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寸基礎教育

    高中時,經濟條件很差,勉強吃飽肚子,除了學習,沒有任何的娛樂方式。自己又是一個比較自閉的性格,獨來獨往,天天如此。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一本《穆斯林的葬禮》,這部描寫一個回族家族的三代人的起起落落,著實深深吸引了我。奇珍齋的風雨歷程,韓家三代人的命運變遷,尤其是新月的身世及與漢族老師楚雁潮的熾熱愛情故事,常常使誦讀中的我熱淚盈眶。新月的死,又一次震撼人心。原來,苦難還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形式,生離死別才是人間極苦之事。

    藉此回答,向霍達先生致敬!

  • 2 # 看世界小驢

    誇張的說,這本書相信所有人看完都會有新的感觸,它會顛覆你以往的認知,也許會幫助你走向你想要走的那條路。這本書就是

    《微習慣》

    “以前,我就想生活在一個籠子裡,所有我覺得有趣的東西都在籠外,我怎麼都碰不到它們。微習慣策略給了我開啟這個籠子的鑰匙。”

    因為自己就是拖延症晚期了,看了很多很多知乎上的關於如何對症拖延症的方法,都是剛看完覺得,嗯!很厲害的樣子!說不定這次能行!看完第二天,就被我拋到九宵雲外了。orz,感覺就像對著空氣打了一拳,毫無反饋,沒有成就感讓我對自己也沒有信心。

    有沒有人像我一樣試了很多很多種方法,制定計劃,暑假計劃、寒假計劃、年計劃,等等。都從來沒有實現過,最多堅持兩天吧……

    “每天跑5公里”

    “一個月瘦10斤”

    每天背50個單詞”

    .…..

    或者在年初給自己立很多flag,最後基本都完不成。

    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最後對自己的自制力都不抱希望了

    一次偶然,看別人推薦,買了這本書,抱著一絲希望想“萬一有用呢”,看完了這本書。

    書裡的方法已經有實施了快一個月了,自我感覺真的有變好!!

    私覺得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一讀,覺得原文表達的意思正好,希望沒看過的人都可以去看一看,為了吸引你們,所以複製了很多正文內容,希望沒有看過的小夥伴能去看一下,這就是我想分享這本書的目的了,幫助你們透過這個習慣向自己的夢想邁進!

    這本書的作者也是透過一次次的失敗總結下來的微習慣這一策略,並透過實施變成了一個優秀的人。是適合所有人的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下面,介紹一下這個書的大概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一定再把書買來仔細讀讀啊!

    以下是正題

    這本書會告訴你

    1、微習慣是什麼,以及大腦的工作原理,來幫我們理解我們大腦是怎麼形成習慣,意識和潛意識的互相配合,最終如何塑造了我們的日常行為。

    2、動力和意志力的區別,如何使用意志力來幫助我們完成目標

    3、最後微習慣的策略和它的獨特之處。

    4、怎麼制定微習慣及實施

    微習慣是什麼?

    作者之前,也和許多人一樣,很多想做的事,卻因為堅持不了而都放棄了。在與現實與理想中的自己之間苦苦掙扎。

    直到有一天,他正試著開始鍛鍊30分鐘。但心裡又覺得是個無比艱難的任務。於是站在那裡,身體卻一動不動。他突然想:如果只是做一個俯臥撐會怎樣?不必多做,一個就夠了。

    但馬上,他又覺得這樣想很可笑,一個俯臥撐有什麼用?但最後還是覺得“管他呢,就做一個俯臥撐得了”

    於是,他擺好姿勢,做了一個俯臥撐。顯然,很久沒有運動,連一個俯臥撐都覺得有點吃力。可擺好姿勢了,乾脆多做幾個唄。

    接著,雖然作者心想著“到此為止了”

    但馬上又開始想著挑戰一個引體向上,那麼簡單的動作,沒理由拒絕吧。於是完成了一個之後,又多做了幾個。

    後來,作者就是根據這個理念,制定出了一個方法,那就是,每天只做一個俯臥撐,或是,每天看兩頁書。都是像這種,小的不能再小的目標。但就是這種看似毫無作用的習慣。讓他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成功。

    我剛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也在想,開玩笑吧,一天做一個俯臥撐?那對於想要健身來說,能有什麼用?

    看完後面的內容,明白了這看似毫無作用的一步,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幫助。

    人是有惰性的,制定一個大目標時,沒有很好的自制力或強大的動力時,通常,最終都會與堅持不下去而告終。

    而制定一個微小的目標,看似起不了作用,但就是因為“小的不能再小“這一特點,而讓我們無法失敗,這也最直接的給了我們信心。

    為什麼我們平時想為了改變所做的嘗試那麼容易就堅持不下去了?

    為什麼第一天立的FLAG ,第二天就倒了?

    事實上,我們總是在高估自己的行動力,沒有考慮到當開始實施時,遇到不好的情緒,如沮喪、疲憊時,我們並沒有那麼強大的動力去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

    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一點 我深有感觸,那就是:有人習慣性地認為動力是行動的唯一基礎。

    當然動力是個很好的加速器,但沒有動力時,不必要將激發動力作為激發行動的唯一可行的方法。(書中會詳細介紹)在書籍、影像上,通常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人們看到激勵人的文章、電影、文字時,會表達出受到鼓勵,表達出要繼續好好努力的意願,然而,過了幾天,又回到“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狀態”。

    “熱情遞減法則”是動力讓我們失敗的原因

    激發動力有效嗎?答案有時讓人很惱火,你偶爾能激發出動力來鍛鍊身體或寫2000字,可是下一次就未必了。

    “他們把“激發動力”塑造成促進行動、改善生活的唯一途徑,而很少有人會提出質疑。

    剛開始做一件事情的興奮勁在最初會有很大幫助,可是等到這股勁頭漸漸消失,你開始懷疑有什麼地方出了什麼問題的時候,他又會成為強大的敵人。如果最開始就選擇不依賴動力和感受,就能有效降低這種風險。”

    動力之所以不可靠,就是因為它以人的感受為基礎,而人的感受容易改變且無法預測已經是幾百年公認的事實了。很多很多東西都能改變我們的感受:一次事件、血糖水平、外界刺激.......換句話說,任何東西都能改變你的感受,你真的願意把希望放在如此……不穩定的東西上嗎?任何事物能成為基礎的第一原則就是它必須牢固可靠,而“激發動力”策略就像是在液體上蓋房子。”

    想一想,我們很多時候都指望動力來幫我們完成很多事情,事實上,你無法預測未來的那個時候的你是否有動力去完成你計劃中的事,那天你可能心情不太好,根本不想做任何事情,這個時候,哪來的動力去完成目標呢?

    那麼如果不依賴動力,我們怎麼來完成自己的目標,怎樣去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呢?

    意志力就是最佳策略了!

    在我們缺乏動力時,卻仍能做到想要做到的事,這個時候,靠的就是意志力。

    但如果這樣說,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有些奇怪。沒有多大的意志力怎麼辦呢,但其實和動力不一樣,意志力極其可靠,並且可以像肌肉一樣可以得到強化。

    為什麼意志力能打敗動力?

    1、意志力很可靠

    2、意志力可以被強化

    3、意志力策略可以透過計劃執行

    說了這些,但意志力是有限的,並不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要學會如何正確支配自己的意志力,引起意志力消耗有主要5個因素 分別是:努力程度、感知難度、消極情緒、主觀疲勞和血糖水平。

    因為微習慣指的是將一件非常微小的一個行為養成習慣,你不用付出過多的努力,也不會覺得難,消極情緒被最大化的減少,主觀感覺因為這件事的難度非常小,所以也不會感覺疲勞,並且也會最大化的節省你的能量。

    在有的時候,你精神充沛,卻不想鍛鍊。但其實你心裡還是希望自己能鍛鍊的,這就是當前感受和人生價值之間的想法衝突。你的動力也許並沒有辦法讓你堅持這個鍛鍊,哪怕它長遠的利益看起來那麼誘人。試試想象你有著八塊腹肌,流暢優美的身體線條的樣子……但在有微習慣時,你幾乎感受不到任何難度,並且在著手開始後“已經開始“帶來的心理影響會讓感知難度明顯降低。當目標一點一點腳踏實地的被完成時,即使是很小很小的目標,你也會有成就感,並且很容易在第二天繼續堅持。開始做一個俯臥撐,或者說開始做你很想做的一個事情裡的第一小步。隨著你的繼續前進,你邁出的每一步都會讓長遠的健康目標顯得更有吸引力。

    當你徹底精疲力竭,意志力耗盡時,它能讓你採取行動,把當時的能力發揮到最佳水平。

    在另一種情況下,你真的感到身體疲勞,這個時候,你想完成你的目標就會出現更大的障礙。比如你不光頭疼,還想睡覺,你可能會對自己說,算了,明天再做吧。但明天你可能又不想做了。於是就留到“之後”,但“之後”是個糟糕的計劃。

    但你有了微習慣時,你就會發現你要完成的目標,太輕鬆了。它可能花不了一分鐘就可以完成。你根本覺得沒有任何理由來不做它,於是你會花點時間來完成它。哪怕只是一個俯臥撐,然後你可以帶著成就感入睡了。

    我覺得微習慣就像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關於微習慣如何拓寬你的舒適區。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舒適區(comfort zone),你在圈內感覺最舒適,而圓圈外是你想達到的目標。我們都要經過不舒適的過程才能實現那些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通常人們處理這類變化的方式是,全力衝到舒適區外面,拼命掙扎著想留在那裡,這時你的潛意識就會說“有意思,可這麼劇烈的變化真讓我不舒服”,然後,當你的動力和意志力不足以支撐你停留在那裡時,潛意識就強迫你回到圓圈裡面。

    而微習慣策略就像走到圓圈的邊緣,然後向外邁出一步。這是個相對不舒適的地方,因為你知道走一步就可以回到舒適區裡,所以差別不會很明顯,你的潛意識會逐漸適應,接下來你的圓圈就會拓寬(微習慣開始形成)。與前面例子中的全力衝刺不一樣,這種拓寬能永久改變你的舒適區的界線。不管你有沒有向外探索的衝動,都會向養成新行為邁出第一步的愉快習慣。在該領域,它可以充當進一步行動和個人成長的最佳基礎。

    以俯臥撐為例,微習慣策略通常的目標是每天做一個。你不僅會適應做1個俯臥撐的想法,而且總體來看,你會更適應做俯臥撐這項運動。適應每天做若干個俯臥撐的細節的行為,所以這一小步帶來的影響比你預想的要大得多。這樣一來,逐步加大運動量就會變的非常輕鬆。最糟糕的情況也只是沒有超額完成目標而已。”

    作者還在這裡用基礎物理學解釋了會超額完成目標的原因,我覺得很恰當:

    1、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則靜止的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

    2、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則處於運動狀態中的物體的速度不會改變。

    我們的大腦是很牴觸變化的,但當你慢慢推進變化,它也會隨之改變。

    微習慣能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對自己影響事件結果的能力的信念。在受抑鬱、意志力薄弱和反覆失敗困擾的人群中,缺乏成功所需最基本的自我效能感的現象是很常見的。如果你認為自己會失敗,那麼就很難有好結果了。

    而微習慣策略是一個產出自我效能感的機器,你不需要任何自我效能感就能成功地開始行動,而你每天的成功會幫助你提升自我效能感。你怎麼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具備每天做一個俯臥撐的能力?在讀兩行字的時間你就能完成它。而且這就等同於透過練習強化自我效能感,微習慣策略還可以訓練你相信自己。

    一項進行了兩年的隨機試驗顯示,最低限度的自我效能感也對適應並維持鍛鍊活動有著關鍵的影響。

    遠離恐懼、懷疑、膽怯或猶豫

    行動是征服這些消極情緒的最佳武器。邁出第一步會消滅恐懼,即使不是馬上消滅,總有一天也會的。我不再害怕寫作,不再因為閱讀太少而內疚,現在健身也不再是一項艱鉅的任務,而變成了樂趣,如果你經歷過一件事而且發現它並不可怕,那麼恐懼就會消失。微習慣用一種感覺安全、給你力量的方式讓你直面懷疑和恐懼。你會發現鍛鍊並不難,自己也能做到。

    那麼當你明白了原理後,接下來就到最重要的計劃部分了,想要建立一個習慣必不可少的是需要計劃的。這裡有三個計劃供你參考

    1、一週彈性計劃

    根據這個計劃,從一個習慣開始,使用微習慣策略一週時間,然後進行評估並選擇一個長期計劃。

    一週評估:你有沒有感到精疲力盡?是否發現自己每天都能輕鬆超額完成目標?完成這些目標是否不費吹灰之力,讓你渴望培養更多好習慣呢?你可以繼續專注於一個習慣或者增加更多習慣,(不過我推薦剛開始還是從一個開始更好,有助你建立起信心)

    你要考慮你最艱難的一天會是什麼樣子,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能完成微習慣嗎?如果你在這種情況下都能完成它,那麼你每天都能完成它。

    “我把這個計劃推薦給想嘗試微習慣策略,但不確定什麼最適合自己的人。”

    警告:在日曆上標出一週計劃很重要,這能讓你切實履行計劃的那一天所需完成的任務。切記,不可中斷!

    2、單一微計劃

    如果有一個事情是你最想做到的,最想達到的目標,那麼你可以試一試,因為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個計劃上,因此成功率相當高。而且很適合於意志力比較弱,或者情緒很低落的人。一個習慣也許是你能應付的最大量。你總得從某個地方開始。

    3、多項微計劃

    這是策略裡最高階的一種,同時建立好幾個目標,比如一天看2頁書;一天做一個俯臥撐;每天冥想一分鐘。這些都在一天內完成。這些,你總共也花不了十分鐘。

    但儘量把一天要完成的目標控制不要超過四個,否則,你可能堅持不了,或者有一個完成不了。那這樣你就不是100%的成功了,哪怕是95%,如果你在一個微習慣上失敗,也不會有完全成功的感覺,而完全成功的感覺對維持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很重要。

    如果你渴望養成好幾個習慣,或者不滿足於一次培養一個,那麼你可以試試多項的微計劃。

    如果你不確定哪一種計劃最適合你,那就選擇彈性計劃,然後暫時挑選一個你最想建立的習慣吧。在這一步,不用害怕寫出自己目標的完整形式(例如每週健身5次)。

    現在你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一個習慣計劃了,接下來,我們就要縮小這些計劃了。

    把你的習慣變成“小得不可思議的一小步”

    微習慣之小會讓我們感到荒唐,這可能是社會標準、更高更大的思維習慣以及自尊心導致的。“我能輕鬆完成20個俯臥撐,”一個人可能會這樣想,“所以沒必要說只做一個。”但這種思維只考慮到了一種力量(身體力量),並沒有考慮到你的意志力。我們要騙過大腦,贏得意志力的比賽。

    你需要把你想要的習慣縮小,直到小的不可思議為止。這時大腦會認為它毫無威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下面這些例子聽起來就小的不可思議:

    “一天一個俯臥撐?”你在開玩笑吧!

    “每天扔掉一件物品?”毫無價值!

    “一天寫50字?”你什麼也發表不了!

    但你會明白這些看起來毫無價值的舉動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多大的意義。

    把想法變小和把微習慣變小一樣重要。你必須像接受完整目標那樣接受微目標,今天你就成功了。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大”收穫。

    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想知道習慣是否值得我們付出努力的最佳方法是先認清來源。最好的習慣直接來源於你的生活觀念。來自同齡人的壓力和別人對你的期待並不是我們要尋找的想法來源。如果你是因為別人或者社會的觀點才努力改變自己的,我猜你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我還是要說出來:強烈的內心牴觸。

    列好習慣後,看看你為什麼想要實現它們,但別在這一步就停止。再問問為什麼,不斷地問下去,直到形成迴圈和重複為止,因為這時候你已經找到了核心。(我想養成的習慣就是鍛鍊,並且我很清楚最深層的原因,我為什麼想養成這個習慣)

    你也要清楚這一點。瞭解自己的深層動機

    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培養習慣的方式有兩種,時間和行為方式。如果你打算 依據時間來選擇習慣,可能會說“我打算週一、週三和週五下午3點鍛鍊”。如果你打算根據行為方式來選擇習慣,可能會說“我打算吃完最後一口午飯之後30分鐘再去鍛鍊”。

    如果你的日程安排很規律,你可以根據時間來選擇習慣。

    反之如果你是個沒什麼規劃的人,根據行為方式選擇習慣更適合你。

    自由度高的非具體習慣

    如果你希望在彈性時間裡完成任務,微習慣就為你打開了一種可能的新領域。微習慣的根源在於自主、自由和靈活度,其目標是給予你能量,讓你不斷取得成功。透過設定一個不規定具體時間的24小時時段,我們可以用這套方法來改善過於具體的習慣依據。

    你會發現,發展微習慣對改正壞習慣也有一些積極的影響。壞習慣一旦缺乏約束就會隨意發展,佔據你生活的各個角落。你可能有98個抽菸的依據,53個看youtube 影片的依據,還有194個在網上閒逛的依據。讓你的好習慣瘋狂發展也是有可能的。就像植物為了營養競爭一樣,你的好習慣能把壞習慣擠出你的生活。同理,發展微習慣也有區分,如果你想把某件事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就把“必須在晚上睡覺之前完成”作為每天的截止時間就夠了。

    如果希望一個行為能在生活中佔據一個你特地為它留出的具體位置去,就可以選一個固定的時間。

    接下來你就可以開始制定你的微習慣計劃了,他是多種的,還是單一的,是根據時間制定,還是根據行為決定(個人推薦把時間限制為睡前完成目標就可以,這樣最靈活,最不會打擊到我們的信心。)

    作者推薦用一個策略來追蹤微習慣進展,用房間牆上的一個巨大的日曆。把微習慣寫在旁邊的一個白板上,然後每天在日曆上核對是否完成(每天都要檢查,除了周習慣是一週幾次之外)。在每日表格的左下角,我會記錄我是什麼時候去健身的,然後在週六(一週最後一天)表格的右上角,我會畫一個小的對勾標記。這樣,我看到這個角就能立刻知道我這周(或前幾周)健身了幾次。這樣做很簡單。但效果非常好。保持微習慣幾個月以後,給成功完成任務的一天打勾的感覺依然很棒!

    幾天後你就會擁有一個行為鏈。你只需維持它,隨著時間過去,這個行為鏈會越來越長。在有了幾周的體驗以後,你看到它就會很高興。接下來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不破壞它。而且你也不會忘掉,因為日曆上都寫得清清楚楚,並且你每天晚上都要問自己:“今天我完成微習慣了嗎”,我要強調的是,我並不認為微習慣是那種你會在幾個月後放棄的心血來潮的行為,而是可以堅持一生的追求,它效果太好了、太靈活了,所以你是不會放棄它的!

    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我們明明可以設定更高的目標,為什麼還要制定這麼小的習慣呢?而且度過你在完成小目標之後就贏了怎麼辦,它還有用嗎?答案是有用,而且和意志力關係很大。

    意志力的優點是它可以得到強化。但那些已經在某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已經不再需要意志力了。

    在建立習慣的道路上,我們想做三件事:

    ⒈強化我們的意志力

    2.當下就取得進步

    3.不耗盡意志力

    而微習慣能滿足這三點看似不可能的要求

    帶來進步的微習慣

    看到自己採取行動比任何其他事都更激勵人心,更能激發動力。

    你也許是想養成每天寫2000字的習慣,可這也許不能立刻做到。如果你想立刻變成每天能寫出4000字的人,那就寫吧。你可以把自己累垮,只要第二天仍能達到最低要求,就沒問題。

    如果你只能達到最低目標,它還是會成為習慣(而且相對很快,因為量很小)。一旦它稱為習慣,你會處於在它基礎之上進一步發展的完美位置。

    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

    這一步又是在提醒你要耐心。

    代表行為已成為習慣的訊號有:

    沒有牴觸情緒:該行為似乎做起來容易,不做反而更難。

    身份:現在你認同該行為,而且可以信心十足地說“我常看書”或“我是個作家”。

    行動時無需考慮:你不需要做出執行的決定就能開始該行為。

    你不再擔心了:剛開始時,你也許會擔心自己漏掉一天或者早早放棄,可當行為變成習慣後,不知道你會一直做這件事,除非出現緊急情況。

    常態化:一旦一件事變為習慣,你不會因為“你真的在做這件事”而激動不已。當一個行為變成常態,它就是習慣了。因為習慣是非情緒化的。

    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超額完成任務是我愛上這個體系的理由之一。此前,我們探討過在你的意志力變得能夠支撐那麼多工作量之前,反覆超額完成目標的行為是如何幫你塑造期待值,讓你們能一直進行這種活動的。這點有好處,也有幾分壞處,好處是大腦開始把這種活動當作習慣,壞處是因為它過早提高了標準,會導致擁有微習慣的很多好處消失。從小事開始和消除期待值帶來的壓力是我們取得成功的秘訣,而且效果很好,所以我們要儘可能長久保持。

    大腦很難改變,所以我們要慶祝每一次進步。如果沒有超過目標呢?不只是“好”,而是“了不起”。

    下面有幾個要注意的問題

    1、絕不要自欺欺人

    微習慣體系中有幾種作弊方式。第一個願望是最常見的一種是給自己制定一個微習慣,比如每天做一個俯臥撐,卻偷偷要求自己完成不止一個俯臥撐。你需要特別注意避變這麼做,因為你對自己提高要求,就需要更多意志力才能達到要求。這也就會影響到培養微習慣。我們想要確保成功,而不是聽成功和失敗發號施令。你隨時可以超越目標,所以要這額外獎勵來自於你自己,而不是你定下的目標。請一定不要提高期待值。期待值低一些,你就會渴望多完成一些。一旦你意識到開始的力量有多強大,就會有充足的動力(此前你的力量一直在休眠)一直做下去,那麼生活會變得非常有趣。

    滿意每一個進步

    對小小的進步感到滿意和標準低不是一回事。李小龍有一句名言能很好地總結這一點:“要滿意,但別滿足。”

    有這樣一個影片,一個男人在一個露天場所跳舞。他自己一個人跟著音樂狂亂地跳舞的樣子顯得有些傻氣,但過了幾秒鐘,另一個男人加入了。於是就有兩個人了。又過了幾秒鐘,又有一個人加入進來,之後又來了一個人。當人數達到大約10個時,一大群人衝進來加入了他們。幾十個人投入地跳著舞,場面相當壯觀!

    這個場面是怎麼開始的呢?從一個人跳舞開始。

    這件事清晰地展示了微習慣對你的作用。後來加入的這群人就像是你心底的夢想,而你因為害羞、害怕而不敢行動。它們信心不足,不敢在聚光燈下跳舞。第一個跳舞的人就像你邁出第一步的決定。然後你發現“嘿,我竟然真開始做這件事了”,這時,你心底的夢想和激情會衝上舞臺來鼓勵你。你內心早已擁有你需要的全部勇氣,只不過處於休眠狀態。用微習慣喚醒它吧。

    經常回報自己,尤其在完成微習慣之後

    當你在完成一個微習慣後回報自己的時候——不管是用食物、出去痛快玩一夜還是對著鏡子告訴自己你有多了不起——這種回報會激勵你再次執行微習慣,它會透過這種方式獎勵你。

    最終,你會建立一個正反饋迴圈。你會“痴迷”於美好的生活,如果這都不算完美,我就不知道到底什麼算了。一個完美的行為會現在給你回報,因為會在今後持續給你回報。

    感到強烈牴觸時,後退並縮小目標

    常識告訴我們,一定要突破強烈牴觸情緒的阻礙,但我得說,這種做法很愚蠢。我們已經明確,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強行突破,可能會導致崩潰和受傷的結局。

    當你的心裡非常牴觸鍛鍊時,如果能引誘你的大腦用你想要的方式做成事情,你肯定不願和大腦較量。建議把任務逐漸變得越來越小,直到你的牴觸感最小為止。

    這些“小的不可思議”的步驟從大腦的雷達下方偷偷溜過,就像專業珠寶大盜躲開監控攝像頭和運動感測器一樣。等你的大腦明白過來時,你已經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了。

    只要遇到牴觸,我就會把任務縮小,問題就解決了。

    提醒自己這件事很輕鬆

    當你面對自己的微任務並感到牴觸時,你可能沒有在想,它有多麼輕鬆。

    微習慣策略會讓你相信,健康的習慣是很容易養成的。即使你現在仍然懷疑,一旦它開始起作用,你就只能選擇相信了。

    忘記那些無法激發動力的經歷吧,忘記轟轟烈烈的意志力大戰吧。微習慣的門檻特別低,所以你可能再也不用體驗失敗了。久而久之。你的潛意識思維會發生變化。然後再從潛意識思維出發改變行為會更輕鬆。

    這些習慣為什麼原本很難養成呢?打字有什麼挑戰性呢 ?動一動身體有什麼難的呢?安靜地坐一個小時讀書有什麼做不到的呢?原因是我們被灌輸了以動力為基礎的社會理論,它說,你必須振奮起來才能實現夢想或者洗衣服。我們用社會規範、有限的信念和不切實際的目標鍛鍊頭腦的方式是錯誤的。

    有了微習慣這個方法,你就能說:‘’不,你知道嗎,鍛鍊並不難,非常容易。我現在就能趴下,做1個俯臥撐,這真的特別特別容易,太容易了,我每天都能做到。而且我會去做。‘’

    到了第三週,你會發現“哇,我還在堅持”,到了第六週,你會看到收穫(字數統計、肌肉增長、體重減少等),對自己能力的舊有認識會在你眼前粉碎。你積累的能量和思維模式的轉變會讓你驚豔不已。

    興奮是很好,但興奮不會幫你維持狀態,能幫助你的,是你為了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最大改變而每天專心做的最小的事。

    如果看完了這些,你還在懷疑也沒問題,只要試一試,你就會明白。

    提醒下,如果你急於取得巨大進步,那就把精力投入超額完成任務中,目標渺小、結果豐碩的狀態比反過來好多了。

    完。

    最後讓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其實寫這篇文章對我這個拖延症重度患者來說真的很艱難,但我就是靠著每天寫50字的微習慣寫完了(雖然很多也是正文),但親身證明,是真的真的有用的,請大家務必試一試!並且這本書作者還是寫的十分幽默的,大家看下來一定不會很枯燥。

    用結尾的一句話來概括微習慣能給我們帶來的東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祝大家都能透過微習慣一步一步的邁向自己的夢想!

  • 3 # 起源探索

    《達芬奇密碼》

    被書本的情節吸引的時候,就是旁邊有個美女也不會分心,或者專注去研究一個領域時,也會因為專注而忘記身邊的美女。

    之前我有一段時間比較無聊,看到《達芬奇密碼》在全球的票房竟是世界第二(當時的第一是《泰坦尼克號》),所以就看了一遍。沒想到看一遍過後,有很多東西看不明白,然後就看第二遍,沒想到還是有很多問題不明白。然後我就帶著問題開始去查詢各種資料,沒想到這些資料一環扣一環,越查越多,最後竟前後花錢我十幾年的時間。

    第一點疑問:因為身邊有人信基督教,他們總說基督教很好,說教會多麼的好。但影片怎麼會說教會派殺手追殺耶穌的子女呢?

    第二點疑問:為什麼影片說教會撰改聖經?基督教徒不是說《聖經》都是神的旨意寫的,一個字也不能修改嗎?

    第三點疑問:為什麼說耶穌有妻子有血脈傳承,而《聖經》為什麼說他的耶穌的妻子是妓女?該聽誰的?

    第四點:什麼是共濟會?什麼是光明會?

    第五點:影片提到的聖騎士等多個教堂各在哪?

    然後我就去查詢資料,沒想到資料越查,疑問越多。

    比如:耶穌不是說是萬能的神嗎?為什麼他也會死?

    比如:基督徒說歐洲全民信基督教,但歐洲這種反基督教義的影片為什麼會那麼流行?與想像的完成不同。

    比如:耶穌是猶太人,但猶太人為什麼要全民同意殺死耶穌?為什麼猶太人不信仰基督教?

    然後我買聖經看,又去了解歐洲中世紀的信仰現狀。瞭解了基督教歷史,瞭解十字軍東征,瞭解中世紀黑死病,然後瞭解文藝復興。瞭解文藝復興時,又產生很多問題。

    比如:教科書的插圖,文藝復興的先知不多是畫聖經內容嗎?為什麼說他們反神學?反神學怎麼還為神宣傳?

    然後我就投入大量時間去研究文藝復興的作品,花了非常多的時間,最後才明白了他們為什麼反神。

    然後又很多問題的出現。

    比如:為什麼科學出現在西歐而不是在中國?

    比如:中國對歐洲的科學進步的血淚影響。

    然後,中華文化為什麼比歐洲更好。等等問題慢慢解開。

    一部電影花了我十多年的時間去研究,也只有《達芬奇密碼》這部經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20周的寶寶,長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