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時隨地顛三倒四

    沒有選擇上幼兒銜接,但為了孩子上小學不那麼累,我給孩子報了拼音班,在孩子大班下學期開學就開始上課,一個星期兩節課,個人覺得效果還不錯,暑假期間可以自己在家教教數學就可以了!

  • 2 # 雲鶴凌空

    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學習的起始階段,非常重要。

    但是,重要的不是在這個階段學了多少知識,而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包括學習習慣,生活習慣。

    就學習習慣而言,又包括專心聽課,認真、耐心寫作業,善於思考,善於發現問題,等方面的習慣,在培養良好習慣的同時,培養孩子的學習力、專注力,矯正孩子性格方面的缺陷,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以及心理品質,比如感覺、知覺、記憶、注意、思維等等,這些方面的培養,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

    孩子在這個階段把很多習慣養好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以後十年的學習過程,就只需要稍加提醒即可。

    幼升小也好,小升初也好,都只是出於知識方面的考慮,是捨本逐末。說這話,可能很多家長不愛聽!但這是說的真話。

    回到題主的話題。

    孩子剛剛上小學,參加校外輔導班,會讓孩子一開始就產生依賴心理,從而大幅度降低孩子聽課時的警惕性和專注力,給習慣培養設定了障礙。而且,這種心理一旦產生,將直接影響孩子以後十年的學習過程。

    但是,現在的幼兒園,都會在大班教授拼音,簡單的計算。為了防止孩子入學以後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家長可以在暑假期間安排一些時間,輔導孩子學習漢語拼音,和10以內的加減法。假期輔導時,應該按照正規的學校課堂模式,比如每節課30分鐘,或者20分鐘(小學是每節課40分鐘),上午安排兩節課,中間休息10分鐘,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下午再安排一節課,或者兩節課,規規矩矩,正兒八經!

    輔導孩子學習時,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急躁。學習時,把書房裡,書桌上所有的玩具都收拾起來,放到一邊去。坐端正,腰背挺直,握筆姿勢正確,字寫好,包括漢語拼音和數字,耐心引導。

    上學以後,要經常告訴孩子,學習最重要的環節,是上課認真聽講,不和同學說小話,注重專注力的培養。

    專注力很重要,同一個問題,專注力好的孩子,20分鐘解決問題,專注力不夠的孩子,或許需要1小時。

    我們家兩個孩子,從小到大,沒有上過輔導班,就是按照這種思想進行家庭教育。大些的孩子上初中了,數學多次考試滿分120,好多同學圍著問他“在哪裡上的培訓班”。其他的每科都考過全班第一。初一時,期末考試,全校700多學生,排91名,現在初二,一下子就到了全校30名。而且,我們基本上不太管他的學習,都是他自己安排學習,家長只負責“提醒”。

    當然,這只是我們觀點和的做法,未必適合所有家庭,說出來,供題主參考。

  • 3 # 陪孩子成長的那些年

    這個姑且我不作斷章取義的評價,說三個例項大家自己分析著看哈

    我兒子08年生人,一直帶在自己身邊長大,普通話說著長大的,他上幼兒園的時候,正好趕上上面要求不準提前教孩子文化知識,因為是公立幼兒園,學校執行力是完全百分百,三年幼兒園下來,到大班畢業勉強能寫個名字,10以內的數字還不能完全寫好,在大家都蜂湧著報幼小銜接的時候我們也無動於衷,沒有去湊熱鬧。但是進入小學後,我們的拼音學得很好,前鼻音後鼻音,n和l分得很清楚,學校升旗儀式或搞活動經常會當個小主持人什麼的(這裡有一點我要補充:他喜歡拼裝樂高積木,幼兒園的時候就能安靜並專注地拼上1~2小時,上課能確保集中精力坐得住聽老師講)

    另外他班上有一個同學,也是在父母身邊長大,媽媽爸爸和她說普通話,奶奶和爸爸說家鄉話,她上了幼小銜接班,學了拼音,然後進入小學,老師上的她覺得自己都學過都認識,有時候並不以為然,以為都會卻不盡然。考試的時候該錯的照錯不誤。(這種簡單分析下,幼小銜接班和學校的性質不一樣,幼小銜接班主要是營利性質,旨在收錢完成課時,學校旨在授知育人,再有就是孩子對待這兩者的態度有區別,幼小銜接班不是正規學校孩子可能不會嚴肅對待,而進入學校,尤其是作為一名小學生進校,孩子的心理會不一樣,會對老師的威嚴有一定的在意)

    而另一個同學,不在爸爸媽媽身邊長大,由爺爺奶奶帶著在鄉下長大,直到上幼兒園才接過來,而且就是接過來也繼續由奶奶負責接送上幼兒園,有很嚴重的家鄉口音,雖然上課據老師講也能認真聽講,但是因為小時候受鄉音的薰陶實在深刻,鄉音一直是伴隨難以改變,自然考試中的拼音就不能保證了。

    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每一個孩子的情況也不一樣,所以很難有個統一的標準,是上或不上,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娃制宜哈

  • 4 # 牧雲慕育

    幼小銜接班是社會發展,教育發展的產物。幼小銜接班是小孩兒在進入小學前對小學一些方面的適應階段,比如對小學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等的適應。是孩子從家到學校的一個過渡階段。幼小銜接班需不需要上,並沒有標準答案,關鍵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小孩的可塑性很強,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也很重,從小對他們加以科學,正確的引導,對以後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若是家長沒有這個能力或者經歷去引導自己的孩子探索世界,可以考慮把孩子送去幼小銜接班。孩子在班裡與別的小朋友接觸,也有利於孩子的社會性的發展,鍛鍊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親社會行為。

    若是有這個時間,有這個精力,而且自信能夠幫助孩子愉快順利度過這個階段的家長,也可以由自己來教育孩子。大學時一個教我們外國教育史的老師喜歡和我們分享他的育兒理念,還記得他說當時自己的小孩沒有上過幼兒園,那個時候也沒有幼小銜接班。孩子在進小學之前,他從來沒有要求小孩一定要認識多少字,學會多少以內的加減法等等,他就是帶他玩,在玩的過程中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然後老師就給他解答,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初中,這個老師的孩子後來考上了清華,本碩博連讀。這個老師也是當時我們學院很受學生歡迎的一個老師。

    舉這個例子並不是否定幼小銜接班,幼小銜接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我們不能抱著這樣的想法:我把孩子送去幼小銜接班,在這裡,他一定要學會認多少字,寫多少字,會多少數學演算法……這樣的功利性太強,幾歲的孩子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玩耍,玩耍不是浪費時間,不是就說孩子小時候玩耍多了就輸在起跑線上。著名教育家杜威曾專門討論過遊戲在孩子成長中的教育意義。

  • 5 # 落葉楓40

    如果父母有經驗和精力,幼小銜接可以自己完成。但是,幼小銜接不僅是基礎知識的銜接,還有學習習慣養成的銜接,以及班集體活動意識的銜接,為了讓孩子初步體驗小學階段的第一步,個人認為報學校專門的幼小銜接班還是行之有效的。僅供參考!

  • 6 # 喜205409161

    我対"有教師提出,幼兒銜接班不需要上"持懷疑態度,又有不同見識。因為,作為教師應該理解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與必然性。為何要有如此這般的學前班與幼兒園設定?

    一,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初始建設",是孩子必有的起步"實習習慣",是不能缺失的"臺階梯次",也是家庭教育趨於平穩規範的必然環節,不論"覺悟異議",體驗異味,個別孩子的"銜接"成果,表現不是完全"顯著"。但是,重在參與,"績效益智"全在"規則"之中。

    二,幼兒教育是一個國家的長期規劃與久遠謀略,也是教育部必備的教育戰略思考之策,更是黨的教育方針鋪設的教育"奠基工程",為什麼國家把學前教育與幼兒教育的藍圖"輻射全球",惠及城鄉,不留"死角"。為什麼不惜代價村村有學前班"接力棒學制"?為什麼幼兒教育的教師要"專業化,規範性,達標制"?所以,現在提倡幼兒園教育不能成為提前學習一年級知識的"先行班",有些家長更是說"沒必要,沒意思,白浪費"等等。因為,一個孩子的全程教育,科學家在研討,教育家在探討,智囊團在切磋。國家付出的心血代價與財力投入,遠遠大於家庭教育的"單元投入"。

  • 7 # 教育心理程憶梅

    我每年跟蹤調查孩子小學適應情況,家長表示孩子剛開始不會寫字,尤其不會做題答卷,有些不適應,但是兩個月或者一學期就完全沒有問題了。每次考試前幾名都是我們幼兒園的孩子,無論作班幹還是各種活動的骨幹,也都是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家長老師反映,這些孩子小學二三年級後優勢更加突出,思維敏捷、知識面廣、創造力極強。

    我們多年的教育經驗證明,幼兒園就做幼兒園該做的事,孩子上小學完勝小學化的孩子!

    幼小銜接絕不是幼兒園學習小學課程,按照教育部的說法,任何超前學習機械訓練,都是短視而有害的!!用老百姓的話說幼兒教育小學化就是在拔苗助長!!!

    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把童年還給孩子,把快樂還給孩子,把遊戲的權利還給孩子吧!!!不要以愛之名,行傷害之事。

  • 8 # 小清新的學習日記

    先來說說前年孩子剛上大班時我在幼兒園聽的兩場講座吧。一場講座是一位在職小學老師受幼兒園邀請給家長開的講座,主題就是講幼小銜接的問題,記得老師一再強調不要給孩子報學前輔導班,不要提前學一年級知識,而是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運動能力、閱讀興趣和好的習慣,老師說她寧願教的一年級新生是一張白紙,也不想他們已經被“汙染”,老師還舉例佐證了觀點。另一場講座也是講幼小銜接的,是一位退休小學老師講的,這位老師的觀點則是必須在大班時就學好拼音,認識基本的字等等,否則一年級會跟不上,產生各種問題,老師同樣也舉例佐證了自己觀點。講座最後的時候這位老師終於說到重點了,那就是需要學拼音的放學就可以找她報名,學費500元。兩場講座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誰為教育、誰為利益也就很明瞭了。

    聽完講座過後,大部分家長還是給孩子報了拼音班的,而我沒報,孩子去年上一年級的時候基本就是零起點。誰知一年級開學第一天,家長會上班主任又說孩子應該在學前掌握基本的拼音和漢字,我一聽就很焦慮了,每天就認真地給孩子輔導,一天也不敢懈怠,孩子課也都跟得上,後來發現小學老師要求的高是故意給家長壓力的,實際教學中他們都會從零基礎教起,進度也很慢,沒有任何基礎的孩子只要認真學都可以跟得上。

    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在公辦幼兒園執行的挺到位,但是對此很多家長還是很擔心的,生怕孩子一年級跟不上。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咱也不知道一年級老師會怎麼教,進度快不快,雖然一年級教材都是為零基礎設計的,拼音也要學一個月,但是萬一碰到個上課快的老師,不就麻煩了?所以,儘管我自己孩子是零基礎入小學的,但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我覺得孩子還是有必要進行一些幼小銜接的,但是不必報輔導班,更不應該提學一年級的知識,而是自己在家有計劃做點輔導就可以了。如語文,只需教孩子認讀拼寫聲母、韻母即可(網可購拼音掛圖和描紅本練習),不必教音節;數學,可以用兩隻手教孩子10以內加減法;英語,看些啟蒙動畫片,讓孩子模仿跟讀就可以了。特別要注意拼音和英語26個字母不要同時學,最好先學好拼音,隔上半年再學26個字母。其他時間則多帶孩子看看書、講講故事培養閱讀興趣就行了。幼小銜接只是為了孩子儘快適應跟上一年級的學習,適當就行,多做無益。附圖為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部分內容,給大家參考下。

  • 9 # 親子成長手冊

    對於幼小銜接的該不該上這個問題,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看法,我來說說我的建議吧,如果你覺得自己家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強,並且在落後的時候也不會氣餒,上小學可以儘快的適應的話,那麼就沒有必要上幼小銜接。

    但是如果自己家的孩子環境適應能力慢,自己學習的時候比較費勁兒,並且如果大家同時學習和考試自己考不好的時候很容易氣餒暴躁的話,那麼就建議上幼小銜接班。

    不要聽其他人說你是孩子的家長你是最瞭解孩子的,所謂的起跑線理論是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及時你起跑快了,其他人也會彎道超車的,所有不要著急。

    對於現在很多的幼小銜接的機構不能說不好,只是說這個過程中機構過多的利用和炒作了家長的焦慮,中國的家長這一輩子彷彿就是為了孩子而活,如果對於孩子好,那麼什麼都是不會說的,肯定去給孩子報班哦。

    根據自己家的孩子的情況,適當的選擇吧,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而已!

  • 10 # 媽媽V幫

    首先要明確幼小銜接班不等於幼小銜接教育,完整的幼小銜接包含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作息時間的提前適應、師生同伴之間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等,還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的準備,也包括學前閱讀、書寫和初步計算能力的準備,這些並非提前學一些小學知識或參加一些“幼小銜接班”就能達成目標的。

    詳細說一下:

    一、心理銜接

    許多孩子到了幼小階段,被突如其來大量的各種作業和知識的灌輸產生了焦慮感,開始討厭上學,甚至討厭長大。

    我們首先要幫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這是成長中的必然階段,意識到“我要上學”而非“要我上學”。

    二、身體銜接

    進入小學後,主要任務變成了學習,科目、作業、規則、上課時間等明顯增加,學習壓力變大,沒一定的體能還真一時無法適應。所以,鍛鍊身體,增強孩子身體素質,才能更好應對“高強度”學習生活。

    三、習慣的銜接:

    調整作息時間,每晚9點之前入睡,保證10小時的睡眠,儘量每天8點前送幼兒園,上學別遲到,晚上自覺睡覺,以逐漸適應小學時間。

    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擺放固定的書桌、椅子等營造自律和好的學習環境,學習用具簡單即可,不宜花哨,避免注意力分散。

    養成自己檢查書包和學習用品、整理書桌的好習慣。

    和孩子約定好放學後的時間安排,堅持執行,根據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能力,減少拖延。

    四、能力的銜接:

    能力的銜接包括:觀察能力、邏輯推理、運算能力、動手操作、表達能力、記憶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其實這些能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任意階段都需要培養。

    五、知識的銜接。

    有的專家說: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有一定風險。例如記得快,忘得快,提前學卻沒有強化複習,可能到了入學那天,知識早忘了,花了時間效果不佳。又或是有的孩子提前接觸不規範的書寫、拼音讀寫等教學內容,待到一年級教師再去糾正,反而事倍功半。

    所以要根據孩子選擇的學校不同(民辦或公立),來進行知識的儲備。

    六、家長的銜接

    1. 我們的家長整天被高價學區房,異地入學難的問題困擾,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己的各種壓力和焦慮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轉移給了孩子。所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是幫助孩子順利過渡的關鍵。

    2.孩子在幼兒園學的是:語言、藝術、科學、社會、健康。而在小學則劃分為:語文、數學、英語、體音美、科學、綜合實踐等更為精細化的學科。小學不是幼兒園大班的延伸,孩子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是一個階段性的連續過程,需要家長不斷地鋪墊和推動,提供一個鼓勵學習的環境。

    3.不要強制性為孩子報太多的輔導班,幼小銜接的效果並不是提前教的越多越好,而是專注於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興趣,根據孩子存在的短板進行加強培養。

    4.不論孩子是否上了幼小銜接班,家長一定要按時參加學校的活動,觀察孩子在課堂上暴露出的問題,以便更好的找到對策。

    5.實地考察孩子即將要上的小學,根據學校的入學要求及入學後的課程進度做相應的準備。

    孩子的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家長調整心態,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高官最近連續施壓委內瑞拉,是否真的年底前將軍事幹預委內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