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夏日常生活
-
2 # 歷史淘沙
歷史上所說的唐刀有四種,今天我們說到唐刀一般指的就是橫刀,最近大熱的《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就有一把縮短的橫刀。橫刀是唐朝軍隊的制式裝備,鋒利無比,這麼好的武器到了宋代卻幾乎不見了蹤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到了宋代對橫刀沒有需求了,因為市場決定商品。為什麼到了宋代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就要結合橫刀自身因素和歷史環境來說了。
1.橫刀製造工藝複雜,費用昂貴
橫刀的製造工藝並不是像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武器打造場景:把鐵燒紅,然後反覆鍛打,最後冷水降溫,砂石打磨完活。對橫刀而言這只是第一部,製造刀芯。接下來還要使用冶煉的熟鐵包裹在刀芯外面,這樣還不能算完,刀的斜口處因為經常破甲,需要更加鋒利,所以在這部分還要區域性淬火。這樣的橫刀有韌性還不會彎曲變形,斜口處鋒利無比砍刺破甲易如反掌。
由此可以看出橫刀的工藝相當複雜,一個熟練的橫刀製造者,一年能煅出一把橫刀就已經算是快的了。工藝複雜,工期長,費用自然就高了,據史料記載一把橫刀的造價在二十萬兩左右。這麼高昂的造價再加上數量稀少,唐玄宗就曾多次下旨:橫刀要代代相傳,嚴禁陪葬。這也導致現在幾乎就沒有橫刀出土,真實長什麼樣現在也不能準確得知。
但是這個原因,並不足以讓宋朝用不起橫刀,因為據現在考察發現,宋朝要比唐朝還要富有。工藝丟失的說法也不足信,因為有需求就能製造,即使之前的工藝丟失,也會發明其他的工藝。我反而覺得是因為橫刀被時代淘汰之後,才導致的工藝丟失。
2.宋朝時,橫刀被時代淘汰
唐朝及以前的重騎兵相對於輕騎兵而言,主要指的是騎兵的裝甲更加厚實,武器份量也有所加重。但是這些變化都是指兵,馬匹的防護卻並沒有增加。而唐朝時開疆拓土只要是進行騎兵之間的決戰,在射賊先射馬的戰術指導下,馬匹成了首要攻擊目標,鋒利的橫刀攻擊馬匹太容易了。即使攻擊騎兵的裝甲,利用速度優勢破甲也不困難,騎兵進入混戰之後鋒利又輕便的橫刀是武器的首選。
反觀宋朝,因為丟失燕雲十六州和西夏的原因,導致終宋一朝,騎兵的力量一直很弱,跟西夏和契丹直接爆發騎兵衝突的機會很少。多數的時候是以步兵抗擊騎兵,再加上這一時期的騎兵,無論是馬匹還是士兵裝甲都更厚了,鋒利的橫刀已經沒有能力破甲了。所以宋朝的武器多以鈍器為主,什麼流星錘一類的,份量要比唐刀重得多,對於重灌甲的傷害巨大。
3.戰爭形式發生改變
唐朝的戰爭主要是千里奔襲,消滅敵人,戰場主要是在廣闊的草原,與敵人展開野戰的機會多。這種戰場是騎兵的天下,鋒利的橫刀加上疾風般的速度是絕配。
在宋朝的時候這種大規模的野戰幾乎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城堡攻堅戰。兩軍之間直接交手的機會變少了,所以短兵器在這一時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即使敵軍攻上城牆,使用錘擊武器直接爆錘下去,跟使用橫刀擊傷或者擊斃效果相差無幾,再加上工藝和成本的因素,使用橫刀就不划算了。
由此可以看出,宋代不使用橫刀的主要原因是橫刀在宋代相比其他武器優勢不明顯,再加上工藝和成本因素使用的就更少了。所以看到的唐朝是開疆拓土昂揚向上;而宋代騎兵不發達,守城固土有餘野戰拓疆能力不足。
歷史問題看似不可思議,細究之下發現又是理所當然,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
3 # 穿越再現彼岸
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和新羅聯軍13000人對陣日本(倭國)和百濟聯軍42000人,兵力對比1:3;戰艦對比是170艘對陣1000多艘,雙方在白江口展開決戰。佔有絕對優勢的日本和百濟聯軍在這次對決中,戰船基本被消滅殆盡,士兵死傷無數,幾乎被全殲。此時日本尚未有偷師大唐的各項技術,戰船、鎧甲、刀劍等都非常低劣唐軍弓箭就能穿透日本武士的鎧甲,唐刀能輕易擊破日軍的鎧甲,對付日軍如砍瓜切菜,這是一場不對稱戰爭,此戰日本八百年未敢覬覦中國的領土,唐刀在作戰中功不可沒。(白江口之戰圖,唐軍武備先進,以少勝多)
唐朝鼎盛時期,對外戰爭所向披靡,其中唐朝的兵器、鎧甲功不可沒。冷兵器時代,唐朝的兵器是鼎峰之作,後代王朝超越唐朝冷兵器的並不多,現代很多的冷兵器大都效仿唐刀,開創出自己的刀劍,並且名揚天下,日本武士刀基本是從效仿唐刀開始創作的。
唐刀這一名稱泛指唐朝的兵器,並不是單一刀種,根據唐代典籍記載,唐刀分為四種:儀刀、障刀、橫刀、陌刀。普通士兵配置的是橫刀,陌刀是加長版的橫刀,主要用來對付騎兵,陌刀又稱“斬馬刀”。士兵作戰主要是唐橫刀和唐陌刀,一個近身搏鬥,一個遠距離搏鬥,遠近配合。唐儀刀主要是皇家用刀,禁軍千牛衛和儀仗隊使用;唐障刀多是捕快、衙役、普通侍衛用刀,刀身35-70cm左右。(現代仿製唐橫刀,根據日本收藏的唐橫刀仿製)
唐朝的陌刀在對陣騎兵和步兵是屢立戰功,威震天下。唐刀吸取了之前歷代的刀劍鑄造工藝之所長,大都採用高碳鋼直接鍛造,並不像現在用摺疊鋼材方式鍛造帶有花紋的刀劍。唐刀(橫刀和陌刀)主要用來破甲,冷兵器作戰首先要破掉敵人的鎧甲,鋒利的刀刃容易在作戰中損壞,這和日本武士刀有明顯區別的。(唐朝陌刀,又稱三尖兩刃刀,有的可以拆裝組合,陌刀在唐朝的樣式也不侷限於一種形式)
為什麼宋朝很少用到唐刀?唐刀的製作工藝複雜,材料也十分講究,到唐代後期時這一鍛造的工藝流程基本消失了,只有少數人掌握這一技術。五代十國時期,多國混戰,很多國家沒有財力支撐製造大量的唐刀作戰,只能用一些稍差的工藝製作武器,唐刀到宋朝時已經成了稀罕物,弄到一把都收臧起來,成了收藏品,誰還願意拿著唐刀去作戰吶?
宋朝時期,重文輕武,宋朝的統治者擔心軍隊將領造反,因此對發展武備也不十分願意投入國家財政,就像後世王朝的清朝不願意發展火器一樣,武器先進動搖統治者的根基。如果宋朝著力研發冷武器的話,唐刀是容易大規模製作出來的,關鍵是宋朝統治者不願意花這個錢,因為花了錢還威脅到自己。宋朝對武器技術的控制還是非常嚴格,只有部分人掌握武器的製作技術,那時火藥也在軍隊中使用,技術也被限制研發,別有用心的。(宋朝的刀八色圖,八種刀)
隨著戰爭模式的不斷髮展,唐朝的儀刀和橫刀發展成為佩刀,簡約化了,唐刀流傳至高句麗、日本,向西南流入西藏,發展成為藏刀,這些地方的冷兵器大都是效仿唐朝的冷兵器,偷師發展而來。
宋朝也並沒有完全放棄唐刀,唐陌刀在宋朝發展成為宋掉刀,只有形式,鍛造精煉的工藝丟了,作戰能力也就差一些了。
-
4 # 風去了無痕D
唐刀精良而鋒利,但是製作成本高昂。唐代武風重,世家子弟與良家子仍視從軍為入仕之途徑,所以都捨得花錢為自己打製精良兵器。而宋朝廢軍功入仕,科舉成了唯一入仕之途徑,人們自然是以讀書考試為人生終極目標了,從軍淪落為賤役,誰會為了賤役而去為自己製作精良武器?
其二,宋朝之敵,西夏與契丹,皆是善冶鐵的,軍中鐵鎧普及率很高,橫刀鋒利,但對上了全身披掛鐵甲重鎧之敵,真還不如用廉價的厚背大砍刀或殳棒來得好使吧!
-
5 # 紙上的宣仔
首先唐刀是現代人造出來的詞,專門指唐朝時期的刀,那自然對應的就有宋刀的概念。唐朝的刀到了宋朝有一定的演化,這個也是一定的。但是唐刀殺傷力強,難道宋刀殺傷力不強?可未見的是這樣。
宋金遼時期,均有環首直刀出土,實際形態比唐朝環首刀有一定變化,那就是漢至唐時期的內彎造型,到了宋朝基本看不到了,另外長度上有所縮減,刀條也變寬了。但是這點改動這能說明啥?難道宋刀殺傷力就不強?未見得,反而是唐刀到宋刀的演化,可以看出這樣一種戰爭形態的演化,那就是刀的使用上刺戳功能不斷弱化,劈砍功能不斷強化的一個過程。這也符合唐到宋時期士兵高披甲率,高重甲率的規律。
下圖可以看到,唐朝的刀還是保留有一個尖銳的頭部,而且從尖頭刀握把是逐漸變寬,這意味著它的中心離握把較近,便於揮砍後回手。而宋刀的造型握把長,刀條變寬,刀條的寬度過度不明顯,所以重心應該是比較靠前的。至少說明這種刀的考慮就是為甲士劈砍而考慮的。刀越寬意味著重量也會增加,越重意味著破甲能力越強。另一個可以佐證這種觀點的就是,宋朝鐵錘、鐵鐧這類鈍器大量代替刀成為士兵的副武器。而主武器也量出現了大斧。
出土的唐朝刀條
宋代環首刀刀條,尖端不是很明顯了
另一把宋刀刀條,寬的更加誇張
宋代持刀武士
五代-宋出現了大量持斧武士的形象
從製造工藝上來講,唐刀和宋刀並無太大區別。裝備軍隊的量產貨,都是利用灌鋼法造出來的。之所以有所謂的唐刀是日本刀的祖宗,唐刀已經失傳,不外乎是因為唐朝時期有少量鋼刀採用的是包鋼工藝。這種工藝其實漢朝就已經有了,當時叫百鍊鋼。但是量產的刀條其實很難用這種工藝的,因為實在太耗費工時和鐵礦。這也是為啥到了西漢末期會出現炒鋼法,到了南北朝時期會出現灌鋼法。原因都是為了能夠快速大量的生產軍械武器用的鋼。所以唐朝完全沒必要放著先進的灌鋼法不用,退化到全部使用包鋼工藝製造軍刀。實際上除了包鋼、灌鋼,還有一種從天竺傳來的坩鍋鍊鋼法,也就是大馬士革鋼刀的製造工藝,古人稱為鑌鐵。從唐朝的歷史記載來看,顯然是這種鑌鐵造的刀價值最高。宋朝鑌鐵也未完全失傳,但是和唐朝一樣,只能是小規模生產,不可能批次裝備部隊。
-
6 # 鄧海春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朝代,不僅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遙遙領先,在軍事方面同樣強悍無比。相較於其他朝代,唐朝不僅有步兵、騎兵等常規兵種,還發展了陌刀兵。所謂陌刀,便是唐刀的一種,專門用於對敵作戰。它極為輕便,卻殺傷力巨大,但在宋朝卻逐漸趨於沒落,這是為何呢?
唐刀造價昂貴,宋朝朝廷並不願意斥巨資為軍隊配備唐刀。唐刀源於漢刀,製作工藝極為繁瑣,以“百鍊鋼”的工藝鍛造,同時還要對鋼中雜質進行處理。如此繁雜的工藝,使得唐刀的成本極高。當時的名流貴族若想打造相對精良的唐刀,也需要下盡血本。自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便對軍隊極為忌憚。杯酒釋兵權一事更是讓臣子意識到武將的尷尬地位。宋朝重文輕武,朝政由文臣掌控。為避免武將後來居上,與文臣抗衡。文臣對軍備支出都相對謹慎,斥巨資來配唐刀一事幾乎是痴人說夢。
唐刀雖然便於作戰,但是並非沒有廉價的替代品。由於唐刀實在造價昂貴,使得軍備供應跟不上消耗速度。宋朝也對武器進行了革新,使新武器不遜色於唐刀,又成本低廉。宋朝的外敵主要是北方遊牧民族,他們最佳兵種的乃是騎兵。針對遼金等國的騎兵,長矛、斧鉞、勾槍等開始成為作戰主要兵器。
宋朝武器的製作工藝簡單,使用起來也方便,在對敵方面比之唐刀也毫不遜色。岳家軍在對戰金軍時,曾使用過超長勾槍。等金軍闖入宋軍陣中時,用勾槍勾其馬足。如此一來,金軍的馬陣便潰不成軍了。當時金軍號稱無人能敵,可是岳飛卻能連敗金軍,而且曾以死傷不足兩萬人的代價殺死金軍十五萬。岳家軍能取得如此戰績,除了士兵素質高和領導得當外,還要仰賴於武器的稱手。
唐刀多是步兵使用,想要發揮到最佳水平,必須要騎兵與之配合,但是宋朝的騎兵卻並不出眾。唐朝陌刀的使用本是為了對抗突厥的騎兵。每次對外作戰,唐軍幾乎都是以騎兵開啟局面,然後步兵持唐刀砍殺。騎兵與陌刀兵上下配合,使得突厥騎兵快速潰敗。但是,若是沒有騎兵在前衝鋒陷陣,擾亂敵軍的馬陣,步兵不僅難以發揮作用,還有可能被敵方騎兵所踐踏殺死。
宋朝是以步兵為主,騎兵少是眾所周知的。首先,宋朝的戰馬極少,在西北前線中,有將近一半的騎兵是沒有戰馬的。想要獲取戰馬,最好的方式反而是在戰場上繳獲敵軍的戰馬。岳家軍中最厲害的便是背嵬軍,這是岳飛在繳獲敵軍一萬餘匹戰馬的基礎上建成的。除此之外,宋朝的高階官員也不注重騎兵建設,屢次駁斥武將想要培養獨立作戰騎兵的想法。騎兵難以建立,光靠持有唐刀的步兵是難以發揮作用的,因而,唐刀也被捨棄了。
唐刀精美且實用,是唐朝文化的一個代表。可惜的是,唐代律法禁止軍刀陪葬,而唐刀的鍛鍊技術也已經失傳。流傳下來的唐刀極少,想要再造唐刀也極難的。
-
7 # 海浮人
名刀之祖唐刀,它是中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並非特指某種刀。它是中國冷兵器史上最出名的武器,唐朝透過開明的政治和強大的軍事實力,成為了當時世界的中心。從唐初的統一之戰到盛唐時期的所有戰爭中都能找到對後世影響巨大的武器,這就是唐刀。在現在的歷史影視作品中出鏡率都是很高的。但是風靡一時的唐刀卻沒有繼承下來,而是埋沒在歷史朝代的長河中。唐亡宋起,到宋朝就沒有人怎麼用了。那麼為何呢?
繼承鍛造之術,寧折不彎的唐刀中國古代最早使用刀是在漢朝,最初是為了抵禦北方匈奴,刀為直刃,到了唐朝,冶煉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到了唐朝,冶煉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刀的樣式有所改變,依然延續了直刃的樣式。只是刀身更加細長,刀柄也有所延伸,使其可以雙持握,從使雙臂的力量都能用上, 所以刀的威力更大,實戰效果更好。唐刀能有如此輝煌的歷史,除了延續前朝流傳下來精良的打造工藝和造型之外,材料的選擇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鑌鐵是唐朝時全球最好的大馬士革鋼花紋鋼的一種,被波斯商人帶到了中國。被唐朝利用之後,由最好的鑄劍師反覆鍛打,百鍊成鋼,鑄造出一把筆直的刀身。再透過給刀身包鋼、覆土、淬火、研磨等一系列步驟,最後,當刀身上形成花紋後,再將其送到另一位工匠手中,挑出上好的木料,做出最合適的刀鞘,再給刀柄和刀鞘上裹上皮革和金絲銀線據,裝上護環和掛鉤,最後在刀身上用黃金刻上字,唐刀才算最終鑄造完成。
興國禦敵,名單之祖在唐朝,唐刀在軍事戰爭中發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在對付北方的匈奴時,唐朝用了十萬兵力,而在漢朝時,用了六十萬大軍。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唐刀有四種樣式: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日陌刀。
出身名貴,卻被遺棄唐刀的優點是鋒利且硬度高,缺點是成本高昂、 無法修復。其次,唐刀工藝複雜,致使成本過於昂貴,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只有國力非常強盛的唐朝才用得起這樣精良的武器。有資料記載:在唐朝有很多名人,為得到一把打造精良的唐刀甚至不惜耗盡家產,由此可見,各種唐的量產也為當時的社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相比宋朝,當時是積貧積弱,宋代也沒那麼多財力物力進行量產。
再加上在中國古代,一直流傳著一種習慣每一個新的朝代剛建立,就會想方設法地把民間的武器收繳上來並加以摧毀,所以鐵質的刀劍很難儲存,唐朝當時也不允許各種兵器成為隨葬品。在宋朝,施行義理天下的政策,此時開始社會就經喪失了愛武習文的社會風氣,冷兵器使用也不多。一個朝代的滅亡,其使用的武器也跟隨歷史消失了。
-
8 # 井夫子
“唐刀”其實並不是一種刀,而是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唐六典》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其中的儀刀呢主要為禁衛軍千牛衛和儀仗使用,並非主要戰鬥所用。而障刀則是短小如匕首所用,至於陌刀,雖然威武,但是多用於戰場類似斬馬刀的功用。
所以要說起十分輕便,而且殺傷力很強的“唐刀”,同時也是被日本學走演變成武士刀的,指的都是橫刀。
但是有趣的是,這麼一種充滿了實用與傳說的刀,卻在宋代彷彿消失了一般,導致至今也流傳甚少,幾近失傳,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最近比較火的劇集《長安十二時辰》之中,張小敬所佩戴的就是橫刀,其刀身狹直,小鐔,有著長柄,可雙手握持。當然,也還有其前身漢代環首刀的特色,橫刀基本也都保留著環首,和筆直的刀身。
作為一柄軍隊戰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戰,所以橫刀採用了最先進的包鋼工藝。以熟鐵為外皮,中間夾百鍊鋼,部分刃口採用區域性淬火技術,即覆土燒刃。其刃口堅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時刀身韌性不變形、耐用。
正是這樣一柄冷兵器的巔峰之作,卻在宋代被埋沒,其首要原因就是製作工藝,這裡當然不是說做的不好,而是說正是因為好,工藝精湛,所以造價比較昂貴。而宋朝的時候,其實比起唐朝,要遠遠的多出許多外敵入侵的困擾,因此對於兵器的供應上也會更加頻繁,故而必然首選快速,且造價便宜的兵器,橫刀就不適合了。
第二點就是這些戰爭之中,大多數是與遊牧民族之間的爭鬥,對於擅長騎馬的對手來說,橫刀雖然在普通的刀具之中不算短,但是對於馬戰來說卻絕不如槍矛等實用,哪怕是陌刀,在使用上也沒有那麼方便,畢竟宋朝的短板就是騎兵,可以說許多兵器的配備是給步兵對騎兵的。
這樣一來,刺的戰法,要遠遠好過闢與斬。自然唐刀也就沒落了。
其實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宋的時候,甲的發展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宋朝面對的遼、金、夏、元,已經掌握了最先進的重甲騎兵裝具與戰術。
而宋朝本身也在提升甲的質量,單純以重量而言,中國宋代的步兵甲應該是史上最重的鎧甲了。
在這樣的狀況下,橫刀的破甲力失去了該有的效果,取而代之的就應該是刀身更寬,刀背更厚的刀具。所以短柄朴刀,宋朝手刀才是當時採用,也是最適合的刀具。
至於人們常常認為宋朝弱,但其實不知道兩宋在遼金夏元戰爭中,勝率達到70%。如果真的依舊採用橫刀的話,恐怕也達不到這樣的勝率。
所以總體來說,並非是橫刀因為本身的作用而被淘汰,而是因為橫刀的作用並不適合那個時代,才逐漸的消失在了人們的眼前。
也正如唐代就有的弩機,因為更適合,所以在宋代被髮展成了神臂弓(弩),從而成為破重甲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這就是時代所決定的。
另外,其實還有一個額外的原因,哪怕戰場不用,難道這麼精美的工藝民間就沒有收藏的麼?否則也不至於失傳啊,可偏偏宋朝武器是不準平民私藏的,這利於國家的治理,所以橫刀自然而然也不能倖免,都早早地被收繳到朝廷封存起來了,橫刀也因此銷聲匿跡。
-
9 # 魏青衣
相較而言,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大唐帝國的軍隊戰鬥力一直都代表著一個華夏巔峰的水準,但緊隨其後的大宋王朝,軍隊戰鬥力卻好似只有大唐軍隊戰力的十之一二。
大唐可以享譽四方,依靠的不僅僅是國家的繁榮昌盛,更是大唐軍隊的戰鬥力之剽悍。
大唐軍隊之所以能夠有不俗的戰力,君主的開明,施用了正確的軍隊制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唐軍隊使用的是鋒利無比,削鐵如泥的唐刀。
唐刀,顧名思義,便是大唐將士們使用的武器,唐刀又指代隋唐時期四大軍刀制式,唐刀狹長而堅韌,具備著可雙手共握的長柄,在對陣殺敵時,使用唐刀者,往往都能去到一定的優勢。
唐刀兼具了堅韌與鋒利的特點,狹長的刀身讓唐刀更適合在騎兵作戰時使用,而鋒利的刀刃,刀刀入肉,可以輕易破開護甲,對敵人造成成噸的傷害,不俗的堅韌性,也讓唐刀可以持續作戰,不會因為武器的損壞而對戰局造成不利影響。
如此優異的唐刀,自然有著與其效能配得上的價格,唐刀的鍛造過程極為複雜,一把唐刀的價值甚至可以趕得上十把宋朝時期使用的朴刀,唐刀外有熟鐵外皮,內部夾雜著百鍊鋼,唐刀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是日本武士刀的原型。
唐刀價值不俗,且在對戰騎兵是能發揮妙用,,可為何大宋不適用唐刀呢?
筆者認為,之所以大宋沒有使用唐刀作戰,主要是兩方面原因。
首先就是經濟原因。儘管大宋王朝的雄厚經濟能力在中國曆朝代中幾乎達到了巔峰,但大宋的軍隊也幾乎是歷朝代中最可憐的軍隊。
或許在某些人看來,大宋王朝國庫充實,軍隊的武器裝備一定都是配備的最好用的,但事實卻是讓人汗顏,大宋的將士們,並沒有優良的武器裝備可供挑選。
經過了一層層的剝削,儘管剛開始的時候,或許大宋政府會給將士們優秀的武器裝備使用,但用來購置裝備的這筆錢往往都會不翼而飛,將士們甚至需要在冬天身著單衣作戰,這都是一層層的貪官惹的禍端。
在大宋軍隊中,最常使用的莫過於朴刀,朴刀的製作工藝較之唐刀不知要簡單了多少倍,朴刀可以說是價效比最高的刀具之一,而且在對陣騎兵時,朴刀也不見得就比唐刀差,為了節省開支,也為了提高軍隊戰鬥力,朴刀成為了許多人的首選武器。
相對而言,對大宋軍隊來說,唐刀雖然能夠成為不錯的武器,但絕對不能成為最好用的武器,大宋的敵人,基本上都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大宋因為騎兵戰力不足而無法在馬背上與遊牧民族的軍隊作戰。
唐刀雖然在面向騎兵時也能發揮出一些作用,但唐刀更適合被騎兵使用。大宋的騎兵若是使用唐刀,無異於殺雞用牛刀,不是說唐刀不好用,而是大宋的騎兵軍團用不了唐刀。
宋朝因為丟失了幽雲十六州,騎兵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無法與北方遊牧民族相提並論,如此之下,唐刀自然成為了被嫌棄的武器。
大宋的敵人大多都是在馬背上過日子的,相較於價格高昂,效能全面的唐刀而言,朴刀與長槍往往會成為士兵們使用最為頻繁的武器。
不能說是唐刀差,唐刀的優勢已經不需要列舉了,只能說是唐刀不能完全發揮出來它的優勢,而在與騎兵戰鬥時,長槍往往更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
10 # 史料不輯
前面很多人提到唐刀工藝複雜、造價昂貴等等問題,其實這些都是針對唐朝而言的。宋朝的冶煉技術不知比唐朝高出了多少,尤其是冷鍛工藝出現後,大規模的重灌部隊開始出現,刀劍等利器逐漸被狼牙棒、銅錘、巨斧等鈍器取代。
在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歷史中,冶煉技術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原政權的殺手鐧和最高科技。戰國時期,“抗擊匈奴”在史料中根本算不上一件大功勞。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中原軍隊用青銅做武器、做箭頭,匈奴用是石頭和獸骨。
為了防止金屬流入北方,戰國時期的燕國、中山、趙國等都在北境拼命修築“長城”。長城的意義並不單純為了防止北方遊牧民族南下,還有遏制民間走私,以及斷絕小股外敵入侵的可能。透過控制南北貿易,中原王朝可以有效地避免絕大部分戰爭的爆發。
秦漢以後,中原逐步從青銅器轉入鐵器時代。冶鐵對工業要求更高,匈奴人從始至終都沒有具備掌握冶鐵技術的基礎,所以東漢政治雖然烏煙瘴氣,但隨便派個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將領都能大破匈奴。
中原王朝的冶鐵技術的發展也有一個過程,漢朝時最常見的是“環首刀”,受技術限制環首刀最長也不過一米。三國時期也只有曹操這樣的大人物才能有一把長刀。冶鐵技術發展到唐朝時,中原王朝已經學會了如何更好地去掉鐵中的雜質,在漢朝環首刀的基礎上打製出了著名的“唐刀”。
唐刀的優點早已家喻戶曉,這裡就不再過多敘述,但是我們要明白,評價任何一款武器都不能脫離“進攻”和“防禦”兩個方面。唐朝時還造不出輕便的鐵質盔甲,軍隊多為“皮甲”,而北方少數民族更是難以掌握冶鐵技術,所以唐刀必然佔據絕對優勢。
任何一種技術,不管它有多高深,多複雜,終究會被普及。在公元一千年以後,北方遊牧民族也學會了冶鐵,而且技術絲毫不亞於北方中原王朝。在北宋時期,中國最出名的劍為“西夏劍”,北宋上至皇帝,下到貴族都以有一把西夏劍為榮。
冷鍛工藝出現後,鐵片可以變得更薄,冷鍛甲開始大規模走進部隊。這一技術被北方遊牧民族掌握後,西夏的“鐵鷂子”,金國的“鐵浮屠”等重灌騎兵開始馳騁在戰場上。
對付重灌部隊,一味地追求鋒利、尖銳顯然不是最經濟的辦法,畢竟刀劍不能無限鋒利,士兵的力氣也是有限的,所以銅錘、鐵簡、巨斧等才開始大規模裝備部隊。依靠自身的重量,銅錘、鐵簡雖然無法破甲,但卻能讓對方重傷。
史料記載,岳飛“揮四刃鐵簡,直犯虜陣”,宋高宗也曾送岳飛鐵簡以示嘉獎。岳雲在文學作品中被描繪成能使80斤大錘的也因為這個原因。
唐刀退出歷史舞臺不是因為貴,也不是因為工藝複雜,而是時代變了,對手也變了,而且宋朝在唐刀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一種可以斬殺騎兵的“麻扎刀”。。
回覆列表
唐刀在宋朝沒有人使用的原因是當時的朝廷重視文官的發展而輕視武官的發展,這也就導致了當時沒有辦法用到那麼多的武器,即使是有人也不會有太多的人,再加上當時唐刀製作非常需要精力以及很好的材料才能夠打造一把很好的唐刀,這也就導致了唐刀成為了很多人可遇不可求的東西,畢竟這種好的寶刀需要有身份的人才能夠擁有,這也就讓很多人對唐刀失去了興趣從而不會選擇唐刀作為自己的武器。
唐刀做工非常精緻這也就導致了唐刀在鑄造的時候需要耗費很大的力氣,這也就讓唐刀沒有辦法進行大量的生產,從而讓唐刀不能夠讓很多人進行使用,這也就讓唐刀雖然好用但是因為一些原因而受到了人們的遺棄,這也是有情可原的畢竟沒有人會為了一個難以打造的寶刀而耗費大量的時間,因為有這樣的時間都能夠讓別人鑄造好幾把別的寶刀了。
雖然唐刀沒落了但是也沒辦法抹去它那做工精美威力大的特點,所以唐刀還是會讓很多人為之瘋狂的,畢竟那可是比較有名的寶刀沒有人不會不喜歡的,宋朝人不用唐刀那是他們的損失,但是唐刀傳到了現在那麼唐刀的做工以及一些其他的地方都會得到很好的改進,那麼這就會讓唐刀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讓人們知道唐刀到底有那些好的用處以及唐刀的發展歷史。
所以說我們不必為了唐刀的沒落而傷心或者打抱不平,這是一個事物發展必須經過的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要做的就是多去了解唐刀的發展歷史,這樣對我們對唐刀的理解會有很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