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名將錄

    漢武帝即位後,衛右渠繼承父職,替漢廷治理北韓。但身為漢臣的衛右渠卻是個名副其實的野心家,他晝夜垂涎,幻想當上北韓王。

    多年來,衛右渠小動作頻頻:收納朝廷通緝的亡命之徒,擴建軍隊:劫掠過往客商、使節,謀財害命:更有甚者,竟然屢次興兵騷擾遼東諸城。

    衛右渠之所以膽敢如此囂張跋扈目無強漢,是因為他斷定漢廷絕不可能騰出手來收拾自己。原因很簡單,此時正值漢匈戰爭最激烈、最血腥的敏感時期,漢武帝窮兵黷武,傾舉國之力北伐匈奴,根本無力偏師東顧。加之北韓半島距長安萬里之遙,漢廷怎麼可能為一個無關緊要、利淺益薄的北韓興師動眾?

    不得不說,衛右渠的如意算盤打得噼啪作響。如果是漢文、漢景二帝,那肯定會被他牽住牛鼻子但非常可惜,衛右渠面對的是“威強睿德”的漢武大帝。

    在北方大漠刀劍相撞、血流成河的萬緊關頭,對小人衛右渠的挑釁,漢武帝儘管憤怒不已,但出於理智,還是決定先嚐試使用政治手段緩和矛盾,於是“使涉何譙諭右渠”。豈料“王”迷心竅的衛右渠收到政治恐嚇後,不但不怕,反而更加小人得志,當即嚴詞拒絕涉何。

    這個涉何也絕非省油燈,他擔憂出使不利會被天子責罰,便密令隨從暗殺了一個北韓大將。果不其然,好鬥的漢武帝聽聞涉何干了這麼一件漂亮事,非但不予懲處,反而將其拔擢為遼東東部都尉,令其“保塞,外蠻夷無使盜邊”。

    得知涉何因襲殺己將而升官發財的衛右渠,當即怒上眉梢,率軍傾巢而出,殺了涉何,奪了城池,就此正式跟漢廷在臺面上叫板。

    涉何被誅的奇恥大辱,令漢武帝勃然大怒。於是,一場決定北韓半島歸屬的大戰如上弦之箭,一觸即發。

    輕蔑應對

    無論如何,在漢武帝眼中,北韓都是彈丸邊地,所以根本不必詳加備戰,只需小動干戈,再大的風浪也會瞬間平息。

    然而,這種過於輕敵的心理,無疑矇蔽了漢武帝的慧眼,令其忽視掉這場平叛存在的諸多特殊困難。其一,路途遙遠,漢軍難免長途跋涉,衛右渠則把守關隘,以逸待勞。其二,衛氏家族在北韓已歷三世,儘管橫徵暴斂和重徭重賦的害民政策不得人心,但畢竟熟悉地形,糧道亦短,在作戰中佔據主動。

    儘管不少作戰經驗豐富的大將都苦口婆心地勸諫過,但漢武帝顯然不把這些放在眼裡,這從他數日間便草擬完畢的平叛計劃上即可窺見一斑。

    在將帥選擇方面,漢武帝起用荀彘和楊僕搭檔,可這二人素來不和。況且荀彘只是衛青身邊的一個小校尉,做一軍統帥,既無資質,又無經驗,而號稱“樓船將軍”的楊僕也是個中看不中用的軍事花瓶。漢武帝如此點將完全是因為荀彘和楊僕皆為自己的心腹寵將,手心手背都是肉,對於一場手到擒來的勝利,只好讓兩個人對半分功。

    在軍隊組建方面,採取半正規半雜牌的方式,雖然這也著實是受無兵可調的現狀的制約,但漢武帝用“募罪人”這種奇葩創舉組建起來的“罪犯軍”想想也難有作為。

    相比之下,計劃最炫最亮的部分還要屬戰術構想。漢武帝決定兵分兩路,海陸並進。荀彘率領五萬陸軍從遼東郡殺過鴨綠江,而楊僕則帶著自己調教多年的樓船大軍跨海深入敵後。待楊僕成功登陸,兩軍一路自北向南,一路自南往北,對衛右渠予以夾擊,力求速戰速決,切忌拖泥帶水。

    漢武帝這套“軍事演習”一樣的作戰方案,無疑違背了他穩紮穩打的慣常風格。更何況樓船儘管號稱漢代的航空母艦,但從未經受過實戰考驗,處女秀便要執行難度巨大的跨海作戰,而且是登陸從未踏足過的陌生區域,風險之大,無需贅言。

    可漢武帝就是認定漢軍必會打出一場彪炳史冊的著名戰役,他自己也能因之成就曠世奇功。然而,令這位雄君偉主意料不到的是,戰爭剛剛拉開帷幕,漢軍就遭遇大挫。

    正式開火

    漢武帝如此輕視敵人,建功心切的將領自然會上行下效。率先開赴前線的荀彘忍受不了等待的折磨,不顧事先跟楊僕約好的進攻日期,提前命部將正多發動試探性進攻。豈料正多也妄想透過此次平叛加官進爵,他率領先頭部隊孤軍深入,結果落入衛右渠預設的伏擊圈,被殺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儘管損失並不大,但漢軍自此士氣大跌,同時也恍悟北韓軍隊並沒有幻想中的那麼不堪一擊。憤怒的荀彘雖然一刀結果了正多,卻又從貪功好進墜入了另一個心理陷阱:懼戰徘徊。這無意之中倒是緩解了衛右渠的致命危機。

    楊僕在按期登陸並獲成功後,發現一切出奇地順利,於是一路昂首闊步向北挺進,數日便兵臨衛右渠的“國都”王險城下。衛右渠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好在荀彘駐軍不前,於是立刻狂奔回救。

    最終,王險城的守軍連同北歸的援軍合成一股洪流,以數量上的壓倒性優勢,將楊僕的樓船軍徹底衝潰。

    據《史記》記載,敗北的楊僕相當悽慘,“失其眾,遁山中十餘日”。好在樓船軍是其訓練多年的嫡系部隊,楊僕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收散卒,復聚”。可樓船軍經此大敗,無論實力還是士氣,都遭受重創。將士們歸鄉心切,無心再戰。

    兩路人馬毫無默契,大敗特敗的訊息傳到長安後,漢武帝怒不可遏,當即派遣使臣迢迢萬里奔赴前線責罵荀彘

    驚恐之下,荀彘率軍南下,拼死力戰。經過大小多場戰役,荀彘終於殺到王險城下。

    在大漢南北兩軍即將會師的關鍵時期,荀、楊二人皆認定破城已是朝夕之事。因此,二人心中各自掐起小九九,都想要奪取首功。手握重兵的荀彘當然想要直接攻城,但他需要楊僕率軍從側翼佯攻,分散敵兵,只有這樣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而楊僕心中更加清楚,一旦破城,作為主攻的荀彘定會活捉衛右渠,那功勞便盡歸其手。

    貪心作祟下,楊僕堅決不同意配合荀彘強攻,並於暗中聯絡衛右渠,規勸其向樓船軍開城請降。衛右渠猜透楊僕的用心,便將所有主力調派至城北,專注抵禦荀彘的猛攻。悲催的荀彘多次強攻未果,城下的漢軍屍體早已堆積如山,可王險城依然屹立不倒,固若金湯。

    損兵折將的苟彘對楊僕自然恨得牙癢癢,但也著實無計可施。不過一個人的到來令荀彘看到了轉機。原來,漢武帝算準日子,認為平叛軍早該凱旋了,如此拖泥帶水又杳無音訊,肯定是遇到突發狀況了。於是,憂心忡忡的漢武帝派遣特使公孫遂持金牌令箭前去督戰。

    荀彘一見公孫遂到來,立刻計上心頭,他哭喪著臉抱怨久攻不下完全是因為楊僕私心太重,不配合自己,並且危言聳聽地說:“今如此不取,恐為大害,非獨樓船,又且與北韓共滅吾軍。”公孫遂在朝中素來跟荀彘友善,聽到楊僕有可能謀反,他立即決定快刀斬亂麻。於是用天子恩賜的符節將楊僕誘至荀彘軍營,然後不由分說,將其五花大綁。

    終於得到樓船軍指揮權的荀彘正待全面攻城時,王險城中突然發生政變,也正是這一突如其來的政變把幾個當事人幾乎全部送上西天。

    慘勝為敗

    原來,衛右渠本身也是個暴虐成性的土皇帝。衛氏作為外來勢力,跟土著集團難免產生利益糾紛,而衛右渠對所有逆已者皆採取血腥的屠殺政策,那些威望甚高的土著元老向來對其心有怨念,常年以來,仇恨無形中愈積愈深。

    當漢軍圍城之時,王險城裡的土著元老認為衛右渠的敗亡即將到來,便決定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良機,經過縝密的謀劃,最終在一個深夜成功暗殺了毫無防備的衛右渠。

    王險城的大權順勢盡落在北韓土著手中,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繼續堅守到底,二是開城投降。在局勢已然明朗之時,思維正常的人都明白死命頑抗只能是自尋死路。可對北韓人來說,如何投降,向誰投降都是難題。

    苟彘素來性殘好殺,北韓土著對其極度畏懼,而且衛右渠跟荀彘早已結下死仇,如若王險城落入其手,勢必難免屠城厄運。而樓船軍儘管曾經發過招降令,但畢竟不是圍城的主力,荀彘軍一旦暴怒起來,樓船軍那麼點人如何能應付危局。

    最終北韓人採取了一條絕妙之計:棄城而降。只要到了樓船軍營地,荀彘就算吃了豹子膽,也不敢攻打友軍。

    於是,土著元老率眾前往樓船軍駐紮的營地,集體投誠。如此一來,荀彘費盡心機,卻僅僅拿下一座千瘡百孔的空城。

    這場耗時多年,死傷慘重的平叛戰役,令漢武帝出奇地暴怒。眾多戰將,只要略有過失,皆被處以極刑,幾大主角也同樣無法逃脫嚴懲。

    荀彘被認定罪大惡極,先是違背作戰計劃,指揮失當,後又綁架楊僕挑起內訌,而且殺戮甚多,卻無尺寸之功。這等滔天大罪當然不容寬恕,荀彘被棄市腰斬。公孫遂盲從荀彘,沒有盡到督戰之職,也被斬首示眾。

    而楊僕雖然罪過較輕,但為圖軍功,私自招降也是大過一件,也被判死刑,後傾家蕩產才贖回一條命,但卻被貶為庶人,潦倒不堪,不久後也一命嗚呼。

    從漢武帝對幾人的處置上,可以間接嗅到一些非同尋常的氣味。對匈戰役中,敗軍之將不可勝數,但他們大多僅被象徵性地免職,用不了多久便會東山再起。相比之下,北韓戰爭尚且慘勝的諸將落得如此悽慘,明顯透露出了漢武帝內心的潛臺詞:打一個小小的北韓,如此大費周章,真是往朕千古一帝的美名上抹黑,該殺該剮!

    那麼,這場鮮血從北韓前線流回國都長安的曠世奇戰,有沒有受益者?

    受益者從漢武帝后來的冊封中便可一覽無餘。在苦戰多年的漢將大都遭遇滅頂之災時,那些只不過暗殺了衛右渠的北韓元老卻盡數被封侯。漢軍撤離後,他們更成為北韓半島實際上的主人。

    漢武帝之所以名義上在北韓設郡,實質上拱手交權,從現實角度講,是因為當時漢匈戰爭進入白熱化,深人大漠的漢軍急需支援,以積聚力量,給予匈奴人致命一擊。所以,北韓戰爭一結束,漢武帝便下令命遼東正規軍馬不停蹄地開赴大漠。從漢武帝思想深處來看,北韓既非軍事要地,又乏經濟利益可圖,所以根本不值得大費心力。更何況,若再次起用漢臣鎮守北韓,諸多麻煩必定在所難免。

    故而,這場漢廷付出巨大代價,最終以慘勝收尾的戰爭無疑將北韓半島的實際掌控權從心懷不軌的漢人手中移交給北韓土著。如此這般,一代代土著人不斷襲權,飛快地加速著北韓“去漢化”的歷史程序。時至東漢,北韓半島徹底成為大漢屬國。“屬國”這個特殊詞彙,貌似彰顯著中原政權不可一世的霸氣雄風,但實質上,只不過是暫時性臣服於強權的其他之邦。

  • 2 # 謝金澎

    漢武帝一生雄才偉略,做的最牛的一件事就是對欺負了漢朝幾代人的匈奴開戰。要知道開國皇帝劉邦都曾經敗於匈奴,被圍白登山,要不是透過裙帶關係僥倖撿了一條命,恐怕歷史都會改寫。

    但是武帝在文景之治後,接手了一個厚實的家底,於是著手對匈奴用兵,並死磕了一輩子,直到將匈奴逐出漠北。這麼一個雄才大略的主,自然是不會放過身邊的北韓的,因為北韓國家雖小,但是心眼不少,一向對大漢不服,經常陽奉陰違、弄虛作假。

    公元109年,武帝命涉何去北韓責問北韓王右渠,要求右渠到大漢朝拜,更不得阻止其他國家使者到漢朝朝拜。這個右渠對大漢使者還是老一套,閃爍其詞、巧言令色,反正就是沒有臣服的意願。涉何感覺自己作為一個大國使者,被北韓輕慢了,覺得很沒有面子。

    在回國的路上,到了界河邊,眼看自己的地盤到了,涉何就耍起了橫,一刀把北韓派來護送他的將軍給殺了,算是表明自己的態度和對右渠的警告。然後一溜煙跑回漢朝,並向武帝加油添醋的描繪了自己的功績。漢武帝一向都不喜歡跟敵人講什麼道理,果然龍顏大悅,不但誇獎涉何做的好,還給他封了個都尉的官職。

    要知道在漢武帝時期,他用的都尉很多都是心狠手辣的酷吏。這個涉何就被封到了遼東郡,跟北韓交界的地方。涉何再怎麼心狠手辣,也擋不住軍隊的偷襲,北韓一看仇人來到了眼前,那是分外眼紅,右渠派遣了一支特種部隊對涉何進行了斬首行動,涉何被右渠如願以償的滅掉了。

    這右渠也是年輕氣盛,不知道天高地厚,煌煌大漢,豈是你區區島民惹得起的?武帝一怒之下,派樓船將軍楊僕、左將軍荀彘率軍攻打北韓。

    北韓也不是軟柿子,進攻首戰失利,樓船將軍還差一點戰死。武帝一看北韓比想象中難搞,於是又派使者去文攻感化,右渠倒也不糊塗,並沒有因為兩場小勝就昏了頭腦去死磕大漢,也就坡下驢,派太子帶五千軍馬軍糧到漢朝謝罪言和。

    但是漢朝一看北韓浩浩蕩蕩的一萬多人,還都帶著武器就不樂意了,要求解除武裝才能到漢朝面聖。北韓太子很不高興,一扭頭不玩了,武帝震怒,殺了北韓使臣,督促樓船將軍,左將軍對北韓全面開戰。

    左將軍也不負厚望,一鼓作氣就打到了北韓首都王險城下。就在要對北韓發動總攻時,兩位將軍出現了分歧,左將軍希望兩支軍隊配合攻城,強取王險城。但是樓船將軍吃過北韓的虧,主張分化北韓軍隊,不戰而屈人之兵。左將軍得不到配合,心急火燎便有些懷疑樓船將軍,剛好武帝派來了特使公孫遂,公孫遂一聽也沒有細想就拿下了樓船將軍。將樓船將軍的軍隊歸集給左將軍,左將軍統一指揮著兩支軍隊猛攻王險城,城內的投降派原本是約好投降樓船將軍的,但是形勢發生了變化,只好投降左將軍了。

    有了這樣的大好形勢,右渠雖然還想堅持抵抗,但是手下的人不幹了,砍了他的頭送給漢軍了。一個叫成已的大臣還想力挽狂瀾堅守城池,大肆捕殺議和派,組織防禦。不過沒過多久也被主和派砍了頭,王險城徹底陷落於漢軍之手。

    北韓被徹底拿下,武帝在北韓設立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從此,北韓淪為漢土,歸於王化。

  • 3 # 使用者謝衛先

    漢武帝英資天縱、雄才大略,不僅有過人的眼光、膽識、才智、氣魄,而且有卓越的戰略思想、傑出的軍事才能、過人的大局掌控力和識人之慧眼!武帝一改漢初無為而治於民休生養息的一慣思路,勵精圖治,希望透過對匈戰爭徹底消除附骨之蛆、心頭之患——匈奴邊患。於是武帝傾全國之人力、物力對匈奴發動了一系列重大戰爭,其中尤以衛青統率的七次對匈戰爭和霍去病數次深入匈奴腹地大破單于最為耀眼,最終在衛霍率領下,偉大的漢武帝實現他畢生的偉大的戰略構想,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光輝一頁。漢武帝對北韓的納入和管理實際上也是發生在這一系列重大戰役期間,只是就當時情況而言,對朝作戰的重要性遠不能與對匈奴作戰重要性可比,加上當時北韓與漢都相距太遠,給人有些鞭長莫及的感覺。但作為一代豪主漢武帝對北韓的納入與管理可圈可點。 先談談對朝作戰,其一,漢武帝的戰略決策思想非常正確——速戰速決,以強大的實力嶊毀對方的心理防線,為不戰而屈人之兵創造條件;其二,先禮後兵,容易讓己方同仇敵愾、萬眾一心,使敵方心存畏懼、離心離德;其三,戰術安排極為出彩,水陸兩路分進合擊,既擴大了聲勢影響又確保萬無一失;其四,明察秋毫、當機立斷(出現異常及時主動介入、干預調整);其五,抓住時機、促成飛躍。當時漢匈作戰如火如荼,衛右渠明目張膽欲立國自治,衛氏在朝歷經三代立足已穩,根深葉茂且早有不臣之心,但由於他們治下重徭重賦不得人心。對於這些情況漢武帝慧眼如炬,因此他的戰略構想和戰術安排是非常有針對性也是極為正確的。 再談談漢武帝對北韓管理,以其人治其地!這樣既能獲得了民心支援,用瞭解內情者管理,也可以多一些針對性少一些盲目性。最重要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漢武帝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因勢利導值得我們好好借鑑!

  • 4 # 三維看歷史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設遼東四郡,最南只到北韓半島的中部。26年後南面兩郡撤併,北面的玄菟郡治由今北韓的咸興撤至遼寧撫順新賓,半島地區只剩以平壤為中心的樂浪郡。說明當地土著反抗的劇烈。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建高句麗政權,都城在今天的遼寧桓仁五女山,後遷吉林集安,再遷平壤。這才是北韓國曆史的開始,唐朝武則天聯絡新羅滅高句麗,此時北韓半島第一次實現統一。

    問題中的“北韓曾是漢朝領土”這一問題是含糊的,這裡說的北韓不應是今天北韓半島的概念。半島南部一直是三韓地區,連立國五百年的高句麗都沒有將他們征服。漢朝時的衛滿北韓只是在半島北部的一個割劇勢力,為秦末燕國將軍衛滿所建,屬戰時避難性質的。

    北韓國政權更替與中國朝代更替關係密切

    西漢未――隋 高句麗

    唐 新羅

    宋――元 高麗

    明――清 北韓

  • 5 # 關東俠客

    北韓半島先民是東夷人的一部分,商朝滅亡後,萁子率部眾去北韓建立國家,史稱萁子北韓。往事越千年,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漢武帝時代,派兵又一次征服北韓,設漢四郡,郡下設縣,由中央直接派官吏治理,把北韓半島納入中原版圖。

    西漢初期,燕王盧綰投降匈奴,他的部將衛滿率一千多人跑到北韓,後來鳩佔鵲巢,佔王儉城(平壞)建衛氏北韓。漢朝把衛氏北韓做為外藩,提供一定的經濟軍事支援。

    衛氏北韓負責保持漢同東北地區朝貢體糸的暢通,到漢武帝登基時,衛滿的孫子衛右渠當上北韓王。衛右渠征服周邊部族,拓地千里,個人野心開始膨脹,想方設法阻斷朝貢之路。

    漢武帝此時正同匈奴人作戰,面對衛氏挑訓,並不想把事情擴大,引起東西兩線作戰。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涉何作使節,出訪北韓半島。衛右渠拒絕漢王朝和平方案,派人把涉何禮送出境。

    涉何做為天朝使節,受到如此待遇,心中非常生氣,走在半路時,把北韓禮送的使者殺了。漢武帝並沒有責怪涉何的莽撞行為,反而任命涉何為遼東郡東部都尉。

    衛右渠聽說自己人被殺,非常生氣,又聽說涉何來到眼皮底下鎮守,便發兵襲擊遼東郡,殺死涉何,史稱涉何事件,也成了戰爭導火索。

    漢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容不得偏邦小國對天朝大國的挑戰。他派五萬大軍,楊僕率水軍跨海進攻北韓半島,辛彘從陸路進攻。

    一番血戰,二軍會攻平壞城。北韓內部一片大亂,北韓土著元老們同外來勢力的衛氏集團有很深的矛盾,趁機殺死衛右渠降漢。

    漢武帝在衛氏北韓內設樂浪,真番,玄菟,臨屯四郡,史稱漢四郡,郡下設縣,由中央直接派官吏治理。北韓半島成為漢朝版圖。

    中原王朝對北韓半島的統治,一直持續到五胡十六國時期。扶余王子在漢四郡治下的高勾麗縣境內建國,經過幾百年發展壯大才把中原王朝勢力排擠出去,直到公元668年(唐高宗東治時期)滅掉高勾麗,把北韓半島清川江以北地區納入中華版圖。

  • 6 # 我沒忘記home

    漢朝剛建立時,北韓半島尚未納入漢帝國版圖,直至漢武帝登基後積極向外擴張。漢武帝在前109年至前108年派軍征服“衛滿北韓”,在其舊地設立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即“漢四郡。”漢四郡“於武帝年間初設,其後在前82年經歷了較大的變化,真番、臨屯二郡與玄菟郡的東部併入樂浪郡,分設東部都尉和南部都尉,之後的東漢、曹魏與西晉皆保留樂浪郡與玄菟郡。

    附圖,公元前108年,古北韓

    漢滅北韓之戰——”漢四郡“納入漢朝版圖

    “北韓”一詞最早見於古籍《山海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北韓”。據史料記載,周武王滅商之後釋放被紂王囚禁的大臣箕子,但箕子不願臣服於周朝,率商朝遺民出走東方,建“箕子北韓”。戰國晚期,燕國與古北韓發生戰爭,其勢力走向衰落。

    《三國志*魏志》:“昔箕子之後北韓侯,自稱為王,後子孫稍驕虐,燕乃遣將秦開,攻其西方,取地兩千餘里,至滿番汗為界,北韓遂弱”。

    公元前195年,燕王盧綰反叛漢朝,被漢軍擊敗後逃往匈奴,其部將衛滿率千餘人逃往“箕子北韓”。古北韓準王“信寵之,拜以博士,賜以圭,封之百里,令守西邊”,衛滿在此收留不滿漢朝的流亡者,勢力不斷壯大。公元前194年,衛滿率軍推翻“箕子北韓”,即位後沿用古北韓的國號,史稱“衛滿北韓”。

    《史記》:“北韓王滿者,故燕人也......漢興,為其遠難守,復修遼東故塞,至水為界,屬燕。燕王盧綰反,入匈奴,滿亡命,聚黨千餘人,魋結蠻夷服而東走出塞,渡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屬真番、北韓蠻夷及故燕、齊亡命者王之,都王險。”

    衛滿是漢叛將盧綰的手下,所以自立國以後便一直於漢朝衝突不斷。衛右渠繼位後,其不僅拒絕向西漢朝貢,還阻止周邊小國對漢的朝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派遣涉何出使北韓,要其納貢;但衛右渠拒不納貢,並派裨王長禮送涉何回國。在漢邊境之時,涉何殺裨王長以歸。漢武帝因此拜涉何為遼東東部都尉。右渠王隨即發兵攻殺涉何,此舉激怒了漢武帝,因此興兵攻打北韓。

    附圖,天漢年間,漢四郡

    《史記》:"天子募罪人擊北韓。其秋,遣樓船將軍楊僕從齊浮渤海;兵五萬人,左將軍荀彘出遼東:討右渠。"

    衛滿北韓被滅後,漢武帝在古北韓故地置樂浪郡,於真番國故地置真番郡,在東穢貊地區置臨屯郡,於沃沮之地置玄菟郡,合稱“漢四郡”。

    漢朝對”漢四郡“的統治

    ”漢四郡“中,真番郡的郡治在霅縣(今南韓首爾市一帶),其轄地大致相當於現在北韓的黃海南道、黃海北道以及南韓首爾一帶。臨屯郡的郡治在東暆縣(南韓江原道江陵市),其轄地大致相當於現在北韓與南韓分治的江原道。這兩郡設立的時間都比較短,前82年,漢昭帝罷臨屯、真番二郡,其轄地併入樂浪郡。

    附圖,真番郡、臨屯郡變化圖

    玄菟郡的疆域變化相當大,在前108年剛設立時最為廣闊,其後因不斷受到當地人的攻擊而萎縮。漢武帝時期,玄菟郡轄地相當於現在北韓的咸鏡南道、咸鏡北道以及中國遼寧、吉林省東部一帶,當時周邊的扶余、東沃沮、高句麗都從屬於玄菟郡。12年,王莽將高句麗改為“下句麗”,其將領又誘殺高句麗的君主,高句麗遂脫離中原王朝獨立,並開始吞併玄菟郡。107年,由於高句麗的不斷入侵,東漢政府將玄菟郡遷到長城以內。

    樂浪郡管轄北韓半島西北部,公元前82年,西漢政府將臨屯、真番二郡併入樂浪郡。東漢成立前後,高句麗開始入侵樂浪郡。44年,漢光武帝派兵渡海收復樂浪,從而阻止了高句麗的擴張。此郡是”漢四郡“中原王朝統治時間最長的,西漢之後的東漢、曹魏與西晉都統治此地。

    附圖,3世紀時的東北亞形勢圖

    東漢末年,割據遼東的公孫家族向北韓半島擴張,樂浪郡在其自己管理之下。204年,公孫康將樂浪郡南半部分劃為帶方郡,其勢力擴充套件至半島南部。魏滅公孫家族以後,樂浪郡與帶方郡歸入魏國,直至西晉”八王之亂“,高句麗乘機吞併其地。

  • 7 # 風光藝境

    大漢滅衛氏北韓,因其破壞雙方約法、襲殺漢將,觸怒了漢武帝,故發兵滅之。

    一、衛氏北韓立國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燕王盧綰反漢,敗逃匈奴。燕人衛聚眾千餘人亡命東走出塞,渡浿水(今北韓清川江,一說為今之大同江或鴨綠江),投靠箕氏北韓,得到國王箕準的賞識與信任。箕準拜衛滿為博士,賜以圭,封之百里,並派其率部戍守西部邊界。

    衛滿心懷叵測,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羽翼漸豐。衛滿設計率軍突襲王都,箕準敗逃海上,自號韓王,不再與北韓往來。

    衛滿順利滅掉箕氏北韓,自立為王,定都王險(今平壤市),史稱衛氏北韓;其立國時間約在前194。

    商周之世,北韓即是東北地區之一部,箕氏北韓作為周分封的諸侯國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衛滿承箕氏於北韓故地建國稱王,為漢朝守邊治安,如春秋時燕國之地位。故衛氏北韓“屬漢人統治故地,自應是中國的一部分”。

    二、衛氏北韓與西漢王朝的關係。

    衛滿取箕氏而代之,建立衛氏北韓政權,得到了漢朝的承認。秦末至漢初,十餘年間戰亂頻仍,生產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民力疲敝;國家的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恢復生產發展經濟以自強。鑑於此,漢廷對衛氏北韓採取了比較現實的態度,承認它的存在,並與之“約法二章”:一“約(衛)滿為外臣,保塞外蠻夷使無盜”;二約其東部各族“君長欲入見天子,勿得禁止”,並接受漢遼東郡東部都尉監督,而漢廷則以“兵威財物”作為回報。漢廷的做法對剛剛以不大光彩的手段“鳩佔鵲巢”的衛滿來說,無疑是對他的巨大支援。於是衛滿藉助大漢的“兵威財物”,以武力攻城略地,降服北韓半島上的一些小國,拓地數千裡,實力大增。至其孫右渠繼位時,才六十年的光景,衛氏北韓已具備相當實力了。

    衛氏北韓發展期間,也是西漢走向強盛之時。西漢經過六十年的休養生息,綜合國力得到大幅提高;至漢武帝時,已是國富兵強,國勢極盛。漢武帝北破勁敵匈奴,南平不臣三國(南粵、閩越、東海,皆為漢藩屬國),國威、軍威遠播。

    三、西漢滅衛氏北韓起因及經過。

    衛氏北韓隨著自身實力的增強,漸漸不大安分起來,逐漸不受“約法二章”的約束,有些胡來了。國王衛右渠無視約法,擅自招誘西漢逃亡之人,同時又阻絕北韓半島上真番、辰國等小國的通使之路,阻遏他們與西漢中央政府往來,朝覲天子。

    對於衛氏北韓的惡劣行為,漢武帝挺理智,希望透過和平談判方式解決問題。前109年春,漢武帝派遣涉何出使北韓,召諭其王衛右渠,極力曉諭其改變錯誤行為。右渠一意孤行,“終不肯奉詔。”涉何無功而返,於邊界浿水邊派衛士刺殺北韓送行使者(副王長),回朝面聖,詭稱殺掉北韓將領以邀功。武帝也沒工夫詳細過問此事,稱讚幾句並拜其為遼東東部都尉。

    涉何的卑鄙做法激怒了北韓國王衛右渠,他立時發兵襲擊遼東,殺了都尉涉何。大漢遼東都尉被襲殺,這還了得!漢武帝並不瞭解其中的內情,也被衛右渠的挑釁行為激怒了,決定訴諸武力,以徹底解決北韓問題。

    當年秋,武帝命令樓船將軍楊僕率領水軍自齊地橫渡渤海、左將軍荀彘率軍自遼東出兵,水陸並進征討北韓。漢軍一路直取都城王險,一路徑趨浿水,夾擊北韓。由於諸將意見不一,又不相統屬,未能達成協同,故首戰失利。

    武帝還想不戰而屈人之兵,復派遣衛山出使北韓招降,國王衛右渠表示願降。誰曾想由於衛山措置失當,右渠復叛。楊僕、荀彘二將合兵圍攻王險城,而二人又關係不睦,故未能形成合力,王城數月未能攻破。

    前108年,楊僕被懷疑有叛心而為武帝特使逮捕,荀彘統一指揮東征大軍,加力攻城。在漢軍強大攻勢震懾下,衛氏北韓統治集團內部發生分裂,國相路人、韓陰、尼谿相參密謀歸降大漢。夏,尼谿相參殺國王衛右渠降漢,衛氏北韓亡。

    四、設郡治理。

    漢武帝滅衛氏北韓後,佔有北韓半島大部,包括衛氏北韓和東部臨屯、南部真番、北部沃沮及鴨綠江上游地區。武帝於其地設定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加以管理。

    漢武帝平滅衛氏北韓,削平了本土上獨擅一方的地方勢力,設定了四郡,將東北廣袤土地納入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之下,使西漢在東北的轄地向東一直拓展至今北韓大同江流域,向北一直延伸至今吉林省境,這是繼燕、秦之後,中原王朝對東北的再一次開拓。

  • 8 # 莽原大語文

    題主所提問題很好,牛哥嘗試分三點來回答。

    一、漢武帝以前,北韓半島就是中國的領土。

    周武王推翻商王朝後,原商朝貴族箕子率領5000人東去,輾轉來到北韓半島,並在此立國,名號為北韓。箕子旋即向周王朝朝貢,北韓也為周朝所承認,與周朝建立起羈縻關係,成為中原王朝的領土。箕子北韓一直存續到漢朝初期。在此期間,箕子北韓汲取商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成功地將“ 洪範九疇”運用到治國實踐中,並創造性地制定“八條之教”,在半島上建立起一個文明禮儀之邦。北韓侯國傳遞41代,到了箕準這一代時,國祚被衛滿篡奪。

    漢高祖劉邦平定燕王盧綰的反叛,所到之處,樹倒猢猻散,盧綰的部下紛紛四處逃竄。他的部將衛滿換上胡服,逃過浿水(大同江),向箕準投降。箕準不僅收留了衛滿,而且還賜給他百里土地,任命他做博士。可是,幾年之後的公元前194年,羽毛漸豐的衛滿回過頭來恩將仇報,篡奪了箕準的王位, 推翻了箕子北韓,正式建立了衛氏北韓。衛氏北韓與箕子北韓一樣,仍然是中原王朝的地方政權,依然需要履行朝貢的義務。

    二、漢武帝時期,衛氏北韓有些不聽話,大漢一舉討滅之。

    衛氏北韓建立後,漢朝同意衛滿做漢朝的“外臣”,由遼東郡都尉監督管理北韓事務。漢朝給予了衛滿一些特權,由他們負責管理大漢在東北地區邊境,使之在北韓半島事務上有了很大的發言權,周邊各個政權也不得不屈服於衛氏。到了衛氏北韓第三任國王衛右渠時,有點不把大漢放在眼裡,在許多事情上跟漢朝對著幹。他不僅與匈奴人眉來眼去,而且在北韓半島上橫生枝節,擅自招納漢朝逃亡之人,阻撓其他諸侯履行對漢朝上書朝拜的義務。更有甚者,還發生了北韓殺死大漢遼東郡都尉涉何的嚴重事件。衛右渠公然否認自己的外臣身份,直接向中央朝廷發起挑戰,衛氏北韓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遣楊僕、荀彘,水陸並進,攻打衛氏北韓。漢軍包圍了其都城王險,卻久攻不下。次年,漢武帝進一步加大攻勢,迫使衛氏北韓統治集團分裂,大臣們斬下衛右渠的頭顱,獻給漢朝,衛氏北韓就此滅亡。

    三、漢武帝把北韓舊地變成了大一統王朝的郡縣。

    消滅了衛氏北韓,削平了半島上的割據勢力,恢復了秦時燕國的故地,漢朝的東北疆域進一步鞏固。漢武帝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北韓半島的管理問題,把羈縻制改為郡縣制,設立了漢四郡——樂浪郡、臨屯郡、玄菟郡和真番郡,北韓半島成了中央王朝直屬地域了。每個郡下設若干個縣,郡守和縣令均由漢朝直接委任。樂浪郡管轄區域在今大同江流域,臨屯郡治在今元山附近,玄菟郡則包含鴨綠江和渾河流域的廣大地區,真番郡也在今北韓半島境內。漢昭帝時,取消了臨屯郡和真番郡,將其轄地樂浪郡和玄菟郡。作為大一統王朝,大漢的土地更加遼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錢樹只有根沒葉子可以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