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愛寶貝愛我大兒

    九層妖塔是小說裡面寫的,個人認為是不存在的,但秦始皇陵的“九層妖塔”只說並不是空穴來風,下面我來聊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秦始皇陵埋葬著“千古一帝”,自認功德在三皇五帝之上,開天闢地的建立大一統王朝自稱始皇帝的嬴政。活著時候是坐擁天下的皇帝,死後也要成為另一個世界的帝王,所以始皇帝的陵墓修建的奢華壯麗,宏偉至極,特別是地宮,更是珍寶無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異常豪華。這麼一座宏偉的帝王陵在防盜上肯定也做的很到位,下面要說的就是地宮上的封土!

    秦始皇陵的封土是一個九層夯土似的建築,地宮也是一個類似的九層夯土建築,所以就就流傳秦始皇陵有“九層妖塔”的說法,當然這種說法並不會被考古學家認可。

    正確的理解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但九字自古以來都是形容帝王形容權利常用的數字,如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等。秦陵修建成九層夯土的建築是為了彰顯他的帝王權利,“事死如事生”死後繼續行駛他的帝王權利。

  • 2 # 隨口華歷史

    首先這個問題是很有新意。

    九層妖塔為常人所孰知是因為《盜墓筆記》這本小說的風靡,其後又有《九層妖塔》這部電影的補刀讓一些好奇的吃瓜群眾對九層妖塔深充滿各種好奇。

    墓葬中這座有妖怪的樓,有千根古木搭建成金字塔塔樓,外有泥石加固,千年柏木作為塔身,一共九層。塔身佈滿藏族秘文,故成“九層妖塔”。

    考古人員僅僅是發掘了一層和二層,出土大量的文物,由於考古技術和對發掘出來文物的保護方面不完善僅僅是發覺了一層和二層。另外野料有說再考古同時時常有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發生,至使考古不得不停止。至於是真是假我們無從考證。

    那麼為什麼總有人喜歡把九層妖塔和秦始皇陵捆綁式的聯絡一起呢?

    秦始皇陵的神秘一直困擾著獵奇者

    秦始皇陵的飛雁,水印機關,九層妖塔到底有沒有,秦始皇本人到底在不在皇陵裡還有就是這個地下國庫到底有多少奇珍異寶等等等等都是一些獵奇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秦始皇陵裡有九層妖塔也不是道貌岸然的胡說的。

    秦始皇陵的本身建造結構就屬於的倒立金字塔,夯土層頂部又有一個高達九級的土木建築。九層夯土木作為地基,宮殿屹立在上。九層夯土木的建築結構又和“九層妖塔”不謀而合。

    眾所周知“九層妖塔”以有妖魔鬼怪著稱,秦始皇大有把寢陵建在妖塔之上,如若有人擅闖寢陵,開啟皇陵的大門就如同打開了“九層妖塔”的封印,放出塔樓的妖怪,讓闖陵之人不得好死之意。

    秦始皇陵中的各種疑問的真真假假只有在開啟陵墓的那一刻才能為世人所證明。

    我們不知道能不能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呢?

    喜歡隨口話歷史的可以加我關注哦。更多精彩歷史為你呈現,滿足你的各種獵奇心,好奇心。野味多

  • 3 # 國病

    九層妖塔之說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秦代對九的一些操作。

    秦王室自稱是顓頊氏後人,其實屈原也說自己是帝高陽之苗裔。帝高陽就是顓頊氏。可見秦人與楚人更認可父系,父系的代表數理就是九。而周人更認可母系祖先,母系的代表就是七或六。這個證據直接體現在文字上。周代金文把萬字甲骨文下部的鉤子加了一橫,變成七,到了秦小篆則把這個七改為九字。這個字變化其實已經劇透了周秦的分歧。周穆王西巡去見西王母也說明了問題。

    還有尻字,明顯秦代喜歡九,把9寫成九了。

    秦襄公建國時採用紅色幼馬、黃牛、公羊各三進行祭祀。可見九對於秦人的數理上重要。

    秦始皇陵採用九這個數理並不奇怪,只是是否有九層妖塔就不得而知。

  • 4 # 葦說定製化運營

    “九層妖塔”在現實中是真實存在的,它就是血渭一號大墓。

    它是青海都蘭古墓群中最為壯觀的一座墓葬,位於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東南約10公里的熱水鄉。

    古代一個部族“吐谷渾”在7世紀被吐蕃滅掉,吐蕃人稱呼他們為妖怪,所以,對葬有唐代早期吐谷渾王室墓葬的“血渭一號大墓”,被當地人俗稱為九層妖樓,這便是鬼吹燈中九層妖塔的原型。

    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的古詩作品《從軍行》: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就是這個“吐谷渾”。這個吐谷渾原來是個人名,他在青海一帶建立了個國家,沒起國名,後來他孫子繼位,就把爺爺的名字當國名了。

    這座大墓坐北朝南,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底大頂小,近似梯形,正面看像一個“金”字,因此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大墓背後的兩條山脈分別從東、西綿延過來,如同兩條巨龍,大墓則像兩條山脈之間的一顆寶珠,構成“二龍戲珠”之勢,前面是一大片的開闊地,風水絕佳。

    墓堆下有3層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圍牆。用一層珍貴的柏木夾一層四五十釐米高的石頭,然後層層疊起,如同蓋樓一般。自下而上的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層排列整齊橫穿冢丘的穿木,共有9層之多,正因如此,得名“九層妖樓”。

    九層妖樓”的建立,正是基於當年吐谷渾所特有的喪葬文化,裡面埋藏著的人身份到目前的考證還沒有準確的答案,但是根據墓裡的陪葬品以及陪葬墓穴數量,可以推斷出這是一個身份非常顯赫的墓主人。

    目前,僅僅發掘了墓葬一二層,剩下七層尚未被考古發掘,很多都還是未知。按照八十年代的人工計算,修建這樣的大墓需一萬人勞動一年以上。

    考古人員僅發掘了墓葬一、二層,就發掘出了東羅馬金幣、波斯銀幣和350多件珍貴的絲綢織物等大量陪葬物品和馬、牛、羊等動物遺骸700餘具。

    都蘭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方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在長達3000年的歷史長河中,都蘭曾是西羌先民的主要駐牧地,也是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吐谷渾王國的主要活動中心區,又是吐蕃王朝的統轄地.宋、元、明、清時代又是蒙古西和碩特部進入青海後的鄰地,吐蕃國滅掉吐谷渾也一直在都蘭地區活動,所以就形成了現在的都蘭古墓群,血渭一號大墓只是都蘭古墓群中最壯觀的一座。

    這就是現實中的九層妖塔,他沒有小說中的神秘詭異,但卻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 5 # 電影百老匯

    九層妖塔竟然真實存在!九層妖塔到底“妖”在哪裡?前幾年盛行一時並進行過各種影視化改編的小說《鬼吹燈》,令“九層妖樓”名揚天下,其神秘、詭異乃至令人膽寒的形象深入人心。這座小說中著力描寫的墓葬群,當然不是全憑天馬行空的想象,確有原型,並在中國考古史上的位置舉足輕重。

    絕無僅有的“東方金字塔”青海省都蘭縣在柴達木盆地的東南端,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一處重鎮。考古學家在上世紀80年代發現,縣境內有一片土地,古墓葬星羅棋佈,數量多達千座,其中最密集的地段是熱水溝,不到1公里長的區域裡竟然有200多座古墓,其中最壯觀的就是熱水血渭一號大墓。

    這座墓坐北向南,風水上佳,體積巨大,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從正面看就像一個漢字“金”,得名“東方金字塔”。這些柏木直徑都在60釐米左右,作為一種生長相對緩慢的樹種,至少需要200年才能成材,而它們應該是花費不菲的代價,遙遙千萬裡,運到了並不產柏樹的青藏地區。墓冢共修了九層,當地農牧民一直俗稱它為“九層妖樓”。

    這座古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能夠拼出一個昔日西域大國的殘影。但目前還沒有墓葬品能證明墓主的身份,僅從墓葬的規模和等級,就知道其身份非常尊貴。有一個說法是,也許當地的吐蕃人害怕吐谷渾人的冤魂前來報滅國之仇,所以稱其為“妖樓”。

  • 6 # 虹之音畫

    九層妖塔在現實中是真實存在的,在青海省都蘭縣,是北方遊牧民族中一個吐谷渾皇朝的皇室墓葬群。

    目前考古隊員只挖掘了第一層,發現了裡邊有很多絲綢製品,還有不少動物骸骨,估計就是陪葬品。還有不少生活用品等等,發現了裡邊有很多金幣,銀幣,以及文字帛,據說是全世界唯一一塊8世紀的波斯絲綢,進而什麼動物石磙,還有生活用品等等。

    但是到第二層就停止了挖掘,目前也沒人公佈為什麼,我估計也不是什麼妖魔靈異,要麼就是先行分析前面的考古發掘品,後面可能是要加強技術保護墓葬群的問題吧。

  • 7 # 穿插游擊隊

    “九層妖塔”在現實中有原型嗎?

    電影《九層妖塔》截圖

    藝術來源於現實,小說的創作當然是有現實素材的。最近央視新聞“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精美金銀器”登上熱搜,有的網友看到標題時,誤以為小說《鬼吹燈》裡的情節是有現實依據的,其實,這不過是附會而已——青海都蘭“熱水一號大墓”因為封堆規模宏大、出土了數百具隨葬動物的骨骸,而被當地人戲稱為“九層妖塔”。

    不止於此,當年胡八一、王胖子與Shirley楊一路尋找的“精絕古城”和三人後來再聚首之地“龍嶺迷窟”,也是可以找到有關聯的考古遺址的,或許天下霸唱就是受到考古發現的啟發,再加上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作出了驚險刺激、引人入勝的《鬼吹燈》。

    只是,由於盜墓分子屢屢將貪婪之手伸向安放在墓葬中的文物,導致大量見證著歷史原貌、有重大研究價值的珍貴文物被移位、盜取,原本恢弘的墓葬被弄得滿目瘡痍,歷史的面紗再難揭開。

    電影《尋龍訣》截圖,胡八一、王胖子、Shirley楊、大金牙等在墓中

    “九層妖塔”:熱水一號大墓

    我們先說說現實版的“九層妖塔”——熱水一號大墓。此墓真的有九層嗎?它為何在青海?為什麼民間又會流傳出“九層妖塔”之說呢?

    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截圖:陳教授解說“九層妖樓”

    《鬼吹燈》中的胡八一每到一處古墓便要拿出他那本“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來論風水。其實,熱水一號大墓所在的熱水墓群,在選址時也講究“得水為上,藏風吹之”。

    先看熱水墓群的地理位置:東接鄂拉山,西連柴達木盆地,熱水墓群地處寒冷乾旱的高寒荒漠草原,卻巧妙地建在山谷牧場內。沿著察汗烏蘇河兩岸,熱水墓群順地勢而建,背靠群山、面觀河水,坐落在一個不完全對稱的“U”型圍合式空間中。同時,這裡背風向陽,是一個典型的“風水寶地”。

    其中最大的“熱水一號大墓”建於血渭山腳下,北與山體自然相連、南與察汗烏蘇河相接,墓葬封土平面和立面均為梯形,疊壓在下層自然山體形成的梯形平臺之上。此墓是熱水墓群乃至整個青海地區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接近王陵級別的墓葬,其他中小型墓葬皆圍繞它而建。

    此墓整個墓葬封土南北長58米、南寬65米、北寬55米、高12米;下層平臺南寬160米、北最窄60米,從上層封堆頂部到南面地平面高35米。墓葬底部由三層石砌圍牆構成,每層高約1米、寬約3米,其上是泥石夯層和砂石夯層、夯土層等。從上到下每隔一米左右便有一層平鋪的穿木,環繞封土四周整齊排列。

    從封土頂向下,在4.5深處有一座長方形動物殉葬坑,其中埋葬著包括牛、羊、狗、鹿、馬等在內的70餘個動物個體。其墓室位於封土下11.5米深處,平面呈十字型,東西寬21米、南北長18.5米。

    或許因為“熱水一號大墓”的封土很高,且又有動物殉葬坑在此,民間便流傳出了“九層妖塔”之說吧。那麼,這座宏偉的古墓背後,有著怎樣波瀾壯闊的歷史呢?

    熱水墓群某墓葬的挖掘現場

    熱水墓群既然能出現在氣候惡劣的高原荒漠中,也就意味著在遙遠的曾經,有一個輝煌燦爛的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這個遙遠的曾經,屬於吐谷渾民族;而這個王國的繁榮,與絲綢之路緊密相關。

    早在5000年前,熱水墓群的所在地便有先民放牧與生活。在周、秦時,此處為西羌屬地。至西漢時,漢平帝命王莽置西海郡,該地則被劃入大漢的政治版圖。作為遼東鮮卑慕容部一支的吐谷渾來到這片土地時,已是西晉時期。他們先由遼東一路遷徙至枹罕(今甘肅臨夏),後又擴張至白蘭數千裡(包括今青海、甘南、四川西北部等地),逐步統治了當地的多個羌、氐部落,並在白蘭(今青海都蘭香日德)以“吐谷渾”為國號,建立了吐谷渾王城。隨後,吐谷渾王國繼續擴張,疆域直至鄯善、且末(均在今新疆境內),輝煌一時。後來,在公元663年(唐高宗時期),吐谷渾被吐蕃攻滅,後作為吐蕃邦國保留建制,並以部落為單位。雖然吐谷渾得以按照自身的方式繼續傳承文化、保留喪葬制度,但是吐蕃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與吐谷渾文化發生了融合。再後來,由於唐王朝對吐谷渾部落的籠絡政策,部分吐谷渾族人陸續歸附唐朝。

    吐谷渾西遷示意圖

    熱水墓群便是由吐谷渾民族所建,但具體建於何時,還沒有證據能夠說明,只能判斷大概是在7-8世紀(相當於初唐時期)。而墓主是誰目前也尚無定論,有研究者參照敦煌古藏文寫卷的記載,認為薨於694年的坌達延墀松可作為熱水一號大墓墓主人的可能人選,他大概是吐蕃吞併吐谷渾後冊封的首位吐谷渾王。

    根據吐谷渾的喪葬文化,人死後須有動物殉葬,稱為“馴牲”,這也與熱水一號大墓南面平地上的動物殉葬遺蹟相印證——五條殉葬溝居中,東西向橫列,殉完整馬87匹。這種“馴牲”的風俗受到了吐蕃文化的影響。人們認為,人死後需要透過獻祭的動物做替身,才能把死者靈魂從死人世界中救贖出來。

    在熱水一號大墓出土的文物中,有著大量含有中原文化特徵的器物,如有著初唐時期“纏枝忍冬紋”的銀器、繡有鳳翅的絲綢等;同時,也有異域風格濃厚的西方織錦,比如全世界唯一的一件8世紀波斯文織錦。

    熱水一號大墓出土文物:胡人牽駝錦

    為何這裡的墓葬有著如此多元的文化交匯呢?其實,曾經的吐谷渾也是絲綢之路上一顆閃閃發亮的貿易明珠。前文說到,吐谷渾民族在西晉時期來到白蘭,而彼時正值北方少數民族南遷時期,河西走廊一帶的交通線路受到嚴重影響。此時,吐谷渾開疆拓土、穩定政權,將絲綢之路青海道促成為重要的交通線路。青海道起於祁連山南沿湟水至青海湖,經柴達木盆地而至新疆若羌。因吐谷渾提供了較為穩定的政治環境,青海道得以與通往西域的道路相接,河西走廊便不再是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

    熱水墓群所在的白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呢?我們來看看青海通往西域的三條主要道路:

    第一,起於伏俟城(今青海海南州共和縣),經白蘭,過小柴旦、大柴旦後由敦煌至若羌;

    第二,起於伏俟城,經白蘭,過格爾木後越過阿爾金山至若羌;

    第三,起於伏俟城,至白蘭,再向西南行至布倫臺到達新疆。

    可見,吐谷渾處在交通樞紐的位置,不僅是絲綢之路青海道上的一個座標,更是一個重要的中轉中心。也因此,吐谷渾承擔起聯結中西經濟與文化交流的重任。除了積極與西域各國開展各式貿易活動外,吐谷渾還透過“以獻為名,通貿市買”的方式與中原進行商業交流。在商貿推動下,吐谷渾也成為了各方文化的交融之地——這裡既有牽著馬匹和駱駝的中原商隊,又有載著金銀器、穿著大翻領的西域商隊,還有西行求經的僧侶。本就在鮮卑文化中融入了羌、吐蕃文化的吐谷渾,此時又吸納了漢唐與西亞文化,因此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景觀。

    自1982年至今,熱水墓群的考古發掘已經歷了多個階段。如此輝煌的文明,卻慘遭盜墓賊的毒手,他們捲走了大量見證著歷史的珍貴文物。早在清朝時,就有人盜掘此墓;20世紀60年代,又有當地牧民因砍不到柴,將墓中的柏木挖出來燒飯取暖。而墓中的金銀器、絲綢的文物也不斷地被一批批貪婪之徒竊取。

    在文物專家眼中,這些文物哪怕被盜墓者更改了原本的位置,都會導致其時間、相互關係等重要資訊無法還原,文物的研究價值大打折扣,更別說那些經過盜墓賊貪婪之手流向境外的文物了。後來,經過公安機關的艱苦偵辦,終於追繳回文物646件。而經文物鑑定機構鑑定,這其中有國家一級文物14組16件。

    唯有這些從歷史中走來的“無價之寶”,才能把曾經那個吐谷渾、絲綢之路和燦爛多元的文明向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娓娓道來,“生命之花也許會枯萎凋謝,而文物傳遞的文明之光恆久不滅”。

    “九層妖塔”哪裡有妖?分明是條滿載興衰的時光隧道。而唯有保護好遺址與其中的文物,才能觸控到更多悠久又深厚的文明。

    “精絕古城”:尼雅遺址與丹丹烏里克遺址

    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截圖:Shirley楊看到與照片上一樣的精絕古城

    “在一片茫茫沙海中,一輪紅日在地平線的盡頭緩緩升起……一片古老而又恢弘的廢墟呈現在眾人面前,斷壁殘垣,各種房屋建築歪七扭八地斜著……Shirley楊拿出一張發黃的老照片,看著眼前同照片裡一模一樣的景色,熱淚盈眶地說道:‘這就是精絕古城,我們找到了……’”

    《鬼吹燈》中的精絕古城在新疆的茫茫沙海中時隱時現,據Shirley楊說,只有在風季才能找到它的遺蹟。而且據胡八一推斷,精絕古城中其實有一個“虛數”空間,唯有精絕女王之眼可以洞察其中的秘密。

    那麼,現實中的“精絕古城”真的如此神秘嗎?其實,漢代西域還真有一個叫“精絕國”的地方,不過它早已消失在茫茫沙漠裡。這個失落的西域國家展現在世人眼前的已不再是宮殿街市、商旅行人,而是一個靜靜躺在塔里木盆地南緣的遺址——尼雅遺址。

    尼雅遺址

    在《鬼吹燈》中,陳教授介紹,精絕國曾是西域各國的領首國,並且有著古老而璀璨的文明,其中以“鬼洞文”、巨瞳神像等為突出特徵。但是,漢代的西域精絕國卻並非大國。據《漢書·西域傳》記載:

    “精絕國,國王駐精絕城。距離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人口四百八十戶,三千三百六十人,其中勝兵五百人。設定有精絕都尉,左右將軍,譯長各一人。北距西域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距戎盧國四日的行程。地形閉塞,交通不便。向西通扜彌國四百六十里。”

    從中可以看出,精絕國是一個人口近五百戶的國家。這是什麼概念呢?在漢代,一個大縣約有萬戶,小一點的縣可能有幾百戶人家。也就是說,精絕國的人口規模相當於幾千裡外中原的某個小縣城。同時,精絕國“地形閉塞”“交通不便”,與吐谷渾這樣的交通樞紐也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精絕國的地理位置卻在絲綢之路的咽喉——崑崙山腳下、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這樣的一個綠洲王國,卻又為何消失了呢?

    尼雅遺址

    據出土文物考證與史料記載,精絕國在現有文獻中的明確記載大約消失於公元4世紀。不過,在關於其他國家的史料中,我們還是可以找到神秘精絕國的“蛛絲馬跡”。《欽定皇輿西域國志》有載:“南道西行且志國小宛國精絕國Murano國皆並屬鄯善也。”而《三國志》注引《魏略·西戎傳》說:

    “……從敦煌玉門關人西域,前有兩道,今有三道。從玉門關西去,經若羌轉西,越蔥嶺,經縣度,人大月氏,為南道。……南道西行且志國、小宛國、精絕國、Murano國皆並屬都善也。戎盧國、扜彌國、渠勒國、(穴山國)(皮山國)皆屬於聞。”

    可見,精絕國後來被鄯善王國吞併了。這也不奇怪,畢竟在一整片沙漠綠洲中,有小國若干;而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只有500兵力的精絕國似乎也難以一直獨立下去。後來,精絕國在距今1600年左右的一天徹底消失了。但是,精絕國究竟何時亡於鄯善?又為何亡於鄯善呢?目前仍無定論。不過,有學者推測,精絕國很可能是隨著綠洲一同消失的。

    現在路過尼雅遺址,只有一個矮矮的方石碑在告訴我們,在這片漫無邊際的黃沙中曾經有著鮮活的人類文明。

    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截圖

    可以說,歷史上真正的精絕國與小說中的“精絕古城”為數不多的相似之處,即在於兩者都位於新疆的沙漠之中,且有著濃厚西域色彩,但是其他方面並無太多共同點。不過,新疆還有一處被掩埋在黃沙之下的文明或許也可以被視為“精絕古城”的原型——丹丹烏里克遺址。

    丹丹烏里克遺址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地處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策勒縣,早期也被稱為“塔克拉瑪干古城”。那麼,這個遺址的前身是一個怎樣的城邦呢?據考證,丹丹烏里克遺址為唐代于闐國下轄的傑謝鎮所在地,該地曾是軍事邊鎮。

    作為西域的獨立王國之一,于闐國比精絕國年輕一些、大一些,據《舊唐書·大宛列傳》記載:“于闐國,西南帶蔥嶺,與龜茲接,在京師西九千七百里。勝兵四千人。其國出美玉,俗多機巧,好事襖神,崇佛教。”不過,即便如此,這種規模在西域諸國中仍然難以“傲立群雄”。於是,于闐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臣服於不同的王國,如漢王朝、匈奴、西突厥等。

    于闐千手千眼觀音像壁畫殘片

    與吐谷渾、精絕國一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于闐國成為絲綢之路上的要鎮之一;而由於多方文化匯聚,又總是臣服於不同的國家,于闐國的文化也有著相當多元的內涵與特徵。其中,在尉遲氏統治時期,尤以信仰佛教為盛。且當時于闐作為佛教傳入的必經之地與求法高僧的目的地,彙集了眾多佛教經典原本。而位於于闐之北的傑謝鎮,自然也隨著所屬國家之興而興。

    雖然于闐國與傑謝鎮應該都沒有《鬼吹燈》中所描述的“巨瞳石像”,但是這裡興旺的佛教文化足以讓一方百姓形成某種一致信仰,其實這與小說中精絕文化對眼睛圖騰的崇拜有著相似核心。

    丹丹烏里克遺址位於策勒縣轄區、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而尼雅遺址則在克里雅河的扇狀沖積綠洲之上

    此外,丹丹烏里克遺址所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其實也比較符合小說中“精絕古城”的樣子:胡八一等人在安力滿的帶領下進入了“黑沙漠”,在漫無邊際的沙海中行走了多日,快要脫水時才終於在沙漠深處看到了古城隱隱綽綽的輪廓。而丹丹烏里克遺址正處在沙漠深處,離綠洲有點距離,現代人類活動一般是難以到達的。小說中Shirley楊口中“只有在風季才能見到”的古城,也恰似這個一不留神就被掩埋在黃沙之下的遺蹟,彷彿只有掀起千萬粒黃沙才能看清它的輪廓。

    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截圖

    目前,在丹丹烏里克遺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壁畫、佛像、人物與動物塑像、動物骨骼、小陶燈、小木件、氈片、夾砂紅陶片等,經考古人員確認的遺蹟包括居址、佛寺、燒窯、果園、煉爐等。

    遺憾的是,即便在沙漠深處,丹丹烏里克遺址還是被“摸金校尉”們“光顧”過多次,遭到了嚴重破壞。本就因黃沙的掩埋而頗有難度的考古工作,在盜墓賊的盜掘下更加雪上加霜。這個古老的西域國家有著怎樣的文明?只有文物能說話。

    在丹丹烏里克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沒有發現唐代以後的遺物,且史料中也再無相關記載,這個古老的沙漠佛國也如其他在黃沙之中熠熠閃耀的古國般隨著沙漠風季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不過言及至此,對應現實,“精絕古城”其實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如果非要把它和某一個古國對應在一起,都是難以在史料上自證的。但是,在西域茫茫的沙漠中,絲綢之路蜿蜒而過,曾經輝煌的“精絕古城”也可被視作這條漫漫長路上眾多文明的集合吧。

    “龍嶺迷窟”:秦公一號大墓與李淳風墓

    電視劇《龍嶺迷窟》截圖,胡八一一行人來到古藍縣

    在《鬼吹燈》中,胡八一和王胖子從精絕古城回來後,因見著陝北老漢李春來拿來的從家鄉墓中挖出的繡花鞋“價值不菲”,就約著大金牙來到了一個名為“古藍縣”的地方一探究竟,沒想到卻落入了地頭蛇馬大膽的圈套。

    電視劇《龍嶺迷窟》截圖:馬大膽口頭禪“用點子智慧”

    陰差陽錯,胡八一一行人在龍嶺迷窟發現了一個魚骨廟,進去後驚覺下面竟有一座西周墓。後來,他們與Shirley楊再度聚首,並且在陳玉樓的指點下,和馬大膽等一行想發財的陝北漢子們一起再次下墓。可此次,胡八一與Shirley楊卻發現,這座西周墓裡又有一座唐墓,且極可能就是“風水大師”李淳風的墓。

    電視劇《龍嶺迷窟》:胡八一、王胖子、Shirley楊、大金牙等在墓中

    現實中真有這樣的墓嗎?目前,還沒有與“龍嶺迷窟”中墓葬一致的原型。不過,小說中“西周墓”所在地附近確有一“秦公一號大墓”;而李淳風墓也真實存在,不過並不在所謂的“古藍縣”。

    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中國發掘的最大先秦墓葬,位於今陝西省鳳翔縣境內,墓主為秦景公(前577至前537)。秦桓公去世後,長子秦景公繼位,治理秦國39年,是春秋後期執政時間最長的國君。在他的統治下,秦國的勢力不斷向中原推進,不僅打通了通往函谷關的道路,還與楚國順利結盟,戰敗晉國與宋國。

    秦公一號大墓

    如果秦景公就是墓主,那麼其墓為何貌呢?秦公一號大墓坐西朝東,長約300米、寬55米、深24.4米;墓室及墓道容積約六萬二千立方米左右,平面呈中字型。有學者按先秦、秦漢“土功”的勞動生產率粗略估算,大墓土方的工作量如果有100人同時開工,也需要工作1300天才能完成。而且,在大墓主槨室兩側,還發現有兩根粗大的木樁。在考古專家看來,這是“用以縛折繩索,往槨室垂降棺體的”,是後世碑誌的源頭。

    該墓的主副槨室都有柏木製槨具,幾乎都做了防腐處理。主槨為長方形框式結構,為“黃腸題湊”。這柏木製“黃腸題湊”可是天子才能用的,可見周王朝當時已經幾乎失去了對各諸侯的控制,也足以見得當時秦國在一眾諸侯中的實力。不過,大墓也有著非常殘忍的一面,曾出土了186具殉葬人的屍體。

    與熱水一號大墓、丹丹烏里克遺址一樣,秦公一號大墓也難逃“摸金校尉”之手,曾遭盜掘240餘次、發現盜洞247個,被嚴重破壞。為了保護文物,20世紀90年代時,當地村民還曾結成“民兵護墓巡邏隊”,每晚換著在大墓和陵區內巡邏。在他們的保護下,雖然前前後後仍有盜墓賊企圖盜取文物,但是都被村民們趕走了。數十載,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儲存完好。

    不過,這座宏大的墓葬中仍舊出土了350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就包括大量隨葬工藝品,如金獸、金車馬飾、玉璜等,以及刻有銘文的石磬等珍貴史料,為準確、客觀研究春秋中晚期秦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提供了說服力較強的證據,可以證明那時的秦國有著發達的社會經濟,實力雄厚、城市繁榮。

    秦公一號大墓出土文物:石磬

    而在《鬼吹燈》中,胡八一覺得李淳風因看中了龍嶺迷窟的“內藏眢”,所以將墓室建在了此處原有的西周墓之內。其實,李淳風的墓位於今陝西省岐山縣鳳鳴鎮,呈覆鬥形,高3米,底徑10-15米,面積120平方米。

    李淳風墓

    李淳風是唐代天文學家與歷算學家,也是世界上較早給風定級的人。李淳風所著《乙己佔》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氣象學專著,其中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兩種風信器,一種是“於高迥平原,立五丈長竿,以雞羽八兩為葆(羽蓋),屬於竿上,以候風”,另一種是“可於竿首做盤,盤上作木烏三足,兩足連上,而升一足(古代神話相傳太陽中有三足烏)系羽下而內轉,風來烏轉,回首向之,烏口街花,花旋則佔之”。後來,李淳風在前人的基礎上,將風向定為24個,還根據樹木被風損壞的程度將風力定為“動葉、嗚條、搖枝、墮葉、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飛砂石、拔大樹”八級。同時,李淳風還對天文、數學、儀器製造等頗有研究,曾撰寫過一本名為《演齊人要術》的農學著作。

    難怪在《鬼吹燈》中,胡八一解了渾天儀、算了八卦陣、下了圍棋才得以解開李淳風所設的機關。

    電視劇《龍嶺迷窟》截圖:崩潰的李春來

    而小說中,馬大膽一行人看不懂的《推背圖》,據傳是李淳風與袁天罡所作。這本古代著名預言書作為易學著作,從盤古—唐—大同—永遠這一發展模式來言說歷史和推演歷史,從而構築了其宏大的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理論體系。

    電視劇《龍嶺迷窟》截圖:眾人發現推背圖

    曾經的金戈鐵馬、海晏河清,都在時間的卷軸中萬籟俱寂。如果文物會說話,它們會用嘹亮的聲音將千百年前的故事講給我們聽。文物是屬於全體人民的財富,它們帶著歷史獨特又厚重的溫熱,讓民族文化得以代代相承、讓人類文明得以生生不息。

    我們如星塵般落在世界,有時會在不經意間開啟通往過去的門,品著曾經的蕩氣迴腸,又在新的卷軸中留下我們時代的文明與故事。

    參考文獻:[1]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都蘭吐蕃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2] 仝濤.青海都蘭熱水一號大墓的形制、年代及墓主人身份探討[J].中國土族,2013(04):9-23.[3] 丁雲,王言.秦公一號大墓的發掘與秦史研究的新認識[J].渤海學刊,1988(03):80-84.[4] 林梅村.漢代精絕國與尼雅遺址[J].文物,1996(12):53-59.[5] 高華.精絕國曆史地理考證[J].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12,27(09):93-96.[6] 孫豔正.熱水墓群考古遺址公園闡釋與展示研究[D].北京建築大學,2019.[7] 苗平.丹丹烏里克遺址考古史研究[D].蘭州大學,2017.[8] 王麗梅.歷代陵墓[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8.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許凱張榕容新劇《從前有座靈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