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武資料庫
-
2 # 國平軍史
勃朗寧BAR自動步槍,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好萊塢戰爭大片《拯救大兵瑞恩》中就有一把,此槍裝上兩隻腳後,在美軍戰鬥小組中是當作輕機槍使用的。
二戰時期,美軍步槍班,典型的武器配備情況為1支當狙擊槍用的M1903式春田步槍,1挺勃朗寧BAR輕機槍(自動步槍),1支M1湯姆森衝鋒槍(班長)、1支M1卡賓槍(士官)、8支M1加藍德半自動步槍。
BAR自動步槍,研發於上世紀一戰末期,裝備於在歐洲參戰的美軍,用以彌補美步兵手中自動火器的不足,以及水冷式馬克沁重機槍太過笨重,不適合在戰壕戰中隨步兵推進。
儘管投入實戰很晚,但這挺抵肩射擊彈匣供彈的“機關步槍”(當時還沒有輕機槍的說法)表現出色,取得了相當大的影響,被廣泛使用在默茲-阿戈訥進攻戰中,且給盟友很深的印象。
一戰結束後,BAR自動步槍先後進行了三次改進,勃朗寧M1918A1以及M1918A2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貨真價實的輕機槍,戰時生產了20萬挺裝備美軍。
有效射程600米的勃朗寧輕機槍,採用了導氣式原理,可實施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口徑為7.62毫米,20發可拆卸供彈具位於機匣下方,外觀上顯得很長且粗壯,拉機柄位於機匣左側,表尺為直立式,槍管膛口安裝圓柱形消焰器。
具備構造簡單,分解結合方便,故障率極低,彈丸威力大,可由單兵攜行行進間射擊,進行突擊作戰等特點。
但勃朗寧BAR輕機槍分量較重有15斤,全槍長度為1.11米,所以不太方便攜行,且發射大威力步槍彈時,後坐力較大,全自動射擊時,精度較難控制。
-
3 # 武器史研究
勃朗寧自動步槍,1917年由武器設計師約翰·勃朗寧設計。勃朗寧自動步槍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北韓戰爭中步兵的主要裝備之一。因研製太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只有少量勃朗寧自動步槍服役。軍方命名編號為M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雖名為自動步槍但在使用時卻往往作為輕機槍。迄今為止共有49個國家使用過。
勃朗寧BAR自動步槍
勃朗寧自動步槍採用導氣式原理,發射7.62*63毫米步槍子彈,由20發可拆卸彈匣供彈。在越戰初期,它被用作執行輕機槍的火力壓制任務。然而20發彈匣容量限制了火力持續性。
槍管膛口安裝圓柱形消焰器。
美國士兵正在試射勃朗寧BAR自動步槍
機匣用一整塊鋼加工而成,拉機柄位於機匣左側。
M1918
基本規格
重量:空槍重:7.2公斤;
長度:1,214毫米;
槍管長度:610毫米;
子彈:7.62×63毫米;
槍機:長行程導氣式活塞、開放式槍機;
發射模式:半自動、全自動;
射速:300-450發/分;
槍口初速:805米/秒;
有效射程:548米;
供彈方式:20發彈匣。
雖然原來是設計為單兵自動步槍,可由單兵攜行行進間射擊,提供火力支援。但是由於它的重量(全重7.5公斤)不方便攜行,並且發射大威力步槍子彈的後坐力使全自動射擊時難於控制精度。
-
4 # 強武堂
勃朗寧BAR自動步槍是美國著名輕武器設計師約翰·摩西·勃朗寧設計的一種自動步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美軍採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美軍最主要的輕型支援武器,直到北韓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還在使用。由於其效能出色,除了美軍外,還被其他多個國家仿製裝備,其中也包括中國軍隊。
最早的勃朗寧BAR自動步槍和名字一樣,維持了步槍的造型,使用方式也和步槍接近,只是增加了全自動功能。但後來的改進中,勃朗寧BAR自動步槍增設了肩託和兩腳架,更適合作為輕機槍使用。不過在美軍中,勃朗寧BAR自動步槍一直被稱作“自動步槍”而非輕機槍。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美國陸軍的步兵班中使用M249計程車兵仍然被稱作“自動步槍手”。
勃朗寧BAR自動步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偏移式閉鎖結構,使用20發彈匣供彈,美軍裝備的勃朗寧BAR自動步槍發射.30-06步槍彈,但也有發射7.92毫米槍彈或.303英寸口徑的商業型號。實際使用中,勃朗寧BAR自動步槍的火力不如專用的輕機槍,如蘇聯DP輕機槍、英國布倫輕機槍和日本九六式輕機槍,和德國MG42通用機槍相比更是遠遠不如。但勃朗寧BAR自動步槍的重量較輕,適合機動作戰。很多勃朗寧BAR自動步槍都拆除的兩腳架,充當步槍而不是機槍使用,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正因為如此,勃朗寧BAR自動步槍在美軍中非常受歡迎。
-
5 # 戰爭之王
M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效能是很不錯的,因此才能在二戰以及後來的多次戰爭中一直得到使用,其同樣成為了槍械設計大師勃朗寧的代表作。
布朗寧M1918是在一戰時設計的,當時進入歐洲作戰的美軍發現自動武器嚴重不足,甚至裝備了不少法制英制武器,因此極為需要一款新式自動武器。而勃朗寧拿出了勃朗寧自動步槍,該槍迅速受到軍方青睞,並於1918年開始投產,不過此時一戰已經即將結束。
而在戰後,由於該槍重量較大,空槍就重達9公斤,作為單兵自動步槍未免有些過重,於是美軍將其改造成了輕機槍,來解決美軍輕機槍不足的問題。此時的M1918A2,增加了兩腳架以及快慢機等設計,正式作為輕機槍使用,開始裝備美軍。
不過雖然定位是輕機槍,但是畢竟其20發的彈匣容量還是太小(雖然布倫式等輕機槍也不多),因此在實戰中,很多士兵直接拆掉了兩腳架,將其繼續作為自動步槍使用,可以直接和其他步槍兵協同作戰,火力大增。
二戰結束後,勃朗寧自動步槍依然在美軍中繼續使用,即使是到了越南戰爭時期,其依然和M1卡賓槍、M1半自動步槍等一起使用了相當一段時間。
-
6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勃朗寧M1918式自動步槍,英文名為Browning Automatic Rifle。所以也被稱為簡稱BAR。它於1917年由約翰勃朗寧設計並於1918裝備的一款武器,它最初的設計理念是作為單兵步槍使用,但是由於它7.5公斤的重量太重並不適合作為單兵武器,所以後來研發M1半自動步槍作為下一代單兵武器。
BAR自動步槍使用的是7.62×63全威力步槍彈,彈容有20發。由於採用大威力的步槍彈而且採用全自動射擊模式導致射擊精度並不高。不過由於一戰到二戰美國都沒有研製班組輕機槍,所以BAR在二戰中就作為美軍的班組輕機槍使用,雖然它和捷克式輕機槍一樣是20發彈容,但是捷克式輕機槍可以快速更換槍管,而BAR卻不行,所以BAR作為輕機槍倒是有點難為它了。不過他在二戰當中的表現還是令美國大兵挺滿意的,主要是可靠性高。中國軍隊也有裝備M1918,右邊第二個拿就是M1918
在二戰當中,它的作戰定位比較尷尬,本來作為單兵生產,但是因為體重而落選。美軍的班組火力除了衝鋒槍以外其餘的都是半自動火力,火力可以說是非常能,所以BAR的定位就有點尷尬,不過在太平洋戰爭的熱帶的雨林作戰中,倒是可以彌補班組火力中、遠端的火力空缺
-
7 # 薩沙
抗戰爆發前,國軍有200萬部隊。這麼龐大數量的軍隊需要大量的武器,尤其是作為步兵一線火力支援的輕機槍更為重要。只是由於國民政府的武器生產能力低下,存在大量的武器缺口,只能透過外購來解決。
所以導致中國戰場出現了大量五花八門的輕機槍。
這章就聽老薩來說說山姆大叔的鐵斧--一戰二戰顯神威的BAR輕機槍BAR,也就是勃朗寧BAR 1918輕機槍誕生於一戰末期。
一戰爆發前,美華人由於觸覺不靈敏,並沒有發明自己的輕機槍,而是購買了法國的一批輕機槍,也就是670挺M1909哈奇開斯輕機槍的改進版。戰爭爆發以後,哈奇開斯輕機槍表現的非常垃圾,故障頻發,尤其在夜晚幾乎無法作戰。美華人沒有辦法,只好從被他們趕走的美國槍械大師劉易斯那裡,購買了一大批劉易斯輕機槍。
但是,這些仍然不能滿足實戰的需要,在殘酷的戰壕戰中,美華人缺少輕機槍。其實早在一戰爆發前,美國國內就有一些設計師在從事輕機槍的開發工作。除了上文說到的劉易斯上校,還有大名鼎鼎的勃朗寧。勃朗寧可謂是當年美國最有名的槍械設計大師,他包攬了現代半自動手槍的設計工作,還發明瞭許多其他的武器。
有趣的是,勃朗寧一開始並不是想設計一款輕機槍,他對於自動步槍,也就是可以由單兵攜帶,單發或者連發射擊,射程又和步槍一樣的自動發射步槍非常有興趣。其實當時美國的槍械設計師都意識到,手拉式單發步槍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從槍械發展規律來說,可以連發也可以單發的自動步槍才是未來的主力槍械。所以美國,乃至全世界眾多槍械大師都在致力於自動步槍的研究工作。
可惜,受設計理念和當年科技的限制,自動步槍在二戰之前的研究工作全部失敗。著名的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曾經投身於自動步槍的研發,經過長達10年時間的失敗經歷,加蘭德被迫轉而研究半自動步槍,最終發明了二戰中美國著名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勃朗寧比加蘭德還要厲害多了,雖然他也遇到極多的技術問題,卻沒有放棄。經過多年的研究,勃朗寧終於在一戰爆發以後,發明了著名的是勃朗寧BAR 1918自動步槍(實際列裝時間是1917年)。勃朗寧BAR 1918自動步槍採用導氣式原理,發射7.62毫米步槍子彈,由20發可拆卸彈匣供彈。槍管膛口安裝圓柱形消焰器機匣用一整塊鋼加工而成,所以外觀上顯得粗壯結實,拉機柄位於機匣左側。這款所謂的自動步槍具有很優秀的效能,它的射擊精確,可靠性極高,威力大。
只是,作為自動步槍,他並不能夠勝任,所謂BAR自動步槍是相當失敗的。
因為,第一,它的重量很大,空槍就重達7.5公斤,而一把美製春田1903步槍還不到4公斤,BAR輕機槍的重量是步槍的一倍。現代的自動步槍,AK47自動步槍,也僅有4公斤多。普通士兵很難有效攜帶這麼重的步槍作戰!
第二,它的後座力很強,在全自動射擊和連續半自動射擊時,普通士兵根本無法控制住槍身的劇烈跳動。站立時據肩射擊完全不可能,強勁的後座力會直接放倒槍手。就算是據腰射擊,也要有一定的訓練,而且射擊精度必然不佳,因為槍身跳動很明顯。顯然,如果不能這樣射擊,自然不能作為步槍使用。但也不是說就控制不了,如果使用計程車兵都是像NBA中2米以上球員那種大個子,也還是能夠勉強控制得住。遺憾的是,一戰二戰普通美國士兵身高都在1米7左右,體重不超過140斤。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在於彈藥。
當時並沒有自動步槍使用的中間長度彈藥這種說法。第一款中間彈藥使用在二戰中德國的STG44自動步槍上,它的子彈不是傳統的步槍彈,而是比步槍彈短三分之一,也就大大減小了裝藥量。
換句話說,世界上第一款實用的自動步槍的誕生,在於槍械設計師路易斯?施邁瑟黑髮明的7.92 x 33毫米短彈。如果要是繼續使用傳統的7.92 x 57毫米標準步槍子彈,STG44仍然不能全自動射擊。可惜,當時是30年前,根本就沒有這種概念。BAR輕機槍使用的是普通的美製7.62毫米步槍彈。相比STG44主要打擊300米內的目標,有效射程也在300米內,使用的這種7.62毫米步槍彈的春田步槍,有效射程高達600米,但實際他在1200米上仍然具有殺傷力。使用春田步槍的新兵,往往被強勁的後坐力驚倒,肩膀青一塊紫一塊都屬於正常。威力如此強大的步槍彈,如果沒有使用兩腳架或者三腳架固定的支撐點,200斤以下重量的人,根本無法控制。
除了彈藥以外,還有第二個問題。因為BAR輕機槍定位是自動步槍,由步兵本人攜帶,顯然不需要開槍太多。根據二戰後期調查,一個自動步槍手在一次戰鬥中,真正需要發射的子彈一般絕對不超過二三個彈夾,也就是60發到90發。一般來說,打完這些子彈,戰鬥就結束了,不是敵人被消滅,就是自己被擊斃。
那麼,發射如此少量的彈藥,顯然就沒有必要考慮槍管過熱問題。更況且在當時,還沒有更換槍管以避免槍管過熱這個理念,一戰以後,才有更換槍管的輕機槍發明出來。所以BAR輕機槍是不能更換槍管的。那麼,又要保證至少步槍能夠射擊到近百發,顯然就要對槍管做一定的處理,必須加厚加重。
在當時的條件下,冶金技術並不發達,所以槍管也就做的格外笨重,加上還沒有衝壓技術的概念,機匣也都是用整塊鋼鐵“雕刻”出來,導致全身重量超過7.5公斤。---------------------BAR本來是作為自動步槍發明的,遺憾的是,它作為自動步槍非常不稱職,最終最為輕機槍使用。大家可以看到,移動中用BAR射擊需要很高的技術,不然很容易被後坐力放倒。就算有很高的技術,也無法保證精度。這一點對於自動步槍來說,是致命的。下圖是拯救大兵瑞恩的劇照,這個BAR輕機槍手也是除了翻譯以外,唯一倖存計程車兵。注意他的BAR輕機槍並沒有兩腳架,說明這個傢伙的射擊技術非常高超,都不需要固定的支撐點。簡單來說,BAR根本不能做自動步槍使用,他的後坐力太強,連發和三點法時,射手根本無法有效控制,精度也就自然極低了。而且,他的槍太重,只能以身體比較強壯計程車兵攜帶,不可能讓每一個士兵都攜帶。於是,BAR作為自動步槍是相當失敗的。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在1917年BAR自動步槍提交到美國陸軍部測試的時候,美軍高層們驚訝的發現他居然可以極好的勝任一挺輕機槍。
BAR自動步槍如果裝上兩腳架,就是一款相當優秀的輕機槍。傳承勃朗寧設計的傳統風格,這款BAR輕機槍雖然較重,但非常結實耐用,結構也簡單,僅有區區70個零件,極為可靠,實戰中幾乎不會出現故障。它的槍管很長,有61釐米,這樣使得它的精度很高,在有效射程600米內,基本做到瞄準哪裡打中哪裡。而且7.5公斤的重量對於自動步槍來說,算是很重,但對於輕機槍來說,也屬於正常。捷克式輕機槍重量為9公斤,布倫輕機槍重量為10公斤,連日本歪把子輕機槍也有10公斤以上。因為班裡面的輕機槍手,一般是全班最強壯,射擊技術最好的人,7.5公斤這個重量還是可以接受的。
作為輕機槍,它由兩腳架,也就有了支撐點,射擊也以臥倒和蹲地為主,後坐力的問題不存在了。經過類比,BAR輕機槍不亞於一戰時期,全世界其他所有優秀的輕機槍,包括劉易斯輕機槍,哈奇開斯輕機槍,麥德森輕機槍。所以,美國陸軍立即將BAR輕機槍投入大規模的生產。1917年12月,BAR輕機槍開始量產,同月裝備部隊。由於一線美軍急切需要輕機槍,美國陸軍讓槍械巨頭柯爾特兵工廠,馬林?羅克韋爾公司,溫徹斯特公司。美國工業的強大,由這三家公司表露無遺,僅僅11月時間,已有大約52238支BAR輕機槍交付使用。當時美華人正在一戰戰爭被打的一塌糊塗。
1918年5月,第一批12個步兵師的美軍登陸法國作戰。這批美軍的其他武器非常齊全,卻沒有輕機槍。無奈之下,法華人將他們裝備的紹沙輕機槍提供給美華人。紹沙輕機槍也是被當做自動步槍開發,它是有史以來,作為一個大國制式自動步槍裡面,最爛的一個。紹沙輕機槍的問題極多,尤其它的可靠性極差,一旦遭遇雨雪泥濘環境,就百分之百出現故障。主要問題在於他的鏤空彈夾,這個彈夾之所以鏤空,是為了便於射手觀察剩餘子彈。這個設計本來並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未來彈夾的主流,只是因為實現過於草率,最終成為嚴重的缺陷。泥水極容易流入彈夾,導致故障!
就算是在非常完美的環境中,紹沙輕機槍由於設計缺陷,連續設計出現積碳等問題,也會導致射擊中斷。更慘的是,紹沙輕機槍結構複雜,普通士兵根本沒有辦法有效拆卸修理。當時連法國士兵自己都不願意用,更別說美華人。6月,又有11個美國步兵師登陸法國,法華人向美華人提供了數萬挺紹沙輕機槍。美國將軍潘興接到提供輕機槍的清單以後,以為法華人搞錯了。他問霞飛將軍:我們的部隊不需要這麼多輕機槍,根據戰時配置和合理損耗,最多至少一半數量就夠了。霞飛將軍當時苦苦一笑,沒有解釋。1個月以後,潘興將軍就知道為什麼提供給他們的紹沙輕機槍是實際需要的一倍了。
這種輕機槍的故障極高,而且無法處理。美國大兵開始還試圖修槍,但修來修去仍然問題百出,最後就乾脆槍一出問題,就地丟掉不用了。這樣一來,紹沙輕機槍的損耗極高,是實際需要量的一倍以上。而作為敵人的德華人,哪怕繳獲美國的春田步槍也立即搬走,但繳獲了紹沙輕機槍也是隨手扔掉。需要說明的是,就是這種垃圾輕機槍,居然還被飢不擇食的國軍方面仿製。
金陵兵工廠在一戰後,仿造紹沙輕機槍研發了自己的7.92毫米口徑自動步槍。只是,本尊就這麼垃圾,仿造品就跟別說了。仿造出來的100多挺寧造紹沙輕機槍,剛剛射擊20,30發就卡殼或者故障。金陵兵工廠也很快放棄了繼續仿造。-------------------紹沙輕機槍,這是有史以來作為一個大國制式輕機槍中,最垃圾的一款。它的所謂鏤空彈夾導致極多的卡殼!法軍使用的8毫米口徑紹沙輕機槍已經很爛,改為美軍的7.62毫米口徑以後,該槍更是問題百出。後期美軍在戰場一旦遇到故障,就隨地丟棄,反正也是修不好。搞笑的是,中國的金陵兵工廠居然還仿造過一批。鑑於這種情況,美華人被迫從因果人那裡訂購了一批劉易斯輕機槍。不過劉易斯輕機槍價格太高,幾乎和重機槍一樣貴,而且英華人自然尚且裝備不足,不可能大批次提供給美華人。沒有辦法,美華人只好尋找其他的辦法。
此時BAR輕機槍就是他們的救命法寶了!在美國大兵的怒吼下,第一批BAR輕機槍在1918年7月開始運抵法國,第一個接受這種武器的是美國陸軍第79步兵師。所以說,BAR輕機槍誕生的太遲了,也就是4個月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短短4個月內,美軍中一共緊急裝備了5萬多支BAR輕機槍列裝,這個數量也不算特別高。因為,垃圾紹沙輕機槍生產裝備總數,也有24萬挺之多。雖然數量一般,裝備的時間也不長,一線美軍士兵對這挺堅固耐用,效能可靠,故障率低,威力巨大的輕機槍非常喜愛。
實戰中,作為低階軍官的範?阿爾文?勃朗寧少尉,也親自試用了這挺輕機槍。勃朗寧少尉就是摩西.勃朗寧的兒子,他對自己父親發明的輕機槍讚不絕口。和美華人並肩作戰的法國士兵也極為喜愛這款輕機槍,在他們的要求下,法國政府向美國訂購了1萬5000挺BAR輕機槍。
1919年助理戰爭部長所說:BAR受到了我們的軍官及使用過它的人的高度評價。儘管這些槍的使用環境很惡劣,在前線,曾一度在雨中使用,射手們幾乎沒有時間去擦拭它,但一直工作很好。所以在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時候,BAR輕機槍並沒有停止生產,它一直生產第二年的到1919年末,最終的生產數量為10萬2000挺,這個數字已經相當驚人了。
搞笑的是,BAR還有一些民用型號。
顯然老百姓並不需要威力如此之大的武器,他們的主要購買者是黑幫。這種威力巨大的輕機槍,一般用來對付擁有較強火力的美國警察和FBI。黑幫最喜歡用BAR輕機槍伏擊對手的車輛,因為輕機槍威力強大,可以輕鬆將他們擊穿。黑幫人把BAR輕機槍,湯姆森衝鋒槍,左輪手槍成為黑社會的三大制式武器!---------------------BAR輕機槍最大問題在於無法更換槍管,因為他本來就是作為自動步槍設計的,自動步槍根本不需要更換槍管。後期的BAR已經可以更換槍管,諸如上圖,但國軍得到的BAR全部不能更換。BAR另一個缺點是彈容量過小,只有20發,所以必須經常更換彈夾。BAR機槍手要攜帶大量彈夾,不然就無法有效作戰。到了二次世界大戰,這款BAR輕機槍仍然完全能力滿足實戰需要,或者說,美國還沒有一款效能更優秀的輕機槍可以取代他。BAR輕機槍在一戰到二戰期間經過小規模改造,推出了M1919A2型號,這個型號同最初的型號也沒有什麼大的區別。
二戰期間,這款輕機槍仍然大量裝備美軍,主要作班用輕機槍。每個班有一個士兵裝備BAR輕機槍,一個排裝備3挺。在二戰的4年內,美國各大兵工廠一共生產了高達20萬挺BAR輕機槍,其中絕大部分裝備美軍。美華人對這挺輕機槍非常滿意。一份1943年海軍陸戰隊的報告中寫道:BAR輕機槍,一種一直受到好評的武器。
在任何情況下使用都很少發生意外和出現故障,即使在叢林地帶作戰它也能達到所期望的衝擊侵徹力。這也不是說,美華人就對BAR輕機槍沒有抱怨。BAR輕機槍的裝彈量太小,只有20發。這對於一挺作為火力支援的機槍來說,實在是太小。但由於設計的限制,使用諸如30發,40發直彈夾,供彈會有嚴重問題,所以20發已經是極限。
同時,由於不能更換槍管,BAR輕機槍不能長時間持續射擊,一般只能射擊200到300發左右,就必須等待槍管冷卻。這才是BAR輕機槍最致命的的問題。好在美軍的火力配備很齊全,BAR輕機槍不過是班用機槍,排連營都有自己的支援機槍,所以這個問題在美軍並不嚴重。
另外,雖然BAR輕機槍可靠性很高,零件很少,但如果出現問題,還是不容易拆卸,要送到後方軍械部解決。-----------------------勃朗寧和他的BAR輕機槍。雖然本來是作為自動步槍發明的,但作為輕機槍來說,也完全合格。美國黑幫也購買了一批BAR輕機槍,有的為了便於攜帶還鋸斷了槍管或者槍托。這些輕機槍主要用於伏擊敵人的車輛,基本都是連人帶車一起打爛。BAR的威力還是相當了得!BAR輕機槍在中國也裝備了不少,主要是兩批。
在一戰後的20年代,勃朗寧所簽約的柯爾特公司將BAR輕機槍的許生產權,賣給著名的比利時FN公司。FN公司是比利時輕武器生產巨頭,它的全名是列日市赫斯塔爾國家兵工廠。FN公司始建於1889年,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兵工廠之一,到二戰期間已經長達半個世紀。直到今天FN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工企業之一,FN公司在比利時本土設有7家專業化的工廠,僱員近萬人,同時在世界上其它國家還經營著近20家子公司。
在1927年12月,FN公司與波蘭簽定合約,為波蘭生產10000挺7.92mm口徑的BAR輕機槍,這是FN正式生產的第一批BAR改型。隨後,FN公司又對BAR輕機槍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在1930年推出了一種成功的外貿版BAR輕機槍,名字是FN Mle 1930式輕機槍。這款輕機槍對於BAR進行一些細節上的改造,讓他的實用性更強。加上也是日耳曼民族的比利時人的嚴謹態度,這款輕機槍的質量非常高。
由於比利時向全世界外銷,有多國購買。自然BAR輕機槍的主要客戶是比利時軍隊,另外在1940年2月又賣了一批給芬蘭,還生產了數千支分別賣給了智利和衣索比亞。總體來說,外銷的數量並不大,最大的一個訂單就來自中國。
中國各派系軍閥包括中央政府,先後購買了大批這款輕機槍。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採購了1700挺,次年財政部出面,又採購了5000挺。經過實戰測試,比利時生產的BAR輕機槍具有非常優秀的射擊精度,可靠性極高,更重要的是易於操作,適合訓練不夠的國軍戰士。比利時FN公司加工生產技術屬於世界一流,選用的也是最優秀的鋼鐵和木材,這批BAR輕機槍質量極為優秀,口碑極佳,幾乎可以當做藝術品。
國民政府見BAR輕機槍如此之好,拿出大量外匯瘋狂採購,直到抗戰爆發時,共有9100挺BAR輕機槍運輸到中國國內,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這批比利時的BAR輕機槍並不能同美國生產的BAR輕機槍互換零件,但這批輕機槍使用的也是7.92毫米毛瑟步槍彈,這是國軍的制式彈藥,完全符合國軍需要。抗戰爆發以後,由於幾大會戰的消耗,中國急需要補充輕機槍,隨即又向比利時訂購了8000挺。
日本隨即對比利時提出抗議,但是當時中日並沒有宣戰,比利時藉口出口武器給中國並不違法國際法,頂住了日本的壓力。實際上,比利時小國一個,和日本的經濟政治關係都很疏遠,也不在乎日本的威脅。這樣,直到1939年底歐洲爆發,和德國接壤的比利時深感恐懼,大量生產武器裝備本國陸軍,基本取消了大規模外售。
到這個時候,已經有高達7400挺BAR輕機槍送到中國國內。這樣一來,比利時產的BAR輕機槍,在抗戰初期就有高達1萬6000多挺在中國服役,這個數量相對於300萬的國軍雖然並不算太大,但在軍購的輕機槍上面,已經是前三甲了。這批比利時BAR一般裝備國軍比較精銳的部隊,比如稅警總團,就是清一色的這款武器。
地方軍閥也把這款武器裝備自己的精銳,比如龍雲的滇軍。BAR輕機槍應該卓越的效能,尤其是可靠性極高,精度很好,頗受國軍喜愛。-------上圖是武漢會戰中的BAR輕機槍,下圖是常德戰役中的BAR輕機槍。BAR效能還是相當不錯的,足可以滿足實戰需要。下下圖則是進行訓練的國軍BAR輕機槍手,國軍的輕機槍編組和美軍不同。國軍的輕機槍手也是有一個射擊副手,這個副手主要是背彈藥的。因為BAR輕機槍一個人足可以操縱,根本不需要別人幫忙。第二批BAR輕機槍來自美國。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以後,美國向中國宣戰,強迫中國出動3個精銳軍進入緬甸作戰。後來由於英軍潰敗,緬甸戰役失敗,退到印度的國軍開始進行重新的整編和訓練,開始美式化。當時作為美軍制式輕機槍的BAR輕機槍,也就成為新一軍這些部隊的標準裝備。這也是所謂租借法案的一部分,由美國免費提供這批BAR!
但BAR輕機槍裝備的並不多,這主要是國軍對BAR輕機槍有所怨言。主要在於BAR輕機槍效能雖然不錯,卻在各方面明顯弱於捷克式輕機槍和布倫輕機槍一籌。以布倫輕機槍為例,它的主要效能都高於BAR輕機槍。布倫輕機槍可以迅速更換槍管,BAR輕機槍則不能。布倫輕機槍裝彈30發,BAR輕機槍只有20發。而且,國軍的輕機槍手幾乎都是使用捷克式出身,對於捷克式的操作非常熟悉,無需重新訓練。
所以,因為這個原因,BAR輕機槍在國軍中數量有限,更沒有裝備國內戰場的國軍部隊。美華人知道華人喜歡布倫輕機槍,也從加拿大訂購了幾萬挺,沒有大量提供自己的BAR了。BAR輕機槍在抗戰以後,還廣泛適用於北韓戰場,成為美軍制式輕機槍。志願軍在北韓也繳獲了一批這種武器,並且留作自己使用,BAR堅實耐用,精度又好,深受志願軍好評。
相比美軍的其他機槍,BAR輕機槍的重量最輕,非常適合在北韓這種山地作戰。整個北韓戰爭期間,BAR輕機槍又追加生產了6萬多挺,全部裝備美軍和南韓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發射7.62×51毫米北約標準槍彈的M14自動步槍與M60通用機槍大批裝備美軍,作為包括BAR在內的一些二戰輕武器只得退出現役。
但是,一些庫存的BAR在越南戰爭中使用,一些供應南越軍隊及其盟軍。由於BAR的優秀效能,簡單的操縱性,最重要的是還不錯的精度和威力,這款武器使用時間是很久的。除了越戰以外,古巴革命,高棉內戰,甚至到了1979年的中越戰爭中,越南民兵還在使用BAR輕機槍,當時這些機槍已經有40年的使用歷史,仍然能夠勝任實戰。------------------------解放軍在抗戰中沒有什麼BAR,但在隨後的內戰中,則繳獲了不少,上圖是解放軍的BAR輕機槍手,不搶手和50擲彈筒手。這張圖片應該是擺拍,因為步槍手的步槍已經上了刺刀,這對射擊精度會有影響。解放軍一般是衝鋒之前才統一上刺刀,伏擊的時候並上刺刀。BAR輕機槍的最大特點在於可靠,槍極少出故障,深受機槍手的信任。所以該槍在美軍服役到北韓戰爭之後,足足服役了近40年,也是極為驚人的了。下圖是北韓戰爭中,美軍和志願軍的BAR輕機槍手。
回覆列表
勃朗寧自動步槍(Browning Automatic Rifle 簡稱BAR,邪惡的W君想歪了)是一款優秀的戰地班用壓制火力。效能可靠,深受士兵喜愛。
實際上勃朗寧自動步槍是步槍和輕機槍的過渡體,戰線上使用時基本將它作為輕機槍執行火力壓制任務。二戰時(勃朗寧大規模使用)是美軍步兵班的班用自動步槍,每排3支(壕,美軍特色),可以完美構建火力壓制點,使步兵班的火力輸出十分兇猛。進攻時也是“端起就走,隨行隨打,爽快異常”。
《拯救大兵瑞恩》中就有它壓制德軍MG42的橋段出現。
作為一戰末期研發的“步槍”設計之初只是作為單兵的自動步槍,要求是行進間射擊,提供火力支援。但是實際上除了人高馬大的強壯士兵能夠操控它外,一般士兵比較全重7.5公斤、1.2米的長度和發射7.62mm大威力步槍彈產生的後坐力這些因素,使得BAR很難控制精度,尤其在全自動射擊時。歐洲授權生產的國家基本是將它作為輕機槍使用,抗日戰爭期間,為適應中國戰場的後勤體系口徑也改過7.92x57mm的尖頭彈。
勃朗寧採用導氣式原理,由20發可拆卸彈匣供彈,槍口安裝圓柱形消焰器;整個機匣用一塊鋼片加工而成,非常耐用;拉機柄位於機匣左側,戰鬥全重7.5公斤;有兩檔自動射速調節(慢:300-450發/分;快:500-650發/分),故障率極低。是一款優秀的戰地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