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蘇聯衛國戰爭也就是二戰時期的蘇德戰爭,起因是德國突然對蘇聯發動閃電戰,奇襲蘇聯,令整個蘇聯難以反應過來,從而導致戰爭初期蘇聯節節敗退。蘇德戰爭中兩場著名的戰役就是列寧格勒保衛戰和莫斯科保衛戰。

    題主想研究的應該是:莫斯科保衛戰,蘇聯如果失守,蘇聯是否還能翻盤,答案是肯定的!

    莫斯科保衛戰對於蘇聯的意義

    莫斯科保衛戰的政治價值無疑使最大的,其餘的經濟、軍事包括戰略價值都得退而其次。

    從意義上來看,莫斯科保衛戰與中國抗戰時期的淞滬會戰比較像,淞滬會戰的堅守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叫囂,極大增強了華人民抗日激情,雖然最終會戰以中方失敗而告終,但是意義還是很深遠的。

    莫斯科會戰的意義正在於此,莫斯科會戰的勝利宣告了蘇聯的總體實力,總體上能夠讓戰爭初期的節節失利得到緩和。莫斯科保衛戰無論勝敗,都預示著希特勒快速滅亡蘇聯的企圖失敗,因此從國際影響和政治意義上來看,莫斯科保衛戰的勝敗價值都差不多。

    如果莫斯科保衛戰失敗,蘇聯應該何去何從?

    根據蘇軍戰史介紹,蘇軍一開始就已經做好莫斯科可能陷落的準備,因此在莫斯科保衛戰爆發的前夕,蘇軍就已經將政府機構、軍工廠、部隊科研機構、平民進行有序的疏散,雖然平民疏散時間較晚,但是重要的政治軍事目標都得到了疏散,向蘇聯縱深部署。

    因此,就算蘇軍失去了莫斯科,政治意義上的失落感是巨大的,但是從整體戰略上來看,擁有無限戰略縱深的蘇聯並不會太心痛一城一池的得失,畢竟就算希特勒贏了,那也是險勝或者是慘勝,希特勒只能選擇固守或者後撤,因為過長的補給線和惡劣的氣候足夠令他垂頭喪氣了,更何況西線戰場戰事緊張,所以蘇軍後期依然有翻盤勝算。

    畢竟蘇聯擁有無限縱深!!!

  • 2 # 嘉禾98

    有。

    先看看1812年俄法之戰。拿破崙大軍已經進入莫斯科了,可還是無法決定性地擊敗俄軍。之後挨餓受凍,而俄軍則做了大迂迴動作,幾乎對法軍形成包抄態勢。然後,在撤退途中,這支六十萬的大軍,幾近奔潰了。大概成編制逃回的,僅剩下三萬。

    二戰期間,假設莫斯科被佔領(攻佔,或放棄),蘇方在烏拉爾以西,仍有著寬大的縱深,工業基地和糧食產地,可資部隊和人民的供應。還有中亞廣闊腹地支撐。更不用說西伯利亞作為後方的戰略意義了。餘地還大著呢。

    同樣重要的是,英美體系,國際猶太力量,決不會聽任德國獨霸歐洲。那是無法調和的戰略衝突,雙方的目標和理念,是不相容的。而英美體系,它掌握的人力資源同物質戰略資源潛力,遠遠超過它的對手。

    而另一個方向上的日本,力量薄弱,即使蘇方丟了首都,它是否有能力或者有膽量挑戰遠東蘇軍,還是大可存疑的。

    所以說,事情只是可能因此有所曲折,(最終勝利的)時間上有點拖延而已吧。

  • 3 # 袁載譽

    假如莫斯科失守,蘇聯能打敗德國嗎?

    如何讓蘇聯快速崩潰?二戰初期的德國陸軍參謀總長弗朗茨·哈爾德給出的答案是“直接進攻年莫斯科”,因而1941年9月30日德軍高層不顧冬天快要來到的現狀。

    毅然集中第2集團軍、第4集團軍、第9集團軍、第2裝甲叢集、第3裝甲叢集、第4裝甲叢集等德國主力軍團,組建了作戰人數約100萬人以上的龐大軍團,如同猛虎下山一般撲向了莫斯科城,吶喊著一定要在冬季來臨之前拿下莫斯科。

    蘇聯這邊也不甘示弱,集中百萬戰士構建維亞濟馬-熱澤夫防線、莫扎伊斯克防線以及莫斯科外圍防線,發誓要跟侵略國土的德國士兵決一死戰。

    一個要“一定拿下”、一個要“決一死戰”,莫斯科戰役因而打的異常激烈,德國坦克以及士兵不要命的一個勁衝鋒,蘇聯士兵則拿出反坦克炮、重機槍不停的射擊。

    最終因為蘇聯士兵頑強的抵抗,戰役成功被拖進了冬天,非本土作戰以及遭受蘇聯”焦土政策“無法就地拿到充足補給的德國率先陷入了後勤困難。

    德國後勤部隊的汽車、馬車被大雪堵在了路上,前線的德國士兵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之中,相對的蘇聯士兵則在本國老百姓省吃儉用的支援下“精神抖擻”。

    一個“飢寒交迫”、一個“精神抖擻”結果可想而知,德軍在蘇軍的反擊下節節敗退,其冬日前拿下莫斯科的“吶喊”成為一句永遠實現不了的空話。

    隨著德國在莫斯科戰役的失敗,其1941年攻無不克的“閃電戰”被迫“剎車”,蘇德戰爭從德國高層眼中的“短期戰爭”,搖身一變為“長期對抗戰爭”,國力原本就略輸給蘇聯的德國自此敲響了“喪鐘”。

    因而很多歷史愛好者就由此做出一個“奇妙”的假設,假如莫斯科失守,蘇聯能打敗德國嗎?對此小袁的觀點為“從拿破崙的教訓來看,就算德國拿下莫斯科依舊只有輸”。

    1812年9月16日拿破崙率領大軍進駐莫斯科,結果在10月19日就主動下令放棄莫斯科,隨後在當時的俄羅斯帝國不停消耗中,拿破崙的遠征大軍付出約40萬死亡的代價“逃竄”回國。

    拿破崙為什麼會在拿下莫斯科之後依舊會輸?一切的根源就是“後勤”2個字,後勤跟不上造成法國士兵餓肚子和挨凍,根本沒力氣打仗。

    而1941年的德國跟1812年的法國面臨的處境從根上說沒有區別,當時蘇聯已經下達了“焦土”政策,效果從德國士兵挨凍輸掉莫斯科戰役來看,是完全足夠的。

    因而就算德華人在冬季前拿下莫斯科,在蘇聯不給德華人一根一線的“焦土”政策下依舊會捱餓、挨凍,改變不了最後蘇德戰爭的結果,只不過自己的結局換成了當年拿破崙輸掉戰爭的方式而已。

  • 4 # 薩沙

    當然是有的。

    和沙俄抵抗拿破崙一樣,蘇德戰爭並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關鍵在於雙方能否長時間維持一場持久戰。

    當年拿破崙攻佔了莫斯科,一樣最終慘敗。

    而蘇德戰爭之前,斯大林就很有戰略眼光的將烏拉爾地區定為大後方,在中亞、遠東也有大量兵工廠。

    蘇聯這些兵工基地可以生產大量武器彈藥,比如坦克、飛機,大炮都可以大大超過蘇軍,代價是產品比較簡單。

    1943年,德國的主戰坦克產量為1萬2000輛,而蘇聯產量高達2萬4000輛,數量整整一倍。

    1941~1945年,僅烏拉爾地區就生產了44萬門火炮、13.6萬架飛機、10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而蘇聯採用全民皆兵的制度,中後期幾乎所有成年男性不是當兵就是在為前線生產。而蘇聯人口又比德國多,兵員上相對德軍也有優勢。1939年戰爭爆發前蘇軍為194萬人後,1941年6月迅速增加到500餘萬人。

    德國陸軍參謀長哈爾德1941年8月的日記寫到:“我們曾估計敵人大約有200個師,現在已經查明番號的就有360個……如果我們消滅十幾個師,俄華人就會再投入十幾個。時間……對他們有利,他們靠近自己的資源,而我們卻一步步遠離自己的資源。”

    即便莫斯科淪陷,蘇軍也不可能再像戰爭初期那樣傻乎乎的被合圍殲滅,會有計劃退卻儲存實力,進行持久戰。

    更關鍵的是,蘇聯領土面積遼闊,從莫斯科到葉卡捷琳堡距離就超過2000公里,期間很多複雜地形。

    以德軍的實力,根本就不可能再長驅直入2000公里攻打蘇聯後方基地。

    那麼,蘇軍即便丟了莫斯科,也是立於不敗之地。

    還有,蘇軍還有強援。

    西方國家為蘇聯提供了驚人的物資援助,僅1944年就給蘇聯送去了5877架飛機,3223輛坦克以及大量彈藥。

    所以,莫斯科即便被德軍攻佔,也不會改變蘇德戰爭的大局,頂多對蘇聯軍民計程車氣有所影響。

  • 5 # 冷月鉤沉

    文史頻道第44期之危在旦夕

    二戰中的蘇德戰爭,希特勒如果佔領了莫斯科,斯大林是否還有翻盤的希望?

    我的答案是沒有

    第一,輿論壓力

    在德國佔領莫斯科以後,在國際輿論上會對德國非常有利。

    希特勒只要在國際上宣傳,蘇聯人的抵抗意識將會被摧毀。

    到時候蘇聯軍隊很可能會被趕到西伯利亞地區,那裡人煙稀少,氣候惡劣,蘇聯將會危在旦夕。

    第二,革命成果

    蘇聯是經過十月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如果莫斯科淪陷,在蘇聯國內的封建殘餘勢力,恐怕會趁機作亂。

    蘇聯將會面對內憂外患的困境,一不小心就會喪失革命成果,這個是斯大林必須要考慮的。

    第三,日本威脅

    如果莫斯科被佔領,在中國東北的日本人,隨時都有出兵蘇聯的可能。

    他們之所以不配合希特勒,就是在隔岸觀火。

    如果日本人看到斯大林丟了莫斯科,東條英機為首的內閣政府,肯定會建議重啟“北上戰略”。

    到時候東西夾攻,蘇聯將會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總之,蘇聯丟了莫斯科,德華人將會長驅直入,戰略資源短缺問題也會得到改善。

    到那時,蘇聯的命運將會如何,恐怕斯大林非常清楚。

    —End—

  • 6 # 大將軍威武K

    莫斯科戰役進行到最激烈的時候,蘇聯最高統帥部曾經做出把黨政軍主要機關和外交團全部從莫斯科遷出到伏爾加河上的一座叫古比雪夫(近俄羅斯薩馬拉市)的措施。留在莫斯科繼續作戰的雖然還有最高統帥斯大林,剩下的就是作戰部隊的指揮機構。

    這就說明,即使莫斯科失守,那麼蘇聯人也要堅持打下去!

    但是莫斯科的得失真的就能左右蘇德戰爭的程序嗎?丟了莫斯科,蘇聯真的就大勢已去了嗎?

    按照德華人的想法,莫斯科作為連線蘇聯國土東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同時還是蘇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只要拿下了莫斯科,那麼將徹底切斷蘇聯膠東大動脈,給已經驚慌失措的蘇聯軍民再一記沉重打擊,徹底摧毀蘇聯軍民的抵抗意志,繼而達到結束戰爭的目的。

    如筆者前面寫到的文章一樣,納粹德國戰前對蘇聯的整體實力和潛力的估計存在巨大的誤差,這不僅是軍事上,更是政治、經濟乃至交通上。蘇聯自立國之初就積極準備進行新一輪的世界大戰,吸取近代沙皇俄國與歐洲列強的戰爭,蘇聯人很清楚,指望一馬平川的東歐平原尚且擋不住100多年前拿破崙法軍這支冷熱兵器混雜而成的騾馬化軍團,更何況是現代化裝甲機械化部隊?因此,蘇聯的對戰爭的指導思維就是集中兵力於西部邊境線,先敵發起攻擊。然後在東部大後方建立穩固的戰略基地,因為蘇聯龐大的自然資源大部分在原東西伯利亞地區,一旦軍隊攻擊不利,那就節節後退,一直推到烏拉爾山以東,以空間換時間,不斷消耗侵略者。

    按照這一思路,蘇聯在戰前的國家建設中,把主要道路交通網放在莫斯科周圍,最多的還是東部。伏爾加河上的古比雪夫這座城市便應運而生,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從中東歐到西伯利亞、中亞、哈薩克經古比雪夫,路程最短,並且是內河石油運輸的中心)成為蘇聯第二首都。戰前蘇聯在這裡設定了堅固的指揮部,以備不時之虞。

    不用說古比雪夫,即使是更遠的基洛夫、喀山這兩個連線伏爾加河航運的城市同時也是蘇聯交通樞紐的重要節點,僅僅拿下一個莫斯科顯然不可能徹底使蘇聯屈服。

    按照戰前的預定計劃,蘇聯在戰爭一開始就在作戰的同時開始了疏散行動,把建設在東歐平原上的工業基地全部拆卸打包帶到烏拉爾山以東,然後迅速恢復生產,源源不斷供應前線作戰。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軍的武器彈藥絕大部分是烏拉爾山以東的工業企業生產的!

  • 7 # 日慕鄉關

    如果莫斯科失手,東線戰局將發生鉅變,蘇聯將會變的很被動,未來難以估量。

    先來說說德國為什麼要瞄準莫斯科。

    “巴巴羅薩”計劃中,德國分三路進攻蘇聯,北路指向十月革命發源地列寧格勒,南路包括烏克蘭頓巴斯,是蘇聯的糧食和能源中心,中路則是蘇聯政治中心莫斯科。

    從計劃整體佈置看來,是沒有問題的,但北路早早被阻滯在列寧格勒,再無寸進,反倒是南路高歌猛進,打的蘇聯錯誤百出,基輔戰役,70萬蘇軍投降,損失巨大。

    可以說,希特勒作戰計劃的第一步順利完成,第二步,就是拿下莫斯科。

    作為蘇聯首都,莫斯科的政治意義毋庸置疑,但除此以外,打下莫斯科還有很多好處。

    翻開蘇聯地圖就會發現,莫斯科是蘇聯西部最後一座大城市,再往東就進入到廣袤的原野,因此,莫斯科不僅僅是首都,還是蘇聯交通樞紐,指揮中心,人口聚集地,失去莫斯科,意味著失去了這一切。

    除此以外,一旦莫斯科失手,土耳其和日本將蠢蠢欲動,如果土耳其從南高加索出兵,日本從遠東進犯,蘇聯將陷入三面受敵的困局,想翻盤更加困難。

    站在後來者的角度,總會覺得蘇聯潛力巨大,只要時間允許,就一定能夠戰勝德華人,有拿破崙的前車之鑑,希特勒好不到哪去。

    但在當時,即便是蘇聯高層,也憂心忡忡。斯大林就做好了流亡他國的準備,坊間有傳聞,斯大林打算流亡印度,繼續抗擊德國侵略。

    當然,莫斯科失手,蘇聯也不是全無機會。

    莫斯科以東,依然有廣袤的縱深,1941-1945年,烏拉爾地區生產了44萬門火炮、13.6萬架飛機、10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足以武裝足夠的蘇聯士兵。

    南部的斯大林格勒和外高加索地區,還在掌控之中,遠東地區依然有大量的人口,只要指揮得當,一城一地的並不能決定勝利的最終歸屬,只不過加大了翻盤的困難程度。

    除此以外,蘇聯還有英國美國這兩個大外援,他們不會坐視德國佔領蘇聯,如果蘇聯失敗了,德國將變的更加可怕。

  • 8 # 戰爭之王

    當然有,蘇聯的優勢在於戰略縱深巨大,即使德軍攻下了莫斯科,依然會面臨繼續推進的現實問題,加上愈發脆弱的補給線和嚴重不足的兵力,德軍還是會被蘇軍翻盤。

    1941年末時,蘇聯的工業設施基本已經完成了搬遷,很快就能在1942年恢復生產繼續為蘇軍提供大量武器裝備,而屆時蘇軍戰線距離後方更近,便於補充兵力、物資等,這反而有利於蘇軍的作戰。雖然當時蘇聯已經失去了烏克蘭這個糧倉,以及煤炭豐富的頓涅次地區等,但是畢竟蘇聯資源總量更大,而且還有英美盟友的援助,提供了大量食物、金屬等重要戰略資源,有力地支援了蘇軍的作戰。

    而且在兵力上,蘇聯同樣佔據優勢。蘇聯本身的人口數量就遠多於德國,因此適齡參軍人口也更多,完全不怕巨大的人員損失。同時,此時的日本已經對美開戰,鑑於日本的實力等問題,是不會對蘇作戰的,因此蘇聯能夠騰出在遠東以及其他地區的兵力,全力對德作戰。

    可德軍就不同了,早在莫斯科戰役前,德軍的補給已經開始出現了問題,前線部隊極為缺乏必要物資,而且部隊已經由於此前的作戰損失慘重,實力嚴重衰減。可是德國的軍工生產等方面直到1943年才進入戰爭狀態,因此德軍的綜合實力只會越來越不如蘇軍。

  • 9 # springswallow

    我是談文論史,我來回答。

    如果蘇聯在莫斯科戰役中失敗了, 德軍佔領了莫斯科,蘇德戰爭很有可能會提前到1943年就結束了。

    德軍在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全面入侵蘇聯的時候, 就已經犯了戰略上的誤判,德國無論在工業實力還是總兵力都遠遠的低估了蘇聯,特別是低估了蘇聯的坦克師和機械師的數量,蘇聯在1941年已經擁有2.4萬輛坦克和一萬多架飛機,在坦克的質量上,蘇聯的T-34/57、T-34/76在防護和火力上更是壓倒了德軍所有的坦克, 正在服役的還有數百輛KV1重型坦克。

    蘇聯除了在坦克上佔有絕對優勢外, 還有威力巨大的喀秋莎火箭炮,早就1939年的蘇日諾門坎戰役和1941年7月蘇軍在打擊入侵白俄羅斯奧爾沙市的德軍就已經小試牛刀,喀秋莎發射時鋪天蓋地的的情景和震天動地的爆炸聲使得日軍和德軍感受到末日來臨一般。還有蘇聯火炮的數量,動不動就是上萬門火炮成天成夜的咆哮。

    蘇聯全國動員的能力。 蘇聯在1941年損失了400萬軍隊,在1942年就能夠兵源迅速擴充到了900萬人編成了400個師,同時蘇聯兵工廠24小時日夜不停地全速生產,坦克每月產量就達500輛,飛機產量1800架,坦克差不多是全世界最好的T-34型。

    列舉了這麼多資料, 就清楚了德軍為什麼會在1941年末到1942年初的莫斯科戰役中會被蘇軍牢牢地防禦在城外。

    但如果德軍攻入了城內,莫斯科也失守了,蘇聯就沒有機會翻盤和贏得戰爭?

    我認為如果德軍攻入了莫斯科,極有可能會遭遇比拿破崙更大的慘敗。 莫斯科裡面的老人、兒童和婦女大部分都撤離了, 城內早已經精心構築了無數的防禦工事, 整個莫斯科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堡壘。德軍進入城內肯定會遭到全城軍民的殊死搏鬥,其慘烈情度絕對不亞於斯大林格勒戰役。就算德軍最終能夠佔領莫斯科,也會損失四分之三以上的兵力。 以俄華人的性格也必定會實行焦土抗戰, 蘇軍會在其它地區源源不斷地調兵到城外集結準備反攻。

    最終, 莫斯科會在數萬門火炮和幾千門喀秋莎火箭炮的打擊下變成一片焦土,然後就是蘇軍坦克海和步兵海的大反攻, 蘇軍會在這次戰役中消滅所有侵入莫斯科的德軍,這樣參加莫斯科戰役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第2、第3、第4裝甲叢集會全軍覆沒。

    照這樣情況, 我估計蘇聯在1943年初就可以徹底打敗德國,德軍也就不會有什麼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和噴氣式飛機了,美英盟軍也不需要登陸歐洲。

    (莫斯科戰役中全民皆兵的蘇聯人民)

  • 10 # 隨雨飄渺

    如果蘇聯的莫斯科淪陷後,蘇聯人的抵抗意識將遭受重創,由於蘇聯的工業化,主要依託城市化來展開的,一但莫斯科淪陷,軍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必然會崩潰了,反觀德國柏林淪陷後,整個德國幾乎放棄了抵抗,還有近二百萬德軍,隨之被瓦解。

    蘇聯崇拜斯大林,因此斯大林不倒下,整個蘇聯就會繼續戰鬥下去,這是體制的個人崇拜,以個人權威及號召力,有力挽狂瀾之勢。

    納粹德國也是如此,個人崇拜達到顛峰,一但元首沒有了,整個國家將陷入崩潰了。

    所以斯大林成為了蘇聯軍民的核心人物,一但莫斯科淪陷,斯大林又堅決固守,決不退讓一步,與莫斯科共存亡,因此鼓舞人心士氣,決心保衛斯大林與莫斯科首都成了,二戰中的蘇聯人的勇氣與信心。

    一但莫斯科與斯大林不存在了,蘇聯軍民信心必然會喪失掉,抵抗能力必定會減弱,蘇聯還有多少信心來抗爭到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各國都不進口美國貨也不把自己產品賣往美國,美國經濟會是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