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感謝經歷191757807

    那是去找死哦,漢獻帝退位,人沒死,劉備說他死了,給他發喪,這跑劉備那裡去,不是典型的找死去麼?再怎麼獻帝也是曹丕的妹夫!

  • 2 # 大獅

    漢獻帝劉協剛剛退位,劉備就在蜀地稱了皇帝,這個時候劉協就算有能力到了劉備處,也是個死路一條。再者,不論是曹丕還是諸葛亮,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他見到劉備的。無論哪一方,只要知道他要動身,下一步就是想法“咔嚓”了他。

    劉協當年見到劉備時,也確實把他當成過自己的救命稻草,這位天天把“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掛在嘴邊的大耳劉備順理成章成了皇叔。具體是不是血統純正,劉協也沒有去考證,只一心一意想著這位“皇叔”能幫幫自己。可惜當時的劉皇叔非但不能保護他,反而弄了個自身難保。讓曹操收拾的好幾次差點沒了命,終於劉備遇到了一位天下最牛叉的“亡靈法師”-諸葛亮,從此劉關張加上趙雲再加上諸葛亮,下副本打BOSS升級沒問題了。

    可是這個時候的漢獻帝劉協呢?苦巴巴的等自己“皇叔”來拯救自己,等到的除了劉備的口頭宣傳和眼淚,啥也沒等到。雖然最終盼到曹操死了,但是自己的大舅哥曹丕比他爹還毒辣,直接把自己一腳踢開,自己當了皇帝。好在曹丕顧念點面子和天下人的口舌,給劉協一個山陽公的位子,讓他好吃好喝去養老。

    再看那位劉皇叔此時幹什麼了呢?在他得知曹丕做了新皇帝后,馬上一把鼻涕一把淚又把自己那套唬人的把戲演出來,向世人宣佈曹丕奪了大漢江山,殺了漢獻帝。可這會子漢獻帝還沒死呢,你這麼一說,不是害他嗎?就這樣劉備一邊哭,一邊罵曹丕,一邊自己做起了皇帝。

    此時的劉協已經身心疲憊,還盼著劉備能夠親率勤王之師,來解救自己,可是卻等到了劉備在益州稱帝的訊息。劉協萬沒想到,這位皇叔竟然是個偽君子,原來自己把復興漢室重振朝綱的希望,寄託在這個偽君子身上。如今自己還活著呢,他劉備怎麼能說自己死了呢?現在看來曹丕雖然壞,但是劉備更是缺德,這是盼著自己死啊。試問這種人,劉協怎麼能去投奔呢?

    這就是漢獻帝劉協不去投奔劉備的真實原因。

  • 3 # 七追風

    漢獻帝根本就沒有投靠劉備的理由,去了就是找死!我來分三點說說,大家就知道了。

    第一點:曹丕是不會讓他去的。

    漢獻帝退位,雖然沒有權利,沒有號召力,但是他畢竟還是曾經的“漢獻帝”。

    曹丕心裡很明白,如果漢獻帝有“復出”的意思,那就必須要殺,所以他一直派人監視著漢獻帝,你老老實實的最好,別鬧事。

    第二點:漢獻帝自己的日子過得挺不錯。

    相比之前被軟禁在皇宮裡,一直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再看看他退位之後,被封了山陽公,高高興興的帶著一家人去做自己的“逍遙王爺”去了。

    他在自己的封地遠離政治,並且開發了“醫術”這個技能,治病救人。並且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獲得了封地老百姓的信賴和喜愛。

    作為一個退位皇帝,能過上這樣的日子,非常美了,幹嘛大老遠的去找劉備?

    第三點,漢獻帝去找劉備,只有死路一條。

    漢獻帝退位,劉備就稱帝了。也就是說,劉備自己當了皇帝。

    如果漢獻帝真的過去了,那劉備怎麼辦?讓位給漢獻帝?就算他自己願意,手底下人願意嗎?

    漢獻帝自己心裡也明白,真要順利到達蜀地,很快就會“生病”或者“失蹤”,然後換一個好的一點的葬禮而已。

  • 4 # 飛奴寄事

    獻帝當提線木偶當了一輩子,劉備越來越強大,也是劉家人,怎麼不去找劉備呢,我認為原因有三。

    1.漢獻帝心灰意冷了

    漢獻帝劉協本不是皇帝,他的哥哥劉辯才是皇帝,就是漢少帝。當時大將軍何進與宦官在宮中發生爭鬥暴亂,劉協和劉辯就躲到了郊外。

    正巧遇到了何進拉來的外援董卓,劉辯當時已經嚇傻了,語無倫次,倒是劉協將事情完整地說了一遍,董卓覺得劉協比較賢能,後來就廢了少帝,立劉協為漢獻帝。

    董卓出生於殷富的地方豪強家庭。當時岷縣屬於邊遠地區,與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鄰。董卓自小養尊處優,少年時期便形成了一種放縱任性、粗野兇狠的性格。史書載,董卓“少好俠,嘗遊羌中”,“性粗猛有謀”。董卓年輕時就曾經到羌人居住地遊歷,依仗地主豪強的出身和富足的資產,多與羌族部落酋長交往。董卓不僅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還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帶著兩隻弓箭,左右馳射。他那野蠻兇狠的性格和粗壯強悍的體魄,使得當地人們都畏他三分。不僅鄉里人不敢惹他,周邊羌人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羌族首領豪帥為了保全自己,極力迎合趨附董卓,並且與他結為友好,以求暫時相安無事。地方豪帥們經常帶著大量的牲畜和財物前來拜望,與董卓稱兄道弟。他十分熟悉那裡的情況,見羌人如此敬畏自己,便尋思如何來利用和控制他們,在羌人中培植和收羅親信,為自己以後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於是,在野心趨使下,董卓絲毫不吝惜花費自己的家產,每當羌人豪帥來家作客,他便殺牛宰羊款待羌人豪帥,以取得他們對自己的支援和擁護。

    羌人一方面畏服董卓的兇悍,一方面感激董卓的“豪爽”,所以都歸附他,願意聽候他調遣。一次,一個羌人豪帥見董卓家的牛羊宰得所剩無幾,便從老遠的地方趕來上千頭牛,贈給董卓。除了結交羌人,董卓還注意保持自己在當地豪強中的地位和影響,憑著他非凡的才幹,拉攏、兼併其他勢力,不斷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力量。他經常扮演遊俠豪傑的角色,在當地享有“健俠”的美名。同時,董卓還收羅大批失意、落魄的無賴之徒,他們為董卓的義氣所感動,後來都一直死心塌地地跟隨他。當時董卓就出任州兵馬掾一職,負責帶兵巡守邊塞,維護地方治安。這樣一來,董卓透過控制更多的羌人,為他今後勢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時之間,董卓成為聞名隴西的風雲人物,不管是在官府,還是在民間,董卓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隨著自己勢力的不斷膨脹和地位的相繼上升,董卓似乎已不滿足於邊遠豪強的名分,認為自己需要更加廣闊的政治空間。於是,他開始進一步蓄積力量,伺機發展。不久,東漢朝廷急於解決西羌問題。這對於董卓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發展契機。西羌問題一直是東漢政府最棘手的民族問題:自公元108年(永初二年)開始,羌人就不斷髮動反叛,涉及範圍相當廣泛,持續時間也很長久。漢桓帝年間,西羌問題不僅沒有得到絲毫平息,反而聲勢更加浩大。羌人不堪忍受漢朝地方官吏對他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不斷殺死漢人官吏,侵佔州縣。而面對羌人的反抗,內憂外患的東漢政府根本就束手無策,只得求救於地方豪強,想借他們的力量來緩解西羌危機。當時,深知董卓底細的隴西地方官吏便極力向朝廷推薦董卓。

    看似還可以的劉協從此走上了傀儡皇帝的職業之路。

    漢獻帝當上皇帝后,就生活在董卓的淫威之下,後來王允利用貂蟬離間了呂布和董卓。

    董卓被殺,漢獻帝又經歷了李榷郭汜的叛亂控制,最終被曹操迎回,從此長期生活在曹家的控制之下,成了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提線木偶。

    漢獻帝不是沒有掙扎過,曾經幹過著名的衣帶詔事件,他用鮮血書寫了詔書縫在衣袋裡,秘密傳給董承,救獻帝,殺曹賊。但事情敗露,參與者幾乎被全部誅殺,包括已經懷有身孕的董貴人,也就是董承的女兒,劉協的女人。

    在此之後,劉協又抗爭過一次,同樣是靠身邊的女人,這次是伏皇后。伏皇后寫信給父親伏完,訴說曹操有多霸道可惡,希望想辦法誅殺曹賊。

    但同樣是事情敗露,伏皇后被殺,與劉協所生的兩個皇子被毒酒毒殺,伏家一百多口人被誅殺。

    伏皇后死前向漢獻帝劉協求教,劉協哭著說,我救不了你,我連自己能活多久都不知道。

    正是經歷了這幾次的傷痛,死了兩個敢為自己出頭的紅顏知己,死了三個孩子,劉協日後變得乖順了很多,心灰意冷。

    也許就是有機會放在面前,他也不敢隨便去嘗試了吧,因為付出的代價太過慘痛了。

    02

    曹家看管太嚴,出不去

    第二個原因,漢獻帝壓根就難有機會出去,甚至連發信函都很困難。

    畢竟曾經發生過兩起反抗的事件,曹操對於劉協的監控肯定會進一步升級。

    漢獻帝這個傀儡皇帝,就像一隻金絲雀,被人關在籠子裡,他不知道身邊的人誰是人誰鬼。

    他每天接觸最多的是太監和宮女,但太監沒根,辦事難以靠譜,宮女勢弱,難以託付。

    之前還有董貴人,伏皇后這樣的紅顏知己訴苦,但在伏皇后被殺後,曹操讓自己的女兒做了皇后。

    這樣漢獻帝就更沒有人身自由了,連晚上說夢話估計都要小心一點。

    所以,漢獻帝即使有心投靠劉備,但能力確實有限,根本出不去。

    畢竟當時朝中的勢力,武將幾乎都是曹操的人,文人有幾個依然忠心於大漢和劉協,但奈何沒有兵權,沒有太大的能力與曹操叫板。

    再說,大家也都怕了,看清了曹操才是未來的主人,很多人也不敢再幫漢獻帝了,動不動就被滅門滅族,誰還敢捨生取義。

    03

    對劉備並不信任

    第三點就是,漢獻帝劉協對劉備並不是很看好,也不是很信任。

    當年的衣帶詔參與者唯有一人逃脫了,其他人全部被誅殺,這倖存者就是當時還是左將軍的劉備。

    人長期處於壓抑之中就會想很多,我想劉協肯定想過一個問題:我這麼周密的計劃,將詔書縫在了衣帶裡,最終卻事情敗露,唯獨劉備倖存逃脫了,他到底是人還是鬼。

    就算我千辛萬苦,避過曹操的層層監控逃到了劉備那裡,他是否真得會扶持我,還是又變成一個脅迫我的奸雄。

    我覺得,即使劉協去了劉備那裡,日子並不好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巨大魅力,曹操,孫權,劉備,這幾位做大事的人誰不想將漢獻帝據為己有。

    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典略》則稱劉備是臨邑侯枝屬。

    劉備

    劉備的祖父劉雄被舉為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劉備家屋舍東南角籬上有一桑樹高有五丈於,從遠處看

    上去就好像車蓋一樣,來往的人都覺得這棵樹長得不像凡間之物,認為此家必出貴人。劉備小時候與同宗小孩在樹下玩樂,指著桑樹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劉備叔父劉子敬說:“你不要亂說話,讓我們一家遭滅門之罪。”

    熹平四年(175年),劉備十五歲,母親讓他外出行學,劉備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盧植為師學習,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常常資助劉備,將他和劉德然同等對待,但遭到劉元起妻子的不滿,劉元起說:“我們宗中有這樣一個孩子,不是個平常人。”公孫瓚與劉備結交為好友,公孫瓚比劉備年長,劉備將公孫瓚視作兄長。劉備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兩手下垂等到膝蓋,能看見自己的耳朵。不愛說話,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傑,當地豪俠都爭著依附劉備。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攜千金,販馬來到涿郡,見到劉備,於是給其資助,劉備得以用來集結到很多人。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23歲的劉備因鎮壓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後來,朝廷有令:如因軍功而成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選淘汰,該郡督郵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訊息後,到督郵入住的驛站求見,督郵稱疾不肯見劉備,劉備懷恨在心,將督郵捆綁督起來鞭打兩百下後,與關羽、張飛棄官逃亡。後來,大將軍何進派毌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盜賊力戰立功,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辭官。後來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職。不久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劉備於是往奔公孫瓚,被表為別部司馬。

    初平二年(191年),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劉備因為累次建立功勳而升為試守平原縣縣令,後領平原國相。劉備外御賊寇,在內則樂善好施,即使不是身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會有所揀擇。劉備當平原相時深得人心,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

  • 5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漢獻帝被曹丕逼迫退位後,為何不選擇投靠宗親劉備呢?

    這點不難理解,幾乎所有人換位到漢獻帝的位置上都會有同樣的選擇。

    於國,漢獻帝劉協已經把皇位禪讓給了曹丕。朝堂政治基本與他無干了,他跑到劉備的蜀漢後,是沿襲漢朝(身份已經沒了)還是新創一朝呢,都不合適,枉做小人。

    於家來說,漢獻帝劉協和劉備是宗親,他去投奔蜀漢能給劉備帶來什麼好處呢,什麼都沒有,跑去白吃白喝?哪能做那麼不要面子的事。

    以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號召力已經消失殆盡了,否則曹丕也不會這麼肆無忌憚的逼迫劉協禪讓。

    宗親關係本來就靠不住,劉備和曹丕也是一丘之貉,都是一方勢力霸主,匡扶漢室只是個噱頭而已,誰還能真信呢。即便又被人挖掘出利用價值,也無非還是個傀儡罷了。漢獻帝劉協雖無勢力,但起碼的智商還是有的。

    安全形度,是漢獻帝劉協與曹丕之間的關係:

    一、曹丕的皇位不是謀逆得來的,而是禪讓得來的,名正言順,出於基本的禪讓禮節也沒道理反手把劉協殺了,有點太說不過去了。又不缺那口糧食。

    二、劉協之所以被曹丕稍稍逼迫就能禪讓,因為劉協本身沒有勢力,所以曹丕才敢肆無忌憚,同時對劉協也不屑一顧,認為其根本不會給自己帶來威脅和麻煩。

    三、漢獻帝應該是他的老丈人,都是親家,何況漢獻帝的存在可以牽制一些人,殺了他實在是自找麻煩。

    於自己個人利益來說,在曹丕政權勢力範圍中,自己的安全相對,蜀漢和孫吳來說都更保險一點,三分天下只是一說,實力上佔據絕對優勢的還是曹魏。

  • 6 # 少俠看歷史

    漢獻帝被曹丕逼迫退位,為什麼不投靠劉備僅僅是因為漢室羸弱自己沒有權勢,但絕不是一根筋的傻子。

    漢獻帝劉協可以說顛沛流離,董卓之亂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好不容易盼到曹操死了,萬不曾想曹丕比他老爹還狠直接逼他退位當了皇帝,給了自己一個山陽公養老去了。

    當時的劉備呢?在漢獻帝剛退位後就在蜀地稱了帝,痛哭流涕宣傳曹魏篡了位,自己要匡扶漢室。如果劉備真的赤膽忠心,就不會在此時稱帝去激怒曹丕,這樣很容易就完了漢獻帝的命。

    雖然說劉備一直把漢室後裔掛在嘴邊,並以此作為自己的政治資本。在曹操手下時,漢獻帝還尊稱一句皇叔,但就在劉備自顧自逃離曹操的時候有哪怕一絲顧及劉協的意思麼?

    所以漢獻帝退位後,不說沒有機會離開自己的封底天天被人監視。就算有,也不會投奔劉備,那樣無異於找死。

  • 7 # Qiang27

    謝邀,董卓廢除少帝劉辯,立年僅9歲的陳留王劉協繼位為漢獻帝,在董卓死後又落入李傕,郭汜手中,之後就落入曹操手中,漢獻帝劉協就成了傀儡皇帝,以後曹丕繼位就廢除了漢獻帝漢朝也就亡了,由此看出漢獻帝的一生是被被人管制著,即使他去投靠所謂皇叔劉備,劉備也未必對他好“一山難容二虎”這個道理劉協肯定會明白的在他被曹丕廢除封為山陽公他也就自由了,不在受別人的管制,幹自己想幹的事,他去投靠劉備也許還是收到之前的待遇畢竟是在別人的地盤,漢獻帝是在234年去世,他再被廢除在當地給人治病收到當地人名的愛戴,老百姓為了紀念他還有立像。他跟著劉備也許就活不了那麼長時間。他希望自己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 8 # 鴻瑞影視

    可以說沒有任何有利理由,讓漢獻帝退位後去投劉備。現在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漢獻帝投靠劉備路途遙遠。漢獻帝被貶為山陽公後,居住於今河南省修武縣東北。當時劉備在成都。河南到成都全程約1195公里,加上蜀道自古難行,戰亂年代路途兇險。有誰願意陪一個被廢皇帝走這一趟啊!憑獻帝一人去成都,等於自殺。

    二,漢獻帝到了成都身份很尷尬。①讓他繼續當皇帝,就是劉備同意,劉備的手下也不會同意。②封候,劉備就背判了以前光復漢室的誓言,說不定還會背上個篡權的罪名。

    三,漢獻帝心裡很明白,劉備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反曹。純屬是一種變向的“挾天子令諸侯”,主要目的就是增強自己的號召力,便於自己奪天下,並非真心對他。加上上面說的身份尷尬,劉備根本無法安置他。有可能劉備會對他下手,明的不行,可以玩暗的嗎!

    四,曹丕不會讓漢獻帝投蜀。原因有二:①害怕漢獻帝去蜀後,劉備的號召力增強。②漢獻帝去蜀後,給他戴個忤逆篡權的帽子。

    五,經歷了這種種打擊,漢獻帝早已喪失了理想和抱負,變得隨遇而安、得過且過了。

  • 9 # 楚狂接與

    漢獻帝劉協一生就是個傀儡皇帝,但是曹魏除了沒給他權力外,給的待遇還是不錯的。起碼比起其他諸侯來說要好的多。

    劉協九歲即位,本來就是董卓所立的傀儡。董卓死後又被西涼李傕挾持,好不容易逃出了從亂軍佔據的長安逃到了洛陽。而洛陽雖為舊日都城,但是飽經戰亂到處都是斷壁殘垣,早已不堪居住。而這時各地方實力派都忙著爭奪地盤,都沒有心思來幫漢獻帝,其中就包括所謂的漢室宗親劉璋和劉表,可見這個漢室宗親還真不一定心懷漢室。

    後來曹操迎奉天子於許昌。剛開始劉協還是很高興的,終於有個有實力的“漢室忠臣”來幫自個了,要知道在洛陽天子百官可以說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在許昌飯是管飽的。劉協和曹操在這段時間是蜜月期,劉協封曹操大將軍、武平候並錄尚書事、假節。曹操那時候態度也比較好,還是比較尊重漢獻帝。

    又過了幾年,劉協發現好像哪裡有什麼不對。這個曹操也沒有這麼聽話啊,自己搞了半天還是個傀儡,所以就有“衣帶詔”事件。劉協的老丈人董承聯絡了左將軍劉備、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準備政變殺掉曹操,但是後來事情敗露,除了劉備逃走外參與事件的這些都死了。曹操沒有殺劉協但是警告了他,23歲的劉協至此被嚴密監視。再後來建安十九年伏後秘密讓自己父親也就是劉協另一個老丈人伏完除掉曹操的事情敗露,結果伏後被殺,伏家百餘口人被處死。

    曹操一看,行,原來你就是靠你老丈人來謀我是吧。好啊,我把女兒嫁給你,我自己來當你的老丈人。建安二十年劉協立曹氏為後,這一年他29歲。至此,劉協還真的就沒有辦法搞掉曹操了。

    後來又過了五年,小舅子曹丕讓劉協禪位,後來也沒有虧待劉協,劉協被奉為“山陽公”食邑萬戶,上書不稱臣、可以以天子之禮郊祭。當然監視控制那也是從沒有少過。又過了十四年,五十四歲的劉協逝世,享年54歲,善終。

    劉協是傀儡皇帝不假,不代表他傻。曹丕逼迫他禪位的時候,他就很聽話,因為形勢比人強,他肯定是跑不掉的。這是其一。其二是劉備當時聽說傳言講漢帝被害,已經發喪制服給漢獻帝的諡號都取好了叫“孝愍皇帝”。你這個時候如果投奔劉備,那相信我這個漢帝被害的傳言就會成真的了。

    所以劉協後來也不會去投奔劉備了,畢竟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 10 # 騰飛說史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

    中國古代官僚政治體系中的中樞機構成員,大致有這幾個部分的人組成:第一,宗室集團;第二,外戚集團;第三,文官集團;第四,地方軍閥;第五:宦官集團。

    自秦朝以後,天子不再大規模分封諸侯了,漢鑑於秦亡而無藩王救援的緣故,實行郡國並行的制度,先是分封異姓諸侯王,後來又分封同姓諸侯王,但是經過削藩、吳楚七國之亂以後,宗室實際上在西漢王朝的中樞機構之中已無實質性的權力。

    可以這麼說,自秦漢以來,宗室集團是皇權首先猜忌的物件,不掌握中樞權力。

    在漢高祖、呂后、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外戚集團與功臣勳舊組成的文官集團輪流掌握漢朝的軍政大權,皇帝主要是依靠這兩大集團執政,諸呂與陳平之間的輪流執政,即是體現。

    外戚集團與功臣勳舊集團是在“三公九卿”為主的中樞機構內輪流執政的,在漢武帝之前,漢朝的中樞機構成員主要由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及其他們的子弟組成,稱為“功臣政治”,外戚集團也常常參與機務。到了漢武帝之時,因加強皇權而形成了有別於“三公九卿”職官體系的“中朝”,“中朝”往往由皇帝的近臣侍中、常侍、給事中等組成,他們顧問應對,參與政事,權力超過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九卿(三公九卿)組成的“外朝”,“中朝”是從“三公九卿”官僚體系至“三省六部”官僚體系的過渡階段。

    “中朝”形成以後,漢朝的政治由“功臣政治”轉變為“賢臣政治”,掌握中樞權力的高官不再是功臣及其他們的子弟,而是來源於民間的賢人,他們透過察舉制、徵辟進入中樞機構,在漢武帝“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的形勢之下,儒生最容易以賢良文學的身份進入到中樞權力的核心,因而形成了“太學生集團”。

    西漢武帝至東漢和帝之時,漢朝的中樞成員主要是由外戚、文學之士組成的文官集團組成,當然最接近皇權的是外戚集團,所以王莽能夠利用外戚的身份篡漢。然而,到了漢和帝之時,卻出現了另外一種局面,宦官開始掌握權力,皇帝認為宦官是最可靠的,把原來引用士人擔任的要職,交給了宦官掌握,於是就形成了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交替執政的狀態,把文學之士排除在外了,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太學生議政之風即是士人對外戚與宦官專權的不滿,可是讀書人並沒有力量能夠改變這一局面,最後讓什麼人改變了呢?讓董卓、曹操這樣的軍閥給改變了。

    (東漢光武帝畫像)

    董卓引兵進入洛陽,誅殺了宦官集團,但同時也開啟了軍閥控制朝政的局面,並一直延續到西晉。

    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本質上來說是與皇權相依託的,雖然對皇權構成威脅,但外戚畢竟是皇親國戚,而宦官又無法篡位,皇權所依託的這兩大集團並不會讓漢朝易姓,然而,地方軍閥則不一樣,他們依靠強大的武裝力量,既能控制皇權,又能逼皇帝禪位,皇帝如果想要反撲,必須再次依靠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

    漢獻帝被曹操控制以後,就曾想依靠外戚、宗室擺脫曹操集團的束縛,但是失敗了,董承之女董貴人是漢獻帝的妃嬪,種輯是董承的女婿,劉備屬於比較疏遠的宗室,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聯合劉備、王子服、種輯等人曾密謀除掉曹操,然而事情敗露,除帶兵在外的劉備之外,參加政變的幾個人全部被曹操殺害,甚至董貴人也被絞殺了,這是漢獻帝企圖利用外戚、宗室的力量對地方軍閥的一次反撲。

    (劉備畫像)

    東漢末年,地方實力已經做大,宗室、外戚根本沒有力量對抗實力雄厚的地方軍閥,所以,漢獻帝絕無翻盤的機會,這是歷史的必然,當然,歷史也有偶然,如果董承等人的政變計劃沒有洩密,也許能除掉曹操,但是除掉曹操之後,漢朝朝廷同樣擺不平眾多的地方軍閥,況且朝廷內部也會形成新的外戚專權。

    漢獻帝一是無法擺脫曹操、曹丕父子的控制,二是不可能投靠劉備,前文已經說了,自秦朝以後,中國古代的皇帝首先猜忌的物件就是宗室集團,宗室集團在篡位的時候比地方軍閥、外戚集團有天然優勢,他們本來就與皇帝同姓,在繼承皇位的問題上更具有正統性和合法性,漢獻帝主要是依靠外戚董承除掉曹操,劉備只是輔助,宗室集團是不被皇帝信任的,劉備即使統一了天下,也是自己當皇帝,漢獻帝投靠劉備與被曹操挾持並沒有什麼區別,對於漢獻帝來說,劉備不僅是疏遠的宗室,更是實力雄厚的地方軍閥,具有兩種身份,漢獻帝是不可能主動去投靠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低配車哪些加裝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