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劇天天更

    1、秦始皇嬴政——中國第一個皇帝,秦朝開國皇帝

    秦始皇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戰略家,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朝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實施三公九卿,地方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統一文字和度量衡,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1]

    2、秦二世胡亥——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二世祖

    秦始皇第十八子,扶蘇之弟,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自幼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秘不發喪,在趙高、李斯的幫助下,逼死扶蘇,繼而又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從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3、秦王子嬰——在位僅46天,秦朝最後一個統治者

    子嬰的身世並無定論。他是秦帝國第三任皇帝,也是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世稱“秦三世”。初稱皇帝,後來改稱“秦王”,在位46天,史稱“秦王子嬰”。子嬰性格仁愛,有節制。秦二世胡亥被弒後。趙高迎立始皇帝嫡長孫子嬰即皇帝位。其後不久,子嬰依趙高建議,廢帝號,稱秦王。

  • 2 # 每日一首怪詩詞

    排名第一當屬秦穆公。並不是秦穆公比後世之君強多少,而是他勵精圖治,終於讓秦國威震西陲,振奮了秦國的人心,給秦國注入了強悍、驕傲、堅韌和永不言敗的精神。因此排名第一。

    排名第二當屬秦孝公。秦孝公個人認為是秦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他接手的是一個近乎崩潰的秦國,但是他以高超的謀略和堅韌的性格,閃轉騰挪,給秦國創造了和平的二十年用於發展。另外,他與商鞅一起勵精圖治、變法圖強,不但在國力上給秦國創造了雄厚的基礎,更是奠定了秦國的法治根基,而這正是秦國最終統一六國的根基。

    排名第三當屬秦惠文王。承上啟下,延續了秦孝公的治國思路,進一步夯實了秦朝的根基,沒有他跟秦孝公的厚積,何來秦昭襄王的薄發。

    排名第四的當屬秦昭襄王。如果說秦孝公、秦惠文王的功績在於固國家之本,那秦昭襄王則是對內固本和對外擴張的關鍵銜接人物。正是在他的統治時期,任用賢臣名將,秦國開始加大對外擴張戰爭的頻率。他的功績並不是拓展了多少版圖,而是明確的給秦國後代注入一劑靈藥,那就是秦國自此要東出,爭取天下。

    排名第五的是秦始皇。始皇帝縱然雄才大略不假,但是個人認為還是不及以上幾位先祖。因為在秦始皇時期已經不需要考慮治理國家,因為國家不需要他過多關注即可在良性的軌道上繼續賓士。而他僅需要考慮的是統一戰爭而已,所以始皇帝是“武功盛於文治”,有點漢武帝的意思。當然也有可能是歷史給他的時間太短,不足以來展示自己的文治本領。相信要是上天多給秦始皇二十年時間,他會利用這二十年時間對六國故地進行徹底式的改造。如果那樣的話,秦末群雄紛爭根本就沒有機會出現了。

    當然,歷史不可能被假設,也沒有假設。

  • 3 # 史小煮

    我覺得,大部分人會把始皇帝嬴政排在第一位,因為他橫掃六合,一統中國。但是實際上一想,秦朝僅僅十幾年又滅亡,何嘗不是他敗光了家底。

    總的來說,嬴政的一生,基本用來收割六代秦王積累下的果實。 從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的秦孝公(前362年即位)開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前221年),秦國一共經歷7代君主,共141年才完成統一。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國君主,分別是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

    如果排序,我會把秦孝公排在第一。秦國本來地處西北偏僻之地,異族環伺,且被中原各國鄙視,資源也不好。但孝公一紙求賢令,各華人才紛紛來投,皆為秦所用。而且,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打下了秦國強大的基礎。

    第二位,是惠文王,期間,他吞併巴蜀,坐擁天府之國的資源,而且控制了長江上游,威脅楚國,耕地有了,戰略縱深有了。

    第三位,是秦昭襄王,外交任用範睢,遠交近攻;軍事上起用白起,長平之戰讓趙國一蹶不振。

    第四位,才是嬴政,統一六國是水到渠成,但他畢竟統一度量衡,設立郡縣制。

  • 4 # 壹身証氣

    秦奮六世之餘烈,首先是六世!

    1:秦獻公削弱了世族權利,透過一系列的改革,其實改革新政是獻公開始,結束了四世亂政的局面,是為後世奠基的人物,經過了三十多年的流浪造就了獻公!

    2:秦孝公商鞅變法,使國家趨於穩定,進一步的增強了秦國的實力,招賢納士,新軍新法為以後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秦惠文王開闢巴蜀之地,如果說變法是解決了軍隊的戰鬥力,那巴蜀就是解決了後勤給養!

    4:秦昭襄王消滅了各國有生力量,基本山東六國沒有抵抗能力,在位時間最長,鞏固和穩定秦國各方面包括國計民生!

    5:秦始皇最終統一六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度量衡,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統治王朝!

    但是不要噴,心臟不好!

  • 5 # 青雲妍蕭

    秦在春秋戰國之後建立秦朝並不是一蹴而就,秦自西周周孝王時,因其祖先秦非子養馬有功,將西北的一塊土地劃分給他並接受周王的管轄,自此秦國建立。 在我看來,秦國君王不能用排名來劃分,秦國國君奮六世之餘烈,一掃諸侯而六合一,每一位君主和秦國曆史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下面我來按時間順序分析幾位秦國有名的並起到了國運轉折作用的君主。1.秦襄公

    秦襄公時期,周幽王因烽火戲諸侯失去天下諸侯信任,最終被西戎破城而殺。之後秦襄公率兵擊退西戎並護送周平王東遷,周王因其有功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並加封為正式諸侯,此時秦國至少在地位上與東方各國平等了。

    2.秦穆公

    穆公是春秋時期的五霸之一,秦穆公在位時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首先在秦國任用客卿制度,為秦國招攬人才廣開大門,任用百里奚,百里奚據說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後代,穆公僅用五張羊皮從楚王那裡換來了百里奚,任其為相國,可見穆公的聰明機智,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也是一位優秀的大將。另外還任用騫叔,是百里奚舉薦的,任其為上大夫,右相,騫叔的兩個兒子百已乙丙,西乞術也是兩名大將。

    穆公時期,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稱霸中原,是名副其實的中原霸主,開拓疆土數千餘里。留下秦晉之好的典故。

    3. 秦孝公

    秦孝公之前,秦國已不再是當初的一代霸主,經歷了幾代君王的動盪後,秦國國力衰弱,孝公之父秦獻公勵精圖治,臥薪嚐膽,與魏國講和,割地,遷都櫟陽。秦孝公嬴渠梁釋出招賢令,廣招天下各國賢才,其中就有衛國的商鞅。商鞅來秦地之後,走訪民間,跑遍秦地的大小山河百川,衛鞅發現秦人民風純補並且十分彪團結,而且全民皆兵,秦人鬥志高昂,所謂"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孝公任用商鞅,對秦國進行了空前絕後的改革,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買賣,獎勵耕戰,而且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從此秦國便走上了國富民強的道路,為秦朝大業的實現奠定了基礎。可以說若果沒有孝公的高瞻遠矚,沒有孝公和商鞅的惺惺相惜,秦國或許就此埋沒,但是天佑秦國。自商鞅變法後,秦國在孝公時期先後收復了秦獻公時割出的河西走廊寶地,從此秦國崛起了。

    4.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贏駟,是孝公的兒子,是為秦惠文王,惠文王時期,改 ‘公’ 為 ‘王’。贏駟即位初期,因為商鞅變法觸及到了統治階級貴族的利益,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贏駟不得已車裂商鞅,到但卻繼續保留了商鞅的政策,大秦富強的道路依然寬闊。

    此時已近戰國初期,秦惠文王徹底掌握了河西之地,東方各國害怕秦人,所以聯合起來阻止秦國東出,視為合縱,五國伐秦。就在秦國被聯軍打到函谷關幾近崩潰之時,又一位拯救秦國的名相,張儀。張儀採用連橫抗縱,逐個擊破,將五國聯軍全部擊退,世人評價張儀‘張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

    此外,秦惠文王在軍事上採用司馬錯伐蜀之策,講西蜀天府之地盡收其下,司馬錯曰 “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任用魏冉等人討伐魏國,繼續擴大疆土。

    惠文王承接父業,不辜負其父其祖心願,為秦國又推動了前進的力量。

    5.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字稷,贏稷,是秦武王的弟弟。武王在洛陽的周王室太廟裡舉鼎不幸被砸死,贏稷在宣太后扶持立下,繼任秦君,是秦國國君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即位初期,外戚魏冉為相國把持政務,還受宣太后處處制約。之後任用謀士範睢,扳倒魏冉,正式把權利掌握在自己手中。

    採用範睢遠交近攻的政治方略,任用白起為將,先後擊敗三晉,齊國,楚國,之後又發動著名的長平之戰,坑殺40萬趙軍,趙國從此國力大衰。攻陷東周,結束了周王朝八百年的統治,另外秦昭襄王還自稱為西帝。還有大家所熟知的藺相如完璧歸趙,屈原沉汨羅河,趙括紙上談兵等事件,皆是因為秦國的強大才如此。

    秦昭襄王時期,國力空前的強大,各國都是分畏懼秦威,紛紛割地與秦國講和,妥協。蘇洵在六國論中開篇就說到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六國如此態度對秦,再也抵擋不住秦國的千軍鐵騎,各國的滅亡只是早晚之事。可見秦昭襄王是一位多麼熊心的君主,如果讓其再活幾十年,或許六國早已一統。

    6.秦始皇

    嬴政原名趙政,少年時期在趙國為質,其父贏異人為秦莊襄王,秦莊襄王之父為秦孝文王贏柱,秦孝文王之父為秦昭襄王贏稷。莊襄王不受昭襄王親近,遂送至趙國為質子,莊襄王在趙國時遇呂不韋,呂不韋獻其寵妾趙姬與贏異人,呂不韋‘奇貨可居"的典故便來於此,此後趙姬生下一子,就是趙政。當時華陽夫人是秦孝文王贏柱的寵妾,而且華陽夫人無字子,贏異人在呂不韋的千金協助下任華陽夫人為母,秦孝文王駕崩後,贏異人繼任秦王,趙政和母親趙姬也在呂不韋幫助下回到了秦國,改名嬴政。

    秦莊襄王駕崩後,嬴政順理成為秦王,當時國政由呂不韋和趙姬把持,兩人關係曖昧,呂不韋為了自身保,又將嫪毐獻於趙姬,趙姬與嫪毐私混並生下了兩個孩子。隨後嫪毐在嬴政冠禮之日發動政變,結果被嬴政早已安排好的三千精兵圍殺,不久嫪毐被車裂,趙姬的兩個孩子也被摔死。嬴政正式親政,免除呂不韋丞相職位,發配巴蜀,任用李斯為相,開始了秦國的統一之路。

    嬴政先攻打西周,擊敗周赧王,奪取象徵著天下霸主的九鼎。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派出韓騰滅韓、十九年派王翦滅趙、二十二年派王翦之一子王賁滅魏、二十四年先後由李信,王翦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王賁滅齊。自此,六國皆被秦始皇所滅,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國家—秦朝,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立郡縣,在中央實行影響了中國兩千多面封建社會的三公九卿制度,北理擊匈奴修長城,南征百越修水渠,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

    我個人認為:

    秦始皇最大的貢獻不在於統一六國,在於建立了中國大一統的王朝,並且為王朝的延續經營制訂了制度,使中國之後的兩千多年裡,始終沒有分裂,儘管中國有如此多的少數民族,但自始至終中國的版圖不會少很多,並且延續至今。相比同時期的歐洲羅馬帝國,統一後未曾實行制度管理,小邦國分裂,戰爭不斷,各國林立,到如今歐洲有數十個國家,而我們中國只有一個,得益於秦始皇的貢獻。

  • 6 # 歷史小李唐

    個人覺得秦始皇雖然稱謂千古第一帝,但是他的成就是繼承了從秦孝公開始,直至秦始皇七代君王的積累,始皇帝才可以橫掃六國。

    如果非要排名的話:(僅個人看法)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公元前338年)力排眾議任用商鞅推行變法,增強國力,練新軍,收復河西之地,恢復霸主地位。

    秦惠文王:贏駟(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在位期間,任用賢能,諸如張儀、司馬錯等外籍能臣。推行法制,堅持推行商鞅變法制度,並不斷向外拓展領土,壯大實力。秦惠文王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使得秦“擅巴蜀之饒”,為秦以後發展準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秦昭襄王:贏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文以范雎為相,武以白起為帥,施行“遠交近攻”堅持法制,的策略。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於咸陽,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奠定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與決心。如果不是昭襄王在位期間與山東六國的周旋與消耗(尤其是長平之戰導致當時強大的趙國國力耗盡)始皇帝不會那麼容易在軍事上橫掃六國,他在政治軍事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勳,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成就。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首位完成統一中國的皇帝。嬴政13歲即王位,21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即他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其他君主就不用一一的說了,個人認為在秦國崛起、統一的偉大曆程中,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四人所起的作用最為突出。這四位君主,都可堪稱是雄才大略、英明神武。

    幕定秦統一中國最有功績的是上述幾位君主。

  • 7 # 職業減肥營養師

    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觀點和理由,但是大部分人都會忽視一位秦國君主:秦獻公,秦獻公是秦孝公的老爸,他繼位於危難之間,秦國當時剛經歷五世之亂,國力衰弱,他終止了秦國繼續淪落的腳步,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是秦國實現再度崛起的奠基人。

    秦國的君主很多,如果需要排名的話,我會這麼排名:穆公、獻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始皇。

    1、秦穆公

    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的時候,秦國稱霸西戎,擴地千里,打下了一份大大的家業,為後來秦國爭霸六國打下了基礎。

    2、秦獻公

    獻公回國繼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復河西(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失地的戰爭,為商鞅變法打下了基礎。

    3、秦孝公

    孝公繼位時,正在和魏國大戰,孝公為了儲存實力,搶佔時間變法,把河西之地割讓給了魏國,示弱以敵,然後用一紙求賢令,各華人才紛紛來投,皆為秦所用。而且,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打下了秦國強大的基礎。

    4、惠文王

    惠文王時期,秦國吞併巴蜀,坐擁天府之國的資源,修建都江堰,而且控制了長江上游,威脅楚國,耕地有了,戰略縱深有了。

    5、秦昭襄王,

    政治上罷黜魏冉,聯合宣太后,掌控朝政。外交任用範睢,遠交近攻;軍事上起用白起,長平之戰讓趙國一蹶不振。最後拔掉了秦國統一王權的最後一個障礙白起,掌握了軍權。秦國在昭王手裡被改建成了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使秦國的組織結構適應統一戰爭的需要。

    6、秦始皇嬴政

    統一文字、度量衡、錢幣等,抗擊匈奴,修建長城。第一次讓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後來2千年的統一意識打下了基礎,此後不管誰當皇帝都是以統一中國為己任,避免了中國像歐洲一樣,分裂成很多個國家。

  • 8 # 喜歡歷史的大叔

    一 秦孝公嬴渠梁

    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之父。他接手之秦國,剛剛經歷過魏秦河西之戰,國破民窮。孝公重用商鞅進行商鞅變法,此乃重中之重,為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打下來夯實的基礎。這也是我覺得秦國最應該排名第一的秦王。

    二 秦惠文王嬴駟

    秦惠文王,嬴駟秦孝公之子,秦武王秦昭襄王之父。剛登基之時,利用秦國貴族和商鞅的矛盾。用貴族車裂(也就是五馬分屍)商鞅,又用商鞅變法之秦法誅殺貴族,一箭雙鵰之計,完美掌權。接著重用連橫之名士張儀,瓦解六國之合縱伐秦,又與韓魏互相稱王,他也是秦國曆史上的第一位王,又用名將司馬錯徵巴蜀之地,將巴蜀之地作為秦國的大糧倉,又趁北方遊牧民族義渠國內亂之時,平定義渠。他也是我覺得應該排第二的秦王。

    三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秦莊襄王之子。說他的話可能全華人民都知道,他是歷史上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君主。非秦滅六國,乃六國自滅爾,固然六國君主昏庸,大臣無能,但是秦始皇雄才大略也不能小覷。關於秦始皇咱也不用多說,無非就是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確立中央集權制,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所以我覺得他應該超越他的幾個祖先排名第三。

    四 秦昭襄王嬴稷

    秦昭襄王,嬴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異母弟。人稱超長待機王,活了七十五歲,以至於他死後登基的孝文王只在位了三天時間。 說昭襄王的話,一定要說一說他的母親,大名鼎鼎的羋八子。嬴稷登基之初,羋八子垂簾聽政,用其同母異父弟穰侯魏冉為相國,白起為大將,攻伐各國戰無不勝。後來又採用應侯范雎之言,奪取宣太后(羋八子)、魏冉的權柄,正式親政。期後還隨同燕國昌國君樂毅五國攻齊,大敗齊國,最終使齊國再無爭霸根基。聽從范雎的遠交近攻之策略攻伐各國,秦趙長平大戰坑殺趙國四十萬,要不是信陵君竊符救趙,趙國就要被滅國。他在位期間用白起(外號人屠)東伐齊,北攻趙魏韓,南征楚,殺的列國聞白起而喪膽,大大的削弱了列國的實力,為最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很好基礎。這就是我眼中排名第四的秦王。

    五 秦武王嬴蕩

    秦武王,嬴蕩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之兄。首先的是不要誤會這個名字,人家的意思是滌盪中原,不是另外一層意思。他也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是有名的大力士,天生尚武。在位期間用丞相甘茂,定三川攻宜陽,進入周王畿之後,看見天子六鼎,之後就發生了舉龍文赤鼎,龍文赤鼎重於千斤,結果兩眼出血,脛骨折斷,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僅二十三歲。他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是他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我覺得第五名應該給他。

    六 秦莊襄王贏子楚。

    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後在文信侯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和大名鼎鼎的趙姬(這個是真的蕩,就是你想的那個)生了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就算秦莊襄王只生個秦始皇的份上,拿個第六名應該的吧。

    七 秦孝文王嬴柱

    秦孝文王,嬴柱秦昭襄王之子,秦莊襄王之父。悲催的秦孝文王,遇見了一個超長待機王的父親,只當了三天的秦王,就與世長辭了。所以這個第七名只能給他了。

  • 9 # 笙歌c嘆離愁

    秦國君主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秦國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國自秦非子開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秦國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國,至滅亡時,王三十三代

      秦非子 前891年~前858年 在位34年

      秦侯 前857年-前848年 在位10年

      秦公伯 前847年~前845年 在位3年

      秦 仲 前844年~前822年 在位23年

      秦莊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靜公(又作竫公,是中國春秋時代秦華人,為秦文公之長子,立為秦公爵位繼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時去逝,賜諡號為竫公,並改立竫公之長子贏立(秦憲公)為秦公爵位繼承人)

      秦憲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厲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懷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靈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簡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獻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 10 # 歷史花布雨

    秦國自公元前900年秦非子立國,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正式被封為諸侯立國,再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統一中國建立秦朝,秦國曆史結束,前後三十六代君主,有些事蹟可靠,有的記錄多有確實,實在無法一一排名。

    然,秦國之崛起,自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開始,之後的六代秦王都謹守商君之法,宵衣旰食,勵精圖治,才逐漸形成囊括四海、併吞八荒之勢。到始皇帝嬴政,秦國終於厚積薄發,累世的積累看到了收穫,完成其“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大業。如果就自孝公,而至始皇帝之間,就其功業排名的話倒是可行。

    一、始皇帝秦王嬴政

    人們常說“功莫大於秦皇漢武”,秦始皇作為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首個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古今中外首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首創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廢分封,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萬里長城,將秦國、秦朝的聲勢推向頂點。

    二、秦孝公嬴渠梁

    秦孝公接管的秦國是經過自秦躁公、秦懷公……的“四代亂政”的偏弱之國,國力、民力、軍力均疲弱不堪,其領土也大都被率先崛起的魏國佔領,被壓縮到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成為與戎狄雜居的邊陲小國。雖然,自其父秦獻公時,秦國形勢略有好轉,但並未發生真正的變革,仍然微弱。秦國真正的蛻變,是自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開始的,正是有了秦孝公商鞅變法,才有了秦國後來的一切。

    三、秦惠文王嬴駟

    秦惠文王在位期間,也是秦國的重要轉折點,是秦國新法能否延續最為關鍵的時期,正是因為嬴駟的堅持,秦法才得以貫穿整個戰國時的秦國。秦惠文極善用人,不僅重用嬴華、樗裡疾等宗室重臣,也任用了大量的外臣,諸如公孫衍、張儀、魏章、司馬錯等魏人。正是靠著這些賢臣強將,秦惠文王破合縱、興連橫,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四、秦昭襄王嬴稷

    秦昭襄王在位時間是秦歷代君王中最長的,他所處的時代,是秦國發展史上最為重要的決勝時代。伊闕之戰消磨韓、魏,鄢郢之戰擊潰強楚,長平之戰擊敗強趙,會同樂毅五國伐齊,打弱了齊國,幾乎掃平了秦國統一的所有障礙,可以說較之始皇帝也毫不遜色。

    五、秦武王嬴蕩

    秦武王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若非早亡功績應當更為顯著。

    六、秦莊襄王嬴異人

    莊襄王繼位之時,曾大赦天下施德布惠於人民,攻滅東周,蠶食三晉,初置三川郡,在想要進一步攻打三晉之地的時候,被魏公子信陵君合縱燕、趙、韓、魏、楚五國聯軍在黃河以南擊敗,而秦莊襄王也在同年死去,盛年而亡。

    七、秦孝文王嬴柱

    在位三天,曾大赦天下,表彰先王功臣,優待宗族親屬,拆除王家園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燙髮500與燙髮1000的區別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