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濾鏡
-
2 # 強牧鏈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統,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臨界深度以下。採取平整土地,畦格化、田園化灌水、渠道清淤防堵等措施。
1、建立現代化排水系統:建立井溝渠結合的灌排工程系統,合理排灌。機井灌溉,淋洗土壤鹽分,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地下庫容,起到灌排調蓄的作用。
2、化學改良劑:在鹼土上施化學改良劑,如:石膏、硫酸、礦渣(磷石膏),施用改良劑後需要大量水沖洗。
3、有機肥料:鹽漬土除了鹽漬危害以外,乾旱、瘠薄常常制約著農作物生長,並呈現著鹽化程度加重、土壤肥力愈低的趨勢。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翻壓綠肥牧草,都可收到脫鹽與培肥的較好效果。
4、種植耐鹽鹼的樹種:種植能固氮的耐鹽樹種和草木植物,既可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防止土壤表面積鹽,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鹽分,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為預防土壤次生鹽漬化奠定基礎。
-
3 # 酶菌肽
問題提得太好了,如果不注意施用微生物有機肥,每個溫室大棚遲早都會出現土壤鹽鹼化的問題,請注意,溫室大棚土壤問題不單純是鹽漬化,而是更嚴重的鹽鹼化。
我們是土壤修復劑廠家,專業治理土壤鹽鹼化,已經在壽光、昌樂、寒亭、安丘、昌邑修復了很多老棚。
我們認為大棚土壤鹽鹼化的根本原因很簡單很明顯,就在於大棚這種特殊的作物生長結構,它人為的阻斷了雨水進入土壤,而雨水是酸性的,土壤缺酸,必然偏鹼。
大棚只澆井水,而井水是鹼性的,PH值在7.2到7.4左右,每個棚澆一次水,少說得五六十噸吧,想象一下吧,這麼多水澆下去,還長年累月地澆,能不鹽鹼化嗎?
化肥並不是造成大棚土壤鹽鹼化的根本原因,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也施化肥,為何大田鹽鹼化不嚴重?還不是老天爺下雨幫的忙嘛。
鹽鹼化的直接影響就是土壤板結,益菌和酶減少,從而影響了作物根系對無機、有機養分的分解、吸收。
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就是增施酸性有機菌肥,既補碳又補菌,為作物根系的生長創造合適的微生態環境,酸鹼合適,營養吸收全面,根系必然發達,根系好了,就不愁沒有好質量好產量了。
-
4 # 非著名植物醫生
溫室大棚的土壤鹽漬化越演越烈,如何治理才能治標治本?
想要治標治本,就得先了解大棚土壤鹽漬化的原因是什麼,從源頭上改變,方能治標治本。
1、底肥中施入有機肥的質量不過關。施有機肥的本意是改良土壤,減少鹽漬化。但是有些農戶的有機肥來源是養殖場中買回來的雞糞、豬糞等自己發酵而成。這樣的雞糞豬糞中因為飼料中含鹽分較高,加上養殖場消毒使用火鹼都排入糞便,導致裡面鹽分、鹼分的含量都嚴重超標,施入大棚土壤後,反而會加重土壤的鹽漬化。
如果糞便沒有充分腐熟的話,對土壤的危害更大!
2、溫室大棚,農戶經常超量施用水溶肥。土壤中殘留的肥料過多,造成土壤板結和鹽漬化。
3、溫室大棚條件下,避雨栽培,土壤得不到雨水沖刷。過多的養分不能隨水流失或者下滲到土壤的深層。而且因為大棚中一般溫度較高,土壤蒸發過快,鹽分都隨著水分集中在土壤表層,鹽漬化嚴重。土壤的顏色和手感都會發生變化,就像粉碎之後的石粉一樣,感覺上就失去了活性。
瞭解了原因,我們再想辦法治理就比較方便了。
治理方法:
1、底肥中選用優質的生物有機肥。生物有機肥的基礎原料最好選用羊糞、牛糞,充分發酵後再加入有益微生物菌。有機質和纖維素的含量都很高,還沒有那麼多的鹽分、鹼分,有益微生物菌還可以起到解磷解鉀、抑制有害病菌,活化土壤的作用。
2、在大棚歇茬期間,種植玉米等作物。不用再施肥,直接玉米播種,可以種的密一些,不為收穫玉米,是需要玉米拔除和吸收土壤中多餘的養分。大概種植一個多月後,玉米就能長到一兩米高。這時把玉米全部粉碎,秸稈還田,並且要在秸稈上撒施有益菌菌種,幫助秸稈腐熟,不會影響下茬作物生長。既能拔除多餘養分,又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團粒結構。
3、灌水排鹽。利用水分溶解土壤中多餘的鹽分,模仿雨水的沖刷,讓水分排出大棚或者下滲到土壤深處。
4、合理施肥,不要過度用肥。作物對肥料的利用是有限的,並不是施用越多的肥料就一定產量越高。尤其是老棚區,一般土壤中是不缺肥的。能夠測土配方施肥的話,對肥料的利用效率會更高。
總結一下,農業精於勤,精於細。要想有好的產量和質量,就要多學管理技術,多下功夫,不能盲目用肥或者用藥。
-
5 # 土壤大管家
你知道溫室大棚出現土壤鹽化是為什麼出現嗎?我們建大棚以前,土壤是沒有問題的,為什麼經過幾年種植以後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今天我們就帶大家瞭解一下,怎樣才能處理土壤,解決這樣的問題!
大棚土壤種植一直很不錯,為什麼還會出現鹽化的情況?一般大棚種植都是大肥大水的作物,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學肥料。化學肥料,比如複合肥氮磷鉀45的,但是剩下的55就是填充料,填充料很多都是用鹽,一些石粉而做成的。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就會出現殘留,殘留的東西就是鹽,所以出現了鹽化。
大棚土壤不管土壤是酸性還是鹼性,都會出現鹽化的情況,和土壤酸鹼度沒有關係。
那我們怎麼處理才能把改良土壤,減輕鹽害呢?一般情況我們在大棚空閒時可以大量灌水,用水把土壤中的鹽分稀釋掉,然後隨水下沉土壤深處。大棚種植多數植株都是淺根作物。可以連續大水漫灌,2~3次會沉降掉70%以上的鹽分。還可以透過悶棚降低鹽分,對土壤進行殺菌,促進根系的生長。
植株移栽以前,底肥可以多用有機肥和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還可以分解一部分鹽。有機肥混合到土壤中可以稀釋土壤中的鹽分。
假如想要徹底解決這種情況,主要是轉變思想的問題。減少複合肥的使用量,補充大量元素,可以用低殘留,高吸收的水溶肥來解決,這樣會有效的減少鹽害。
我們經過多年實驗效果很好,你學會了嗎?你可以自己實驗一下。
-
6 # 一起葡萄
目前鹽漬化比較嚴重的不僅僅是大棚,露天高效農業區也一樣的嚴重,我只懂葡萄,就談談葡萄園鹽漬化的解決方案吧。
土壤是一個江湖,在這個江湖中,有各種各樣的武林高手(微生物),黑白兩道,正邪兩派都有,牆頭草更多些。多年來相安無事,最近幾十年江湖中出現增產的武林秘籍《葵花寶典》,於是江湖中掀起了血雨腥風。各派高手在爭奪《葵花寶典》時相互殘殺,於是精英盡失,人才凋零,練了《葵花寶典》的也非殘即死,江湖不再有血有肉有故事,而是鹽漬化。
解決鹽漬化首先要恢復江湖的人口,然後要形成新的各大門派,相互制約才能相安無事,一家獨大很難不走邪路,大量優質的有機質的投入必不可少,這需要時間,更需要錢,所以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在區域性先重建江湖,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到一點,然後逐步擴大,像攤大餅一樣。
所以這些年我們在葡萄根系周圍開溝喂有機肥,人為的誘導根系集中在施肥溝周圍,可以很好地解決土壤環境惡化的問題,開溝的位置和開溝寬度,深度和負載量相關,負載量越大,就需要更大的根域面積,開溝位置也就離定植行越遠,一般大架型就要大負載,大根系。
-
7 # 四十男人一朵花
大道至簡,沒那麼多這那的大道理!多年的複合肥使用消耗了大量的碳導致有機質的缺乏!從而出現了土壤團粒結構的鬆垮,造成了土壤的吸附能力變差,通透性變差,原本可以吸附的各種重金屬,鹽分也被散落在土壤之中,隨著水分的上下傳導浮浮沉沉!這個生態環境的改變也讓微生物的平衡出現變化,一些耗氧的有益菌逐步不能適應土壤的酸化,鹽化,板結缺氧!從而一些厭氧的適合酸性土壤的有害菌數量逐步擴大了繁殖數量!所以根腐死棵等病害年年加重!高鹽對於作物的鹽反滲透脅迫也隨之變重!這二者結合復發的危害越來越嚴重!這是目前土壤本質的問題!
方法: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進行土壤殺菌(精甲霜-惡黴靈或者咯菌氰-嘧菌酯都可以),逐步補充有機質(發酵、利用率高的載體),以及使用菌的啟用劑(酶)啟用土壤的原生菌!因為有機質的補充以及土壤生態系統不是一天恢復的!所以還要配合一些化學的殺菌來進行土傳病害的防治,堵住病源!這也是目前最有效最低成本也是最根本的,不接受反駁,特別以菌抑菌理論的!
-
8 # 村西老三
一、改良工程——水利改良
鹼地改良種植當中,水利改良很重要。一切生物、植物都離不開水,大家都很瞭解。
二、種植工程
(1)選種(778)
(2)育苗
(3)草害、病害
(4)PH值管理
(5)施肥
(6)直播栽培
選種——“財淵78”
特徵特性:
本品種比超級稻(吉粳88)早熟4-5天,株高100釐米左右,稻穗半直立,緊穗性,穗長18-20釐米,主莖大穗260粒左右,千粒重為23.6克,屬橢圓粒,小粒型米,米質清透光澤,無腹白,米粒均勻,出整精米率高,口感香軟,飯味醇香,芳香四溢,剩飯不回生.因其是在未經汙染的鹽鹼地種植的稻米,所以具有弱鹼性,有利於人體健康,深受消費者歡迎。
“海水稻”的水是海水嗎?
“海水稻”還不能真的灌溉海水或在海水裡生長。“海水稻”的耐鹽能力,還遠遠談不上耐受真正的海水。近年來,媒體與各級政府對“海水稻”給予鋪天蓋地的超常關注。如果真能夠用海水來生產水稻,將是人類歷史上舉世無雙的偉大成就,怎樣評價都不過分。既然專家把這種水稻稱作“海水稻”,並由此獲得超常的關注和轟動效應,理應先從什麼是海水、什麼是水稻講起。
雖然地球上的水很多,但並非什麼水都可以被稱作海水。海水通常都是特指海洋裡的水。而海水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鹹,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35克鹽,其餘965克是H2O或曰淡水。 相比對海水的瞭解,人們對水稻的認識更多。因為水稻是華人的主糧,也稱大米。其產區從南至北、從東到西,幾乎遍及全國一切具有水資源條件的地區,都有水稻的身影。
遠在數千年前,華人已在鹽鹼地栽培水稻並取得優異的成就,但之所以能夠在鹽鹼地栽培水稻並獲得豐收,主要是依靠發達充沛的水利設施與淡水資源。事實上,只要有充足的淡水,任何鹽鹼地都可以栽培水稻,對華人來說,這是老祖宗幾千年前就掌握了的成熟技術。
可見,在鹽鹼地上種水稻嚴格地說是一項古老的成熟技術,已談不上什麼創新或創舉。那麼,傳統的水稻能夠耐受多高的鹽含量呢?根據文獻記載,水稻的耐鹽能力最高可以達到4‰~5‰,當然,這是在淡水灌溉的條件下。事實上,鹽鹼地裡產出的水稻由於鹽鹼造成的滲透勢影響,其稻米的品質和口感特別好。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鹽鹼地區生產的水稻經常被作為貢米或深受市場歡迎的原因。
三、PH值管理
中、重度鹽鹼地改良和種植,離不開PH值管理,首先時降鹽鹼,一定要把PH值降到8以下,這個PH值在改良種植過程中一直髮生著變化,隨時檢測,隨時採取措施。例如:插秧後,進入伏天,溫度升高,鈉離子從土壤膠體脫附融到水裡,土壤PH值7.5,水的PH值就上升到9.5,如果不及時進行排水,後果就會非常嚴重,所以供排水一定要順暢,尤其是第一、二年。
四、施肥
鹽鹼地改良,施肥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它和一般的土地施肥不一樣。鈉離子千分之三以上的時候,不吸水、不吸營養,植物生長就受阻。另外經常換水導致底肥作用非常受限,效果不好。因此,最好是用葉面肥,就像是人一樣,有病吃不了飯的時候,就得打吊針來提供營養。所以針對鹽鹼地改良施肥的特點,我公司研製了“大量元素水溶肥”,並取得國家農業部的審批。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所長孫強在大安及鎮賚鹽鹼地改良種植期間使用鹽鹼地改良劑、鹽鹼地改良肥、大量元素水溶肥。尤其是大量元素水溶肥在水稻種植中追肥效果明顯增產、增效、而且還能早熟一個星期左右。
五、直播栽培
鹽鹼地大面積改良種植用育苗、育秧、插秧的模式成本太高,每公頃5000多元,另外呢育秧土很難搞到,低溫、風大,育秧這關很難過,插秧人員又很少,能不能做到直播栽培呢?我們也做了十多年的摸索,這個育秧、插秧和直播栽培水稻相差25天——30天,產量也相差3、4千斤,所以能夠直播水稻栽培,種地就容易多了。直播栽培有幾個條件:地必須要平、PH值一定要降到7以下、供排水良好、選擇抗鹽鹼的品種、這個栽培上的做法一個是旱播,一個是水播。
六、鹽鹼地改良中做大棚改良的探索:
東北蘇打鹽鹼地很多,1000萬公頃,蓋大棚改良種植很有條件,但北方還是冬天的時間太長,大部分以供暖的方式栽培,使用經濟效益不好,不掙錢。那麼不供暖栽培可不可以?很多人對這方面做了探索,也有成功的案例,經濟效益也很好。
吉林農業大學呂鐵彪教授設計的這個大棚北牆,就地取土摻固化劑做的牆體,後面貼的發泡水泥,南側用的氧化鐵、氧化鎂吸熱、放熱材料,所以白天吸熱,晚上放熱,即使不供暖也可以種植蔬菜,效果良好。
七、鹽鹼地改良種植最具有有機耕作的條件----空氣、土壤等。
1、施肥的誤區:化肥本質上就是利用化石能源將原本需要好幾年才能完成的“礦化”過程在很短的時間裡快速完成,也就是說,化肥和有機肥雖然看上去水火不相容,但最終的產物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植物生長所需的氮磷鉀等礦物質,這就是為什麼有機食品從營養上來講和非有機食品是一樣的。
2、測土配方的誤區
3、不同的土壤、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生長期施肥誤區
八、用種草的方法改良鹽鹼地模式的探索:
東北鹽鹼地分為兩類:鹽鹼地和草原,鹽鹼地和草原可以改良種田,草原必須得種草,不能種地,這是鹽鹼地改良種植當中很重要的一環。 鹽鹼地種草,一個是改良土壤,一個是為畜牧業提供草,改良鹽鹼地種草是很好的一種改良模式,也請教了一下柳參奎教授,給我們做了很多知道這一方面我們也進行了探索。
經過10多年鹽鹼地改良,我們相繼研發了一些相關產品
鹽鹼地改良種植專用肥 育秧土調理劑EM微生物菌劑
財淵78弱鹼稻花香大量元素水溶肥 玉米秸稈生物發酵劑氨基酸微生態水溶肥
水稻壯秧劑大中量元素水溶肥 鹽鹼地改良劑水田防滲保水劑 生物農藥殺蟲劑生態農藥
-
9 # 燕子在新疆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蔬菜不再是靠露地栽培了,吃季節性蔬菜了。而是鑄造鋼筋水泥,利用棚膜覆蓋和光照條件實行大棚栽培,不論是在何時都可以吃上自己喜歡的蔬菜了。隨之帶動了大棚蔬菜的大面積擴大和種植。可是在大棚蔬菜栽培時,農戶為了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對土壤的養護,導致土壤鹽漬化嚴重,蔬菜大面積減產,甚至病害增多。
什麼是土壤鹽漬化?如何判斷鹽漬化呢?土壤鹽漬化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鹽鹼化。是指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後,鹽分積累在表層土壤中。我們平時看到地面長有很多青苔,或靠近根系的部位有很多黃鹼或白鹼,這些都是鹽分在土壤中積累的結果。
大棚土壤鹽漬化越發厲害,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①大棚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小環境,土壤溼度過大,致使大量鹽分積累在土壤表層;②棚裡的溫度過高,加上溼度大,施用未腐熟的農家肥時,大量的氨氣揮發出來,使一些鹽分存於土壤中;③現在不少種植戶為了圖省事,大量使用化肥,一些化肥未得到充分利用,堆積在土壤中,使土壤鹽分增加,導致鹽漬化嚴重;④澆水過多,土壤的通透性較差,板結嚴重,鹽分不能移到土壤深層,反而隨水上升到土壤表層,水分蒸發而鹽分積累下來。⑤棚室栽培雨水不能進入,土壤的鹽分不能隨雨水流失到深層土壤中,而殘留在表層土壤中。
土壤鹽漬化的危害有哪些呢?一般土壤鹽漬化的地塊,土壤板結嚴重,造成幼苗定值後緩苗慢,還容易增加病害發生。土壤鹽漬化的地塊,肥水的利用率降低,果實和植株生長得不到充分利用,致使出現畸形果或植株矮小等,造成肥料浪費,減少蔬菜產量,直接影響經濟效益。
土壤鹽漬化危害嚴重,採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是我們種植中的一項重要任務。①深翻土壤,同時摻入適量的沙,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通透性,使鹽分能夠很好的下滲。②追施腐熟有機肥,因為未腐熟的有機肥含有大量的氨氣,防治氨氣揮發,避免鹽分的積累。每畝我們可用4000千克做基肥,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肥力,防治土壤板結有很好的效果。③澆水浸泡:我們可用夏季棚室的空閒時間,向棚中大水漫灌,使土壤表層積水達到3-5釐米,浸泡5-7天后排幹,曬乾後即可栽培。④採用現在新型的生物菌肥,生物菌肥可以分解土壤中的鹽分,減少一部分鹽分的殘留,增加土壤通透性,從而改善土壤鹽漬化。
棚室土壤鹽漬化越發嚴重,只要是和溫度,溼度有關,所以在高溫乾旱季節比低溫高溼的季節發病嚴重,在乾旱,半乾旱的土壤中比溼潤的土壤,鹽漬化嚴重。也和我們種植管理有關,施用腐熟有機肥比未腐熟的發病慢,深翻土地比淺耕的發病慢。所以我們在防治時要從改變溫度,溼度和改善土壤肥力和結構出發,採取綜合治理,才能有效的防治土壤鹽漬化。〔謝謝你的閱讀,更多的農業技術盡在我的空間,喜歡的可以點選關注。〕
-
10 # 基層農人
自己溫室大棚的土壤鹽漬化越演越烈,如何治理才能治標治本?
溫室大棚的土壤鹽漬化主要與超量施入化肥、土壤得不到雨水的淋溶有關,化肥施入超量,使當年有相當數量的鹽離子,沒有被作物吸收而殘留在耕層土壤中,再加上溫室塑膠膜的遮雨作用,土壤得不到雨水淋溶,在蒸發的作用下,使大棚內土壤水分由下而上,不但不能帶走多餘的鹽分,反而使深層的鹽分聚集在土表,使土壤表層鹽化加重,而露地土壤水分的總趨勢是由上向下,可溶性鹽離子也都隨水下滲,因而表土內很少積累鹽分,這就是把一塊好好的地種植幾年溫室大棚,土壤會變成鹽漬化的主要原因,我們在治理和改良溫室土壤過程中也可用到這個原理。
那麼如何治理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呢,
一,首先要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每年都應大量施入腐熟有機肥,灌水時應儘量採用膜下暗灌或滴灌,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
二,合理施肥:增施腐熟有機肥,以增加土壤對鹽分的緩衝能力,化肥施用,應避免過量,儘量少量多次並隨水追肥,在化肥選用上,溫室大棚儘量少施硫酸銨、氯化銨等含副成分的化肥,這些肥料的可利用部分被蔬菜吸收後,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殘留在土壤中,會使土壤鹽溶液濃度升高,加重土壤鹽漬化程度。
三,洗鹽:在雨季到來前,可揭掉塑膠膜,讓土壤得到充足的雨水淋洗,也可在蔬菜收穫後,在棚內大水漫灌洗鹽。
四,生物除鹽:夏季在棚內可種植吸肥力強的禾類作物,吸收土壤中多餘的氮,可降低土壤溶液濃度,或結合整地,可施入鋸末、玉米稈等合碳高的有機物,讓它們在分解過程中,透過微生物的活動來消耗土壤中的可溶性氮,降低土壤溶液鹽濃度和滲透壓,緩解鹽害。
五,深翻土地:大棚土壤每年深耕兩次,切斷土壤中的毛細管,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抑制返鹽,而且深耕還可以把積鹽較多的表土和積鹽少的深層土混勻,可起到稀釋耕層土壤鹽分的作用,或可剷除積鹽較多的土層,回填客土,以改善耕作層土壤環境。
-
11 # 牧心三農
對於大棚內的鹽漬化問題,只要是種大棚的人都多少會遇到。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大水洗鹽,增施有機肥,施加腐殖酸、菌劑、活性矽,等等。但對於大棚種植戶來說,土壤問題解決的成本問題往往放在前面。而土壤鹽漬化問題是一個長期變化生成的過程,不可能一次性被解決,所以選擇一個比較經濟、不額外增加太多成本的方式或許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對於大棚種植戶來說,每年夏天大約有兩個月左右大棚一般是閒置的。而這段時間正好是高溫多雨的季節。要是可以在上茬收完之後,將棚膜收起來,就可以利用自然降水淋洗鹽分。同時由於雨熱同期,適合作物生長,可以播上一季青貯玉米。既可以吸收掉蔬菜不吸收而殘存的一部分鹽分,又可以避免雜草成勢給後茬帶來不便。待後茬整地時,再將玉米杆粉碎翻入地裡,又是很好的有機物。這樣處理既結合大棚種植規律去解決鹽漬化問題,又儘可能減少投入。
-
12 # 善農科技
關於土壤板結,不單單是大棚,其他水果園,糧食地都出現這些問題,土壤酸化鹽化很嚴重,全國其他地方我去的地方不多,長三角我是很熟悉的,整個長三角土壤都是很差的了。 我是種了十年的葡萄四年的番茄和蔬菜的農民,草莓種過一年。由於當時是買別人的大棚,買來時別人都種了很多年的地了,所以上面都是紅色,白色,青色的,蔬菜種上不長,容易生病,番茄青枯病灰黴病都很嚴重。 後來我用了很多方法改良,都不是很理想,之後我接觸了一個專家,用苦土和有機肥,兩年時間改變了這種狀況,後來種出的水果和番茄,味道非常的好,農藥的使用量確實減少了很多。
回覆列表
日光溫室大棚土壤次生鹽漬化的形成及其鹽漬化程度與設施環境及人為耕作管理密切相關。溫室大棚條件下,土壤的水、肥、氣、熱等肥力因素及耕作管理措施與露地栽培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其特點就在於大棚栽培環境的封閉性以及栽培管理上的高集約化、高複種指數和高施肥量。在大棚生產中,種植戶常過量施用化肥和有機肥,一些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及其副成分便大量殘留於土壤中,成為土壤鹽離子的主要來源,加之大棚栽培較自然條件下的水分淋洗作用弱,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量大,長期使用則導致土壤鹽分的積累。 1.1溫度和溼度 大棚栽培條件下,由於作物生長環境密閉,棚內的溫度和溼度明顯高於露地。高溫高溼的環境條件促進了土壤固相物質的快速分解與鹽基離子的釋放,同時也提高了硝化細菌的活性,使土壤中殘留的N03-N含量增加,從而加重了土壤的次生鹽漬化,成為導致大棚土壤次生鹽漬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據調查,在0-20cm的土層內,棚內土壤溫度均高於棚外,地表平均溫度比棚外高6-8℃,其中冬季高7~8℃,早春高6℃左右;且在同一天內不同時段的土壤溫度變幅較小。另據測定,設施大棚內空氣相對溼度一般保持在60%~100%,尤其是在冬季不通風條件下,地面蒸發和蔬菜蒸騰的水分不能外散,空氣溼度通常達80%--90%,夜間更高達100%。 1.2地下水水位及其礦化度 大棚栽培條件下,由於不合理的耕作栽培措施所造成的土壤水文條件惡化,地下水位上升,以及土壤水分蒸發劇烈等也是引發土壤次生鹽漬化的重要原因,且土壤的積鹽程度與地下水水位及其礦化度的高低密切相關。不合理的灌水方式會抬高地下水水位,從而影響大棚土壤中鹽分的移動和累積:一方面,地下水位過高不利於土壤排水,這樣既妨礙了鹽分的淋洗,也阻滯了淋洗水的下降,從而延長了鹽分在土體中的滯留時間;另一方面,上升的地下水溶解了下層土體中的鹽分並將其運移至較淺的上層土體,加速了鹽分的表聚。當地下水位相同時,其礦化度越高,土壤積鹽量就越大,大棚土壤的次生鹽漬化就越易產生。在山東莘縣五大鹽鹼條帶上,地下水礦化度多為2-5g/L,而莘縣89.2%的地下水是弱礦化度水,為0.5-2g/L(表1)。 1.3盲目偏施單一化肥和大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壤鹽分提高 不同種類肥料即使在使用量相同時,所導致的土壤滲透壓的增加也不同,通常用肥料的鹽效指數表示。肥料的鹽效指數越大,導致作物鹽害的可能性越大。如尿素、硫酸銨、磷酸二銨、過磷酸鈣、氯化鉀和硫酸鉀的鹽效指數分別為75、69、34、8、116、46,這些肥料之間的鹽效指數差異非常明顯,應儘量施用鹽效指數低的化肥。 生產上盲目大量施肥和偏施氮肥是造成大棚土壤次生鹽漬化的另一重要因素。重施化肥,輕施有機肥和微生物肥料。缺乏有機肥、化學肥料和微生物肥的合理搭配使用,從而導致土壤生態失衡,土性變壞,肥力下降,土壤次生鹽漬化嚴重。多數研究認為,設施栽培中氮肥用量大,土壤中硝酸鹽積累多,並且種植時間越長積累量越多,同時土壤中硝酸鹽殘留量與總鹽濃度呈明顯正相關。長期大量施用中性鹽類(含a-、s042-)的化學肥料和含NO3-的複合化肥,也可形成次生鹽漬化土壤。例如,菜農為了多產蔬菜,大量使用無機肥,致使用肥量過大,土壤全鹽含量增加。大多數菜農在蔬菜的開花結果期,大量衝施高鉀肥料,結果因為施肥量大,施肥過偏,導致鉀元素在土壤中積累過多,致使土壤出現鹽漬化。 從表2可以看出,大棚施巴量是大田的5倍,並且遠遠超過大棚蔬菜生長過程的平均需要量1440kg/hm2。過量施用肥料,造成肥料當季利用率低,養分在土壤中大量積累。由此可見,大棚栽培條件下肥料的高投入是大棚土壤中養分與可溶性鹽分增加的一個根本原因。 此外,人畜禽糞便的生施、多施也對土壤的次生鹽漬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由於大棚內溫度高,人畜糞尿迅速分解後,大量的氨被揮發掉,一些硫化物、硫酸鹽、有機鹽和無機鹽等殘留於耕層土壤中,造成大棚內土壤鹽化板結。 1.4大棚型別及其使用方式 大棚土壤鹽分含量因大棚型別不同而有差異。玻璃溫室和連棟大棚是全年性覆蓋大棚,由於缺乏雨水淋洗作用,加之土壤水分經常陛的向上運動並不斷地從地表蒸發,使土壤終年處於積鹽過程中,因而鹽害發生早且重,通常種植2~3年,即出現鹽害。據測定,此類大棚種植3年以上的耕層土壤含鹽量可超過2.08kg。而普通塑膠大棚(包括日光溫室)由於受季節性揭棚和雨水的淋洗作用,鹽分含量在1年中會出現明顯的季節性消積變化,即冬春覆棚時表土鹽分積累,夏季揭棚後,表土含鹽量明顯下降。但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整個土體內鹽分仍呈逐年累積趨勢,所以土壤積鹽的潛在威脅較大,若不注意防治,一般使用5年左右便會出現明顯的鹽害。 大棚內採用地膜覆蓋對於保持地溫、減少水分蒸發、控制鹽分積累、降低棚內溼度、減少病蟲害等均具有顯著的效果,尤其對土壤鹽分積累的影響最為明顯。吳志行等…研究表明,大棚+小棚+地膜的土壤Ec值最小,土壤含水量最高;其次為大棚+地膜、大棚+小棚的大棚;而大棚覆蓋的土壤Ec值最高,其含水量也最少。因此,土壤覆蓋的層次越多,其保水性愈好,Ec值愈低。除上述因素外,設施土壤次生鹽漬化的形成還與大棚栽培條件下的連作重茬、灌水頻繁以及無法引入大型耕作機械造成的耕層變淺等因素有關,這些都加劇了土壤次生鹽漬化的形成。 2 溫室大棚土壤鹽漬化的防治措施 2.1 實行配方施肥技術,合理施用氮、磷、鉀化肥 合理選擇肥料品種,常用化肥的致鹽能力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氯化銨>氯化鉀>硝酸銨>硝酸鉀>硫酸鉀>尿素>三元複合肥>二元複合肥。由此可見,含氯化肥的致鹽能力較強,在大棚施用時要注意氯化物、硝酸鹽、硫酸鹽肥料的使用量。根據蔬菜氮、磷、鉀的吸收量和產量水平,確定氮、磷、鉀的施用量;提倡施用配比合理的蔬菜專用肥料;還要注重配施中微量元素,矯治生理缺素障礙。一般蔬菜施肥原則是增有機、調鹽分、穩氮控磷穩鉀、補微、巧施生物肥。多年大棚要控制磷、鉀肥用量,適量補微。 增施有機肥料,注意控制和減少化肥用量。保護地土壤要培肥地力,獲得較高產量,提高產品品質,應增加有機肥用量,使有機肥提供的營養佔總 養分的50%。最好是施用纖維素多(即碳氮比高)的有機肥,既增強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又利於大棚蔬菜側根的伸展,增強蔬菜根系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禁用含獸藥殘留超標的畜禽類糞便和工業汙染的垃圾或廢水沉澱物,杜絕施用生雞糞,最好的辦法是玉米秸稈+畜禽糞+酵素菌來漚制。 配施微生物肥料,可以減少化肥用量,緩解土壤障礙。尤其在高肥力土壤上,配施微生物肥料,能降低化肥用量,還可比常規施肥增產10%左右。 正確使用衝施肥,對於冬春日光溫室蔬菜追肥可以隨水衝施,但要控制水量不可過少或過量,以促使養分分佈均勻。對深根蔬菜進行溝施或穴施,施用前先將衝施肥稀釋到一定倍數,均勻分配到事先挖好的溝或穴內,再澆少量水即可。施用衝施肥要根據種植區內的土壤供肥能力、基肥施用量以及作物的需肥特點,確定合適的衝施肥品種。追肥一般很難深施,故應嚴格控制每次施用量,適當增加追肥次數,以滿足蔬菜對養分的需要,不可一次施肥過多,造成土壤溶液的濃度升高。 提倡根外追肥。植物主要依靠根部吸收養分,但葉片和嫩莖也能直接從噴灑在表面的溶液中吸收養分。在保護地栽培中,由於根外追肥不會給土壤“添麻煩”,故應大力提倡。尿素和磷酸二氫鉀,還有一些微量元素都可以作為根外追肥。 2.2撤膜淋雨灌水 利用換茬空隙,撤膜淋雨或灌水洗鹽。夏熟蔬菜收穫後,揭去薄膜,在雨季可不蓋膜,日曬夜淋,對於消除土壤鹽分有顯著效果;或在高溫季節進行大水灌溉,蓋膜使水溫升高,這樣不僅可以洗鹽,而且還可以殺死病菌與地下害蟲,有利下茬蔬菜高產穩產。目前以水洗鹽可採用2種方法:一種是灌水排鹽,即對棚內土壤灌水5-7cm深,浸泡幾天後排除,可反覆進行2~3次。另一種是在下雨時撤除薄膜,借雨水淋洗,也有良好的降鹽效果。 2.3合理輪作,避免重茬 採用果菜類和葉菜類作物輪作,蔥蒜類和瓜果類作物輪作,深根系作物和淺根系作物輪作,可均衡利用土壤中的養分,避免土壤養分的偏耗,提高土壤養分利用率,有效減少生理病害的發生。 充分利用現有土壤狀況,選擇適宜的蔬菜種類。蔬菜耐鹽性普遍較弱,相對來說,甘藍、蘿蔔、菠菜、大白菜、油菜、瓜類的耐鹽性較強,大蔥、大蒜、芫荽、胡蘿蔔、茄子、番茄、芹菜、西葫蘆次之,萵苣、菜豆、洋蔥、黃瓜、西瓜、香瓜、甜椒最差。同一種蔬菜不同品種間、不同生育階段耐鹽性均有差異,一般幼苗期對鹽分最敏感,隨著幼苗生長耐鹽能力逐漸增強,至開花期忍受力又下降。進行抗鹽鍛鍊的方法是播前在種子吸水膨脹後,用一定濃度的鹽溶液浸泡種子一段時間。另外,使用生長調節劑促進蔬菜生長,稀釋其體內鹽分濃度,也可增強植株耐鹽能力。 2.4地膜覆蓋 採用地膜覆蓋,膜下澆水的方法,減少土表蒸發量,從而減緩土壤深層鹽分的上升速度。大棚蔬菜畦面覆蓋地膜,除能保溫、保水、保肥、驅蚜蟲和降低株間溼度外,還有抑制土表鹽漬化的效果。據對蓋膜畦與不蓋膜畦的對比測定,0-5cm土層的含鹽量蓋膜和不蓋膜的比例為0.57:1。這說明蓋膜後,畦面水分蒸發受抑,深層的鹽分不能隨水分蒸發上升到表層。這種治鹽方法只是暫時的治標措施,因為土壤中鹽的總量並未減少。 2.5作物除鹽 土壤中所積聚的鹽分大部分是作物所需養分,所以流失或揮散都很可惜,因此可利用休閒期栽培一茬吸肥力強的作物,吸收殘留的養分。以玉米為例,其根系較深,吸肥力強,是比較理想的除鹽作物。可以在夏季休閒期蔬菜收穫後種植一茬玉米,採取菜糧輪作的栽培模式,經過一茬玉米的生長,可使土壤含鹽量大大降低,為下茬蔬菜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2.6採用先進的灌溉技術 採用地下滲灌、滴灌等灌溉技術,可以將肥料溶解於水中直接灌向作物根部,既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緩解土壤積鹽,還可以防止表土板結和雜草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