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有可能,你願意生活在隋朝嗎?
6
回覆列表
  • 1 # 觀海聽濤164

    隋王朝國力強盛,文臣武將眾多卻二世而亡。亡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我認為最根本的有以下兩點:

    其一,當時的門閥勢力強大,關隴貴族加上中原五姓七族勢力之大完全可以左右朝局和政局,楊家父子想用科舉取士打破他們的勢力,擺脫他們的控制,可他們放棄了楊家又選擇了李淵父子。

    其二,楊廣太能幹了,一代人搶著把幾代人的事都幹了,當代人如何能受得了!科舉取士、開運河、南征北戰,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及國力令世人無法承受。民眾也拋棄了大隋!

    為他人做嫁衣裳!隋王朝所做的事禍在當代,功在後人,利在千秋!

  • 2 # 清歡公子

    古代中國,任何一個王朝的建立絕非易事。

    開國君主往往英明神武,第二代,第三代接班人至關重要。如果選擇失敗,這個王朝就滅亡了。比如秦始皇暴亡,趙高篡改遺詔,讓胡亥繼位,胡亥胡作非為,讓非常強大的秦朝二世而亡。

    隋朝也一樣,其實隋文帝開創了一個非常富強的國家,這個時候只要隋煬帝躺在床上睡覺,垂拱而冶,隋朝絕對可以長冶久安。

    偏偏隋煬帝想做大事,開創萬世不朽的驚天偉業,把幾輩子都做不了的大事,短短几十年內通通完成,耗盡隋朝國力,逼得太緊,老百姓沒活路了,只好鋌而走險,造反了。李鴻章說過,一代人只做一代人的事。隋煬帝好大喜功,作死的節奏啊。人不能超越時代的。實事求是才是真理。

  • 3 # 澹奕

    第一,隋煬帝窮兵黷武大興土木,加上開鑿大運河導致了民力空虛,百姓怨聲載道;

    第二,隋煬帝加強中央集權,導致的門閥貴族強烈不滿;

    第三,隋朝統一時間太短,同時思想理念並沒有隨著版圖擴大而擴大。

    《北史·蘇威傳》稱:“江表自晉已來,刑法疏緩,代族貴賤,不相陵越。 平陳之後,牧人者盡改變之,無長幼悉使誦五教。(蘇)威加以煩鄙之辭,百姓嗟怨。使還,奏言江表依內州責戶籍。 上以江表初平,召戶部尚書張嬰,責以政急。時江南州縣又訛言欲徙之入關,遠近驚駭。饒州吳世華起兵為亂,生臠縣令,啗其肉。 於是舊陳率土皆反,執長吏,抽其腸而殺之,曰更使儂誦五教耶。”

    隋朝滅陳統一天下以後,卻對南朝使用高壓政策,導致江南地區百姓非常不滿。隋文帝的兒子隋煬帝后來似乎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隋煬帝開始想辦法。

    於是,才有了隋煬帝興建東都洛陽、江都揚州,以及開鑿大運河的舉動。然而,隋煬帝似乎是本末倒置,原本應該進行“同化”、“拉攏”之策,隋煬帝卻變成了控制。另一方面,大興土木與巨大的運河工程,導致當時的民力越來越空虛,百姓死傷枕籍怨聲載道,反而弄巧成拙。

    隋朝統一之前,天下四分五裂已經數百年,各個地方的百姓都已經習慣了,有了很強烈的鄉土情節。楊廣的行為很明顯再一次觸動了當時天下民心,最終形成了連鎖反應。

    隋朝是建立在宮廷政變與門閥貴族的支援的基礎上的。然而隋煬帝時代,門閥貴族的政治壟斷優勢越來越明顯,讓隋煬帝深感不安,所以才有了強化中央集權的各種做法。比如最重要的開創科舉制度。但隋煬帝的做法太過激進,也得罪了世襲門閥,最終在隋煬帝背後捅刀子。

  • 4 # 密探零零發

    我們在玩遊戲的時候,會常說:猥瑣發育別浪,實際上這句話不僅適合於遊戲,而且還適合在國家的治理上。隋朝曾經也是一個很強盛的國家,就是因為隋煬帝楊廣太浪了,才導致二世而亡。你還不要不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隋煬帝楊廣這個天才是如何花樣耍浪,最後自己作死了。

    第一浪:營建東都,修建大運河。隋煬帝楊廣作為富二代,一上位,就遷都洛陽,窮兇極奢,開始了揮霍他老爸積累的財富。緊接著,他又下令修建大運河,勞民傷財,民怨載道。不得不承認隋朝大運河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利好,苦在當代,立在千秋,但極大地加重了當時百姓的負擔,成為隋朝失去民心第一步。隋煬帝不知道收斂,也來第二浪。

    第二浪:三徵高句麗,徹底失去民心。隋煬帝楊廣在年少的時候,掛個虛名,在軍中鍍金,就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在加上高句麗的不老實,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由於自己的瞎指揮以及後院起火等原因,造成大敗,更可怕的是由於三徵高句麗導致百姓苦不堪言,沒有了活路,紛紛揭竿而起,起義造反的道路。

    第三浪:下揚州,身死國亡。在國家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之時,隋煬帝楊廣不好好地處理之,而是乘著龍舟下江南,最後他的手下宇文化及等人更是發動兵變,將其縊弒,身死國亡。

    總之,隋朝二世而亡就是隋煬帝楊廣浪死的,本應該猥瑣發育,在大戰之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他卻反其道而為之,窮兵黔武,勞民傷財,最後導致二世而亡。緊接著,後繼者唐朝的統治者就是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猥瑣發育別浪,造就了一個大唐盛世。

  • 5 # 淡墨淺白

    隋朝滅亡是改革過程中的一股逆流!

    隋朝的開創者隋文帝楊堅,自稱弘農楊氏後人,他的父親楊忠西魏十二大府兵將軍之一。隋文帝能夠取代西魏一統天下,他本身就是關隴門閥勢力,而且得到其他門閥的支援!

    自東漢末年門閥勢力開始影響天下大勢,兩晉時期更有王與馬公天下的說法。隋朝統一之時門閥世族已經成為天下大勢的主導者。百年王朝千年世家,門閥的存在嚴重影響了中央集權統治。

    隋煬帝楊廣可以說是雄才大略,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開運河加強南北溝通,降低門閥對地區的直接影響。創立科舉制度是對門閥制度的釜底抽薪,官員晉升的再也不是把持在門閥手中。這是歷史潮流的改革。

    改革必然會引起門閥的反撲,隋煬帝為解決門閥反撲轉移國內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戰爭!向西征服吐谷渾,接見西域二十七國使者,疏通絲綢之路。向東三徵高句麗正是由於門閥世族的不作為而以失敗告終。戰爭的失利加上天災,更是門閥的推波助瀾平民起義席捲天下。

    最終滅亡隋朝的也不是平民起義,先是宇文門閥誅殺隋煬帝,再是王氏門閥廢除楊侗,李淵取代楊侑,可以看出隋朝滅亡就是門閥世族的反撲,是隋煬帝改革的失敗!

  • 6 # 關東俠客

    581年楊堅建隋,定都大興。589年,20歲的楊廣任天下兵馬大元帥征服南陳,使分裂二百七十多年的中國重新統一。隋文帝提倡節儉,勵精圖治管理國家。中央設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互相制約彼此平衡。六部指吏,戶,禮,兵,刑,工六都對皇帝負責。實行均田制,租庸調製。發展農業生產。實行科舉制,創進士科,使基層知識分子參與到中央政權中來,打破北魏以來官隴集團對權力隴斷。隋大業七年,人口達790萬戶,經濟非常繁榮。唐朝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時期都沒有達到隋朝時水平。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隋煬帝徵調人力物力營建東都洛陽。修建了一千三百多里的大運河。隋大運河分永濟渠,通濟渠,邯溝,江南河四段,一千三百多年仍在使用,促進了江南地區進一步開發和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此外煬帝徵吐谷渾首次把青海地區收歸中央政府管轄。煬帝好大喜功三次發動對高麗戰爭,最多一次動員了一百多萬軍隊,由於瞎指揮損失了幾十萬精兵,消弱了國家統治力量,天下群雄並起。關隴軍事貴族集團叛亂。在江都楊廣被宇文化及處死。王世衝在洛陽歲動叛亂。山西太原留守李淵起兵進長安建立唐朝。隋朝三十七年曆三世而亡是非常可惜的。隋煬帝不能算是爆君,他做的事情是為了國家和人民,只不過是太急功近利了,在取得巨大成績面前有些衝昏頭腦,忽視了人民承受能力,可以說是危在當世,利在千秋。關隴集團的公開反叛導制了隋的滅亡。

  • 7 # 夜月下鳴蟬

    隋朝為什麼二世而亡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大課題,隋朝短祚而亡的原因錯綜複雜,而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則有兩個:

    第一,隋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而創造了科舉制度。九品中正制是三國曹魏時期的魏國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目的就是用來為國家選拔人才,但是出於世家統治需要,這個九品中正制仍然是兩漢察舉制的延續,而不是推翻重來。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度是兩種尖銳對立的制度,前者是利於世家豪門,而後者也是破除了世家的壟斷,大量容納豪門子弟。

    九品中正制的定品方式是根據一個人的家世和德才品行來進行定品,而做出品級的人就是中正。這個制度看起來美好,可是經過多年變化,最終的結果就是隻要是家世好的,一般不會是下品,只要家世差的,一般都是下品,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只要是寒門,就算德行才幹再好,家世不行也只能階級固定,徒呼奈何。

    而隋文帝楊堅推行科舉制度,將選拔的人才分為志行修謹(德行好)和清平幹濟(有才幹)兩類,這樣就破除了世家對官員選拔的壟斷。當然這也導致了世家豪門對楊堅的不滿。而楊廣登基之後。繼續這樣推行,就更加加劇了世家和皇帝之間的矛盾,這也是後來楊廣在天下紛亂,避走揚州而不去關中老巢求援的原因,實在是這些世家大族早就拋棄了楊廣這個家族。

    第二,楊廣在位十四年間倒行逆施,屢興大建,勞民傷財,虐民過甚,導致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楊廣在位期間,堪稱巨大的工程就有多個,比如興修大運河,修建東都洛陽,三徵高句麗等。這每一樣都是需要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的工程,身為皇帝只要在十四年內做成了這任何一件事都能夠光耀後世,堪稱明君。可以楊廣急於求成,在短短几年之內就同時開展了上面的幾大工程,對百姓和社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因為那時候的生產力和生產水平不高,在有限的生產力條件下,只能夠循序漸進。

    隋煬帝楊廣在短短六年裡就將大運河修煉完畢,甚至比現在修一條同距離的鐵路還快,在現在是一種榮耀,那當時全靠人力的時代就是虐待了。

    而之後的三徵高句麗,興兵三百萬,招募農夫過千萬,耗費錢糧無算。可惜三次都大敗而歸,即喪失了民心,也失去了將士們的尊敬。在三次大敗裡面,幾乎家家披麻戴孝,社會經濟被嚴重摧殘,又因為大量勞動力的死亡導致土地荒蕪,本就因為戰爭消耗大量的糧食又得不到補充,於是大量流民失所,餓殍千里。這種情況下,有野心家登高一呼,反隋從者雲集。

    總的說來,還是隋朝兩代皇帝都有急於求成的一面,在對立勢力沒有完全消滅的時候就開始大動干戈,又不懂得循序漸進。最終搞得自己與世家和平民兩個階級都人見人厭,這是更換一個統治階級就順理成章了。

  • 8 # 鹹魚閒聊

    如今很多人都在為楊廣洗白,說什麼他“罪在當代,功在千秋”,還有的說隋朝亡於士族門閥,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請大家接著往下看。

    首先來說一說很多人提到的門閥制度,他們普遍認為,楊堅父子為了削弱士族門閥尤其是關隴貴族的勢力而開創了科舉制,楊廣甚至為此還發動了三徵高句麗,但是楊廣邁步太大,最終失敗,這才導致了隋朝的滅亡,類似這種的觀點太多太多,我不排除門閥制度確實在當時有一定的影響力,甚至在唐朝依舊如此,像晚唐時期的牛李黨爭,這就是典型的門閥制度影響下產生的,所以說,科舉制的產生並不能消除門閥制度,事實上門閥制度真正被消除是唐朝滅亡後的事情了,朱溫發動白馬驛之禍,篡唐稱帝這才消除了近一千年計程車族門閥制度,而科舉制度產生的最大原因是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口的持續增長,廣大人民群眾受教育程度逐漸增加所帶來的必然結果,隋朝建立後,經過隋文帝的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的局面,到隋大業五年,人口達到了頂峰,國家的快速發展使得朝廷需要更多的人才來管理,由於經過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各貴族之間的相互攻伐,士族門閥的日益腐敗,人才凋零,僅依靠門閥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了,國家急需開闢另一條取才之道,所以科舉制應運而生。

    但此時的科舉制與唐朝以後的科舉制大不相同,事實上隋朝的科舉制大體是這樣規定的:“凡參加科舉考試的必須取得五品及以上官員的推薦”,什麼意思?這幾乎就是察舉制,由於推薦權掌握在地方士族手中,所以,國家選才最終還是逃脫不掉士族門閥的影響,但是科舉制的產生為後世王朝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確實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如果說是為了打壓士族門閥,這就未免有點誇大了。而且上面說過了,門閥制度最鼎盛的時期是東漢三國兩晉時期(當然除了曹操),經過三百年的大分裂時期,士族門閥的影響力已經下降,對統治者已經沒有威脅了。

    所以綜上所述,隋朝二世而亡並非亡於門閥,而是亡於楊廣的殘暴和好大喜功,為何這樣說?楊廣登基後,開運河,三徵高句麗,徵調幾百萬民夫,一百多萬士兵,使得百姓承擔很繁重的兵役,徭役,死傷者甚眾,據《隋書 食貨志》記載:“天下死於役而家傷於財…….疆場之所傾敗,勞敝之所殂殞,雖復太半不歸,而每年興發,比屋良家之子,多赴於邊陲,分離哭泣之聲,連響於州縣。老弱耕稼,不足以救飢餒,婦工紡績,不足以贍資裝…….人相啖食,十而四五”,大體意思就是說百姓死於兵役,徭役者不計其數,各地民生凋敝,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當然了楊廣的好大喜功遠不止於此,我也不再贅述。

    最後再發一組資料,這組資料我曾在以前的相關問答中多次發表過,隋朝人口巔峰是在隋大業五年,約900萬戶,4600萬人,到了唐武德元年,人口將到了約200萬戶,1000萬人,人口銳減了這麼多,血淋淋的資料擺在眼前,足以說明隋朝為何二世而亡了吧?

  • 9 # 慣與長夜

    主要的原因應該是隋煬帝殺雞取卵似的急功近利的暴政所致,這是不可否認的。隋朝的快速滅亡原因非常複雜,可以說是眾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不過分析起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隋朝根基太淺

    這點與秦朝類似,成立之前,國家都經歷了幾百年的分裂,雖然形式上國家完成了大一統,可是由於數百年分裂帶來的弊端是很難根除的,最主要的就是,長時間分裂後各地區之間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生活習慣、語言,鄉土情結等,很難有較強的向心力。此時若遇漢文帝那樣的明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尚能久存,如秦二世、隋煬帝這般橫徵暴斂的帝王,只能是快速滅亡了。

    隋文帝對門閥士族的壓制

    隋文帝建國後採取了一系列舉措打壓門閥士族,首先是大力打壓關隴貴族,以打破北周宇文泰以來實施的“關中本位政策”,達到加強皇權,擴大統治基礎的目的。但他做的太過激進,引起關隴豪強的強烈不滿,最終埋下暗流湧動的禍根。李淵之所以能迅速滅亡隋朝,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來自關隴世家,得到這股強大勢力的支援和認可。不可忽視的是,當時的大部分統治階級上層人物都出自關隴貴族,他們在地方上勢力強大,在社會上聲望卓著,政治影響極大。尤其是科舉制度之後,受到極力打壓的關隴貴族勢力已然起了反叛之心。

    主要原因,隋煬帝橫徵暴斂、窮兵黷武

    不可否認,楊廣是個能力很強的帝王,可他野心太大,太過於急功近利,從他自己定的年號大業就可見一斑。在修建大運河之後民力就已經用盡,就該輕徭薄賦,休養生息,可他又窮兵黷武,連年發動戰爭,四處征討其他國家。西域,突厥等地雖然都被打敗,但也損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光徵高句麗,就先後發起四次戰爭,可每次都鎩羽而歸,直接導致數百萬人死亡,百姓的人力物力已被損耗到極限,最終在這民不聊生的情況下爆發隋末之亂。

  • 10 # 一之橋

    首先說下隋朝特殊的歷史地位

    從開皇元年(581年),北周靜帝禪讓,隋文帝建國,到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政變,隋煬帝被刺殺於江都,隋朝只延續了兩代,是一個僅為三十八年短命王朝。

    隋朝雖然短暫,但結束了自東漢末年黃巾之亂以來長達四百餘年的分裂局面,開創了一個新的統一國家,透過隋文帝和隋煬帝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一系列改革,因為唐朝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隋文帝和隋煬帝都是有爭議,但不可否認,兩人都是有作為君主。有學者認為,隋朝在政績上的工作量,實際上是相當與其他王朝的數倍。

    所以說,隋朝是一個過渡性的時代,也是一個極有建樹的時代。

    門閥制度與中央集權

    隋朝前的魏晉南北朝有兩個時代特徵,一是門閥制度,二是漢衚衕存。

    西晉政權是以地主階級中的特權階層——士族作為統治基礎,統治階級在法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形成一系列的法令,為了維護士族的特權。

    在東晉,在門閥政治鼎盛時期,士族門閥的勢力與皇權並立,甚至超越皇權,皇帝都要依賴士族的支援。

    其中,政治上,九品中正制保證了士族的政治特權。在九品中正制下,貴族們憑藉其門第家世,把持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權。同時漢族原住民與北方來的胡族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他們不斷地融合、協作,又形成了一股新興勢力,這股新生勢力與當時的門閥制度產生了劇烈衝突。兩者在利益上的衝突,導致他們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都受到衝擊。

    隋文帝在獲取政權後,頒佈新政、進行改革。他認為要統治龐大的國家,需要建立一個以皇帝為首的金字塔式的統治體系,於是將北周時的六官制改為三省六部制。為進一步完善中央集權,地方長官以外的官吏也均統一由中央派遣,以此排除貴族以及地方豪強的勢力,對於派往各地任職的官吏,又同時確立了文官三年、武官四年的任期制,以及不得在官吏本人的出身地任官的迴避制度。

    在軍事上進行府兵制的改革。改革的主旨是大幅度的裁剪軍府,主要是將非關中地區的軍府大規模裁撤,以集中關中地區的軍府(正規軍)的強大兵力為後盾。

    隋文帝透過設定三省六部制、府兵制改革,實施官吏任職措施的方式,將地方權力集中中央。這也是隋朝開國以來所制定的政治方針。

    隋文帝的積累

    關於隋文帝的爭議很多,但不妨礙他算是一位明君,他在位的二十四年裡,不僅統一了國家、確立了新的國家體制,而且也帶了社會以及民生的安定和繁榮。文帝時期,人口由不滿四百萬戶增至八百九十萬戶,豐衣足食,據記載國庫裡裝滿了徵收來的穀物等。在隋文帝的治理下,天下一統二十年,而且隋文帝節儉蓄積,隋國庫擁有巨大的財富。王夫之曾經評價說:隋之富,漢、唐、之盛世未之逮也。因此隋文帝給隋煬帝留下了物質條件是十分優越的,同時立足關中本位的中央集權也是因此隋文帝給隋煬帝留下了政治條件和物質條件是十分優越的。

    隋煬帝的役民

    隋煬帝從隋文帝手上接過隋朝的大權,此時他手中的經濟條件和政治資本是無比的強大他有錢、有糧,有權,更有野心。在所謂的皇權支配一切,皇權能創造一切的思想下,隋煬帝開始以奴役子民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的抱負。

    隋煬帝在位期間,確實是由作為,只是他此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導致與隋文帝時期相比,農名的實際負擔大大加重了。壓在農民身上主要的負擔體現在役上面。

    仁壽四年,隋煬帝上臺這一年,就發丁男數十萬掘長塹;大業元年三月營東都,每月役丁二百萬;發漢南諸郡縣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大業三年五月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七月發百餘萬築長城;大業四年發百萬餘開永濟渠;七月發二十萬修長城;大業七年三次徵高麗,每次發兵都在百萬以上。尤其是三次徵遼之役,是直接導致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隋煬帝役使男女數百萬,而且是一項工役尚未完成,新的工役又起。工役、兵役的繁多,導致農民和軍隊常年在奔波和勞作。隋煬帝只以個人意志為準,竭盡國力,根本不考慮民眾是否有這樣的承受能力,根本就是不把民眾最起碼的生存權利放在眼裡。

    文帝、煬帝的君臣關係

    隋文帝善於聽取他人意見,在政治決策上善於集思廣益。因此隋文帝時期,君臣相處融洽,而且追隨隋文帝的大臣大多都是能善終的。並且文帝所誅殺的大臣,多數名聲不佳,文帝在誅殺他們時,也不會牽連很多人。

    煬帝則不同,爭皇位,殺功臣的過程中,表現十分殘忍。煬帝時,漢王楊諒起兵爭皇位,煬帝派兵去鎮壓,楊諒投降後,被幽至死,而且楊諒所部的官吏百姓被處死和發配的就有二十餘萬。楊玄感起兵失敗的時候,煬帝也是殺了三萬餘人,不少也是無辜平民。

    在朝堂上,隋煬帝所殺功臣有宇文弼、賀若弼、高熲等,其中賀若弼、高熲是對隋朝的有功之臣,而且他們也是對國家和民族做出貢獻的人。煬帝殺高熲的理由是及其荒謬的,不是以謀反罪名,而是因為誹謗朝廷罪。只是所謂的誹謗朝廷,不過是批判煬帝的暴虐行為而已。隋煬帝也曾對虞世南說:我性不喜人諫,若位望通顯而來諫我,以求當世之名者,彌所不耐。

    我們知道隋文帝善於集思廣益,君臣之間相處融洽,在處理中央集權的過程中,他以循序漸進地方式避免了與士族、地方政權的衝突。煬帝繼位時,他的條件不可謂不是得天獨厚,只是他好大喜功,只以個人意志為準繩,激化了與士族門閥之間的矛盾。又在朝廷中,在朝中處死對隋朝的忠臣、諫臣,在外,為滿足個人的政治理想,不斷實行兵役、工役,無視百姓生命。

    因此在隋煬帝的暴政下,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動亂,數以百計的叛亂集團在各地揭竿而起。隋朝的武將是眾多,而且也英勇,比如我上一篇回答裡的張須陀,起初隋煬帝還有精力派人去鎮壓,只是反隋農民在各地揭竿而起的時候,隋煬帝已經是自顧不暇了。

    綜上,隋文帝給煬帝楊廣留下了足夠的經濟資本和政治資本,而且在文帝的治理下,社會矛盾也在慢慢消減。只是煬帝只喜溜鬚拍馬之音,聽不進忠言、諫言,而且政治野心太大,在不斷的兵役、工役面前,勞民傷財,百姓才揭竿而起。當然,百姓反的是隋煬帝,同時受到中央集權而影響到自我利益的地方政權不僅僅是反隋煬帝,也在反隋朝。

    再次感謝邀請。隋朝真正穩定的太平盛世時間不到二十年,剩下的幾乎都是英雄輩出、群雄爭霸的時候,具有英雄情結的人自然是希望在那裡一展抱負。但對於我來講,我更希望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比如現在的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中宗為何要把老太婆賜給宰相竇懷貞為妻?竇懷貞最後又為何殺掉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