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兩者有什麼區別?長期服用有什麼後果?
9
回覆列表
  • 1 # 小眼睛醫生愛運動

    我是小眼睛醫生

    專注於心腦血管疾病

    致力於公眾健康

    相信阿司匹林對於大部分心臟病患者,高血壓患者都是不陌生的。

    小眼睛醫生在回答問題之前,想為你解答一下阿司匹林的作用,阿司匹林能夠抑制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人體內可以說80%的血小板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後都會都到抑制,可以說是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最重要的藥物。

    小眼睛醫生想告訴你,人體內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的血小板能夠從新生成,所以臨床上會建議大家每天服用一次藥,就能夠把新生成的血小板,有功能的血小板抑制住,就能夠保證血液中90%的血小板發揮不出來功能。

    下面,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阿司匹林腸溶片可以說在作用上遠遠超過平片。

    從機制上理解一下,你就能明白小眼睛醫生說的話了

    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內的COX-1,但是在發揮這個作用的過程中,會抑制胃粘膜上的COX-1催化前列腺素生成,由於前列腺素能夠保護胃粘膜,所以胃部黏膜容易受損,。

    因此,阿司匹林主要透過對於胃部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導致胃部的不良反應。但是阿司匹林腸溶片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透過避免阿司匹林在胃腸內的崩解,而且在腸道內的釋放也比較緩慢,保證的前列腺素的合成量,降低了胃腸道的不良反應。

    所以,小眼睛醫生想要強調一點,胃腸道耐受性可以透過劑型的不同,或者緩釋片成功的預防。

    在目前臨床上,據小眼睛醫生了解,最好的阿司匹林劑型就是腸溶片,透過在腸道內的崩解,避免了對於胃腸道的損傷,同時,結合緩慢釋放的特點。

    可以進一步的保證最小程度上減少胃腸道的損傷。能夠保證阿司匹林的藥效是最佳的。

    過去小眼睛醫生看過一個臨床研究,小眼睛醫生想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下,這項研究是關於為期3個月的普通型和緩釋片對於胃腸道黏膜的損傷研究,這個結果我想大家心裡一定有數,普通型的阿司匹林非常容易導致胃腸道的不良反應,但是腸溶劑和普通安慰劑組相比甚者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在臨床上,我經常建議我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腸溶劑,減少對於胃腸道的損傷,而且阿司匹林腸溶片的長期使用也是非常安全的。

    我是小眼睛醫生

  • 2 # 平奇孟魯司特鈉

    為了不把裡面的知識講的太枯燥,我講一下阿司匹林的故事吧,首先要從水楊酸說起,早年,在歐洲,人們發現,用柳樹皮熬藥,可以起到解熱鎮痛的作用,後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從柳樹皮中提取出了他的有效成分——水楊酸。

    但是水楊酸對胃有非常強的刺激性,而且有較強的肝臟毒性,後來德國拜耳對這個藥物進行分子改造,將水楊酸乙醯化,形成了乙醯水楊酸,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阿司匹林。

    德華人發現水楊酸乙醯化毒性降低這個問題之後,又對當時比較火的另一個藥——嗎啡動手了,結果就出現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嗎啡乙醯化的產物,藥效非常好,當時一度被奉為神藥,導致阿司匹林一度被冷落,但是沒過多久,人們發現事情不對勁了,嗎啡乙醯化的產物,人服用之後成癮。是的,這個藥叫海洛因,至今仍然是一種萬惡的毒品。於是,阿司匹林又重新走進公眾視野。

    我們常用的阿司匹林片,也就是常說的解熱鎮痛片,他的規格通常是0.5g,其中含有阿司匹林0.3g。這個劑量的阿司匹林主要的藥理作用是作為非甾體抗炎藥,起到解熱鎮痛的作用。但是他的毒副作用其實仍然比較明顯,尤其是對胃的刺激,於是逐漸被後來的一些非甾體抗炎藥取代,在很多國家阿司匹林甚至被禁止應用在10歲以下兒童的病毒性感冒,因為他可能會帶來瑞士綜合徵,這是一種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

    但是阿司匹林的歷史就這麼結束了嗎?顯然沒有,這個不老神藥又一次發揮了頑強的生命力,逐漸有研究發現,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栓的生成,於是阿司匹林再一次火了,但是阿司匹林對胃有非常強的刺激性,這又該怎麼辦呢?隨著後來藥劑學的發展,一種新的劑型出現了,他就是腸溶片,透過腸溶衣把藥物保護起來,不讓他在胃中釋放,這也就避免了阿司匹林對胃的刺激。

    所以說阿司匹林腸溶片有一個特點,就是劑量小,規格只有25mg、50mg、100mg,也就是說,阿司匹林腸溶片一片的阿司匹林含量是阿司匹林腸溶片一片規格的3-10倍。他倆一個是解熱鎮痛的,一個是抑制血栓生成的。

  • 3 # 餘千蘭

    謝謝邀請!一,阿司匹林片1,以前的阿司匹林片

    是常用的感冒藥,也叫乙醯水楊酸,白色的,圓的,一般是300mg~500mg,大片500mg多見,並且要吃1至2片,每日3次。也有製成複方水楊酸片的。主要用於解熱、鎮痛、抗炎的作用。醫生一般用於感冒發熱、疼痛等,如牙痛、頭痛、神經痛、肌肉痛及月經痛、風溼熱及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以上的阿司匹林片由於副作用越來越大,因其在胃中溶解,引起胃粘膜刺激,長期大量用藥易現胃腸道出血、潰瘍、可逆性耳聾、肝腎功能損害、血小板減少、粒細胞減少、過敏性哮喘或休克等副作用。慢慢地以上大劑量阿司匹林片被其他效果好,副作用少的感冒藥物、鎮痛藥代替。現在基本停止了大劑量規格的生產。

    2,現在的阿司匹林片

    科學家們研究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出血,發現其在阻斷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同時,也可減少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起到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並經過大量的動物實驗及臨床實驗,採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25~300mg/天)預防血栓的形成,效果非常好,副作用亦減少。

    二,阿司匹林腸溶片1,腸溶片的好處

    阿司匹林片小劑量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作用有那麼多好處,但其最常見的副作用還是在胃內溶解對胃粘膜的損害,引起消化道出血。人們用最常用的腸溶衣材料(高分子薄膜衣材料),在藥物的包衣上加上腸溶衣後,藥物在胃酸條件下不溶解、到腸液環境下才開始溶解,這樣即叫阿司匹林腸溶片,大大減少了其副作用。

    2,為什麼有幾種阿司匹林腸溶片?(1),拜阿司匹林

    這是德國拜耳公司出廠的品牌藥品,在各方面都佔有優勢,100mg/片,大部分人1天1片即可,若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腦梗死,可以一次性服用300mg(3片)急救用。

    (2),其他腸溶片

    劑量減少了,腸溶片處理後副作用是減少了,但對個體,不同的人,對藥物的耐受性不一樣,副作用沒有完全消失,不同的人劑量用得不一樣,若是有胃病等疾病史,劑量減少服用,如25mg/片,50mg/片,100mg/片(中國產的)等。

    三,阿司匹林腸溶片主要用於哪些疾病?1,降低心血管疾病現發及死亡風險

    如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病等或伴高血壓。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腎病等,長期服用(基本終身)。還用於一些手術後預防血栓形成的風險等。

    2,服用藥物注意事項高血壓患者注意儘量把血壓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活動性胃潰瘍或消化道出血、過敏者禁用。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定期體檢,才能安全服用。

  • 4 # 神經介入戴醫生

    總的而言,與產生的歷史和作用的效果有一些不同。

    阿司匹林為歷史悠久的解熱鎮痛藥。又叫乙醯水楊酸,

    在1853年德華人夏爾.弗雷德裡克.熱拉爾用水楊酸與醋酐合成了乙醯水楊酸,但沒能引起人 們的重視;到了1898年德國化學家菲.霍夫曼又進行了合成,併為他父親治療風溼關節炎,療效極好;第二年,也就是1899年由德萊塞應用到臨床,並取名為阿司匹林(Aspirin)。

    中國於1958年開始自己生產。到目前為止,已應用百年,成為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之一,它仍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解熱,鎮痛和抗炎藥,目前阿司匹林主要用於抗血小板,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隨著阿司匹林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多,發現這個藥的副作用也越來越多 ,其中最為致命的副作用就是可以導致胃潰瘍形成,甚至胃出血而死亡的不在少數,尤其在作為解熱鎮痛作用的時候需要大劑量應用,副作用更加明顯,後來有科學家要是讓這個藥不在胃裡吸收,到腸道里面再吸收就好了,所以他們在阿司匹林上面包了一層膜狀物,在胃裡吸收少多了,胃方面的副作用也少多了 ,這就是阿司匹林腸溶片,

    當然也不會計算的那麼準,正好透過胃就開始吸收,也因為有東西包裹,所以發揮作用的時間就慢一些了。

    往期文章回顧:

    怎麼辯證看待他汀類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生命因為堅持而更加精彩!

    從他汀的前世今生看他防治腦血管疾病的必要性!

    腦卒中,遲來的決定有何用!

    上百元神經營養神藥與幾塊錢的腦復康有啥區別?

    缺血性腦卒中三個治療方法比較,孰優?

    高血壓病人吃降壓藥後反而更加頭暈是怎麼回事?

    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兩大法寶!

    讓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縮小有辦法!

    頭暈病人吃了西比靈後反而更加頭暈是什麼原因?

  • 5 # 心血管王醫生

    王醫生阿司匹林到底應該飯前吃還是飯後吃?

    好多患者問王醫生。

    阿司匹林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和青黴素及安定合成為上世紀三大經典藥。

    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腸溶片作用機理基本一致,用途一樣,只是用藥時間不一樣。

    我們先說劑量問題,最早的阿司匹林是用來解熱鎮痛,治療關節炎以及退燒的,需要大劑量阿司匹林,即需要500mg甚至1000mg。

    我們現在長期服用的阿司匹林是小劑量的,一般100mg左右。

    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挽救了無數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的生命,改善了無數患者的生活。 所以,阿司匹林絕對對得起偉大這個稱號。 比如說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的患者就必須終生吃。這部分人群吃了阿司匹林可以明確降低風險,減少住院率,減少致殘率,減少死亡率。當然部分高危人群也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降低風險。

    小劑量阿司匹林分為普通型和腸溶型。

    普通製劑: 還是要飯後服用,讓阿司匹林混合在食物中,這樣可以減少對胃黏膜的直接損害。

    腸溶片: 因為其外面有一層包膜,一般要在腸道內的鹼性環境下才能釋放,這樣可以減少對胃的直接刺激。 如果在飯後服用,進食後食物會稀釋胃酸,更接近於鹼性環境從而使藥物在胃內加快分解。 此外如果飯後服用的話,藥物和食物混合在一起,在胃內呆的時間更久,釋放也更多一些。 會增加對胃的刺激。

    空腹服用,胃內酸性環境強,腸溶衣不易溶解且胃排空速度快,在胃內停留時間短,從而可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損傷。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一定注意觀察大便顏色,如果變黑,立即就診,以防消化道出血,早期發現消化道出血,早處理,降低危險。

    阿司匹林,偉大的藥物, 普通阿司匹林餐後服用,腸溶阿司匹林一定要空腹吃喲!這就是它們是區別。

  • 6 # 惠大夫在江湖

    阿司匹林作為百年老藥,作用於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在心臟病方面主要針對於預防和治療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血管系統疾病,在部分的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進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阿司匹林主要的作用機制是對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正因為其藥效的結果,會導致一個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對胃黏膜的刺激。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後,會產生明顯的胃腸道不適的症狀,尤其是已經有胃部基礎疾病的患者,如胃潰瘍,慢性胃炎等,在這個時候是用阿司匹林腸溶片,能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減輕相應的症狀。

    然而,部分患者即便是使用了阿司匹林腸溶片也會出現胃腸道症狀,在必要的前提下,可能需要更換其他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常用的藥物有氯吡格雷。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前,一定讓醫生評估是否一定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因為過多或不恰當的服用阿司匹林會增加出血等不良風險。

  • 7 # 玉樹凌峰25

    叫我一個半瓶醋的來說一說,阿司匹林片和阿司匹林腸溶片的主要區別吧,前者阿司匹林片,是在胃裡消化及吸收,因為胃屬於酸性環境,而有些患者因為有胃炎及胃潰瘍而阿司匹林片對胃剌激較大,易引起病症加重及出血,因此才有了阿司匹林腸溶片,腸溶片外包裹一層防酸性物質,吃進胃中不能消化,等進入小腸減性環境中才能分解消化吸收,對胃沒有剌激,這才是阿司匹林腸溶片特性,知道沒有醫學大神們,

  • 8 # 全科醫師阿祥哥

    謝謝邀請:關於阿司匹林的臨床作用、副作用、服用方法我在前面回答中已經回答了,這裡不在重複,你可以去看看。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腸溶片主要成分都是阿司匹林,副作用都一樣。由於過去技術的原因,阿司匹林主要用於解熱、止痛等,副作用很大。隨著相同療效的藥物的出現,阿司匹林在臨床上漸漸退出。後來經過臨床試驗及藥物製作技術的成熟。後來發現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作用效果很好,但其最常見的副作用還是在胃內溶解對胃粘膜的損害,引起消化道出血。後來阿司匹林片透過製作成阿司匹林腸溶片,是阿司匹林腸溶片不能在胃內溶解,只有到腸道內溶解,這樣阿司匹林腸溶片大大減少了其副作用,所以現在廣泛應用與臨床。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給你有所幫助,關注健康,關注阿祥哥。

  • 9 # 藥事健康

    這道題實質是同一種藥物的兩種不同劑型的區別,也就說是普通片與腸溶片的區別。

    腸溶片是指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腸液中能夠崩解和吸收的一種片劑,它是透過一定的工藝在普通片劑外面包裹一層腸溶包衣。也就是說在製備過程中阿司匹林腸溶片比阿司匹林片多了一層腸溶包衣,而在體內的過程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阿司匹林腸溶片是在腸液的環境中才崩解和吸收的,而阿司匹林片是在胃中就崩解和吸收了。一般來說,腸溶片的價格都會比普通片要貴的,那為什麼還要做價格相對昂貴的腸溶片呢?與普通片相比,它又有著怎樣的優勢呢?

    阿司匹林的化學成分是對乙醯水楊酸,屬於非甾體類抗炎藥,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血栓的作用,由於其不良反應較多,在解熱、鎮痛、抗炎方面已經有更好的藥物來替代它,而抗血栓的作用是透過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實現的,被廣泛用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心房顫動、人工心臟瓣膜、動靜脈瘻或其他手術後的血栓形成,對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一般是小劑量長期服用的。而阿司匹林是酸性藥物,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會引起胃腸道的不適如噁心嘔吐等,長期應用會損傷胃黏膜,導致胃炎或者是胃潰瘍、胃穿孔等不良反應發生,而將其做成腸溶片,就可以減少對胃的刺激,從而減少了胃腸道的不良反應。

  • 10 # 莫亟WHangYTeng

    阿司匹林大家一般都知道,其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大劑量使用時,可以解熱鎮痛抗炎;小劑量使用時,可以治療血栓,預防心血管疾病,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但是藥物在體內的治療效果如何,不單單以它的藥理作用為主。還需要考慮到個體的用藥差異、年齡大小的差異、藥品製造過程質量差異以及不同藥物製劑在體內產生的不同的差異。阿司匹林片與阿司匹林腸溶片,就是屬於藥物製劑不同進而改善了藥物在體內的療效。大家知道,阿司匹林這種非甾體抗炎藥長期使用最為明顯的副作用就是胃腸道不良反應。其機制是阿司匹林透過抑制胃粘膜的PGI2與PGE2合成造成胃粘膜損傷,長期使用嚴重患者還可出現胃潰瘍、胃出血等症狀,因為這兩種因子具有保護胃粘膜作用,合成被抑制對胃粘膜而言就失去了一位衛士。所以臨床上在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時,有時就會聯合使用抗酸藥來抵消非甾體抗炎藥的這種胃腸道副作用。

    而改變阿司匹林的劑型也是一種方法,阿司匹林腸溶片,可以控制藥物避免在胃中釋放,當經過胃部後,在再小腸中開始釋放,就可以避免阿司匹林對胃粘膜的損傷了。

  • 11 # 藥師科普小蜜蜂

    腸溶片是在普通片的外層增加了腸溶膜,使藥物在胃中不崩解或少崩解,當藥物到達腸道後完全釋放溶解,以達到減少對胃刺激和增加藥物吸收利用的目的。

    所以,腸溶片不能掰開服用,應整片吞服。藥片掰開後腸溶膜被破壞就達不到腸溶的目的了。

    一般情況下,腸溶片應該在空腹條件下服用,空腹為:餐前1小時或餐後2小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一方面提倡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卻又對各種補習班趨之若鶩,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