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首先蒙恬統領30萬大軍不假,可是在秦始皇病死後,胡亥假傳秦始皇遺詔,令扶蘇,蒙恬自殺。蒙恬心有疑惑,勸扶蘇回帝都,再做打算,扶蘇不聽,自刎而死。蒙恬因有疑問,被官吏收押,這個時候他不知道秦始皇已經去世,懷著忠君衛國的思想,想回帝都辯解,甘願收押,自是不會起兵反抗。

    當他被收押陽周的時候,知道事情並不是他想的那樣,想反抗沒有兵權,自然不能起兵反抗。

    還有他自殺並不是被太監逼自殺,而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胡亥因蒙毅之過,連坐於他,讓他自裁,他自知逃脫不過,不如體面的死去,遂自殺。

  • 2 # 謀士說

    古代的忠君思想深入骨髓,這都是儒家文化起到的作用。還有,秦國的法律嚴苛,一個反抗,將株連九族。更重要的一點是,當時秦始皇的長子扶蘇沒有反抗,蒙恬怎麼敢反抗呢?

    秦始皇病死沙丘以後,趙高和李斯密謀,對秦始皇的死選擇秘不發喪。為了立胡亥為君,趙高假傳聖旨,命令秦始皇長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自殺。聖旨到了扶蘇和蒙恬哪裡,使者宣讀了聖旨以後,扶蘇大哭,準備自刎。當時,蒙恬有懷疑,並沒有自殺,而是阻止扶蘇。蒙恬認為,這麼大的事情,憑一道聖旨不可信,他想面見秦始皇,看秦始皇怎麼說的。俗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扶蘇不聽蒙恬的勸阻,走到自己的房間,拔劍自刎而死。假如,當時扶蘇不自殺,與蒙恬起兵,秦國的皇位絕對不是胡亥的。

    經過近年的考古發現,考古學家在秦始皇陵旁的一個貴族墓坑當中發現一個被弓弩射穿的頭顱,這顆頭顱有可能是扶蘇的。考古學家認為,扶蘇很可能不是自殺的,而是被弓弩射穿頭顱而死。也就是說,在頒佈聖旨以後扶蘇估計也有懷疑。如果,扶蘇不肯自殺怎麼辦,趙高等人不可能沒有準備,如果扶蘇不自殺,多半被人射死,而射死扶蘇的很可能是胡亥,然後對外界宣稱扶蘇自殺了,誰敢懷疑呢?

    當時,蒙恬已經懷疑,扶蘇不懷疑真的有點說不過去,胡亥為了將蒙氏兄弟除掉,先將蒙恬抓起來。然後再給蒙毅一個謀反的罪名,與蒙恬一起殺掉,兩個權力最大的人除掉以後,胡亥就高枕無憂了。

    胡亥為什麼要除掉蒙氏兄弟呢?因為蒙恬在外掌握秦國幾十萬的邊防軍隊,蒙毅在咸陽掌握著禁衛軍,以前蒙毅同秦始皇同坐一輛馬車,出入咸陽,負責保衛皇城,在秦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胡亥必須除掉這兩人。

    最後,蒙恬為何不造反,開頭我們已經說過了,關鍵是頂頭上司沒有造反,都被控制了,扶蘇一死,蒙恬立刻被抓了起來,所以他根本無法造反。

  • 3 # 大相無形

    假設蒙恬造反了、且成功了——那麼蒙恬將面臨一個兩難選擇:

    採用什麼制度形式來管理他的國家?

    第一個,若繼續實行商鞅創立的法治體系,他自己就是第一個違法者,且是造反謀逆的大罪!於情於理、於國於君,都難容身天地間,他又以何理由約束臣民遵紀守法?擁護這套法治的最好做法,就是自己認罪伏法;

    第二個,若廢掉商鞅建立的法治體系?戰國還有比這個更加優秀的體系嗎?秦國無疑又回到變法前的老路,一個已經被證實走不通的死路、一個已經深深融入國家各個細胞百餘年的法治模式,是那麼輕易能掉頭的嗎?

    換做任何一個人怕是都不好做出抉擇吧?

    想想當初,秦國是付出了何等慘重的代價才取得今天之成就?車裂商鞅、斬首數百私鬥刑犯、劓鼻贏虔黥刑公孫賈、族殺甘龍一黨諸多老氏族……“當初是你要分開,分開就分開,現在又要用真愛把我哄回來”?舉國臣民和三軍將士能答應嗎?

    蒙恬雖然擁有數十萬之眾,但糧草輜重卻靠朝廷保障的,一旦起兵謀反,首先被終止的便是糧草供應!倉促起兵,成功機率幾何?從技術層面也非輕易做到的易事。

    最重要一點,詔書的到來嚴重打擊了蒙恬和扶蘇耐以生存、作為臣下的根基——忠誠!“命其自盡”打掉了根基也擊垮了人生的希望,蒙恬忽然成了剃頭挑子一頭熱了,誰經得起如此打擊和心境落差?

    蒙氏一族滿門忠烈,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蒙恬一旦造反,無論成敗,蒙毅和蒙氏一族首當其衝的是受連坐之累,這顯然是蒙恬無法接受、也不願承受的痛楚!因此,在崇尚刎頸之交為大義的戰國,蒙恬選擇自殺,是種無奈的政治犧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4 # 大秦鐵鷹劍士

    蒙恬自殺主要有三點原因:其一、趙高以秦始皇的名義下詔書令其自盡;其二、長公子扶蘇已經自盡;其三、使者逼迫他儘快自盡,不給他申辯的機會。秦始皇的威懾力十分驚人,沒有人抗反抗他的意志,不論是臣民還是對手。扶蘇公子一死,蒙恬沒有了主心骨,連起兵勤王的旗幟都沒有了。另外蒙恬並非當場就自殺了,他被使者關了起來,在獄中給胡亥上書表忠心,最終書沒有送走,使者逼迫他自盡。

    秦始皇的權威十分巨大,不論是扶蘇還是蒙恬皆不敢違抗,如果二人得知秦皇已死,則二人斷不會自殺了事。以扶蘇及蒙恬的威望可以控制邊防軍,打著勤王的名義推翻胡亥,但是給他們一萬個膽,他們也不敢去推翻秦始皇。扶蘇公子為人至孝,認為父親要自己死,故毫不遲疑的引劍自殺;扶蘇是蒙恬的魂,蒙恬是扶蘇的膽,扶蘇已死,故蒙恬不得不交出兵權,跟使者回咸陽申辯。蒙恬並不甘入此窩囊的死去,他要面見秦始皇申述自己的無辜!

    以前秦始皇為鍛鍊扶蘇的意志,讓他知道軍爭的殘酷,同時與軍隊建立密切的關係,故將扶蘇送到蒙恬將軍這裡來。秦始皇本意是讓扶蘇有軍旅經驗,將來為君之治可以熟悉軍事,而僅僅是一個書生治國;同時是讓蒙恬保護扶蘇,避免政敵藉故除去扶蘇。趙高深諳秦始皇心意,明白蒙恬不死,必會作亂,故一心要處死蒙恬。儘管蒙恬在得知胡亥為帝后及時向胡亥表忠心,但是依然得不到趙高的信任,逼迫他在獄中自盡。

    趙高以前奉秦始皇密令在邯鄲城破後誅殺趙國王族貴戚,結果趙高私自將以前得罪過太后及秦王的鄰居通通一併誅殺。當時的執法將軍蒙毅在城中安撫民眾,發現了趙高在濫殺無辜,於是將趙高綁了治罪,依秦法當處死刑,報秦始皇嬴政批准。秦始皇考慮到趙高勞苦功高,又是在報自己的私仇,故特赦的趙高。從此趙高對蒙毅十分嫉恨,當權後將蒙毅處死,蒙毅是蒙恬的親弟弟,故蒙毅被處死了自然也不會放過蒙恬。

  • 5 # 使用者94738516596

    這個只是從我們後世的角度來看待的一個問題。我們現在都知道當時秦始皇已經死了,是趙高和胡亥,李斯等人下的偽詔給扶蘇和蒙恬的。

    但是當時的情況是什麼?秦始皇東巡,這個是天下盡知的,誰也沒有會想到秦始皇會死在東巡的路上啊。那麼李斯趙高等人發現秦始皇死了之後第一件事是幹什麼?就是封鎖秦始皇已經死亡的訊息,當時除了他們幾個幾乎是沒有人知道的。這個時候再把賜死蒙恬和扶蘇的詔書給他們看,他們自然不知道是趙高;李斯等人的奸計,都認為是秦始皇要賜死自己。

    秦始皇是什麼人,秦始皇在世的時候,誰人敢反,秦始皇徵那麼民夫徭役,修長城,修阿房宮,給自己修陵墓等等,數十萬人死了也沒人敢造反。所以你覺得蒙恬和扶蘇敢反嗎?

    而且雖然說蒙恬擁有三十萬大軍,但是要知道,大將手裡的兵符只有一半,能調動的也只有自己的一些親信部隊,大軍是調不動的,必須要有秦始皇的另一半兵符才可以調動這數十萬大軍。蒙恬又拿什麼反呢?

    扶蘇自己呢?根本沒有想到會是偽詔,因為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扶蘇其實一直都在和秦始皇作對,秦始皇要以法治國,但是扶蘇呢想要的是修生養息,給老百姓喘息的機會,扶蘇也是幾次和秦始皇的政策相反,所以秦始皇才把扶蘇派往北方修長城的。當然秦始皇也是為了鍛鍊扶蘇。但是扶蘇不知道啊,扶蘇以為是自己的父皇對他的不信任,將他賜死的。而且扶蘇一直以來都是以百姓為重,他也不會造反的,造反就意味著把父皇數十年打下來的江山可能就毀了,又陷老百姓於戰爭之中,所以扶蘇一看到這個詔書就自盡了,扶蘇一死,蒙恬想要造反都沒有理由了。蒙恬造反有什麼正當的理由呢?他還以為是秦始皇在呢?想要反秦始皇就是作死。

  • 6 # 歷史大男孩

    首先我們並不能確定蒙恬真的是自殺,在這裡用一個死字似乎更合適。

    首先來回答題主的第一個問題:蒙恬統領30萬大軍,為何不起兵反抗?

    原因有三:

    1、他沒有理由起兵反抗。當時扶蘇公子已死,作為秦國將領的他,沒有任何起兵的口號可以拿得上臺面,在那個封建年代,君叫臣死臣便不得不死。對現代人來說或許很難想象,你叫我死,我還不得不死的事情,可在當時卻真的是這麼一回事。

    2、他不敢起兵。當時全天下只有趙高等少數幾個人知道秦始皇的死訊,所有人都認為秦始皇是活著的,面對統一六國、功過三皇、德高五帝的秦始皇,他沒有勇氣。而且他們蒙氏家族一直都是秦國的家臣,他也不敢因為自己一個人而讓家族承擔叛徒的罪名,在古代很多人都把名聲看的比生死,還重要。但仔細想想,其實現在又何嘗不是呢?

    3、他沒有能力起兵。對於透過武力建立秦朝的秦始皇來說,兵權一直都是他最為看重的東西,為此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調兵,用兵制度。調兵的虎符分為兩半,一半在將領手中一半在朝廷手中,沒有虎符便調不了兵。而當時的蒙田如果想要起兵造反,能調動的也只有他的親衛軍。相對於強大的秦國這點力可以忽略不計了。

    現在回答題主的第二個問題:蒙恬被一個太監逼到自殺?

    在文章開始已經說過,我們並不能確定蒙恬就是自殺。對於數千年前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無法知道,透過史料去推測,資料也不一定真實。對於蒙田是自殺,還是他殺?很明確的告訴題主,不知道!!!

    但有一件事是必須提出來的。作為秦始皇的長子、整個大秦帝國的順位繼承人的扶蘇,接到了一道自己父親傳來的聖旨,便馬上自刎了。這種故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趙高等人既然敢假傳聖旨,必定也會料想到扶蘇可能有的反抗,而萬全之策就是接到聖旨後的扶蘇馬上死去,而安排對扶蘇的刺殺,才能保證他們計劃的萬無一失。這才是像心黑手狠的政治家,應該做的計劃。

    喜歡歷史小故事的朋友點點關注,一起互相學習探討一下 |・ω・`)

  • 7 # 楊柳青青春之聲

    一、這樣的問題就牽扯到蒙氏家族,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為秦國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他們家族在朝內受到秦始皇的重用,蒙甜在外掌管軍務,其弟蒙毅在朝內輔助秦始皇,深得秦始皇的信任,當然,他們也是非常盡忠於皇帝,這樣的家族重臣,家族榮耀蒙氏兄弟是非常看重的,與秦國大朝那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應該是不會輕易背叛秦始皇的,況且如果稍有不測那是要滅門滅族,株連九族啊,他蒙甜在外掌軍用兵秦始皇對待大臣將軍恐怕早就有多項的預案與防備,這一點做為蒙甜來講很是明白,深知其重。

    二、蒙甜是掌管長城軍團非常重要的秦國部隊,又是監軍扶蘇已死,他沒有叛變,甚至被趙高逼得自殺身亡,為什麼他握有這麼大的軍事力量他寧肯自殺也不造反?其一,從蒙甜的心裡秦始皇太偉大,太霸氣,只有忠於,沒有邪念,他在秦始皇的時代他本身也不敢。其二,有家族的原因,深怕連累家族造到滅族。其三,他當時不知道秦始皇已死,詔書是趙高矯詔的陰謀(他只是懷疑),這些送達詔書的人員只是執行朝廷的命令,代表皇帝來絕對完成皇帝的命令。蒙甜在接到詔書後實際已經脫離了軍權,使者逼迫蒙甜自殺,蒙甜申辯,使者不以,蒙甜無奈吞藥自盡。所以說趙高他們對下是行君命,理國政,下者只有聽命而已,叛變既是非常也不是簡單易事。

  • 8 # 聾王異史

    蒙恬的給後人警示:小人得罪不起;忠孝禮義害死人。

    蒙恬必須死

    首先蒙恬是秦二世最大威脅。趙高、李斯改遺詔,讓胡亥坐上秦二世寶座。公子扶蘇是最大障礙,而扶蘇的死黨蒙恬手握兵權,是最大威脅。

    其次蒙家和趙高有恩怨。趙高曾經犯法,當時蒙恬的弟弟蒙毅審理,判處趙高死刑。但秦始皇赦免了趙高,從此兩家積仇。趙高是有仇必報的小人。

    蒙家把皇帝、重臣都得罪了,蒙恬沒有活的理由。

    愚忠害了他

    當使者傳旨讓蒙恬自殺時,蒙恬完全可以揭竿而起,逼秦二世還自己清白。但蒙恬生活在三代名將家庭,接受的是忠孝禮義的傳統教育,他想到的是揭竿而起是對大秦不忠;秦國君王之前一直重用蒙家,倒戈起兵是不義;造反辱沒三代忠臣的名聲是不孝。於是他選擇了以死來表明自己的清白。

    到死沒搞明白死因

    蒙恬吞藥自殺前,為自己想了個該死的理由:我無罪而被賜死,肯定是因為我主持挖長城時,挖斷地脈,老天爺處罰我。

    真是一位痴心忠於大秦的好將軍,到死都沒明白被奸人所害,卻找個了老天處罰的理由,真是自欺欺人。要說他有罪,在戰場上殺了多少六國的將士,修長城時死了多少無辜的百姓······

    蒙恬之死可悲、可恨。悲其不幸,恨其不爭。

    我和大家理解的一樣嗎?

  • 9 # 西府趙王爺

    蒙恬,將門之後,蒙氏一族,世代忠良。爺爺蒙驁,戰功卓著,被拜為秦國上卿,地位僅在三公之下。父親蒙武,曾經和名將王翦並肩作戰,同樣聲名顯赫。而蒙恬更是文武雙全,乃秦始皇之心腹,為秦朝立下汗馬功勞。

    其對內,官拜內史,治理咸陽,秦始皇修長城、開直道,皆有蒙恬經手,事無鉅細,事必躬親。

    對外,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郤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而在擊敗匈奴後,蒙恬率領秦軍為秦朝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不過,蒙恬的結局並不好,他站隊公子扶蘇且手握重兵,頗有威望。這導致其在秦始皇死後,遭到了趙高李斯等人的迫害。秦始皇駕崩後,李斯與趙高暗中謀劃政變,扶持胡亥上位,並假造遺詔,以始皇身份賜死扶蘇!蒙恬也因為支援公子扶蘇而被剝奪軍權,囚禁於陽周,最終為趙高所害!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蒙恬奉命戍守邊疆,手握30萬秦軍,為何不反抗呢?

    我總結應該有兩個原因!

    第一,聖命難違

    賜死扶蘇,剝奪蒙恬軍權乃是聖旨,聖旨即皇帝的旨意!古語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蒙恬身為臣子,面對秦始皇所以從君臣的角度來說。蒙恬必須要服從。否則就是不忠,蒙恬恰好是個忠臣。而且這三十萬秦軍不是他蒙恬的,而是皇帝的,蒙恬要反,至少得有人帶著,比如跟著公子扶蘇一起反。但當時扶蘇直接就領旨自殺了,蒙恬也失去了所追隨得人。

    第二,蒙恬想要申辯

    逼扶蘇與蒙恬自殺,詔書到達長城軍中時,扶蘇準備自殺,但蒙恬不相信秦始皇會這樣做,想複議,但被使者關押起來,而扶蘇深信不疑的自殺,蒙恬被關押起來還沒有死。所以此時的蒙恬或許還有活路。如果反了,那可就沒任何退路可言了,他蒙家一大家子人可都在咸陽,肯定難逃一劫。

    其實秦二世並不想殺蒙恬,在殺死扶蘇後,他便想釋放蒙恬。可趙高不一樣,他之前與蒙恬弟弟蒙毅有舊仇,且忌憚蒙家勢力,所以想要乾淨殺絕,於是趙高便誣陷蒙毅毀謗胡亥,胡亥殺了蒙毅,後又派人逼蒙恬自殺。

    一代忠臣良將,最終落得如此下場,實在可惜!

  • 10 # 大秦之歌

    公元前210年9月,公子扶蘇被趙高派來的人執行死刑,當時蒙恬並不在扶蘇身邊,因此也就無法阻止趙高一夥殺死扶蘇的計劃。即使他在跟前,按照當時的情況,他估計也阻止不了,最多也就是扶蘇求情而已,但這樣的機會,趙高和李斯是不會給他的。在蒙恬心裡,不管秦始皇怎麼強勢、殘暴或者冷酷無情,也不可能殺了自己的兒子扶蘇。再說扶蘇雖然因為“焚書坑儒”的事情向秦始皇表達過“推行仁政”的主見,為此也曾被秦始皇嚴厲斥責過,但普天之下“虎毒不食子”的道理相比秦始皇不會違揹人倫,把刀子舉到親生兒子的脖子上。所以儘管當時的局勢有點詭秘怪異,蒙恬也沒想到扶蘇會死。只是他不知道秦始皇已經身死沙丘而已。

    當趙高等人派來的使者以“不孝”之名處死扶蘇以後,沙丘政變的主謀們立刻派李斯親自來到九原大營來接替蒙恬的職務。李斯的到來,讓原本就感覺事態很嚴重的蒙恬更是萬分惶恐,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九原大營30萬秦軍的指揮排程權利轉移到李斯手上,因為李斯拿著秦始皇親自頒發的聖旨,他不能違背始皇聖意,只能按照始皇帝的要求來做。交出兵權之後,李斯把蒙恬陽周縣軟禁起來,蒙恬瞬間從九原大營的最高軍事首長變成了一個有罪之人。

    蒙恬一門三代均是秦國著名大將,爺爺蒙武是秦惠文王時期的大將,後又歷經秦武王、秦昭王,父親蒙驁歷經秦昭王、秦莊襄王、秦孝文王三代秦王。到了蒙恬和弟弟蒙毅,他們蒙氏一門整整三代人為秦國發展貢獻才智。作為秦國最有聲望的軍事家族,秦始皇登基之後,便開始培植忠於自己的親信力量,蒙恬蒙毅兄弟倆的軍事才華被秦始皇欣賞,著力對蒙氏兩兄弟進行培養扶持,深得始皇帝的尊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蒙恬被封為大將軍和“忠信”將軍、內史,統領精銳秦軍守土擴疆。弟弟蒙毅被分為上卿,陪在秦始皇身邊處理軍政事物。蒙恬先後隨大軍征伐六國,並以副將的身份兩次隨李信、王翦遠征伐楚,得到很好的錘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統一大業,實現了39代秦王統一華夏的夙願,成為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千古一帝”。公元前219年,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塞北危險,秦國的邊防安全成為秦始皇“攘內必先安外”的頭等大事。放眼整個大秦帝國朝廷,滿朝文武官員既能文治又能武統的人才除了蒙恬,似乎沒有更適合人去為秦國擋住來自北方的威脅。

    從公元前219年到公元前210年,整整9年時間,蒙恬帶著30大軍把匈奴大軍從今天的榆林一直追趕到今天的包頭,把秦國的北方邊境線向北擴充套件了近千里。此後又修長城、修直道,使秦國的北方地區和東南地區連成一片,也為國家軍事防禦和社會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如果不是趙高發動的沙丘政變,蒙恬在秦國政治地位會更加突出,發展的空間會更大。然後,天意滅秦,沙丘政變的陰謀家們主導了秦國的發展方向,扶蘇和蒙恬成為擋在他們前面的“絆腳石”,必須搬掉這些“絆腳石”,他們的陰謀詭計才能得逞,否則他們就會成為下場慘敗的“卑鄙無恥之徒”。

    趙高在沙丘政變以後的每一件事情上,儼然成了最有權威的發言者,就連李斯也處處順著他的意思來辦事,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胡亥,這個感覺有點另類的嬴氏家族成員,也毫無主見的跟著趙高的意思走,秦國此刻完全是一幫得志的小人在當道,除了黑暗,別的什麼都沒有。

    他們第一個要除掉的就是公子扶蘇,派去給扶蘇執行死刑的人根本沒有想到完成這個任務會如此簡單快捷,不費吹灰之力,扶蘇就喝下了這杯“父皇”賜給他的美酒,帶著“不孝有罪”的歉疚和希望得到父皇寬恕的心情,平靜的離開了自己生活了30年的人間。

    得知扶蘇離開的這麼平靜,趙高內心暗自竊喜,他在為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感到由衷的高興,除去一個對自己構成危險的人,那麼自己就會安全很多。接下來要除去的這個人就是蒙恬了,他的30萬軍隊已經被李斯接管,帶兵虎符也已經收繳上來,就算他再怎麼厲害,如今也成為籠中之虎,待宰之羊,沒有多大危險。

    怎麼處理蒙恬,趙高早已打定 “殺掉”的主意,就連殺死蒙恬的理由他都想好了,但為了給胡亥一個面子,趙高還是小跑著來到胡亥的跟前,裝模作樣的問胡亥對處理蒙恬是什麼意見?胡亥想都沒想就告訴趙高,蒙恬還是留著性命吧!趙高嘴角一笑,認為留下蒙恬是個禍害,萬一他以後知道了咱們乾的這些事情,還不烹了我們。胡亥哈哈一笑,你想怎麼就怎麼吧!

    於是,趙高又模仿秦始皇的口吻,寫了一道大罵蒙恬不忠不義的偽詔,派了兩個人去給蒙恬執行死刑。蒙恬看到趙高派來的人,以為是秦始皇帝派來的,因為他到現在不知道秦始皇已經在沙丘死了,也不知道胡亥即將成為秦二世皇帝。所以,他聽完兩個人宣讀完詔書,就淚流滿面的給始皇帝寫了一封信,對這幾年自己如何對始皇帝陛下忠心耿耿做了個總結。他對著使者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30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蒙恬希望使者把自己的書信帶給秦始皇,卻沒有想到,他被這兩個使者嚴厲斥責了一番“我們是來給你執行死刑的,沒有權利給你傳信”。同時,這兩個人告訴他“扶蘇已自裁謝罪”。

    蒙恬一聽扶蘇死了,頓時感到天崩地裂,一下子陷入了冰天雪地的極寒地帶,絕望、悲傷、淒涼、惶恐等等情緒交織在一起,他仰天長嘆,感覺上天不公,為何給了自己這麼一個下場。更為秦國感到可悲,為何留不住公子扶蘇這麼一個繼往開來的有為“君主”。然後無論他怎麼思緒萬千,這個世界留給他的時間卻不多了。於是他仰天長嘆:“我的罪過本該受死,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餘里,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吞藥自殺。

    很多人說,蒙恬手握30萬精銳秦軍為何不進行絕地反擊呢?蒙恬一門三代均是忠於大秦帝國的忠義之臣,蒙恬絕不可能以蒙氏忠烈之名作為代價去絕地反擊,這是其一。趙高封鎖秦始皇身死沙丘的訊息,並以始皇帝之名釋出聖旨和詔書,不但矇蔽了扶蘇蒙恬的眼睛,也矇蔽了秦國絕大多數中正臣民的心智,蒙恬手中有30萬秦軍,即使想絕地反擊,也清楚自己的對手是秦始皇,自己根本沒有勝算的機會,知道雞蛋碰不破石頭,為何還有枉自去送性命呢?這是其二。蒙恬一直期盼著公子扶蘇能成為秦國的“二世皇帝”,所以只要扶蘇在,只要扶蘇不反擊,他也不會擅自反擊,一切以扶蘇為主,這是蒙恬政治上必須堅持的原則,這點他很清楚,這是其三。蒙恬被賜死時,手中30萬秦軍的指揮大權已經被李斯取代,且已經失去了人身自由,此時此刻,他已經成了籠中困獸,單槍匹馬之人,無一兵一卒,所以也就不存在絕地反擊的可能性!

    蒙恬死時,為了讓自己死的理所當然,他告天告地,說自己修長城修直道,讓很多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挖斷了地脈,如果要說自己有罪,這些就是自己最大的罪孽。說完便喝下毒酒死去,死時49歲。

  • 11 # 大景閃1

    看看秦軍制就知道,蒙恬根本沒有機會率軍叛變,制度不允許,在說三十萬人也不是聚在一起的,分數地駐紮。在說他就算可以叛變手下的人為什麼要跟他一起呢?服完役就回家團聚了,何必去玩命呢?

  • 12 # 阿岔

    理由有三個一一

    一,忠誠。他的直接領導扶蘇都寧願自殺也不反抗,他不反也正常。因為他接到的命令都是以朝廷的名義發的,忠於朝廷自然會接受命令。

    =,家族利益和聲譽讓他顧慮多,失去機會。蒙是世家子弟,家族命運和秦國命運已經綁在一起。這讓他可以接受換皇帝,但很難接受對國家的背叛。

    三,自恃家族勢力貢獻與自身及其弟的能力地位,錯誤地認為沒有人能把他怎麼樣。

    但他沒想到對手是太監趙高,人家根本不會也沒按常理出牌。

  • 13 # 威武論

    我認為蒙恬之所以手握重兵卻不叛變,主要是因為他忠義廉孝的思想所致。

    蒙恬祖上三代為秦將,到了他這一代無論出身還是名望都與“秦”脫不開。而蒙恬又自視忠良,就更不可能去造反叛變。

    而趙高與蒙恬素有嫌隙,趙高上位後必然會對蒙恬乃至蒙家下手。而蒙恬受“愚忠”所害(累),面對趙高的“挾天子以令天下”無能為力,最終才會被逼的自殺身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最美的黃河在哪裡?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