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夥計162720415
-
2 # 榮耀歷史
首先關羽為什麼有“名”
1、關羽生前爵位為“漢壽亭侯”,原本相安無事,但是從南北朝之後,關二哥便開始了成神之路。
1)宋徽宗率先給關羽加官晉爵,封號由“漢壽亭侯”變為“忠惠公”,不久又加封為“義勇武安王”,爵位由侯爵變成公爵,再變成王爵。
2)元朝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光稱王已經不能表現統治者的崇拜之情了。
3)明朝朱棣靖難之役,宣稱得到了神靈“關羽”的祝福,於是關羽開始成神,各地興建“忠武廟”。萬曆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神為遠征天尊關聖帝君”,從此關羽變成聖人,帝君。
4)清朝有過之而無不及,封號為“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羽贊宣德忠義神物關聖大帝”,我的天哪,24個字的封號,關羽是古往今來第一人,就連關羽的父親、祖父、遠祖都被封王,紫禁城裡也供奉關羽神位。
2、除了皇帝們為了統治需要拔高關羽,羅先生的《三國演義》功勞也不小,桃園三結義、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水淹七軍等膾炙人口的故事,關羽無所不能,如果說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那麼關羽就是“忠義”的化身。
3、所以不管官方還是民間,關羽都已經成神,是和孔子並稱的聖人,足見其“名”。
那麼為什麼說名不副實呢?
1、關羽的“名”太高了,與孔子並稱聖人,但是孔子有儒家千千萬萬的讀書人為之背書,而關羽更多是統治者需要發揚其“忠義”的思想而特意塑造的神,對於蜀國江山社稷真實功勞並沒有這麼顯赫。
2、關羽有沒有實力?答案肯定是有的,要不然劉備不會把荊州這麼重要的戰略要地給關羽獨自鎮守,關羽鎮守荊州期間,也會有水淹七軍、白衣渡江的壯舉,所以說關羽是有才能的。但是三國演義裡溫酒斬華雄、斬顏良等等都是虛構的。
3、關羽畢生最大的錯誤就是丟掉了荊州,劉備建立蜀國,地盤就是益州和荊州,諸葛亮隆中對恢復中原的策略也是從荊州和益州兩路出兵,丟掉了荊州,蜀漢實力損失過半,匡扶漢室的大計也成為空談。而且劉備為了報關羽之仇,發動夷陵之戰,最後全軍覆沒,導火索還是關羽。所以關羽死後,劉禪給的諡號是“壯繆“,“名與實爽曰繆“,劉禪以及蜀漢群臣是認為關羽名不副實的,看來不管是劉禪還是諸葛亮,對於關羽丟掉荊州是耿耿於懷的。
-
3 # 戴草帽的小老鼠
這個問題講的應該是武藝方面的吧。我談談個人看法。
關羽不僅不是“名不副實”,反而是《三國演義》對他還有意弱化了一些。
一些人刻意說關羽被誇大,主要是來自於所謂的專家們認為,關羽被歷代統治者神話了。誠然,關羽是被統治者尊奉,但這也是建立在民間崇拜的基礎上的,沒有民間認可,你再怎麼誇大,老百姓也不會接受。另外,從魏晉開始,民間就已自發尊奉關羽為神,並不是什麼後來到明清才被封建統治者誇大。為何老百姓不尊呂布、趙雲之類,偏偏選擇關羽?
對於個人武藝,就拿所謂的五虎上將來說,《三國志》綜合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人時,一起做過評價:“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意思是說黃忠和趙雲兩位強悍勇猛,僅僅是評價為勇猛。對馬超只是提到他“阻戎負勇”,而對關羽和張飛的評價則是“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再說呂布,《三國志》的評價也蠻高,但也只是說“虓虎之勇”,意思就是說厲害到可以殺老虎。勇猛、殺虎、萬人敵,哪個更厲害些?在評價上高下立判。
《三國志》裡對關羽能力的評價反而比比皆是,舉幾個魏、吳那邊名人的評價例子:“天下義士”(曹操)、“蜀,小國耳,名將唯羽”(魏國群臣)、“關羽實熊虎也”(周瑜)、“羽素勇猛,既難為敵(陸遜)、“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郭嘉)、“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程昱)。其他人物對關羽的評價,大家可以去看《三國志》等史料。
反而是有關趙雲、呂布、馬超等人的武力評價,在史料中非常的少。
附註:關於“刮骨療傷”這一事,並不是民間傳說,《三國志》《晉書》均有提到。
-
4 # JACK傑克
實話實說,關羽是被誇大了,歷史上有多次被"晉升",都是含水份的職遷。第一次,被漢獻帝加封“漢壽亭侯”,是因為“降漢不降曹”的美談,其實在歷史書中確實投降了,在晉朝史學家陳壽寫的《三國志》,以及裴松之寫的《三國志注》中寫了關爺投降的史實,而不是巜三國演義》中的"降漢不降曹”,使人們大跌眼鏡。,小說不是歷史,誇大或虛構關爺的偉大和忠義,是篡改歷史,`義辭曹公,刀挑戰袍,殺文丑,過五斬六將,華容道,單刀赴會等情節是虛構的,溫酒斬華雄假的,刮骨療毒的華佗醫生是假的,只有斬閆良是歷史記錄有,《三國演義》把關爺說成一身正氣,武功蓋世,忠義雙全的神人了,史書《三國志》說關羽並沒有"青龍偃月刀”,又是假的。關羽第二次晉升,是宋徴宗加封關爺為“忠義永安王”。關爺是山西運城解州人士,解州有一個天然鹽湖,所產鹽是宋朝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可有幾年鹽產量巨降,政府財政收入大降,皇上束手無策。這時有一個叫張天師的道長晉見皇上,可以解決問題,加封晉升關爺,讓他的神靈去打敗佔領鹽湖的鬼怪。皇上就下召全國修關帝廟,再造金身,加“敕造忠義永安王"大帝,果然關帝天神大敗鹽怪赤尤,鹽湖重新產鹽,皇上龍顏大樂,從此關老爺在中國確立了神壇地位。第三次加封,是晉商,是關爺的同鄉,晉商在清朝作生意,為保安和發財,常把關爺像帶到全國各地,又一次加深了民眾對關爺的拜謁,。明清兩朝對關爺也有加封,明清兩朝封他為“帝”,從漢獻帝到清光緒帝,加封無數頭銜,如此以來,鞏固了他在神壇的地位,成了"神”了,"武財神",這都是他在道教界的地位,另外佛教界也看到了他無可憾動的神壇影響,決定封其為“伽藍菩薩”,儒家教派中被封為“關聖君”,這樣在人間的黑白兩道中,在宗教界的佛道儒三教中,關爺如日中天。關爺從劉備封的"前將軍",到漢獻帝封的“漢壽亭候”,到宋徽宗加封"忠義永安王”,到明清兩朝“關聖大帝”,最後進入仙界成"神",一步步高昇,是人們把他美化,神化,誇大的結果,他是正義的化身,他是忠誠的模範,他是英模的代表,無限被加封。
-
5 # 小史微課堂
首先關羽是武廟七十二將之一說明關羽是非常厲害的但是為什麼說他名不副實呢?首先看看關羽的事蹟。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
中國有三個武聖人(公認的),分別是姜子牙,岳飛,關羽。唐太宗李世民尊姜太公為武聖,唐肅宗時期,初設武廟,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以姜太公為主祀,以亞聖十哲七十二將為配享,宋真宗時,繼續加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仍以姜太公為武聖,主祀武廟。明太祖時期,廢武廟,自此武廟絕祀,但在明神宗時期,追封岳飛為嶽聖帝君,又同時追封關羽為關聖帝君,武廟雖廢,但民間卻出現了岳飛和關羽兩位武聖人。清聖祖康熙年間,重設武廟,正式尊關羽為武聖。
就是以上的事蹟也不能說關羽名不副實,或許被神化了太多,開始貶低關羽,就像現在人看一點地攤野史貶低諸葛亮一樣。難道沒有達到你理想的形象就說關羽不行嗎,這話不是有點可笑。
-
6 # 意識物理學
關羽有三個,一個是歷史上真實的關羽,另一個是小說《三國演義》中塑造的藝術形象關羽關雲長,漢壽亭候美髯公。第三個則是文化的載體,道德的聖人關羽。而人們一般所說的關羽,基本上是後兩個關羽,並且界限分的不是很清。但是,雖然人們所說的關羽實際上不是真實的關羽,但意識深處仍然指的是真實的關羽,但這個關羽只是歷史上的一個武將而已,沒有文學和道德上的塑造,這個關羽是不會受到人們的尊崇的。
所以,這三個關羽現在已經揉為一體,不可能將他們分開,沒有真實的關羽,也就不可能有後倆個。而後兩個關羽是不同的,必須首先有藝術化的關羽形象,也就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那個關羽,剛烈勇毅,視死如歸,嫉惡如仇,始終不渝!功高蓋世,義薄雲天。只有這樣的關羽才能深入人心,得到民間的喜歡與尊敬。
沒有一個這樣的民間基礎,沒有這個”藝術化的關羽“,那麼統治者是不會抬高關羽的政治地位的,也就不會有”道德上的關羽“”文化上的關羽“,這個至高榮譽!三個關羽代表三個臺階,級級登高。在宋朝時,關羽不過是武廟中幾十個武將之一,完全沒有封號。元朝封關羽是”義勇武安英濟王“的稱號,只是個王,只是到了明朝,透過小說《三國演義》的加工,關羽的民間影響空前增加,明朝統治階級看到關羽的利用價值,可以為封建王朝服務,所以開始大封關羽,尊之為帝君。
到了清朝,關羽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把關羽封為”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羽贊宣德忠義神物關聖大帝“,按封建體制,二十四個字的封號是皇帝的最高封號,把關羽抬的這麼高,固然是為了穩固江山社稷,但也確實反映了那個”藝術化的關羽“確實是非常符合封建時代的價值標準的!
關羽的精神符合舊時代的普世價值觀,不但在中國是如此,既使在全世界很多地方,人們也是尊崇關羽的,據說連美洲都有關帝廟,尤其是東亞和東南亞,也同樣敬拜關公,”關公文化“已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必不可少!有人經常說岳飛精神更值得歌頌!因為他是愛國主義的典型,為什麼沒有被抬到這麼高呢?岳飛才應該是中國的武聖。我認為,愛國主義精神不具有普遍價值,過於狹隘,所以達不到文化的高度,畢竟漢人的英雄必然不會受到普遍的推崇!只有體現人類共同理想和追尋的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
-
7 # 歷史書童
關羽這個正史也有演義也有的人物,他是怎麼一步步走上神壇的,我可以和大家說一說。其實真實的歷史關羽是個武將,唯一的記載就是斬殺顏良,降曹歸劉後曹操說了一句話,說關二爺真義氣。
怎麼說關羽名不副實那?
武力關羽不是第一,他打不過人中呂布,和他可以一較高下的也大有人在。例如趙雲 馬超 張飛 等。
為人性格方面,陳壽對關羽的評價是剛愎自用,為人驕傲,對文人輕視,自尊心強。例如沒有容人之量,不恥與黃忠為伍。對待糜芳 的態度,導致其背蜀投吳,不懂得外交手段,不同意和孫權聯姻,這些都是導致他大意失荊州的因素。
貪戀美色,曹操和關羽圍剿呂布於下邳之時,對呂布的部將秦宜祿的妻子再三惦念,向曹操提過二次不過最後被曹操佔有。
但是為什麼關羽如今的地位有這樣高那,一個是作者出發點想塑造一個忠義之士,比如桃園結義 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刮骨療毒,水淹七軍,漢壽亭侯的改編(這個漢壽是地方,亭候是爵位)華容道義釋曹操等都是表現關二爺義氣忠誠,二是自從北宋開始歷代皇帝為了更好的維護自己的統治,讓人民和大臣都忠於自己,所以不斷的給關羽加持封號。但是北宋真是把關羽當救世主的參拜。三是商人的助力,晉商為了更好的做好買賣,它就必須需要一個媒介,這個媒介就是由義而信的關羽,隨著商業的興旺久而久之關羽也就成了財神關二爺。四是封建人民對武聖,財神關羽的印象根深蒂固,也就慢慢的認可了,再加上三國演義小說的一些說書人的傳播,關羽也就由凡入聖了。五是三國演義有好多個版本,這些書為了有個好的業績,那就不可避免的要在關羽,諸葛亮,曹操等人物上添油加醋,這又把小說人物無形的拔高了。
-
8 # 豹眼看歷史
無論文聖還是武聖,都是道德楷模。
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出於政治的需要,而樹立的思想模範,道德榜樣。
在歷史上被稱作武聖的人有三位,分別是姜子牙、關羽和岳飛。
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政治需要,也就出現了不同的武聖人。
01
名副其實
既然是武聖,那就有別於文聖,是以“武”得聖。
從這一點來看,關公與另兩位武聖相比,還是有不少差距。
姜子牙,中國上古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齊國開國國君。後世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
岳飛,南宋時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名將之一。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
關羽,三國時期著名將領,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僅僅是在蜀漢這個層面上。
由此可見,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軍事成就,關羽與二位都不能相比。
即便與同時代的軍事戰略家、武將相比,關公也不是最有成就的。
在軍事戰略上,與曹操、諸葛亮、司馬懿、荀彧、郭嘉等人,都不能相提並論;
在武功方面,與呂布、馬超、張飛,趙雲、典韋、許褚等等相比,也不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也就在伯仲之間。
關公之所以能夠成為武聖,武功是基礎,最重要的是在其“忠義”上。
關公的忠義,不僅在同時期無人可比,就是與另兩位武聖相比,也是遠在其上。
在五千年曆史長河中,能達到關公這個高度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甚至可以說絕無僅有。
既然是聖人,首要的還是道德的高度,其次才是個人能力和歷史成就。
就這一點來說,關公不是名不副實,而且絕對名副其實。
02
聖人千古
關公敗走麥城被殺害以後,逐步被神化。
對關公的信仰,從南北朝就開始啦。
光大年間(567年),關公去世三百多年以後,在當陽縣玉泉山首建關公廟。
之後,紀念關公的廟宇逐漸增多,達到數十萬座。
小時候,聽老人們說,差不多稍具規模的村莊都有關帝廟。
對於關公的推崇和信仰,不僅僅是統治階級維持統治的產物,也是普通百姓祈求保佑平安的精神需要。
關公以其忠義和勇武的形象,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
在民間尊稱為關公、關老爺;
歷代帝王屢有褒封,從侯到公,再到王,直至武帝,故也稱作關聖帝君、關聖帝、關帝君、關帝。
傳統的儒道思想也是屢有尊號。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又尊“文衡聖帝”;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
中國的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
在民間,由於《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也稱關公為關二爺,關二哥。至今在一些社會團體及場合中,還有祭拜關公的儀式和活動。
許多生意人把關公尊為保護神,作為財神敬奉。
千百年來,集忠孝節義於一身的關公,以其勇猛、義氣、忠貞不二的形象,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不可改變。
這也是漫長的封建社會,道德缺失,法治不健全的一個反證。
朝野對關公的推崇,都是寄希望道德迴歸;同時,缺乏公平的社會秩序,普通百姓也希望得到保佑和庇護。
聖人是完美的,不該是有缺點的。即便是武聖也該是如此。
但關公性格剛烈,自大自負,目中無人,藐視天下,似乎與聖人虛懷若谷,包容一切的形象相去甚遠。
由此感覺,其名不副實。
其實,聖人也不是完美的,也是有缺點的。
特別是武聖,如果是謙謙君子,似乎也大煞風景。
最主要的還是看關公的忠義,其他方面都微不足道。
-
9 # 墨白說說
關羽(161-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可現如今,有些人卻並不認為關羽配得上武聖這個稱號,那麼關羽因何成名,又是因何遭到後人的一些非議呢,小墨將帶您一探究竟。
一戰成名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關羽平生便是性情豪邁之人,只是因為殺了一個奸詐小人便英雄落魄,浪跡江湖,空有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在他與劉備、張飛結義之前,他並不出彩。
言未畢,階下一人大撥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
這是關羽為自己爭取來的第一個機會,可就連他也沒想到這一戰之後,他將揚名於天下,他的名字將被牢記在每一個在座諸侯的心中。
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後人有詩讚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鼕鼕。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也許許多人看到此處,並不覺關羽有多出色,好像華雄也沒多厲害,關羽的勝出是毫無懸念的,實則大錯特錯,華雄遠沒有那麼弱,而關羽勝得也絕不是特別輕鬆。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原文記載,華雄連斬俞涉、潘鳳二人,也許俞涉還不是那麼出名,但大敵當前,哪一路諸侯也不會把戰爭當成兒戲,派出一弱將迎敵,所以俞涉還是不錯的,而潘鳳更是威猛,當時世上有著“關東潘鳳,關西呂布”的說法,雖然潘鳳定然比不上呂布,可一打一要想逃跑絕對沒問題,華雄雖勇猛,也是不及呂布,所以潘鳳本不應該身亡於華雄手下,但沒有戰場對敵的經驗,使得往日習慣了群毆(兩軍廝殺,多人戰鬥)的潘鳳難勝單挑之局(武將一打一),但不管怎麼說,華雄能夠斬殺潘鳳,的卻說明華雄的實力非同凡響,那麼關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一舉殺敵,更突出了他的勇猛,就連袁紹也認為除了自己的上將顏良、文丑,再無人能勝華雄,只是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所謂的無雙上將日後將會死於今天這個帶給所有人驚訝的關羽之手。
越戰越勇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後袁紹派大將顏良、文丑、郭圖等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斬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顏良乃當世之名將也,除了呂布和趙雲這兩位武功奇才,再無人敢保證能穩穩勝過顏良,更別說將其斬殺,而關羽做到了,此一戰,關羽正式成為所有人心中的名將。
鎮守荊州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備入蜀助劉璋防禦張魯,張飛、趙雲、諸葛亮與關羽共守荊州。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劉備乃召張飛、趙雲、諸葛亮入川支援,荊州只留關羽駐守。劉備平定蜀地後,以關羽董督荊州事,[8]授權掌管荊州地區劉備控制的部分,包括荊州南部四郡和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關羽事實上鎮守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孫權知道劉備已奪得益州,希望取回荊州。劉備卻說:“當得到涼州時,便會把荊州交還。”孫權對此十分怨恨,便派魯肅索要荊州。孫劉兩方的將領在陣前“單刀會”,據理相爭但最終不歡而散。孫權命呂蒙準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將萬餘人馬於益陽牽制關羽,劉備從益州帶兵回援。時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自選五千精銳準備從上游渡河,吳將甘寧率領一千人前往駐守,關羽得知後就沒有過河,在河對岸紮營,這個地方後來稱為“關羽瀨”。此時,曹操進取漢中的張魯,劉備便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即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這就是三國史上著名的湘水劃界。
敗走麥城219年7月,關羽受劉備取漢中勝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為將,督7軍救曹仁,同時命徐晃率軍進駐宛城。8月,山洪暴發,淹于禁等7軍,關羽乘機攻擊,龐德不降被殺,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馬堅守樊城。關羽以偏將攻襄陽,自己親自攻打樊城,並於樊城北佈下陣地,以防北方曹軍援兵;同時派人向附近郡縣策反,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許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應關羽;陸渾人孫狼聚眾暴動,響應關羽,鄴城魏諷乘機企圖發動政變;即所謂"威鎮華夏"。
曹操聽取司馬懿、蔣濟等人意見,與孫權結盟,同時命徐晃率軍救曹仁,並命名將張遼火速援曹仁。孫權故意派陸遜代呂蒙,關羽大意,遂抽走荊州部分守軍;閏十月,孫權令呂蒙為大督,率軍襲取江陵,孫皎後繼,另派右護軍蔣欽督水軍進入沔水(漢水),防關羽順流而下。呂蒙至尋陽(今湖北黃梅西南),將戰艦偽裝成商船,兵士扮為商人,晝夜兼程。
至公安,迫蜀守將傅士仁歸降,繼用傅士仁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並厚待關羽將士眷屬,釋放關羽俘獲的魏軍將士,撫慰百姓。同時,令陸遜進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劉備。徐晃到前線後,與曹仁取得聯絡,曹仁軍士氣大增;為離間孫劉,從中漁利,乃令部將將孫權來信射入關羽營中,關羽見後,猶豫不決,軍心動遙徐晃乘機大舉進攻關羽據點,大破關羽,並乘機打通樊城路線。是時,洪水退,曹仁引軍配合徐晃攻擊關羽,文聘從水路斷關羽糧道,關羽節節敗退。關羽知荊州已失,急忙退軍,士兵得知家屬獲厚遇,士氣劇降;後關羽敗亡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軍,軍威大振,曹操曾議遷都以避其鋒芒。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吳國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對峙之時偷襲荊州,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西還,駐紮在麥城。呂蒙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關羽的將士無心戀戰,逐漸離散。關羽孤立無援,堅守麥城。孫權派人誘降關羽,關羽偽稱投降,在城頭立幡旗,假做軍士,自己卻逃走,只有十多騎跟隨。孫權派朱然、潘璋斷了關羽各路,在臨沮捉獲關羽和其子關平,隨即將其處死。
此一戰,一代戰神就此隕落,而關羽被尊為武聖,這個稱號流傳至今。
是非武聖關羽一生中勝多敗少,憑藉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自己出色的個人能力,每一場的勝利都助長了關羽的囂張氣焰,馬超歸順以後,關羽曾想過要與他比試,也是為了再次展示自己的能力有多出色,身為一代戰神,雖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至少也要居安思危,身處荊州要地,每一戰都關係著天下大勢,而關羽囂張氣焰的增長也為他日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關羽一生征戰無數,也許一生只犯了這一個重大錯誤,但足以致命,也許他可以不是常勝將軍,也許他可以不是深謀遠慮的謀士,但為將者驕,乃兵之大忌,只這一點,他便不配武聖這個稱號,當然關羽一生無愧於己,精忠報國,似乎又無愧於武聖之稱,小墨認為,一個人再多的功績也不能掩飾自己的過錯,而就錯過錯萬千 ,也不能掩蓋塵埃下的光芒,關羽一生極為矛盾,有可頌揚之處,也有我們需引以為戒的地方,與其爭論他是不是武聖,不如靜心品味,取長補短,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你我又何嘗不是自己心中的人生呢?
無畏前方,砥礪前行
2019年8月3日
-
10 # 94310417小云
在三國中關羽是比較完美的,打董卓時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誅文丑,斬顏良一氣呵成,大氣磅礴,水淹七軍驕縱了他,千百年來崇尚他的就是忠義無二,他從戰略武功和德性上不及戰囯的白起大將軍。
回覆列表
那是忌妒,中華幾千年歷史,武將千千萬,唯獨雲長進廟堂,並且遍佈東南亞。當然這是封建王朝心產物,可我們的祖先也不是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