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遙lgy
-
2 # 奇趣講史
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並於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今南京)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開封),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不僅擅長詩詞,在書畫方面也頗有造詣。李煜曾考證過撥鐙法的淵源,並總結為“擫、押、鉤、揭、抵、拒、導、送”七種技藝。李煜擅長行書,多以顫筆行文,線條遒勁,有如寒松霜竹,世稱“金錯刀”;又喜寫大字,以卷帛為筆,揮灑如意,世稱“撮襟書”。李煜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書法作品,命徐鉉刻成《升元帖》,周密評為“法帖之祖”。
死因之迷
宋人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元代撰修的《宋史》和明人柯維騏的《宋史新編》等史籍都未明說李煜被毒死之事,清人畢沅在《續資治通鑑》中曾考異說:“李後主之卒,它書多言賜鴆非善終”。其中,賜鴆說記載最詳細具體的是宋人王銍的《默記》,後主死於牽機藥之說便是來自此書。
據《默記》載,李煜入宋後,宋太宗曾派徐鉉拜見李煜,李煜對亡國頗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聞言不悅。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節,後主42歲生日,便在住所聚會後妃,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懷念故國,並命南唐故妓詠唱,宋太宗聽到後非常憤怒,諸罪並罰,遂賜牽機藥鴆殺李煜。牽機藥,據說為中藥馬錢子,性寒、味苦,對中樞神經系統親和力強,李煜因酒後服藥,酒助藥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後頭部與足部相接而死,狀似牽機。
吳越忠懿王——錢俶吳越忠懿王錢俶(929年-988年)公元948-978 年在位。初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錢鏐孫,錢元瓘第九子。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的最後一位國王。
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陽曆為948年2月12日)將領胡進思趁吳越王錢弘倧夜宴將吏,發動政變,錢弘倧被軟禁,錢俶被胡進思迎立為吳越王。錢俶嗣位三十餘年,期間恭事後漢、後周和北宋。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8年),錢俶奉旨入汴梁,被扣留,不得已自獻封疆於宋,先後被封為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鄧王。
暴卒而亡
錢俶六十大壽,與朝廷的賀壽使者宴飲至夜幕,光燭一庭,是夕暴卒。諡號忠懿。葬河南洛陽。
後蜀未代皇帝——孟昶孟昶[cha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贊 ,字保元 ,祖籍邢州龍崗(今河北邢臺沙河孟石崗),生於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末代皇帝。
孟昶當政時,四海昇平,國泰民安,但鑑於前朝國君王衍因吏治腐敗而亡國的前車之鑑,於後蜀廣政四年(公元941年)撰寫了這篇振奮人心的“官箴”,頒於郡國,以期讓官員們“歷歷在目”,“則必能隱惕於其心”,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
儒學貢獻
儒家的經典,從春秋戰國至南宋時期,形成了“十三經”的碩果。期間,五代時蜀主孟昶有他獨到的貢獻,刊刻了“十一經”,即在唐朝時“九經”(《易經》、 《書經》、《詩經》、《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儀禮》、《禮記》、《周禮》)基礎上,排除了唐文宗開成年間所增益的《孝經》、《爾雅》,保留《論語》,同時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其後,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現在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併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由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經典的地位。
死因之迷
猜想一:孟昶投降北宋後,從成都押送到北宋京師汴梁(今河南開封)的途中,成都有數萬老百姓冒著生命危險為他送行,人們哭送著,男女老少沿江護送,其中哭得慟絕者數百人,孟昶也用手捂著臉面痛,老百姓一直從成都送到鍵為縣,達數百公里,其場面十分感人。
到達汴京後,授任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孟昶被封秦國公的第七天去世,時年四十七歲,追封為楚王。
猜想二:趙匡胤為防止蜀地叛亂,殺死孟昶
前面講到孟昶前期還是個有為的明君,孟昶在蜀地頗有聲望。孟昶到中原時,許多百姓相送,幾十萬人送他。哭暈倒的都有幾百。孟昶在蜀地三十一年,蜀地繁榮興盛。西蜀地理位置偏遠不好控制,這兒遠離中央,趙匡胤詔所有官員進京,給錢,禁不得還鄉里,詔發蜀兵伏闕。
蜀國滅後不久,就發生打著“興蜀”“興國”旗號的叛亂,趙匡胤沒想到亡國之君如此受愛戴,也沒想到興國興蜀的叛亂會來得這麼快。在他眼裡,孟昶是蜀地百姓的精神領袖。趙匡胤本有胸懷,有容人之量,不過,他可以容小人,可以容失敗之人,卻不能容忍失敗卻不失勢之人。他本打算優待孟昶,顯示胸懷,後來叛亂一下子折騰了兩年,爆發的高潮時,孟昶來到京城,所以趙匡胤不能容忍了。殺的目的是除掉精神領袖,這對他是一種威脅。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太祖,漢族,涿州(今河北)人。
後周殿前檢點,在“陳橋兵變” 中被擁立為帝,宋朝的開國皇帝。在位17年,病死,後人又懷疑為其弟趙匡義所害,終年50歲,葬於永昌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堤東保)。涿州(治今河北涿縣)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領寧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
他用各個擊破的戰略對付割據政權,先後攻滅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諸國。選用將領長期駐防北方要地,加強對契丹的防禦。同時,削奪禁軍將領和藩鎮兵權;陸續派文臣帶京官銜外出,代軍人掌握地方行政;並另遣臣分掌地方財政,加強中央集權。設三司分散宰相的權力。他的政治措施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結束了混戰割據。其重文輕武、偏重防內的方針,對形成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有影響。趙匡胤在位17年,死於976年,時年50歲,廟號太祖。
司馬光:“唐得天下一百有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於酒色,養其疽囊,以為子孫不治之疾,於是漁陽竊發,而四海橫流矣。肅、代以降,方鎮跋扈,號令不從,朝貢不至,名為君臣,實為絢敵。陵夷衰微至於五代,三綱頹絕,五常殄滅;懷璽未暖,處宮未安,朝成夕敗,有如逆旅;禍亂相尋,戰爭不息,血流成川澤,聚骸成邱陵,生民之類,其不盡者無幾矣。於是太祖皇帝受命於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冑,櫛風沐雨,東征西伐,掃除海內。當是之時,食不暇飽,寢不遑安,以為子孫建太平之基。”政治上的建樹
行政權的集中:在中央,設立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權力,實行軍政、民政和財政的三權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擔任知州;並設通判與之相互牽制。
財權和司法權的集中:設轉運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運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員由中央派文官擔任,死刑須報請中央複審和核準。
宋代官制有官、職、差遣之分。“官”是一種等級待遇,供定薪之用,表示祿位、品級的高低。“職”只是一種虛銜,如學士、待制等,不是職務。只有“差遣”才是實際職務,握有實權。
宰相:宋沿唐制,設尚書、門下、中書三省。尚書、門下列於外朝,中書設於禁中,稱政事堂。實際執政的宰相仍沿唐制,用同平章事名號,無定員,有二人即分日掌印。宋初仍用後周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人為相。乾德二年(964年),範質等三相請退,獨用趙普作宰相。為了防止趙普擅權,又以薛居正、呂餘慶作副相,稱參知政事,此後成為定製。
死因之迷
猜想一:一、《湘山野錄》中說,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一個雪夜,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時說:“好做好做”,當夜趙光義(原趙匡義)留宿寢宮,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趙光義受遺詔,於靈前繼位。
二、《燼餘錄》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了地。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
三、《涑水紀聞》裡說:太祖去世時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內侍王繼恩把皇子趙德芳叫來。王繼恩考慮到太祖早就打算傳位於晉王光義,卻找來了趙光義,進宮後,宋皇后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回答:“晉王來了。”宋皇后驚詫莫名,後來突然醒悟,哭著對趙光義說:“吾母子之性命,皆託官家。”
四、另外,據說趙光義以弟弟的身份繼承兄長的帝位,是他母親杜太后的意見。說是杜太后臨終時,曾對趙匡胤說:“如果後周是一個年長的皇帝繼位,你怎麼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義都是我兒子,你將來把帝位傳與他,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趙匡胤表示同意,於是叫宰相趙普當面寫成誓詞,封存於金匱裡,這就是所謂的“金匱預盟”,也就是趙光義“兄終弟及”的合法根據。但是“金匱預盟”在初版的《太祖實錄》卻未見記載,在第二次編修的新錄中才被提及,因而是否確有其事,仍疑點重重。
他們幾個的死因還不確定是被毒死的,在許多文獻中描述的都不一致,還有許多是人們猜想的,但我覺得不能把真正的歷史真相惡化,要尊重歷史人物才是正確的。
-
3 # 漫步在竹林
南唐後主李煜之死
開寶九年(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拜左(一說右)千牛衛將軍。同年,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為隴西公。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於北宋京師,時年四十二歲整(李煜亦生於七夕),北宋贈為太師,追封吳王,葬洛陽北邙山。
歷代君主中,李煜死的太過悲婉,性命斷送在自己所寫的一首詞上,一代大詞人南唐後主就這樣殞命在他的筆下,當然這只是他死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他的身份,他的身份決定了他悲劇的結局。
南唐後主李煜,以詩詞聞名天下,以詩詞後世留名,若作為一個普通人,在詩詞上如他這般的造詣一定會讓時人敬重。然而他卻不是一個普通人,而是一個君主,作為君主的身份讓他這樣的愛好和才華終究是一個沉重的負累,帝王終究不能風花雪月,他的身份註定了他悲劇的結局。
他並不是帝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故而並沒有從小接受作為一個帝王應該接受的教育,所以他一開始作為藩王,喜歡詩詞歌賦本來就是時人所喜聞樂見的,一個藩王就該風花雪月。然而他的哥哥先後早夭,唯有一個哥哥李宏冀和他二人平安長大,但是在登基前也突然暴病而亡,他不得已做了皇帝。沒有接受帝王教育的他當然做不好一個皇帝,最後被宋朝亡國,而他本人也被俘虜。
他在宋朝名為安置實則監禁的生活中日日恐懼,唯有詩詞能夠紓解他的苦悶,於是他天天吟詩作詞,對生活的絕望只能寄詩詞以遣懷,於是一首千古傳誦的《虞美人》就出來了,這首詞因為懷念故國,而被宋太宗認為是心向故國的謀反證據,最後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在獄中。李煜死在了他的絕命詞下,但實際上卻是宋太宗對李煜並不放心,為了維護自己的江山最後用這麼一首詞除去了他,這就是李煜的真正死因。
吳越國王錢俶之死錢俶初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的最後一位國王。
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日(陽曆為948年2月12日)將領胡進思趁吳越王錢弘倧夜宴將吏,發動政變,錢弘倧被軟禁,錢俶被胡進思迎立為吳越王。錢俶嗣位三十餘年,期間恭事後漢、後周和北宋。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8年),錢俶奉旨入汴梁,被扣留,不得已自獻封疆於宋,先後被封為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鄧王。988年六十大壽,宋太宗遣使祝賀,當夜錢俶暴斃,或有懷疑其被毒殺者,諡號忠懿。
後蜀皇帝孟昶是怎麼死的孟昶(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仁贊,字保元,漢族。祖籍邢州龍崗(今河北邢臺沙河孟石崗),出生於晉陽城(今山西太原西南)。五代後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後蜀末代皇帝(第二代,934年9月7 ~964年2月28日在位),在位31年,享年47歲。
在位後期沉湎酒色,不思國政
孟昶即位初年,勵精圖治,衣著樸素,興修水利,注重農桑,實行“與民休息”政策,後蜀國勢強盛,將北線疆土擴張到長安。加尊號“睿文英武仁聖明孝皇帝”。但是他在位後期,沉湎酒色,不思國政,生活荒淫,奢侈無度,連夜壺都用珍寶製成,稱為七寶溺器。朝政十分腐敗。後蜀廣政三十年(965年),宋師在大將王全斌的指揮下以兩路伐後蜀,蜀軍與宋軍在劍門關外進行一場大戰,蜀軍全軍覆滅,後蜀精兵被全殲,滅亡之勢已不可免了。宋軍包圍成都府,孟昶投降,後蜀滅亡。
孟昶被俘後被封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居住在汴京。次年即965年,孟昶鬱鬱而終(一說被宋太祖毒死)。 孟昶一般被稱為蜀後主。
宋太祖趙匡胤之死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他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在唐朝官至幽都(今北京)縣令;曾祖趙珽,於唐朝任御史中丞。
他從一名不文的流浪漢到當上皇帝,只用了10年時間,即位的時候不過33歲。
趙匡胤非常仁慈,統一中國後對所有被他滅掉的君主,都養起來。而他的弟弟趙光義,則陰險毒辣,毒死了好多人。趙匡胤臨死,還規定子孫後代都不許殺柴家人,也體現了他的仁慈之心。
趙匡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尤其尊重知識分子。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尊重知識分子的朝代,也是最民主的朝代。
趙匡胤改變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政治體制,在他之前,五代政治極不穩定,將Elantra不動就篡位奪權,而他之後,中國再也出不了臣子奪權篡位的事情了。
再就是趙匡胤的死,本來沒有任何疾病的趙匡胤。就是因為和弟弟趙光義吃了一頓燭光晚餐,那一夜,趙匡胤睡後,再也沒有起來。第二天,天還沒亮宮中就宣佈了趙匡胤死亡的訊息。
據史料記載,趙匡胤的屍首是完好的,這也就是說他在死前沒有任何打鬥過的行為。很像自然死亡的。好像這件事的發生,根本和趙光義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繼承皇位的恰恰就是趙光義。
可是,通過後來趙光義的行為。我們不得不對趙光義持有懷疑的態度。因為他是用毒高手。他殺李後主和後蜀國君的時候都是用的毒藥,很明顯,用毒藥殺人,他們死後是毫髮無傷的,很有可能趙匡胤就是被毒死的。當然這也是推測。
這些事發生的很神秘,好想知道事實真相,但是因為史料是可以人為篡改的,這就導致我們很難了解到真相了。
-
4 # 歷史側影
題主你好!
南唐後主李煜、吳越國王錢俶、蜀後主孟昶和宋太祖趙匡胤這四個人中,前三者都是被北宋滅了國的;滅其國之人,就是宋太祖及其兄弟趙光義(宋太宗)。
那麼,這四位帝王,最後都是被人毒死的嗎?
從現有的歷史資料來看,四人的死法其實並不相同。
南唐後主李煜——思念故國被毒死(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是南唐末代國君,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南唐皇帝位,尊宋為正統;開寶四年(971年)十月,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
李煜的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亡國被俘後,因為擔驚受怕過度而病死;另外一種說法是,他思念故國引起了宋太宗的猜忌和不滿,被賜毒酒毒死了。
第二種說法流傳最廣。
其實,在宋太祖趙匡胤時期,李煜的處境還不錯。但公元976年趙匡胤死後,其弟弟趙光義登基。這時,李煜的處境急轉直下。
(李煜詞《虞美人》)
有一天,南唐舊臣徐鉉去探視李煜。李煜卻責怪當年徐鉉排擠同僚潘佑,並哀嘆道:“當初我錯殺潘佑,悔之不已。”宋太宗聽說後,認為他有迴歸故土、捲土重來的志向,心中已暗生殺意。
978年農曆七月初七,是李煜42歲生日。在自己的生日宴上,李煜讓樂工們演唱了自己剛填的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下把宋太宗徹底惹毛了,於是以祝賀生日的名義,賜了一壺御酒給李煜。喝下這壺酒,李煜就魂歸江南了。
吳越國王錢俶——生日歡飲暴病身亡(吳越國王錢俶)
錢俶原名錢弘俶,因犯宋太祖之父趙弘殷名諱,入宋只稱俶,吳越末代國君。
公元948年,錢俶被大將胡進思迎立為吳越王。975年,錢俶應趙匡胤約,出兵與北宋會師南唐金陵;十二月,錢俶入朝表賀。978年,錢俶奉旨入汴京(今河南開封)被扣押,於是自獻封疆於宋。
據說,錢俶入宋後,曾寫了一首詩,中有“帝鄉煙雨鎖春愁,故國山川空淚眼”兩句詩,似乎是思念故土之情,可能引起了宋太宗的猜忌與不滿。而後,988年八月,錢俶六十大壽,與朝廷的賀壽使者宴飲至夜暮,是夕暴卒。
因為錢俶死亡時,有朝廷的賀壽使者在場,因此,歷史上有宋太宗毒死他的說法。
但是,雖然宋太宗趙光義較太祖趙匡胤敏感多疑,對錢俶卻一直十分信任。據王銍《默記》記載,宋太宗親征欲收復幽雲十六州,卻遇軍變,於是在夜間逃跑。這時,錢俶正執掌後軍,為了掩護太宗,他斬殺了六個報告情況的。等到宋太宗已出逃離燕境,他才慢慢領軍向回撤,因此宋太宗得以逃脫遼人追殺。如此大功,太宗必然另眼相看,怎麼會毒死他呢?
(宋太宗御駕親征幽雲十六州)
978年中元節,也就是李煜死後第八天,趙光義“令有司於俶宅前設燈山、陳聲樂以寵之”;錢風眩舊疾發作,宋太宗“遣御醫中使一日三至第”,甚至親自探視。可以看出,宋太宗對錢俶的健康狀況非常關心,保全錢氏之意很明顯。
錢俶有風眩舊疾,晚年頻發,以至不能上朝。其死日為其生辰。這種日子,皇帝派使者賜珍玩財物祝賀已是慣例。所以當天皇使在場很正常,算不得害死他的證據。他的死訊傳入宮中後,宋太宗“為廢朝七日,敕中使王繼思、賈繼勳護喪歸京師,追封秦國王,諡曰忠懿”。而且,錢俶的子孫多位及公卿。若是被太宗毒殺,錢俶不可能有這樣隆重的葬禮,更不可能受趙宋朝廷格外眷顧。
因此,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錢俶被毒殺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而“帝鄉煙雨鎖春愁,故國山川空淚眼”兩句詩雖表思念故土之情,卻並不犯宋帝忌諱。所以,他的死亡,應當不是太宗有意為之,極有可能是暴病歸西。
蜀後主孟昶——趙匤胤毒殺佔花蕊夫人(蜀後主孟昶)
孟昶,初名孟仁贊,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末代皇帝。
公元934年,孟昶即後蜀位;962年,宋太祖趙匡胤詔伐後蜀,孟昶投降北宋,被送往汴梁,授任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
關於孟昶的死因,有人說是孟昶是被趙匡胤毒害死的,一來是因其實亡國之帝還是需要防範,二是因為趙匡胤愛慕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已久,想佔為己有;也有說作為亡國之君的孟昶抑鬱而終。
但從趙匡胤在孟昶死後便將花蕊夫人立為妃子的事實來看,後世公認第一種說法較為靠譜。
那麼,花蕊夫人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孟昶有一個愛妃徐氏,被稱為花蕊夫人。兩人在後蜀滅亡前後,都一直很恩愛。
(花蕊夫人)
但是,花蕊夫人畢竟是一個大美人,宋太祖趙匡胤自然也十分傾慕她,總想將其佔為己有。為了達到目的,宋太祖趙匡胤就藉口請孟昶入宮喝酒,用毒酒殺死了她。孟昶死後,趙匡胤便將花蕊夫人立為妃子。
但也有人認為,關於孟昶因花蕊夫人而死的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當時的天下還沒有穩定,還有很多的國家存在,趙匡胤要是敢這麼幹,那還有哪個國家敢投降,做這樣的事情,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但是,史書上關於孟昶的死諱莫如深,僅僅是“孟昶卒”這三個孤零零的漢字。像這樣一位大人物的去世,僅僅只有這麼幾個字的記載實在是不符合常理的,所以這也引起了後世人們無盡的猜想。
宋太祖趙匡胤——兄弟篡位可能被謀殺(宋太祖趙匡胤)
公元960年,本為後周武將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權,史稱“宋太祖”。
宋太祖一共有4個兒子,但他到死都一直沒有立太子。據說與“金匱之盟”有關係。
據傳,宋太祖母杜太后臨終前召集趙普入宮記錄遺命,當時宋太祖也在場。
杜太后對太祖說:“若非周世宗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吸取教訓,他日帝位先傳光義,光義再傳廷美,廷美傳位於徳昭,如此,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幸。”讓趙普將遺命寫為誓書,藏於金匱之中,這件事便被稱為“金匱之盟”。
(杜太后)
“金匱之盟”後,宋太祖確實沒有立太子,但其兄弟趙光義卻一直覬覦帝位。
公元976年,50歲的宋太祖大病不起。十月十二日晚,他突然去世。當時,只有趙光義一個人在場。隨後,趙光義登基,史稱宋太宗。
趙匡胤突然死亡,成為一宗歷史迷案。人們給這宗迷案取了一個神秘的名字:“燭影斧聲”。
宋代有個叫文瑩的僧人寫了一本《湘山野錄》,稱太祖得病之後,請一個方士算命。方士告訴他氣數已盡,於是太祖召趙光義入宮安排後事。趙光義到後,太祖與他在燭光飲酒一直深夜。結束後,太祖拿玉斧往雪地上砍,邊砍邊喊道:“好做!好做!”當夜,趙光義留宿寢宮。第二天,傳出太祖駕崩的訊息。趙光義受遺詔,在太祖靈前繼位。
宋末元初,一個叫徐大焯的人寫了一本《餘燼錄》,在《湘山野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趙光義對太祖妃子花蕊夫人垂涎已久。晚上,趁太祖昏睡時調戲花蕊夫人,沒想到驚醒了太祖。太祖想用玉斧砍他,卻沒了力氣。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殺了太祖。
而在司馬光編撰的《涑水紀聞》中說,當夜四鼓十分,太祖已駕崩。皇后命內侍王繼恩把皇子趙德芳叫來。但王繼恩考慮到“金匱之盟”,於是找來趙光義。趙光義進宮後,皇后突然想起“金匱之盟”,便哭著對趙光義說:“我母子性命,都託付給你了。”
(燭影斧聲)
然而,上述各種記載,前後矛盾,沒有哪一種能說出“燭影斧聲”的真實情況。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怎麼死的?這個歷史謎團,估計很難解開了。
綜上所述:南唐後主李煜、吳越國王錢俶、蜀後主孟昶和宋太祖趙匡胤四位帝王之死,並非都是被人毒死。他們中,有兩位可能是被毒死——李煜是因為思念故國惹毛了宋太宗,孟昶則是因為宋太祖想佔他的花蕊夫人為己有而被毒殺;錢俶一直受宋太宗信任,他的死應該是暴病身亡;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可以肯定地說,他絕對不是被毒死的,至於究竟是怎麼死的,待歷史專家以後慢慢為我們解密吧!
-
5 # 大宋趣史
南唐後主李煜、吳越國王錢俶、蜀後主孟昶和宋太祖趙匡胤,這四個人正史記載中除了錢俶死於疾病,其他人正史皆未記載死因,屬於暴死。李煜、孟昶、趙匡胤死前皆未有患慢性病的記載,因此讓人懷疑他們的死因。
宋太宗的兒子準太子趙元僖也是暴病而亡,據宋代筆記《默記》記載,趙元僖喜歡寵妾張氏,不喜歡妻子李氏,他準備讓張氏做正妻。然而張氏急不可耐,她讓工匠打造了一個特製酒壺,設定有機關,一邊是毒酒,一邊是無毒酒,準備毒死趙元僖妻子李氏。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趙元僖喝下了毒酒暴斃。可見確實有製造毒酒酒壺的技術。
李煜之死宋代筆記《默記》記載:徐鉉本為李煜臣子,李煜投降北宋後兩人很久沒再見過面。一天宋太宗問徐鉉有沒有見過李煜,徐鉉說沒有皇帝命令他不敢見李煜。宋太宗於是准許徐鉉見李煜。
兩人見面後李煜大哭,後悔當初殺了潘佑、 李平。徐鉉不敢隱瞞將李煜的話彙報給了宋太宗。宋太宗又聽說李煜寫的詩詞有“小樓昨夜叉東風” “一江春水向東流”,有懷念故國的意思。因此宋太宗下令用牽機藥毒死了李煜。
由於正史沒有他患病的記載,因此後人根據這段記載懷疑李煜是死於宋太宗毒殺。
蜀後主孟昶之死蜀後主孟昶投降北宋幾天後突然暴死,正史中沒有寫明孟昶死因,但一個健康的人幾天就暴死讓後人懷疑孟昶死於趙匡胤謀殺。更奇怪的是孟昶母親並沒有因為兒子去世而悲傷,她大罵兒子 貪生怕死不敢抵抗北宋軍隊。孟昶母親絕食而亡。
從中能看出孟昶母親已經預感到兒子孟昶的結局,亡國之君不會有好下場。她對趙匡胤背信棄義害死兒子感到憤怒,用絕食的行為表示抗議。另一方面北宋雖然攻下四川,但是北宋軍隊卻在四川大肆燒殺搶掠,引起四川人的反抗。趙匡胤對孟昶並不放心,他藉機除掉了孟昶。
吳越國王錢俶錢俶死時六十,且《宋史》記載錢俶患病的記錄,說錢俶得病在家很長時間,有個太監趙海拿著幾個藥丸求見,說吃了藥丸就能治好病。錢俶立刻就吃了藥丸,家屬懷疑是毒藥很害怕,錢俶卻說這個人只不過是喝醉了,沒什麼可怕的。宋太宗得知後將這個太監發配荒島。
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在皇宮宴請大臣,錢俶患重病,宋太宗命用銀裝肩輿送錢俶回家。錢俶的病情嚴重到不能向皇帝行禮,不能行走,錢俶一直是個病號,由此看來錢俶死於疾病的可能性更大。
趙匡胤的死因更為撲朔迷離,據《續湘山野錄》記載趙匡胤的屍體像用水清理過,因此人們推測趙匡胤可能是非正常死亡,有一種說法是宋太宗毒殺了趙匡胤。
因此這四個人中,錢俶是疾病死亡,李煜、趙匡胤可能死於宋太宗毒殺,蜀後主孟昶死因不詳。
-
6 # 揚帆遠航一南
應該都是被酒中下毒毒死,兇手就是趙匡胤弟弟趙光義……趙匡胤本想把皇位傳給太子,不料趙光義早就拉籠勾結趙匡胤身邊的人,奪走皇位……
回覆列表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說起李煜,這句千古名句,不免讓人感到一絲絲愁緒。
李煜是詞人裡面級別最高的——南唐後主。只可惜在亡國後,被趙匡胤押解回開封。976年,被囚禁於開封人李煜。978年,李煜因寫下那首亡國的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在七月七日自己生日當天,被賜酒毒死。
吳越王錢俶(chu第四聲),是吳越王錢鏐的孫子。在位三十年,趙匡胤平南時,他按照遺訓保安為民,將國土獻給了趙匡胤。趙匡胤封他為大元帥,仍為吳越王。
錢俶之死,並不確定是被毒死的。但是他是在六十歲壽誕之日死的,據說,趙匡胤親自派人前去慶祝的。但是,錢家一直是除了趙家之外的望族,“趙錢孫李”,錢姓排第二,也是指的吳越錢家。
蜀王孟昶(chang第三聲),後蜀孟知祥的兒子。孟知祥去世後,孟昶繼位。趙匡胤攻打後蜀,孟昶雖盡力抵抗,但也抵不住宋軍勢大。965年,孟昶投降宋朝,後蜀滅亡。
孟昶雖好大喜功,卻促進蜀地農工的發展,深得百姓愛戴,他被押解到開封的路上,蜀地百姓連綿百里跪地想送,據說哭死的就有百人之多。
孟昶之死,有很多說法,有人說他是路上勞頓,到開封七天就病死了。更多的說法是,趙匡胤知道孟昶的夫人花蕊夫人貌美,故意一起接見他們夫妻。結果一看到花蕊夫人,趙匡胤就不能自拔,就下令毒死了孟昶。這裡面也應該有演繹的成分吧。
都知道趙匡胤是“黃袍加身”當上的皇帝。但他的死,在歷史上是一個迷。多是說“燭光斧影”,公元976年,趙匡胤召見弟弟趙光義喝酒,在宮中共宿,第二天,趙匡胤暴斃。
有說是趙光義毒死了哥哥趙匡胤。但是,並沒有證據說明這些。
總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後蜀,南唐,南越這幾個割據的小國家,無法抵抗趙匡胤的強大攻勢,三位都是亡國之君,心中知味可想而知。歷史的潮流就是這樣的,趙匡胤怎麼也不會想到,一百多年後,北宋的滅亡,也同樣的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