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敏芷學堂B

    在學習中如何高效學習,避免假學習?敏芷君以前就做過這方面的培訓,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一、地點記憶法 什麼是地點法呢?就是找一些我們熟悉的場景,然後在場景中挑選幾個地點,把需要記憶的東西放在每個地點上和地點產生聯絡,學習這種方法不用十分鐘吧?可以記詞語、古詩、歷史、政治、英語文章都可以喔,但有點需要注意,如果是想長期記憶,那不同的知識點就需要用不同的地點來記憶。

    二、思維導圖 當你還在煩惱很難做筆記,做完筆記又忘記時,可以花十分鐘學習一下思維導圖,除可以做筆記,還能用來歸納整理知識點,理順思路。說不準那天你們的老師、老闆就要求用思維導圖交作業和報了。

    最後,花十分鐘就能學會這兩個技能,但難就難在要長期運用,熟才能生巧!

  • 2 # D水星

    高效學習要求的就是專注力。

    專注力是需要不斷訓練的。建議可以學習半小時休息十分鐘,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增加或減少學習時長。學習過程中建議不要聽歌,如果非要聽點什麼建議白噪音。休息時間要用來冥想,玩手機只會讓休息時間延長並且做不到讓人放鬆的狀態。

  • 3 # 橲⑦

    1.關於語文。

    高三後期你會發現大家開始猛學文科了,因為理科可以透過刷題提升,最後大家水平幾乎是差不多的。而文科很慢。

    關於語文主要是作文和其他題。

    作文推薦資料南方週末上面有很多文章,主題是紅專正,但它寫的很現實和抒情,文采還很好,尤其是那種新年致辭,背下三篇套著用作文提升一個檔次。還有三毛的一篇散文叫《不負我心》,我也時經常使用,可以到百度上搜。

    怎麼用這些資料?以南方週末為例,不要買專門的報刊,只要百度列印它的新年致辭就可以。為什麼呢?首先,別的素材應用起來有限制,而新年致辭是對去年一年的總結,對未來的展望,大多是排比和比喻,議論抒情都有,這樣的句子用在哪一篇文章都可以,而且很能打動人。

    其他主觀題。

    閱讀

    一定要把答案帶回去讀,七成熟就可以,那些套路背一個是一個。舉例,有一年高考題目是散文 林徽因的 窗子以外。最後一個提問人稱。我還記得當時老師講這個題的時候說,林徽因女士一點也不可愛了 。如果你能把這個答案多讀幾遍,下次見到人稱的問題就會自然而然想到一二三人稱的不同作用,當然這個題裡考的不完全是這個。還有一個散文是《太湖碎錦》,這篇比較特殊,因為答案如果按老師講的套路答基本不得分,這個題的答案很好的結合了原文,如果你讀的很熟,下次寫其他題時就知道結合原文了

    文言文

    好的提升方式:做題+積累+讀原文

    我真的很安利讀原文的方法,誰試誰知道,語感和知識點記憶都有提升。文言文也是語文中需要做題來提升的。最想題型的是關於文化常識。舉例,這樣的題有關於 科舉,史書,古代禮儀,年齡的稱呼,等等。需要做的是,把這些板塊一一總結。比如科舉,時間是什麼?在哪考試?誰出題誰監考?第一名叫什麼?這都是基礎。

    翻譯題,答題前先⭕️關鍵詞,五分的題,一個句子五個點大概。

    古詩

    選擇題靠平時積累,賞析題大家應該都知道套路,建議是常讀,對,和上文一樣,讀答案。

    客觀題

    要積累,要有一個筆記本,比如這次科舉的知識點沒作對,把關於科舉的所有知識點整理到本子上。要分類整理,病句,四字成語,應用的那種寫通知的題,看圖寫話,分類!

    2.數學

    沒別的,刷題,整理,總結。

    最重要是總結。做一個題兩個題那叫做題補知識點,總結是在做了十來個題之後後頭看看,總結的效果是讓你再也不錯這一類題。

    舉個圓錐曲線的例子。把每次考試自己錯的原因寫下來,總結方法。比如什麼時候設點,什麼時候設直線。簡單說就是題型的分類,見多了之後發現這是最簡單的題。

    河北考生,高考676,英語149。以下全是乾貨。

    更新!有圖了這次!感覺高一二的同學會很受用,因為這是一個習慣問題!一定要看完啊!更多幹貨請關注!

    長文,前大半部分是具體到科目題型的方法,後半部分是自己高三的經驗和感悟,根據需要自取。

    以下內容有更新。

    1.關於語文。

    高三後期你會發現大家開始猛學文科了,因為理科可以透過刷題提升,最後大家水平幾乎是差不多的。而文科很慢。

    關於語文主要是作文和其他題。

    作文推薦資料 南方週末。上面有很多文章,主題是紅專正,但它寫的很現實和抒情,文采還很好,尤其是那種新年致辭,背下三篇套著用作文提升一個檔次。還有三毛的一篇散文叫《不負我心》,我也時經常使用,可以到百度上搜。

    怎麼用這些資料?以南方週末為例,不要買專門的報刊,只要百度列印它的新年致辭就可以。為什麼呢?首先,別的素材應用起來有限制,而新年致辭是對去年一年的總結,對未來的展望,大多是排比和比喻,議論抒情都有,這樣的句子用在哪一篇文章都可以,而且很能打動人。

    其他主觀題。

    閱讀

    一定要把答案帶回去讀,七成熟就可以,那些套路背一個是一個。舉例,有一年高考題目是散文 林徽因的 窗子以外。最後一個提問人稱。我還記得當時老師講這個題的時候說,林徽因女士一點也不可愛了 。如果你能把這個答案多讀幾遍,下次見到人稱的問題就會自然而然想到一二三人稱的不同作用,當然這個題裡考的不完全是這個。還有一個散文是《太湖碎錦》,這篇比較特殊,因為答案如果按老師講的套路答基本不得分,這個題的答案很好的結合了原文,如果你讀的很熟,下次寫其他題時就知道結合原文了。

    這是整理的語文錯題,很簡單,就是抄答案然後分析,早讀的時候我會讀幾遍,很熟悉。

    翻出的關於語文閱讀的一點整理,感覺不應用的話價值不大,僅供參考。

    文言文

    好的提升方式:做題+積累+讀原文

    我真的很安利讀原文的方法,誰試誰知道,語感和知識點記憶都有提升。文言文也是語文中需要做題來提升的。最想題型的是關於文化常識。舉例,這樣的題有關於 科舉,史書,古代禮儀,年齡的稱呼,等等。需要做的是,把這些板塊一一總結。比如科舉,時間是什麼?在哪考試?誰出題誰監考?第一名叫什麼?這都是基礎。

    翻譯題,答題前先⭕️關鍵詞,五分的題,一個句子五個點大概。

    我是這麼改錯的,這個比較隨意了,沒有完整的翻譯,但是一個句子能整理一些不會的知識點。

    古詩

    選擇題靠平時積累,賞析題大家應該都知道套路,建議是常讀,對,和上文一樣,讀答案。

    客觀題

    要積累,要有一個筆記本,比如這次科舉的知識點沒作對,把關於科舉的所有知識點整理到本子上。要分類整理,病句,四字成語,應用的那種寫通知的題,看圖寫話,分類!

    2.數學

    沒別的,刷題,整理,總結。

    最重要是總結。做一個題兩個題那叫做題補知識點,總結是在做了十來個題之後後頭看看,總結的效果是讓你再也不錯這一類題。

    舉個圓錐曲線的例子。把每次考試自己錯的原因寫下來,總結方法。比如什麼時候設點,什麼時候設直線。簡單說就是題型的分類,見多了之後發現這是最簡單的題。

    拍了一張數學改錯本,粉色框框裡的是自己的總結。我比較笨,所以很逗地方要弄得很細,有的人憑智商隨便做點題就OK。

    3.英語

    一定要知道一詞多義,這在完型大有用處。市面上比較好的單詞書就是維克多,上面的詞起碼要眼熟。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把完型,短文改錯,和語填的答案帶回原文讀。

    這樣的好處是,一來提升語感,二來知識點都無形中記住了。

    閱讀。

    1、不要為了做閱讀專門拿時間背單詞。背單詞的正確方法,透過做足夠的閱讀題,對一個高頻詞,經歷從不認識,到眼熟,到理解詞義,到了解一詞多義。如果單詞不認識看不下去閱讀怎麼辦?先做題,看不下去就瞎蒙唄,重點來了!改答案的時候要把對理解閱讀很重要的詞查漢語意思表上。我自己標上了是不會刻意背的,但是早讀的時候會把閱讀裡的好句子讀一遍。

    2、做閱讀的順序。

    先看題幹,你會知道,這篇文章大概是講什麼的,你要解決哪些問題。

    3、做題中

    地名,人名,機構名等對文章意思沒用的,圈起來,一掃而過。題幹裡提到的單詞所在的句子,一般都是答案所在處。選答案的時候為了提高正確率,請在文章中標明答案出處。為了防止對錯看反,在答案後標上對錯。

    還有!B和C選項,一定不要選反了!

    最後你的英語卷子應該是亂七八糟的,因為要有勾畫。

    關於完型填空

    1.提升

    如果你是高一二,那麼只要讀就可以。如果你是高三,最重要的是積累一次多義。

    解釋讀是什麼,就是把正確選項帶到原文裡,早讀一片文章來上兩三遍。

    一次多義,翻開牛津,你會發現隨便一個單詞都有三四個意思,完型考的又相當一部分是一次多義,這時候就需要積累了。

    時間這麼緊怎麼積累?

    首先掃蕩題目中的單詞,包括 你不知道意思沒選對的, 你選對了但是好多文章都出現的高頻次。這時候對應一本教參叫 維克多,專門講單詞的。

    關於完型的理解。不同人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也不一樣,能幫忙的就是開頭第一句,這句話一般不設題,有兩個作用。

    首先,交代文章的主旨或基調。再有,如果是故事,就是帶入場景,這裡出現的比如天氣啊什麼的,下文一般都有用。

    常用技巧

    1,如果兩個詞感覺填進去都對,很有可能兩個都是錯的

    2,兩個詞都對,也可能下文會出現期中的一個,這叫前後照應。

    最後推薦的題,就是歷屆高考題。百做不厭,經驗告訴我,有時候高考題你做一遍隔幾天還是會在相同的地方錯。所以一定要多讀。

    如果你的學校沒有制定科學的早讀,朋友們自己制定一個吧,沒有早讀怎麼會學好英語呢。

    另外,如果你是高一二,買一本新概念。高一背誦新概念二,高二背三,這東西短期沒用,但是長期會有飛躍。真的,我上高一的時候英語上一百二還有問題 但是高三就穩定在一百三以上。英語不好提升,但是上去了很難下來。

  • 4 # 記憶師雷鳴

    在回答如何高效學習之前,我們先釐清這個假學習是什麼。

    我們很多人在學習的時候,有一種感覺就是明明看了這個內容,但到用的時候,還是用不出來。看了卻沒有看見,看見了卻沒有看進去;聽了卻沒有聽見,聽見了卻沒有聽進去……這就是“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感覺。

    因此,我們要避免假學習,首先就是要調整自己的學習心態。心態調整好,用心去學習,但是如何才是用心學習呢?我們古人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用“敬”來解決。當我們心中對學習有一種敬意,我們就能很好地調整自己,對學習的態度就能瞬間端正,內心也不再浮躁。

    當我們對學習相關的老師產生敬意,老師所講的內容,我們很容易入耳、入心,學習起來也會很快速聽懂、聽明白。

    所以,我們要在學習各個方面調整我們的心態。比如週一早晨升國旗的時候,全體肅立,這就是對國旗的一種敬意。這種敬意的感覺放在我們學習上,其實也是一樣的,體會這種內心的感受,就能快速讓自己的內心調整好。

    在學習中如何做好高效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抓重點。

    第一,重點的抓取要學會取捨。

    一般來說,任何一段文字,都會有主次輕重之分,找出文中重點,就一定要學會判斷那些非重點。重點與非重點進行比較,進行取捨,保留重要的環節,去掉不重要的部分。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在這句話之中,春天的腳步近了就是整句話的核心所在,再結合文章標題《春》可以判斷出腳步又是對春的一個細緻描寫,在本段之中又更重要一些。

    我們平常在勾取重點的時候,經常是大段大段的文字勾取,這會造成我們對重點的混淆,勾劃越多,反而分不清楚重點是什麼。所以,找重點就是要先學會去比較輕重、捨去不重要的內容。

    第二,重點的抓取要學會在快速的閱讀中瞬間感覺到。

    重點的抓取在閱讀當中,尤其是快速閱讀中瞬間反應感覺出來。這訓練的是我們的高效提取重點資訊的能力。我們在閱讀中印象深刻的詞語往往是文章、段落的重點,這些內容是我們需要強力的去關注的。

    快速閱讀在精讀與略讀當中更偏向於略讀,但又不完全是略讀,是讓眼球動快一點的方式方法。快速閱讀對於我們重點資訊的提取訓練,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三,重點的抓取要學會提問題。

    我們在假學習當中,一種是不入心的學習,看著很認真,實際沒有學習。另一種是看著學習了,實際沒有學懂,這就是需要我們透過提問題的方式來激發我們抓取重點,瞭解資訊,進而避免更深層次的假學習。

    提問題有四個層面的問題:

    1、表象的問題:這個是什麼?也就是透過提問是什麼,來回答這個內容在表象上的描述,透過這個描述來了解文字的大概內容。

    2、工具的問題:這個可以用到什麼工具?工具可以是實物的,也可以是某個知識點的、抽象的。

    3、方法的問題:這個內容是如何完成的?用到了什麼方法?

    4、本質的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呢?不斷地問為什麼,就能了逐漸排除那些表面的因素,最終挖掘出內在的根本。

    四個層面的問題,正好對應著毛主席的發現問題(表象、現象、問題)、分析問題(本質)、解決問題(方法和工具)。

    第四,重點的抓取要學會整理成思維結構。

    任何內容都是有思維邏輯結構的,相互之間存在的聯絡和關係,就是彼此之間的邏輯和結構。抓住知識點之間的聯絡,我們就能快速理解,並加以記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快速梳理出相關的內容結構是非常有利於學習的。

    在表象、工具、方法、本質四個內容當中,其實也是一種系統的思維結構,如果善於運用思維的方法,就能快速地消化和吸收知識的重點,就能快速地判斷出知識點在哪個層次,我們在大腦裡去歸納總結的時候也會非常的快捷方便。

    第五,高效學習要學會在大量的刷題當中驗證自己。

    知識點的學習、重點的抓取做紮實後,我們就很容易快速理解和消化相關內容。但是,是不是真的理解和明白呢?這就需要透過考核來幫助我們去驗證,這就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題目來進行練習,只有大量的練習才能真正幫助我們把知識消化吸收。

    結束語

    避免假學習,首先要靜心,調整好學習的心態,其次就是要讓學習進腦,也就是高效地學習。

    高效學習就是要學會抓重點,發現重點之間的聯絡,整理成思維結構,就能快速把內容學習進去,這樣就避免了假學習。同時,還需要透過考核,也就是刷題來幫助我們,大量地練習不僅是加強我們對學習內容的消化和吸收,更重要的是能拓展我們的思維,讓我們想到更多的內容。

  • 5 # 速克

    所謂假學習,就是在別人眼裡看來,你花了時間,也花了精力,不停地在做著看起來像學習的事情,但實際並沒有達到真正學習的效果。

    新的東西,只要是你不會的不懂的就是新的,這個很好理解。關鍵在於如何去掌握使用,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只是在看內容,以為看懂了就好了,卻沒有去實際使用,就好像我們看了課本上的定義和公式,但是不做題,不去實踐,這就是紙上談兵,沒有意義。所以,在學習一項東西的時候,必須要給自己設定可以去使用,去評估的部分,帶有目標性的學習往往能夠真的掌握。

    以上可以稱為有效學習,那麼高效學習又如何?高效也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多的東西,這就叫高效,也就是說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需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限制,在合理的時間限制內完成任務,這就是高效。

    最後總結,想實現高效學習,第一,要有目標,並且可評估;第二,要有明確合理的時間規定,不可拖拖拉拉。

  • 6 # 冉媽說育兒

    在開始今天的介紹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張圖片

    相信不少人會說:哇,真的和我一模一樣!臨近交總結的最後一天,開啟電腦後,美其名曰查資料,不自覺的就開始玩手機,明明知道快要遲到了,還是會磨蹭一下,即使開始做了,也會時不時是翻翻手機。我們很清楚任務就放在那兒,等著我們去完成。但我們就是不想去做它。我們一邊拖延,一邊在內心承受著deadline一步步逼近的焦慮和內疚折磨。

    我們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們的表現就更明顯了,寫個作業不是喝水就是上廁所,看會書扭來扭去,臨考試前一晚上還在翻故事書,難道,拖延症,也有遺傳?

    關於拖延症,有一個非常有趣的TED演講。

    在演講中,對大腦的控制模式給了我們一個很直接的解釋:我們的大腦中,有三個“主管”,一個理智的指揮官——我們正常的行為都是他在發指令;

    一個焦慮的恐怖怪獸——我們著急,憤怒,焦慮不安,都是來自它;

    一個及時行樂猴——讓我們犯“拖延症”的罪魁禍首就是它!

    這毛猴最愛做的事就是與理性計劃的大腦指揮官爭奪指揮權。

    這隻猴子的特性有:喜歡當下的獎勵,懶得看“未來”的益處。喜歡高刺激的東西。不去過多思考,怎麼簡單、開心怎麼來~雖然只是一隻毛猴,但這隻猴子的力量著實強大,想要克服拖延,單純靠意志力跟這隻猴子對抗,我們往往會敗下陣來。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早上,當我們踩在體重秤上,被顯示出來的數字刺激了,下定決心要減肥。

    但是一扭頭,突然看到桌上薯片。

    這時,我們的前額皮質會說:“你正在減肥,你不能吃這袋薯片。”

    而及時行樂猴這時候就會跳出來說:“享受美食吧,薯片那麼好吃,我只吃一片!”結果80%我們會吃一口,然後吃光。減肥計劃宣告失敗。

    學習的時候更是如此,當我們坐下來下來,看著書中密密麻麻的文字,想著還沒有完成的任務,再擔心即將要來到的考試…一時間覺得壓力山大,這時候,這隻猴子也會突然蹦出來,說:哎呀,別擔心了,先玩一下,反正一下也不能全解決。於是,集中的狀態根本進不去!

    單純的依靠意志力,我們的前額皮質根本不是猴子的對手。更何況是天性本來就活潑愛玩的孩子了,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讓這隻遠離我們的方法,幫助理智的指揮官來控制我們的大腦。

    透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容易的看出,這隻猴子在以下幾個情況出現的時候,特別容易蹦出來:

    1. 目標——任務太多,無法專注;

    2.能力——思維強度跟不上;

    3.心態——越焦慮,越走神

    面前的課本放了一堆,語文、數學、英語,再加上練習冊,每一個書本都彷彿在大喊:我很重要,必須先看我!孩子一時間千頭萬緒手足無措,馬上就會表現出喝水、上廁所,扭來扭去,玩橡皮…這一系列“快樂猴”出現的狀態。

    能力不足的時候則表現的更為明顯,讓孩子在學習難度比較高的內容,比如奧數課中,經常能發現孩子聽著聽著眼神就“散”了,這種狀態,就是孩子的思維能力已經達不到或者跟不上學習的進度,“既然學不懂就先想想別的吧”~快樂猴又開始出現。

    焦慮,挫敗感也同樣會誘發快樂猴的出現,比如考試中的成績不理想,預期的目標沒有完成,都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以我懷疑的心理。在孩子還不能清楚客觀的分析失敗的原因時,很容易想到:我就是比較笨,怎麼努力都沒用的這種簡單解釋的怪圈,一旦情緒上開始牴觸,再學習的時候,就很難進入狀態。

    看,與其我們一直催孩子:怎麼還不去寫作業,怎麼還是不專心,怎麼還是沒效率之前,分析清楚問題的原因,是不是沒有那麼緊張煩惱了?

    下一步,我們就要學會抓住大腦中的猴子,幫助孩子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一、整理思路,把腦子裡紛繁的事情記錄下來

    腦子裡想著還有其他事情的時候,自然無法安心下來學習。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對學習有牴觸的時候,可以先問問孩子:你這會有什麼想法?我們一起列下來,做一個計劃表好不好?

    比如:孩子會說:想看會漫畫書、想吃點零食等,我們都可以記錄下來,並且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時間答案。

    這樣即能快速的寫下腦子裡惦記的事情,又能提醒孩子待會要幹什麼。有明確的時間點,不必再去費心想,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

    二、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降低期望

    不少孩子甚至家長,對學習目標的設定都是很模糊的,甚至會把學習目標設定的過為“宏大”,比如我們常聽到家長會對孩子說:“你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或是加油,期末要考高分。”

    上大學和期末考試考高分這兩個目標對於孩子來說,既遙遠又不清晰,對於快速進入“集中”的學習狀態,並沒有什麼幫助。

    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就是給孩子在學習效果上劃得一條刻度線。必須要讓孩子知道透過今天的學習,可以達到什麼狀態。

    比如說,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做完測試練習題,我們可以在孩子複習階段就把今天需要完成的測試練習給孩子看(不必多,5道以內)孩子看完題後再看書。

    這樣,孩子的學習目的就不是所謂的看懂公式,記住概念等比較寬泛模糊的東西,而是非常明確的:你要回答什麼問題?你要解決哪些課後真題?我要從書本的哪一個知識點裡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這意味著孩子必須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思考,進行整合,進而輸出。也就是說,當孩子有了“考試思維”,就更能明確的知道如何看書和學習。也能夠更為高效的進入學習狀態。

    三、明確休息時間,幫助孩子更好的記憶學習的知識

    學習這種事,真的不是時間越長越好!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組詞彙:

    讀完一遍後我們把這組圖片蓋起來,看看還能回憶起多少?其中80%的人可以想起來裡面有木瓜、山楂;75%的人會想起裡面有收音機、洗衣機、大棗。

    這個實驗,就是很有名的記憶訓練實驗,在《最強大腦》中也曾出現過。遊戲揭露了一個關於記憶的小秘密:我們的大腦,特別善於記住首位的資訊、重複的資訊、特別的資訊。因此,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刻意”製造一些斷點,幫助我們的大腦更好的記住所學的內容。

    低年齡段的孩子,我們可以將學習時間設定為25分鐘一組,中間間隔5分鐘,再進入下一輪學習。學習後10分鐘內,迅速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我們的大腦在學習20分鐘後會遺忘所學內容的70%,而有效增加“斷點”,及時複習可以讓思維保持活躍,不但有利於集中精力,還能更好的記住所學內容!

    控制學習時間,不僅僅是讓孩子得到休息,更能幫助孩子記憶,保持認真學習的狀態,一舉兩得!

    四、趣味打卡

    那麼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升級打卡。

    比如爸爸媽媽列下每天孩子需要做的任務的60%、80%、100%

    然後對比孩子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可以配以孩子學習的背影照片,讓孩子有比較直觀的感受。之後定期給孩子反饋這個情況。

    週末,還可以把打卡相簿拿出來和孩子一起聊天,分享。分別根據孩子做的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做出肯定和給出解決方案。

    這種打卡方式,可以讓孩子直觀的感受到自己的狀態,對於控制住大腦中的“頑皮猴”是非常有幫助的。

    最後總結:當孩子遇到「只要一學習就開始天馬行空地想各種故事情節,想著其他事」時,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 把腦子裡想的都先記錄下來,再混亂也先記下來,確定安排方案

    * 降低期望,只需要完成練習的小模組就可以。

    * 以明確的目標進行學習,比如完成測試等。

    * 給孩子設定一個休息期限,增強記憶。

    * 趣味打卡,對孩子的狀態進行記錄。

    教育之路,也是為人父母之身不斷成長的過程,將好習慣賦予孩子,將好方法賦予孩子,更能讓孩子走好未來的道路!

  • 7 # 你不知道的富人思維

    【學1招用1招】系列連載第7招

    現在開啟你的電腦,看看你的每個硬盤裡的容量,你佔有多少資料?有多少是你看過,學過的?

    知識為什麼會被遺忘?

    學習不是把知識“下載”到自己的大腦裡,而是在已有的知識之間,建立連結。連結越少的知識,就越難被大腦調取,最後就像忘了賬號的存款,不但沒有複利,本金都丟了。

    為什麼高考的幾門主課在小學階段只學“語文、數學”?

    並不是這兩門課程容易,而是因為,它們是“創造知識的知識”。

    數學學不好,物理化學都得完蛋,

    語文學不好,你連題目在講什麼都理解不了。

    【學1招用1招】系列連載第7招:刪

    刪掉電腦裡那些垃圾資訊,少而精,少即是多,只留下能夠“創造知識的知識”,

    資訊時代,資訊反而不值錢,值錢的是對資訊的處理效率。

    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只看萬里挑一的文章;

    只讀千里挑一的書籍;

    只看百裡挑一的電影;

    只學能帶來結果的課程。

  • 8 # 小鴨嘎教育

    自我分析

    高效學習第一步,你先了解你自己。學校老師一個班幾十號人,老師講的東西很多時候都是普遍性的。如果你要追求高效,那你必須去找到自己的特殊性。

    比如,大部分同學語文閱讀理解做的不好,老師讓學生課後多練習這一類,那你就要判斷你是不是這種情況?如果不是,那你的短板在哪裡?你需要怎樣去彌補它?

    這只是最簡單的分析,我們還需要更深層地瞭解自己。你應該思考,自己思維方式是怎麼樣的?自己的邏輯能力如何?適合你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多問問題,這十分有利於你瞭解自己。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向老師請教,自己存在哪些問題。

    明確做什麼

    在對自我瞭解足夠充分的基礎上,你需要制訂相應的學習方式、計劃了。

    這個時候,只有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為什麼,具有針對性地抓學習細節,才是高效學習,我們可以稱之為“精耕細作”。

    學習裡,最忌諱的就是,你看舍友背單詞,你一想到考試也心慌慌地拿起單詞表;你看同學做筆記,感覺自己沒啥事做,於是也做起了筆記。

    不隨大流,清晰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跟著自己的節奏走很重要。

    高度集中注意力

    高效學習離不開高投入。這裡的高投入是指一定時間內的高強度精神投入。

    我不提倡長時間的學習,過於充裕的時間和過久的學習必然導致精神的渙散。這時,表面好像在學習,實際上效率低下,陷入了假學習的狀態。

    我認為,將學習任務分隔開來,將四十五分鐘設為一個時段是比較恰當的學習安排。不至於太短,導致還內進入學習狀態又抽離了,也不至於太長,導致心理負擔大,學習動力降低。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現在我是一名大學生,會有很多工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比如兩千多字的讀書感想,五千字的職業規劃之類的。

    這個時候我會選擇空出一個大時間段來,兩個小時起步。因為這種寫作類的任務需要思考的連貫性,需要文思泉湧的時候奮筆疾書,如果還是按照四十五分鐘的話,那我的思路會被打斷,繼續寫時又要回憶一下,才能進入狀態。

    創造學習情境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是如何確保自己精神的高度集中,如何確保高效學習呢?

    做好學習準備。根據計劃,我已經知道今天的學習任務是什麼,甚至有一個長時間的學習。那我從起床就應該做準備了。心理上,不斷給自己暗示“我將會在學習時間十分投入”,行動上,把瑣碎的事情做好,確保學習時心無旁騖。選擇合適的學習環境。圖書館,自習室是值得你天天去的好地方。每次我走進圖書館,安靜嚴肅的氣氛和埋頭苦讀的同學都讓自己很想努力學習,再加上在圖書館你除了學習也做不了什麼別的事,自然就專注了。學習的儀式感。每當我要學習時,我就會開啟手機計時器,“噠噠噠”指標快速跳動的聲音讓我有了緊迫感,大概是對時間肅然起敬的感覺。這會激勵我認真學習,不要虛度光陰。也許你可以試一下。 總結

    高效學習需要堅決的意志,更需要正確的方法,希望我以上的回答能給你一些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學時,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