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田鎮寧
-
2 # 驟雨落新荷
我個人認為這是特殊孩子,豪華簡歷不能代表未來人生就一定豪華,我不希望看到:當代的傷仲永。給孩子一個天真爛漫的童年,培養孩子感知世界之美的原動力,讓孩子熱愛生活遠比門門拿一百分重要。現在教育被搖旗吶喊的都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真正的起跑線在哪裡?在孩子笑對生活的底氣裡!在心靈的無拘無束裡!在情商,智商俱佳的生活情趣裡!這才是創造力的源泉!
-
3 # wesley維
你好,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其實不是第一次遇見,也不是我第一次考慮,之前在北京工作,因為公司本身是做幼兒教育也是國內最高階幼兒機構之一,我不直接正面回答,我從側面解釋一下,在我服務的這家機構裡,服務超過超過倆位數明星家孩子,有政府官員,有企業老闆,有頂尖公司高層,這是孩子家庭普遍特寫,但在這個前提下我開始留意不同客戶,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這樣客戶在購買消費中對炫耀物質消費很低,但對無形的知識消費卻很高,從購買高檔商品變成文化資本消費,這個訊號讓我開始關注中國文化知識消費,讓我發現中國目前文化消費很低,對比很多歐美髮達國家真的很低,很多知識都可以免費,或低價拿到,但另外一個訊號是中國一些書籍雜誌開始走兩級分化,這倆類人在生活物質上完全不對等,我接觸過幾個客戶,發現她們每年都會拿出一部分收入去投入到文化消費,安排時間提升自己,這部分消費又以孩子為主,,可在大多數中低資產人群中基本沒有這樣計劃或安排,隨著文化消費越來越貴未來很可能出現,窮人直接看見天花板的事情,以後你不懂自媒體,不懂運營管理很可能路邊小飯店都不敢開,只能老老實實去打工,很多人也許會問為什麼,那我告訴你一個答案,你開啟電腦去搜索看一下那些在自己工作領域的牛人,你會發現這些人主要是靠文化知識改變自己命運的,很多人都在關注她們經濟社會地位變化,卻很少關注她們接受知識的變化,所以這些人是知道是經歷過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的。起跑線這件事情本身就是父母應該給孩子爭取什麼樣教育資源,他代表著孩子未來成長機會,代表著孩子從小人脈圈,代表孩子未來受教育成度,代表了孩子未來擁有更多獨立生活資本,孩子起跑線是不存在,真真的起跑線在家長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上,在現在這個文化消費還不算貴的前提下儘量去做,雖然中低資產階級上升渠道開始變的狹窄,可向下滑落的渠道卻一直都在,,只代表個人觀點,有認同,覺的有點道理,給點贊加關注,謝謝。
-
4 # 牛娃成長記
昨天家長群裡,有人分享了一個PDF檔案——
當時看到檔案的字尾名,我就感到了一股殺氣。
做好心理建設點開一看,果然是高階玩家。
這是一個上海5歲娃的簡歷,長達15頁,牛氣逼人。
看完以後的感受是——
別人家娃,5歲就跟滅霸一樣。
反觀我家的娃5歲時,拼音學到懷疑智商、鋼琴學到母女決裂,被起跑線甩在幾公里以外。
上海這娃的簡歷,應該是為了就讀國際學校準備的,模板高大上:
爹媽都畢業於復旦大學,雙方都是大公司的高管:
這娃從幼兒園小班到中班,年閱讀量從100本上升至500本,光書單就有5頁,包含了408篇英語讀物。
閱讀量秒殺一眾成年人。
放一張簡歷裡的書單,大家隨意感受下:
“別人家的娃,連小豬佩奇看的都是英文版。”
來自北京市朝陽區的中年婦女桃蛋媽,一邊搓著手上的佩奇貼紙,一邊絕望地說。
除此之外,別人家的娃沒事就搞搞實驗,研究一下重力、浮力、密度、熱脹冷縮和多米諾骨牌效應。
不怕比娃,就怕比家長。
像我這種青銅家長,每晚陪娃寫作業熬到禿頭——
人家家長親自設計課程,根據娃的能力,以“天、周、月”為單位規劃難度。
不到5歲,這牛娃每週能寫3篇英語日記,每天用英語講故事:
繼承媽媽的“音樂天賦”,上臺不緊張。
四歲半開始學鋼琴,已經準備報考英皇二級。
平時還喜歡畫畫、游泳、下圍棋……哦,對了,圍棋還拿了11級證書。
最後,簡歷還放了這樣一張圖作為收尾,理性中又不失感性:
看完這個簡歷,桃蛋媽我在想:
我是該從《PDF:從入門到精通》學起呢?
還是從重新造娃開始呢?
被5歲娃的簡歷摁在地上摩擦完之後,咱們來看看25歲大學生的簡歷壓壓驚:
有網友模仿牛娃簡歷中的口氣,給自己也寫了一段介紹:
還有網友表示,這種滅霸式的牛娃,比房價的“避孕效果”還好:
俗話說,圈外看熱鬧,圈內看門道。昨天各個家長群一刷屏,果然炸出了內行:
”爸媽不是上海本地人、家裡房子不大,興趣愛好不燒錢、旅遊含金量不高。”
這還不算完,今天有人又往家長群丟了一個牛娃×3版本,54頁,足足比昨天的簡歷長3倍:
這位牛娃主打“中國風”,在簡歷第54頁,用一句發人深省的格言作為收尾:
至此,我明白了。
這個世界上只有3種家長:一種真的是牛娃家長;一種拼了命想成為牛娃家長;還有一種是我這樣,燙一下跳一下的牛蛙家長。
很多人都在關心:簡歷裡的娃,小小年紀負擔那麼重,快樂麼?
明白人都知道,起跑線是給家長準備的。他們應該問:“作為牛娃母親,你壓力大麼?開心麼?”
其實,就算作為燙一下跳一下的牛蛙家長,也不見得就開心。
這屆娃娘,自從有了娃以後,就像從貴族少女一夜變成女武神。
沒娃的小浪蹄子喝茶逛街歲月靜好,我牙關緊咬眉頭深鎖;人人說世界和平友誼第一,我心中烽火百里連天映日。
養娃,是一場每天醒來都比昨天更焦慮的鐵娘子持久戰。
送大家一張圖,BY靈魂P圖手桃蛋媽。
對曬簡歷的媽媽,也請停止口誅筆伐吧。
有誰能真正理解當媽的心情呢?
我記得,白月光富察皇后對皇帝丈夫說過一段話。
“
自從嫁給你的那一日起,我就不再是富察容音,你不是一直想知道為什麼我一直袒護魏瓔珞嗎?
因為她就是曾經的我,我一直想活得像她一樣。
”
當初桃蛋媽我樂呵呵快進著追了整部劇,唯一在這兒,繃不住哭了。
同樣,身為一個媽媽,有了娃以後,她也許就不再隨性自在、自由爛漫。
她犧牲白月光的自己,蛻變成一個鐵媽,身不由己。
也許,她偶爾會有點小心機、小手段,是因為她想努力踮起腳尖,把娃託得高一點。她私心希望娃的未來,能多幸福一點點,不被別人淘汰的機率大那麼一點點。
“起跑線”的概念,並不是媽媽們發明出來的。它是商業概念,被拿來煽動焦慮,被拿來互相傷害。
這個世界,太習慣以成敗論英雄,通向成功的道路又是獨木橋。
唯有生了孩子,才會切膚地體會到,教育不公的痛苦、階層固化的無奈。
為了那個小小的生命,告別成為媽媽之前歲月靜好的自己,是所有媽媽的不得已。
但我們不曾後悔。
對了,你是牛娃家長,還是牛蛙家長呢?
-
5 # 哲思藝魂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為何5歲小朋友的簡歷會讓作為成人的網友們如此震驚和躁動不安?
5歲男童的簡歷:足足15頁,從男孩的家庭、性格、經歷、愛好、父母的教育觀、老師評價以及2018年英語閱讀書目等7個方面展現。其英文年閱讀量超500本,兩歲就開始聽並跟唱學詩,5歲已經會唱百首古詩,有鋼琴、圍棋等近10個愛好,去過國內外30多個城市……
5歲女童的簡歷:剛剛5歲的她,第二語言是英語,已經去過普吉島、安達曼海和美帝休斯頓,爺爺是重點大學的教授,父親是某投行的董事總經理,二伯是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大伯和姑姑都在出版社任副總編。
看到這裡,我們對網友們稱其為“豪華簡歷”,就不感到奇怪了。
然而這兩份簡歷,細看之下卻有很多值得質疑的地方。
不論簡歷上的內容是真實還是虛構,裡面提到的書目是都認真閱讀完了,還是隻是走馬觀花草草翻了一下而已,也不探究父母究竟是去四處旅遊的時候帶上順便帶上了小朋友,還是真的讓小朋友在旅遊中做一個“行萬里路”的知行合一的實踐者。
這些東西,我們作為局外人,永遠不知道真相是什麼。
我們重點想說的是第二點,做這份簡歷的目的/動機是什麼?以及這動機背後說明了什麼,我們如何從這裡面有所收穫和成長。
這類簡歷背後的動機
無論是在法律界評判一個人有罪無罪,還是在道德界評判一件事道德與否,目標/動機都是很重要的評判依據。
在這裡,目的/動機,也是我們探究這件事件背後真相的很重要因素。
我們應該先跳出來。從這兩份“豪華”的簡歷內容中跳出來,提一個問題:為何要做這份簡歷?
答案就是:為了能夠在眾多的入學申請中脫穎而出,讓小朋友成功擠進目標學校。
那麼我們很多人會問:現在的小孩入學這麼難嗎?連小學生入學都要寫簡歷嗎?
看來是的!
在一線城市,我們常常能看到新聞說家長們為了買學區房,一家幾口花了幾百萬買下一個蝸居,就為了能夠讓小孩有資格在附近的學校上學。此外,為了能夠讓孩子入學,各種送大禮的現象也是暗流湧動,從校長到分院院長,到教務組長,到班主任……
在私立學校越來越貴,以及一般的學校師資和教育水平不能保證的情況下,家長們紛紛是想盡辦法往重點公立學校裡鑽。為了孩子上學,多少家長傾盡全力!
因此,這份簡歷才會如此“豪華”,豪華得太過高調和誇張。
其實,這豪華簡歷背後,是一對焦慮的父母,他們生怕孩子的簡歷不夠有吸引力和說服力,而被意向學校pass掉。
試想,為了能夠讓孩子進入意向院校,連天價學區房都會買,連走關係、送禮都可以,那麼做一份誇張的簡歷,對這些高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處於“教育焦慮”中的父母來說,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因此,這份簡歷上的內容,是否真的屬實,以及實事求是的成分到底佔多少,我們大概也心裡有數了。
雖然這份簡歷的真實性很存疑,但是並不妨礙我們去思考如下問題:
這種簡歷的出現,反映的是現實中父母給年幼的孩子大量報興趣班,生怕孩子落在其他孩子的後面,很多家長秉承著“錢花了,管用不管用也就沒有遺憾”的邏輯,進行自我安慰。但是,這樣的邏輯下,不僅錢可能白花掉,而且孩子也會陷入“短平快”學習模式的困頓之中。
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讓父母們變得越來越焦慮,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焦慮的衝動下,很多人漸漸忽視教育的本質。從而如上面男童的簡歷,幾乎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被父母安排上了。乍看之下,他就像是定好了發條的時針,在父母追求“多、快、準”的“快餐式育兒”方法下,他只能疲於奔命...
“教育焦慮”滋生下的“快餐式育兒”
寫在最後:
對於各位焦慮中的父母,以及被父母的焦慮驅使在奔跑路上的孩子們,我們想說:
人外有人。我們只能做最好的自己,不要讓自己困在與他人比較的牢獄中。世界很大,價值觀也是多元的,快樂和幸福也不是獨木橋。我們只能做自己,其他的我們做不了。所以,不管你比別人弱,還是你比別人強,都不要干擾你自己的步伐。
如果我們決定要一輩子活在與人競爭的路上,那麼我們這一生就無真正的自由可言。因為孃胎裡有競爭,出生後有競爭,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等都有競爭,終於畢業了社會上還有更加殘酷的現實等著你去競爭:買房、婚嫁、收入、學區房、養娃…
看到了嗎?如果我們決定處處與人比,那麼我們這一生都會成為競爭的傀儡。
借用楊絳的百歲感言:“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
6 # 快樂庭院
針對不同孩子出生時不同家庭客觀存在的差距,只能接受,這種差距,在現實生活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決定一個孩子一生是否幸福的並不是這種不同。
對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什麼是成功?
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答案。
對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更不是用一個名詞“起跑線”來表達的。
從物質的角度來說,孩子出生之時,家庭的富裕和人脈良好當然是給了孩子一個非常好的平臺,為他以後的教育和成長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優越的基礎。所有父母都希望給孩子自己能給予的最好的,但是再好的物質也無法替代孩子自身的成長:
1,父母和家庭給予孩子的無條件的愛,但是教育一定要有方,這是任何一個家庭,任何物質條件的父母都可以給的。但是孩子能不能感受到?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這也看父母的能力和水平的,這種能力和水平不完全取決於金錢物質,更多的是父母做為人的能力和學問,不是知識。
2,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遵循生命自然成長規律的,任何人、任何父母都無法代替孩子的成長,也許能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滿足和幫助,但是絕對無法代替他成長。
所以,我們在看到別人家父母給孩子提供了多麼優越的物質條件的時候,羨慕的同時充分利用自己現有的條件給孩子更好的幫助就好。
成功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優秀也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所以也沒有必要糾結於孩子所謂的“起跑線”,更沒有必要糾結於所謂的差距。
一個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取決於人三點:目標、習慣、態度。這三點那一點都不是簡單的物質可以決定的。
5歲小朋友豪華簡歷只能說明的是其父母為孩子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物質基礎、在孩子從出生到現在,這對父母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他們為孩子提供的是他們力所能及的。對孩子我們只要提供我們力所能及的支援和幫助、從精神上給予他們“富養”,從心理上給予他們我們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從人格上給予他們正向積極的引導,那麼做為父母就沒有任何可以後悔和遺憾的,就是非常成功的!
-
7 # 花姐姐家庭教育
首先說下我的觀點,我是非常羨慕這個5歲的小朋友的,非常支援這個男孩父母的育兒方式,也要向他們學習。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父母用心陪伴才有孩子的豪華簡歷;
父母每天2-2.5小時的陪伴,而不是一股腦的把孩子的事情丟給老師、特長班,逼迫孩子努力,自己毫無作為。
此外,還有他們根據孩子的特點與能力親自設計課程。
這就是很多父母做不到的。
現在我們的社會似乎陷入了一種牛娃就是在高壓下長大的孩子,調壓下長大的孩子一般是以分數為導向,但是請注意這個家庭的教育並不是這樣,他們更在乎的是過程;
此外,他們也並不要求孩子一定學了就要精通,只是培養孩子的興趣。
所以,我們不要看到牛娃,就感覺牛娃都是被逼出來的,在這個簡歷裡我們看不到任何逼迫的痕跡。
不過這個簡歷一定是出於父母之手,是否有美化,是要打個問號的。
但是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做這樣一個用心陪伴的父母,並且必須要做這樣的父母,因為未來孩子所面臨的生存環境是需要有大量知識做儲備的。
2.孩子未來面對的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環境,所以需要大量的知識做儲備。
打個比方:我們知道1個蘋果加1個蘋果是2個蘋果,於是我們把他們抽象出來簡化成1+1=2這樣一個簡單的模型,然後推而廣之,1個梨加1個梨等於2個梨,1個橙子加1個橙子等於2個橙子。
那如何獲得這種知識呢?
答案是隻能透過學習。
因為1+1=2在大自然是不存在的,我們無法透過觀察得到,這是前人透過很多年的生活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是不可能重走前人的實踐的,那我們如何獲得,只能透過教育獲得這些知識。
此外,學習也是分層級的,例如,我們知道1個蘋果+1個蘋果等於2個蘋果,可是1個蘋果+1個橙子等於什麼呢?
答案是2個水果,這需要更多的學習。
隨著社會的發展,可能知道1個蘋果+1個蘋果=2個蘋果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我們更需要的是1個蘋果+1個梨子等於2個水果的孩子,也就是說,不僅需要知道,還需要抽象的思考能力。
所以,趁著孩子年齡小,在最好的年齡多學點是沒有問題的,假如還有一個瞭解孩子發展特點的父母當孩子的引路人,那這個孩子無疑就是贏在了起跑線,不僅如此,還會贏在終點線,所以,我羨慕這個孩子,也非常支援孩子的父母,並且也想成為像孩子父母那樣的家長。
-
8 # 面向孩子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生命的本質是什麼?競爭比較的物件是誰?
這些問題沒有弄明白的家長,一定因孩子的成長,變得無比的焦慮!焦慮的產生,一定要透過某種途徑,方式,反作用於孩子成長的過程。遍地的培訓班,補習班,特色班的野蠻生長,也就找到了與之相呼應的生態位了。在我看來,5歲的孩子就有這麼豪華的簡歷,沒有什麼好奇怪的,至於簡歷裡孩子的閱讀的資料,學習資料等,也沒有什麼好猜忌質疑或自慚形穢的。
孩子的成長,本就是家長教育觀的一種體現,孩子能有這麼一個簡歷,不得不說孩子的家長們是非常的優秀,能給孩子一個這樣的成長記錄,本就是一個卓爾不凡的家長所體現出來的對孩子的成長的視角、格局。孩子的簡歷被冠以豪華,不是簡歷本身的豪華,是孩子家長的意識的豪華,是家長思維格局的豪華,如果說這樣的家長因為孩子的成長而焦慮,這點,我完全不相信,其家庭背景本就沒有什麼對孩子成長好焦慮的。孩子父母弄這樣一個簡歷出來,慕煞旁人,因為幾乎沒有多少家長會在這個階段為孩子弄這樣一份簡歷,因為孩子這個階段,普通家庭的孩子,也真沒有多少可記錄的,沒有記錄的家庭,不自覺的比較之後,各種的五味雜陳,一定不是個滋味。
這樣的記錄又與你何干呢?
這記錄,與別人家的家長,孩子,其實沒有什麼干係,無論有多豪華,那都是別人家的事,別人家天天鶯歌燕舞,魚翅鮑魚的,那是別人家的事,看也白搭。
真正有干係的就是您家的孩子,你打算怎麼記錄她的成長,你打算怎樣讓你的孩子脫穎而出,看到這麼優秀的家庭都在努力讓孩子有競爭力,普通家庭的父母是否有想過讓自己的孩子怎樣有競爭力呢?讓孩子有競爭力這事,其實在任何家庭裡,都是可以有的,知道自己孩子的優勢弱勢,孩子的開放潛能,這個時候是最需要家長們走到孩子自己的世界裡,去真正發現自己孩子,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不差。常言道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每個家庭的父母,讓自己的孩子有個起始點,且指導這個起始點,這本身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You are here,是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成長,最為重要的認知,只有知曉了這個問題,孩子的成長,就已經開始了。
當下的醫療行業有一個現象,就是過度醫療,過度治療,一生病,就緊張,生命體本身,先天就有自己的治癒能力,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的是死於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還有三分之一是死於醫源性事故,是被藥死的,最後的三分之一,是直接治療死亡的,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實。
看看當下的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在低齡段就開始了過載性的教育,我很懷疑大批次的孩子,進行這樣的高頻高強度的教育培養訓練,真能成才;相反,孩子的成長,成才是有一定規律的,同時也需要一定條件的,強頂著給孩子上這樣的內容,這一定不是教育的條件和成長的規律,而是家長認為孩子成長了的幻覺;當然,有極少部分的孩子,是極有天賦的,他的成長也一定不是普通孩子能望其項背的,他的成長軌跡和成長規律,也一定不是能效仿的,人與人,看起來沒有什麼不同,其實人與人的差距,太大了,只是我們太容易被表象和看的見的東西所矇蔽罷了。
自己一定要看得起自己,才能讓別人看見你自己。
-
9 # 元寶爸爸聊育兒
這個事情在前幾天炒的挺火的,很多人的觀點是要麼羨慕嫉妒恨,要麼覺得家長這樣過度的包裝和教育孩子會有拔苗助長的嫌疑,爭議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家庭和環境,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孩子教育的親歷者和教育觀察者,對於這個事情,談一下我的看法。孩子的智力發展,越早入手,效果越好還在在成長髮育的過程中,會經歷很多敏感期,比如語言、自我意識、空間、規則、邏輯思維等幾十個敏感期,在敏感期的兒童,如果能夠得到有效的針對性訓練,將有助於孩子大大提升對應的能力和天賦。而這些敏感期,大多集中在0-6歲階段,7歲以後,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敏感期可言了。也就是說,在學齡前的階段,孩子的天賦、能力、智力、情商等等呢你,都將基本定型,後面能夠影響孩子未來發展高度的,只有勤奮這一個影響因素了。所以,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一定是要越早干預,效果越好的。我是一個蒙臺梭利教育體系的忠實信徒和實踐者,從我的角度來看,孩子的發展,有先天遺傳性格特性的因素,更有後天環境和針對性訓練的影響,給孩子創造合適的成長、學習環境,有助於孩子更好的放開自我、成就自我。有條件的家庭,從來都不會吝惜對孩子的投入,你做不到,只是因為窮現代社會的家庭,基本上都重視孩子的教育投入,不管是花錢還是花時間陪伴,只要有條件,家長都會盡力而為,目的無他,就是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更好的自己,能夠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成就自我,脫穎而出,退一萬步來說,至少不要成為父母的累贅吧。為了這個目標,絕大多數家庭都捨得花重金讓孩子上更好的幼兒園、早教、興趣班,請家教,學英語,畢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說句不好聽的,如果你不屑於這樣做,或者覺得沒必要為孩子這麼投入,幾乎可以肯定的說,僅僅因為你的窮,限制了你的行動力。因為窮,所以要努力工作掙錢餬口,沒時間沒精力更沒有心思陪伴孩子,也沒辦法拿出更多的錢投入到孩子身上,這就是殘酷的現實。高知家庭,更懂得幼兒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高知、高智、高職的人,都是透過激烈的競爭脫穎而出的,他們深刻的懂得知識改變命運、成就自我的巨大能量,也更加具有對自我、對家庭、對孩子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驅使著他們更用心的對待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培養孩子綜合能力上面,在時間精力、財力的投入上,更加捨得。此外,他們更懂得,贏在起跑線、持續領先、拉大差距的意義,這種意義,將帶給孩子在未來的人生中笑傲職場和圈子的資本和能力。人生是一場長跑,雖然每個人都能到達終點,但是隻有那些跑的很穩定,耐力好,技術紮實,後勁十足,爆發力強的人,才能贏得名次和獎盃。優秀的家庭,會讓孩子飛的更高,一代代的傳承,拉開和普通家庭差距,形成難以逾越的鴻溝任何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崛起,不是一個人、一兩代人的努力所導致的,一定是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共同努力、積累的結果,每一代人都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攀爬更高的高度,達到常人、普通家庭所不能企及的位置,這才是和普通家庭之間的差距鴻溝。我們總是羨慕那些名人、貴族為什麼條件那麼優越,能力那麼出眾,我們又何曾想過,他們的家庭、家族,帶給了他們多少厚積薄發的能量呢?國際學校,看重的就是家庭的條件,經濟實力、父母的能力,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礎國際學校,本來定位就是培養優秀、卓越的人才,不僅僅看重孩子的潛力、能力,同時也會看重孩子的家庭環境、父母的素質教養、家庭綜合能力,因為,做教育的人都深深的懂得,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如果你只是一個暴發戶,家裡有錢,卻不懂得培養孩子,營造家庭學習氛圍,你試著把孩子送去這種學校看看?就拿英國的伊頓公學,作為一個培養貴族、精英的學校,看的就是學生和學生家庭的財力和才學,普通家庭的孩子,幾乎不用想了。優秀的學校,對孩子也是有選擇的。我舉一個不是特別合適的例子,我們家元寶現在上的是蒙臺梭利的私立幼兒園,同一個班上有一個孩子入園以後一直有攻擊他人、不遵守規則、不服從管教的問題,很長時間都沒有改觀,透過和家長的溝通,發現家庭教育的環境不好,嬌慣、縱容孩子,導致幼兒園的傳遞的規則沒法保持一致性,經過和家長溝通後,也難以出現改觀,為了不影響其他孩子的成長,老師已經私下勸說家長給孩子轉園了。
競爭,是這個社會的主旋律現在社會,競爭成為了我們工作、生活中的常態,也成為了當下社會文化的主旋律,作為父母,從小經歷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千軍萬馬擠高考獨木橋,畢業工作、職位競爭的艱辛,懂得努力奮鬥、保持競爭鬥志和意願的重要性,這樣的心態下,自然而然會對孩子有期望、有憂慮、有擔心,為了讓孩子贏得未來的競爭,自然而然會從孩子的教育、培養抓起,這種焦慮的心態下,將競爭的意識灌輸給孩子,成了家長們理所當然的選擇。贏在起跑線,是很多人認可的價值觀“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笨鳥先飛”,類似這樣的觀點,用在養育孩子上面,體現出來的就是贏在起跑線的價值觀,在很多人看來,孩子從小接受更早、更系統的文化教育和綜合素質訓練,有助於孩子更早的培養出良好的習慣、積累必要的文化知識,在以後的學習中,能夠更加輕鬆、自如,也更有條件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在這種價值觀的驅動下,送年幼的孩子上早教課、英語早教、奧數啟蒙、機器人課、各種補習班,其最終目的和動機,都是為了讓孩子早點出發,贏在起跑線。人生是一場長跑,但如果不跟緊第一集團,你永遠沒機會拿名次不少人喜歡拿“人生是一場長跑,不要在意一時輸贏”這類話來安慰自己和他人,這句話說得也沒錯,人生確實是一場長跑,只要能堅持下去,總能看到自己的風景。但是,在競爭的時代,資源有限,優勢的資源也總是集中在更優秀的人手上的,如果你不能讓自己同樣優秀,不能在長跑的賽道上跟緊第一集團,那麼你在未來很長的人生旅途中,將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職位、收入遠遠不如優秀的人,機會空間遠遠不如優秀的人,選擇不同生活的能力、決定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也遠遠不如優秀的人,心境、滿足感、成就感同樣不如優秀的人,為家人創造的生活條件也還是不如優秀的人,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差距被拉的越來越大,這樣的結局,是你想要的嗎?孩子的教育,需要量力而行每個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上是受制於家庭環境、父母的能力水平的,這裡麵包括父母是否喜歡閱讀,在家裡是否遵守各種規則,對孩子的言行舉止是否起到了正面幫忙的作用,是否給孩子足夠高質量的陪伴,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財力給孩子提供高質量教育的資源,所有這些,都被父母的能力所決定了。所以,我想說的是,每一個父母都是努力的,但更要客觀的看待現實,量力而行。如果一味的參照更優秀的家庭的做法,帶來的結果很可能會讓你苦不堪言、得不償失。簡歷是否花哨,投入是否有必要,人生會告訴你答案這份簡歷,和其他類似的簡歷,不管真實也好,有水分也好,對孩子的壓力太大也好,還是父母的期望太高也好,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來,人生還是一個漫長的長跑,要經歷很多節點和挫折,也會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和喜悅,但是,要想跑完這段旅程,健全的心智和強大的抗挫折能力,或許才是最重要的。而最終的結果會是怎麼樣,人生會告訴你答案。
幼兒園小班到中班,年閱讀量從100本上升至500本,這閱讀量秒殺一眾成年人。
社交媒體上,“5歲小盆友”的“豪華簡歷”觸發各種豔羨和驚詫。據悉,“豪華簡歷”是為就讀國際學校準備的,孩子的父母並且在國際大公司做高管。就“豪華簡歷”而言,一方面簡歷的製作較為豐滿多元,多數大學生的簡歷都趕不上;一方面簡歷的內容較為驚豔,再一次擊穿起跑線上的焦慮。
“豪華簡歷”中提到孩子是“名校二代”,並且經常跟隨父母在世界各國遊歷,雖然實際感受不一定很強烈,但是實際經歷卻比很多成年人還豐富。甚至,就某種程度上而言,這完全不是同齡小孩能比拼的,因為很多成年人都望風披靡。坦白講,這裡面寫滿的不只是“經歷”,更多是“差距”。
總之,細看“豪華簡歷”,從形式到內容,幾乎可以瞬間秒殺國內絕大多數家庭的孩子。暫且不論所受的幼兒教育經歷,就以英語閱讀書單來看,就讓人感到一種無限的“差距”。坦白講,人與人本質上不應該有“差距”,但是當處於不同的家庭時,“差距”卻可以瞬間拉開。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這不是簡歷是經歷。我倒認為小孩適當的引導學習為宜,其實小孩的特長有那些是家長試驗出來的,送他去學琴若學不好就學別的,一直試正確為止。他若想看那些書讓他看就是了。切末過度關注,他的路很長,也許有一天你們口中常誇的人卻一無是是處,切不可打罵、怨恨、放棄。童年讓他有童年的事最好,這是我的想法。出去玩兒根據個人愛好吧。當然了大人最好不要拿孩子的狀況有所“樂滋滋”,一家之長平穩為好,這世上唯有健康、運程、快樂才是不分貧富的。自己快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