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中日甲午黃海海戰,是甲午海戰的一場決戰,結果是日本擊沉大清五艘戰艦,而大清沒有擊沉日軍一艘戰艦。綜合當時的情況來說,實際上當時的大清沒有被日軍打成全軍覆沒,這說明他們打的已經夠好了。

    下面分析北洋水師戰敗的原因。

    裝備長年沒有更換,黃海海戰的時候實際上裝備已經落後

    當時北洋水師的戰艦都是在1876-1881年陸續購買的,之後的北洋水師就一直沒有購置新的艦船,到1894年黃海海戰的時候,可以說裝備已經13年沒有更新,在這14年中世界海軍裝備水平發展較大,日本的軍艦則是後來居上,在北洋水師沒有更換新的裝備的日子裡節衣縮食買下了當時最好的戰艦。

    首先是火力上的差距。

    如雙方交戰時,日軍基本採用了速射炮,而北洋水師則還是沿用了當時來說十多年前的舊式裝備。北洋水師普遍裝備的是克虜伯150mm後膛炮和210mm後膛炮,射速為1發/分鐘,“定遠”和“鎮遠”的305mm主炮射速更慢,每3分鐘才1發。日本聯合艦隊裝備的150mm和120mm速射炮射速為8~10發/分鐘,雖然在火炮口徑上日本要小一些,但是在速度上卻是比北洋水師要快好幾倍,所在整個黃海海戰中,中國100MM以上火炮發射了2000多發炮彈,而日本發射了多少?4萬多發!所以裝備的差距造成了火力輸出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其次是速度上的差距。

    北洋水師

    艦名--------------------------航速(節)---------------馬力  

    定遠(鐵甲艦)------------------14.5------------------6000  

    鎮遠(鐵甲艦)------------------14.5------------------6000  

    經遠(裝甲巡洋艦)--------------15.5------------------5000  

    來遠(裝甲巡洋艦)--------------15.5------------------5000  

    致遠(巡洋艦)------------------18.0------------------5500  

    靖遠(巡洋艦)------------------18.0------------------5500  

    濟遠(巡洋艦)------------------15.0------------------5500  

    平遠(巡洋艦)------------------11.0------------------2300  

    超勇(巡洋艦)------------------15.0------------------2400  

    揚威(巡洋艦)------------------15.0------------------2400  

    廣甲(巡洋艦)------------------14--------------------1600  

    廣丙(巡洋艦)------------------15------------------1200

    日本聯合艦隊

    艦名----------------航速(節)--------------------馬力  

    吉野(巡洋艦)-----------------22.5----------------15968  

    高千穗(巡洋艦)---------------18.2----------------7604  

    秋津洲(巡洋艦)---------------19.0----------------8516  

    浪速(巡洋艦)-----------------18.0----------------7604  

    松島(海防艦)-----------------16.0----------------5400  

    千代田(巡洋艦)---------------19.0----------------5678  

    嚴島(海防艦)-----------------16.0----------------5400  

    橋立(海防艦)-----------------16.0----------------5400  

    比睿(巡洋艦)-----------------13.5----------------2515  

    扶桑(裝甲巡洋艦)-------------13.0----------------3650  

    西京丸(巡洋艦)---------------15.0-----------------?  

    赤城(炮艦)-------------------10.3----------------1963

    由這兩張表可以看出,雙方在18節以上航速的戰艦對比是中:日=2:5,其中中國艦隊最快速度為18節,而日軍最快速度為22.5節。在戰場上,速度就是生命,速度上的差距,使得北洋艦隊的機動力方面明顯弱於了對手。

    最後是作戰軍艦的噸位

    在作戰軍艦的總噸位上,中:日為32000:40000,中國除了定遠和鎮遠兩艘軍艦在7000噸以上之外,其他都低於3000噸,而日軍戰艦噸位基本都在3000噸以上,最大的為3艘4000多噸級的戰艦,總噸位上要高於北洋水師。

    所以,裝備上的差距是北洋水師戰敗的主要因素,不過還不止這些。

    北洋水師高層不懂海軍

    北洋水師的老闆,李鴻章李中堂,實際上對海軍只是一竅不通。在甲午戰爭開打以後,為了增加海軍的戰力,李中堂開始瘋狂氪金購買戰艦,一開始他找了英華人赫德,赫德幫李中堂聯絡了英國造船廠,巡洋艦報價34萬英鎊,他估計如果買不起的話,可以考慮

    英國的獵雷艦,報價28000英鎊。李中堂覺得赫德不靠譜,就找了駐英公使龔照瑗,這個龔照瑗又是個貪官,直接給李中堂報價58000英鎊,忽悠李中堂說是巡洋艦,而這艘58000的“巡洋艦”其實就是之前赫德說的獵雷艦。當時來說58000根本就不買到巡洋艦,二手的都買不到。最後李中堂成功被龔照瑗忽悠,花了20萬英鎊買了4艘本來只要28000的獵雷艦。

    李中堂這種當冤大頭的名聲由此迅速傳開,眾多掮客紛紛上門,表示願意為李中堂“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種冤大頭確實世間少有,而在日本的作梗下,實際上李中堂當時錢是花了,戰艦卻最終一艘都沒買到。

    對於戰艦的效能,比如火炮、裝甲、速度等等指標,以及艦艇的型別,李中堂是一竅不通,卻經營著海軍,還是海軍的老闆,這海軍能經營好也就怪了。

    除了李中堂,還有北洋水師的提督,也就是北洋艦隊的CEO丁汝昌,他是騎兵出身,對海軍更是根本不懂,唯一的好處就是聽話,人好,因為聽話,所以李中堂喜歡。因為人好,所以能夠團結士兵,甚至士兵吃喝嫖賭他都不管,當然,他也不會英文,雖然也出過留洋考察過,但是也就是出去轉了轉,回來以後該幹嘛還是幹嘛。

    而日本的海軍提督伊東右亨卻十分精通英文,經常和各國海軍的將領串門,建立了廣泛的私交,也就是在這種廣泛的私交當中,及時瞭解了世界海軍發展的動態。

    指揮層糜爛

    如果說高層不懂海軍,那麼北洋水師的指揮層又如何呢?北洋水師的指揮層是劉步蟾和林泰曾,他們是第一批去英國海軍名校,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學習的12人之一。不過過去的時候人家學校要考試,通過了才能就讀,這兩位根本就沒參加考試,所以也沒進入學校學習,後來在大使館的安排下在英國海軍見習了兩年。而當時的12人中考上的有6個人,其中就有著名的嚴復。2年後,學習結束,回來的時候由他們的督學李鳳苞考評,這兩位竟然被評上了甲等,從而成為了北洋水師的兩名總兵,也就是最高的指揮官。回來以後他們基本都在一艘戰艦上當艦長,直到戰敗,除了他們,北洋水師其他戰艦也是如此,一名艦長從頭當到尾,這在世界海軍史上是沒有第二個例子的,結果艦長成為了戰艦的土皇帝,戰艦成了艦長的水上別墅。

    我們再看看他們的對手,日本的東鄉平八郎,當年也是去英國留學,日本去了12人到英國,3人去了美國。當時英國不待見日本,東鄉平八郎也只能在英國的一個商船學校學習。在英國期間,日本淘汰了6人,回國後,剩下的6人中有4人去了後勤部門,淘汰的只剩下了2人成為一線的戰艦指揮官,其中1人就是東鄉平八郎。一開始日本只給了他中尉軍銜,之後從木製破船的艦長開始做起,換了8艘軍艦,在確定其能力足以勝任後,才給了他最先進的戰艦,當上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

    所以就歷練情況來說,北洋水師指揮官是明顯不如日本的。

    更重要的是,北洋水師最大的3名官員,丁汝昌、劉步蟾、林泰曾都抽鴉片!他們最後都是吞食鴉片自殺,可見他們上了戰場,都要抽上一口,最大的三個指揮官都是煙鬼,這仗還能打贏?

    也就是這種糜爛的指揮官,造就了糜爛計程車兵。實際上北洋水師計程車兵長年沒有好好訓練,再加上當時北洋水師高額的待遇,便成天跟著他們的指揮官一起吃喝嫖賭,徹底淪落成為了魚腩之師。

    好吧,就算不好好訓練,總得學習學習吧。

    比如英國的海軍年鑑,以李中堂北洋水師的影響力,要搞到幾份外國期刊研究並不難,問題就是北洋水師的高層根本就沒重視,可以說不好好練等級就算了,連攻略都懶得買...

    反觀日本海軍將領長期有翻譯、閱讀歐美軍事期刊的習慣,如海權大師馬漢於1890年出版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這本書深深影響了各國的海權發展,書籍剛問世,日本馬上就翻譯出來了,而我們中國直到1950年才翻譯出來。

    除了李中堂,北洋水師的提督丁汝昌,是淮軍出身,擅長騎兵。而作為海軍提督,丁汝昌對艦船知識一竅不通,也不會英文,雖然也出洋考察過,但是也沒有和歐美的海軍建立聯絡,長年在國內閉門自守。要知道同時代的日本海軍提督伊東右亨英文卻十分流利,經常和歐美海軍將領有私交,對於海軍的發展情況自然也就心中有數了。

    洩露家底

    實力不行也就罷了,訓練不好好訓練也就罷了,竟然還作死的洩露家底。

    在1886年北洋水師奉李鴻章命令到北韓的金山、元山、永興灣一代操練巡弋,作作秀,之後去俄國海參崴訪問。回程時,濟遠、定遠、鎮遠、威遠需要保養修理,但中國當時沒有足夠大的港口來保養這些軍艦,李中堂於是下令前往日本長崎保養,這一保養,本來是想秀下肌肉的,結果日本人在維修這些艦船的過程中就摸清了北洋水師的底細,等於是花錢讓人家知道了機密的軍事情報。所以開戰以後,日本人對北洋水師的情況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

    這也說明了當時中日海軍在建設思路上差別很大,日本當時還沒有鎮遠這麼大的軍艦就已經建成了足夠大的港口,要知道當時日本最大的港口並不在長崎而是在橫須賀。軍艦有了,沒有港口進行保養,這就可以看出中日雙方在艦隊後勤方面的差距了。

    順便有個插曲就是當時中國水兵在長崎港口和日本當地警察干了起來,中國方面的說法是日本警察挑釁,而日本的說法是中國水兵上岸去紅燈區嫖妓,幾個水兵酒後鬧事引起的。

    好了,綜合以上來說,裝備不如日本、高層不懂海軍、指揮層是煙鬼、訓練鬆弛、疏於學習還去作死的洩露家底。所以黃海海戰能不被打的全軍覆沒,實際上已經算是打的好的了。

  • 2 # 子墨子

    導言:甲午海戰發生在1894年,即清光緒二十年。此戰清政府慘敗,北洋水師支離破碎,清政府海上權力喪失殆盡,緊接著旅順、威海衛淪陷,最後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以賠償白銀兩億兩、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告終。

    甲午海戰可以說是決定滿清和日本兩個國家走向的分水嶺之戰,如果滿清勝利,則東亞局勢會重新洗牌。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滿清最終敗了。

    日艦的噸位只有清艦的70%,參加戰鬥的艦船數量為14艘,比日艦多兩艘,但最終的結果是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在戰鬥過後只有七艘軍艦沒有沉沒,且七艘軍艦傷痕累累已經不具備戰鬥能力,而日艦一艘未沉。

    在噸位和數量都多於日本的情況,清朝如此慘敗不得不引人深思。柳葉刀綜合各類關於甲午海戰的書籍與史料,決定從裝備配置、日常訓練、戰前士氣和現場作戰四個方面來具體分析甲午海戰,以期能引起各位的些許沉思。

    北洋水師的裝備配置

    我們首先看雙方參展軍艦的具體情況。

    清朝:鐵甲艦兩艘(鎮遠、定遠)、巡洋艦八艘(致遠(鄧世昌部)、靖遠、經遠、來 遠、濟遠、超勇、揚威、平遠)、蚊炮船四艘(廣丙、廣甲、鎮南、鎮中)。

    日本:快船四艘(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巡洋艦八艘(松島、千代田、嚴島、 橋立、比叡、扶桑、西京丸、赤城)

    北洋水師的建隊思路沒有任何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當時為了顯示大清的帝國氣度,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了7000噸級的鐵甲艦,即定遠和鎮遠。

    定遠與鎮遠是清朝海軍歷史上唯有的兩艘鐵甲艦,於1885年服役,服役時為當時遠東最大型的軍艦。定遠和鎮遠在當時來說就是巨無霸,但也成了甲午海戰中日艦的重點打擊物件。

    甲午海戰日艦噸位數雖小於清艦,但速度卻快於清艦。清艦上裝備的均為克虜伯巨炮,威力雖大,但發射速度慢,日艦安裝的則為快炮,威力雖小,但發射速度奇快。以致於海戰結束後,鎮遠和定遠都受了300多彈。

    清艦最快的致遠、靖遠時速為18海里,其餘各艦或十五六海里,或十四海里、十海里不等。最大的鎮遠和定遠的時速為14.5海里。

    日艦最快的是吉野號,時速23海里,其餘有3艘為19海里,剩餘的時速為17.5海里。

    速度對比一目瞭然,清艦最快的與日艦最慢的幾乎相當。

    可能有人會嗤之以鼻,說清朝是準備不足罷了,如果有了日本的快船,一樣不會輸。各位,這個世界沒有如果,只有現實,而且是真正的現實。

    甲午海戰後,日軍攻下威海衛,已遭重創的鎮遠艦被日軍俘獲,後來經過日軍修理,編入日本聯合艦隊,參加後來的日俄戰爭,立下赫赫戰功。

    鎮遠艦於1915年被肢解,戰艦的大錨現存於日本岡山,實在令人唏噓。

    看完裝備對比,接下來我們看日常訓練,或許就可以找出些甲午海戰滿清潰敗的端倪。

    人浮於事的軍事訓練

    北洋水師剛建的時候,以丁汝昌為海軍提督,以英華人琅威理為副將,琅威理負責日常訓練。俗話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顯然琅威理這個外來和尚不會念。

    琅威理此人為人正直,又不諳滿清的人情世故,對北洋水師的訓練要求極其嚴格,結果得罪了不少人。

    北洋水師管帶、炮兵、水手多出自淮軍,淮軍又是李鴻章的嫡系部隊,而北洋水師也是李鴻章一手建立的,因為北洋水師深的朝廷的重視,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所以很多人把北洋水師當成了鍍金升官的好地方。顯然琅威理的嚴格訓練,讓很多人始料未及。

    不通人情或者說沒有情商的琅威理走了,北洋水師的訓練總算成了形式主義。有人找人頂替自己去訓練,自己則回到陸地上花天酒地,有人藉著南下訓練的名義,四處觀光。而這就是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

    視而不見的戰前士氣

    甲午海戰前,滿清剛剛在平壤大敗。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並且丟給了日軍各種克虜伯炮四十尊,毛瑟槍數萬杆,各種官兵私財糧餉不計其數。

    在大清心中,只是覺得自己打不過西洋人,從來沒想到會不起眼的東洋小國面前一敗塗地,平壤之敗大大打擊了大清的自尊心,也大大打擊了大清的自信心,士氣一落千丈。

    就在甲午海戰開戰前的兩個月內,日艦經常在黃海上觀察北洋水師的訓練,北洋水師竟然毫無警覺,依然照常訓練。

    所有人都以為日本與滿清不可能開戰,於是為了不給自己找麻煩,就連在海面上巡邏的艦船都對日艦視而不見。每次巡邏回來都報告說沒有碰見日艦,而這也為甲午海戰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慘烈的戰鬥與可恥的逃亡

    清艦司令官為丁汝昌,坐鎮定遠,以犄角魚貫陣,兩船互為犄角為一隊前進。日本司令官為伊東祐享,坐鎮吉野,以快船居前,巡洋艦其後,東祐享,坐鎮吉野,以快船居前,巡洋艦其後,以一字堅陣迎戰。

    丁汝昌看出吉野為日軍的艦隊中樞,於是改犄角雁形陣,準備集中火力攻打吉野家。可惜的是各艦速度不一,陣型大亂。就在日艦距離十里左右的時候,清艦開炮示威,卻無一彈打中。日艦速度快,迅速接近後便分為兩隊,一左一右把北洋艦隊圍在中間,作環形稱為太極陣。

    日艦作戰思路十分清晰,他們首先打掉定遠的訊號旗,然後避開鎮遠和定遠兩艘巨無霸,優先攻擊周邊的巡洋艦。超勇首先被擊沉,接著平遠、廣丙喪失戰鬥力。

    必須要提的是鄧世昌的致遠艦。致遠彈藥打光後,鄧世昌決定用船來撞擊日軍的吉野號,可惜中了吉野的魚雷,致遠很快沉沒,只有鄧世昌被打撈救出,其餘二百五十人全部溺斃。鄧世昌得知致遠艦中只有他一人存活後,又跳入黃海,去陪致遠艦和手下官兵。鄧世昌,真大丈夫。

    必須要提的還有方伯謙的濟遠艦。方伯謙看到鄧世昌的致遠艦沉沒後,被嚇破了膽,立即命令全船逃跑,誰知道掉轉船頭逃跑的時候,撞到了揚威艦的舵葉,揚威艦動彈不得,很快就被日艦擊沉。濟遠逃跑後,廣甲艦立馬跟著逃跑,靖遠、經遠、來遠也相繼退出戰鬥。日艦派四艘快船來追,靖遠、來遠躲入大鹿島,經遠被擊沉。後來廣甲被追上擊沉。

    日艦剩下五艘與巨無霸定遠、鎮遠鏖戰,當時天色入暮,定遠與鎮遠又堅固非常,日艦松島艦幾乎被打沉,日軍不敢戀戰,退出戰場。但鎮遠與定遠遍體鱗傷,再無迎戰可能。

    此一戰,致遠、揚威、來遠、超勇、廣甲被擊沉,剩下各艦受傷嚴重,已經不具備戰鬥能力。

    柳葉刀覺得,在武器裝備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人的決策永遠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

    滑天下之大稽的邀功請賞甲午海戰,日艦一艘未沉,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但是戰鬥結束後。北洋提督丁汝昌卻向朝廷告捷,報告稱力挫日艦銳氣,日艦受傷嚴重。於是該升職的升職,該撫卹的撫卹,皆大歡喜。這也許就是丁汝昌能夠當北洋提督,而一絲不苟的琅威理被迫離開的原因吧。

    歷史柳葉刀,刀刀剖歷史!

  • 3 # 北洋海軍炮手

    海戰不是單純的比體重,更主要的是裝備優勢和軍人的軍事素養。否則的話,西沙自衛反擊戰被擊敗的南越海軍可冤死了,因為南越軍艦比中方艦艇大的多,最後還是失敗了。這是因為南越海軍的軍艦都是美國二戰時候的艦艇,而且還都不是主力艦,充其量都是一些軍輔船,而且缺乏保養,缺少炮位,可以用垃圾來形容。另外,南越海軍軍事素質低,艦上各個戰位人員也不充足。我當艦艇雖小,但是都屬於新艦,而且保養工作、官兵軍事素質也強於南越,再加上我方充分利用速度優勢以及速射炮優勢貼近洗甲班,殺傷了大量敵軍,迫使敵艦在我軍增援部隊到達後放棄已經喪失自航能力的10號艦退出戰場。

    好了,回過頭來說甲午海戰,可以這麼說,中國的北洋海軍是一流的官兵,三流的軍艦;而日本海軍是三流的軍人,二流的軍艦。因為北洋海軍成軍受Lisa海戰影響,在船頭佈置大口徑火炮,並在船頭水線以下佈置撞角和魚雷發射管,在戰時排成橫隊向敵軍衝鋒,以圖衝亂敵艦隊形之後亂戰,以大口徑火炮和撞角、魚雷擊沉敵艦。

    但是,北洋海軍成軍之後,由於清政府高層目光短淺,還停留在農業文明的思維,沒有意識到海軍是需要持續投入資源的軍種,而且由於清政府高層的政治鬥爭導致清流提出來的愚蠢頭頂的《停購船械案》得以透過,使得中國海軍完美的錯過了19世紀90年代的海軍革命。

    19世紀90年代的海軍革命,簡單來說就是隨著中口徑速射炮的出現,海戰從船頭對敵的橫隊戰術重回縱隊戰術,以兩舷密集的火力來打擊敵方艦隊。北洋海軍的戰艦,幾乎都是按照船頭對敵的思路設計,可以說在大東溝海戰的時候已經完全落後於時代。如果總結一下,北洋海軍存在如下缺點:

    第一、軍艦落後於時代,船體老化嚴重。19世紀的海軍處於快速的變革期,中國海軍沒有趕上這一時期,所以軍艦落後於時代。同時,由於北洋海軍繁重的戰備訓練、巡視海防以及南洋宣示護僑等任務,導致艦體老化嚴重。但是清流黨魁翁同龢這個自私自利的小人因為和李鴻章有私怨而提出《停購船械案》,再加上清政府高層戰略眼光短淺,導致嚴重依賴外購的北洋海軍遭受巨大打擊。

    因為這不僅讓北洋海軍無法購買戰艦,就連戰艦日常的維護保養都做不到,戰前很多很多戰艦都即將報廢,若不是海軍將士們軍事素質過硬,那麼海戰損失的戰艦就遠不止四艘。

    第二、炮不如人,炮彈也不如人。北洋海軍戰艦在船頭對敵的思路之下設計建造,因此在船頭方向佈置大口徑火炮,這就帶來了如下幾個問題:主炮口徑偏大,你也可以理解為小船扛大炮,主炮射速慢,艦上缺少炮位,尤其缺少中口徑速射炮。以海軍核心的定遠級鐵甲艦來說,長度短,噸位小,空間有限,導致兩座主炮炮臺擠在了一起,考慮到側向射界的問題,主炮只能使用短管炮,這導致主炮無法發射5倍徑的長倍徑炮彈,只能發射2.8倍徑的短倍徑炮彈,嚴重影響了主炮的射程和威力。同西方海軍排水量上萬噸的鐵甲艦相比,定遠級兩艦不過是小船。如果不是定遠級有四門12英寸主炮,那麼長度僅僅90多米、排水量僅有7000多噸的定鎮只能是二等鐵甲艦。

    在炮彈方面,北洋海軍也不如日本海軍。北洋海軍主要裝備開花彈和穿甲彈,穿甲彈穿而不炸,主要以打擊敵軍水線部位造成敵艦大量進水的方式擊沉敵艦。開花彈主要裝填黑火藥,但是以德國克虜伯低劣的技術,開花彈往往會有臭彈,而且黑火藥爆炸威力也不足。日本海軍普遍使用苦味酸火藥開花彈,苦味酸火藥異常活躍,一碰就著火,當時沒人敢用,只有不把人命當回事的日本人敢用所以在海戰當中日本海軍的苦味酸火藥開花彈給北洋海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雖然北洋海軍的命中率遠高於日本海軍,而且炮彈也大多擊中了敵艦的炮位、水線、船舵、煙囪等要害部位,但是因為炮彈不給力,很難對敵軍造成致命影響。

    第三、煤炭不如人。按規定,北洋海軍的煤炭必須是優質的五槽煤,因為五槽煤燃燒充分,可以提高戰艦的速度,而且五槽煤燃燒產生不了濃煙,在那個年代對戰艦的好處極大。但是負責給海軍提供煤炭的開平礦務局把優質的五槽煤出口賺外匯,出口物件甚至還包括日本國,給海軍提供的都是散碎的劣質煤。這都是醇親王的門子、開平礦務局總辦張翼乾的好事,海軍提督丁汝昌為了煤炭的事沒少上奏朝廷告御狀,但是總辦張翼仗著是王爺的門子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張翼還給可海軍一船被打溼的劣質煤,用來羞辱海軍,羞辱丁提督。

    劣質煤散碎,燃燒不充分,燃燒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濃煙;而且燃燒值也不夠,不僅會導致戰艦速度降低,還會加速鍋爐的老化、磨損,當時定遠艦航速已經降到了10節左右,而致遠級兩艘巡洋艦航速也從18節降低到了12節。而且,由於長期使用劣質煤炭,戰前很多戰艦的鍋爐即將報廢。比如,民族英雄鄧壯節公指揮的致遠艦就是因為鍋爐爆炸而沉沒,鄧壯節公與艦同沉,含恨殉國。寫到這裡,我耳邊回想起鄧壯節公在艦橋上的豪言壯語: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雖死,而海軍聲威弗替!是其所以,以報國也!

    而日本海軍則不存在這種問題,在戰前大量購買新銳戰艦,比如三景艦、千代田、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穗等,這些戰艦的共同點都是兩舷密佈速射炮,尤其是松島,單側火力達到了六門4.7英寸速射炮。而且日本海軍速度上普遍比北洋海軍快,尤其是吉野,能跑出23節的高速。

    所以,北洋海軍是一流的軍人,三流的戰艦。大東溝海戰當中,這些忠勇的軍人們駕駛著落後的戰艦、操作著過時的火炮、使用著即將報廢的鍋爐,頂著敵軍密集的火力,同優勢敵軍血戰了五個小時而沒有崩潰,保衛了正在登陸的陸軍,粉碎了日軍攻擊正在鴨綠江口執行登陸任務的陸軍的企圖,捍衛了中華帝國海軍的尊嚴,捍衛了中國的尊嚴。所以,北洋海軍將士們雖敗猶榮,就連他們的敵人也尊重這個可怕的對手。海軍將士們因為他們的忠勇,日本海軍給了他們榮譽投降的待遇;日本海軍之父勝海州用雙美這個武士最高的榮譽來稱讚海軍提督丁汝昌。這是日本人用定遠艦的遺骸建造的定遠館,建成後這裡遊人如織,但是很快就門庭冷落,而且沒人敢在這裡過夜。因為相傳每到夜晚,這裡總會傳出北洋海軍將士們的喊殺聲,彷彿海軍將士們的忠魂在傾訴對侵略者的憤怒。這是流落日本的鎮遠艦鐵錨。這是致遠艦的格林速射炮,被日本人擄走展示在三笠艦旁邊誇耀武功。我想,告慰北洋海軍忠魂最好的方式,就是吸取歷史教訓,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建立強大的國防力量,以免一百多年前的悲劇重演。

    全文完

  • 4 # 夢嘗君

    非常榮幸能夠回答您的問題,關於當時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被日本聯合艦隊打敗的原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日本聯合艦隊使用的速射炮領先北洋水師的架設炮整整一代!”,“在甲午海戰中,清政府官員勾心鬥角,日本是以舉國之力和北洋水師進行戰鬥!”

    1888年12月17日,隨著《北洋水師章程》的頒佈,標誌著中國第一支現代海軍——北洋水師正式建立,北洋水師不單單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強軍夢,更承載著中華民族不屈的強國夢。當時北洋水師擁有四支艦隊,船隻總噸位接近84000噸,而日本聯合艦隊的總噸位只有60000多噸,從總噸位來看,清政府的北洋水師的艦隊在亞洲居於第一位,但是就是從資料上如此強大的北洋水師竟然被日本聯合艦隊擊敗,其中的緣由值得我們深思。

    清政府腐敗無能,延誤了北洋水師的發展,日本以舉國之力支援日本聯合艦隊,甲午戰爭幾乎就是“以李鴻章一人之力對抗日本一國”。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不宣而戰,突然襲擊北洋艦隊,甲午戰爭正式爆發。甲午海戰的失敗並不是指揮者的無能,也不是士兵作戰不勇敢,而是清朝統治者思想落後,固步自封,生活奢靡,李鴻章原本提出要購買新型護衛艦,用以給北洋水師補充新鮮血液,但是愚昧的清王朝統治者竟然寧願將北洋水師的軍費用於給慈禧老佛爺過大壽,其腐敗無能可見一般。而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大力發展工業,使得日本的綜合國力迅速增強,在甲午海戰中,日本舉全國之力,從財政、物資供應等多個方面全力支援聯合艦隊,而此時的清政府官員忙於勾心鬥角,不能全心全意對抗日本政府,最終導致北洋水師戰敗!

    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前,世界武器發展的潮流是高速、靈活的速射炮,而不是笨拙、粗大的架退炮。鴉片戰爭結束以後,清政府為了自救,尋求變法圖強之路,洋務派登上歷史舞臺,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由於清政府官員內部勾心鬥角,不能一致對外,而且清政府對於北洋水師充滿了戒心,害怕北洋水師會私自做大做強,威脅中央政權,對於撥付給北洋水師的軍費十分吝嗇,使得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爆發前的十年之內,未能再添置一船一艦,北洋水師的主力炮艇仍然是架退炮,每分鐘只能夠發射一發炮彈,而日本則在後期裝備了大量的速射炮,每分鐘可以發射5到6發炮彈,面對如此強大,日本佔有很大的優勢!

  • 5 # 不沉的經遠

    題主的問題不正確,甲午戰爭時日本艦隊的總噸數大約和清朝相當。但是清朝的海軍並沒有全部參加甲午戰爭,雙方實際參戰兵力日本略佔優勢。

    首先要說一下,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過既然題主說到噸位,我們就從噸位角度來比較一下。在甲午戰爭爆發前,清政府共建立了兩支海軍,分別是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此外福建和廣東還建立了兩支地方性的海軍,分別是福建船政水師和廣東水師。

    這4支海軍總噸位大約6萬多噸,其中福建船政水師在中法戰爭中遭到毀滅性打擊,在甲午戰爭時只有幾艘木質舊式炮艦,可以忽略不計。廣東水師有1艘舊式巡洋艦、2艘魚雷巡洋艦、6艘炮艇和3艘魚雷艇,總噸位約7000噸。南洋水師有5艘舊式巡洋艦、1艘炮艦、4艘蚊子船、2艘運輸艦、1艘練習艦,總噸位大約1萬多噸。而剩下的4萬多噸都屬於北洋水師,包括2艘大型鐵甲艦、2艘裝甲巡洋艦、3艘防護巡洋艦、2艘舊式巡洋艦、6艘蚊子船、6艘魚雷艇、2艘運輸艦、3艘練習艦。

    而在甲午戰爭前,日本海軍共有3艘海防艦、5艘防護巡洋艦、1艘裝甲巡洋艦、1艘中型鐵甲艦、3艘舊式巡洋艦、1艘通報艦、13艘炮艦、24艘魚雷艇、4艘運輸艦,總噸位61373噸。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清朝和日本的海軍總噸位基本相當。但是清朝海軍除了北洋水師外,只有廣東水師派出了3艘巡洋艦參戰,實際參戰兵力只有4萬多噸,要少於日本海軍。

    而在決定性的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共投入12艘軍艦和1艘魚雷艇(福龍),共計34611噸,而日本海軍投入12艘軍艦共計40849噸,還是日本海軍佔優。

    所以我們即使排除其他因素,單純從噸位來看的話,無論是整個甲午戰爭還是黃海海戰,日本海軍都佔據了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棉樹如何採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