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健講故事

    越國勾踐滅了吳國之後,大仇得報,很快就驕傲和猜疑起來。他逼著文種自殺,逼走了范蠡。

    勾踐雄心勃勃,北上爭霸,成為春秋五霸的最後一個。

    勾踐去世後,子鹿郢即位。子孫們繼續爭霸,強盛一時。

    勾踐之後,越國三代發生了弒君的事件,不僅起了一個壞的先例。而且削弱了越王王室的力量。為將來不久發生的楚越戰爭戰敗,留下了伏筆。

    越國王室不斷上演弒君弒父的悲劇,互相殘殺,政局混亂、人心不穩,經濟崩潰,走向破產,國勢日漸衰微。

    而西面的楚國日益強大,楚威王與越國交戰,殺死越王無疆。

    由於生前沒立太子,無疆的兒子們各自稱王,國勢更加衰微。也就衰敗下來了。

  • 2 # 劉亦辰的爸爸

    吳越爭霸是春秋末期最勵志的事件,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滅掉吳國,成就一代霸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春秋以後,各諸侯已經逐漸改革,開始變法,加強王權。而越國卻承襲周朝舊制大力推廣分封制。越國分封國內諸侯,分散了權利,落後的制度無法限制國內諸侯的權利。國內殺伐不斷,動盪不安。國內局勢不穩,勾踐之後,越國三代期間都發生弒君事件。最終末代越王北上伐齊,兵敗身亡,越國不復存在。

    一句話,不適應潮流,終究被潮流所淘汰。個人如此,國家亦如此。

  • 3 # 靜逸堂堂主

    我們對于越國的瞭解基本上都是始於該國冒齣瞭一位能屈能伸、臥薪嘗膽的傑齣君主越王勾踐,勾踐剛剛繼位不久吳王闔閭就齣兵來攻打越國,勾踐派齣瞭敢死隊的勇士嚮吳軍挑戰,他把軍隊排成瞭三行,到瞭吳軍陣前的時候,齊聲吶喊著自刎身亡,吳軍哪見過這樣的場麵,在他們看的齣神的時候越國軍隊乘其不備襲擊瞭吳軍,吳軍戰敗,吳王闔閭也在撤軍途中因傷重去世,臨死之際他告訴兒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記嚮越國復仇,公元前494年勾踐在吳國準備攻打越國的時候先發製人,這一次吳軍在無錫太湖馬山將越軍擊敗,勾踐僅以五韆兵退守會稽且被吳軍團團包圍,在越國大夫文種、範蠡的建議和操持之下勾踐嚮吳國臣服,開啟瞭他臥薪嘗膽的十年,十年裡他身著粗佈,為吳王牽馬嘗便,經歷瞭無數的屈辱,還要賄賂吳國大臣,蔴痺吳王,安撫百姓、發展生產、積蓄力量。

    公元前482年勾踐趁吳王夫差北上黃池會盟之機攻打吳國,擊敗吳軍並殺其太子,前478年越軍再度攻打吳國,吳軍大敗,從此一蹶不振。前473年越軍攻入吳都,吳國滅亡。

    勾踐滅吳後北上爭雄,稱霸江淮,越國達到全盛。到瞭戰國初期,越國也還勉強算是強國,但是因為國內人才的匱乏和沒有齣現什麼雄才偉略的君主戰國中期的越國越來越變的無足輕重,中原各國除瞭秦國為瞭牠能在背後牽製楚國而和其有所往來,彆的國傢似乎選擇性的遺忘瞭這個默默無聞的偏遠小國。

    到瞭公元前306年勾踐的六世孫越王無疆為瞭重振越國昔日的雄風和楚威王商量好一起進攻齊國,但是楚威王並未齣兵,就在無疆不滿的時候,齊國派來瞭一個伶牙俐齒的使者遊說無疆,說楚國才是越國的大患,應該趁現在楚國兵力分散攻打楚國,無疆頭腦一熱轉而攻伐楚國,豈料楚越兩軍剛一交戰,越軍就被打瞭個大敗,無疆被殺,楚國大量兼併越國的土地,設江東郡,越國剩餘的王族後裔分散於濱海地區,有的臣服於楚,有的朝著南麵的福建、廣東遷徙。

  • 4 # 馨香曉月

    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勾踐戰勝了吳國,就過河拆橋,卸磨殺驢,逼死文種,范蠡遠走。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勾踐的人品,上行下效惡性迴圈,導致勾踐後,三代弒君弒父,又無賢相能臣鼎力相助,衰敗在情理之中。天時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5 # 享之1997

    越國是中國歷史上存系時間最長的一個諸侯國,當年大禹治水會盟於浙江的會稽,死後也葬於會稽,直系後裔中的一位守陵人受封於會稽,這就是初始的越國。

    一千五百多年後,越國國王勾踐受辱於會稽,“臥薪嚐膽”,在能臣文仲和范蠡的輔佐下滅了吳國而稱霸。

    聰明的范蠡認識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盡走狗烹”的道理,急流勇退,遠走他鄉,臨行前他對文仲說,勾踐這種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安樂,勸文仲也離開,文仲沒聽,不久被勾踐處死。

    沒有了能臣的輔佐,治國方略出現偏差,和周王朝一樣,在勾踐滅吳稱霸後,大力推廣分封制,國王權力被分散,諸侯王權力卻不斷增強,他們之間為利益大打出手,國家動盪留不住人才,在勾踐一百多年後,末代越王無疆北上伐齊,兵敗身亡。越國的宗室弟子們又相互爭奪權位,建立了多個史書上稱為百越的國家,越國不復存在。

    秦始皇時期,對百越進行了征討,至漢武帝時,東甌和閩越餘部歸入漢朝,民眾也遷徙到了江淮一帶居住,徹底融入了大漢主體。

  • 6 # ww3721王建文

    越國是古老諸侯國,前473年勾踐滅吳國爭霸稱雄。威振華夏,虎踞東南,北達齊魯,西到江淮贛鄱。到前306年,越王無疆,北上伐齊,又聽信說客說服,率軍調頭去攻楚國,兵敗身亡,國家群龍無首,雞犬爭利,各個宗族子弟,都有領兵馬競爭王位。分崩離析被楚國軍隊各各擊破滅國。應該說不是很快衰落也是有霸主百年多時間。從勾踐即位稱雄到分裂破國有近二百年時間歷史。

    越國應該是夏朝的夲源,舜將自己首領地位讓給大禹。大禹生活的地方就是浙江紹興會稽山。禹在那裡會盟四方諸候 ,分封功爵成為天下領袖。兒子啟建立夏朝,他國家至到商少康時進入商朝,還是有人為延續大禹王陵的守護祭祀工作,受到商名相伊尹封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血脈相傳到現代家族,有歐陽氏家族的在世,是越國王族的後裔。大禹之陵,受歷朝歷代敬仰,那裡深厚的人文歷史,久傳奇蹟傳說,以及相當顯明地域文化。是相當令現今世界無雙的文化和名人卓越倍出的地方。

    越國在春秋戰國時,一直比較強大,齊桓公和管仲都害怕越國攻打襲擊齊國,發出天下之國,莫強於越,令寡人慾北,舉事孤竹,離枝恐越人之至,為此有道乎?

    吳王壽夢,在前585年前在晉國的支援下崛起。開始與楚國相衡。楚國被吳國侵擾,國家受到巨大威脅,為了從背後牽制吳國發展。也大力扶持越國在背後搗亂。吳越也開始爭霸戰爭,吳王闔閭在位時就打敗越國,奪取了太湖平原,將都城從鎮江遷到姑蘇城。

    吳國在闔閭的治理下,國力不斷強大,壓制楚國越國成為中原霸主。

    吳王在伍子胥,孫武等兵家,率領軍隊攻破楚國,打敗楚軍,攻入楚國都城。這時越王允常趁吳國國內空虛,率軍幫助楚國攻擊吳國使吳軍被迫退兵。

    越王勾踐繼承父親允常的王位。前496年吳王興兵伐越,越王勾踐用敢死隊自殺猛衝擊敗吳軍於檇李。闔閭也被射傷死去。夫差即位吳王。夫差率軍隊擊敗勾踐軍隊於天椒,並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中,勾踐派令文種,賄路吳國太宰伯嚭,向吳王求和。越王被吳國赦免回國後,任用文種,範蟊,臥薪嚐膽,富國強兵,范蠡,以戰略家遠見也鼓吹吳國去與晉國,齊國中原爭霸。無暇顧及越國。

    勾踐趁機親自農耕,委曲求全,禮賢下土,賑濟窮民,慰問死傷,與百姓同甘共苦,經過二十多奮鬥,國力大增,軍隊訓練有素。前482年吳王夫差又率軍北去,爭霸會盟之際。越王領軍伐吳國俘獲太子友。吳王天差與晉定公爭奪霸主也失敗後被迫歸國。吳軍疲憊,國力空虛,吳國也拿重金厚禮向越國求和。

    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年)越國再度攻打吳國。在位澤,大敗吳軍,最終滅掉了吳國。成為春秋最後霸主。越滅吳國後,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盟,向周王顯赫。周元王賞賜祭祀肉給勾踐,也封為伯。

    勾踐把吳國侵佔楚國土地又給了楚國。楚佔宋國的土地歸還給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里土地給了魯國。導致君臣矛盾激化,大臣逃離或被殺。但越軍在長江淮河之內暢行無阻諸候們都慶賀越王為霸為伯。使使越國在那時成為最為強勢國家。宋,鄭,魯,衛,陳,蔡等國君都送禮到越國。越國也對衛國,魯國內亂用武力鎮壓平定衛魯的國亂。

    前465年勾踐去世,太子鹿郢即位,還是勵精圖治,帶領越國繼續為春秋霸主,到第三代不壽為王,繼續秉持了勾踐禮義相待諸侯的政策。承續了越國霸主地位。但兒子朱勾卻殺不壽自立為君。那時是越國國勢最強,武功勢力最為顯赫的時代。與當時中原諸侯齊,晉,楚等國相比都最為優先。

    越國和楚為了爭奪土地和霸權,雙方矛盾不斷加深。也開始在長江中發生水戰,楚惠王同越國爭奪泗水流域,借魯班發明鉤拒,多次打敗越國。魯班為楚國造出雲梯要攻打越國兄弟宋國,越王請墨子說服楚王,放棄攻宋國計劃。

    越王朱勾在前414年用兩年出兵併吞了滕郯兩個小國,俘虜郯君鴣。朱勾在前411年死去。兒子翳即位。

    翳在位36年,越國依然是霸主。憑藉強盛軍事實力,超越齊國,齊國發生田和代陳氏。越國發兵討伐齊國,繒國依仗齊國勢力,輕視越國首先出戰 ,越王大怒一戰就將其滅亡。在齊王田和將陳氏齊康公趕到海島,奪取整個齊國稱王齊國後。越王發兵進逼齊國。齊國戰將要反攻越軍,田和卻慎重考慮後,不敢與越軍正面交戰。

    周安王承認田氏為齊候。齊王開始虎視越都琅琊。越國國五也認識到齊,楚曰益強盛,在中原再難以維持霸權地位。吳國的舊貴族們也圖復國報仇,要加以防備。又遷都吳城,開始對吳越加以控制。北方越人也大批還回江南,也還有的遷到嶺南。琅琊城依然是北方都城。

    前375年,越王弟豫,謀害了三個王子,又教唆越王要除掉太子諸咎。太子擔心身命被害,索性首先率領軍隊趕走豫。包圍王宮發動政變,越王翳被殺。但越華人又殺死太子諸咎。越國陷入內亂之中。越人立太子之子錯枝為王。錯枝即看到政變慘象,不願為王,逃到山洞。大臣們用煙薰洞迫使出來為王,但錯枚力求逃離王位,並不作為,政權讓吳人操縱。在琅琊的卿大夫老寺區,又率兵來殺死豫,進入吳城打擊吳國舊貴族,廢默錯故,立越王翳之子無餘為越王。十年後。寺區的弟弟思又殺死無餘,擁立其弟無歂為越王。從越國諸咎之亂後。宮廷政變不斷,弒君弒父的慘劇屢發。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倒退。勾踐開創霸業也開始走衰落。以到越人不能控制自家事情 要讓吳人出來管理。吳國貴族也逐漸掌握越國的政治局面。

    無餘死後,無顓繼承越國王,為了擺脫吳人控制,又遷都到會稽。但越國衰落命運依舊下滑在位十八年去世,弟無彊繼位

    他為了欲重振越國舊日雄風,北伐齊國,重建中原霸主。商量好和楚懷王一起去進攻齊國。但是楚懷王臨陣卻沒有出兵。越王大怒,齊國因受到越國進攻,使人和越王講和。卻要共同去一起進攻楚國,越國和楚國當一交戰不是對手,即戰敗。越王無疆也在戰場被殺。楚國在越國宗室爭權奪利內亂中分裂紛紛為王,各個擊破兼併越國,越國滅亡。

  • 7 # 歷史知道點

    從史料記載來看,越國為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但越國之地遠離中原,整個西周二百七十餘年都處於獨立發展的狀態,其疆域內民族眾多風俗各異,各方面的發展遠落後於中原地區。

    春秋中後期,晉楚爭霸中原。晉國扶持吳國以從後方牽制楚國,經常受到吳國的騷擾的楚國開始扶持越國牽制吳國,在楚國幫助下越國快速崛起。越國從崛起到稱霸中原才用了短短一百年,這相比於受中原先進文化影響而發展了數百年的中原各國來說越國的崛起無疑是太快了。填鴨式的快速崛起,使得越國一度稱霸中原但也為其快速衰落埋下了定時炸彈。

    越國一度稱霸中原很大程度上是憑藉著越國少數民族受中原禮教文化影響較小,具有彪悍的民風和濃厚的好戰性。這種彪悍好戰的特性使越國軍隊戰鬥力強大,強大的齊國曾呼:“越,猛虎也”。但這種特質會隨著禮樂文化影響的加深而逐漸消失。就像西周初期帶有極重蠻夷氣息的楚國,憑藉這種好戰的特性肆意的攻打漢水流域各國,但隨著其受到中原禮樂文化的影響越來越深,這種特質則逐漸消失了。

    縱觀整個越國的興衰成敗,內亂分裂不得不說是使其快速衰落的中原因素了。如若再深究則會發現,內亂分裂只不過是越國快速衰落的表象,其根本原因還在於:政治制度建設落後,嚴重製約著越國的發展。

    政治制度落後主要表現在,大行分封造成國家力量分散,貴族割據為國家後來的分裂埋下隱患。春秋後期中原各國受分封之弊影響,極大的束縛了國家的發展,戰國之際中原各國紛紛改革變法尋求富強,經過一輪輪變法大潮後各國不同程度的廢除了分封,加強了君主的集權,極大的消除了國家分裂的隱患。而此時的越國固步自封,國內分封之風盛行,據《越絕書》記載,越國當時僅在吳地分封的王就有宋王、搖王、荊王、幹王、烈王等十數個之多。

    而政治制度的落後又很大方面來自於思想文化建設的落後。越國長期和中原隔絕本就落後於中原地區,缺少文化積澱,要想持續發展就要學習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然而,越國卻出現有人才不能用,本華人才流失為他過所用,對於他華人才也不能引進任用。這兩方面的落後最終導致了越國與中原各國的差距越來越大,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越國無可避免的快速衰落了。

  • 8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越王勾踐是個狠人,但是他的兒子們確實能力一般

    夏有天下。歷數無疆,史料記載,大禹子夏啟憑藉軍事力量趕走伯益,以華夏聯盟為基礎興修宮殿,打造監獄,建立了夏朝;後數百年,夏桀無道而百姓怨恨,成湯趁勢崛起,建立商朝,商朝末年,紂王無道,其罪更勝夏桀,而後武王伐之,取代商朝江山,成就姬周天下,再後來周幽王無道,犬戎聯合申國攻入都城鎬京,歷史進入了春秋戰國這數百年的混亂局面

    越國就是夏禹後裔,也是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就像小編說的,勾踐是個狠人,在被吳王夫差打敗還能痛定思痛以至於後發制人滅掉吳國,越王勾踐在稱霸後不久就去世了,後來越國發生了內亂,各王子為了爭奪君王職位大打出手,哪怕新君登基後朝廷仍然是勾心鬥角、結黨營私之風四起,國力由盛轉衰,到越王無疆時候,越國國力已經大損,不再是齊國和楚國的對手,只是這時候的楚威王忌憚秦國壓力,因此暫時不動他,最後越國還是亡在了老冤家楚國手裡

  • 9 # 歷史哨聲

    以滅吳為稱霸標誌的越國作為強國也有140年 並非很快衰落

    從公元前482年越國偷襲吳國都城,到公元前473年再次攻陷吳國都城,勾踐滅吳用了9年時間。公元前473年越國滅吳稱霸,到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擊敗越國無疆,越國作為強國140年。

    公元前473年勾踐滅吳,標誌著越國成為春秋霸主。

    勾踐之後的越國國君是:

    鼫與,公元前464年-公元前459年在位;

    不壽,公元前458年-公元前449年;

    翁(朱句),公元前448年——公元前412年。翁時期,越國屢次擊敗楚國水師,兼併滕國、郯國,奪取莒國土地並讓莒國成為越國附庸。

    翁去世時,齊國的田莊子認為越國外表強大但內在衰落,想要攻打越國,但被兒子田和以越國依然是猛虎為由反對。

    翁去世後,太子翳不願即位,躲進山洞,被越華人用煙火燻出來被迫即位,在位時間為公元前411年到公元前376年。

    太子諸咎在公元前376年弒君即位,但被越華人所殺而立諸咎兒子錯枝為國君,即位1年,即公元前375年。

    公元前374年越國大夫寺區平定叛亂後,擁立翳的兒子之侯為國君,即位時間為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63年。

    公元前362年,寺區弟弟殺之侯,擁立無顓即位,但無顓不肯即位,躲進山洞,又被越華人用煙火燻出,即位為國君,即位時間為公元前362-公元前355年。

    經過無顓7年的休養生息,無顓兒子無疆在公元前354年即位時,越國在經過數次叛亂後,重新強大,一出手就進攻齊國,打到齊國大臣雍門子狄自殺才退軍;隨後齊威王才引誘越國進攻楚國,這才有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先擊敗越國主力、再北上徐州擊敗齊軍的記錄。

    越國在戰國時期為何走不遠?

    主要是越國採取了錯誤的戰略和狹隘的發展空間。

    在戰果時期,作為在齊國和楚國鄰居的越國,要麼和齊國結盟,要麼和楚國結盟,沒有第三條道路。

    但越王無疆先是進攻齊國,在沒有穩固和齊國聯盟的情況下,就進攻楚國。戰國時期,淮地一直是齊國、楚國、越國、宋國等奪取的戰略要地。越國滅吳時,沒有能力控制吳國原有的淮地,被楚國吞併。但越國想要奪取回來,就需要更多的外交智慧,而非單憑軍事實力。

    在發展空間上,越國要麼侵奪齊國,要麼侵奪楚國,至於淮水24諸侯,更多是作為齊、楚、越三國的戰略緩衝國,難以兼併——地位關鍵容易引發鄰國進攻且土地不大吞併獲利不大。

    或許越國改為侵奪楚國南方而非淮地是更好的生存戰略,在江北的土地能夠保持不丟即可。

  • 10 # 新銳歷史

    “大爭之世,勝於實力”,將這句話用來比喻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割據最為真實一些。在春秋戰國這個歷史的大舞臺上,先後走出了七個強大的諸侯國,彼此互相征伐。

    但是,當我們將注意力都放在這七個較大的諸侯國身上的時候,卻在不經意忽略了那些並存的諸侯國,而當我們將春秋與戰國這段歷史,相互勾連起來的話,我們便能發現,春秋時期的霸主越國,在滅掉吳國後很快就衰敗下去了。

    以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為起點,越國在春秋末期完全吞併了吳國,並以此為契機,一度問鼎中原。其勢力直接與齊國接壤,在當今看來,這完全是一代霸業。

    可是,歷史上的越國卻沒有在戰國時代,重新複製自己的霸業。並且,歷史的車輪行駛到戰國時代後,越國反而快速的從爭霸舞臺上衰落了下來,其存在感甚至還遠不如同時期的中山、宋等二三流諸侯國。

    那麼,春秋時期的強國越國,為什麼很快衰敗下去?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維度對此進行分析:

    1、社會經濟上:越華人口與土地的規模。

    2、國家制度上:分封制與中央集權制的選擇。

    3、政治改革上:保守與改革的選擇。

    4、內部穩定上:統治者的權利鬥爭影響國家的發展。

    一、越國由強盛到衰敗的發展過程。

    1、稱霸天下,強盛百年。

    滅吳之後,勾踐北上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會盟,各國都來祝賀,這在春秋時期,相當於正式彰顯自己霸主的地位,周天子賜給勾踐“伯”。

    之後勾踐把原本吳國侵佔的北方土地,歸還給了各國,並將國都遷到北方琅琊。

    勾踐死後,其子孫繼承了越國的強盛國力,到了越王朱勾時,讓越國成為勾踐之後國力最強的時期,發動出兵吞併小國。

    朱勾死,越王翳即位後趁齊國被田和奪權,出兵討伐齊國直逼齊國邊境。之後面對齊國、楚國虎視眈眈,越王翳不得不退避,便把國都從琅琊南遷到吳。

    而之後,越國內部發生內亂,貴族之間互相爭鬥,越國國力遭到破壞,逐漸走向衰弱,從勾踐滅吳,至越王無顓即位,越國已經強盛百年之久。

    2、楚越之爭,徹底分崩。

    已經感覺到越國勢力衰微的越王無顓,終於歷經一百多年之後,把越國的國都遷回了舊都會稽。無顓死後,他弟弟無疆即位,為了挽救越國於衰微,便想要出兵攻打齊國。

    而齊國齊威王在位,派遣使者遊說越王,以楚國在各國征戰,國內兵力空虛為誘餌,讓越國放棄攻打齊國,轉而去與楚國開戰。

    越國的分崩離析,就從此開始。

    越王無疆聽從了齊國的建議,發動了對楚國的討伐。而這個過程其實,在某些史料當中,是楚國跟越國一起攻打齊國。

    而攻伐開始時,楚國並未發兵,齊國也擔心被攻打,便鼓動跟越國一起攻打楚國。但沒想到越國與楚國一交戰,便迅速大敗,無疆被殺。

    之後越國分裂,楚國吞併大部分原越國土地,越國殘餘勢力退居會稽,成為楚國的附庸。但整個戰國時期,越國在名義上一直存在。

    3、秦漢存續,延續越國。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後,越王無疆的後代無諸和搖,不再以越王自稱,成為當地郡長。等到諸侯反秦,二人率領越人跟隨潘陽縣令作戰。

    等到秦朝滅亡,項羽分封天下諸侯,並沒有立無諸和搖為王,因此二人便沒有跟隨依附項羽。

    等到劉邦攻打項羽,無諸和搖就率領越人協助劉邦攻打項羽。等到劉邦成功,建立西漢,立無諸為閩越王,封地在閩中,建都東冶。

    漢惠帝時,認為搖的功勞更大,立搖為東海王,建都在東甌,世人稱東甌王。

    “於是天子曰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詔軍吏皆將其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遂虛。”

    漢武帝時,東甌國內請求全國都遷徙到中原,居住到了現在江淮一帶,之後漢武帝將閩越民眾也遷徙到江淮定居,從此越地徹底空虛。

    二、春秋之後的越國為什麼很快衰敗下去?

    1、人口與土地。

    在以農耕經濟為主的古代社會中,一個國家的強大與人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當時的中原強國魏國,能夠迅速的在戰國舞臺上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當時魏國所處位置的土地與人口。

    根據史書記載,越王勾踐即位前,越國的農業生產長期落後於中原地區。這就導致了越國的國力,從始至終都很難與中原地區的大國相抗衡。

    雖然,越王勾踐在即位後,為了能夠迅速的與中原大國接軌,在國內開展了許多獎勵農耕獎勵生育的政策。

    但是,越國在國力並沒有一直維持在這一水平。並且,從很大程度上來講,越國在春秋時期稱霸還有很大的運氣因素。

    因為當時的晉、楚、齊都處於衰落期。所以,一旦到了戰國時期,越國因為國力上的弱小,就被逐漸的邊緣化了。

    2、政治上的落後。

    越國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武力,當越國的武力,足以震懾淮河流域,乃至中原地區的時候,越國則可以傲視群雄。

    但是,在戰國時期,若想將這樣的優勢始終保持下去的話,那麼則需要內政的不斷革新。顯然,越國並沒有做到這一點。

    當戰國已經初現端倪,各國開始向中央集權式國家過度的時候,越國則重新拾取了分封制。僅據《越絕書》的記載,當時越國在吳地就分封了諸如宋王、幹王、烈王等。

    這樣的分封,就極大的加快了越國的土崩瓦解。

    3、當魏國的李悝在列國之間,掀起了變法的浪潮後,越國這邊卻依然沒有什麼動靜。

    雖然,人才的流入與流失對於諸侯變法很重要,可一旦我們深挖歷史細節,就能發現。越國國內始終都缺少變革的動力,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快了越國的衰敗。

    以至於到了戰國中期,蒙被這樣的人才甚至前往齊國效力。因為,那個時候的越國朝政已經完全掌握在權臣手中,並且各地也因為此前大力推廣分封制的原因,陷入了分崩離析。

    4、內部權力掣肘。

    在戰國時代,你死我活的戰爭中,一個國家稍有內亂的話,就會給予其他諸侯國以可乘之機。

    而越國就是這中間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的越國可以用混亂來形容,尤其是“諸咎之亂”,越國的宮廷中上演了一幕幕臣弒君、子弒父的慘劇。

    這樣的骨肉相殘,最終使得越國徹底的失去了屹立於諸侯之間的條件與基礎。在“諸咎之亂”後,越國因為國內實力的快速衰退,導致越國的戰略中心開始南移。

    至此中原文化開始與越國無緣,後來楚國擊敗越國後,則近乎完全切斷了越國與中原地區的聯絡。

    總結

    越國在春秋時期的快速崛起,跟其在戰國時期的快速敗落,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究其原因,主要主要有以下幾點:

    1、越國的農業生產長期落後於中原地區,在以農耕經濟為主的古代社會中,這就決定了越國的發展瓶頸,從始至終都很難與中原地區的大國相抗衡。

    2、政治改革上,越國始終落後於其他諸侯國,當其他諸侯國開始向中央集權式國家過度的時候,越國則繼續沿用分封制。

    3、當魏國的李悝和秦國的商鞅開始變法圖強的時候,越過依然無動於衷,錯過了發展壯大的歷史機遇。

    4、在這麼多內憂外患的掣肘下,越國的統治者還在爭奪多利,消耗所剩不多的國力。

    綜上所述,越國憑藉著勾踐的臥薪嚐膽,崛起於戰火紛飛的亂世之中,但是因為其內部錯綜複雜的原因,迫使其最終由強盛轉向衰敗,走下了歷史的舞臺,可悲可嘆!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蕎麥泡茶對身子有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