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國布衣

      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旅程,我們需要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來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挫折。內心強大並非易事,特別是在你陷入困境的時候。打破常規,大膽地另闢蹊徑,需要足夠的勇氣、膽量和決心,而這些只有內心極其強大的人才具備。

      如何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做更優秀的自己,這裡為你介紹了8個方法。

      1學會獨處

      孤獨和獨處並不是一件事,是兩碼事,而且經常會被混淆。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如果說不擅交際是一種性格的弱點,那麼,不耐孤獨就簡直是一種靈魂的缺陷了

     要耐得住寂寞,不隨波逐流。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所謂的成熟,就是你越長大,越能學會一個人適應一切。在獨處的時光中,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並培養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

      人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愛他人。如果你不學著與自己對話,便更難和別人交流。越能獨處的人,越能面對和理解困境,也越能與他人相處。因為能瞬間換位思考,更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2熱愛運動

      東安大略湖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發現,持續10周,每週鍛鍊兩次的人,在社交、智力和運動方面更加出眾。

      他們的外在形象和自尊心也相對更強。最棒的是,相對於能夠使得他們更自信的身體外在形象上的變化來說,鍛鍊給他們帶來的即刻的、充滿內啡肽快樂因子的積極性,才是使得他們自信的真正因素,而自信是內心強大的關鍵。

      3經歷絕望

      經歷絕望的意思,就是已經走過這段歲月。也許你還未曾絕望過,並不意味著你不堅強,但一定沒有經歷過絕望的人堅強。未絕望過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絕望可能是情感、事業抑或無法面對的孤獨等等。

      強大的人不是征服什麼,而是能承受什麼。一些事情,只有經歷過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懂得人生的真諦。絕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氣和激情。經歷絕望,但不要被絕望吞噬。相反你要勝過它,如同戰勝黑暗,迎接光明一樣。

      4熱愛生活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裡寫道:“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生活中的壞事總是不斷髮生,可還是有很多辦法來解決困難。永遠不要忘記熱愛生活,拓闊胸襟,追求真善美。人生所有煩惱的會不多不少永遠追隨,只不過熱愛生活可以使一個人更加理智冷靜地分析處理這些難題而已。

      5學會說不

      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一項研究表明,你越難拒絕,就越有可能感到壓力、力竭,甚至是抑鬱。內心強大的人知道拒絕是健康的,他們不卑不亢並有先見地清楚表達拒絕。

      應該說不的時候,內心強大的人會避免使用這樣的詞彙“我覺得我不能”或者“我不確定”。他們自信地說不,因為他們知道拒絕一個新的承諾是對現有承諾的尊重,並且這給予他們成功完成現有任務的機會。

      內心強大的人也知道怎麼透過自我拒絕來實現自我管控。他們延遲滿足,避免衝動會造成的傷害。

      6保持自信

      “不管你認為自己能還是不能——你都是對的。”——亨利·福特

      內心強大的人理解福特這句名言的意思為,你的想法對你能否成功的能力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這個概念不僅是一個激勵工具——而是一個事實。墨爾本大學的一個最新研究表明,自信的人比不自信的人來說,更可能進一步升職加薪。

  • 2 # 安靜孤獨321

    我們都是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人都會有一些群體的屬性,會受到別人的影響,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所以不要特別的在意自己被別人影響。

    但是我們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老是受別人影響,肯定會不利於我們自身的發展和情緒的穩定。想要擺脫別人對自己的影響,使自己內心變得強大,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1點,自己能力強大起來。

    為了我們不被別人嚴重影響,我們應該自身強大起來去影響別人,然後當別人想要影響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根據自身的知識和經驗,來判斷這種影響是好的還是壞的。如果是壞的,就提出拒絕和修改的意見。

    所以想要不被別人影響,我們必須首先知道這種影響是好的還是壞的,並且要知道這種影響如何糾正以及避免。

    第2點,學會控制情緒。

    如果我們的情緒太容易受別人的影響,我們必定會經常的發怒,生氣和情緒波動激烈。這都不利於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發展,以及自我的生活。

    這裡可以建議你再想要發怒的時候,或者情緒有波動的時候,數數一個123,並且伴隨著深呼吸,然後閉上眼睛思考一下自己,將要發生的壞情緒,然後,逐漸將這種壞情緒的後果想清楚。這樣得當你的理性思維,打敗感性思維的時候,你的情緒就會被自己控制了。

    第三點,不要過於敏感。

    有的人可能就是喜歡在人群中佔據主動權,然後有的人可能就是一種被動型的人格,喜歡被人領導,有的人就是喜歡獨處自由。

    所以我們儘量分析出自己性格的特點,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行為方式,接納原本的自己就不會感覺沮喪,或者是傷心。

  • 3 # 心理諮詢師鄔曉峰

    從心理學解釋我們會用到“依戀”的專業術語。

    迴避型依戀,安全性依戀,焦慮性依戀。來解釋,為什麼你會“受到對方的支配”而無法自拔。首先得明白如果“脫離”對方的“支配”你會發生什麼?你的情緒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從而找出你的顧慮擔憂及內心情緒的感受發因。從而“對症下藥”。

    通常,有兩種可能:“安全感”,“存在價值”。

    而這兩種可能,可能來自於你的原生家庭的影響,也可能來自於你的人格成長。

    找到原因。老師就可以對症療愈了。通常4-5次諮詢改善。

  • 4 # 穿越奈何橋

    我是被支配型人格,很容易受別人情緒的影響,如何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一點?

    首先,心理學上並沒有被支配性人格這種說法,只有被動型人格這種說法。

    而很容易受別人情緒影響,這又是敏感、偏執型人格具有的特徵。

    所以,我想,你的問題是不是想說:我如何讓自己不受別人情緒影響?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試圖給出幾點建議——

    1、提高認知水平。

    很多人喜歡藍天白雲,喜歡豔陽高照,喜歡麗日春光。而滾滾烏雲,滂沱雷雨,天寒地凍,確實讓人心裡不愉快。

    但是藍天白雲,喜歡豔陽高照,喜歡麗日春光,我們要它來它會來嗎?滾滾烏雲,滂沱雷雨,天寒地凍,我們要它走它會走嗎?換一句話,你控制不了別人,唯一能夠控制的是自己。也就是說,別人的情緒是好是壞,我是控制不了的。既然控制不了,就與我沒有關係。

    2、找出容易受情緒影響的原因。

    大多數情況下,容易受別人情緒影響,是與自己的人格形成過程有關的。如果你生性敏感多疑,如果你很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如果你沒有安全感,如果你控制慾很強,這些都會表現在情緒受別人影響上。

    尋找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別人的情緒在影響你時,你問問自己,此時我的感覺是什麼?一般此時的感覺要麼是憤怒,要麼是悲傷,要麼是委曲,等等。比如,此時你的感覺是委曲,那麼你趕緊回憶,這種感覺在小時候有過嗎?你回憶起了哪件事?那麼這件事十有八九就是與你人格形成有關的事件。

    3、引爆心力。

    尋找到了原因,就可以把過去壓抑在內心的情緒引爆出來,這樣一是可以渲洩情緒,釋放能量,二是可以疏通心包經,三是啟用壓抑扭曲的神經系統。心力——內心的力量就被引爆出來。多進行一些這類引爆心力的過程,你的問題也就慢慢解決了。

  • 5 # 石上花開zhy

    首先,要區分一下你說什麼究竟是人格問題,還是精神問題。人格是恆定的,很難改變的。

    其次,如果你屬於討好型的人,而非討好型人格,如果你想讓自己變的更強大,我們可以找一下例外:

    1、有沒有什麼事情,你沒有受到別人情緒的影響,完全自己做決定?

    2、發生了什麼,讓你可以為自己做決定?

    3、如果你能夠不受別人情緒的影響,可以自己做決定,那會是什麼樣子?

    4、如果你想達到那樣的狀態,你可以怎麼做?

    5、如果讓你選一件你可以自己做主的事兒,那是什麼事兒?

  • 6 # 諮詢師欣然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有過度敏感和自我否定的特徵。會特別在意別人的反應,是不是不高興了;會對別人的請求有求必應,不好意思拒絕;會委屈自己,取悅別人。

    我們所關注的世界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自我,他人,環境。他人和環境佔的空間大了,自我自然就少了。所以要調整,先要從自我肯定開始。

    1,找出自己的身上的優勢,把它們發揚光大。有人善於理財,有人善於整理家務,有人寫作能力強,總之在自己優勢的領域裡先去嘗試,在有底氣的事情上多做決定,樹立一定的自信心。

    2,理性看待不足。有時我們跟著別人走,是害怕自己會走錯。其實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事,這很正常。一開始都不知道怎麼做,走著走著就知道該怎麼走了。

    3,別太高估自己的影響力。過度敏感的人,總是擔心別人會怎麼看我。事實並非如此。試想一下,大家一起拍個合影,每個人拿到的時候是不是都會先去看自己,誰關注別人照的好不好看。我們在別人的生活時,充其量是個配角。只有在自己的世界裡才是主人。

  • 7 # 十分鐘心理

    內心強大

    其本質是源自於:在心智成熟的前提下,對自我和現實的高度接納。

    內心強大的人的確大多數都會表現出一種恆定的、不卑不亢的狀態。

    他們可能會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境,都很難被影響;痛苦和挫折不會令他沮喪,榮譽和勝利不會令他矜驕,強者不會令他自卑,弱者不會令他自傲。

    他們也可能會不依附於外物,能坦然且平靜的面對一切。不刻意表現,不虛偽的自謙,會真實的做自己。

    一、批判性思維,是內心強大的武器。

    二、走出穩定,擁抱不確定性

    三、學會放手,進入下一站

    四、反脆弱,你將無堅不摧

    如果我們能改變信念,堅信自己能夠對抗變故,而且還能在變故中變得更強大,那我們就可以看到裂縫裡透進來的亮光了。

    我很喜歡羅斯福夫人說過的一句話:“除非你願意,否則沒人可以傷害你”。

    歸根結底,能夠傷害我們的,其實也唯有我們自己。

    如果你願意為自己披上鎧甲,你就會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勇士。

  • 8 # 和中見行心理psy

    你好!我在猜,你所說的被支配性人格,會不會說是我們專業上所講的依賴性人格呢?

    DSM-5,將依賴性人格障礙劃為C類人格障礙,注意喲,這裡說的障礙是指過度了,如果你沒有達到過度的狀態,其實不必太介意。

    不過我又猜,你有很想改變的心,會不會是說,你所說的被支配,已經影響到了你的心境和生活。

    那DSM-5,對依賴性人格障礙有詳細的描述,如果下列八8條中,出現5條或更多症狀,可以被診斷為依賴性人格障礙。

    1.如果沒有其他人大量的建議和保證,便難以做出日常決定,

    2.需要他人為其大多數生活領域承擔責任,

    3.因為害怕失去支援和贊同,而難以表示不同意見(不包括對被報復的現實的擔心)

    4.難以自己開始一些專案或做一些事情(因為對自己的判斷和能力缺乏信心,而不是缺乏動機或精力)

    5.為了獲得他人的培養和支援而過度努力,甚至甘願做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6.因為過於害怕不能自我照顧,而在獨處的時候感到不舒服和無助,

    8.害怕只剩自己照顧自己的不現實的先佔觀念。

    依賴性人格是一種需要他人照顧,以至於產生順從或依附行為,並害怕分離的普遍心理行為模式,它始於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背景之下。

    這些標準上來並不是要你自我診斷,而是想要告訴你,這些專業的診斷需要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來做出。

    既然你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意味著你自己認為你自己需要改變,因此,建議你去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來獲得幫助,即使我在這裡告訴你如何做,要真正做到其實是不太容易的。

    我相信其他的回答者,已經給出了相當好的建議,但是真的會被你真正的實踐出來嗎?從知道到做到,真的是需要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的。

    專業人員所採用的途徑可能不一樣,比如說,可能會從你的情緒入手來協助你,可能會從認知或者行為層面來協助你,也有可能會社會建構論的角度來協助你,當然,還有從精神動力學的角度。

    我相信不論從哪個角度,只要你肯,只要你願意,去找那些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千萬不要只看是否擁有什麼心理諮詢師證書)幫忙,你就會找回你的力量。

    不知道我這樣的回覆是不是能夠解答你的問題。

    平安喜樂!

  • 9 # 心姐談心

    易被支配、易受別人影響,屬於行為特徵。任何行為特徵,有先天的影響因素,更多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因此可以透過習得新行為來替代不合理的舊行為。這類似於習慣的養成,透過培養新的習慣,可以替代先前不太好的舊習慣。因此,只要你想改變,是可以透過明確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並加以行動練習,逐步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人們喜歡將自己歸於某種人格,然後就認定自己是那樣的人,這是對人格分類的誤解。人格分類最大的意義在於: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探索自我的思路和渠道。

    1、人格的分類

    在不同時期對人格有多種分類。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認為人由四種血液組成,從而將人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是從一種內部控制行為的機制,完整的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組成;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榮格,根據人的兩種傾向(外傾、內傾)和四種心理功能(思維、感覺、情感、直覺),兩兩進行組合,提出八種人格型別;20世紀40年代,美國母女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Isabel Briggs Myers)和凱瑟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Briggs)構建了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人格型別量表,即16種性格量表;近年來流行的九型人格,因為簡單明晰而備受工商界的歡迎。等等。

    人格分類只是描述了一部分你的外顯特徵,並不能定義你這個人。你可以看出,隨著對人類自身的瞭解,人格的分類也趨於多元化和精細化。不管任何形式的人格分類,你都可以找到跟你相類似的特徵,這是因為人格的分類本來就是建立在對多數人的思維模式、情緒反應和行為習慣等特徵的描述之上,總有適合你的某些特徵描述,但都只是描述你的一部分。

    哪些你未表現出來的,不易被察覺的、未被量表覆蓋到的範圍,是沒有被測量或描述的。

    2、人格分類的缺陷:

    任何人格量表都存在信度和效度問題,這源於量表制定只能選取某些特徵,不能概括所有特徵;只能選取共性特徵,不能體現個性特徵;人在答題時也會存在偏好,影響對問題的判斷和選擇。也因此可知:

    人格分類不能定義你的人格:任何人格分類只是對多數群體共性特徵的描述,並不是為你量身定製,而人本身是複雜的,無法透過簡單的文字來定義;

    單一人格分類不能描述你的行為特徵:人都是多種人格的混合體,一個人在某個時期傾向於外顯某些人格特徵,但透過刻意改變或生活發生了變化,也會凸顯另外一些行為特徵,甚至與之前的截然相反;

    人格分類是可以轉變的:人格的形成雖然受遺傳和環境兩大因素影響,但是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後天的因素起決定性的作用。環境可以塑造人,主動選擇可以重新塑造行為。人的行為特徵屬於後天習得,是可以透過學習和練習,來習得新的行為特徵,表現出新的人格。

    3、人格分類對於你的意義

    既然人格分類有天然缺陷,為什麼人們還是喜歡給自己分類?是因為簡單和方便。

    人格分類讓世界簡單化。世界上有70億人,光想想這個數字就頭大,你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該如何下手?會無從下手。現在榮格告訴你,這世界只有8種類型的人,掌握方法你就可以應付自如。從70億降到8種,感覺怎麼樣?是不是瞬間輕鬆很多?

    人格分類利於快速篩選人才、建立團隊、提高執行力。比如人力資源面對幾千份簡歷,如何挑選適合的人才? MBTI測試可以極大提高你的效率,雖然可能會漏掉一些極其優秀的人才,但可以儘快鎖定適合公司的人才。

    人格分類有助於提高自我認知。人們喜歡研究自己,人格分類可以告訴你有什麼特徵,很容易對號入座,發現的確如描述所言,看看別的型別,有些是你羨慕的,想要的,可能就會激發你提升自己的興趣。

    對於個體而言,人格分類最大的意義在於: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探索自我的思路和渠道。你可以通過了解自己外顯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特徵,來定義自己的某些行為和情緒,這種明確化會為你的改變創造基礎;你可以將人格分類可以參照物,透過觀察不同的人格分類,記錄那些你喜歡的特徵,作為自己精進的目標。

    易被支配、易受別人情緒影響,這些屬於行為特徵,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過程就是讓你逐漸變得強大的過程。

    很多人喜歡研究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比如發現情緒不好就開啟學霸模式,研究什麼是抑鬱症,看了很多書,最後成了抑鬱症專家,然而還是情緒不好。正確的做法是,發現情緒不好,看看是什麼情緒,為什麼不好,做些什麼事可能會好,然後去做就可以了。因此需要提醒你:你不需要成為人格專家,你需要做的只是定義問題、確立目標、制定計劃、達成目標。

    1、易被支配是你主動選擇的結果

    很顯然,被支配的生活是比較輕鬆的活法,遇到任何事情,只要聽別人的命令,別人說什麼你做什麼就行了,做的好自己會鬆一口氣,出了問題有別人負責,不用思考未來和明天,只要關注當下。然而,當你習慣被人支配時,你會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逐漸失去自我,會將自己的生活變成他人的附屬,會仰視他人貶低自己,慢慢會變得麻木不仁隨波逐流,會失去人生的樂趣和活著的滋味。

    易被支配是你主動選擇的結果。這是你在過往的經歷中,對他人、對環境不斷妥協的呈現。比如家中有位霸道的家長,你想學畫畫,但家長禁止你畫畫,否則就打你罵你,你選擇放棄畫畫,也變得不敢反抗;家長說聽話才是好孩子,你明知道家長是錯的,但為了做個好孩子,你選擇認可家長的觀點,也變得缺乏主見;後來,你想當老師,但別人說老師不掙錢,學金融掙錢,於是你選擇了金融,也變得更在乎別人的看法。這樣的事情多了之後,你慢慢失去了思考能力,別人說什麼都會左右你的生活。

    看出來了嗎?你不是易被支配型人格,你只是做出了被支配的選擇。只要你願意,從現在開始,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自己說了算。當然,做出改變需要付出努力,你可以透過小步前進來不斷鼓勵自己。

    (1)易被支配的人主要有以下行為特徵:

    畏懼權威:不敢自己做決定,害怕做錯了承擔責任,聽別人指揮就輕鬆多了,做錯了是別人的錯;

    自卑: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害怕嘗試,害怕做錯被責罵,擔心讓人發現自己不好的一面,希望表現完美的自己,希望做個好人;

    害怕衝突、害怕被指責:希望大家你好我好都好,不要起爭執,一團和氣。

    缺少底線: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沒有自己的看法,別人可以得寸進尺,而你一退再退,即便知道吃了很多虧,還是選擇委曲求全。

    情緒化:極易受到外界人事物的影響,敏感多思,易胡思亂想,沉溺於情緒。

    (2)制定計劃,逐個突破

    一個完整的計劃,包括:

    你的起點:你現在在哪裡,你都有什麼問題,逐一列表;

    你的終點:你希望變成什麼樣子,描述的越詳細越好;

    過程:從起點到終點,你需要做什麼事情,這周做什麼,下週做什麼,逐步遞進。

    做出改變要小步前行。可能你有多方面都想提升,但不要貪多,一次只提升1-2個就可以,每天寫日記記錄自己的過程和感受,每天想象達到終點的喜悅,每天自我激勵相信你可以做到。然後一步步朝著目標走就可以了。

    舉例:針對缺乏底線

    明確起點、終點和過程。你的起點是當前無原則無底線,你的目標是變成一個有原則的人,別人尊重你的界限。過程就是:思考+反思+行動。

    思考生活的各個方面,建立自己的底線。哪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接受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改進的等。比如友誼中被欺騙是不能接受的,隨意給予你負面評價是不能接受的,對方的無意之失是可以接受的等;

    每天選取一件事進行反思。當天有什麼事情讓你感覺不太好?寫下來,去反思是什麼感覺,為什麼自己不舒服,對方哪些行為讓你不舒服,你能接受的是什麼,不能接受的是什麼,你需要如何阻止別人對你再一次的傷害,這件事反應出你有什麼樣的念頭,是否合理,是否應該修改,如何修改,正確的是什麼等等;

    遇到超越你底線的事情,予以拒絕。你需要讓別人認識到你的底線不容侵犯,否則就會中斷友誼或者失去合作。

    人們尊敬有原則有底線的人,不要害怕表達意見被拒絕,哪些失去的人對你而言也並不重要,而對你重要的是哪些願意去支援你變得更好的人。

    2、易受別人情緒影響

    易受別人情緒影響,這其實是易被支配的一種外顯特徵,是可以透過制定計劃、感知和聯絡來改變的。受別人情緒影響主要源於三點:①你分不清楚別人的情緒和你的情緒;②你分不清楚別人的事和自己的事。③這個情緒背後有一個你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許是一件事,或許是一個不合理的信念。

    易被支配的人,會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時刻關注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好不好,別人的言行舉止和情緒就極易影響到你。別人高興,你會認為是自己表現好,別人不高興,你會很恐慌,自己做錯了什麼。而事實上,別人可能剛得到一大筆獎金而高興,別人可能受了老闆責備而不高興,跟你都沒什麼關係。

    真相是,除了極少數幾個關心你的人之外,別人根本不在意你到底如何。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自己的事情都忙不過來,根本無暇顧及其它人如何。你表現好,他們可能隨意評論兩句,然後就忘了評論了什麼,你表現不好,他們可能給予一些建議,但轉瞬他們也會忘記,隨口說說而已,也不在乎你到底做到還是沒做到。

    總之呢,易被支配、易受別人情緒影響,都是可以改變的,改變需要明確問題、明確目標、制定計劃,逐步實施,改變的過程就是你逐漸變得強大的過程。每解決一個問題,你都會比現在的自己變得更強大一步,直到有一天,你完全掌控了自己的生活、掌控了自己的情緒,也掌控了自己的人生,這是一條需要付出努力的路,會有困難,也會遇到挫折,但值得。因為,你值得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獨立自主的人生。

  • 10 # 70大叔談人生

    很容易受別人情緒影響,想必也很不善於拒絕別人吧,一旦拒絕別人就覺得彷彿做錯了什麼。

    又或者,人際交往中總是擔心自己說錯什麼、做錯什麼,導致他人不愉快。

    別人臉色稍有不快,就暗自猜疑,是不是和自己有關。

    甚至,身邊兩位同事爭吵,都會覺得如坐針氈,不知道應該做點什麼還是應該儲存沉默。

    不敢在他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不敢向別人討要欠款。諸如此類表現,就可以稱之為被支配型人格,或者叫做討好型人格。

    成因很可能是源於父母師長的粗暴打罵型教育,從小就屢遭否定,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沒有值得驕傲的優點,對事物無法做出較為正確的判斷和剖析。沒有堅定的三觀,不敢正常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

    因極度缺乏認可,所以就及其渴望他人的認可和好評。哪怕是短暫的虛假的。

    於是為了得到他人的小小認可和善意對待,不得不靠著小心翼翼來討好一切人。

    以上種種不過是缺乏自信而已。要心理強大必須自信,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

    導致缺乏自信的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建立自信更是一個系統工程。

    那麼既然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造成的,那就單講針對這種情況的對策。

    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人生而孤獨,即使親如父母子女,也不能代替你成長,左右你人生,保護你一生。所以,誰也沒資格影響你的心理認知,誰也沒資格評價你的價值。

    記住,任何人都沒資格,即使他是世界首富,即使他是教授專家,即使他是公認的聖人,即使是全世界人,統統沒有資格。

    你可以主動去學習、汲取他人的學說和理念,經過思考辨析後,吸收並堅信。但絕不能因對方是權威而盲目屈從。

    其次,既然每個生命的成長都是孤獨的,那就要有斬斷原生家庭負面影響的勇氣和能力。

    請記住,這個斬斷是心理上的斬斷,不是物理層面的斬斷,當然,如果情況過於惡劣,在一定時期內,也就是你的心理還不夠強大之前,物理斬斷也不是絕對不可以。

    心理上的斬斷就是指,不要再在意父母對你的任何評價,不接受他們的任何觀點,不管過去經歷過什麼一律放下。與他們打交道時就把自己當作你是他們花錢僱來高階保姆,你要盡心盡力的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以盡孝道。

    但精神上和情緒感受上,與之完全隔絕,就可以不受父母的負面影響。無論是他們之間吵架還是對你的無理責罵,你只當作是看人演戲,絕不走心。

    物理斬斷,指的就是暫時遠離,雙方不見面。

    很多人過不了這一關,就是怕道德感受損。討好型人格的人,常自認善良,無論是物理層面還是精神層面,都不敢與他人疏遠、拒絕。唯恐有意無意中傷害了別人。

    卻不明白,善良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技能 。缺乏智慧和鋒芒的善良,不是愚蠢就是懦弱,根本不是真正的善良。

    在你內心還不夠強大,別人的言行,輕易就能把你拖進負面情緒的深淵時,必須學會拒絕,疏遠,隔斷。

    人生不過百,除死無大事。只要問心無愧,哪來那麼多顧慮、顧忌,小心翼翼。畏畏縮縮也是一輩子,慷慨豪邁也是一輩子。誰能把你怎麼樣,你怕什麼?

    《吉祥經》雲:勿近愚痴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然後,等你透過學習、思辨,建立起強大的心理素質後,就可以坦然面對任何人、任何事。到了這一步, 只有你影響人,絕沒人能影響你。

    此時,就可以與父母和解,也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再進一步,甚至可以達到悲憫天下一切眾生的層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後期蜀國滅亡,晉吳對峙長達十餘年,期間兩國發生過哪些戰爭?具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