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神奇的鳥

    李白和杜甫相信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這兩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兩位大詩人,一位被稱作詩仙、一位被稱為詩聖。他們的詩呢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今天呢就不給大家詳細介紹了,來聊一聊關於他們一些特別的事情,講一講他們是怎麼去世的。

    說起這二位,他們的去世的原因可能讓大家看著有些“滑稽”呢,據說一位可能是因為喝醉酒,而另一位呢則是因為“吃多了”。

    李白生於公元701年卒於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譽為詩仙。杜甫,生於公元712年卒於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李白與杜甫又被合稱為“李杜”。

    歷史上的李白和杜甫呢,他們兩個是認識的,只不過時代稍微有些不同。李白主要是生活在唐代繁榮盛世的時候,所以這也造就了其詩歌大多為浪漫主義色彩,詩歌中也反映出其意氣風發洋洋灑灑的性格。而杜甫呢則是主要生活在唐代社會動盪,百姓民不聊生的時候。所以他的詩歌多以感慨社會憂國憂民為主,風格也就比較憂傷了。

    首先呢先來說一說李白是怎麼死的。關於李白之死,其實並沒有確切的歷史資料記載,在歷史上有很多說法,不過呢都沒有得到確切的證實。不過,根據民間傳說和古代史書概括來說呢,主要有這三種:

    一,醉死。根據歷史資料《舊唐書》記載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據說李白非常喜歡喝酒,當時在宣城飲酒,一個沒控制住喝多了於是就一命嗚呼了。

    二,病死。據說在李白晚年的時候,唐朝社會動盪,戰亂四起。當時有叛軍作亂,大將軍李光弼在東面鎮守臨淮時,李白聽到了這個訊息,非要去上陣殺敵,可是他已經不再是年輕意氣風發,這個時候已經61歲了。年紀大了,但是心氣卻是十分氣盛,結果可想而知。在奔赴戰場的途中,由於長途顛簸就生病了不得不返回,在第二年就在當塗縣病死了。

    三,醉酒而淹死。這個說法我們聽著就有些好笑了,不過這種說法大多存在於民間故事。據說當時李白回到了當塗縣,李白及其愛喝酒,本來年紀大了但是卻改不了嗜酒如命的習慣。因為當時被流放後又被還鄉,心裡自然很高興,有一次,李白在江上喝酒,“一不小心”又喝多了,看到江面水中倒映出的月亮,就像把月亮撈上來,遂跳入江中就被淹死了。哈哈,這個說法倒也符合他的性格,充滿了浪漫故事色彩。

    下面我們來講一下杜甫之死。其實杜甫一開始並不是窮困潦倒的,史料記載,其出身於京兆杜氏,而杜氏乃是當時的大家族。杜甫年輕時過著安逸富足的生活,家庭環境可以說是非常的優越了。

    據說後來杜甫進京考試,一心致力於仕途,可是當時朝廷腐敗,官場黑暗,所以杜甫久不得志,最後看不過社會的腐敗而辭官還鄉。又由於叛軍作亂,其家族在戰亂中沒落,所以其晚年一直過著顛沛流離,衣不遮寒、食不果腹的艱苦生活。

    在公元770年,有叛軍作亂。當時杜甫正準備出門去投靠親戚,但是途中遇到江水暴漲,不得不就近找地方停靠。當時杜甫由於奔波一直沒吃東西,幸虧當時的縣令給他送來酒肉。在《舊唐書·杜甫傳》中記載:“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時年五十九。”想想而知,當時杜甫已經餓了很多天沒有進食,好不容易有酒有肉,自然要吃個痛快。《新唐書》記載:“涉荀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杜甫喝得大醉,或許是因為長期的艱苦生活,身體素質大大減弱,受不了如此的大酒大肉,當天就去世了。

    後世有杜甫是撐死、酒精中毒而死、牛肉變質而死等,不過無論哪一種,根據史料,其真正去世原因終究是與食物有關。可嘆,一代“詩聖”就這麼“尷尬”的死去。

  • 2 # 窮小子770

    杜甫死因一直是迷。據傳杜甫在長安時由於政治上不得志,父親去世使杜甫失去了經濟來源,很快就陷入了困窘。大部分時間都是靠豪門,親友,慕名而來的晚輩接濟度日。十天半月揭不開鍋都是常事,這種生活狀態在長安一直持續了10年之久。在唐肅宗乾元二年至唐代宗大曆三年,也就是公元759-768,杜甫在由於政治不得意,生活所迫在四川流落了十年時間。這十年裡貧困和傷病一直是纏繞他最大的問題。後來又流落到了湖南耒陽,是年突發大水,被困9天,當地縣令用小船把他接回來後以牛肉和白酒招待,可以想見那天的杜甫是怎樣的饕餮而食,當晚他就因為醉飽過度而去世了。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然而,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著名詩人在死因上卻留給後人巨大的爭議。

    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正史中的《舊唐書》和《新唐書》在提到李白之死時,都一筆帶過,並沒有說明李白的死因。《舊唐書》只說李白是醉死於宣城的。那麼是醉而病死的,還是醉而溺死的呢?人們不得而知。或許是人們不願憑弔溺死之人而說李白是病死的,或許是古人不願面對李白病死的結局,寧肯認可他入水捉月、仙遊羽化也未可知。但此兩種死因都難以排除。

    總而言之,李白一生既想在官場上實現“輔弼天下”的弘願,又不願改變自己狂放不羈的性格,結果也只能借詩抒懷,“痛飲狂歌空度日”,用酒麻醉自己的靈魂,了此一生。正如小他十一歲的好友杜甫所言,縱使能贏得“千秋萬歲名”,那也不過是“寂寞身後事”了!

  • 3 # 路遙lgy

    大詩人李白之死,眾說紛紜。《舊唐書》裡說,李白好酒,病死於宣州。據說李白六十歲到去世時的六十二歲,這幾年遊走於宣州與金陵之間。甚至有人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裡的汪倫是曾在宣州做官,李白是投靠他而去的。

    個人比較相信,李白病死當塗之說。“安史之亂”時,李白投到了永王李麟幕府之中,結果以“叛亂”全軍覆沒。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貴州正安)。走了一年多,在白帝城被大赦,李白“輕舟已過萬重山”,很快回到武昌,跟隨御史中丞武若思,在武昌幕府協理文案。

    761年,李白聽說太尉李光弼出征東南,雖然已經六十一歲了,他仍然向朝廷“請纓”,打算投身軍幕。但因生病不得不半道回家,後到當塗(今安徽當塗)去依靠“從叔”縣令李陽冰,不到一年便悲涼地病死在這個小縣城了。

    當塗有采石磯,傳說李白喝酒沉醉,看到水中月亮,便伸手撈月而落水淹死。這有點傳奇的色彩了。

    杜甫之死,說來讓人悲涼。《舊唐書》和《新唐書》基本一致的記載了杜甫的去世:“大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遊嶽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夕)卒,年五十九” 。

    是說,杜甫途徑耒陽是遇大水圍困,十數日不得進食,耒陽縣令得知後,用船接他才得以出來,並給他準備了酒和牛肉,杜甫大吃大喝一頓,第二天就去世了。用現在的說法是,多日不吃東西,暴飲暴食,因噎而亡。

    所以,杜甫不是淹死的,李白淹死之說也感覺站不住腳,病死的比較可信。

  • 4 # 黑白文史mcn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分別來看看!

    一、李白之死李白被後人尊稱為詩仙,他一生放蕩不羈,嗜酒如命,李白之死也成為後人追問的千古之謎,那麼,李白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史學家們給出的答案有兩個,以下是小編針對兩種觀點作出的分析。詩人資訊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一、病死之說:

    李白是病死的這一觀點被學者們普遍認可。這一觀點認為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李陽冰是李白族叔,他的文集《草堂集序》中也寫道:“陽冰試絃歌於當塗,心非所好。公暇不棄我,乘扁舟而相顧,臨當掛冠,公又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予為序。”

    唐代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序》雲:“姑熟東南,青山北址,有唐高士李白之墓……(李白)年六十二,不偶,賦臨終歌而卒。”李白死後二十九年,劉全白在唐德宗貞元六年(791年)作《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也說:“君名白,天寶初詔令歸山,偶遊至此,以疾終,因葬於此。全白幼則以詩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墓將毀,追想音容,悲不能止。”李白死後一百多年,著名的學者皮日休在《七愛詩》中也曾說過“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古代文獻所謂“疾亟”、“賦臨終歌而卒”、“以疾終”,都明白地告訴人們,李白是病卒的。

    二、醉酒後溺死之說:

    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李陽冰《草堂集序》說“疾亟”,劉全白《李君碣記》說“疾終”,範傳正《李公新墓碑序》說“卒於此”,都不說得的什麼病為他撰集序與撰墓碑者也從未言及,而到了一百多年後,皮日休《七愛詩》中才突然冒出個“腐脅疾”,顯然這值得我們懷疑。

    由於李白一生嗜酒如命,號稱“醉仙”。他的眾多作品也以酒為題。如《將進酒》有“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敘贈江陽宰陸調》有“大笑同一醉,取樂平生年”。《贈劉都史》有“高談滿四座,一日傾千觴”。《訓岑勳見尋就元丹邱對酒相待以詩見招》有“開顏酌美酒,樂極忽成醉”。《月下獨酌四》之三有“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杜甫是唐代大詩人和文豪,和李白有著不解的淵源。可惜一生沒有能實現抱負就死掉了。杜甫怎麼死的呢,杜甫之死為什麼在史書中沒有記載呢?不過從那時就已經流傳下來了四種杜甫之死的說法,一起來看看吧。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與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說法一、溺水而死

    杜甫怎麼死的呢?溺水這種說法說得比較多。最早來源於假冒唐朝李觀的名義寫的《杜拾遺補遺》。書中寫到:甫往耒陽,聶令不禮。一日,過江上州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漲,為驚湍漂沒,其屍不知落於何處。唐玄宗還南內,思子美,詔天下求之。對於這句話,細心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硬傷,那就是唐玄宗死於762年,而杜甫則死於770年,怎麼可能會有“詔天下求之”之說,杜甫之死這種說法顯然屬於胡編亂造。

    說法二、食物中毒而死

    這種說法最先是由現代學者郭沫若提出的,他認為杜甫晚年流離失所,後來到耒陽縣,縣令慕杜甫之名,給他送去了牛肉和白酒。由於送的量比較大,杜甫一次吃不完,就等到下頓再吃,可是當時正值酷暑天氣,牛肉易變質。變質的牛肉含有劇毒,因此說杜甫是吃了帶毒的牛肉而死的。這種說法完全出自郭老的猜測,沒有任何的史料可查,所以說這種杜甫之死說法也沒有說服力。

    說法三、自沉水而死

    杜甫怎麼死的,此說源於偽託唐朝韓愈名義撰的《題杜子美墳》提出“三賢同歸一水”的說法。我們知道,屈原懷沙自沉,李白入水捉月,已成定論。而這裡作者在沒有任何根據地前提下,又讓杜甫來了個自沉而死,看起來實在荒唐可笑,亦不可信!

    說法四、病死的

    這種說法歷來被很多學者和文史愛好者所接受。支援這一觀點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唐代元稹在杜甫的兒子杜嗣業的拜託之下為杜甫撰寫的“墓誌銘”。墓誌銘中寫到杜甫因晚年窮困潦倒,又加疾病纏身,最後竟病死在舟中。這種說法符合杜甫晚年的實際情況,所以會得到眾多人的贊同。但是讓我們懷疑的是墓誌銘的真實性。因為這篇墓誌銘是杜甫的兒子託元稹寫的,作為兒子,他會不會對父親的死因作以美化呢?我們不得而知!

  • 5 # 消防CCCF認證諮詢

    一天佩琪在網上看了篇帖子,發現有人說李白和杜甫是淹死的,不太相信,於是百度。

    然後百度給了一堆關於李白和杜甫是淹死的的文章(當然佩琪沒仔細去看百度從各個平臺抓來的這些文章都是一字不差的),於是就信以為真的跟小哈說了。

  • 6 # 煙花三月是隻貓

    肯定的說,不是的。

    大詩人李白之死

    大詩人李白之死和李白的出生地一樣,一直是個謎,至今還沒有定論。

    一般流傳有這樣幾種說法:

    一說為河上大醉,看到了河中明月的倒影,於是彎腰撈月,溺死。

    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李白死後一百多年後的唐末,有一個叫王定保的人編了一本《唐摭言》,在這本書裡,記載了李白之死的故事:

    李白著宮錦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撈月而死。

    王定保的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李白曾在天寶六載(746)寫過一首題目特別長的詩:《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王定保根據這首詩歌,展開個人的想象能力,編出了上面李白之死的故事。

    這之後,到了五代十國的後晉,有人編《唐書》,在李白的傳記中採用了這個說法,而且故事進一步圓滿合理,就有了這樣的說法:

    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採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於舟中顧瞻笑傲,傍若無人。

    到北宋歐陽修他們重編《唐書》時也繼承了這種說法,變成這樣:

    嘗乘月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可見,李白因為喝醉酒,捉月而死的說法,最早源於野史的編纂者王定保。這是一個以訛傳訛的故事。並不可信。但是因為李白對月亮情有獨鍾,寫過關於月亮的詩有很多,讓李白捉月亮而死,浪漫又美好,符合很多人的期盼,相信這種說法的人很多。

    但是,這種說法,最沒有歷史根據。

    還有一種說法,說李白是病死的。

    這種說法有記載,有些專家學者也有考證。

    說是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自己61歲的高齡,聽說之後就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但是中途得了一場急病,好沒有到目的地,中途就只好返回,住在安徽當塗縣,當時當塗縣的縣令是李白的堂叔李陽冰,他也是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最後李白的病沒能好起來,死在李陽冰家中,死於“腐肋”,按今人的說法,即“急性膿胸症”。那時候沒有消炎藥,得了這種病,都很難治好。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醉死的,這種死法是《舊唐書》記載的,說李白

    “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還有一說是服用過多丹藥致死,古代丹藥啥都有。。汞之類,吃多了會死人。而且李白崇道,也經常煉丹。

    雖然說法紛紜,但是李白之死和安史之亂關係巨大,李白受永王造反影響,被牽連流放到夜郎,雖然遇到大赦,回來,但沒多久,李白就死了。

    大詩人杜甫之死

    杜甫之死,也有好多種說法。

    一種是溺水而死

    甫往耒陽,聶令不禮。一日,過江上州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漲,為驚湍漂沒,其屍不知落於何處。唐玄宗還南內,思子美,詔天下求之。

    這種說法有硬傷,那就是唐玄宗死於762年,而杜甫則死於770年,“詔天下求之”的這種說法,顯然是胡編亂造。既然然如此,溺水而死的說法,也就不可信。

    最可靠的說法是病死說

    支援這一觀點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唐代元稹為杜甫撰寫的“墓誌銘”。元稹是在杜甫的兒子杜嗣業的拜託之下寫的墓誌銘。墓誌銘中寫到杜甫因晚年窮困潦倒,又加疾病纏身,最後竟病死在舟中。

    杜甫晚年窮困潦倒,又加疾病纏身這件事,在杜甫的很多詩歌中都有描述,比如杜甫的《登高》就有“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詩句,可以印證,所以這個記載也很可信。

     現代學者莫礪鋒也贊這種說法。歷來很多學者和文史愛好者也接受。

    還有一種廣為流傳的食物中毒而死

    這種說法是現代著名學者郭沫若,郭沫若的這種說法,是在文獻基礎上的個人猜測。根據《舊唐書》記載: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時年五十九。

    杜甫流落到長沙湘潭間,進退不能,全家飢渴數日。縣令帶著牛肉,酒來慰問。杜甫吃了牛肉,不久就死了。郭沫若據此推斷。夏天天氣熱,牛肉容易腐壞,產生肉毒桿菌。杜甫全家餓了幾天了,牛肉吃不完,肯定捨不得扔。杜甫吃了壞牛肉中毒死的可能性極高。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死和飢餓有著很大的聯絡,離開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於被突然的洪水所圍困,連續餓了9天(一說是連續餓了5天)。當地縣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難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許久未進食,腸胃難以承受,最終因消化不良而死。

    這個說法也有道理。消化不良和食物中毒也可以籠統的說成是病死了。杜甫絕對不是溺水而死,而是病死了。

    杜甫的死,和安史之亂也關係巨大。如果沒有這場戰亂,杜甫就不會在晚年漂泊在長江的一條破船上,貧困交加,幾天吃不飽,而食物中毒和消化不良這樣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 7 # 遺產君

    應該不是的吧,李白是病死的,但有人說他是“水中撈月”淹死的,而杜甫是餓了幾天後暴飲暴食噎死的。

    先來說說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歡交友,他雖說在詩作上碩果累累,但在官場上幾乎是個白痴,沒有政治眼光和能力,唐玄宗多次接見過他,但也始終沒有提拔重用他。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南逃避難,鎮守江陵地區的永王李璘有不臣之心,想趁安史之亂自立為帝,並聘請李白做自己的參謀,其實李璘也知道李白沒有實際的行政能力,只是想借李白的名聲提振威望,。但李白看不出李璘有謀反之心,看見有人能這麼重視自己,或許是想做官想瘋了,病急亂投醫,竟然投到李璘的陣營,後來李璘不聽朝廷的命令,擅自出兵被安祿山擊敗,大勢已去,再無能力東山再起,不久就被朝廷抓獲處死了。朝廷知道李白只是個文人,沒有謀逆的能力,加上又深受他的粉絲的喜愛,但又記恨他投入到永王李璘的陣營,還為李璘歌功頌德,寫了什麼《永王東巡歌》,簡直是豈有此理,但最終還是把李白給放了,只是原來優厚的待遇全部取消,並永不錄用。沒有了生活來源的李白晚年是極其的悽慘的,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又得了重病,最後病困交加而死,但是老百姓太愛李白了,無法接受他的悲慘結局,因為他愛酒、愛月、也愛狂,後人為使李白的死符合他浪漫主義詩人的色彩,說他是喝酒喝的高興,就跳進水中撈月亮而淹死的,把他的死因同“水中撈月”掛起鉤來,這便產生了富有浪漫氣息的“溺死說”。其實,李白醉入水中捉月溺死的說法古已有之,五代時王定保在他的《唐摭言》中說“李白著宮錦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宋朝的大文豪蘇東坡及元代的作家辛文房都持同樣的觀點,因此李白因醉酒而淹死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再來說說杜甫的死因

    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稱為“詩聖”,與李白合稱“李杜”,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許多作品都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

    杜甫一生都憂國憂民,儘管宦海沉浮、顛沛流離,但他始終保持著年輕時的狂傲,安史之亂對他的衝擊最大,使得他到處流離失所,生活苦不堪言,大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離開四川,來到湖南耒陽,在耒陽期間,他遊歷嶽祠,突下大雨引發山洪,杜甫被困在這裡無法脫身,這一困就是九天,他也餓得眼冒金星。

    當地縣令得知情況後,派人用小船把他救了回來,並用豐盛的牛肉和好酒招待他,已經餓暈了的杜甫見到這麼好的酒菜,就胡吃海喝起來,暴飲暴食,結果把自己給撐死了,這在新舊唐書中都有記載,在《新唐書》中是這樣記載的“遊嶽祠,大水漫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杜甫吃了太多的牛肉,喝了太多的酒,關鍵是那牛肉可能還是腐肉,中了毒,加上喝了那麼多的酒, 不死才怪呢。大凡詩人都好酒,李白同樣如此,喝酒誤事,古人就是最好的借鑑,他們的死多多少少都與酒有一定的關係,一次喝酒一定要適度。
  • 8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回答是:一個是一個不是。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唐詩宋詞尤為精典!千年來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

    李白和杜甫做為唐詩的重要代表人物,前者稱詩仙后者謂詩聖,可見在唐詩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詩仙李白,字太白,號謫仙。據說是李唐皇室後裔,與前太子李建成有關。他是中唐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留下的名篇佳作,令人驚歎!

    他一生是幸運的。唯一遺憾的是未能實現入相拜將的夙願。

    他有著:豈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人品操守追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目標信念;更有: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灑脫自然。

    他最終去追求適合他的生活方式一一遊歷山川各勝,親近大自然。

    他是一次江上船中醉酒後,望見月光在水中的倒影,以為月落河底,為撈月而溺水身亡。時年六十一歲。

    小他十一歲的杜甫遠沒有那麼幸運。首先他是寫實派詩人。反映的是民間飢苦和親人離分。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他經歷安史之亂所給千萬家庭帶來的骨肉分離的牽掛和思念。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則是對當時普通遭遇禍患百姓的真實寫照。

    他一生窮困潦倒,衣食不保。但與李白有過交際。至今開封禹王臺仍留下當年他和李白、高適的遺蹟。

    從杜甫晚年詩作中常出現"渴飲三江水"的描述,他應早已得了糖尿病(古稱消渴症)。

    杜甫應死於糖尿病的併發症。時年僅六十二歲。實在可惜。

  • 9 # 古今都付笑談中

    李白之死

    一、一說是病死

    李白的去世和他被流放是分不開的,其原因是因為受到謀反案的牽連才被流放的。但是在流放的途中,因為朝廷那年遭到了大旱,皇帝決定大赦天下,以此來順眼天道。

    於是李白在經歷過了長久的流浪後,終於又獲得了自由。在重獲自由的這幾年裡,李白經常和他的好朋友良宰聯絡。兩個人一起喝著酒,賞著明月,時不時作上一兩首古詩。生活的很是愜意,李白也經常在宣城與金陵兩地之間往來,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會一會他的老友。

    後來他的生活越來越困難,迫於無奈李白只能投奔自己本族的叔叔。這個叔叔就是李陽冰。後來李白生病越來越嚴重,在臨終的時候,把自己寫的最後一首詩交給了自己的叔叔。如果到這裡總結,李白的死因便是病死的。

    二、一說是醉酒後淹死

    另一種觀念以為,李白不是病死,而是醉酒後淹死。李白一生嗜酒成性是出名的,因有“醉仙”之稱。

    《贈劉都史》有“高談滿四座,一日傾千觴”。《訓岑勳見尋就元丹邱對酒相待以詩見招》有“開顏酌美酒,樂極忽成醉”。《月下獨酌四》之三有“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這樣,學人自然將李白的死因與醉酒致命聯絡起來,晚唐詩人皮日休曾作《李翰林詩》雲:“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也即指出,李白是因醉酒致疾致命的,就連升天的靈魂都帶著醉意。

    現世學者郭沫若由“腐脅疾”得到啟發,從醫學角度進行研究推測,認為李白六十一歲曾遊金陵,往來於宣城、歷陽二郡間。李光弼東鎮臨淮,李白決計從軍,可惜行至金陵發病,半途而歸。此為“腐脅疾”之初期,當是膿胸症。

    三、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

    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係。

    杜甫之死

    杜甫坊間傳說是因為吃了太多牛肉、飲了太多白酒而亡。

    《新唐書》記載更詳:“大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遊嶽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其時杜甫人在耒陽,遇見洪水,多日沒有進食,後來縣令以烤肉、白酒款待,杜甫大醉,當晚就死了!

  • 10 # 水一白聊歷史

    按照《舊唐書》的說法,兩個人都不是淹死的,不過,杜甫死的時候倒是在船上,而李白則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淹死的

    李白之死

    按照《舊唐書》的說法,李白在公元762年,一次"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也就是說喝酒喝大了,醉死的,享年62歲。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他晚年生活窘迫,投奔到族叔李陽冰家裡,最後病重而死。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江上飲酒,喝大了,提,看見水中月亮的倒影,於是跳下船打算撈月,被淹死了。

    不過,最後一種說法只是民間傳說,並不太可信,更可靠的說法應該是李白病中因飲酒過度而死。

    杜甫之死

    杜甫的死倒是沒有那麼多疑問。

    公元770年,杜甫為躲戰亂,從潭州逃往衡州,計劃再去郴 州投奔舅父崔湋,不過船到耒陽的時候,碰上了江水暴漲,害得他五天沒吃東西。耒陽聶縣令聽說以後,給他送來了酒肉。結果,可能是因為五天沒吃東西,突然吃了牛肉、喝了白酒,有些暴飲暴食,竟直接死在了耒陽,享年五十九歲。

    甫嘗遊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時年五十九。——《舊唐書》

    李白、杜甫雖然都不大可能是淹死的,不過倒是都算是跟水有緣吧,李白一生離不開酒,醉酒而死倒是頗符合他的“人設”,杜甫也算是在江上而死,只是水上而非水下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滿月寶寶一次喂多少奶粉,幾個小時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