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油漆兵

    就影視作品來看 年太作 特愛裝逼擺譜 最後把自己作死了,隆科多 追求利益 並且毫無底線即便是皇權也阻止不了他的貪婪,張廷玉 低調 而且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 ,至於歷史 誰又能說的清 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呢

  • 2 # 有得觀史

    對於雍正個人來說,隆科多和年羹堯對雍正是有恩的,而且恩重如山,沒有這兩個人,雍正登上皇位困難,坐穩皇位更困難。

    康熙臨終之時,隆科多擔任步軍統領,管理京城防務,沒有隆科多同意,誰也見不到康熙。也就是說,這時的隆科多和哪個皇子聯手,就能把哪個皇子推上皇位。這時的隆科多選擇了雍正,因此隆科多對雍正有擁戴之功。

    雍正繼位時,十四阿哥允禵手握二十萬大軍,帶兵與雍正搶皇位完全可能。這時年羹堯鉗制允禵,允禵最終沒敢造反。雍正登基不久,策妄阿拉布坦叛亂,這是對雍正能否坐穩皇位的一次巨大考驗,又是年羹堯平定了叛亂,才使雍正安全度過這次執政危機。

    華人講究“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麼大的恩情,雍正當然要報,不報社會輿論也過不去,於是作為回報,他給於隆科多和年羹堯高官厚祿和極度寵愛。

    雍正的寵愛使隆科多和年羹堯忘乎所以,於是兩個人開始越權辦事。越權實際就是分權,分皇帝的權。雍正一生致力於加強中央集權,隆科多和年羹堯要分權,這就形成了矛盾。隆科多和年羹堯的權利過大就對皇權構成了威脅。有威脅要除掉這是普通人都有的想法,雍正當然也不例外。

    說白了,雍正不想給隆科多和年羹堯太多太大的權利,但這兩個人對雍正有大恩,不給不足以報恩,給了還心疼,沒辦法,只好先給了再找個藉口收回。

    其實,雍正不給隆科多和年羹堯大權不行,隆科多和年羹堯不要也不行。皇帝給的你不要,不給皇帝面子,皇帝不高興。況且權利誘惑力太大,不要也捨不得。但是要了就上套了,而且,這個套是死套,很少有人能從此套中逃脫。

    張廷玉就完全不同了,雍正繼位他沒什麼功勞。雍正把他安排到軍機處,成為軍機大臣,是對他的提拔重用。雍正對張廷玉是有恩的。對雍正感恩戴德,張廷玉只有盡心盡力幹好工作的份,不敢有非分之想。

    雍正不欠張廷玉的,沒有道德壓力,也沒有輿論壓力,想給張廷玉權利就給,不想給就不給,給了也隨時可以收回。張廷玉的存在對雍正構不成任何壓力。

    張廷玉本來就是一個小心謹慎之人,辦事兢兢業業,不敢越雷池一步。雍正用起來很順手,對皇權又沒任何威脅,當然沒必要殺。

    總結一下,隆科多和年羹堯“有仗勢”,也就是有恩於雍正,張廷玉沒有;隆科多和年羹堯“越權”,居功自傲,張廷玉沒有;隆科多和年羹堯對雍正的皇權有“潛在威脅”,張廷玉沒有。所以,雍正一定要除掉隆科多和年羹堯,但沒必要殺張廷玉。

  • 3 # 布夫舟

    雍正皇帝能夠順利繼位有兩個人的功勞至關重要,那就是隆科多和年羹堯。他們一內一外,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隆科多當時是步軍統領,手底下有軍隊,能夠封閉京城,確保雍正繼位。年羹堯則在西北當陝甘總督,牽制大將軍王十四阿哥,避免十四阿哥率軍逼宮。有句話說得好,狡兔死,走狗烹,這兩個人都沒有善終。

    年羹堯是有個非常有本事的人,能文能武。年輕的時候他便考中了進士,後來成了庶吉士。不到三十歲,年羹堯便坐到了四川巡撫,後來更是成了四川總督、定西將軍。可以說在康熙晚期的十幾年,他是非常受康熙倚重的,並且步步高昇。這種情況下,年羹堯開始對自己的主子雍正不太尊重。

    雍正是個比較偏執的人,好勝心有非常強。早期的時候,諸子奪嫡,雍正沒有辦法,只能威逼利誘籠絡年羹堯。加上那個時候年羹堯在西北打了大勝仗,一時間位極人臣,名揚天下。可是等著雍正坐穩了皇位,徹底掌控了局勢,年羹堯便好運到頭了。雍正三年開始,雍正便開始打壓年羹堯,被調任杭州將軍,其後革去所有官職,最後被勒令自殺。這一切僅僅相隔才14個月。

    隆科多比年羹堯要稍微好一點。雖然他有四十一項大罪,並且還被定為了死刑,但是最後雍正還是赦免了他,被永遠的圈禁起來。隆科多出身高貴,曾祖佟養正、祖父佟圖賴、父親佟國維都身居高位,姑媽還是康熙的生母,姐姐是康熙的皇后,佟氏家族有佟半朝的說法。

    由此可見,隆科多位極人臣也是非常正常的。當時他擔任步軍統領,手握重兵,非常受康熙的重用。原本是他是支援大阿哥的,而他的父親佟國維是支援皇八子的。不過大阿哥被圈禁以後,他及時的投靠了雍正。作為康熙駕崩的時候身邊唯一的大臣,隆科多宣讀詔書,保著雍正繼位。之後,他更是成為了總理事務大臣,一等公爵,雍正也得尊稱他為“舅舅隆科多”。

    從這裡兩人的結局不難看出,清朝的時候皇帝和大臣是主僕關係。皇帝主宰一切,無論大臣如何有才華,如何有功勞,私人關係如何好,都要認識到二者關係的本質。年羹堯和隆科多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

    早在康熙時期,張廷玉就成了康熙的貼身秘書,一直服務了十二年,深受康熙的重用。等到雍正繼位以後,張廷玉更是憑藉自己的工作能力受到雍正的器重。要知道雍正本身就是工作狂,作為雍正的秘書張廷玉自然更加辛苦。雍正曾經說過張廷玉一個人做的事情比十個人的都多。當然,年羹堯和隆科多他們的能力肯定不亞於張廷玉,他們唯一的區別在於張廷玉謹小慎微,不愛張揚,兢兢業業,非常符合雍正的個性。張廷玉能夠成為唯一一個入列太廟的也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

    張廷玉畢竟從事秘書工作多年,在雍正身邊工作,非常瞭解雍正的性格和為人。這一點,是他們比不了的。雍正這個人喜怒無常,比較容易急躁,喜歡感情用事。康熙在世的時候就不止一次針對他這個性格進行過訓誡。像年羹堯,隆科多這樣恃寵而驕的人,是非常容易激怒雍正的。

    張廷玉的性格和雍正比較互補,所以雍正對張廷玉是非常依賴的。正如雍正所說,張廷玉是他手底下大臣之中最賣力幹活的人。張廷玉回家探親,雍正想念自己的大臣,寫信上給張廷說:“我當了十一年的皇帝,所有的大臣,只有和你是一天都沒有分開過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真是歷史上的張廷玉在康熙年間的地位並不像電視劇《雍正王朝》所描述的那樣,是什麼上書房大臣。實際上,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張廷玉的身份還僅僅是一個吏部左侍郎,副部級官員。加之又是漢臣,其實際擁有的權力其實非常有限,壓根兒就沒有資格涉足儲位之爭。張廷玉的真正發跡,其實是從清世宗(雍正)即位之後才開始的。

    張廷玉,康熙十一年生於北京,文華殿大學士張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二十八歲的張廷玉以進士身份入仕。此前一年,其父張英正式成為文華殿大學士,位列宰輔。但是,康熙四十年,張英便以年邁多病自請致仕,退休了。之後張廷玉一直在中樞系統工作,充當秘書之類的角色。康熙五十五年,四十四歲的張廷玉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成為副部級官員。之後,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張廷玉一直在禮部、刑部、吏部等多個部門的副職上輪轉,始終沒能更進一步。

    但是,多年中樞系統的秘書生涯練就了張廷玉過硬的文案功夫,成為了其後來發跡的優勢之一。據說,張廷玉每每代筆擬旨,皇帝隨想隨說,內容非常散、亂,且以白話為主。但是,張廷玉憑藉過硬的文案功夫,通常情況下,皇帝的話剛說完,張廷玉以正式行文的格式擬出的聖旨也已經寫完了,而且幾乎全部都合乎皇帝的心意,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來的。

    正因為這過硬的文案功夫,張廷玉最終進入了剛剛即位的雍正眼中。加之張廷玉的父親張英和雍正又有師生之宜,張廷玉的性格也非常對雍正的脾氣。而且,張廷玉也的確有兩把刷子。因此,雍正即位之後對張廷玉大加重用。最終,張廷玉官至保和殿大學士,位列宰輔。並且成為了清朝最早被授予伯爵的文臣之一(清初,文臣授爵者很少,且爵位偏低,就連范文程這樣的文臣領袖最終也只是得到了精奇尼哈番,也就是子爵的爵位),而且還成為了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到這裡提問中的問題就明瞭了。為什麼雍正除掉了隆科多和年羹堯,卻沒有除掉張廷玉。因為雍正初年,張廷玉的地位並不高,而且也沒有涉足康熙末年的儲位之爭。正是雍正對他的重用,才使得後來張廷玉成為了文臣領袖之一(另一位是滿洲官員鄂爾泰)。那麼,雍正為什麼要除掉張廷玉呢?雍正之所以除掉隆科多和年羹堯,說到底還是他們手中握著兵權,加之位極人臣的地位和高調的行事風格,已經對皇權造成了掣肘、甚至威脅。張廷玉作為文臣,首先手中根本沒有兵。而且,張廷玉從事的基本還是中樞系統的文職工作,對雍正的皇權非但沒有產生掣肘和威脅,反而起到了幫助和補充作用。試問,雍正為什麼要除掉張廷玉?

    再者,張廷玉和另一文臣領袖鄂爾泰一直面和心不和,漢臣和滿臣以二人為中心,實際上已經形成了黨爭之勢,而這一點正好可以達到中樞權力平衡的作用。如果雍正除掉張廷玉,必然會使得鄂爾泰一家獨大,這絕對不是雍正願意看到的。那麼,雍正就更沒有除掉張廷玉的必要了。

    此外,張廷玉在雍正朝的十三年裡,是非常低調的。否則,以雍正的性格,張廷玉如果過於高調的話,是很難生存下去的。但是,雍正去世之後,形勢急轉直下,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清高宗(乾隆)對於張鄂黨爭本就反感,加之老臣當權已然對乾隆的權力造成了掣肘。張廷玉最終還是遭到了乾隆的無情清洗,被乾隆折騰得死去活來,甚至罷免了雍正賜給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但是,乾隆對張廷玉過往的功績應當說還是認可的,整歸整,卻沒有要了他的老命。而且,張廷玉死後,乾隆最終還是給了他配享太廟的殊榮。

  • 5 # 雍親王府

    雍正殺掉年羹堯和隆科多,不能看作是簡單的“卸磨殺驢”,在一定程度上年羹堯和隆科多“咎由自取”。

    年羹堯和隆科多可以說是雍正能夠順利繼承皇位的兩位最大功臣。

    先來說說隆科多。

    毫無疑問,隆科多的功勞絕對是要排第一位的。隆科多作為康熙的外戚,同時在當時擔任著九門提督的職務。康熙去世之時,在康熙身邊陪同的人員中,只有他不是康熙的皇子。而就在康熙去世後,隆科多隨即關閉九門,在北京實施戒嚴長達七天時間。

    要知道,康熙去世的時候,雍正正在天壇祭天,從雍正得知康熙去世的訊息,到雍正來到暢春園,中間憑空消失了十多個小時,在此期間,只有隆科多能夠順利出入皇宮和暢春園,而康熙臨終的安排也只有他知曉,將這些結合在一起就不難發現,之所以雍正登基能夠留下如此眾多的歷史謎團,答案實際上全部都在隆科多身上,也就是說,不管雍正是“遵詔繼位”、“矯詔篡位”還是“無招奪位”,決定性的因素完完全全都歸結於隆科,因而隆科多說是雍正繼位的第一功臣,一點不為過。

    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登基之後稱呼其為“舅舅隆科多”,更是將其評價為“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

    年羹堯作為雍正的藩邸舊人,又是雍正的大舅哥,從一開始就站在了雍正一邊。而在康熙去世的時候,身為陝甘總督的年羹堯極大的牽制了出任“大將軍王”,在西北統領十萬兵馬的十四阿哥胤禵,進而幫助雍正穩定了外部局勢,也藉此成為了雍正繼位的大功臣。

    而年羹堯對於雍正最大的貢獻在於,在雍正剛剛繼位時,青海的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年羹堯前後用時三個多月的時間,已非常小的消耗和代價平定了叛亂,幫助雍正穩定了皇位,雍正也同樣把年羹堯稱為自己的“恩人”。

    而隆科多與年羹堯被雍正所殺的原因,也幾乎是如出一轍。

    首先是居功自高,目無君主。

    隆科多是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皇帝的“舅舅”,不僅一次的炫耀自己在雍正登基之時發揮的作用,甚至還把自己比作諸葛亮,來炫耀自己的功勞。

    年羹堯也是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且不說“用膳”、“翻牌子”這些在《雍正王朝》劇情中的事情在歷史上也是確有其事,他甚至在雍正面前盤腿打坐,完全沒有把雍正放在眼裡。

    其次是二人結黨營私,把持朝政。

    兩人逛街黨羽,並且利用雍正皇帝對於他們的信任與器重,控制官員的任免和升遷,進而有了朝中六部官員的“佟選”,以及地方官員的“年選”。

    再次就是貪汙腐敗,網羅財富。

    隆科多和年羹堯此時已經是非常的貪婪,不僅貪汙腐敗,收受賄賂,並且生活奢靡,鋪張浪費,引得雍正對於二人的極大不滿。

    由於年羹堯和隆科多的行為直接是在挑戰皇權,挑戰的是雍正作為帝王的威信,功高震主,只知進而不知道退,落得問罪被殺的結局,也就在所難免。

    歷史上的張廷玉,在康熙朝時期以及在雍正朝初年的影響力遠遠不及年羹堯和隆科多。

    張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進士,與年羹堯是同一年考中,並且同年羹堯依靠父親年遐齡的背景進而立足於朝堂的情況類似,張廷玉最初也是因為他的父親張英的關係,逐步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賞識,開始擔任六部官員。

    但是與此時擔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以及擔任九門提督的隆科多相比,張廷玉是地位和影響力還是非常的有限,根本沒有辦法左右“九子奪嫡”的程序。

    而在康熙去世,雍正登基之後,雍正內閣總理事務大臣,掌握核心權力的是怡親王胤祥、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八阿哥胤禩以及隆科多。張廷玉是在八阿哥胤禩、隆科多、年羹堯等人先後被處死,馬齊被雍正攆走之後,才開始崛起,並且真正為雍正所重用是要到雍正成立軍機處之後。此時的張廷玉充分發揮了其在文秘專業上的過人之處,為雍正所倚重,成為了雍正的股肱之臣,進而在雍正去世前,不僅安排其成為乾隆朝的輔政大臣,委以“託孤”重任,還賜予了其配享太廟的殊榮,成為大清王朝歷史上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漢族官員。

    張廷玉在康熙、雍正兩朝為官謹慎,勤政清廉,因而不僅沒有為雍正所記恨,反而受到了極大的信任與重用。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張廷玉在乾隆朝受到了乾隆皇帝瘋狂的打壓,最終淒涼而終。

    作為漢族官員的代表與領袖,張廷玉在乾隆年間也開始與鄂爾泰為首的滿洲官員進行黨爭,而乾隆皇帝在鄂爾泰死後,為了加強自身的權力和影響力,開始瘋狂的打壓張廷玉。

    在張廷玉請辭回鄉之後,張廷玉依然沒有逃過乾隆皇帝的打擊,自己也受到學生的牽連,為乾隆抄沒家產,最終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張廷玉病死在家中,享年八十四歲。乾隆帝最終還是遵照雍正皇帝的遺詔,命張廷玉配享太廟,也算是對張廷玉以及他的父親雍正皇帝有個交代。

  • 6 # 步武堂

    雍正朝的重臣隆科多,年羹堯和張廷玉,三個人的結局都不近相同,作為雍正的“舅舅”的隆科多是被雍正圈禁至死,而作為雍正的“恩人”的年羹堯是被雍正賜死,而作為雍正“大秘”的張廷玉,則是被雍正遺囑“配享太廟”大清朝唯一的“漢臣”。

    三個人的結局差異,尤其是年羹堯和隆科多與張廷玉之間的差異如此之大,究其根本原因,應該是這三位重臣心態上的差異,以及雍正對待他們的態度上的差異共同作用的結果。

    隆科多和年羹堯之所以成為雍正朝的重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兩個都是雍正坐上皇位的功臣,具體的說就是隆科多幫著雍正坐上了皇位 而年羹堯讓雍正坐穩了皇位。

    但張廷玉就完全不同,在雍正奪位成功這件事上,張廷玉是沒有什麼直接的功勞的(電視劇可以當故事欣賞和把玩,但是不能當做歷史)。在雍正朝,張廷玉是依靠自己的辦事能力以及對雍正推行的新政的全力支援堅決執行逐步得到雍正的重用,成為雍正最為得力的助手和首席秘書,而且張廷玉本人也是相當的穩重和低調,他信奉的格言是“萬言萬當,不如一默”,高調辦事,低調做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隆科多和年羹堯犯的是一個毛病,這個毛病就是“峙功自傲”不知收斂。

    作為輔佐雍正上位的隆科多,雍正是非常感激的,這種感激是“溢於言表”的。在雍正登基之後,隆科多就得到了作為一個臣子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權力和最高的爵位: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禮部尚書,理藩院尚書,九門提督,一等公爵位。同時,雍正公開的稱隆科多為“舅舅”,這在整個大清朝也是絕無僅有的。雍正給隆科多的回報可謂是很慷慨的,感激之情也是非常真摯。

    隆科多在雍正元年就幾乎是“權侵朝野”:與大學士馬齊共同總理朝政,朝廷銓選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經奏請,任意挑選,當時被稱為“佟選”。

    權傾一時的隆科多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收斂,貪汙腐化結黨營私不說,最重要的就是總把自己的“擁立之功”掛在嘴上,加上他與年羹堯結交過密,這一切引起了雍正的極端反感和猜忌。

    所以從雍正三年開始,雍正就開始一點點削弱隆科多的權力,並不斷的下旨申飭其結黨營私,縱容子女家奴慢胡作非為等問題,慢的邊緣化,直到把他打發到邊境和沙俄談判(雍正五年),而雍正在京城動手以結黨營私、私藏玉蝶(皇家家譜)的罪名逮捕抄家,並圈禁於暢春園外的一個單獨的房子裡,一年之後,隆科多就死了。

    而年羹堯被雍正賜死,是這位同樣是一等公,也是幫著雍正坐穩了皇位的被雍正稱作“朕的恩人”撫遠大將軍,陝甘總督,其所作所為比起隆科多更加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年羹堯的故事比較普及,就不做太多的贅述。

    總的來講,雍正本人對自己坐上皇位和坐穩皇位這兩件事都是“心有餘悸”和不怎麼理直氣壯的,這和他登基的背景有關,所以,他一方面對隆科多以及年羹堯的擁立之功心存感激,另一方面又對這二位不知收斂峙功自傲非常惱火,同時對這兩位的“貪婪”也是憤恨不已——峙功自傲的過分,就幾近於“敲詐”。

    所以,隆科多和年羹堯應該說是“必死無疑”。

    而張廷玉就完全不同,歷史上的張廷玉在康熙朝後期儘管開始得到重用,但並未進入朝堂核心,他只是一個“侍郎”,甚至是沒有資格參與到“擁立”的事情當中。而無論是隆科多還是年羹堯,在康熙朝就已經是“炙手可熱”的重臣了。

    對於雍正來講,張廷玉的底子很乾淨,和雍正之間的關係更正常,是一個可用之才,加上張廷玉本人也是做人非常謹慎,竭盡全力為雍正辦事,雍正欣賞還來不及呢,那裡談得上“動殺心”啊!

  • 7 # 歷史折返

    自古皇帝上位,大多都經歷過很多坎坷煎熬之路,一帆風順上位的皇帝少之又少。每一位上位的皇帝都需要來自各方勢力的鼎立支援。被支援的一方取得皇位後那自然是皆大歡喜,接下來就是論功行賞,分封侯爵等等。爭奪江山的時候,大家的目標和利益都是一致的,一旦得到江山,繼任者和支持者的利益就會發生衝突,如果雙方之間沒有能夠獲得良好的溝通和信任,必然會出現繼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江山穩固發展,對一部分野心膨脹的支持者採取極端殘酷的血腥鎮壓手段。

    那麼雍正皇帝在經歷九子奪嫡成功上位之後,隨著時間的變化,自然會重新審視那些幫助他走向帝王的眾多大臣。下面我們就分別說一下重臣隆科多,大將年羹堯,老臣張廷玉和雍正皇帝的種種恩怨。

    隆科多憑藉其顯赫家族身份,早在康熙皇帝時期就已經走上仕途之路。並在處理皇八子胤禩的重大問題上與父親劃清界限,從而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官位越來越顯貴。

    當初康熙去世之時,正是隆科多守護在旁邊。親自傳授康熙遺詔於胤禛,並以提督九門保衛京城部隊的軍事力量擁立雍正皇帝順利繼位。隆科多的這些行為是必會受到雍正皇帝的讚賞,因而後來隆科多數次受到皇帝加封,官職不斷得到高升。但是隆科多有時也會倚仗自己皇帝舅舅的身份,對一些有原則的朝中大事缺乏應有的政治頭腦,出現嚴重判斷失誤。

    我們知道八阿哥胤禩集團已經在康熙時期受到過懲罰,但是當雍正上位後,對胤禩集團重新給出更嚴厲的處罰。雖然隆科多早期與父親因為八阿哥胤禩一事劃清過界限,但畢竟胤禩集團多為隆科多家族至親,況且已經接受過先帝的懲處,因此隆科多面對雍正皇帝再次懲處八阿哥胤禩集團,竟然不顧自己的政治前途,對胤禩動了惻隱之心,企圖保護胤禩集團,並與雍正皇帝產生嚴重意見分歧。致使雍正皇帝大為不滿。

    後來雍正皇帝利用朝中大臣彈劾隆科多多種罪行,並在最後革其官職,對其進行圈禁處理,最終死在禁地。

    年羹堯早期僅僅是胤禛的一名護衛,隨著胤禛的重用,一步一步出現在朝中視野。年羹堯最大的功績就是率領大軍平叛青海羅卜藏丹津,以及配合各路大軍剿滅西藏叛亂。另外在雍正上位的危機時刻,成功阻擋了十四阿哥企圖進京援助八阿哥的軍事行動。受到雍正皇帝的封賞。

    但是在後來,年羹堯倚仗過去功績專權跋扈。在朝中進行結黨營私,大肆排除異己,甚至出現自己小朝廷。這些都激起了雍正皇帝極大的憤怒,後來羅列年羹堯92項罪名,最終落得個賜死的悲劇收場。

    老臣張廷玉則不同於隆科多和年羹堯二人。張廷玉早期在康熙朝中任職,不僅工作認真,而且在為人方面從不侍奉權貴,根本不參加眾皇子爭奪帝位之事。只忠誠皇帝一人。因此雍正皇帝執政期間對老臣張廷玉格外尊重,君臣兩個感情非常深厚,作為漢人,老臣張廷玉最後得以配享太廟。

  • 8 # 青燈問史

    像張廷玉這樣的漢臣能夠在滿清的朝廷位居高官,得以善終的人很少,一方面,在於他們底子乾淨,辦事能力特強,才幹非凡。另一方面,在於他們為人處世得當,低調為人,高調做事。

    而隆科多和年羹堯,你說這二人該死嗎?說該死也不為過,就結黨營私這一項來說,就罪不可恕。古來皇帝最怕結黨,視黨爭為大敵,皇帝不消滅你,除非他是昏君暴君。

    大家知道,在滿族人打下的大清江山,漢人的地位是比較低微的,其實做官也一樣。據史料記載,大清任用漢人為官,是有其基本原則的,漢人擔當的職務和職位基本上屬於非實權崗位,非重要崗位,且人數也只有大清所有官員的四分之一左右。這就是意味著,漢人在清朝,絕大部分實權崗位都掌握在滿人手裡,漢人只掌握一些副職或者非實權崗位職務。

    在清朝前期的內閣同樣如此,比如明珠索額圖這樣的滿清貴族,在內閣是“領導崗位”,而陳廷敬這樣的漢人,也只能是在他們的領導下,在內閣當一個“普通幹部”。張廷玉和陳廷敬的境遇應該差不多,雖然看似受到皇帝重用,但是其實手中沒有實權,更沒有多少話語權。

    漢人在滿清的朝廷裡的這種境遇恰恰避免了他們“站隊”或者結黨,他們做事的權利倒是很充足,但是說話的權利卻很微小,張廷玉懂得這種境遇的區別,所以,他可以多做事,少說話。正所謂禍從口出,張廷玉懂的。

    這種“種族”歧視政策給了漢人得以生存的空間和轉換,而張廷玉恰恰又適應了這種空間,所以,很適合雍正皇帝的心意,他又怎麼會去殺他呢?

    真是成功的模子都一樣,失敗是各有各的原因。

    年羹堯和隆科多之死,死於權力不相容事故,在帝國君主時代,皇權至上,皇權唯一,任何臣子或個人都不可以與皇權相爭,這是基本原則。年羹堯和隆科多雖然對雍正皇帝有莫大的功績,但卻不能因此分取皇權,“年選”“佟黨”勢力的做大必然與皇權相沖突,黨派的滋生可怕之處就在於政令為黨派阻擋而難行,從而欺負皇權,像雍正皇帝這樣的漢子又怎麼可能為此屈服呢?

    所以,年羹堯和隆科多要是希望善終,就必須選擇放棄,放棄高官厚祿帶來的榮耀,放棄手中擁有的實權,放棄結黨帶來的實惠,有舍才有得,你什麼都不願放棄,還要和皇帝爭一杯羹,那他就把你的杯子都打破。

    對於這一點,張廷玉這個漢人想必《二十四史》讀得是很不錯的,經驗和教訓歷歷在目,除了手頭沒有什麼實權之外,即使身在高位也保持低調,盡力做好皇帝安排的事兒即可,除此之外的事兒都是一個屁,這樣,就能善終了。

    遇著幾個明君,是張廷玉之福

    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前清皇帝都是明君,不算是昏君暴君,這給張廷玉帶來的可不是一般的基礎。大家知道,中國歷史上昏君暴君多得去了,能幹非凡的臣子也多得去了,可要是張廷玉碰見的不是康熙雍正乾隆,那境遇只怕要另當別論了。從某種角度講,在君主集權制的國家裡,什麼樣的君主會決定什麼樣的臣子,所以,張廷玉的存在其實也是一種必然。

    綜上所述,隆科多和年羹堯在雍正一朝,以自己的權勢和皇權相爭,損害了雍正皇帝的利益,那麼被動刀是必然的。而張廷玉不一樣,他是個漢人,既沒有掌握實權,也沒有私自結黨,更沒有去做損害皇權利益的事兒,加上雍正本身也不是一個昏君暴君,所以他的善終也是必然。

  • 9 # 職場法則

    雍正為什麼殺了隆科多、年羹堯,單單留下張廷玉,這條原因很現實!

    在雍正王朝當中,雍正從八位皇子當中脫穎而出,靠的不僅僅是謀略,還有他的忍辱負重,他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在雍正繼位的時候,隆科多、年羹堯、張廷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後來隆科多、年羹堯全部被殺掉,卻唯獨留下了張廷玉,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隆科多。雍正在暢春園繼位,隆科多是九門提督,擔任京畿的防衛工作,可以說是手握大權,他當時想要誰當皇帝,誰就能當皇帝,不過後來隆科多倒向八皇子,甚至八皇子提出八王議政架空雍正時,隆科多都是支援八皇子的,這可觸犯了雍正的大忌,所以雍正對隆克多是欲除之而後快,因為隆科多掌握了雍正太多的秘密。

    二、年羹堯。年羹堯是雍正的藩邸舊人,他在雍正奪嫡時起的作用也非常明顯,因為有年羹堯的存在,才牽制了十四皇子,幫助雍正穩定了西北的局勢,雍正這才順利的繼位,而在後來青海發生叛亂,年羹堯用三個月的時間便平定了叛亂,所以雍正稱年羹堯為恩人。不過後來年羹堯功高震主,為雍正的皇權起到了威脅,要知道權力之下豈容他人酣睡,所以雍正必須要殺年羹堯。

    三、張廷玉。張廷玉是康熙留下的託孤重臣,在雍正繼位的時候,他的作用也非常的明顯,而在後來八王議政是,張廷玉也是始終站在雍正這邊的,由此可見,張廷玉是雍正的自己人,雍正繼位之後,大量的公文都需要張廷玉處理,減輕了雍正的很多壓力,甚至在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科舉舞弊,雍正把張廷璐給殺了,張廷玉都表示理解雍正,對於張廷玉的謹小慎微,雍正哪裡捨得殺他,喜歡都來不及!

    透過以上的分析,年羹堯、隆科多被殺都是咎由自取,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不作死就不會死,不過這也是政治的殘酷性,走對了棋飛黃騰達,走錯了棋死無葬身之地,因為權力自古便是不能分享的!

  • 10 # 紅雨說歷史

    年羹堯和隆科多被稱為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擁戴雍正皇帝等級有功,一度炙手可熱。張廷玉作為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是雍正帝制定國家政務的重要助手。但是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處理年羹堯被賜自盡,隆科多被幽禁,鬱鬱而終。張廷玉卻一直被雍正看中,雖然晚年患得患失,被乾隆皇帝趕會老家遭遇也不太好,但可以說是雍正最倚重的大臣之一。其實從雍正的角度來看,確實有狡兔死走狗烹的嫌疑,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年,隆二人恃寵而驕,迷失自我。

    年羹堯和隆科多二人被雍正處理有許多共同之處:

    1,二人都收輔助雍正皇帝登上帝位的人,受到雍正皇帝重用,雍正元年一同加封太保,又在雍正二年一同被賜予的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

    2,兩人同受寵幸,雍正稱呼隆科多為舅舅而不稱其名字,這在有清一代可以說獨一份。雍正在給年羹堯的奏摺則經常出現朕萬分想念之類的話,更是要和年羹堯做千古君臣的典範。

    3,兩人私交甚好,在朝中權力極大,年羹堯保舉的人才吏部,兵部優先錄用,當時稱“年選”,隆科多作為九門提督,步軍統領,在朝廷選拔人才的時候,更是可以獨自對一些職位做出安排,被稱作“佟選”。

    4,兩人於雍正三年同時被參,當時雍正已經坐穩江山,同時被參理由中皆有貪汙受賄,結黨營私,而且都與範時捷有關。範時捷是清朝開國功臣范文程之後,他的先祖是歷史名人范文正公范仲淹。

    5,範時捷是雍正直接實授的陝西巡撫,很有可能是安排在年羹堯身邊的探子。年羹堯回京要求範時捷跪送,幾個月以後就出事了。隆科多囂張跋扈時期,也是範時捷一紙奏摺參上去的。所以兩人同時在雍正三年出事,雍正確實逃不開狡兔死,走狗烹的嫌疑。

    6,兩人在都沒有在雍正的恩寵下,收斂鋒芒,反而變本加厲貪汙,結黨,尤其年羹堯和隆科多私交很好,一個駐外的西北大將軍,一個主內的九門提督,這一內一外的兵權,雍正自己也心虛吧。所以雍正三年,坐穩了位置的胤禛先處理了年羹堯隆科多,第二年直接端了八爺黨。

    從張廷玉角度來說

    1,張廷玉是雍正思前想後,從所有的臣子裡邊選出的得力干將。張廷玉有才幹,君前奏對出色,氣度不凡,這是雍正很看重的。

    2,張廷玉還有一層關係就是他是雍正皇帝的老師張英的兒子。

    3,張廷玉作為漢臣受寵,不僅文章寫好,確實一心一意為國出力,幫助雍正推行新政。

    4,張廷玉作為中樞之臣,卻能低調謙卑,而且他的技能是雍正十分愛惜的。政務繁忙,皇上口諭,張廷玉跪地起草,每日數十次,張廷玉幾乎都精準完成,深得聖意,一般人不能做到。雍正稱讚說:除他不能勝任。

    三人同朝為臣,皆為中樞大臣,年,隆二人恃寵而驕,張卻能獨善其身,張的為官之道更出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宋滅亡是因為王安石變法導致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