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查查查布斯

    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生產恢復發展,邊疆及社會穩定,國力強盛史稱“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1,唐太宗 吸取隋朝滅亡教訓,勤於政務,善於納諫,知人善任。2,進一步理清政治制度,完善三省六部,明確中央機構職權,減輕刑法。3,減輕賦稅大力發展農業。4,出兵西域,保證邊疆穩定。太宗期間湧現了像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傑出人物。

    唐玄宗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但唐玄宗後期貪圖享樂,重用奸臣導致安史之亂,唐代迅速衰落。

    如果說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層層遞進的關係。正是有了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武則天的武周政治承前啟後,才有了空前繁榮的開元盛世。

  • 2 # 五嶽獨尊—泰山

    開元盛世”是在唐玄宗的治理之下所出現的唐朝的盛世,“貞觀之治”是在唐太宗的治理之下所出現的唐朝的盛世,那麼“開元盛世”和“貞觀之治”之間是不是有所聯絡呢?

    “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的年號,在唐太宗在位期間,進一步發展了唐高祖李淵時期所制定的尊祖崇道的國策,將道家思想作為治理國家的主思想。

    李世民在位期間,在政治上實行分權行政的政策,制定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間權力不同,以避免中央集權制度所導致的國民創造性、主動性、靈活性的受限。他鼓勵群臣積極上諫,虛懷納諫;他選賢任能,用人唯賢;他完善制度,輕刑訂律,使得唐朝的各項制度更加地完善,君臣之間一片和諧的景象。在農業上他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薄賦尚儉,使得社會安定;在軍事上他平定外患,穩固邊疆,使得天下大治,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了鼎盛時期,史稱“貞觀之治”。

    而在713年,唐玄宗即位之後,將武則天之後出現的政局動盪的局面穩定,在農業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唐玄宗統治時期的農耕技術發展了,手工業發達了,絲織技術發展了,甚至在全國範圍內開始盛行起了飲茶的習慣,唐朝自此進入了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那麼“開元盛世”和“貞觀之治”之間的聯絡是什麼呢?“貞觀之治”時期將中國的傳統農業社會推向了鼎盛時期,而“開元盛世”的表現之一便是農耕技術的發展,所以說,“貞觀之治”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開元盛世的影響有哪些

    “開元盛世”的出現,代表了唐朝到達了全盛時期,中國的封建社會也達到了頂峰。那麼“開元盛世”的影響有哪一些呢?

    就“開元盛世”的影響來說,就不能只看一個方面了。很多人一看到“盛世”兩個字便只看到了它積極的那一方面,但是每一件事物的影響都是雙方面的,不僅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那麼就先來看一下“開元盛世”的積極方面。

    能夠被稱作“開元盛世”的景象的,一定是非常的繁榮的社會。的確,處在“開元盛世”之下的唐朝達到了全盛時期。國內政局在唐玄宗的治理之下非常的穩定,君臣之間關係和諧,政治一片清明。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唐朝的社會變得異常的穩定,經濟也飛速的發展起來,唐朝的財政充裕,國力達到了最為鼎盛的狀態,百姓生活的也非常的安逸,各個民族之間關係融洽,社會非常的安定。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開元盛世”的影響中沒有消極的因素存在。在軍事上,唐玄宗在加大了鄰接地區的軍隊防務之後,設立了節度使以統一指揮戰守軍事。雖然在前期這一項舉措是有利的,但是時間一久,便演變成了節度使統轄的軍事力量不斷地加強而內地的軍備則變得廢馳,形成了外重內輕的局勢。再加上之後變得日益激烈的土地兼併,在一定程度上是導致安史之亂髮生的潛在原因。

    開元盛世的表現有哪些

    歷史上,將唐玄宗治理下的唐朝社會出現的盛世稱作“開元盛世”,那麼“開元盛世”的變現是什麼呢?是怎麼樣的社會被稱作“開元盛世”呢?

    “開元盛世”的表現是政局穩定,社會安定,商業發達,經濟發展,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

    在唐玄宗即位之後,武則天時期所存在的政局動盪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結束朝堂之上的政權相爭,使得政局煥然一新。他改革機構,整治吏治,使得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提升。他精通治國方略,重用賢臣,虛懷納諫,使得唐朝政治清明。

    而政局的穩定又是社會經濟能夠發展的前提,只有政局穩定了,社會經濟才能得到穩健的發展。在唐玄宗時期,唐朝的農業發展迅速,手工業也發展起來,技術十分高超,隨之而來的便是人口的增長,在唐玄宗時期,人口達到了7000萬。

    經濟的發展又推動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文化建設上,唐玄宗大力提倡教育,整理古籍。

    而在疆域方面,唐玄宗出兵吐蕃,最終吐蕃派兵來唐朝求和,唐朝威震西域,使得邊疆得以穩定。他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使得各個民族之間的關係得到改善,加快了國家統一的步伐。而民族關係的和睦,又有助於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就這樣,唐朝在唐玄宗的治理之下,進入了全盛時期:政局穩定,社會安定,商業發達,經濟發展。史稱“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到底怎麼樣的社會才會被稱作是“盛世”呢?唐玄宗時期的唐朝是什麼樣的狀態才會在歷史上被稱作“開元盛世”呢?“開元盛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首先,先來看一下“盛世”的意思。“盛世”指的是國家在從大亂走向大治之後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繁榮昌盛的時期。所以要想達到“盛世”,前提條件便是從大亂走向大治這樣的一個必經過程。“開元盛世”是在唐玄宗在位時期所出現的,在唐玄宗即位之後,將武則天被迫退位之後唐朝政局混亂的局面穩定下來,並在他的虛心納諫、重用賢臣之下,唐朝的政局一片清明,是結束了“大亂”的過程。

    而之後的唐玄宗又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走向“大治”。他打擊豪門士族,打擊佛教勢力,解放勞動力,減輕人民的負擔。他大力發展農業,發展屯田,提高軍隊的戰鬥能力。他採取和解的民族政策,與其他民族之間保持友好的關係,並與西域方面的吐蕃和親,建立了“親如一家”的關係,從而有助於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

    他提倡文教,整理古籍,使得人才輩出;他發展對外貿易,使得唐朝的經濟迅猛發展,整個唐朝的財政非常的充裕,商業貿易繁榮,國力空前的強盛。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唐朝一直保持在這樣的全盛時期,因此被稱作“開元盛世”。

    所以“開元盛世”的主要內容便是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

    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在唐玄宗的治理之下,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因此,歷史上將其稱作“開元盛世”。那麼“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是因為唐玄宗時期的政局安定。在唐玄宗登基之前,在武則天的統治之下唐朝的政局是動盪不安的,但是在唐玄宗登基之後,唐朝的政局得以穩定下來。再加上登基之後的唐玄宗在吏治方面進行了整治,他精簡機構,限制官員的人數,將整個官吏的素質往上提,從而不但減少了政府方面的財政支出,還將處理事務的效率有所提高。再加上他重用賢臣,虛懷納諫,使得政治清明,從而政局穩定,奠定了經濟發展的基礎。

    其次,在社會的安定方面,他採取和解的民族政策,與吐蕃建立了友好的關係,與西域方面友好往來,民族關係和諧。而民族關係的和諧又有助於社會的安定與社會經濟的發展。

    然後是在經濟方面,唐玄宗在位期間,打擊豪門士族,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大興屯田來發展農業。農耕技術得到發展,生產工具得到改進,手工業技術高超,朝廷的財政變得豐裕起來,全國範圍內的糧倉充實起來,物價低廉,唐朝的商業發展繁榮。國內交通變得更加地完善,對外貿易不斷增加。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唐玄宗時期的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而歷史上將這副景象稱為“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的措施有哪些

    在唐玄宗即位之後不久,唐朝便開創了“開元盛世”。“開元盛世”的開創離不開唐玄宗在登基之後所採取的措施,那麼“開元盛世”的措施有哪一些呢?

    “開元盛世”的措施主要有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首先來看一下政治方面唐玄宗所採取的措施吧。

    政治上,唐玄宗先是改革機構,將吏治進行了整改。他將一些沒用的官員裁掉,限制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來保證官員的素質,從而提高政府的效率。然後便是重用賢臣了。唐玄宗精通治國方略,在他看來治國的根本就是用人,因此,他重用賢臣,並虛懷納諫,善於傾聽群臣的意見,使得政治清明,政局也非常的穩定。此外,唐玄宗還下令修訂了律法,先後編成《開元先令》和《開元后令》,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軍事上,唐玄宗將原先受到均田制影響的府兵制作出改革,建立僱傭兵,從而提高了士兵的戰鬥力。唐玄宗還設立了專門負責供應馬匹的內外閒廄使,並大力發展屯田。同時,唐玄宗阻擋了一直威脅唐朝西部的吐蕃,將河西走廊作了鞏固的措施,從而保證了了中國和中亞﹑西亞的交通順暢,一定程度上為唐朝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的保障。

    經濟上,唐玄宗時期的農耕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手工業技藝高超,在加上他所實行的屯田制度,使得唐朝的糧食充足。民族上,唐玄宗採取和解的政策;文化上,唐玄宗提倡文教,重道抑佛。

  • 3 # 粥大仙的孤獨之旅

    一、時間、皇帝不同

    1、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

    2、開元盛世或稱開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

    二、原因不同

    1、貞觀之治是因為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治的措施,使得政治清明,社會經濟繁榮,由此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貞觀之治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2、武則天以後,唐朝政局動盪,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穩定了局面,使政局為之一新。唐玄宗統治前期,農耕技術有很大發展,手工業發達,絲織技術高超,飲茶之風也在全國範圍盛行。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三、局面不同

    1、貞觀之治時唐太宗重用人才,虛懷納諫,得人善任,從諫如流,營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圍,保證了較為開明正確的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唐太宗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

    2、開元盛世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貞觀之治

    百度百科-開元盛世

  • 4 # 夢圓影史

    一、時間、皇帝不同

    1、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

    2、開元盛世或稱開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

    二、原因不同

    1、貞觀之治是因為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治的措施,使得政治清明,社會經濟繁榮,由此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貞觀之治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2、武則天以後,唐朝政局動盪,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穩定了局面,使政局為之一新。唐玄宗統治前期,農耕技術有很大發展,手工業發達,絲織技術高超,飲茶之風也在全國範圍盛行。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三、局面不同

    1、貞觀之治時唐太宗重用人才,虛懷納諫,得人善任,從諫如流,營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圍,保證了較為開明正確的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唐太宗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

    2、開元盛世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

  • 5 # 歷史的迴圈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 ,唐朝是中國的一個重要時期,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倆個時期 ,他們出現在唐朝兩個不同時期,一個是初唐,一個到了中唐,一個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一個是唐玄宗李隆基,從經濟、通商、文化的繁華來說,一定是開元盛世時期,如果說誰在國力、軍事更強大,還應該是貞觀之治時期。

    貞觀之治奠定大唐基礎

    李世民時期,唐朝剛剛建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病變 ,一箭射死了其兄李建成 ,取得了政權,一切百廢待興,需要整合隊伍 ,統一思想。一切圍繞著權利軍事在鞏固發展,在經濟、文化交流、通商等方面的繁華程度是不如李隆基時期繁華,但是貞觀之治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經濟基礎,也就是說開元盛世還是來自於貞觀之治。

    在貞觀之治的基礎上發展強大

    貞觀之治時期是不如開元盛世時期經濟發展、文化交流、通商等。這是由於發展時間長短和基礎不同決定的,但是 ,人才儲備和領導能力以及軍隊作戰能力,李世民時期是比比開元盛世時期強大的多,國家的強大,往往要看國家的總體實力,繁華有時並不能代表和說明一定強大。

    開元盛世後由盛轉衰

    開元盛世的發展,應該比貞觀之治時期更繁華更強大,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安史之亂的發生,讓我們看到了繁華並不能代表強大。重視和發展綜合實力,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否則繁榮猶如曇花一現,很快就變為凋謝之勢!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二者的區別在於是由貞觀之治的李世民奠定的基礎,在李世民奠定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李隆基的開元盛世,李世民到李隆基是從發展到壯大,而李隆基是從壯大到衰,區別還是很大的。

  • 6 # 觀景說史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就能很好的概括大唐帝國的兩個盛世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貞觀之治”是在隋末唐初社會衰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貞觀之治”為唐朝走向興盛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開元盛世”承接了“貞觀之治”的遺風,開創了大唐帝國最高光時刻,隨後大唐帝國開始進入衰敗之道,所以說“開元盛世”是大唐帝國興衰的分水嶺。

    貞觀之治

    唐朝建國初年,由於隋末的連年戰亂,整個國家千瘡百孔,人口數量從隋初的690萬戶驟降至唐初的200餘萬戶(戶平均人口為4人)。也正是如此不利局面,才為“貞觀之治”帶來了很多有利條件。

    李世民登基稱帝后,繼承了唐高祖李淵提出的尊祖崇道的國策,並把這一國策利用到極致,太宗以道家思想為治國平天下的總指導。在唐太宗李世民兢兢業業的治理之下,唐朝的初年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復甦、文化繁榮、開放自由的盛世。

    貞觀之治得益於太宗李世民的一系列正確政策的實施,這也讓他的功績被後世所傳頌,史書上也記載了很多唐太宗成為一代英主的真實史記。被後世人稱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又是如何成就貞觀之治的呢?

    第一點:重用賢臣、從諫如流

    李世民雖然是個馬上皇帝,但他並不是一個粗魯之人,相反他能做到禮賢下士,唯才是用。他用人不管出身貴賤,更不計較個人恩怨,對人才的渴求程度可想而知,觀景就拿唐初的名臣魏徵來舉例。

    魏徵原是一方道士,多次輾轉後投入唐朝陣營,成為了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謀臣,他曾建議李建成密謀殺掉李世民。太宗登基後準備拿魏徵開刀,問他為何要離間他們的兄弟情。魏徵直言不諱的說到:“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

    李世民看重了魏徵的直言不諱,沒有絲毫隱瞞,不但沒有降罪於他,反而讓他輔佐自己,魏徵還被任命為尚書左丞。魏徵這個刺頭在後來沒少給李世民難堪,他在後來直柬兩百多件事,每次都是指出其中的利弊,李世民都會接納他的直柬。

    魏徵死後,李世民非常傷心的對群臣說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第二點:設立三權分立制度

    原先的君主專政制主要是體現在中央高度集權,這個制度最大的缺陷是獨裁、專制,容易形成暴政,例如隋朝的楊廣,就因為他獨裁專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才有了天下戰火紛飛的狀況。

    李世民登基後,吸取了這個教訓,這才設計了三權分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唐太宗時期的“三省六部”已經非常的像現在的內閣制,首先由中書省釋出命令,門下省負責稽核命令的可行性,再由尚書省執行命令。

    當時的政令形成必須要走一套程式:首先在中書省的政事堂由宰相牽頭舉行會議,討論通過後再報皇帝審批,再由中書省以皇帝的名義釋出詔書。這份詔書在正式釋出之前,還必須送交門下省稽核,門下省認為不合適釋出的可以拒絕“副署”,缺少“副署”的詔書是不能釋出的。通過了門下省的審查才能交由尚書省去執行。

    唐太宗李世民“三省六部”制度的推行,很好的解決了因為皇帝一時糊塗而頒佈一些有損國家和他本人聲譽的不慎重決定,由此可見唐太宗李世民的智慧和胸襟是多麼寬廣和偉大。

    第三點:整飭吏治,輕刑訂律

    唐太宗時期非常重視唐朝政府的官吏清廉問題,在處理這個問題上,唐太宗李世民並沒有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使用酷刑來懲罰,而是定製一套比較科學的政治體制來預防貪汙。

    首先他讓房玄齡裁撤臃腫的政府部門冗員,接著又派遣李靖等13名考核各地官員升降的大使巡查全國,考察吏治。他還親自任命各地的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同時把他們的功過記錄在宮內的屏風上,作為以後賞罰的依據。

    李世民透過對政府部門的改革,直接提高了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官吏貪汙腐化的可能。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政治清明,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基本沒有貪汙犯罪的時期。

    唐太宗注重依法治國:“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為準。”

    大唐的法律制定出來後,他帶頭遵守法律,以身作則,維護法律的尊嚴。在貞觀時期真正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雖然執法時鐵面無私,但在量刑時往往會寬大處理。由於法制嚴中有寬,寬中有嚴,根據史書記載,在貞觀三年,在全國才有29名犯人被判處死刑。

    李世民在經濟和軍事等多個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在加上他在政治上所採取各種正確的優良制度,在眾多治世名臣的忠心輔佐之下,開創“貞觀之治”是歷史的必然。

    開元盛世

    唐朝自從李治死後,武則天把持朝政,到最後索性自己登基稱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晚年被逼迫退位後,大唐帝國進入了一個短暫的動盪時期。

    唐中宗李顯復位後,並沒有能很好的管理這個國家,大唐王朝皇室為了爭奪權力,正在上演一幕互相殘殺的大戲,一波三折之後李旦被推上帝位是為唐睿宗,兩年後庸碌無為的唐睿宗把皇位禪讓給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

    唐玄宗登基稱帝后,改元開元,在開元元年(713年)7月他就粉碎了以太平公主為首的反叛集團,接著他開始把朝中功臣、李姓各王調離京師,讓他們到外地去做刺史。

    李隆基在穩定皇權後,也同他的曾祖父李世民一樣有遠大的理想,隨即他開始整頓朝綱,重用賢能。李隆基前期確實是一個明君,他非常有膽量和魄力,還很有智慧,在治國安邦上有很高的造詣。

    開元前期,李隆基精心的挑選了姚崇、盧懷慎、宋璟、蘇頲、張嘉貞、源乾曜這6位宰相輔佐他,這幾個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治世名臣,他們無私的付出換回來了開元盛世的雛形。

    李隆基在這些賢相的輔佐下,可以騰出手來大力發展經濟。在農業上進行改革,開墾荒地,提高畝產等。他還重視民間手工業,讓手工業有了騰飛。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經濟迅速增長,繁榮昌盛的商業,誕生了很多商業金融機構——櫃房,還與海外多個國家有貿易來往。

    在李隆基勵精圖治之下,開元初期全國經濟迅速繁榮昌盛起來,同時唐朝最鼎盛的開元盛世到來。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

    唐玄宗前期是一個非常開明的君主,但到中後期,日漸變得昏庸無道,他信任奸臣,貪圖享樂,為後來唐朝的衰退打下了伏筆。

    特別是被繁榮強盛的表象後,整個唐朝的社會及政治危機也在快速發展。由於經濟高度發達,使得土地兼併激烈,大量的農民被逼無奈只得逃亡,均田制,府兵制等都瀕於崩潰邊沿。特別是在開元中後期,唐朝的節度使駐軍制度更加是一個定時炸彈,節度使所統轄的軍事力量在不斷得到加強,而皇帝所直接統領的軍隊軍備廢馳,導致輕重不分,成為後來安史之亂的主要根源。總結: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不同的在於,貞觀之治之後有李治和武則天在朝政上繼續執行李世民的基本政策,大唐帝國處於平穩上升期;而開元盛世則由於李隆基在開元中晚期的昏庸無道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最終為唐朝中衰埋下了伏筆。

  • 7 # 可榮188

    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準確說,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成果,沒有李世民的勵精圖治所打下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眾所周知所謂‘貞觀之治’是指其時年號為‘貞觀’(公元627——649),故稱‘貞觀之治’,取《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邊‘’之意也。

    李世民至所以能有貞觀之治這個景觀,這與他的個人成長經歷有密切關係,在戰爭中一路成長,親眼目睹隋煬帝治下的腐敗,以及各政府機構的利弊,都為他執政後積累了經驗,李世民之所以成為一代明君,這與他同時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不無關係,相比於其它朝代帝王,這一點尤為突出。他清楚地知道治理國家從何處入手,同時他身上的政治家風範更使他從諫如流,廣納有識之士,廣泛聽取不同見地,尤以魏徵最為有名,魏徵死後,太宗感慨:夫與銅為鏡,可以正衣冠,與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與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今魏徵逝,吾失一鏡也。

    李世民治下的唐朝,從機構,軍事,疆域,治吏,民生,民俗等宏觀控制,同時他以政治家的視野制定‘’輕刑定律‘’,主張預防教育為主,是歷朝歷代所不能及,據巜後唐書》載,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只有29人,貞觀9年,全國死刑犯292人,並且春節期間放他們回去,過完年再來待秋後受死,開過年後,竟全部都返回來了!這不得不說是治律的成功,可能那些死刑犯都覺得自己該死。

    唐朝也是一個開放的國度,印度,日本,高麗國等相繼訪唐並學習,開創了一個吐故納新的政治外交繁榮景象。唐太宗李世民與歷朝的帝王相比,他身上呈現的與眾不同之處他是一個政治家帝王。

    故‘’貞觀之治‘’所帶來的繁榮也在情理之中。

    再說‘’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接手於武則天之後的動盪時節,先主為他創好的政治格局使他能輕易治理國家。

    唐玄宗治國勵志圖新與他登基後一系列的動亂也有重大關係,在治亂中他鍛煉出的果敢與魄力為他治國發揮作用,正是由於戰亂使君臣民上下一心,都渴望戰亂結束後國家能祥和富裕,所以戮力同心使國家迅速強大而富裕,他治下的疆土首次將東北三省納入唐朝版圖,人口增至八千萬,對民的懷柔政策以及開明的執政思想,文化,經濟都呈現欣欣向榮的良好局面。‘’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是封建統治下的小康社會的寫實。

    晚年的唐玄宗沉迷酒色,最終使唐王朝漸入衰敗之路。

    ‘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最大的區別在於政治家治理的國度與帝王治下的國度能走多遠。

  • 8 # 段輝時

    貞觀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統治下的治世。

    貞觀之治的特點是政治清明,經濟復甦 文化繁榮,國家安定。

    唐太宗沿用道家思想治理國家,他知人善任,啟用賢人,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唯才是舉,不避親疏,不問出身,如魏徵、尉遲恭。改革三省六部,大大提高了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效率,5次頒佈求賢令,增加科舉考試,廣納人才,求賢若渴,整飭吏治,使官員一心為公,吏員各安本分,政治清明。

    唐太宗汲取隋亡的教訓,以民為本,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農業生產實行均田制和租庯調製,讓百姓安居樂業,衣食富足,太宗曾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設定弘文館,興建州縣學校,擴充國子監。組織學者修經著史,一時華人學習蔚然成風,文化空前繁榮並傳播四方。

    在軍事上,屢次對外用兵,經略四方,滅突厥、吐谷渾,打敗高勾麗、吐蕃,並將漠北漠南,西域、青海納入治內,使得國家穩定,聲威遠播。

    唐太宗在位時,社會穩定,人民富足,政治清明,經濟迅速發展,邊疆穩固。因 太宗年號為貞觀,故史稱“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治理下出現的盛事。

    唐玄宗繼位後,以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為治國之道,政治上任用賢能 ,改革官制;經濟上制定新的措施,大修水利,提高農耕技術,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軍事上實行兵制改革,建立傭兵制。開元五年, 收復遼西十二州,漠北的同蘿,撥也古等重新歸順,保障了邊防安全, 使唐朝的聲威遠播西亞。文化上為了選拔人才,對儒生十分優待。唐詩得到全面發展,出現了很多著名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高適,岑參等。

    唐玄宗在位時,繼承了貞觀之治的善政,君臣一心,勵精圖治,使得國力強盛,經濟繁榮,人口大幅增長 , 各方面都達到鼎盛。杜甫有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可見當時人民是何等的富足。

    因唐玄宗年號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相同的都是唐王朝時期的盛世,“幸福”是相似的。不同的是,貞觀之世是一個好事物的開端,一切都欣欣向榮,向看積極的方向發展;開元盛世是一個好事物的結束,過後,一切都開始沒落,走向衰亡。

    為什麼盛極一時的“開元盛世,”會是曇花一現,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令人深思。

  • 9 # 今古大觀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有什麼不同?總的來說就好比建大樓,貞觀之治是基礎,開元盛世是高聳入雲的大樓。貞觀之治基礎打得非常好。開元盛世這樓才建得美觀、牢固。

    具體說貞觀之治,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等方各方面治定的方針政策,開元盛世都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像在軍事上,貞觀之治時期,是府兵制。開元盛世時期,由於逃兵問題,府兵制已不能適用於當時社會,所以改用了僱傭兵制。

    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唐太宗治下是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比貞觀之治更富強,但唐玄宗在歷史上的地位,根本比不了唐太宗。一提到一代英主,首先想到的都是唐太宗。兩段盛世的開創者的歷史地位大不同。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東方世界的盟主。唐玄宗只能說也很厲害。

    開元盛世是貞觀之治的繼承和發展,當然人口更多,疆域更廣,與外國的交流更加頻繁和開放。但貞觀之治是繁華的開始,開元盛世卻是落幕前的輝煌。開元盛世後期統治者,不能居安思危,奢侈安逸的生活造成內虛外強的局面,為安史之亂創造了條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此言非虛。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最大的不同還是人君不同。唐太宗從諫如流,他執政時期真正實行了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他下發詔書,要經過門下省的審查透過才能下發。這一點在封建社會的君主中是絕無僅有的,這樣更加民主的決策,是很難幹出荒唐事的。像唐玄宗後期,昏庸獨裁,怎能不很快敗亡。

  • 10 # 北大記著

    貞觀之治開啟了李世民這個馬上皇帝對天下治理髮展。也為後來開元勝世奠定了基礎。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看出這個身經百戰的馬上皇帝確實深刻體會到了君民魚水情。李世民廣開言路。用盡心機發展民生。讓唐朝經濟和國力顯著提高。由於他的治理唐朝出現門庭若市,夜不閉戶繁榮景象。但是封建權力本身固化裙帶最終逃不出裙帶關係引發的固化衰竭滅亡。由盛到衰也是歷史必然。經過積累勵精圖治。到了唐玄宗時期人口,經濟統治唐朝到了鼎盛。開始了由盛到衰的下坡路。封建權力本身裙帶固化,到了一定程度,權力腐敗最終阻礙生產力發展。這是淘汰改朝換代必然。權力王朝集團發展,到驕奢淫逸,直至醉生夢死。與此同時民間也在發展!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權力內部發展腐敗落後。而民間人才輩出,朝廷權力裙帶導致人才不能進入朝廷。新生力量最終是社會主力。決定了社會變革。封建權力最終逃不出裙帶固化造成的落後。開元盛世成了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秋國別體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