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丹流青
-
2 # 孚比斯
管仲(約前723-前645年),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作為一個生活閱歷豐富、視野開闊的政治家,管仲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人物--他格外重視經濟規律對於政治基礎以及社會生產和生活各方面的決定性作用,甚至曾經發生過管仲運用貿易和經濟手段,誘導魯、楚等國經濟走入岐途,進而透過貿易戰摧垮這些國家經濟,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故事。可以說,在重農抑商思想佔統治地位的中國古代,管仲絕對是一個另類人物。
下面就說一下齊桓公是如何得到管仲的輔佐的。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去世,太子即位,這就是齊襄公。齊襄公殘暴昏庸,胡作非為,被權臣所殺,齊國陷入內亂。這時逃亡於外的齊國公子,齊襄公的弟弟小白和糾,都想借助外國勢力的幫助,回國主政。此時的管仲是公子糾的心腹,他勸說公子糾,在小白回國的必經之路上截殺他,除掉這個競爭對手,並且親自帶領人馬去實施這一行動。
管仲遠遠地看到了公子小白帶領著車隊漸行漸近,於是彎弓搭箭,朝小白射去;小白中箭,應聲倒下。管仲以為射死了小白,公子糾不再有王位的競爭者,於是公子糾一行緩緩而行,從容不迫地回到了齊都臨淄。但這時他們卻得到訊息,小白沒有死,而且搶先回到國都,登上了王位,這就是後來的齊桓公。
原來管仲射向小白的那支箭,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小白的帶鉤,由於帶鉤一般是用金屬製成,所以很堅硬,阻擋了這支箭對於公子小白肉體的傷害。小白裝死逃過一劫,並且兼程而行,迅速趕回國都,說服權臣,擺平各方關係,順利地做了國君;而管仲則跟隨公子糾繼續依附於公子糾母親的孃家--魯國。
魯國的國力弱小,無法和齊國抗衡。幾番較量之後,魯國終於按照齊國的要求,殺死公子糾,把管仲交到了齊國手上。管仲的生死之交叫鮑叔牙,鮑叔牙是齊桓公做國君之前就一直跟隨他的心腹之臣,正是由於鮑叔牙幾次三番的極力推薦,齊桓公才忍下了管仲射向自己的一箭之仇,隆重地接待了管仲,與之長時間交談之後,驗證了鮑叔牙的說法--管仲確實是經國之才。於是舉行儀式,任命管仲為相。
管仲做了齊國首相之後,透過發展經濟,妥善處理國際關係等一系列施政措施,使齊國迅速強大,成為天下盟主,齊桓公也成為了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個。
-
3 # 小桔子成長樹
齊桓公和管仲這對組合的成立方式很有戲劇性。首先,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這兩個人一起做生意,一起當兵打仗。做生意的時候,鮑叔牙出的本錢多,但是分錢的時候總是管仲分的多;當兵時,衝鋒的時候鮑叔牙衝在前面,管仲跑在後面,撤退的時候都是管仲跑在前面,鮑叔牙跑在後面。
(鮑叔牙)
後來鮑叔牙成了公子小白的老師,管仲成了公子糾的老師。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的父親齊僖公駕崩之後,他們的哥哥齊襄公即位。這位齊襄公可不是善主,兩位公子一看情況不對,紛紛逃出了宋國。公子小白和鮑叔牙逃到了莒國,公子糾和管仲逃到了魯國。
後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公孫無知自立為君,而公孫無知又被人所殺,國內無主,於是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就搶著跑回過去即位。莒國和魯國都派出了軍隊,護送二位公子回國即位。但是公子小白離得近,公子糾離得遠。於是管仲就帶了一隊人馬先去追趕公子小白。追上公子小白之後,管仲向公子小白射了一箭,只見公子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下。管仲以為小白死了,駁馬就往回跑,然後護送著公子糾不慌不忙地回國。
(管仲雕像)
等管仲和公子糾到了齊國才發現公子小白並沒有死,小白當時是詐死,這時候他已經即位,並派軍隊阻攔公子糾。於是護送公子糾的魯國軍隊就和齊國軍隊打了起來。但是魯國派出軍隊只是個護衛隊,他們是來送人的,不是來打仗的。因此沒有打過嚴陣以待的齊國大軍,只好帶著公子糾又回到了魯國。
這時的公子小白已經升級成了齊桓公。齊桓公並不罷休,發兵攻打魯國,魯國兵敗。齊桓公當然是想把公子糾和管仲一起處死,但是鮑叔牙一個勁兒的向齊桓公進諫,他說一定要留下管仲並弄回來重用。他說管仲是個人才,本事比他大。
(齊桓公雕像)
齊桓公根本沒有想到鮑叔牙會來這麼一段兒。他說:當初管仲差點兒沒有射死寡人,現在你竟然讓我用他。鮑叔牙說當時是各為其主,管仲那麼做並沒有錯。但是如果公子糾不存在了,情況就不一樣了。齊桓公聽了他的話,於是就讓魯國逼死了公子糾,把管仲送了回來。
後來管仲果然如鮑叔牙所言,太有能耐了。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內部國力強盛,對外戰無不勝,成功幫助中原各諸侯抵禦外敵,諸侯們個個服氣,齊桓公成功登頂第一任春秋霸主。
-
4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一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崩逝,留下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齊僖公死後,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當時,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
齊襄公四年(公元前694年),魯桓公與夫人文姜到齊國。齊襄公與其妹、魯桓公夫人文姜私通。魯桓公知道之後,怒斥文姜。文姜將此事告訴齊襄公。齊襄公先灌醉魯桓公,後派公子彭生為魯桓公駕車,結果,魯桓公死於車上。
對此,管仲預感到齊國將會發生大亂。因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君的女兒,於是,管仲便和召忽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去躲避。
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被連稱、管至父、公孫無知等人所殺,公孫無知自立為君,齊國內亂。
此時,兩個逃亡在外的公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一見時機成熟,都想設法回國,以便奪取國君的寶座。
魯莊公知道齊國無君後,萬分焦急,立即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後來,眾人發現,公子小白已經先出發回國。於是,管仲自請先行,親率30乘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公子小白。
管仲帶領的人馬過即墨30餘里,正遇見公子小白的大隊車馬。
管仲等公子小白車馬走近,就立即搭弓射箭,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公子小白應聲倒下。
管仲以為公子小白已被射死,就率領人馬回去。
其實,公子小白並沒有死。管仲那一箭,射在了公子小白的銅製衣帶勾上。當時,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裝死倒下。
經此一驚,公子小白與鮑叔牙更加警惕,繼續飛速向齊國挺進。來到臨淄後,先由鮑叔牙進城勸說,齊國正卿高氏和國氏都同意護立公子小白為國君。隨後,公子小白才進城,並順利地登上君位,這就是後來在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春秋五霸之首位的齊桓公。
二
齊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桓公又一次對管仲說:
“我想加強軍備。”
管仲再一次說:
“不行。”
齊桓公不聽,堅持修治軍備。
一次,宋夫人惹怒了齊桓公,齊桓公怒對管仲說:
“我想伐宋。”
管仲說:
“不可以,我認為內政不修,對外用兵不會成功。”齊
桓公不聽,堅持起兵伐宋。
隨後,諸侯興兵救宋,把齊軍打得大敗。
三
齊桓公三年(公元前683年),管仲建議出兵,問罪不遵禮法的譚國。
譚國本來很小,力量也十分微弱。
結果譚國很快就被齊國消滅。
齊國沒費多少力氣,消滅了譚國,擴大了國土。
四
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議下,齊國與宋、陳、蔡、鄭等國在齊的北杏(今山東聊城東)會盟,商討安定宋國之計。
為了提高齊國的威望,管仲就建議齊桓公出兵,把遂國消滅。
魯國本來比較強大,但因接連被齊國打敗,又看到諸侯國都服從齊國,不服從齊國的遂、譚兩國又被消滅,所以也屈服了齊國。
不久,齊國與魯國和好,在柯(今山東東阿西南)會盟。就在這次會盟中,發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
曹沫迫使齊國歸還之前魯國所有失地,齊桓公事後想反悔,但是,管仲用"大國不該失信“相勸,讓齊桓公歸還了失地。
五
齊桓公六年(公元前680年),魯、宋、陳、蔡、衛都先後屈服齊國,譚、遂兩國早已消滅,只有鄭國還在內亂。
為此,管仲建議齊桓公出面調解鄭國的內亂,以此來提高齊國的地位,加速實現做霸主的目的。
鄭國自鄭厲公回國殺了子儀,又殺了恩人傅瑕,逼死大夫原繁,登位稱君後,為鞏固君位,就要聯合齊國。
六
齊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管仲又讓齊桓公以召集宋、陳、衛、鄭又在鄄會盟。 從此,齊桓公成為公認的霸主。
七
齊桓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62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認為南面楚國的禍害更大,不願出兵。
管仲認為,當時為患一方的,南有楚國,北有山戎,西有狄,都是中原諸國的禍患。國君要想征伐楚國,必須先進攻山戎,使北方安定,這樣才能專心去征伐南方。燕國被犯,求救於齊國,舉兵率先伐夷,必能得到各國的擁戴。
齊桓公聽後,深以為然,遂舉兵救燕。
管仲隨軍討伐山戎,以救援燕國,並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師。
八
齊桓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0年),西北方的狄人起兵進攻中原,先進攻邢國(今河北邢臺)。
對此,作為霸主的齊桓公,當然不能置之不理。
管仲當然也很關心這個問題,他向齊桓公說:
“戎狄性情十分殘暴,貪得無厭。諸夏各國都是親戚,彼此關心,一國有難,大家都應相助,不能袖手不理。滿足現狀的安樂是很危險的,出兵救邢才是上策。”
齊桓公很贊同管仲的想法,就派兵救援邢國,邢國很快解困。
不久,狄人又出兵進攻衛國,衛懿公被殺,衛國滅亡。狄人還追趕衛國百姓到黃河沿岸。 此時,宋國出兵救出衛國的百姓七百三十人;加上共、滕兩邑的居民,一共五千人;遂就在曹邑(今河南滑縣)立衛戴公為國君。
剛剛恢復的衛國,處境十分困難。
齊桓公、管仲派了公子無虧帶著五百乘車馬和三千名甲士來武裝衛國,戎守曹邑;又給衛君帶來乘馬祭服,還給衛君夫人帶來乘車和錦帛;此外還有牛羊豬狗雞等三百餘隻;又幫助修建宮殿。
齊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59年),狄人攻邢,形勢十分嚴重。
齊桓公和管仲立即聯合宋、曹救邢。
當齊、宋、曹軍隊到達時,邢國百姓如見親人,紛紛投奔,狄人被打退。
這次,邢國又被狄人洗劫一空。於是,齊桓公和管仲同宋、曹兩國,幫助邢國把都城遷到夷儀(今聊城西南)。這裡靠近齊國,較為安全,這樣才使破亂的邢國得到安定。 邢、衛兩國都遭狄人洗劫,在齊桓公、管仲的主持下,得以復國。
當時,人們都讚歎說:
邢華人遷進新都城,好像回到了老家;恢復後的衛國,人們心情高興,也忘記了亡國的悲痛。
九
齊桓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57年),楚國又出兵鄭國。
齊桓公與管仲約諸侯共同救鄭抗楚。
由於楚國不斷攻鄭,齊桓公和管仲約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八國組成聯軍南下,首先一舉消滅蔡國,直指楚國。
楚國在大軍壓境的形勢下,派使臣屈完出來談判。
屈完見到齊桓公就問:
“你們住在北海,我們住在南海,相隔千里,任何事情都不相干涉。這次你們到我們這裡來,不知是為了什麼?”
管仲在齊桓公身旁,聽了之後就替齊桓公答道:
“從前召康公奉了周王的命令,曾對我們的祖先太公說過,五等侯九級伯,如不守法你們都可以去征討。東到海,西到河,南到穆陵,北到無隸,都在你們征討範圍內。你們不向周王進貢用於祭祀的濾酒的包茅,公然違反王禮。還有昭王南征,至今未回,這事也不是與你們無關。我們興師來到這裡,正是為了問罪你們。”
屈完回答說:
“多年沒有進貢,確實是我們的過錯。至於昭王南征未回是發生在漢水,你們只好去漢水邊打聽好了。”
齊桓公見楚使屈完的態度不軟不硬,就命令大軍在陘(今河南郾城南)駐紮下來。
南北兩軍相峙,從春季到夏季,已經半年。
楚國又派屈完和齊桓公、管仲談判。
齊桓公、管仲早就無意打仗,只是想透過這次軍事行動來顯示霸主的威風,嚇唬楚國罷了。所以,他們很快就同意與屈完談判,並達成協議,將軍隊撤到召陵(今河南偃縣)。
齊桓公為了炫耀兵力,就請屈完來到軍中與他同車觀看軍隊。當時,齊桓公指著軍隊對屈完說:
“指揮這樣的軍隊去打仗,什麼樣的敵人能抵抗得了?指揮這樣的軍隊去夾攻城寨,有什麼樣的城寨攻克不下呢?”
屈完很沉靜地回答;
“國君,你若用德義來安撫天下諸侯,誰敢不服從呢?如果只憑武力,那麼我們楚國可以把方城山當城,把漢水當池,城這麼高,池這麼深,你的兵再多,恐怕也無濟於事。”
為形勢所迫,齊桓公同意與楚國結盟。
這樣南北軍事對峙就體面的結束了。
十
齊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周惠王去世。齊桓公會同各諸侯國擁立太子鄭為天子,這就是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後,命宰孔賜齊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
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大會於葵丘(今河南蘭考、民權縣境),舉行受賜典禮。受賜典禮上,宰孔請周襄王之命,因齊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拜受賜。
齊桓公想聽從王命,管仲從旁進言道:
“周王雖然謙讓,臣子卻不可不敬。”
齊桓公於是答道:
“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敢貪王命,而廢臣職嗎?”
說罷,只見齊桓公疾走下階,再拜稽首,然後登堂受胙。
眾諸侯見此,皆歎服齊君之有禮。
齊桓公又重申盟好,訂立了新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
十一
齊桓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47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帶勾結戎人進攻京城,王室內亂,十分危機。
齊桓公派管仲幫助襄王平息內亂。
管仲完成得很好,獲得周王讚賞。
周襄王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準備用上卿禮儀設宴為管仲慶功,但管仲沒有接受。最後他接受了下卿禮儀的待遇。
事十二
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臨死前,齊桓公問誰可以替代相位。管仲推薦了公孫隰朋,並要求齊桓公遠離開方、豎刁、易牙三人。
管仲死後,繼任的公孫隰朋、鮑叔牙兩位相國,繼續沿用管仲所留下的政治制度。
管仲的後代被任命為大夫,世世代代享受福廕。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
5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管仲能得到齊桓公的重要在相當程度上需要感謝他的好朋友鮑叔牙,而管仲與鮑叔牙的交情也為後世留下了一個“管鮑之交”的典故。話說管仲早年和鮑叔牙一起經商。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瞭解、相互信任。管仲因為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罵管仲貪婪。鮑叔牙卻解釋說:“他哪裡是貪這幾個錢呢?他家生活困難,是我自願讓給他。”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曾經帶兵打仗,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後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手下計程車兵全都瞧不起他,不願再跟他去打仗。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裡有老母親,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並不真是怕死。”鮑叔牙替管仲辯護,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為了愛惜管仲這個人才。管仲聽到這些話後感動地說:“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鮑叔也!”管仲和鮑叔牙就這樣結成了生死之交。在下不得不佩服鮑叔牙的胸襟氣度,換成任何一個人攤上這麼一個老想著在自己身上佔便宜,啥事也辦不成的朋友恐怕早就絕交了吧?但鮑叔牙不僅不嫌棄管仲,還始終堅持認為管仲有大才,只是時運不濟未能施展才能而已,鮑叔牙看人的眼光何其老辣。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都從政了。當時齊國的國君襄公沒有兒子,只有兩個異母兄弟。一個是公子糾,母親是魯國(今山東省西南部)人;一個是公子小白,母親是衛國(今河南省北部)人。有一天管仲對鮑叔牙說:“依我看,將來繼位當國君的,不是公子糾就是公子小白,我和你每人輔佐一個吧。”鮑叔牙同意管仲的主意。從此管仲當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師。此時的管仲和鮑叔牙無疑是想兩邊下注,無論將來公子糾和公子小白誰繼承了君位,管、鮑二人至少有一人會受到未來君主的重用,而受重用者又可以向君主推薦未受重用者。齊襄公十分殘暴昏庸,常常找碴兒責罵大臣。朝政很亂,公子們為了避禍,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公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公子小白。周莊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公孫無知殺死了齊襄公,奪了君位。不到一個月,公孫無知又被大臣們殺死了。齊國有些大臣暗地派使者去莒國迎接公子小白回齊國即位。魯莊公聽到這個訊息,決定親自率領三百輛兵車,用曹沫為大將,護送公子糾回齊國。他先讓管仲帶一部分兵馬在路上去攔截公子小白。管仲帶著三十輛兵車,日夜兼程,追趕公子小白。他們追到即墨(今山東省平度縣東南),聽說莒國軍隊已經過去半天了,就接著趕路,一口氣又追了三十多里。他們遠遠看見莒國軍隊正在小樹林邊生火做飯,公子小白端坐車中。管仲跑上前去,說:“公子,您這是上哪兒去啊?”小白說:“去辦理喪事啊。”管仲又說:“公子糾比您年齡大,有他辦理喪事就行了,您何必急急忙忙趕路呢!。鮑叔牙知道管仲的用心,很不高興地對管仲說:“管仲,你快回去吧。各人有各人的事,你不必多管。”管仲左右一看,那些隨從的人,一個個橫眉立目,摩拳擦掌,好像要和他拼命似的,再看看自己的人,比他們少多了,心想,硬碰硬非吃虧不可,便假裝答應,退了下去。沒走幾步,突然回過身來,彎弓搭箭,瞄準小白,一箭射去。只聽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車上。周圍出人一窩蜂跑去救護,其中有人大叫“不好了!”接著,很多人就大哭了起來。管仲看到這個情景,認為小白一定死了,便駕車飛跑回去,向魯莊公報告。魯莊公說小白已經死了,馬上設宴慶賀,然後帶著公子糾,慢慢悠悠地向齊國進發。哪裡知道管仲這一箭並沒射死公子小白,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小白怕管仲再射箭,急中生智,把舌頭咬破,假裝吐血而死。忙亂中大家也都被他瞞住了。直到管仲走遠了,小白才睜開眼,坐起來。鮑叔牙說:“我們得快跑,說不定管仲還會回來。”於是公子小白換了衣服,坐在有篷的車裡,抄小路趕到了齊國都城臨淄。這時候魯莊公和公子糾還在半路上呢!
公子小白搶先回國繼承君位後打敗魯國,逼迫魯國殺死公子糾,交還管仲。這時有一個對管仲的未來有著巨大影響的人物粉墨登場了,這個人叫召忽。召忽少負才名,胸有大志,喜研軍國治理之術,但一直不得志。齊襄公時公子糾慕其才華和謀略,聘為師傅,終日伴讀講史不倦。因為和管仲同為公子糾的師傅,其實他也很早與鮑叔牙結識,當時三人懷揣著建設嶄新齊國的共同理想。本來鮑叔牙是向齊桓公建議同時召回管仲和召忽,但召忽卻選擇自殺追隨主公公子糾,以盡人臣禮節。自盡前的召忽暗中告訴管仲:鮑叔牙必定在齊桓公面前建議重用管仲和自己,所以管仲和自己回到齊國不僅不會因為當年投奔公子糾而問罪,反而會受到重用。但自己決心忠於舊主,以盡臣節;管仲應該回到齊國實現當年三兄弟共同的理想。也許若干年後的管仲追憶往事時召忽的鮮血一直激勵著他,為了當年三個人的共同信念管仲必須一往無前,除此之外他沒有任何選擇和退路。管仲成功了,世人都記住了他的鼎鼎大名,可又有誰回去追憶鮑叔牙和召忽呢?相比之下鮑叔牙因為管鮑之交的典故還多少有些人氣,而召忽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被埋沒於史冊的小人物,雖然他的實際才幹或許並不在管、鮑二人之下。儘管如此在下還是要客觀公正地說上一句:改革是必然要觸動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的,所以任何改革都不會一帆風順。或許在改革的道路上管仲也曾徘徊糾結過,也許正是活著的鮑叔牙和死去的召忽在激勵著他堅持走下去吧。
齊桓公第一次接見管仲時請他說出自己的治國理念。管仲胸有成竹地說:“治理國家首先要整飭政治秩序,而整飭政治秩序的根本在於樹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所以治理國家一定不能急於求成,必須用三年的時間來從事教育宣傳新政,用四年的時間來選拔優秀可用的人才,再用五年的時間來建立強大的國防力量。而要樹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根本是在於在順應民心,如果拂逆民心那麼政事就會沒法收拾了。平常百姓不喜歡勞苦,所以要讓他們快樂起來;不喜歡貧賤,所以要使他們富裕起來;不喜歡陷入危惡的境地,所以要使他們有安全感;不喜歡絕子絕孫,所以要讓他們有安家生育的機會。這樣人民自然就會擁護政府了。”齊桓公聽罷說:“先生說得精采,可是怎麼才可以使人民畏懼我呢?”管仲答道:“這不是為人君主所說的話,要人民畏懼並非難事,但是這並不是治理國家的方法,如果人民畏懼主公你而避而遠之,那麼主公的的禍患也就要到了,這種做法並不是長久之計。我做了善事,百姓會稱讚我,我做了錯事,百姓會責怪我,所在百姓的觀察是很細緻的,所以以前歷代明君都敬畏人民。”齊桓公再問:“那麼如何來使政府正常地運轉呢?”管仲答:“關鍵要建立一套完備的法律制度,有了完備的法律制度,國家才會有正常的秩序。法律由君主主持制訂,但是也不能憑一時意氣,任意為之,而要以人性的天則作為制訂法律的標準。如果君主和臣民都可以遵循法律制度,那麼國家就可以大治了。不過依法治國,一定要令行禁止,法重於情,不可因喜惡而枉法,賞與罰都應該依據法律規定,而不可依據個人的喜好。推行法治最難的莫過於無私,而危害法律最厲害的,莫過於心存私心。”齊桓公又問:“那如何使國家富強起來呢?”管仲答:“要重在發展國民經濟,而不單單是增加國家財政,國民經濟發達了,國家財政自然增收。百姓貧困,就會逃離,教育就無法施行,法令就無法推行。而人民貧困的原因,在於生產力不足,或者貴族君主的剋扣,或者是豪強的兼併,或者是民俗上的奢侈的習慣,或者是財貨的外流。因此要獎勵人民的經濟生產,注重商品的流通。國家不要過分的奢侈和揮霍,但是合理的積極的消費對生產也是有刺激作用,可以起到拉動內需的作用。要善於利於天下的財貨,積極開展對外貿易,使國家的經濟強大起來。”齊桓公在問:“那又如何來提高國防力量呢?”管仲說:“要實行軍國民主義。可以將國家分為二十一個區域,其中六個區域用來發展工商業,作為工商行政區;十五個區域是培養士兵的地方,作為士級行政區。具體的方法是這樣的:每個士級行政區安置兩千個家庭,每個家庭必須要出一個人來充當戰士,因此每個區域可以有二千名士兵。把這十五個區域劃分為三個軍區,每個軍區就有一萬名士名,這樣全國的常備軍就可以達到三萬人。實際的操作是,五個家庭組成一軌,各出一名士名,總共五人,五人為一伍,為軌長來管理;十軌組成一里,共有五十個家庭,士兵五十名,由里長來管理;四里組成一連,共有二百家庭,士兵二百人,由連長來管理;十連組成一鄉,共有二千個家庭,士兵二千人,軍事編制是一個旅,旅長就由這個鄉的有幹才的人來擔任。五個鄉(士級行政區)有一萬家庭,士兵一萬人,軍事編制是是一個軍,由五個鄉的最高軍政長官擔任統帥。所以全國三萬人的常備軍,共計有三個軍,十五個旅,一百五十個連。為了加強軍隊的戰鬥力,在每年的春、秋季的狩獵時節,要定期進行軍事演習。這樣將軍事上的編制與民政上的編制相統一,使得全國除工商業者之外,每個家庭都是國防的中堅,這就是軍國民主義。”
從管仲和齊桓公這番對話中個人以為我們現代人至少應該得到如下啟示:其一,國家要生存並發展有三樣東西必不可少——錢糧、軍隊和國家誠信,沒有錢糧則無法填飽人民的肚子,國家自然無法生存,沒有軍隊則無法保護人民和人民手中的錢糧,沒有國家誠信就會人心渙散;其二,盲目秀肌肉只會讓人們害怕自己,而不會讓人們發自內心敬重愛戴自己,用鞭子驅趕別人為自己服務,不如讓他們在共同的事業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從而實現合作共贏;其三,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從社會治理的角度而言必須依賴法律制度建設來規範人們的行為,而不能寄希望於看不見摸不著的人性自律;其四,單純增加國家財政總量是不可取的,只有藏富於民,讓人民真正富裕起來才是國家長久可持續發展源源不竭的強大動力,因為當國家的強盛建立在人民的富裕基礎上時當每個人為他自己而奮鬥時就是在為國家的強大添磚加瓦;其五,培養國民自強自立自信的尚武精神,寓兵於民,打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鐵軍;其六,治國理政不能頭腦發熱心血來潮,無論是加強法制建設或是改善經濟民生、強化國防建設制度創新是關鍵,只有根據時代的發展適時適度適當創新改革體制才不至於被時代淘汰。
-
6 # 好玩的國學
管仲與齊桓公相愛相殺的典型!
管仲在沒有遇到齊桓公之前,基本是個失敗的小混混,在遇到齊桓公之後,一下子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名相,成為推動齊國第一個稱霸的最大的功臣,成為中國歷史上好多人的偶像。
一貫對人苛刻的孔子,也說管仲是個仁人。他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意思是: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為野蠻人了。又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總之說管仲為人類的進步與和平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後世的諸葛亮、李白等,都是管仲的粉絲。
除了在政治上的偉大成就,管仲還是經濟學家,法家思想的先驅,反正是個賊牛的人。
但是管仲也有一段不堪的過往,他一輩子要感謝的人,就是鮑叔牙,沒有這個無論什麼都能容忍他照顧他的一輩子的朋友,他不可能遇到齊桓公,他的最終結局大概不是餓死就是被齊桓公搞死。
管仲出身卑微,從小幹過不少爛事。跟著鮑叔牙做生意,鮑叔牙佔的股份大,但管仲老是多拿錢,鮑叔牙說,管仲家裡窮,應該多拿點,管仲去當兵,戰場上做了逃兵被抓,又是鮑叔牙替他求情,說管仲家裡有老母親要奉養。總之,有什麼事,找鮑叔牙就是了。
齊國發生內亂之後,公子糾與公子小白成為爭奪王位的對手。他們都星夜兼程從國外向齊國奔。管仲在公子糾這邊,鮑叔牙在公子小白這裡。管仲曾經帶著兵伏擊了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小白,小白應聲倒地。管仲他們以為公子小白死了,放鬆了警惕,結果公子小白耍詐,他只是被管仲射中了大腿。從而先行到達齊國,成為齊桓公。
公子糾和管仲他們,只好躲在魯國。齊桓公要求魯國殺掉公子糾,交出管仲,並說要把管仲弄回國碎屍萬段。結果管仲回來,就做了國相。
又是鮑叔牙。
齊桓公想任用鮑叔牙為相,結果鮑叔牙說,要想治理好齊國,必須任用管仲,鮑叔牙甘願做墊腳石。這樣的好兄弟,絕對是天底下難找。
管仲執掌齊國相權之後,對內改革國政,對外以尊王攘夷為藉口,大肆發動對外戰爭,終於把齊國推上了春秋五霸的寶座,而齊桓公本人,也成為春秋時期最早稱霸的一個諸侯。
所以,管仲先是遇到了鮑叔牙,然後又遇到了齊桓公,他們三者其實是互相成就的關係。其中,齊桓公和管仲還相愛相殺過。
回覆列表
齊桓公的鐵桿心腹鮑叔牙,作為管仲的好朋友,非常瞭解管仲的才華,強烈推薦管仲給齊桓公。
開始的時候,齊桓公非常得恨管仲。
管仲你丫給我競爭對手當謀主也就罷了,還親自上陣來射殺我,要不是老子裝死,就他妹的掛了!
但是鮑叔牙並沒有顧忌管仲曾經射殺齊桓公的往事,反而一再強烈推薦管仲,認為管仲有經邦濟世的大才,讓齊桓公務必收攬至麾下,以成就霸業。
一心想當霸主的齊桓公,被鮑叔牙撓對了癢癢。
如果管仲能輔佐我當霸主,那就饒了他吧!
於是,齊桓公心裡寬恕了管仲,決心要收攬他到自己的麾下。
但是,此時的管仲與公子糾躲藏在魯國,妄圖陰謀復辟。
齊桓公率兵打敗魯國後,大兵壓力境,派出使者向魯莊王索要公子糾和管仲等人。
天下從來都不缺乏聰明人。
魯國大夫施伯認為,管仲有治國的大才,一旦被齊桓公要回,肯定會被赦免罪行,並受到重用。
管仲被重用的話,齊國將會越來越強大。
對魯國來說,一個強大的鄰國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出於削弱齊國的目的,也不應該交出管仲。如果實在沒有辦法,應該交出管仲的屍體。
但是齊桓公身邊也有高人呢!
鮑叔牙早就給齊桓公出了一個主意,讓使者給魯國君主說,齊桓公非常恨管仲,發誓一定要抓住管仲後親手殺死他!
你們如果還一個管仲屍體給齊桓公,齊桓公一定不解氣,到時候必然遷怒於魯國,將會全面攻打魯國。
魯國已經被齊國打害怕了,擔心齊國再次大舉進犯,不得已答應了齊國的要求,先殺死了公子糾,然後把管仲交給了齊國。
為避免出任何意外,派出重兵押送管仲,火速送往了齊國。
等管仲活著到達齊國境內後,齊桓公和鮑叔牙才放下心來。
管仲沐浴更衣過後,在鮑叔牙的引見下,見到了齊桓公。
雙方一經交談,齊桓公驚豔於管仲的才華,相見恨晚,很快就拜管仲為宰相。
在管仲精心輔佐下,齊國迅速崛起。
不久之後,齊桓公就雄霸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