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年芳華
-
2 # 張萌萌姐
“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它是專門用於幫助人們變成他們行業或領域中的世界最傑出人物,而不僅僅是變得足夠好,因此,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大的學習方法。
《刻意練習》這本書也顯示了登上巔峰的路徑,至於那條路徑上,能走多遠,則取決於你自己。 刻意練習最大的特點就是要有目的的練習。
要想學好刻意練習,首先要做一個區別,那就是刻意練習和天真的練習。所謂的“天真的練習”基本上只是反覆地做某件事情,並指望只靠那種反覆,就能提高表現和水平。簡單來說,天真練習就是:只是埋頭幹!還記得我們讀書的時候,班級總有那些非常努力,但學習成績並不優秀的人;工作崗位上也總有這樣的同事,人勤懇但不出活。
雖然“刻意練習”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學習方法,但這絕不是說,你做到了刻意練習,就會所向無敵。你還會遇到瓶頸與困難,但辦法總比困難多,不管什麼障礙,超過它最好的方法是從不同方向去想辦法,這也是人們需要教練或導師的原因,因為他人的經驗有的時候是讓你減少時間浪費、彎道超車的前提。
-
3 # 深度讀書了嗎
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刻意練習是對於“一萬小時定律”的解釋和補充。只有經過正確的方法練習才能夠做到真正的刻意練習從而達到大師的水平。
但,並不是刻意練習對任何人都有用,你要堅持五年的練習,這對於人來講對於他自身要是對於這個練習的東西沒有興趣的話,就不能夠堅持下來的。然而一個人要找到自己的興趣的在哪裡,就像我們現在說的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是多麼難的一件事情。所以,雖然不是一個騙局,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至少你得先確定你練習的東西是你自己感興趣的,並且願意為此堅持練習五年。
《刻意練習》的作者是艾利克森,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刻意練習”法則的研創者。他專注於研究體育、音樂、國際象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是如何獲得傑出表現的,以及“刻意練習”法則在其中的作用。
我只能告訴你,刻意練習是什麼,為什麼刻意練習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名大師,以及如何運用刻意練習成為一名大師。剩下的需要你自身的努力去做,就像我很喜歡看《亮劍》這部電視劇,每年我都得看上兩三遍,但是裡面的精神我並沒有學到。同樣的道理,看了和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刻意練習》從有目的的練習、大腦適應能力、心理表徵、黃金準則、在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和生活中運用刻意練習、成為傑出人物的路線圖,這幾個方面來介紹刻意練習:
有目的的練習
有目的的練習就是刻意練習。我們一般的學習是透過一個人接受的程度,讓一個人達到一定的水平,但是達到一定的水平後就停滯不前了。不管是我們反覆地把這件事情做多少遍,同樣的對於我們的提升並沒有多少的提升,都是停留在那個階段
刻意練習有一個重要關鍵就是走出舒適區。對於任何型別的練習,這是一條基本的真理: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在商學院結業典禮上,老師講了這麼一句話:“呆在家裡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我們總是習慣待在一個舒適區裡面,在舒適區裡去尋找進步,只會讓自己的內心更焦慮。
大腦的適應能力
如果你足夠多地練習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腦會改變某些神經元的用途,以幫助完成那件任務
練習可以改變大腦結構,大腦是不喜歡動的,就像我們人是不喜歡思考的。人類都有一種偏愛穩定性的傾向。刻意練習就是練習我們的大腦,讓我們的練習去改變我們大腦當中的某些神經元的用途。
要相信潛能是可以被構築的。就像學東西一樣,你相信自己可以學會,對它產生了興趣之後,透過練習你就可以很快的激發出你的潛力,去學會它。
心理表徵我個人更喜歡把心理表徵理解為邏輯思維。
就像你去學習英語,要是你一開始就覺得自己學不好它,那麼你就一定學不好它。同時,心理表徵是可以構建的,透過刻意練習讓自己去相信一樣東西,最終去實現這個東西。
心理表徵有一點是相同的:儘管短時記憶存在侷限,但它們使得人們可以迅速地處理大量資訊。思維的力量是巨大的,就像現在一想到太陽,我們就會想到一個金黃色的球一樣。它可以讓人們快速的處理大量的資訊。透過刻意練習,構建我們想要的心理表徵。
黃金準則刻意練習有一個黃金準則,找到一個好的導師,再讓老師給你佈置練習的任務。
不是要求我們找那種名師,而是要找那種明師。能夠把這個東西給你講明白,能夠幫助你達到你的目標的老師。大學裡有很多教授講課,但是很多學生並聽不懂。相反,普通的老師講的課,學生反而聽得懂。所以,找“明師”,而不是名師。
最大限度地運用刻意練習原則,運用刻意練習去讓自己發揮出最大的潛力。
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刻意練習
你要相信,如果你用刻意練習而沒有感覺到明顯的進步,那是因為你沒有正確地運用刻意練習的方法。在工作中,“邊幹邊學”是一個好方法,它可以讓人們熟悉習慣,同時思考應該如何去練習
在生活中運用刻意練習,先找到一位好導師,然後專注和投入進去,你將會有所收穫。
如果沒有導師怎麼辦?自己設計練習方法:
反覆做一件事,目的是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並且聚焦於在那些方面取得進步,試著採用不同的方法來提高,直到你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們只有努力去複製傑出人物的成就,失敗了就停下來思考為什麼會失敗,才能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徵
要記住: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鬆,並且只是為了好玩,你可能不會進步
成為傑出人物的路線圖第一階段,產生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些看過朗朗自傳的人都知道,朗朗的父母從小就讓朗朗練習鋼琴。前提是朗朗對鋼琴有興趣。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或許就在於天才更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
第二階段,變得認真。毛澤東說過:“凡事就怕認真。”看過《毛澤東選集》的人都會對第一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所折服。毛澤東把中國各個階層的人分析得很透測,這就是毛澤東說的革命之前先分清敵友。毛之所以能有如此透徹的洞察,歸結於他對於中國古典文籍的熟讀,各個階層的洞察。
第三階段,全力投入。一件事情不投入你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怎麼能把一件事情給做好。特別是你特別喜歡的一件事,你一定願意全力投入,這是你成為傑出人物的關鍵。
第四階段,開拓創新。創新離不開刻意練習,創新都是由微小的刻意練習而來的。傑出人物的進展只在局外人看來才是重大進展,因為那些人並沒有見證過所有那些微小的進展,才累積成重大的飛躍。創新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無到有的創新,屬於想法上的創新。一種是是從1到100的創新,屬於從實踐中得出來的創新。前者的創新的程度往往大於後者的創新,但後者的創新往往比前者更可靠。
“刻意練習”不是騙局,一萬小時定律也是真的。就像雷軍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在用刻意練習前,先想好怎麼練習,比你著手就做更重要。
我把全書按照邏輯思維整理成一個思維導圖,對於實際運用書籍中的方法有很大的幫助
-
4 # 如如如柏
在這本書裡,作者重點闡述了什麼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與一般的練習方法“天真練習”有什麼不同,以及如何使用刻意練習的原則,在工作中、生活中如何運用,並且指出了成為傑出人物的路線圖。作者強調,只要運用刻意練習的方法,適用於每一個夢想成為大師的人。
一、什麼是刻意練習
1.有目的的練習。
我們都知道,要想掌握一門技能,不管是你為了生存必備的技能(比如工作),還是你為了興趣愛好而發展的技能(比如娛樂),都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所以,練習是我們掌握一項技能的一般方法。
很多人在掌握了一項技能之後,就停止了練習,他的水平只是停留在了“會做了”的階段,就算不斷重複做這件事,他的水平也不會提高,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齡的增長,水平還會下降。比如打羽毛球、打籃球,在他學會如何玩,並且掌握了一般的技能之後,就算是經常反覆地玩,他也會停止在一定的水平上,除非他進一步進行有目的的提高練習。
有目的的練習通常有4個特點。
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可以有效地用於引導你的練習。
有目的的練習是專注的。
有目的的練習包含反饋,用反饋來判斷在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為什麼會存在不足。
需要走出舒適區,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就永遠無法進步。
也就是說,有目的的練習就是要求一個明確的目標,經過專注的練習,並且一邊練習一邊尋找不足和改變這些不足的方法,同時,試著走出舒適區,不斷向更高水平邁進。這才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最終走向傑出的一般方法。
2.心理表徵
心理表徵就是一種我們的大腦正在思考的某種事物相對應的,或具體或抽象的心理結構。簡單來講,就是一提到黃河,很多人會在腦海裡出現黃河的形象,或澎湃、或寬廣、或渾濁,那個形象就是黃河在他們腦海中的心理表徵。
事實證明,傑出人物正是因為有更多的、有效的心理表徵,而表現得比其他人更加傑出。比如打羽毛球,那些傑出的球員,在對方打過來每一個球的時候,都會自然而然地在心理產生一個接球方法,這個方法能化解對方的進攻,並將防守轉化為更有效的反擊。他的接球和反擊的方法越多、運用得越熟練,也就是說心理表徵越高效,他贏得比賽的機率就越大。
再比如,在學校學習的學生中,成績好的學生與其他學生之前的差別,就是好學生透過大量的習題練習,建立了大量、有效的心理表徵,這種心理表徵就是各種型別的習題所對應的解答方法,並將它們儲存在長期的記憶中,遇到新的習題時,或者考試時,可以有效且快速地從大腦的記憶中檢索出正確的解題方法,正是這些透過大量練習建立的心理表徵,反過來讓他們在解題過程中表現得比其他學生更加優秀。
3.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也是一種有目的的練習,但它也不只是有目的的練習,而是一種更高效、作用更明顯的練習方式,它和有目的的練習最大的不同,是在這個領域或者行業裡已經有傑出水平的從業者,練習方法是已知的,並且需要一位導師。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在書中總結了刻意練習有以下七個特點:
已經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式的技能。
發生在人們的舒適區之外,而且要求持續不斷地嘗試那些剛好超出他們當前能力範圍的事物。
有特定的目標。
是有意而為的。
包含反饋。
既產生有效的心理表徵,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徵。
有針對性地提高過去獲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
刻意練習,比有目的的練習更加高效的原因在於,首先,訓練方法是已知的,不需要練習者自己揣摩,這就需要一位導師的指導;其次,是以心理學的知識為指導的,練習是能夠產生有效的心理表徵,再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徵來進行接下來的練習指導的;還有,刻意練習還關注過去已經掌握了的技能,對需要改進的技能進行重新構建或者修改,以打好更加堅實的基礎建立新的技能。
二、如何進行刻意練習
儘管刻意練習的效果如作者所說,是最高效的練習法則,但是要進行嚴格意義上的刻意練習,條件是苛刻的。比如必須是一個很成熟的行業或領域,已經有人很傑出,並且這個領域的導師也有很高的水平等等,幾乎都是如體育競技、音樂表演、舞蹈比賽這一類的,然而,作者在《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這本書裡,列舉了大量的例項來指導讀者,如何在其他更廣泛的領域裡最大限度地運用刻意練習的原則來進行練習,如作者所說:“刻意練習針對每一個有夢想的人”。
1.找到導師。
導師的作用不用多說,自然是幫助你制定一個長期或短期的練習計劃,指導你進行正確的練習,並能夠給你反饋,糾正你在練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比如想要健身,最好找一位健身教練;想要學樂器,最好找一位音樂老師。這種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是人們學習一項技能最常用的模式。如今資訊大爆炸,網路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學習一項技能的方法,尤其像健身、樂器演奏這種人們普遍喜歡掌握的技能,更是隨處都有。然而,網路上的不管是影片資料、文字資料,都很難確保其質量,有些甚至是錯誤的方法,這就需要我們仔細甄別。
如何找到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導師,確定這位導師有著指導你進行正確而且高效的練習,才是最重要的事,就像是在網路上找到正確的影片或文字指導資料一樣,同樣需要仔細甄別。判斷一位導師是否是好導師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看這位導師曾經帶過的學生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不能單從這位導師的口碑上判斷他是否是一位好導師,因為有些口碑好的導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讓練習者感到了快樂,並不一定會有多好的效果。
可能在你想要練習的領域裡找到一位導師並不容易,那麼你可以退而求其次,找到在這個領域裡的傑出人物,或者找到一位比你水平高的,看看他們是怎麼練習的,或者看看他們曾經做了什麼。
你也可以自己設計練習方式,但是記住進行刻意練習一定是努力去完成一些舒適區之外的事,並且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重點關注那些做錯了的部分怎樣才能做好,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怎樣去彌補,試著用不同的方法來提高,直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2.確立目標。
不管進行什麼領域的練習,目標必須是明確的,任何沒有目標的練習都是盲目的。我們在確定目標時,往往在確定了一個宏偉的大目標下,還要有一個一個的小目標,這些小目標是能夠透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比較容易實現的,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最終實現大的目標。就像學習彈吉他,可以將成為吉他演奏高手這一個宏偉目標進行細分,分為每週熟練演奏一首曲子或者熟練掌握幾個和絃;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將每週學會一首曲子的目標進一步劃分為每天熟練彈奏幾個小節的小目標,這樣就比較容易實現,也避免因為目標過於高遠難以實現而產生畏難心理。
3.建立反饋。
建立反饋的重要性,就相當於在投資的過程中及時止損一樣,及時止損是轉虧為盈的關鍵,而及時止損的關鍵在於及時發現虧損。這就要求必須建立反饋,知道這種練習方法是錯的,及時停下來,並進行修正。
這也印證了導師的重要性,一個好的導師可以給你提供正確而高效的練習方法,並在你練習的過程中及時發現錯誤和不足,提醒你進行糾正。沒有導師時,我們可以採用對比的方法。比如打羽毛球,可以將自己練習的影片拍下來,和網上的教學影片進行比較,查詢哪個動作沒有做到位,怎樣才能做到位、做正確。
4.用“三個F”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徵。
“三個F”就是三個首字母是“F”的單詞,翻譯過來就是專注(foucs)、反饋(feedback)以及糾正(fix it)。
專注,就意味著練習的過程中不能走神,走神的時候,無法準確地感受到心理反饋,這樣的練習是沒有效果的,比如彈吉他時練習一個和絃,如果你一邊彈奏一邊走神,你是無法判斷自己是不是正確的,也就是說不能建立正確的心理表徵。
專注的訓練是沒有樂趣的,不管是演奏一首多麼歡快的曲目、唱一首多麼激情飛揚的歌曲,在練習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體會每一個音高、觀察每一個技巧、查詢每一處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
保持專注的最好方法,是適當的縮短每次練習的時間。將一次投入注意力70%的長時間練習,縮短為幾次投入注意力100%的短時間練習,會讓練習更有效果。練習的間隙可以休息一下、放鬆一下,也就是說,要勞逸結合,休息一下再投入練習的時候,會更加專注。
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徵的最佳方法,就是努力去複製傑出人物的作品,在專注的練習中查詢錯誤和不足,失敗了停下來思考為什麼會失敗,然後再進行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
5.保持動機,堅持下去。
很多練習者中途放棄的主要原因就是動機不足,作者在書中提供了兩方面的方法:“要麼強化繼續前行的理由,要麼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
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時間規劃,每日留出固定的時間來進行練習,避免練習過程中被其他的事情打擾而無法專注,並且最好連續練習一個小時,超過一個小時則每小時休息一下,以保持高度專注。當練習成為一種習慣,繼續下去就沒那麼難了。
強化繼續前行的理由,方法有很多,作者在書中總結了六個方面。
保持內心強烈的渴望。
找到外在的目的,比如提高這項技能能夠提職加薪、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等等。
將練習當做投資,半途而廢就意味著前期投資都打了水漂。
保持一定可以成功的信念,相信自己。
找到對同一件事情感興趣的人,建立一個團體、社群,相互監督、相互鼓勵。
將漫長的練習旅程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小目標,每次都朝著一個小目標努力,達到了則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
三、成為傑出人物
當我們遇到一位傑出人物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認為,他肯定是一位天才,或者他在這方面一定有著其他人不具備的天賦。但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現,所謂天才,都是經過了大量的練習,沒有人生來傑出;所謂天賦,都是從小耳濡目染,在某一方面持續專注的練習而來的,每個人都有成為傑出人物的潛能。
1.大腦擁有無限的適應能力
作者在《刻意練習》裡引用了倫敦大學學院的神經系統科學家埃莉諾·馬圭爾在2000年發表的研究成果,她的這項研究的實驗物件是倫敦的計程車司機。
倫敦因為特殊的路網格局,連GPS系統都會陷入混亂,而計程車司機必須準確知道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的最佳路線,並且透過一系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的測試後,才可以獲得計程車司機資格。每一個想要成為計程車司機的人必須經過大量的訓練,記住每一條街每一個標誌等等資訊。
她在對倫敦計程車司機的大腦和沒有從事出租車司機的其他人的大腦進行對比研究發現,計程車司機的大腦的某個特定區域,會隨著訓練而變大,就像是訓練肌肉會讓肌肉變大一樣,也就是說,大腦有無限的適應能力,會為了響應密集性訓練而發展和改變。
刻意練習正是運用了大腦和身體具有無限的適應能力這一特性,不斷打破舒適區,來發展和提升新的能力。
2.天才都是訓練的產物
作者在書中同樣揭露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幾位天才人物背後的秘密。
莫扎特,6歲時開始作曲,並隨著他父親在歐洲巡迴演出,8歲寫出第一部交響曲,11歲時寫出一部宗教劇和幾部鍵盤樂協奏曲,12歲時創作了一部歌劇。而在這些輝煌成就的背後,是莫扎特的父親本身也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在莫扎特4歲時,就全職教他學習小提琴、大鍵琴和其他樂器,而且他還有一個11歲時就被人稱作是鋼琴演奏家和職業音樂家的姐姐。莫扎特和他的姐姐所擁有的成就都是他們的父親指導訓練的成果。
NBA史上最優秀的三分球投手雷·阿倫,在高中時代的跳投水平,並不比其他的隊友出色,然而,讓他最終成為NBA歷史上最偉大的三分球射手的,並不是什麼“天賦”、“天才”,而是日復一日大量的訓練。正如他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的,“當人們說上帝賜予我傑出的稟賦,讓我在比賽時投出漂亮的三分跳投時,真是氣死我了,我要告訴這些人,不要低估我每天付出的巨大努力,不是一天兩天,是每一天”。
3.成為傑出人物的一般方法
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在童年時期和青少年時期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也就是說,兒童的可塑性要比成人的強。所以要培養像天才一樣的傑出人物,往往要從孩子抓起,需要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傑出人物的水平。作者認為,正確地養育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把他變成天才。
天才第一步,產生興趣。
孩子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和愛玩的特點,很多傑出人物的父母正是利用了這一特點,以一種遊戲的、好玩的方式,向他們介紹了他們將來要發展的方向,最初的練習也都是從遊戲開始。
書中舉了兩個例子。國際象棋大師波爾加三姐妹中,大姐姐蘇珊·波爾加在一次採訪中說,她是從自己家的壁櫥裡要找一些玩具來玩,結果找到了一副國際象棋,最初她被棋子的形狀深深地吸引。而著名Golf球手泰格·伍茲在9個月大的時候,父親送個他一根小小的Golf球杆作為玩具。
天才第二步,變得認真。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對某項特定的領域或行業格外感興趣時,往往需要導師的進一步引導和幫助。一位好的導師,並不一定是這一領域或行業的專家,而是擅長教孩子,知道如何激勵學習繼續向前,讓學生透過適應刻意練習來提高自己的水平。
那些使孩子繼續向前,進行刻苦練習的動機,往往來自孩子本身,只有表揚和鼓勵是不夠長久的,還要找到孩子感興趣的其他一些活動,比如學習樂器的孩子,喜歡在觀眾面前演奏,那麼就提供這樣的機會,讓他們在演奏的過程中找到繼續刻苦練習的動機,到最後,孩子開始體會到刻苦訓練帶來的樂趣和回報,比如表演時收穫掌聲、比賽時受到同伴或隊友的尊重、取得一定成績時受到父母的讚賞和獎勵等等,都會使他們能夠進行自我激勵。
天才第三步,全力投入。
青少年時期在某個領域或行業裡的全力投入,是成為這一領域和行業裡傑出人物的關鍵,儘管在這一階段,幾乎全部的動機都來自有孩子的內心,但父母的支援變得尤為重要。隨著他們自身水平的提高,必須要尋找更高水平的導師或者教練,這樣的尋找一般都是在全國範圍的,更有甚者,會因為尋找一位優秀的導師而居家搬遷,遷往那個能夠提供更加專業指導的地方。所以,全力投入,不僅僅是孩子在練習過程中投入的全力專注,還包括了父母和家庭投入的全部支援。
天才第四步,開拓創新。
成為大師級的傑出人物是刻意練習的成果,在導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他們透過訓練,建立了有效的心理表徵,並且運用心裡表徵來監測自己的表現和水平,思考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並不斷想出辦法來實現哪些改進,使他們成為更加卓越的人。
但這不是最終結果,最終的結果還應該在此基礎上繼續開拓創新,他們在繼續練習的基礎上,嘗試著做不同的事情,發掘或發現一些新的東西,透過繼續的刻苦努力,不斷超越自己,甚至創造這一領域和行業新的高度,帶領這一領域和行業不斷前進,這也刻意練習的一部分。
4.成年人同樣擁有無限可能
成年人同樣擁有無限可能。這句話的意思當然不是說全部的可能,比如成年後才開始體操訓練的人,他是不可能成為體操冠軍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從事這個行業的最佳年齡是青少年時期,不管你怎樣訓練,都不可能超越身體上的限制。但是,成年人可以尋找一些適合發展的領域或行業來進行練習,這些適合的行業或領域,同樣是無限的,發展前景也是無限的。
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上的適應能力可能比青少年時期差了些,但是心理上的適應能力依然十分強大,就像倫敦計程車司機一樣,大腦的適應能力並不會受到年齡的限制。就算成年以後開始某項練習,已經失去了成為“天才”人物的先機,但是,只要運用了正確的練習方法,依然能夠成為這個領域裡的傑出人物,最起碼在工作中、在業餘愛好裡,可以成為佼佼者。
回覆列表
前些天有個媽媽吐槽,自家小孩抄寫詞語,幾十遍作業抄完了,再讓他默寫,依然寫不下來。
不是說反覆大量的練習就能熟練嗎?
還真不是。為什麼這麼說?
這個問題在《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裡可以找到答案,只有有目的地大量反覆練習才能有效果。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在透過對傑出人物的研究中發現,提高表現於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的普遍原則,那就是“刻意練習”。
2016年,他出版了《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這本書,首次向大眾讀者普及“刻意練習”法則,向讀者展示走向傑出的路徑。
《刻意練習》這本書獲得了很多讚譽,比爾·蓋茨、朗朗、郎平等各行業的專家都寫了推薦語,並推薦大家去實踐。
為了完成作業而抄寫詞語,目的是為了完成作業,而不是學會這個詞語,這叫“天真的練習”。
那麼究竟什麼是有目的地練習?
在《刻意練習》這本書裡,作者艾利克森 告訴我們,只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才能叫有目的地練習:
一、設定明確的目標;
二、有目的地練習是專注的;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要完成的任務上。
三、要有反饋;每做一遍都要發現問題,再下一次改進。
無論你在努力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反饋來準確辨別你在哪些方面還有不足,以及怎麼會存在這些不足。
最後有目的地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總在舒適區是得不到進步的。
由此可見,對於學習生詞的小學生來說,大量抄寫詞語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能夠會寫、會讀,並懂得其中的意思。
如果只是一遍遍地抄寫就容易進入慣性重複狀態,反而記不住。 只有記住讀寫並理解的目的,再大量反覆地練習,並進行階段性地測試,才能完全掌握。
為什麼有目的地練習或者叫刻意練習是有效的? 理由有三個:
一、大腦就像肌肉越練越大,並且擁有無限的適應能力。 艾利克森的團隊選取了倫敦計程車司機、音樂家作為研究物件,掃描觀察他們的大腦結構,發現經過大量反覆地練習後,這些研究物件的大腦結構發生了變化,進行了“重新佈線”。
所以經過長期訓練,倫敦計程車司機能記住複雜的路況,音樂家演奏得越來越好。
二、刻意練習就是在建立心理表徵
足球運動員在球場上拿到球,下一步怎麼做,傑出的運動員能夠預測出來; 五分鐘內象棋大師能記住三分之二的棋子位置,而新手卻只能記住4個棋子。 這就是心理表徵的作用。
心理表徵就是透過大量練習,在頭腦中儲存海量經驗,也就是知道“應該是怎麼樣”。 有了心理表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察覺到自己的錯誤,而發現是改進的前提。
因此: 技能與心理表徵之間的關係是一個良性迴圈:
你的技能越嫻熟,建立的心理表徵就越好;而心理表徵越好,就越能有效地練習。所以一定程度上,想提高能力,學習技能比學習知識更重要。
三、最傑出的人,練習時間最長
透過對傑出音樂家和一般音樂家、各層級的運動員之間的練習時間對比發現,那些取得傑出成就的音樂家、運動員比一般的音樂家和運動員練習的時間都超出很多。
看到這裡,讀者一定以為發現了成功的途徑,心裡一陣竊喜,原來透過刻意練習,可以將以前沒有做到的事變為可能。
但艾利克森給潑了一盤冷水,刻意練習並不只是有目的地練習,還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方面是有客觀評價標準的特定行業或領域,另一方面是能夠佈置作業、指導的導師。
所以刻意練習是非常專業的練習形式。因此曾經流行的“一萬小時原理”其實是存在侷限性的。
知道什麼是刻意練習後,就將它應用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吧。
在工作中,讓練習成為工作中的一部分,邊幹邊學,進行模擬實戰,並建立反饋,不斷改進。
在生活中,保持專注和投入,保持動機,不要忘了初心。
埃裡克森還提出要找一個好導師。有名師指點當然好,如果沒有,現在資訊發達的時代,網際網路、書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導師。
那麼對於在沒有客觀評價標準的行業的人們,如何應用刻意練習原則呢?
《刻意練習》也給我們提出思路,那就是找出自己行業內的傑出人物,瞭解並推測他們的成功方法,由此找出訓練方法,進行大量練習。
分答、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說:傑出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技巧;這種技巧,你我都可以掌握。
“世界記憶大師”有很多在訓練之前並沒有驚人的天賦,只要努力,找到方法,普通人也能變成大師。 我們也一樣,運用刻意練習的法則,不斷地練習,改進,就有機會變得傑出。
但也要注意訓練引起的認知和生理變化,一旦停止就會消失。 另外要注意“折彎幼枝效應”,就是“幼年時期進行的練習,實際上可以塑造後來的發育路線,從而造就更大的改變”。 這也就提醒廣大父母,孩子幼年時期的教育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