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魯肅可不是我們在《三國演義》裡面看到的忠厚長者,而是吳國非常出色的政治家,當曹操大軍南下時,他態度堅決,力主抵抗。曹操憑藉漢家丞相的身份,脅迫天自己討伐群雄,當他剛剛攻佔荊州,以威勢壓迫江東地區之時,議論者猶豫不決,懷有二心。周瑜、魯肅二人獨持己見,提出高明的見解,遠出眾人之上,確實是奇才。 在借荊州的事情上,也表現了魯肅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當時魏強而吳、蜀弱,若要對抗曹魏,非吳蜀聯合不可,這是吳蜀兩國的大戰略。所以曹操在聽說孫權借給劉備荊州後,嚇得把筆掉在了地上,這裡面的意義,也只有曹操這樣的大戰略家才能真正體會到。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對於魯肅的事蹟有如下的記載:

    仗義疏財,結交周瑜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人,他剛出生就失去了父親,與祖母一起生活。魯肅家很富有,但生性喜歡施捨,當時天下大亂,魯肅不經營家業,大量施捨錢財,出賣田地,一心救濟窮人,廣交朋友,深得家鄉人的喜愛。 周瑜擔任居巢縣長時,率領數百人特地經過魯肅家去拜訪他,並請求他資助糧食。魯肅有兩倉米,每個倉有米三千多斛,魯肅便隨手指一倉米送給周瑜。周瑜更加了解魯肅的不同尋常,於是親近相交,二人結為好友。

    袁術聽到魯肅很有名望,便派人去見魯肅,任命他為東城縣長。魯肅見袁術為政沒有法度,不足以成就大事,便攜帶家中老弱率領輕捷俠義的青年百餘人,到居巢去投靠周瑜,周瑜後來東渡長江,魯肅便與他同行,將家眷安頓在曲阿,正好趕上祖母去世,魯肅護送祖母的遺體回東城安葬。

    孫劉聯盟,共抗曹操

    劉表死後,魯肅向孫權建議說:“荊楚之地與我江東相鄰,江水在它北部流過,外有長江、漢水環繞,內有高山作為屏障,如同金城一樣堅固,要兼沃野萬里,百姓殷實富庶,假如能夠據而有之,是可以成就帝王大業的資本。” 魯肅又說:“現在劉表剛剛死去,他的兩個兒子素來不和睦,軍中將領分為兩派,各有所親。加上劉備是天下梟雄,寄居在劉表那裡,而劉表嫉妒劉備的才能,不能再加以重用。如果劉備與劉表的兒子同心協力,上下和睦,那就應當加以安撫,與他們結盟。如果他們之間離心離德,那就另做打算,以成就大事,我請求您讓我去慰問劉表的兩個兒子,同時慰勞一下荊州軍中拿主意的人,並勸說劉備,讓他安撫劉表手下將士,同心同德,共同討伐曹操,劉備一定會非常高興的答應。如果這事能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如果不趕緊去,恐怕會被曹操搶先下手。” 魯肅到達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劉備驚慌逃竄,準備向南渡過長江。魯肅徑直去迎接劉備,行至當陽長坂與劉備會面,向他轉達了孫權的意思。同時向劉備說明,據有江東的孫權勢力強大,對當地的控制也很牢固,勸說劉備與孫權聯合抗擊曹操。劉備聽了非常高興,當時諸葛亮跟隨在劉備身邊,魯肅對諸葛亮說:“我是諸葛子瑜的朋友”,當即與諸葛亮結為好友,劉備於是到達夏口,派遣諸葛亮出使東吳孫權,魯肅也返回江東覆命。

    舍地助劉,不拘於利

    恰巧孫權得到曹操率兵東進的訊息,與眾將一起商議對策,大家都勸孫權迎曹操投降,唯獨魯肅一言不發。孫權起身如廁,魯肅追到屋簷之下,對孫權說:“我們這些人如果投靠曹操,都會得個一官半職,唯獨將軍不能投降曹操,希望將軍早定大計,不要聽信眾人的議論。”孫權嘆息道:“剛才那些人所持的觀點,太讓我失望,現在您闡明大計,與我的想法正好相同,這是上天把您賜給我呀!” 後來劉備拜訪孫權,請求借用南郡,都督荊州,唯獨魯肅勸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以達到共同抗擊曹操的目的。曹操聽說孫權用土地資助劉備,當時正在練字,吃驚恐懼,手中的筆都落到了地上。

    單刀赴會,義服關羽

    劉備攻取益州之後,留下關羽鎮守荊州,關羽與魯肅的轄境相鄰,雙方多次互相猜疑,邊境衝突不斷,魯肅總是以友好的態度安撫關羽。劉備平定益州後,孫權要求劉備交還荊州屬下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答應,孫權派呂蒙率軍強行攻佔。劉備聞訊,親自從益州返回公安,派關羽去奪回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魯肅邀請關羽相見,各自都將手下將士排列在一百步以外的地方,僅僅是雙方的眾將,帶著隨身配刀赴會。魯肅責備關羽說:“我們主公當初真心實意的將土地借給你們,是因為你們的軍隊打了敗仗,遠道而來沒有地盤依靠的緣故。現在你們已經得到益州,至今沒有歸還荊州的意思,我們僅僅要求得到三郡之地,你們還是不同意。” 魯肅話還沒說完,關羽這邊在座的一人說:“土地這個東西,只屬於有德行的人,他的歸屬哪裡有長久不變的。”魯肅馬上厲聲呵斥,言詞表情都極為急切嚴厲。關羽持刀起身,對魯肅說:“這本是國家大事,這個人懂得什麼!”說著使眼色讓那個人離開,劉備於是讓出湘水以東的土地,雙方約定,以湘江為界,各自罷兵休戰。

  • 2 # 廾一一

    魯肅這人雖說只活了46歲172一217 ,但他絕對算得上三國時期非常厲害的戰略家,長得挺壯,相貌也不差,會些刀劍,老實估計談不上,搞外交的有幾個老實的,當然只是相對而言啊。 他從小出生富貴人家,不過不喜歡管家業,倒是挺喜歡賙濟別人,和周瑜是好友,以前賙濟過周瑜,但是這人雖說傑出並且貢獻也很大,但是奈何存在感不高,為孫權出謀劃策,聯合劉備對抗曹操等,還是那句話人挺好,不過老實談不上。

  • 3 # 魚包同學

    謝官方邀。首先給歷史上的魯肅一個總結式的評價,他的一生只有短短四十六年,可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三國時期最為傑出的戰略家,外交家之一。

    偉大小說《三國演義》,為了塑造人物,勾畫情節的需要,將魯肅打造成一個忠厚老實甚至有點窩囊的人,可實際上,不管孫權如何詬病,小說如何演繹,魯肅都是與周瑜、呂蒙合併一傳,同陸遜一起的東吳四英將,他是一個時代的不世出的英傑。

    他文武雙全,勇武果敢,強弓利箭能洞穿厚盾。

    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貫。

    他親厚仁德,豪闊大方,令人好生敬仰。

    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魯)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

    他遠見卓識,略不世出,與孫權一語驚煞世人。

    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魯肅無論是人品還是才華都是三國的佼佼者,也是三國成敗的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

    魯肅一生光明磊落,聯劉抗曹,建東吳之霸業,定國安邦,立一方之太平。他死的時候,孫權親臨葬禮,諸葛亮也在蜀漢為他發喪。他從不鞠躬諂媚,但卻是那個時代的人緣人脈的典範。

    無論是孫權、劉備,還是諸葛亮、周瑜、呂蒙,關羽,魯肅都以他的才華和胸襟贏得了那個時代他接觸的所有人的尊重、信任和禮敬。

    作為孫劉聯盟的提出者和實施者,魯肅為孫權展開了一幅江東霸業的宏闊地圖,為周瑜穩定了赤壁前後動盪的東吳局勢,為劉備爭取到了爭雄天下的資本,他成全了所有人,最終處境尷尬的卻只有他自己。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總評人物的時候,總是從正反兩方面議論,評點人物的長短,可是對於魯肅,他的評點竟然全是正面的,摘錄如下——

    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我們不禁會假想,這個不世出的奇才如果能夠健康長壽,是不是可以繼續左右一個時代?可惜我們看不到,那亂世中的金戈鐵馬,魯肅也看不到了。

  • 4 # 一首涼涼給你686

    淺見:子敬是一位正直,忠誠,有勇有謀的人。

    戰亂時期,立場思路清晰,沉穩,對主公忠誠,面對敵、友智勇雙全,心胸寬廣,心繫百姓。

  • 5 # 小刀三國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此人,給我們留下了忠厚老實,甚至有點膽小怕事的印象。

    那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著什麼過人之處,竟能讓周瑜舉薦他、孫權重用他、諸葛亮敬佩他呢?

    魯肅

    出生於士族家庭,卻能夠仗義疏財。

    東漢末年天下亂成一團,豪強瘋狂吞併土地,大量百姓流離失所。魯肅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家境富裕,大可以也趁機“撈”一把,可恰恰相反,魯肅為人仗義疏財,變賣土地資助百姓,深得當地人愛戴。

    周瑜任職居巢長的時候,聽聞了魯肅的名聲,便帶著幾百人故意去拜訪魯肅並請求其資助糧食,魯肅二話沒說,果斷伸出援手,當時的周瑜就知道了魯肅這個人不一般,值得結交。

    果然,兩人志趣相投,結下了很深的友誼。不久後,周瑜打算向主公孫策引薦魯肅,可惜正值養育他的祖母去世,魯肅不得不返回家鄉東城縣辦理喪事。

    魯肅和周瑜

    榻上一策定江東,隆中再對也枉然。

    安葬完祖母后,魯肅本來打算聽從好友劉曄的建議去投奔鄭寶,後被周瑜說服前去拜見少主孫權。

    魯肅面見孫權,兩人合榻對飲,無話不談,這番對話記載在史書《三國志》中,時間是在公元200年後。

    孫權對魯肅說道:“如今漢室已經分崩離析,我繼承父兄遺志,欲成就一番偉業,請問子敬你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魯肅回答說:“以魯肅愚見,漢室已經難以復興,曹操非短時間可除,對於主公來說,只有立足於江東,以觀天下變化。如今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機剿除黃祖,攻伐劉表,儘快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區,進而稱帝以爭奪天下,成就漢高祖一樣的霸業啊!”

    孫權謙讓說:“我只是想盡力輔助漢室而已,你所說的我不能及也。”

    魯肅和孫權

    這番對話被稱為“榻上策”,魯肅用短短數語為孫權提供了政治藍圖:第一步穩固江東,第二步謀取荊襄,第三步爭奪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見魯肅的戰略眼光並不在諸葛亮之下。

    當時,老臣張昭則認為魯肅為人不夠謙遜,多次詆譭他。孫權都沒在意,反而對魯肅更加器重,每遇大事,常常找其商討。

    主動請纓出使劉備,相助公瑾赤壁大戰

    可惜在曹操南攻荊州之前,孫權只是佔據了荊州小部分地區,勢力還遠不夠大。

    大敵將要來臨,魯肅主動請纓前往荊州,一則祭奠剛去世的劉表;二則聯合劉備共同抵禦曹軍。魯肅剛到夏口,就聽說劉表之子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如此一來曹操的勢力大增,形勢非常危急,魯肅急忙去拜見南逃的劉備,正是在當陽長阪坡,魯肅會見了劉備和諸葛亮。

    於是,魯肅帶著諸葛亮到江東去面見孫權以表達結盟之意。可當時東吳群臣都被嚇破了膽,諸葛亮幾句主戰的話已經不起作用,魯肅必須站出來說話了。

    魯肅

    魯肅對主公孫權單獨說道:“這些勸降的人都不足與謀!如今我們做臣子的,包括我魯肅均可以投降,大不了再混個一官半職,生活照樣美滋滋,可主公您不行,您若是投降了,曹操會給你好果子吃嗎?”

    孫權感慨道:“子敬之言深得我心啊。”

    召周瑜從前線回來後,孫權將戰事委託給他,並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公瑾出謀劃策。終於火燒赤壁,得以大敗曹操。

    赤壁之戰

    力排眾議借南郡,接替周瑜掌兵權。

    赤壁之戰後,曹軍落魄而歸,但根基並沒有動搖,很快就能緩過氣來。趁著曹操“療傷”之際,劉備主要拿下了荊州南部四郡,孫權當然也沒閒著,佔據了大部分南郡以及部分江夏郡。

    注:南郡與南陽郡是荊州最繁華的地方,南陽郡一直是被曹操佔據著。而南郡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向西可通益州,向東可歸江東,向北可攻曹魏,周瑜佔據著南郡可以說對江東很有利,而劉備的處境就比較難受了。

    於是,被動的劉備便向孫權“借荊州”,小夥伴們對於“借荊州”估計都有些誤解,在此說明幾點哈。

    勢力圖

    其一,荊州並不是孫權的,名義上是屬於劉表的,至於實際上,天下大亂誰攻下來就是誰的。

    其二,劉備“借”的只是荊州的南郡,並不是整個荊州。

    其三,攻取曹魏的南郡時,劉備軍隊同樣有功勞,為了孫劉不至於動刀兵,劉備去“借”南郡。

    其四,沒有了南郡,只有荊州南部四郡,劉備發展確實很受限制。

    當時,江東很多人不同意借荊州給劉備,唯魯肅力排眾議,勸說主公借給劉備。那魯肅是怎麼考慮的呢?第一點,曹操還很強大,南郡又直面曹軍,江東兩處受敵,太心累;第二點,多樹曹操之敵,借南郡給劉備,共御曹軍。

    孫權同意了,這時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據史書記載: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即曹操聽說孫權把南郡借給了劉備,正在寫信的他慌的一逼。

    由此,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曹操若想再南下,孫權劉備肯定再次抱團。

    曹操

    公元210年,周瑜不幸病逝,江東喪失一棟樑,著實可惜。周瑜留下遺書,建議主公孫權讓魯肅接替自己,於是孫權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統領周瑜原先的部隊,魯肅掌兵駐守在荊州前線,部屬萬餘人,升任為漢昌太守,並拜為偏將軍。

    於是,魯肅接替周瑜成為了東吳第二任“大都督”。

    單刀赴會維護盟約,平分荊州最後貢獻。

    魯肅任職期間,雖說未經歷什麼大戰,但他厲兵秣馬,為東吳霸業積累能量的功勞不容忽視。

    不要以為魯肅不想取荊州,他很想!不過,他在盤算著付出最小的代價得到荊州。簡單來說,他想看到曹操和劉備大戰,從中漁利,而不是主公孫權和劉備大戰,兩敗俱傷。

    魯肅

    公元214年,劉備取下益州,荊州這邊關羽和魯肅雙方各自擁兵對峙,感覺隨時能擦出火花,形勢不可謂不嚴峻。

    公元215年,孫權先禮後兵,向劉備討要荊州部分領地,所謂“討要”其實是沒有道理的,孫權這麼做也就是客氣客氣。

    軟的不行只好來硬的,孫權派呂蒙攻打荊州,一時間,長沙郡和桂陽郡望風而降。劉備知道後,趕緊帶兵趕往要塞公安,並命令關羽出兵爭奪,孫權遂派魯肅帶兵和關羽對抗,大戰一觸即發。魯肅為了大局著想,約關羽相見,便有了“單刀赴會”。

    單刀赴會

    魯肅先開口說道:“我們江東當初誠心誠意借荊州給你們,如今你們已經得到了益州,我們要求你們將荊州三郡還給我們,這並不過分吧,可你們竟然不同意。”

    魯肅話音未落,關羽旁邊的一將領說道:“土地向來是有德者居之,何來你這道理。”魯肅生氣了,大聲斥責此人。關羽勸說道:“此乃國家大事,他知道什麼。”

    一番談判下來,果然沒能和解。

    關羽

    此時的曹操當然也沒閒著,出兵西征漢中,劉備聽說了這訊息,趕緊和孫權商討平分荊州的方案,回去保衛益州。於是,雙方達成協議,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於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於劉備。

    就這麼,孫權基本不動刀兵,拿到了長沙郡和桂陽郡,這可能是魯肅盤算好的吧?

    孫劉聯盟

    公元217年,魯肅因病去世,孫權親自為他舉辦喪事。

    魯肅為孫權規劃政治藍圖,促成孫劉聯盟對抗曹操,又使得孫權能輕鬆攻取荊州,雖說他攻城略地不如周瑜或呂蒙,但他的戰略眼光無人可比。要是沒有他堅持“孫劉聯盟”,兩家大打出手,曹操一統天下豈不輕而易舉?

  • 6 # 每日趣評

    魯肅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三國演義》中的魯肅憨厚老實,幾乎被諸葛亮欺負的體無完膚,那麼正史上魯肅是個老實人嗎?不是的。魯肅家鄉的父老對魯肅有如下評價: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也就是說魯家世代衰落,卻出了這麼一個狂傲之徒。由此可見,真正的魯肅不但不老實,還很威猛。那麼正史上魯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魯肅是個適合生長於亂世之中的人,當時天下大亂,魯肅暗喜。他家境殷實,卻不治家產,將餘資散盡,招募勇士。於南山之中射獵排陣,講習兵武。魯肅的行為在當時不被人們所理解,人們都說魯家出了一個敗家子。那麼魯肅有多敗家呢?

    當時周瑜官居居巢長,率領士兵路過魯肅家,向魯肅借糧。魯肅家裡有兩囷糧食,一囷三千石,魯肅將其中一囷都給了周瑜。周瑜大奇,想不到這個人如此慷慨,於是和魯肅結為莫逆之交。這是兩人交往的開始,從此以後,兩人會再次風雲際會。

    袁術聽到魯肅的名聲,於是想召闢魯肅,魯肅看出袁術不是個雄主,於是率領宗親三百餘人前去投奔周瑜,半路上遭到袁術派遣計程車兵追擊。這時魯肅拿一塊盾牌立於地上,拉滿弓射箭,箭穿盾牌。然後魯肅對這些追擊的人說:你們這些人,看清形勢。如今天下大亂,有功也不獎賞,追不到我也不受懲罰,你們又何必苦苦相逼呢?這些追兵看到一時難以制服魯肅,於是退去。

    勒兵持滿,謂之曰:卿等丈夫,當解大數。今日天下兵亂,有功弗賞,不追無罰,何為相偪乎?

    魯肅投奔周瑜後,沒有什麼大的發展,因為此時周瑜也受困於袁術,官職低微。這時劉子揚寫信給魯肅,勸魯肅投奔當時實力頗厚的鄭寶。當魯肅將想法告訴周瑜時,周瑜勸說魯肅道:如今孫權在吳地招賢納士,你不如去投奔他。於是在周瑜的介紹下,魯肅見到了孫權。

    此時的孫權外表稱臣於許都,實際上有更大的打算,於是他向魯肅問計,魯肅毫不客氣的提出了自己的講解,魯肅說:漢室已經衰落,而曹操又一時三刻無法剿除,因此為今之計,只有據守江東,觀察形勢。而曹操在北方忙於征戰,我們可以趁此機會,剿除黃祖,進伐劉表,進而佔據整個長江流域,這樣的話就可以成就帝王之業了。

    這樣的話叫帝王術,因此,你說魯肅是個老實人嗎?在別人看來,說這些話就是大逆不道。因此,孫權假裝理解不了,沒有理會。但是卻惹怒了一個人,誰呢?張昭。

    張昭認為魯肅年少輕狂,謙卑不足,好說大話,大逆不道,不可以重用。但是孫權卻沒有聽張昭的話,反而更加重用魯肅。那麼魯肅對孫權來說有什麼功勞嗎?

    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權不以介意,益貴重之。

    魯肅之功在於建議孫權西連荊州,共同抗曹。當時曹操統一北方後還不滿足,繼而南下征討荊州。當魯肅知道這個訊息後,他有了對策。那麼他是怎麼想的呢?

    魯肅是這樣考慮的:總體來說就是禦敵於國門之外,為什麼這樣講呢?荊州在吳地的西邊,佔據長江上游,一旦荊州失去,那麼曹軍順江而下,水陸並進,吳地則危矣。因此,拒曹最好的地方是在吳地之外的荊州。所以當魯肅知道曹操南下時,立刻勸孫權去聯合荊州。

    可還是晚了一步,當時荊州劉表新喪,二兒子劉琮繼位,大兒子劉琦駐守在江夏,劉備駐守在樊城。劉琮在沒有通知劉備的情況下主動投降了曹操,造成曹操率騎兵追擊劉備,等魯肅見到劉備,劉備已經被曹操趕到了長坂坡。於是魯肅勸劉備移兵夏口,和劉琦匯合,然後東吳和劉備一起聯合抗曹。

    後孫權派周瑜和程普為左、右大都督,統領三萬水軍逆流而上,匯合劉備軍共同抗擊曹軍,敗曹軍於赤壁。而後雙方共同追擊曹軍,擊曹仁於江陵,成功奪取南郡。這時三方勢力悄悄發生了變化,而在此之前,魯肅居功至偉,而後魯肅犯了大錯誤,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魯肅是個頗有爭議人物的原因,那麼魯肅犯了什麼錯誤了呢?

    東吳奪取南郡後,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據守長江以北。派劉備駐兵長江以南的江油(公安),以為後援。後劉備以公安以依託,打著劉琦的名義奪取了荊州南部四郡,實力坐大。孫權忌憚劉備的實力,也為了籠絡劉備,遂將妹妹嫁給劉備。

    這時南郡太守周瑜由於箭傷復發暴卒,臨死之時舉薦魯肅代替自己任大都督之職。周瑜和魯肅對待劉備的態度截然相反,周瑜認為援引劉備就是養虎為患,所以主張軟禁劉備,限制其發展。而魯肅則認為東吳實力太弱,應該緊緊的聯合劉備,共同抗曹。

    這時劉備以公安地方狹小,無法安置郡民為由,來到吳地向孫權借南郡(荊州),由於此時周瑜已死,東吳只有呂範堅決要求孫權趁此機會軟禁劉備,魯肅則建議答應劉備的要求,讓劉備替東吳去防守曹操。經過權衡,孫權採納了魯肅的意見,將荊州借給了劉備。至此,錯誤犯下。

    孫權後來想借荊州之路西伐劉璋,劉備說劉璋和自己同為皇室宗親,如果孫權伐蜀,那麼自己不會不管,總之一句話,想借道,沒門。更無恥的還在後面,後劉璋援引劉備入蜀抗擊張魯,劉備卻趁此機會奪去了川蜀。這時孫權蒙了。

    當時說好的不許我進攻劉璋,這回倒好,你劉備自己動手了。於是孫權怒了,派呂蒙領兵奪取荊州南部四郡。荊州留守關羽知道後領兵南下與吳兵對抗,此時魯肅尷尬了,為什麼?

    當時荊州是魯肅斡旋借給劉備的,如今劉備賴賬,沒有要還的意思,如今還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自己如何去面對孫權?於是魯肅領兵駐紮益陽,與關羽之兵對陣,氣氛一時很緊張。魯肅約關羽談判,質問關羽,為什麼劉備借荊州不還,關羽理虧,無法回答。後劉備增援來到,雙方各讓一步,劃湘江為界,武陵郡、零陵郡歸劉備,長沙郡、桂陽郡歸孫權。而南郡則仍然歸劉備,孫權吃了一個啞巴虧。

    在這事不久,魯肅就病逝了。其實我對魯肅病逝的事情持懷疑態度,因為魯肅死的太蹊蹺了。時間點恰好是雙方罷兵之後,當時明顯是東吳吃虧。為什麼呢?

    南郡是荊州腹地,南郡之南有重鎮江陵,南郡之北有重鎮襄陽、樊城,因此得南郡就得荊州,說到底,孫權還是沒有要回荊州。你能說孫權不生魯肅的氣?所以,魯肅之死我覺得有自我慚愧的成分,至於有沒有孫權逼迫尚待考證。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在正史上,魯肅可不是什麼老實人,他簡直就是為亂世而生的。家鄉的人說他是狂人,而他自己也行為豪放,善於結交豪俠。後輔助孫權抗擊曹操,鼎立江東。但是魯肅在對外聯盟劉備時過於軟弱,對東吳沒有自信,過於依賴劉備。造成荊州丟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孫權對魯肅是有意見的。至於魯肅是個高明的戰略家還是個軟弱的聯合派,你覺得呢?

  • 7 # 史學達人

    魯肅在三國演義中,表現不佳,甚至是個庸才。當然,三國演義是小說,因為情節需要,他們更突出的是諸葛亮。

    所以,很多歷史上關於魯肅做的事情,也就都安插到諸葛亮的身上了。

    我們來看看《三國志》正史上的魯肅是個什麼人?

    魯肅絕對是東吳集團的一流人才,他甚至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就預料到了天下要三分,但是,他預言的三分天下的人,和諸葛亮是不同的。

    畢竟當時劉備還在四處打野,沒有立足之地。所以,魯肅覺得以後天下就是孫權,曹操和劉表這三個人的。

    但是隨著戰爭的推進,曹操把劉表給滅了。這時候魯肅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天下是曹操,孫權和劉備的。

    當劉表的荊州被瓜分之後,曹操一路追趕去殺劉備了。

    劉備走投無路,讓諸葛亮去聯合東吳,兩家一起抗曹。其實劉備之所以能和東吳聯合,第一功臣正是魯肅,而非是三國演義中說的諸葛亮。

    魯肅告訴孫權如今天已經三分,北方的曹操的勢力最大,若是我們和劉備想活下去,就必須聯合起來共同抗曹。

    孫權也叫了大臣商議,文臣一致反對聯合劉備,想投降曹操,因為曹操已經下了戰書,帶領八十萬大軍來滅他們了。

    武將們支援聯合劉備抗曹。

    在會上孫權沒有做出決定,但是,會後魯肅找到孫權又開始談論此事。

    魯肅只對孫權說了一句話,就讓孫權下定決心抗曹了。

    魯肅說的這句話就是,請大王想想,若是您投降了曹操,您的下場會如何?

    要知道您可是王呀,不像我們,我們若是投降了曹操,大不了重新參加考試,再去曹操那裡當個公務員。

    可是,您就不能這樣幹。

    孫權確實不能這樣幹呀,因為他是一國之主,亡國之君是沒有好下場的。任何朝代都是一樣。

    所以,孫權決定即使戰死也不投降曹操。

    到了諸葛亮來說服孫權的時候,其實人家孫權早就做好決定了。所以,東吳和劉備一聯合,就有了後來的赤壁之戰打敗曹操這一仗。

    魯肅的另一個優點就是他慧眼識人,殺死關羽的那個呂蒙,就是魯肅發掘的一個人才。魯肅覺得呂蒙可用,就把他給推薦給了孫權。

    孫權在魯肅死後,就讓呂蒙當了大都督一職,因為東吳有了呂蒙,才奪得了荊州之地。

    可見,魯肅對於東吳做出的貢獻是多麼大呀。

    當然魯肅和諸葛亮也是至交好友,兩個人都提倡東吳和劉備聯合一致抗曹。

    所以魯肅在當東吳大都督的時候和劉備集團的關係處的還是很好的。

    總之,魯肅在三國曆史上絕對是一個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程度不亞於周瑜,諸葛亮。

  • 8 # 碧山雲起

    周瑜英年早逝,臨死上表孫權:“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孫權毫不猶豫任命魯肅為江東統帥。魯肅能受到英主孫權和名將周瑜的如此器重和信任,可見不是一般人物,絕不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迂腐窩囊。史書記載魯肅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仗義疏財,是個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

    一、魯肅仗義疏財。

    魯肅從小是個孤兒,跟隨祖母長大。但魯肅能幹,頗有家財。漢末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盜賊蜂起。魯肅將家財救濟鄉民,扶危助困,同時分財結士,廣交天下豪傑。周瑜跟隨孫策起兵,苦無糧草,聽說魯肅是大財主,就慕名去借糧。魯肅見周瑜英才蓋世,就將家裡的兩囷米,指一囷相贈。要知道一囷就是三千斛米啊,如此豪爽!周瑜驚奇魯肅的為人,遂成莫逆之交。成語“指囷相贈”、“分財結士”就是從魯肅這兒來的。魯肅仗義疏財的聲名在他年輕時就遠播鄉里,慕名來投奔他,渴望跟隨他幹一番事業的青少年多達好幾百人。

    二、魯肅有雄才大略。

    魯肅經周瑜推薦給孫權後,孫權一見大喜,不由說道:“孤得子敬,天助我也!”孫權問計魯肅說:“我仰慕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扶天下,想效仿齊桓公故事,輔佐漢室,做一名中興名臣。子敬能不能助我?”魯肅說:“此一時彼一時也,主公你做不了齊桓公了。當年漢高祖劉邦最初也想尊奉義帝做一個股肱之臣,可項羽當道;如今天下大亂,曹操好比項羽,你想中興漢室,怎麼能做得到呢?!我看漢室大勢已去,曹操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幹掉的,將軍您坐領江東,應該靜觀其變,伺機成就帝王大業。”

    曹操逐劉備南下,收降劉琮,虎視江東。魯肅第一個站出來,毛遂自薦去安撫聯合劉備,準備抗曹。當時周瑜領兵在外,孫權問群臣是戰是降,史載沒有一個人主戰,都主張投降。只有魯肅趁著孫權上廁所時獨自跟出來,對孫權說:“這些大臣們都主張投降,都是出於私心。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投降後還能弄個一官半職,照樣優哉遊哉,出有車,食有魚,呼朋喚友,擁嬌妻納美妾,自在快樂;可您是江東之主,您要是投降了,真不知道曹操會如何處置您啊?”孫權一聽,大發感嘆:“剛才一幫玩意兒全都主張投降,太讓我失望了!只有你魯子敬高瞻遠矚,甚合我意,你莫非是上天賜給我助我破曹的嗎?!”

    赤壁戰後,魯肅率先得勝歸來。孫權親率文武大員出城迎接,並且親自扶魯肅下馬,使魯肅在群臣面前極為榮耀。及至入城登殿,孫權問魯肅:“今日我親自迎接子敬歸來,為子敬扶鞍下馬,夠榮耀了吧?”魯肅答曰:“還不夠。”群臣皆驚。魯肅舉鞭緩緩說道:“魯肅惟願主公威加海內,一統天下,成就帝王大業。果真如此,魯肅歸來,主公用豪華車馬出城遠迎,那時我才倍感榮耀啊!”孫權一聽,撫掌大笑!這話說的!既說出了君,又說出了臣的遠大志向,風雲際會,快哉!快哉!

    三。魯肅勇冠三軍。小說《三國演義》為突出關羽的英勇,杜撰了關羽單刀赴會的英雄場面。其實在歷史上,真實的一幕是在靠近關羽營地的陸地上發生的,並不是在魯肅的水寨。

    ——魯肅說服孫權聯合劉備大敗曹操,又說服孫群暫借荊州給劉備駐紮兵馬據曹。孫權最早想攻佔劉璋的地盤,但被劉備假意勸阻。待到劉備偷偷佔領益州後,孫權大怒,罵劉備奸猾狡詐,派魯肅索要荊州。魯肅為了大局,邀請關羽在邊界相見,協商此事。魯肅提出各自將兵馬駐紮在百步之 外,只有將軍們各帶單刀赴會。魯肅做出決定後,部下諸將領怕出意外,勸魯肅不要輕蹈險地。魯肅毫無畏懼,說:“事到今日,劉備負約,辜負了我們江東,錯在劉備,義在我方,關羽能把我怎麼樣呢?”毅然單刀赴會。

    公元217年,魯肅病逝,享年四十六歲。孫權親為舉辦喪事,並主持他的葬禮。諸葛亮也親自弔唁。

    孫權始終不忘魯肅在東吳政權創立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儀式完畢後。孫權對臣僚說:“過去魯子敬曾為我出謀劃策,預見天下將三分,今日寡人終成帝王大業。子敬遠見卓識,所言不虛啊!”又說:“你們都說我偏愛子敬,說我把子敬比作輔佐光武的中興名臣鄧禹太過了,你們哪裡知道子敬為人豪爽有奇略,與我最初見面,便談及帝王基業。這點與鄧禹相似。不是我偏愛子敬,子敬當之無愧啊!”

    令人納悶的是,魯肅如此英武忠烈,為什麼羅貫中偏偏要在小說中過分矮化他呢?羅貫中啊,羅貫中,你太對不起魯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培爛心君子蘭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