奴僕使用。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請聖安,但雍正的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

    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進呈其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打算親自撰寫序言,尚未寫出,年羹堯自己竟擬出一篇,並要雍正帝認可。年羹堯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儀,“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雍正心中頗為不快。

    結黨營私

    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小說《兒女英雄傳》所寫紀縣唐實指年羹堯,說他是經略七省的大將軍,“他那裡雄兵十萬,甲士千員,猛將如雲,謀臣似雨”。這些都是藝術上的誇張,與實際情形有很大的出入,但也說明年羹堯的勢力之大。

    許多混跡官場的拍馬鑽營之輩眼見年羹堯勢頭正勁、權力日益膨脹,遂競相奔走其門。而年羹堯也是個注重培植私人勢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親信,“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比如他彈劾直隸巡撫趙之垣“庸劣紈絝”、“斷不可令為巡撫”,而舉薦其私人李維鈞。趙之垣因此而丟官,於是轉而投靠年羹堯門下,先後送給他價值達20萬兩之巨的珠寶。年羹堯就借雍正二年進京之機,特地將趙帶到北京,“再四懇求引見”,力保其人可用。遭年參劾降職的江蘇按察使葛繼孔也兩次送上各種珍貴古玩,年羹堯於是答應日後對他“留心照看”。此外,年羹堯還借用兵之機,虛冒軍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別當上了直隸道員和署理副將的官職。

    貪斂財富

    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頓吏治、懲治貪贓枉法是一項重要改革措施。在這種節骨眼上,雍正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受到懲處

    雍正對年羹堯的懲處是分步逐漸進行的,主要分為以下四步。

    第一步

    在雍正二年十一月年羹堯陛見離京前後,此時雍正已作出決定,要打擊年羹堯。年羹堯離京後接到的那份硃諭就是對他的暗示。

    第二步

    給有關官員打招呼。一是年羹堯的親信,要求他們要與年羹堯劃清界限,揭發年羹堯的劣跡,以爭取保全自身;二是年羹堯不喜歡的人,使他們知道皇帝要整治年羹堯了,讓他們站穩立場;三是與年羹堯關係一般的人,讓他們提高警惕,疏遠和擺脫年羹堯,不要站錯了隊。這就為公開處治年羹堯做好了準備。

    第三步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正月,雍正對年羹堯的不滿開始公開化。年指使陝西巡撫胡期恆參奏陝西驛道金南瑛一事,雍正說這是年任用私人、亂結朋黨的做法,不予准奏。

    年羹堯曾經參劾四川巡撫蔡珽威逼所屬知府蔣興仁致死,蔡珽因此被罷官,經審訊後定為斬監候;而年羹堯的私人王景灝得以出任四川巡撫。這時雍正已經暗下決心要打擊年羹堯,蔡珽被押到北京後,雍正不同意刑部把他監禁起來,反而特地召見他。蔡珽陳述了自己在任時因對抗年羹堯而遭誣陷的情況,又上奏了年羹堯“貪暴”的種種情形。雍正於是傳諭說:“蔡珽是年羹堯參奏的,若把他繩之以法,人們一定會認為是朕聽了年羹堯的話才殺他的。這樣就讓年羹堯把持了朝廷威福之柄。”因此,雍正不僅沒有給蔡珽治罪,而且升任他作了左都御史,成為對付年羹堯的得力工具。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但表中字跡潦草,又一時疏忽把“朝幹夕惕”誤寫為“夕惕朝幹”。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說年羹堯本來不是一個辦事粗心的人,這次是故意不把“朝幹夕惕”四個字“歸之於朕耳”。並認為這是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所以對他在青海立的戰功,“亦在朕許與不許之間”。接著雍正更換了四川和陝西的官員,先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亂。四月,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最後一步

    是勒令年羹堯自裁。年羹堯調職後,內外官員更加看清形勢,紛紛揭發其罪狀。雍正以俯從群臣所請為名,盡削年羹堯官職,並於當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北京會審。十二月,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其罪狀分別是: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

    雍正說,這92款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30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名噪一時,“年大將軍”的威名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惡名,於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年羹堯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職,嫡親子孫發遣邊地充軍,家產抄沒入官。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 4 # 農夫山泉一點田

    如今已經得到證實的一個事情是,雍正皇帝能夠順利登上皇位,多虧了有年羹堯和隆科多這兩個人物的幫忙。事實上,在雍正皇帝剛剛登上皇位的時候,國家政局非常不穩定,到處都充滿著不穩定的因素,這時候多虧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的鼎力協助。

    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後,國家政局瞬間風雨飄搖、動盪不安,雍正皇帝的皇位也非常不安穩,這時候是隆科多站了出來,帶領著自己的軍隊,非常堅決地支援雍正在位,直接弄死一切反對的人,這樣的威懾力,才讓大家都沒有膽量去反對雍正了,雍正的皇位才穩定了下來,國家政局在隆科多的輔助下,才慢慢好轉了。

    隆科多對雍正皇帝,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除了他之外,年羹堯也是雍正皇位得以穩定的另外一個大功臣。這個年羹堯和雍正皇帝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要說到最親密的一個關係,那就是年羹堯的妹妹,是雍正皇帝的後宮女子之一。就算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妹夫”,於情於理年羹堯也會幫助雍正皇帝坐穩皇位,不是嗎?當然了,一旦雍正真正成為了天下之主,年羹堯很自然得也會跟著受益。

    年羹堯這個人,真的是先天很足,後天又努力的那種男人。首先,他的家世背景非常好,他的父親和哥哥,都在朝廷當中擔任著非常高而且重要的官職,家庭背景一直就很強大。後來,他的妹妹再成為了皇上的女人之後,年羹堯更是直接變成了皇親國戚。說真的,有著這樣的背景,年羹堯即使是一個沒有什麼能力、碌碌無為的官二代,也能一輩子都過得非常舒適了。難得的是,年羹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還能夠意識非常清醒地,不斷提高自身能力。

    年羹堯沒有憑藉著自己的家世背景胡作非為,也沒有混吃等死,而是不斷地學習文化知識,最終也成功考中了進士,對於考取進士的難度,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可見,年羹堯的一心學習,可不是什麼假把式,人家是真真實實的有真才實學的。並且也能夠說明,年羹堯的智商是絕對不低的,不然也不能考中進士啊。這樣說來,他真的是要能力有能力,要才智有才智,要背景更是有背景,後來能夠在官場上混的如魚得水、一路高升,也是非常能夠理解的事情了。

    那時候年羹堯,正駐紮在西北地區,依靠著自己強大的兵力,讓西北地區反對雍正皇帝的人們,都不敢造次了,都被鎮壓下去了。並且,那時候雍正皇帝的強大對手十四皇子,同樣是非常有實力的,也有著自己的軍隊,但因為害怕年羹堯的軍隊強大的能力,才沒敢去和雍正皇帝對著幹,要不然,這一場造反,估計是難免的了。

    可惜的是,年羹堯在手握大權之後,就喪失了自己的本心,開始做事肆無忌憚、囂張跋扈了。

    年羹堯自恃功高蓋世,不把天子和朝臣放在眼裡。在一次慶功宴上,雍正出於愛將之心,多次要求將領們將鎧甲卸下,卻無人敢動。唯等年羹堯發話之後,眾人才敢卸下鎧甲。年羹堯儼然將國之將領訓練成了家之兵丁。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把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當做奴僕使喚,對雍正的恩詔不行三跪九叩之禮。

    甚至在知道雍正打算親筆為《陸宣公奏議》撰序的情況下,都敢以不願煩擾聖駕為由,自擬序言,更要求雍正公諸於天下。如此飛揚跋扈,雍正豈能容他?

    對於雍正大力整頓吏治一事,年羹堯處處干預,諸多阻撓。其貪斂財富,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即便是被貶職上任,仍大運財產,更帶數千親兵同往。此時的雍正,嚴懲貪官及違法亂紀者是勢在必行,行之必厲。

    最後,雍正皇帝考慮到,“年大將軍”的威名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惡名,於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

    也許是這樣大的權勢,已經讓年羹堯迷失了自我,喪失了理智了吧。這樣囂張而沒有理智的年羹堯,做了太多過分的事情,最終,被雍正皇帝給逼死了。儘管年羹堯有著極大的功勞,還是沒能逃過皇帝的猜疑心啊,都怪他後來做事失了分寸啊。

    年羹堯去世之後,雍正還是不放心,乾脆抄了全家、斬草除根了。

  • 5 # Crazy灬歷史

    為什麼年羹堯會一步步走到滅亡?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目中無人

    根據史料記載以及我們在電視劇中都可以看到,年羹堯這個人在有了權力後,就目中無人,並且無視朝廷法度,這點在《雍正王朝》劇中就有很好的體現,比如出征歸來,見雍正不拜等等,這種目中無人就為自己最終滅亡埋下了種子。

    結黨營私

    年羹堯在得到雍正的賞識後寵愛之後,被封為撫遠大將軍,並且給了年羹堯非常大的權力,可以管轄地方軍政事情,這就無形中讓很多地方官員以及朝廷官員都不得不巴結年羹堯,慢慢的以年羹堯為中心的官員集團就出現了。

    威脅帝位

    年羹堯的勢力逐漸擴大之後,軍政大權在手,加之手下有以自己為主的朝廷官員,這樣的勢力對雍正來說,以及威脅到他的帝位了,所以雍正為了穩固自己的帝位,必殺年羹堯。

    總之,年羹堯的勢力威脅到雍正的權力才是最終他滅亡的直接原因,因為這是所有為君者都不願意看到的,如果有這樣的人,那麼最後必殺。

  • 6 # 壯哉中華民族

    不作死,就不會死。這句話說的很好。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大明永樂大帝朱棣的二子漢王朱高煦,被譽為史上最作死的人——一直想害自己的太子大哥朱高熾,被老子朱棣認清面目後還不收斂,老子朱棣死後,大哥念兄弟情未處理他,大哥當皇帝后不到一年一命嗚呼,改而欺負侄子宣宗朱瞻基,想學老子朱棣的靖難之役。結果朱瞻基沒慣他毛病,輕鬆平叛,被囚禁後仍不知收斂,不但羞辱朱瞻基,竟然還故意拌倒來探望他的朱瞻基。朱瞻基忍無可忍,不再慣他毛病,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死的那個叫慘啊。歷史上還有一個人,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爛,自己作死——那就是大清一代名將年羹堯!

    歸納了一下,年羹堯的主要功績是在西北:鎮守西北要塞,各種平叛軍功彪炳;輔佐雍正上位,客觀上為“康乾盛世”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承接作用。好像就這些了。哦,對了,對年羹堯有知遇之恩的嚴格上來講是康熙。年羹堯首次擔任封疆大吏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擢升他擔任四川巡撫,此時年羹堯還不到三十歲。對於康熙帝的格外賞識和破格提拔,年羹堯感激涕零,在奏摺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在巡撫任上,年的確顯示出了他的能力,沒辜負康熙帝的期望。康熙帝對他在四川的作為也非常激賞,對他寄以厚望,希望他“始終固守,做一好官”。

    各種影視作品裡,年羹堯在雍正帝奪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雍正即位後,年羹堯更是倍受雍正的器重和依仗,與隆科多並稱雍正的左膀右臂。年羹堯在胤禛繼位前已為他效力多年,加之他是雍正的大舅哥,二人關係甚為親密,雍正對之可謂是“獨寵”,寵到什麼地步呢?一是給予年羹堯破格的榮譽:賜年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及金幣等非常之物,年羹堯本人及其父年遐齡和一子年斌封爵,次子年富承襲一等男世職;二是倍加關心愛護:年羹堯及老婆得病,親自詢問並賜藥;三是加強親情聯絡:年父、年妹(年貴妃)及所生皇子身體狀況常以手諭告之。最誇張的是雍正賜給年羹堯荔枝,為了保鮮,讓驛站派人狂奔,從京師到西安只用了6天,比起當年“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楊貴妃,似乎也不差什麼。就是這樣一個“寵臣”,為何會失寵呢?

    一、年羹堯自恃功高、擅作威福、驕橫跋扈、驕縱不法是表象

    為了帝國的事業,雍正賦予年羹堯很大的權力,在西北年羹堯可以說是“土皇帝”——有任命官員的權力。這個要命,在封建社會里任命官員都是皇帝說了算,但是雍正卻給了年羹堯這樣的權力,年羹堯就認為,雍正老大他就是老二,所以做的事情也越來越過分。據說,年羹堯的用品與衣服用的都是黃色的,我們要知道古時候只有皇室才可以用黃色,這也可是看出年羹堯有多麼的不可一世。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年羹堯也多次觸及雍正底線。種種跡象表明,年羹堯對雍正帝的態度像極了現在職場上的一些現象:能力很強——得到領導賞識——被委以重任——對領導沒大沒小(忠心仍然有)——損壞領導威望形象——被領導清洗掉。說白了,就是自己膨脹了,沒認清自己的位置,認為地球離了自己就不轉了、領導離了自己就不行了,實際呢?離了你,太陽照常從東方升起。

    二、沒把握好雍正的真實意圖,是年羹堯覆滅的深層次原因

    仍然是歸結為職場之爭。大家都知道雍正與八王爺胤禩集團鬥爭,可以說八王爺胤禩集團雍正最大忌諱、最大敵人!雍正最大的忌諱是什麼呢?就是皇位的繼承。雍正“得位不正”,胤禩、胤禟、胤禵這些人雖然口不能言,可不等於心裡沒有,不等於行止中沒有流露,所以,消除胤禩、胤禟、胤禵這些政敵和謠言的源頭,應是雍正的既定方針。而年羹堯、隆科多等人在這件大事上卻與雍正背道而馳,並不熱衷,當老好人,反而有隱隱以此威脅雍正帝的意思,能不犯大領導忌諱嗎?

    將年羹堯之死視為雍正帝“狡兔死、走狗烹”的案例,是黑雍正帝的慣用伎倆,對雍正帝是極為不公的。可以說,年羹堯的悽慘下場完全是他自己的作死、他自己的咎由自取!怪就怪他沒理解職場的真諦——老大就是老大,跟他再熟、功勞再大,你也就一高階白領!否則,你就越界了,輕則失業、重則失命,年羹堯就是最好的例子!

  • 7 # lm愛國者

    雍正登基伊始為制衡胤禩、胤禟、胤禵,提拔了年羹堯、隆科多等一干新人。

    年羹堯很給力,雍正二年便高奏凱歌、建功西北,轉瞬成為雍正帝頭號寵臣:獲拜撫遠大將軍,還賜封一等公,年羹堯之父年遐齡也受封一等公、賞加太傅頭銜;年羹堯之子年斌受封一等子(子爵),可謂闔門顯達、榮華富貴!年羹堯系川陝總督,但實行長臂管轄,雲南山西也受其節制。但凡朝廷有重大人事變動,雍正也必徵詢年之意見,年保薦之人被稱為“年選”,吏部兵部無不盡心辦理。

    雍正賜給年羹堯的荔枝,為了保鮮,讓驛站派人狂奔,從京師到西安只用6天。比起當年“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楊貴妃,似乎也不差什麼。雍正甚至還對年羹堯說:“你此番心行,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也。”這還不算,雍正還對年羹堯賭咒發誓說:“朕不為岀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意思是說雍正不當好皇帝,第一個對不起的就是年羹堯。

    年羹堯雖說是“藩陽舊人”,但並不真正瞭解這位新皇帝,他滿以為皇上對他這麼好,即使不能天長地久,也不至於三年五載吧。所以,他有點“漂”了,進京朝覲時,王公大臣下馬問侯他,他也就點點頭,有些臣僚跪接,他連看都不看一眼。

    但僅僅只過了一年多的時間,雍正就對年羹堯、隆科多翻臉了。這不啻晴天霹靂!年羹堯、隆科多本來是雍正對付胤禩集團的兩把利刃,卻先於胤禩集團覆滅!原因何在?許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學者都認為:年羹堯隆科多死於“驕縱不法”。但這不是年隆的覆滅真相。“狡兔猶在,良犬先烹”的歷史現象雖不常有,但也並非沒有。

    南宋名將岳飛是宋高宗趙構一手提拔起來的大將,之所以被殺,原因有二:一是阻礙了趙構的和談大計,二是深觸了趙構的忌諱。第一條眾所周知,今暫不論,單說第二條。趙構早年因受金兵追擊的恐嚇以至陽痿不舉,無奈收養了兩個宗室孩子,分別叫趙伯琮和趙伯玖,並未確立皇太子。岳飛岀於一片忠誠,不顧勸阻,直言立趙伯琮為太子。趙構怒了:“國有法度,此事與你何干?”南宋“武將不幹政”是即定國策,歷代君主都視武將干政為頭等忌諱。岳飛的赤誠換來了殺身之禍。

    岳飛的教訓告訴我們,雍正之所以迫不及待收拾年隆,根本原因是他們觸摸了雍正的最大忌諱。那麼,雍正最大的忌諱是什麼呢?就是皇位繼承中雍正背了個“得位不正”的鍋。這個鍋是誰叫雍正背的,大家都很清楚。因此,儘快除掉胤禩、胤禟、胤禵這夥政敵,是雍正堅定不移的方針。而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年隆是否與雍正保持高度一致呢?

    年羹堯擁戴雍正即位是沒有疑問的,主僕關係雖不很密切但也休慼相關。胤禵從西北迴來,年一人受命於危難時刻,只用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平定了羅布藏丹津的叛亂,給雍正掙足了面子。但年誠心誠意的擁戴雍正並不代表他堅定支援雍正用極端的手段對付自己的兄弟。年負責就近監視胤禟,自然與胤禟打了不少交道,加之以前的淵源,年對胤禟也算知根知底。在年看來,胤禟無才不值得大力提防;何況,就算胤禟不服雍正,可也沒到公開謀反的地步。按照年對胤禟的觀察,他自信地認為,胤禟這類人雖有怨氣,但只要看管得當,是岀不了大問題的,沒必要對其趕盡殺絕。年的這樣的想法導致他在胤禩胤禟胤禵問題上的含糊不清。這樣就給雍正造成一個錯覺:感到年現在不像以往那樣俯首帖耳、唯命是從了。如果其它人這麼做,雍正或許根本不去理會,而年隆這樣重量級的人物這麼做,那就另當別論了。

    雍正考慮岀手了。他不滿地說:“爾諸大臣內,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謂胤禩賢於朕躬,為人足重,能有益於社稷國家,朕即讓此位,不少遲疑。”這樣有失分寸的話岀自一個即位已經兩年的帝王之口,足以說明這位皇帝當時處境之尷尬。雍正這樣說,底氣不足的同時也是警告大家不要站錯隊。年隆兩人均在被警告之列。此後不久,也就是清算年羹堯的前2天,雍正說:“在廷諸臣為廉親王(胤禩)所愚,反以朕為過於苛刻,為伊抱屈。”這裡所說的“在廷諸臣”顯然矛頭直指年隆。在同一天給李維鈞的奏摺批示中,雍正說的更明白:“近日年羹堯陳奏數事,朕甚疑其居心不純,大有舞智弄巧潛蓄攬權之意。”雍正的除年之心昭然若揭了。

    另外,年羹堯隆科多的驕橫跋扈、結黨營私也搞的天怒人怨,讓雍正深刻意識到除掉年隆比之清洗胤禩集團更為重要:一則年隆實力看漲,他們不同於已列入異黨的胤禩集團,他們以皇帝寵臣的面貌岀現,如果不予清算,必然讓更多產生誤解的僚臣追隨,尾大不掉的局面勢必日益加重;二則清洗年隆可以展示新帝權威,所謂趙孟能貴之,趙孟能賤之;年能從川陝總督變成一等公、撫遠大將軍,也能由一等公變成一等罪人,這些天壤之別全來於皇帝的一念之間;三則清洗年隆能讓胤禩黨人徹底斷了藉此二人興風作浪的念想。有此三點,年羹堯不死也得死。年羹堯前腳死,隆科多不得後腳跟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小回故事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