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衛怡682
-
2 # 江湖小曉生
甄宓是魏文帝曹丕的妃子,也是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可是因為甄宓對曹丕的冷落有所抱怨,結果甄宓被賜死。而甄宓的兒子曹叡也就過繼給了當時的皇后郭女王。那麼曹丕為什麼還要選擇曹叡為繼承人呢?
原因一,曹丕沒的選,他兒子病的病,死的死。曹丕命短,只活了40歲就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其實他本人的基因也不是很好,所生的兒子基本上都是短命鬼。早在曹操還活著的時候,曹丕就刻意隱藏自己有肺病,生怕曹操會發現從而放棄他這個儲君。
曹丕登基以後,不斷納妾,不斷生兒子,可是兒子們沒幾個能夠活下來的,很多都是在襁褓中病死的。曹丕本來非常喜歡曹禮,想要立他為太子,可是曹禮身體也不爭氣,曹丕快要病死的時候,曹禮也快病死了。而曹叡是曹丕的長子,已經活到了二十多歲,自然是隻能選擇曹叡了。
原因二,曹叡已經改認皇后郭女王為母親,算是曹丕的嫡長子。曹丕的皇后是郭女王,可以說,曹丕能夠上位,還要多虧自己的這位皇后,所以曹丕對郭女王是很不錯的。不過可惜的是郭女王這位皇后並沒有兒子,在曹丕賜死甄宓以後,便將曹叡交給了郭女王撫養。那麼就這樣,曹叡就成了曹丕的嫡長子。
因為曹叡本身就是長子,只不過甄宓不是皇后,只是曹丕的小妾。現在曹叡過繼給了郭女王,郭女王是皇后,所以曹叡自然就是曹丕的嫡長子。自古都是嫡長子繼承製,所以曹丕自然會首選曹叡為繼承人了。而且曹叡對郭女王是真的孝順,這一點也讓曹丕非常欣慰。
原因三,曹叡負有賢名,是曹操認定的接班人。早在曹操還活著的時候,曹叡就展現出他非同一般的聰明才智。曹丕能夠成為太子,或許也有曹叡的一部分功勞,曹操甚至欣慰地跟曹叡說,有這個孩子在的話,他們老曹家的基業就可以守住三代了,可見曹叡是深得曹操喜愛的。
曹丕登基以後,曹叡也展現出自己的賢能,平日裡只結交有才能的人,從來沒有過超越禮節的事情。而且曹叡跟曹丕身邊的一些大臣關係不錯,每次曹丕問及曹叡的時候,他們都讚不絕口。久而久之,曹丕自然是更加喜愛曹叡的了。
原因四,曹丕必須要對曹魏負責,所以只能選擇有能力的曹叡。當時的曹魏並沒有一統江山,曹丕本人也嘗試過伐吳和伐蜀,都宣告失敗了。所以這個時候的國家還是比較動盪的,老曹家的江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穩定。如果選擇一個沒有能力的孩子繼承皇位,極有可能讓其他兩國有機可乘。而曹叡不僅能力出眾,而且品行端正,是個可造之材。
從老曹家的基業來看,曹叡也是曹丕的首要繼承人。曹叡上臺以後,果然沒有讓曹丕失望,他勵精圖治,不僅保證了曹魏地盤的完整,而且解決了遼東邊疆的隱患。和曹操、曹丕堪稱曹魏三祖。
總結,曹丕主要看中曹叡身體好,堪當大任,可是戲劇性的是,曹叡居然只活了36歲,果然曹丕短命的基因實在是太強大了。 -
3 # 尋根拜祖
不明白提問者為何用“還敢”這個詞,難道說曹叡即位後,能因為殺母事件而不認爹?還是覺得曹丕殺甄宓,是因為曹叡身份存疑,本就是袁家人?亦或是甄宓之死,事關郭女王的構陷,曹叡即位會對郭女王報復?除此而外,實在想不出來,曹丕有什麼不敢的。那就按著三個問題做回答吧。
一、曹叡對曹丕殺其母是否怨恨,且會產生對曹丕不利的行為?曹叡的怨恨是肯定。甄宓(其實歷史上甄宓並未留下名字,甄宓是後人附會《洛神賦》加上去的)被曹丕賜死的時候,曹叡十五週歲。曹叡因母親的事受牽連,由齊公降為平原侯。
《魏書》記載:“文帝始以帝不悅,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為嗣,故久不拜太子。”曹叡因為母親的事,表現出來“不悅”,曹丕想立徐姬的兒子曹禮為繼承人,所以遲遲沒有立太子。
這段記載明確說明,曹叡對母親的事是耿耿於懷的,以至於被降了爵位。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曹禮太小(推算此時曹禮大約四歲),以及曹叡自己的主動糾偏,他肯定從曹丕的候選人名單中被劃掉。
曹叡“為置家臣庶子,師友文學,皆取正人,共相匡矯。兢兢慎罰,事父以孝。”不久又發生了一件事,讓曹丕徹底改變了對曹叡的不良印象。
有一次,曹叡雖父射獵,圍住了一對母子鹿,曹睿懇求父親放過這對鹿,曹丕不聽,一箭射死母鹿,並令曹叡射殺小鹿。曹叡跪倒哭求:“陛下已經殺了它的媽媽,我實在不忍再殺小鹿!”曹丕聽了“深奇之”,產生了恢復曹叡嗣子的念頭。
其實明眼一看就知道,這段故事明顯是編造的,且編造得一點都不高明。曹叡的回答,難道曹丕不可以理解為:這孩子還是對我殺了他媽媽耿耿於懷啊!那曹叡還有出頭之日了嗎?
我們不大清楚,甄宓究竟犯了多大的錯,導致曹丕不但處死了她,還以發覆面,以糠塞口,這種侮辱的方式下葬。但即便是曹丕錯了,作為兒子的曹叡,也要把對父親的怨恨壓在心底,在世人面前他也要裝出一副孝子的姿態來。
這是禮法規定,也是為人子沒有選擇的無奈,即便放在今天,父母矛盾,做子女能攪進去自己的恩怨嗎?何況古代女人本就沒有地位。現代人高喊“世上只有媽媽好”,古人爸爸才是唯一的根,孔子就認為,兒子對爸爸要比對媽媽親才對。
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別說妾,即便連妻,都是男人的附屬物,太子的母親被殺的不計其數。比如漢武帝及北魏就有傳統:立子去母。所有太子的生母必須處死,哪個太子因此敢對父親說半個不字?
所以,曹叡無論心中有多少恨,也絕不敢對曹丕做出格的事,人倫如此,否則他就不配為君,甚至不配為人!
二、曹叡身份存疑嗎?他會不會是袁熙的遺腹子,從而偷摸篡了曹家的位?曹叡出生在建安九年,還是建安十年,這件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自古以來就引發了一段疑案。按《三國志》的說法,曹叡駕崩時三十六歲,反推他應該出生於建安九年。
如果是這樣,就出大問題了。原來曹叡的生母甄宓,是袁紹的次子袁熙的夫人,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破冀州,曹丕衝入袁府,把甄宓當戰利品,帶回他的府中。如果曹叡出生於建安九年,你說這孩子該姓啥?
裴松之在做《三國志》註釋時,鄭重交代,曹叡應該出生於建安十年。這件事是明擺的事實,倘若曹丕納甄宓在四五月份,還可以拿早產說事,八月份怎麼也說不過去,曹家人沒那麼傻。之所以產生“疑案”,是因為民間習俗,一般以虛歲計算年齡而已。
因而,曹叡的血統是無可置疑的,這種爭議純粹是無聊透頂。
三、曹叡即位,會對郭女王不利嗎?這件事確實是懸案。史書有兩種記載,一種說郭女王就是正常死亡,另一種說法是,郭女王驚懼而死,或者被曹叡害死,甚至說,郭女王死後,曹叡讓郭女王跟甄宓一樣,口含糠發覆面下葬!
曹叡為什麼對郭女王如此仇恨,這就要從她與甄宓的恩怨談起。
郭女王沒有留下名字,女王是她的字號,她是曹丕生前唯一的皇后。有一種說法是,曹丕登基後,因為郭女王對甄宓的陷害,導致甄宓被賜死。
曹丕決定重新立曹叡後,將曹叡過繼給郭女王,立為嫡子。曹叡剛開始非常抗拒這件事,過了一段時間後,才慢慢接受事實,對郭女王恭敬有加。
如此說來,曹丕是有理由相信,將來曹叡登基,會報復郭女王。果然,曹叡即位後,責問郭女王甄宓的死因,郭女王憤憤不平地說:殺害甄宓是先帝的決定,為什麼要責怪我?最終她還是沒逃過曹叡的報復。
不過,這只是一面之詞,《魏書》沒有記載。甄宓去世時,曹叡已經十五週歲,他對母親的死因,不大可能一無所知,假如很明擺的是郭女王陷害,又何來郭女王拿曹叡當親兒子撫養?
曹叡即便有所抱怨也是正常,皇后位置只有一個,郭女王得寵,母親受害,女人之間難免有爭寵,難道一定就有你死我活的陰謀?相反,曹丕敢把曹叡交給郭女王撫養,又敢立他為太子,說明至少曹丕認為,郭女王沒有做對不起甄宓的事。
四、曹丕為什麼要立曹叡,難道無人可以替代嗎?曹丕一共有十個兒子,曹叡是皇長子,曹禮是皇六子。大致推算了一下,曹禮去世的年齡大約十五歲左右,無嗣。曹丕駕崩時,長子曹叡二十一歲,曹禮約十歲,皇后郭女王無子。
從以上資訊來看,曹丕立太子面臨幾個問題:
1.無嫡子,按宗法制只能立嗣以長。
也就是說從法理上講,曹叡是唯一合法繼承人,除非將其他某個兒子過繼給郭女王;
2.最喜歡的兒子年齡太小,不足以擔大任。
曹丕去世前,他的次子和四子早夭,實際上也就曹叡和三子曹蕤成人了。帝國剛剛開張,立幼子顯然對國家太不利了,曹禮出局,候選人只有曹叡和曹蕤。曹蕤史書記載極少,估計應該比曹叡小五歲左右,除非有特殊才能,否則他與曹叡沒法競爭。
3.作為長孫,曹叡深得曹操喜歡。
曹叡繼承了母親的基因,既帥氣又聰明。史書記載:“帝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每朝宴會同,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曹操認為,曹叡就是曹家基業必然的繼承人,所以大小就將他帶在身邊,刻意培養。
透過以上分析,曹丕殺甄宓,與傳位給曹叡,並不存在大家所擔心的種種惡果,同時,由於曹丕去世太早,他也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
-
4 # 潘不安講究史
曹叡的繼位非常類似於清朝時的乾隆,兩人都是從小聰慧異常,受到祖父的喜愛,因此常帶在身邊並作為接班人親自培養。
在《三國志·明帝紀》開篇便記載:
明皇帝諱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又引注《魏書》:
帝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每朝宴會同,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可見曹操已經公開認定曹叡為自己、曹丕之後的第三代繼承人,並在每次宴會時都將他帶在身邊。尤其是“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可以說是曹操刻意在為曹叡培養勢力。
曹叡十五歲時被曹操封為武德侯,為此曹丕還專門作《以侍中鄭稱為武德侯傅令》,使當時的大儒鄭稱為曹叡的師傅。由此可見在當時人眼中,曹叡地位已經被曹操和曹丕雙料認證,幾乎無可動搖。
至公元220年,曹操死時,曹叡已經大約十六七歲了。在這十幾年的悉心培養下,相信曹叡在朝中已經羽翼豐滿,更兼當時依然受到漢代重孝道的影響,其地位即使是曹丕也很難再推翻。
黃初二年,曹丕稱帝的第二年,曹叡被封為齊公,但同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曹叡的生母甄宓因為失寵有怨言而被曹丕賜死。這對曹叡的地位產生了很大的衝擊,《晉書·列傳十八》記載:
及至明帝,因母獲罪,廢為平原侯。但之前說過,這時候的曹叡已經羽翼豐滿。所以在第二年的三月,曹丕大封宗室為王的時候,曹叡又恢復了爵位,並封為平原王。
不過曹叡被封的是平原王,而非曹操、曹丕都擔任過的魏王,這平原恰恰又原屬於袁紹,所以看來曹丕心中依然存有很大的芥蒂。因此在《三國志·明帝紀》中明確寫道:
以其母誅,故未建為嗣。《魏略》中也有:
文帝始以帝不悅,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為嗣,故久不拜太子。這京兆王是徐姬所生的曹禮,在黃初三年被封為京兆王,黃初六年又被封為元城王。元城是戰國時期魏武侯公子元的食邑,因此得名,在漢朝屬於魏郡。所以雖名為元城王,其實實為魏王,由此可見曹丕的良苦用心。
可是即使如此曹丕依然只是“久不拜太子”,就能看出廢曹叡改立曹禮在朝中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曹丕只能用緩兵計不斷的拖延。
更重要的是,《魏略》記載了曹丕不願意立曹叡為太子的主要原因是“帝(曹叡)不悅”。甄宓被賜死時,曹叡已經快要成年,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的父親表現出了很大的不滿。如果是其他兒子也就罷了,但曹叡偏偏是精心培養的繼承人,之前也說過曹叡已經羽翼豐滿,如果再立為太子,曹丕就要不得不擔心自己的安危了。因為會選擇扶立曹禮,恐怕正是為了限制分化曹叡的實力。
曹叡也許是察覺到了問題所在,於是在經歷了最初的喪母之痛後,很快便調整了心態。在其後發生的兩件事,被認為是改變曹丕想法的重要原因而被歷史記錄下來。
一是《魏略》記載:
文帝以郭後無子,詔使子養帝。帝以母不以道終,意甚不平。後不獲已,乃敬事郭後,旦夕因長御問起居,郭後亦自以無子,遂加慈愛。二是《三國志》中裴松之引注的野史《魏末傳》載:
帝常從文帝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從,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樹立之意定。第一件事使曹叡再次在宮中找到了強大的後援,並消除了生母被殺對自己的影響,可能使曹丕誤認為他已經走出了事件陰影,逐漸降低了戒心。
第二件事,透過“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的一番話,以鹿喻人成功的引起了曹丕的愧疚之心。更使曹丕驚訝於曹叡的才智,從而在理性上又確定了立曹叡為繼承人的想法。
但從黃初六年,曹丕依然封曹禮為元城王看,他雖然已經決定立曹叡為繼承人,卻還是用曹禮來制衡曹叡的權力。直到黃初七年,曹丕突然病重,臨終的他自然不用再糾結於與曹叡的殺母之仇了,而選擇了曹叡為自己的繼承人。
可整個過程讓我懷疑,甄宓剛被賜死時,曹丕曹叡父子間一定產生了巨大的裂痕,使曹丕動了改立太子的念頭。但這時曹叡已經羽翼豐滿,加上他很快轉變態度,所以曹丕還是選擇以曹叡為繼承人。可是皇家的多疑,讓曹丕不敢直接以曹叡為太子,反而用曹禮限制曹睿的勢力,一直持續到自己臨終之時。
-
5 # 才思敏捷胖虎
四大名著,乃是中國經典的古典文學,它們分別是《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想必這些大家都很熟悉,《西遊記》被翻拍成動畫片和多部版本的電視劇,十分出名,另外三部名著也都被拍成了電視劇,名聲大噪,其中小編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中國老人們有句話說是“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小編就特喜歡看《三國演義》,喜歡其中的魏蜀吳三國三足鼎立之勢,喜歡看魏國曹操如何打拼天下,但最後曹家的天下還是敗在了曹丕的手上,他為曹家的衰敗埋下了一顆種子,後來是曹睿接任了曹丕的帝位,有人問為什麼曹丕不喜歡曹睿呢?曹丕到底是怎麼死的?
曹丕為什麼不喜歡曹睿?
其實曹丕並沒有不喜歡曹睿。
曹丕非常寵愛原本是袁紹的兒媳甄氏,也非常喜歡甄氏給他生的長子曹睿,曹睿15歲就被封為武德侯,16歲被封齊公,17歲被封平原王。可是後來甄氏被人陷害,為曹丕所殺,曹丕對曹睿的態度有所淡化。曹丕始終沒有正式冊立他為太子,甚至一度想立其他兒子做太子,但後來又打消了這個念頭,直到自己病重期間才正式確立曹睿為太子。
曹睿因何會在母親獲罪被殺以後,仍不失去父親的信任並且最終被立為太子呢?原來,這事與一次狩獵有關。
有一次,曹叡陪曹丕去打獵,見到一頭母鹿帶著一頭小鹿。曹丕彎弓搭箭射去,母鹿應聲倒地。曹丕回過頭來讓曹叡射那頭小鹿,沒想到曹叡拒絕射鹿,他解釋說:“父皇已經殺了其母,兒臣不忍再殺其子。”說完他竟流下了眼淚。
這一席話令曹丕大為驚奇,半天也沒有說什麼,更沒有再射箭。但是從那一刻起,他內心已經確定了未來的接班人,就是曹叡。
揭秘曹丕到底是怎麼死的
關於曹丕的死因有眾多說法:
1、勞累,魏建立初期,曹丕對內政進行整改,還要與幾個弟弟鬥法,傷神,另外他年年用兵,以至於勞累而死;
2、性格問題,他比曹操還多疑,而且他三次伐吳皆無功而返,心情自然不順;
3、受風寒,舊疾復發,黃初六年,曹丕在伐吳期間染上風寒,因為那時是秋冬交替之時,加上長江冬天時會起霧,再加上原本曹丕可能有受傷,舊傷復發又加上染了風寒,會洛陽不久就一病不起去世了;
4、美色,曹丕即位之後,為了滿足自己私慾,擴建後宮,大肆網羅美女。
總的來說,曹丕在位六年,統治期間,曹魏國力進一步增加,版圖得以擴大,多次擊敗羌胡、鮮卑等族的進犯。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陽後一病不起,臨終前託付曹叡於陳群、曹真、司馬懿等人,終年四十歲,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樹不墳,葬於首陽陵
-
6 # 歪史
關於甄宓,這個歷史上爭議頗多,又具有很多的可談性的女子,她本人估計沒有想到,生前人生幾度顛簸,死因備受爭議,死後又傳唱千年的好像不多。
受益於曹植《洛神賦》的傳播影響,在後世都認為他的名字是甄宓。其實他的本名現在沒有人能知道,她的兄弟姐妹都有記載,救她的沒有!何況,在古代男權社會,能留下名字的女性少之又少。所以甄宓這個也是後人根據野史附會上去的。
一樣是因為曹植《洛神賦》的影響,甄氏在後代喜歡閒言碎語的文人筆下,變得神秘而又刺激。甄氏因為長得非常漂亮,於是袁紹把她許配給自己的兒子袁熙,官渡之戰中本,袁紹戰敗,本來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的甄氏,在曹操攻破鄴城以後,變成了戰俘,俘虜他的是曹操的兒子曹丕。此後,她成了曹丕的寵妾。
本來,根據《世說新語》,專好人妻的曹操之前聽說甄氏容顏漂亮,於是攻破鄴城第一時間派人前去找甄氏,誰知道,使者說你兒子已經捷足先登。曹操於是做了順水人情。
《世說新語》: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婦人被髮垢面,垂涕立紹妻劉後,文帝問之,劉答“是熙妻”,顧閴髮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既過,劉謂後“不憂死矣”!遂見納,有寵。惑溺第三十五、,魏甄后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不管如何,袁家的媳婦成了曹家的戰利品,不管是誰的,再加上曹植沒事跑來附會一下,給後人無限聯想。她的爭議也沒有停止過。自魏晉已降,不是成為史家爭論的關鍵,就成了無聊文人消遣的物件。
因為魏晉時代三家分治的情況,一時間史家眾多,自魏之後,她就成了一個矛盾點,各家中說紛紜光是死因就有兩個,一個是被賜死,另一個死猝死。她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魏明帝,也成了爭議人物,一說是曹丕的兒子,另外極大可能是袁熙的遺腹子。
在不同的版本記載中,同樣的一個甄宓,就有不同的行徑,早期,也就是剛剛成為曹丕的姬妾的時候賢明大度,但是後來的多勸曹丕納妾,繁衍子孫,壯大宗族。但是,多年以後,在曹丕成為皇帝以後,逐漸冷落了她,所以懷恨在心,做了個詩來抱怨。導致曹丕大怒隨即賜死她。
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後留鄴。黃初元年十月,帝踐阼。踐阼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後、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資治通鑑》:及即皇帝位,安平郭貴嬪有寵,甄夫人留鄴不得見。失意,有怨言。郭貴嬪譖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賜夫人死。另外一個記載是曹丕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打算立甄氏為皇后,但是甄氏卻因為自己有病在身再三推辭,當時夏天,曹丕想等秋後再說,結果沒等到就崩逝。
《魏書》:帝踐祚,有司奏建長秋宮,帝璽書迎後,詣行在所,後上表曰:“妾聞先代之興,所以饗國久長,垂祚後嗣,無不由后妃焉。故必審選其人,以興內教。令踐阼之初,誠宜登進賢淑,統理六宮。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寢疾,敢守微志。”璽書三至而後三讓,言甚懇切。時盛暑,帝欲須秋涼乃更迎後。會後疾遂篤,夏六月丁卯,崩於鄴。帝哀痛諮嗟,策贈皇后璽綬。可以看出來,不同的史籍記載了完全不同的結果,主角卻完全是同一個人,命運也大相徑庭,失寵成為怨婦而死,讓後急病而死。作為後來人的吃瓜看客,你怎麼判斷?
如說第一種因為嫉妒而死,前期又建議曹丕多納姬妾?何況有根據記載她頗為孝順,孝順之人不大會成為怨婦!
《魏略》:後年十四,喪中兄儼,悲哀過制,事寡嫂謙敬,事處其勞,拊養儼子,慈愛甚篤。後母性嚴,待諸婦有常,後數諫母:“兄不幸早終,嫂年少守節,顧留一子,以大義言之,待之當如婦,愛之宜如女。”母感後言流涕,便令後與嫂共止,寢息坐起常相隨,恩愛益密。《魏書》:十七年正月,大軍還鄴,後朝武宣皇后,望幄座悲喜,感動左右。武宣皇后見後如此,亦泣,且謂之曰:“新婦謂吾前病如昔時困邪?吾時小小耳,十餘日即差,不當視我顏色乎!”嗟嘆曰:“此真孝婦也。”這個記載最大的瑕疵就是新婦這一個詞,曹丕取甄氏是建安五年,建安十七年時候,已經八年了,早過了七年之癢,稱為新婦好像不大合適,但是不知道魏晉時代的新婦有沒有隻是詞面上的意思?
既然,否決掉這個病逝的記載,那麼關於他的死因就是賜死了。可是,以她的身份,作為戰俘,又委身在王侯府第,怎麼會因為爭寵而惹怒皇帝?
曹丕取她以後,他當年就生了曹睿或者應該姓袁?後來又生了一個女兒東鄉公主。然後就沒有在生下子女,換句話說,也就是,她委身曹丕以後就失寵的機率非常大,不然以她的年齡,不應該只有兩個子女。
因為以曹氏父子專好人妻的行徑來看,並不是他們多喜歡某一個人,喜歡也只是因為姿色,而不是德行。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隨著後宮不斷的擴充,甄氏自然會受到冷落,這一點,他不會不知道,而且,這一個不可能完全等到曹丕做皇帝以後在冷落她,曹丕以前還有正妻!也有其他的寵姬,他不可能獨霸後宮。
那麼,為什麼她要被賜死?剛剛做皇帝,一般都會做做樣子大赦天下,怎麼會容不下一個婦人?而甄氏也不是粗俗之人,出身世家,不知進退的可能性一樣很低,可以大膽猜測,她突然暴死肯定是有其他的原因。
-
7 # 豹眼看歷史
曹丕賜死甄宓和傳位曹叡,都是出於政治的需要。曹丕殺甄宓,就是想把皇位傳給曹叡;如果不傳位曹叡恐怕就不會殺甄宓。
01
繼承人的選擇
兒子曹叡,魏明帝(206年 —239年)(母:甄氏)曹喈,字仲雍,文帝次子,出生兩月夭折。(母不詳)曹協,贊哀王(早逝)(母:李貴人),子曹尋。曹蕤,北海悼王(?—?)(母:潘淑媛)曹鑑,東武陽懷王(?―224年)(母:朱淑媛)曹霖,東海定王(?—249年)(母:仇昭儀),子曹啟、曹髦。曹禮,元城哀王(208-229年)(母:徐姬)曹邕,邯鄲懷王(?-229年)(母:蘇姬)曹貢,清河悼王(?―223年)(母:張姬)曹儼,廣平哀王(?―223年)(母:宋姬)曹丕的兒子不少,但大多早夭折。
在黃初七年(226年),曹丕駕崩的時候,只有曹叡,曹霖,曹禮,曹邕在世。
曹蕤,生卒年不詳,從其母潘淑媛來看,地位不高,恐怕也不受待見。
曹禮,曹邕在曹丕死後三年也死啦,看來身體狀況也不咋地。曹丕是有想傳位給曹禮的打算,是不是考慮其身體狀況不得而知。
曹霖性情暴躁,曹丕在位時就幾次改封,由郡王改為縣王。儘管是曹魏的宗室政策,但看不出曹丕對曹霖的喜歡。
曹丕對曹叡也是很不喜歡。曹丕跟其父曹操都是打天下的英雄出身,而曹叡卻偏偏喜歡女人的服飾,這讓曹丕很不爽。
曹操英雄一世,而且兒子們都非常優秀。但到了曹丕時,不僅兒子們大多夭折,而且才能實在是不能滿意,讓他能做的選擇是少之又少。
更令曹丕不爽的是,一向備受寵幸的郭女王郭皇后,一直沒有兒子。
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曹丕是大傷腦筋。
在221年,曹丕賜死甄宓時,甄宓四十歲,而郭女王三十八歲。郭女王再生兒子的可能已經很小啦。
在曹丕駕崩的前一天,才確定曹叡做太子,這充分說明了三個問題:
第一,曹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有別的選擇,他不選擇曹叡繼位,就不必賜死甄宓;
第二,郭女王實在是生不出來啦。曹丕還是寄希望於郭皇后能生出兒子,憑郭女王的能力和品行,輔佐幼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曹丕是非常信任她的,但沒有如願;
第三,由於上面兩個原因,曹丕提前做打算,除掉甄宓,讓曹叡接班。
02
曹叡上位
除掉甄宓,讓郭女王收養曹叡,起碼曹丕有兩方面的考慮:
其一,曹丕接受漢末外戚干政的教訓,嚴禁母后外戚干政,還專門下詔禁止母后干預朝政。甄宓家族實力強大,在曹丕強納甄宓時或許有依仗甄氏家族勢力的考慮,但在建立政權以後,就不希望曹魏的江山受到外戚的控制啦。
其二,讓曹叡與郭女王聯絡感情,讓最有政治勢力的倆個人站在一個戰壕裡,這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不愧為深思熟慮的政治家。
事實也證明,曹丕死後,郭女王與曹叡相處的很不錯。由於郭女王沒有兒子,曹叡又是自己的養子,自然盡心輔佐。正如幫助曹丕在立儲之爭中成功上位一樣,曹叡能夠最後時刻成為繼承人,郭女王功不可滅。曹叡也不傻,他知道郭女王的能力,即位後依然對其養母孝心有加,也算知恩能報。
正確處理了郭女王與曹叡的矛盾,這對曹魏政權的穩定和延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不過,甄宓就做了政治的犧牲品。
-
8 # 歷史百家爭鳴
甄宓是三國時的一位美女,據說她與曹植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故事,曹植的名篇《洛神賦7》傳說就是為甄宓所做。不過甄宓最終還是嫁給了曹丕,還生下了日後的皇帝曹叡。只是甄宓沒有母憑子貴,反倒是把甄宓賜死了。曹丕殺死甄宓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甄氏愈發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曹丕大怒,黃初二年(221年)六月,遣使賜死甄氏。
話說曹叡是甄宓的兒子,曹丕殺死了甄宓,曹叡可能厭惡其父,但事實上曹叡並沒有,反而是殺死了陷害自己母親的人。明帝繼位後,心中忿恨,數次哭泣著向郭太后追問母親死狀,郭太后說:”你母親是先帝所殺,為什麼責問我?應該去怪罪你的父親。況且你作為人子,怎麼能因為親生母親殺害後母呢?”
明帝聽了暴怒不已,於是逼殺郭太后,死相慘狀,跟甄宓死法一樣。可見曹叡並沒有怪罪自己的父親,而是殺死了罪魁禍首郭7太后。但曹叡不可能一點怪罪都沒有,只是他作為兒子,作為曹丕的接班人,自然不能亂了分寸,況且曹丕還將皇位傳給了他,曹叡作為皇帝也不能對曹丕怎麼樣。曹叡也是個頗有作為的人,他分的清楚情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曹丕殺死甄宓的例子很常見,像漢武帝就殺死了鉤弋夫人,為劉弗陵做了防備,避免外戚干政。曹丕這樣的做法也很可能是為了曹叡接班做準備。
-
9 # 史研
曹丕這樣做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他繼承了他父親曹操一樣的性格,那就是為了權利的話可以捨棄很多人,尤其是對於他們曹氏家族的天下,一定要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裡,不能夠被其他人所混亂。而要是他不殺掉這個曹睿的母親的話,可能會造成很大的混亂,所以他就不得不這樣子做。
而且當時的郭女王沒有什麼兒子,而且也是生不出來了,要是他們兩個進行鬥爭的話,可能就會造成4分五裂,曹丕當時按照這樣的想法,他必須要除掉這個甄姬。因為他讀過很多歷史書,知道兒子非常弱小的話,而母親還非常年輕,可能會給朝廷帶來很大的危害,所以他必須要像漢武帝一樣學習。
甄姬危害了皇權,他必須死在中國歷史上以來,總是為了權力是能能夠犧牲很多事情的,尤其是在考慮自己皇位時候,一定要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考慮。這個並且是養成了傳統,母親是太過於強大,而孩子是非常弱小的話,在中國上發生了很多的事情,那就是母親總是喜歡把握住長征,最後是被他的那些親戚掌控了,朝廷皇帝也沒有好下場。
漢武帝時期就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殺死了若小孩子的母親讓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沒有人能夠威脅他的地位。這個尤其是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是非常流行的,雖然是非常的讓很多皇帝痛恨,但是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是權力在封建王朝中是最重要的。
而曹丕當時死的非常的年輕,所以他妻子也是非常年輕的,兒子也太弱小了,要是不能夠自己獨立的話,就很難成為一代真正的帝王。更重要的事情,而是很容易依賴母親,對於母親的話總是喜歡聽從的,這個對於皇帝來講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必須要做這個決定。
郭女王是曹丕的真愛,她才是真正的皇后而且曹丕並不是真正的喜歡這個女人,她真的喜歡的女人是過女王,她才是曹丕最喜歡的人給了曹皮無數次幫助讓得到了這麼高的權利,所以他必須要為郭女王考慮。要是甄姬沒有死的話,可能以後就沒有人為郭女王幫助了,甚至可能都沒有好下場,這是曹丕最不願意看到一幕,所以他要先殺手為強。
這一切都已經按照曹丕所想的發展,他可是繼承了曹操的優良傳統,可以說是非常厲害的一個人物。可以做到,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就像當初曹操為曹丕一樣考慮一樣,他們都是一個家族的性格。
你們認為曹丕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沒人可以擔當此重任了唄。我想大致三條原因吧。第一,曹叡是長子,從小聰明,深得祖父曹操的喜愛。第二,曹叡有賢名。待人謙和,禮賢下士,淡泊名聲。在自己的生母被賜死後,認可得寵的郭女王為養母,以求庇護。第三,身體相對健康。曹丕的兒子們當時在世的已經不多,而且大多身體不好,都比較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