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莓愛畫畫
-
2 # 愛笑的番薯
面對老師反映孩子的情況,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進行“告狀”;另一種就是對孩子在校的優異表現進行表揚。無論是哪種情況,家長都不宜反覆提醒孩子。
首先,面對老師的反映,家長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正確聽取呢?其實,很多情況下,老師對孩子不好的習慣的反映往往存在誇大其詞的現象,或者有的老師也因為不瞭解孩子,對孩子的行為產生誤解。作為家長,不能盲目的批評孩子的錯誤,而應該先認真瞭解事實,再針對情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就算是孩子的錯誤,家長也不能一直反覆提醒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或者產生自卑心理。那應該如何去做呢。一是要從正面積極引導孩子,同時也要給自己的孩子足夠的表達申訴的空間,讓孩子能有機會對自己存在的“錯誤”進行必要的反思,並教會孩子糾正錯誤、改正不足的方法和具體做法,給孩子足夠的信心。二是家長在平日裡就要做好孩子在家中的言行舉止、興趣愛好的記錄,定期主動和老師溝通,向老師介紹孩子在家中的具體表現,讓老師更加了解孩子,減少“誤會”的產生。家長要誠懇聽取老師對孩子在校存在的問題的反映,不要等老師找上門來。三是家長對老師反映的孩子情況要認真對待,心平氣和地找出自己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失誤,和老師共同探討幫助孩子改正缺點的對策。 家長一定要積極配合老師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與毛病,細心觀察孩子的喜怒,瞭解孩子的心理。
其次當老師反映孩子有明顯進步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向孩子表示祝賀,肯定孩子的努力與成績。但也不能一味地誇讚,以免孩子過於膨脹,目中無人,要讓孩子學會謙虛,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僅是錯誤,任何事都不能過於強調,因為可能很多事情,當事人並沒有很在意,但就是因為外界的一味提醒,成功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從而激發了他的好奇心,使他產生更多的慾望去做,最終導致不好的結果。
-
3 # 重慶橫藝文化
反映狀況?一般都是在學校哪裡又表現不好了吧。
有這麼一位老師,說:“家長是不是覺得生完孩子就沒啥事兒了?管理教育的責任都給學校了是吧!”是的,那位孩子數學成績不好,講了好幾次的題依舊錯,老師把家長叫去罵了一頓。
但是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其實父母多半是束手無策的,你想想啊,一個專業的數學或者語文老師都教不好孩子,我們一個寫程式的、做策劃的能教好孩子這些東西嗎?我覺得大多數家長都不能,否則也不用送孩子去學校了。
所以老師跟我們放映情況,把我們罵了一頓,我們不應該去責備孩子。老師跟我們抱怨孩子哪裡做得不好,其實也是老師無能的表現,因為他教不了,他作為優秀教師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所以指望我們做點什麼。
那是不是我們就不管了?真像老師說的那樣,生完孩子就沒啥事兒了?當然不是。我們肯定不能因為老師說了點什麼,我們就去嘮叨孩子去罵孩子。老師罵了我們,這是我們和老師的事,牽扯不到孩子,我們可以說老師說你表現要比以前好了,繼續加油。
在學習上我們可能是毫無辦法,尤其是孩子越來越大了,學的東西越來越深了,那點兒東西我們早忘了,甚至是讀書的時候都沒搞明白過。但是我們可以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啊!對了,還有習慣,要相信我們的孩子都是聰明的。
今天老師跟我們說,孩子錯了好幾次的題都還不會,我們愛莫能助。那其實數學是什麼,是邏輯思維, 是所有科學的基礎。平時就要就要注重孩子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玩邏輯思維比較強的遊戲啊,比如推理啊、數獨啊,慢慢地孩子習慣了這種思維,就對數理產生了濃厚興趣。
我們將於1月1日推出日曆型專題“2020年與孩子的366個創作故事”,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創作,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
4 # 陽光宇月
我是一線教師,做了多年政教工作和班主任工作。通常老師把問題反映給家長時那說明孩子在這方面的問題就比較頑固了。但凡老師自己能解決的都不會去勞煩家長。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名學生,課上表現得很好,但作業不及時交,每次都遲,都要在課間把他叫來看著寫。上課回去但沒寫完,再下課你不去叫他他就不來。為這一個學生一天都不得安寧。不叫不看作業就完不成。偶爾也就罷了。但經常如此老師叫都叫不過來了。其他老師也找他。因為它不只一科作業不完成。沒辦法就得跟家長反饋。老師該教育的教育了,方法用盡就是不寫。只有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努力才能確保作業的質量。孩子在家該做的就必須按規定的完成。否則惡性迴圈。家長要做的不僅是提醒,而是要確保孩子遵守規則保質保量完成。否則每天都有作業,今天完不成明天完不成補都補不過來。最終耽誤的還是孩子自己。
另外作業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鞏固。只有透過作業把當天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才能夠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在記憶的基礎上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最終知識才能被學生所掌握。
只有養成好的習慣,作業時遵守時間按時完成,不會的及時請教不恥下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後作業學習的效率就會提高。才會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問題越多越不快樂。這不是老師造成的,是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或行為習慣造成的。
所以老師反饋的問題一定重視。自己管不好可以諮詢學習解決的辦法。我遇到的學生陋習較頑固的都是和家長一起配合堅持,幫助孩子一步一步的提高。
所以建議家長要經常和老師溝通。相信老師是為您的孩子想辦法,而不是把問題推給你。所以你務必要提醒孩子,和他好好溝通制定目標,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思想改變了,專注學習,能力很快就提高了。
回覆列表
孩子作業慢的七種原因及對策 一、條理性差——學習無方法。 洋洋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平時洋洋什麼也不用操心,只管學習和寫作業就行。爸爸媽媽為了能讓他安心學習,每天都是準備好飯菜才叫他,平時吃什麼、喝什麼準備得一應俱全,就連刷牙時的牙膏也給他擠好了。上學前媽媽把書包、用具全準備好了,直接讓爸爸揹著就去送他上學了,書包裡裝的什麼,恐怕洋洋自己都不知道。 令爸爸媽媽痛苦的是他寫作業慢慢騰騰,有人陪著還好點,如果爸媽都忙的話,作業就會寫得一團糟,但更令他們頭疼的是,有時候洋洋根本不知道老師都佈置了些什麼作業。老師在批改作業時也發現他的作業經常不按照順序做,也不寫題,根本弄不清是哪道題,所以有些題經常會做錯或漏做。 洋洋媽媽經常被老師叫去,進行交流後媽媽也反映說洋洋在家做作業之前準備文具也是比較混亂。每次等到寫錯了,才發現沒有準備橡皮;鉛筆折斷了,才發現沒有準備削筆刀,一會兒拿這個一會兒拿那個,媽媽不耐煩了就吵:“怎麼做事總是亂七八糟、丟三拉四的,就不能都準備好了嗎?”所以這中間來來就花去好多時間,本來是一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他就要花兩個小時甚至更多。爸爸媽媽真是想不通,他們各方面都已經做得很好了,怎麼洋洋還是令他們這麼失望呢! 這是一個寫作業條理性比較差的典型案例。孩子寫作業時不知道有什麼作業,對各科作業的先後順序不懂得合理安排,寫作業時文具準備不齊全,用到的時候才慌慌忙忙去找……這樣不能合理規劃,寫作業當然慢了!其實如果仔細觀察這類孩子,就會發現:他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丟三拉四,不懂得安排和規劃。其實孩子會這樣,責任完全在父母。其實孩子的磨蹭是父母一手包辦出來的。對於幾歲的孩子,家長往往缺乏耐心,覺得與其讓孩子做事,做得亂七八糟的,還不如幫孩子做更省時省力。這種包辦代替恰恰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時間一長,孩子養成了依賴的習慣,不願意主動做事、想事,思維變懶,惰性越來越強。孩子一旦養成這種習慣,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不管是自己能不能做的事情都會習慣性地依賴他人。如果父母不讓孩子自己考慮和承擔一些事情,孩子就不會起來,條理性就會很差。 對策: 對於洋洋的學習狀況,父母要慢慢教會孩子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文具要事先準備好等。但這隻能治標。真正要治本,要讓孩子做事有條理的話,還得在生活上和學習上全方位要求孩子,慢慢地從各方面放手,要讓孩子自己學著照顧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父母不要手太勤,不住幫孩子去做,要學著做一個懶媽媽,甚至可以讓孩子適當幫父母做點家務,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孌得能幹起來,條理性也會越來越好。心理學上有種說法,叫%理論!世界上許多事情都遵循%理論,如果所有事都是媽媽做了,孩子就不用做了,如果我們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們要80%不能做,孩子就能做80%,孩子的潛力也能爆發80%。如果父母都幫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長機會實際上就給父母剝奪了,孩子的潛力就一點也發揮不出來了。當然,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適當指導孩子做事的順序和條理。 二、追求完美——橡皮綜合症。 濛濛是個二年級的女孩子,什麼都好,作業工整,成績優秀。就是有一個毛病,寫作業特別慢,寫的字稍微有一點點不整齊或者不乾淨的地方,她就會馬上擦掉重寫,有時甚至把本子擦破了,所以寫作業花的時間就長了。每次媽媽告訴她只有一兩個字不整齊不要緊,接著往下寫就是了,但是不行,濛濛非要擦了重寫,媽媽為此也很苦惱,想過很多辦法,還是不起多大作用。 濛濛是天生的 “追求完美主義傾向”。但是有些孩子的寫作業慢卻是父母們無形中訓練出來的,許多父母本身就希望孩子樣樣都完美,樣樣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哪怕是孩子身上的一點小問題,父母也極力放大。比如作業:哪怕有一丁點兒不好的地方,父母都嚴格要求,要求孩子改好寫工整,這樣要求的最終結果,不是孩子寫作業慢就是對學習害怕。 對策: 對於這種老是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症”。原因是孩子學習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自己要求高或者是父母對孩子要求高造成的。對患有橡皮綜合症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糾正其不良行為,而要用獎勵手段進行強化訓練來達到目的。孩子在家做作業時儘量少用橡皮,如果作業本保持清潔、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準確地寫好字,就有一定獎勵。家中也可做一些簡單的“脫敏訓練”,即用獎勵的手段來強化訓練,督促孩子儘量少用橡皮,甚至不用橡皮。反之,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家長最好把橡皮沒收,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孩子依戀橡皮的壞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我記得全國有個著名教育工作者,叫詹文玲,他在山西通寶學校當校長時,就曾對全校學生有個要求,就是學生一律不準用橡皮,孩子剛開始不適應,經常把本子弄個大花臉,後來慢慢習慣了。因為不能用橡皮,結果就逼著孩子們一下筆寫作業就必須認真工整,寫作業非常專心。錯誤率大大下降,孩子反而養成了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對自己也有了足夠的信心。 三、學習基礎差——學習沒有興趣,學習有困難。 這種孩子是因為學習基礎差,很多知識點沒弄懂,很多題目不會做,所以一讓他寫作業,他就頭疼,一個人幹著自己頭疼的事,他當然不可能主動,當然是能拖則拖呀! 還有的孩子,只想玩不想學習,對於作業能湊合就湊合,在學習上感受不到半點樂趣,實在逼得沒辦法了,才做點。如果你的孩子屬於這種型別,那麼真正要解決的不是磨蹭的問題,而是怎麼孩子、讓孩子學習好起來、能跟上班、怎麼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的問題,解決了孩子知識上的缺陷和學習興趣的問題,作業速度自然快了。 對策: 1、在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怎麼辦? 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會做的題目就拿去問父母,問完之後再接著寫作業,再寫的時候就需要反應半天,自己剛才寫到哪兒了。剛坐下沒多久又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了,又拿去問。這樣來來折騰,時間就耽誤了!其實這樣做一方面會打斷做作業時的安靜氛圍和專心程度,造成走神;另一方面,會打斷孩子做題和寫作業的思路。所以建議父母,最好能教孩子如何調換順序做題。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可以先做其他的題目,最後再做不會的題目,這樣就可以節省時間,也不會打斷孩子的思路。 2、對於孩子不懂的題目,父母給孩子補習。 父母要了解孩子到底哪裡沒弄懂,然後給孩子補上這部分不懂的知識,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儘快讓孩子跟上學校的學習進度,否則學習上就會掉隊!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全部一古腦兒講給孩子聽,而應是啟發孩子,最後還是要靠孩子自己做出來。孩子一旦知識點懂了,學習慢慢好起來,自然速度就快了。 3、想方設法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 人就是這樣,對於喜歡的事、有趣的事都願意快點做;而對於枯燥的事、不那麼有趣的事,則能拖則拖,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這是人的天性!所以,對於這類不大喜歡寫作業的孩子,父母要多想辦法,儘量調動孩子的寫作業興趣,比如:透過遊戲的方式、競賽的方式來安排作業:可以用計時的方式完成某一項作業,規定時間完成了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就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願望,比如去吃一頓肯德基。 四、被逼無奈——故意磨蹭。 這是一種主觀的磨蹭,很多孩子屬於這種型別。怎麼被逼無奈?被誰逼的呢?當然是爸爸媽媽!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希望孩子能做完學校的家庭作業後再多做些題目,能夠考到前幾名。所以,每天加了許多“媽媽作業”。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燈,聽聽一個孩子的說法吧:“快點寫作業?我為什麼要快呀?寫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寫完了老師的作業,我還要寫媽媽佈置的作業,寫完媽媽佈置的作業,爸爸的作業又來了,總之就是沒有玩的時間……,還不如慢點寫呢!” 父母沒想到吧?沒想到“磨蹭”還成了孩子的一條對策。希望爸爸媽媽們不要給孩子加“父母作業”。孩子作業按時按質寫完了,剩下的時間就讓孩子自己安排吧。否則,孩子會開始有意識的慢,久而久之,漸漸地養成習慣,就真得變成磨蹭的壞習慣了。 對策: 把每天老師佈置的作業做一個大概的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支配的時間)。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麼孩子一個半小時完成了,餘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如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打一會兒遊戲、進行一會兒體育鍛煉等,就是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我想起我孩子剛讀一年級時,每天老師都會留點家庭作業。作業雖然不多,但孩子因為沒有養成做作業的習慣,總是拖拖拉拉半天做不完,10分鐘的作業兒子可以邊玩邊寫磨蹭一個小時。催促一下寫一點,不催促就又玩別的東西去了。首先,我明確地告訴兒子:“只要你按時按質完成作業,老爸是不會多加一丁點兒作業的,做完作業剩下的時間全歸你自己。”另外,我想了一個辦法,每次接兒子一回家,我就會對兒子說:“兒子,快寫作業,寫完作業我就帶你到下面去玩。”、“兒子,快寫作業,寫完我們好到公園去滑冰”、“兒子,快寫作業,等下爸爸和你去看電影”……兒子一聽,爸爸要帶自己到下面去玩、去看電影,高興地不得了,趕快認真寫作業,我也兌現我的諾言,帶孩子到下面去玩各種各樣的遊戲。就這樣,透過這個辦法,一次、二次、三次……他快速認真完成作業的良好行為得到不斷地重複,最終形成了快速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五、時間觀念差——不會管理時間。 這種情況存在的最多,可以說,前面一、二、三種類型的“磨頭”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問題。如果孩子不會管理時間,他對時間也就沒有概念,寫作業、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給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時間的。讓孩子為自己每天的學習和生活訂個計劃,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地寫下來,並每天自己監督完成情況。當然,對於年齡小一些的孩子,家長可以在他訂計劃的時候,提一些建議,和孩子多討論,以便他的計劃能夠更可行更科學。如果家長堅持這樣做三個月以上,你的孩子一定能成為一個做事有效率的人。可是,現在,很多家長總是習慣什麼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該寫作業了。”、“到練琴時間了,別看電視了!”、“該洗澡了!”,每天晚上,很多家裡,常常能聽到家長這樣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長總是這樣替孩子安排時間,孩子當然不用自己操心去怎麼安排時間了,也就很難有時間觀念。因此,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你就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時間的奴隸,那你就一分一分地替孩子安排時間。我想明智的家長一定會做出聰明的選擇。 對策: 1、善用小鬧鐘。 用鬧鐘督促孩子做作業,有利於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業。在孩子使用鬧鐘前,有個孩子做作業的速度相當慢,總是一會兒喝水,一會兒玩橡皮,20分鐘的作業拖一個多小時還不能完成。後來,孩子媽媽想了個主意,她每天根據孩子的作業總量和孩子做作業的效率,幫孩子估算出做作業需要的時間,然後讓孩子在寫作業之前先上鬧鐘,鬧鐘在孩子完成作業的期限前10分鐘響。從這以後,這位母親再不用在孩子後面催促“快點、快點”,鬧鐘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時,孩子在自己定鬧鐘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體驗到了成功感,不再把作業當作幫父母完成任務,學習更加自覺。 2、規定時間沒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寫作業拖延時間拖成習慣了,每天都要到晚上十點才能完成作業,減少了睡眠時間,導致第二天上課沒有精神,降低了學習效率。週而復始,造成惡性迴圈。這時,我覺得可以給孩子確定一個作業完成的最後時間。要保證孩子十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很多家長規定孩子九點鐘睡覺。所以到了晚上九點,孩子的作業還沒有完成,就不再寫了,要求孩子必須睡覺。作業沒有完成,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以後,孩子就會抓緊時間完成了。這是個狠招,家長要具情況而定,不能多次使用,只能在關鍵時用上幾次。 3、把作業當成考試。 前一段時間在一本教育上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現分享給大家。 記得女兒上小學三年級時,做家庭作業總是磨磨蹭蹭。兩三道題,本應20分鐘就可以做完,可她卻要耗上近兩個小時。你看她,從書包裡拿出書本就要花上幾分鐘時間,翻書、開啟作業本也心不在焉,做作業也是東張西望,常常做一些與作業無關的事:摳摳手指甲,拿她喜歡的東西玩上一會兒,或是突然發問:“爸,這星期天您休息嗎?”“媽,咱們什麼時候鞋去?”有時候還要到另一個間轉一圈,要麼就停下來整理一下書桌。做一道題,要反覆尋找書中的相關內容,甚至還得打問同學。因為寫得不工整,或寫錯了,就要撕掉幾張作業紙……這樣,每天都要耗到很晚才能勉強交差。 一撂筆,就隨聲而出:“唉,好不容易做完了。爸,你該給我檢查了!”這時,我要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兒,像校對員一樣,耐心、仔細核查。出現錯處,讓她改,就更是件麻煩事:首先是不情願離開剛看時間不長的動畫片,要喊上兩三遍,甚至動怒,她才不情願地過來。到我面前,又會反問我:“怎麼了?老師就是這麼講的!”我還要耐著性子,給她講出現錯誤的原因,她才動手改。總之,很容易的幾道題,把我們折騰得夠嗆! 因為做作業磨蹭,女兒的業餘時間全被佔用了,沒有玩的和做其他事的時間。所以,她對學習開始產生厭煩情緒,總盼著放假。又因為作業不抓緊時間,到考試時,會做的題也做不完,致使學習成績下降。這一切引起了我的重視。於是,我決定給我女兒支一招,將作業當成考試來完成。 一天,女兒放學回家,正要開啟書包做作業,我便過去對她說:“從今天開始,咱們把作業當考試吧,怎麼樣?”女兒一愣,詫異地問我:“怎麼考啊?”我就反問她說:“你們考試有什麼規定嗎?”女兒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有啦!”於是,我倆邊寫邊說,將有關考試的要求一一記錄下來,並對女兒說,按考試要求做完作業,你就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一聽這話,女兒的勁頭更足了,趕緊拿來鬧鐘,讓我幫她計算一下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時間,迅速將鬧鐘上好弦,用很短的時間將作業所需要的用具準備齊全,儼然一副考試的架勢。我提醒她說:“考試可不讓看書呀!”女兒很自信地說:“我不看書也都會”。 “考試”開始了,看到女兒一本正經的樣子,我打心眼裡高興。原來要耗上兩個小時才能完成的作業,今天只用了二十幾分鍾。鬧鐘一響,女兒將作業本遞給我,風趣地說:“爸爸老師,給我判卷子吧!” 經過一個月的將作業當成考試的訓練,女兒做作業的速度快了許多,準確率也大大提高。這種辦法不但激發了她的學習興趣,也給我們全家的生活增加了許多樂趣。 4、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其實一個孩子時間觀念不強,絕不會只是表現在學習方面,而應該是表現在生活與做事的方方面面。一個時間觀念不強的孩子,不但做作業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時在生活中各個方面都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我的兒子和他表弟每次游泳完回來之後都要洗澡,如果家長不提醒他們時間,兩個人可以在裡面打打鬧鬧洗上半個小時不出來,這邊的作業還沒動。這就說明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強。後來我就有了經驗,規定孩子只能洗10分鐘,而且不給鬧鐘,讓孩子自己估計時間!這樣孩子的腦子裡就有了時間觀念,到了大約10分鐘時間,孩子就會趕緊出來,有時我還會問兩個孩子:你估計你洗澡剛才用了多長時間?答的準確的孩子,我會表揚他,說他時間觀念強;吃飯時也一樣,我會規定孩子必須要在20分鐘內吃完,吃完飯後,估計一下自己吃飯花了多長時間,看看自己估計的時間與真實的時間相差多大;早上起床我也規定時間,7點聽到鬧鐘鈴響,必須自己起來,15分鐘時間穿衣、洗臉、刷牙。7點15分準時早讀,讀20分鐘。經常督促,孩子的時間感就變強了。 5、一分鐘專項訓練,讓孩子感受一分鐘可以做多少事。 (1)每天準備幾十個簡單的加減法口算題(年級不同,難度不同)。規定一分鐘,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題目。讓孩子感受到一分鐘都能做十多個小題,而自己寫作業的時候,有時候幾分鐘也沒寫一個字,寫不出一個小題。 (2)一分鐘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鐘內最多能寫出多少個字。記下每次的情況,並進行對比。 (3)一分鐘寫數字訓練。每天讓孩子練習一分鐘寫“”的快速書寫。寫一分鐘算一次,看一次能寫幾組,隨著寫得組數越來越多,孩子的書寫速度變快,更能感到一分鐘能做這麼多事。 以上訓練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的寶貴,原來一分鐘可以做這麼多事情,珍惜時間。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寫字速度和做題速度。訓練時以1分鐘為一組,每天練二到三組。在訓練的時候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並進行對比。 6、少催促,多表揚。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不停地喊,不停地催促。結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慢,家長就更生氣!應該反過來,隨時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及時發現孩子快的一面,強化孩子快的時候,孩子一旦速度快了,馬上表揚。比如:“今天穿衣服比昨天快多了!”“今天吃飯速度真快!”“今天作業速度比昨天快了5分鐘”。“今天收拾書包比昨天快多了。……”多找孩子快的時候表揚之,孩子慢的時候,裝做看不見,故意淡化它,要讓孩子不斷意識到自己確實比以前快了。 7、與學校老師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 孩子磨蹭,時間觀念差,家長在家裡督促孩子的同時,還需要與學校老師溝通,爭取取得老師的配合。因為有些孩子在家裡有家長督促的情況下,速度會變快。但是到了學校,沒有了外人的督促,習慣的慣性又會讓孩子慢下來,所以,如果能取得老師的配合,在學校也能督促孩子,這樣孩子的矯正速度就會變快。 六、注意力不集中——無關動作多。 小健今年7歲,是一年級的學生,看上去活潑、可愛,但是小健的父母卻為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因為小健寫作業時總是東看西看,磨磨蹭蹭,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吃鉛筆,要麼咬手指,而且寫一會兒就起來溜達一圈,到外摸摸看看。這樣的寫法怎麼能快起來?一個小時的作業常常兩三個小時都寫不完,所以每天總是很晚才能睡覺。小健為了作業的事經常挨爸爸的揍。老師也反應小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而且還經常搗亂,很調皮,一會兒拽別人的頭髮,一會兒拉別人的衣服,影響其他的同學和課堂秩序。 這個案例屬於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這種情況在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中尤其多,這些孩子由於年齡較小,他們的注意力時間比較短,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如果讓他們連續做作業超過20分鐘,他就會坐不住,寫一個字走神5分鐘,當然作業就拖拖拉拉了。因此,家長可以讓這樣的孩子分段寫作業。就是放學回家後,問問孩子總共有多少作業,以20分鐘為一段,做20分鐘作業後,休息一會。這樣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完成作業。 對策: 1、作業分段。 你可以規定一定的做作業時間,你先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量,然後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給予獎勵,尤其是不要忘了精神獎勵,精神讚揚。如在壁上貼小紅花之類的。如果當天作業太多,可以把作業分割成兩個或三個階段,每段時間不可過長。如第一次規定做15或者20分鐘,完後休息一會,然後再規定一個15或20分鐘,再休息。當孩子的注意能力提高以後,以後所定時間就可以慢慢延長,等養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時就不用分割時間了。 2、要為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不能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要求孩子在學習之前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避免寫作業的過程中又找東西。孩子學習的環境還要安靜,如果你的孩子抗干擾能力不好,最好保證孩子聽不見孩子電視的聲音。不要在孩子正在學習時,中途為了關心孩子,又為孩子送水果、倒水、表示關心,這其實也是在干擾孩子!有些孩子在學習時喜歡突然開小差,問父母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問題,比如:突然問父母晚上吃什麼?突然跟父母提到學校有趣的事,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搭腔,因為你一搭腔,實際上就是預設孩子寫作業時可以講話了,又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這也不利於讓孩子靜心學習。最好告訴孩子有什麼事待她作業做完後再問。 3、讓孩子自覺集中注意力,多給孩子找注意力集中的好感覺。 家長平時在家多向孩子強調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還可以讓孩子讀這方面的故事,比如小貓釣魚,或者關於某個人集中注意力學習的故事。 要孩子集中注意力,還要讓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點,多給孩子貼“正向標籤”。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要多觀察孩子做的好的一面,並及時指出來,比如:“今天注意力比昨天集中多了,玩東西的次數少了。”、“今天又有進步,在做數學作業時,我看到足足有20分鐘一起在認真做題。”多從正面挖掘,這樣會激發孩子想做得更好的動力。 4、用“遞減法”矯正孩子的壞習慣。 梓豪是五年級的學生,有個不好的習慣:寫作業拖拖拉拉,母親很傷腦筋。明明是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小時的功課,他每天都能寫3小時以上。梓豪的外公是教師,暑假的時候給梓豪補課,發現梓豪的反應很快,但是不專心,往往寫幾分鐘就起來東走西走,每小時至少五六次以上。就這樣,一小時的時間差不多一半用在了閒逛上面,難怪要用那麼長時間來完成功課。為此,母親想出了各種辦法,專門抽出時間陪梓豪寫作業,可是梓豪每寫幾個字必圍著屋子溜達一圈,即使有時在母親的強壓之下不能起身,勉強埋頭寫作業,可是隻要母親一離開間,梓豪立刻我行我素。再者,母親不能每天都專門陪讀,所以梓豪的毛病一直沒有改進。 :梓豪寫作業,已經養成不能專心的習慣,要他寫作業時不要起來走動實在不容易。兒童的不良行為,若是屬於初犯或是簡單的,可以運用忽視、不直接作反應的方法來消弱。但事實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的不良行為為數很少,多數是出現好多次以後才被發覺。這些塑造而成的行為,父母或老師發現、求助的時候,已經相當牢固。可是一般家長或老師往往忽略這項關鍵因素,恨不得馬上改善。因此,會把兒童所要改善的不良行為的標準訂得很高、很嚴格、很硬性,嫉惡如仇,半點也不通融,形成雙方對立的尖銳形式。在面臨此種情境時,運用區別強化的策略非常有效。 在專家的指導下,這位媽媽改變了教育方法。在鼓勵兒子的前提下,她與兒子約法三章,如果兒子寫作業時,每小時能把離坐次數減到三次以下,就可以看電視,否則就禁止看每晚的動畫片。每晚的動畫片對梓豪非常有吸引力,這一招兒特別管用,第一星期梓豪有三天達到標準,三個星期以後就完全做到每小時離坐三次以內。這時,媽媽表揚了兒子,並鼓勵他爭取把每小時離坐次數減少到兩次或一次。堅持三個月以後,梓豪終於改掉了寫作業拖拉的壞習慣。 這個案例道出了矯正壞習慣的真正奧妙! 大家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換上性子急的父母,見孩子學習的時候總站起來,可能會大喝一聲:“坐下!學習要專心,不許走來走去!”結果會怎麼樣呢?家長若盯著孩子,他就耐著,等家長一離開,他就非蹦起來不可,可能會比以往次數還要多! 梓豪的媽媽之所以成功,首先在於她運用了遞減法,來幫助兒子改正壞習慣。她不急於一刀斬斷壞習慣,因為她知道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她允許兒子每小時可以站起來三次以內,這就是調動了兒子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使孩子內心真正願意接受媽媽的建議。請大家注意,科學有效的教育在這裡創造了奇蹟,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當梓豪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標,即寫作業每小時離座三次之內,並因此而受到媽媽的讚許,還可以坦然看動畫片。此時,他的心裡是驕傲的,是快樂的,這種成功的體驗激勵著他繼續進步,使他進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所以說:培養好習慣用加法 改正壞習慣用減法! 具體說來,如果您想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那就透過各種方式激勵他把好的行為多多重現,因為好行為堅持的時間越久,好習慣形成的程度越牢;如果您想改正孩子的壞習慣,那就鼓勵他把壞的行為逐步減少,因為壞習慣只要逐步減少,壞習慣被改正的希望便逐漸增大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