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油瓶侃歷史
-
2 # 蘭陵笑笑鉎
羅馬的兵制是從開始的徵兵制逐漸變為募兵制的,鼎盛時期若以“五賢帝”為例,大約有20萬常備軍——軍團兵,和大約同等數量的輔助兵(一般為臨時兵或當地民兵),常備軍數量和軍備設施均屬於一流,但由於軍隊訓練受人為影響過大,導致各兵團參差不齊,有的軍團完全是一群地痞流氓,而大部分前線的軍團則較精銳。所以才有哈德良皇帝巡視九邊。
至於戰鬥力,由於羅馬時期馬鐙尚未發明,故其以步兵為主,騎兵作用低而且裝備量少。故羅馬軍隊機動性普遍不足,缺乏長距離作戰的能力,其領土擴張大多循序漸進,不可能與機動性極強的唐軍和蒙古軍比較。同時羅馬軍隊尚正統,及倍則戰,故勝利大多以多打少,這由羅馬強盛的國力所致。簡而言之,如果戰爭以短期快速的形式進行,則唐軍和蒙古軍有速勝的可能。如果以長期拖延戰進行,則是國力與外交的較量,而這是羅馬的傳統強項了。
-
3 # 知行合一090
對比一下中國的魏武卒方陣,是由名將吳起發明,5萬對20萬吊打沒問題,同樣羅馬方陣也是一樣的,主要是配合作戰,像現在的步坦協同一樣,能夠發揮出最大效果,在當時是很先進的作戰方式。
-
4 # 14885143955
古羅馬帝國不管那支軍隊,總會遇到啃硬骨頭的,縱橫夭下的古羅馬也不例外。古羅馬可謂是世界最早講民主國,一但發生戰事,公民都有服兵役義務,不服兵役的,都會受到帝國嚴懲,或被賣為奴隸。17歲一46公民都有義務應徵入伍,不服野戰軍兵役的,義務招羅馬城守備部隊,是古羅馬稱霸西方的重要原因。西方部隊,注重騎士精神,入軍營發誓效忠自巳國家,戰場上長官喪生看著一身恥辱,從軍都要抱著必死的決心,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士氣。古羅馬帝國軍團滿偏6000人輔以120騎兵和60座發石車,12支分隊,一分隊720人其餘480人,一小隊80人,軍團旗幟為鷲。
-
5 # 左稻故事匯
前面的回答過於籠統,為求過癮只好自己動手了,前面介紹軍團的建制、裝備等,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跳過,從著名軍團開始看:
▽著名的羅馬軍團方陣
羅馬作為一個義大利城邦,能發展成為囊括地中海的霸權帝國,羅馬軍團功不可沒。長達2000年的羅馬帝國史,同樣是羅馬軍團縱橫馳騁的歷史。羅馬軍團作為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時期的正規軍隊,被冠以固定的番號和象徵物來加強士兵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其規模適中,組織結構完整,既可以獨立作戰也可聯合作戰。 以其高效的適應性及機動性徵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區。一般認為公元1世紀到公元2世紀為羅馬軍團的巔峰時期,是幾近於無敵的存在。
軍團構成羅馬軍團表現出的強大戰鬥力,來自於最基本的構成:士兵,鼎盛期的羅馬軍團需要具有公民權的人才能參加。在公元1-2世紀時,合格的羅馬士兵需要身高達到1.75米,有活潑的雙眼,筆挺的腰背,寬厚的前胸,肌肉強健的肩膀,有力的雙手,長長的指頭,恰到好處的腹部以及肌肉發達的小腿。總之,擁有健碩體格的公民構成了軍團的根本。
▽羅馬軍團要塞
一個元首時代軍團總人數約為6000人,包含軍官、技術、醫護人員、重灌步兵等,此外,還配備有120人的騎兵執行偵查、保衛和作戰的任務,羅馬軍團由十個大隊(營)組成,其中軍團的第一大隊(營)為實力最強精銳組成的主力營,執掌軍團的鷹幟,人數是普通大隊的兩倍,由十個百人隊組成。而其餘大隊只有五個百人隊。最小的戰術單位為百人隊,兵員為八十人。一個軍團重灌步兵人數固定為5280人。前面有回答說羅馬軍團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師的兵力(1萬~1.2萬人) ,這是值得商榷的,應該說只比一個旅(4千人)的兵力略多會比較合適。
▽標準羅馬軍團
▽羅馬軍團百夫長
在軍團中,百人隊由百夫長負責指揮作戰、安排訓練和勞役。中隊由掌旗官協助長官發號施令,大隊有軍團高階軍官派駐。整個軍團由軍團副帥統領,軍團將校和財務官會協助他進行指揮。 在軍團中,軍官的職位並不代表著他們只能在自己的許可權範圍內發號施令。諸如掌管財務的財務官,作為軍團長副手的軍團將校,第一大隊第一百人隊長官首席百夫長以及營帥等任何高階軍官,都可以直接指揮任何百人隊、中隊乃至大隊。羅馬軍團的這項規定,使之在資訊傳遞緩慢的古代,在狀況瞬息萬變的戰場,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不會延誤戰機。
公元前58年,厄爾維幾戰役中,身為騎兵長官的巴布留斯•克拉蘇,在沒有得到愷撒指令的情況下,根據戰場形勢,調動第三列預備隊,支援了趨於崩潰的左翼。公元前105年,朱古達戰爭中,因為馬略手下財務官蘇拉的果斷決策,才得以抓住機會,設計誘捕了努米底亞國王朱古達。
由此可見:羅馬軍團的強大戰力在於健壯的體格、精良的裝備、刻苦的訓練、嚴明的紀律和靈活指揮結構,使得集體的力量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軍官由經驗豐富的老兵擔當
和中國秦漢全民皆兵,僅有少量的職業軍人的情況不同,羅馬軍團士兵基本屬於職業軍人,服役開始要經過嚴苛的訓練,這是戰鬥力的最佳保障,新兵面對不停歇的高強度訓練,來掌握作戰所需的技巧和素質。 首先進行佇列和體能訓練,走好佇列是維持戰陣的唯一途徑。新兵會以方陣佇列,被要求在5小時內走完32-38公里。隨後再訓練三角形、圓形的陣列,以應對不同的戰術需要。為鍛鍊體能,新兵每月要進行三次全副武裝的32公里往返跑步拉練。拉練負重為27公斤,和現代美軍的負重相當,強度不可謂不大。此外,還會訓練使用武器,訓練時使用的木質短劍、盾牌和標槍,重量是實戰裝備的一倍。
▽演習中的羅馬軍團
除基礎訓練外,還會進行演習。軍事演習往往和實戰一樣逼真、嚴苛。對軍團而言,訓練是沒有流血的實戰,實戰不過是流血的訓練。在技巧訓練之餘,士兵還要修築各類建築、工事,以熟悉戰場上的攻堅戰。這些訓練多種多樣,包括挖掘戰壕、修築塔樓要塞、搭橋鋪路、挖掘運河甚至是競技場這樣複雜的建築。整個服役期內,士兵每天都過著訓練和演習的生活,等待著實戰中大展身手的機會。
雖然嚴格的訓練、沉重的武裝和辛苦的勞役,會讓作為軍團士兵疲憊不堪。卻能帶來實戰的勝利、戰利品與獎金。更重要的,可以讓士兵在殘酷的古代戰爭中獲得更多的活命機會。當這些訓練完成後,就是漫長的20年服役期。由帝國撥給固定的薪金,退役時,帝國會給予獎金或者土地。
軍團裝備羅馬軍團的犀利,源於重灌步兵的裝備,其進攻武器為長約50到60釐米,重約1到1.5公斤的雙刃短劍,兩根長約1.8米,重約4.5公斤的投槍。護具為長102釐米寬83釐米,重達5.5到7.5公斤的方盾和重約1.6公斤金屬頭盔以及一套短袖胸甲組合而成。 經典款式的環片胸甲重約5.5到9公斤,負荷總重18.1到24.1公斤。
▽被方盾保護的羅馬軍團士兵列陣
▽羅馬方盾
羅馬軍團著名的方形盾牌,由多層木板粘合而成,外層蒙上獸皮嵌上金屬邊框用來加強。盾牌本身弧度較大,握把為橫式。握把處為鋼製凸出的盾心,保護手的同時可以像出拳一樣狠狠砸在敵方的身上。盾牌可以覆蓋幾乎整個身軀,使腿部和手部可以不穿沉重的甲冑便能得到基本的保護。
▽環片甲
軍團士兵使用的胸甲主要有三種:鎖甲,鱗甲和環片甲。其中軍團標配是環片甲。它的防護面積包括胸腹肩膀,類似短袖上衣,鋼製。透過含碳量的差異做到內韌外堅。大塊甲片因為不容易形變而保障了防護效能,不像鎖甲即便沒有刺穿,輕易的變形就容易讓身體在遭受重擊時受傷。由於不需要附著在內襯上,環片甲不如鱗甲沉重,肩膀層疊的甲片既保持靈活度也有力的保護脆弱的肩部。 軍團的百夫長和騎兵則喜歡裝備靈活的鎖甲。
▽羅馬頭盔的沿革
羅馬頭盔經過長期戰爭檢驗,發展相當完善。一體結構有效保護頭部,為擁有更好的視線面部沒有被大面積遮擋,由左右兩片甲片保護臉頰,後頸部分向後伸出甲片保護脖子,在頭盔側面留有耳洞以保持更好的聽力。
▽羅馬短劍
羅馬短劍由鋼製成,部分短劍經過淬火處理提升刃的硬度,堅固不易彎曲。較長的劍尖,使其既可以有力劈砍又可以方便的刺擊。短劍便於掩藏在大盾後面,發揮出其不意的攻擊效果。
▽羅馬軍團標槍,單兵配帶兩枝
軍團士兵手上還有標槍。為方便作戰,特地將標槍進行了改造。羅馬標槍的槍頭,帶有倒鉤的錐形,在錐形頭的後部用熟鐵做成長杆連線,並將金屬桿和木杆重合的部分用脆弱的木楔子固定。
當標槍拋射出去的時候,錐形的標槍頭很容易扎進敵人的盾牌和盔甲裡,倒鉤則阻止將其拔出。由於熟鐵的柔軟和木楔的脆弱,標槍掛在盾牌上的時候金屬桿會彎曲。與木杆重合的固定部分,就會斷裂。整個標槍掛在盾牌或者盔甲上,妨礙敵人使用盾牌或者行動。 除重灌步兵個人裝備外,軍團還配備有至少55門各式弩炮,架在馬車上、塔樓、船上提供重型的火力支援。
▽羅馬軍團士兵的全部裝備
軍團概況在羅馬共和國時期,一般情況下羅馬擁有四個主力軍團,即第1~第4軍團,由兩個執政官分別統帥其中的兩個。它們並非為常備軍,而是每逢戰事由元老院徵發羅馬公民組成,戰事平息即遭解散。
▽羅馬軍團鷹幟
▽手擎鷹幟的軍團行軍場面
▽影視劇中的鷹幟
共和國末期公元前107年,執政官蓋烏斯·馬略對羅馬進行一系列重大軍事改革,從民軍制改成了募兵制。公元前102年,鷹徽成為羅馬共和國的正式標誌,即代表“元老院與羅馬人民”,羅馬人希望朱庇特的雄鷹能指引他們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初期為銀製鷹幟,後改為金制。羅馬軍團戰力倍增、後備兵源充足。在五賢帝時代圖拉真時期羅馬軍團擴大到30個,軍力達到頂峰,到公元378年阿德里安堡戰役後,哥特騎兵大敗羅馬步兵,歐洲戰術基本進入中世紀騎兵時代,羅馬軍團的輝煌才宣告結束。
著名軍團梳理羅馬軍團一來中文、拉丁文夾雜不方便閱讀和記憶;二來年代久遠繆誤也多;三來同一數字番號因稱號不同,往往代表著不同的軍團;四來軍團又有解散、撤銷、合併、重整等各事,純屬吃力不討好的活。一般公認,公元1世紀到公元2世紀是羅馬軍團的巔峰時期,但究竟克拉蘇指揮的7個軍團何以折戟沉沙?愷撒指揮的4個軍團又何以一飛沖天?又或者到底是第9軍團一枝獨秀?還是第10騎士兵團更出類拔萃?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克拉蘇
先來說克拉蘇,公元前53年卡萊之戰,羅馬帝國三巨頭之一克拉蘇率領羅馬7個軍團進攻中亞地區的帕提亞王國(中國史書稱其為安息,地處伊朗高原)。其中為了和安息帝國開戰,5月,羅馬遠征軍進入卡萊,中帕提亞人埋伏。克拉蘇引以為傲,戰力強大的7個羅馬兵團擺開方形夾門魚鯪陣,敗在了四面八方洶湧而來安息輕騎的弓箭之下,面對四周黑壓壓的帕提亞大軍,不甘心坐以待斃的克拉蘇拼死突圍。經過激戰,當安息重灌鐵騎抵達時羅馬軍團終於徹底崩潰,克拉蘇命令手下各自逃生。戰爭的結果是主帥克拉蘇被安息皇帝從咽喉灌入金汁處死。
▽克拉蘇接到發現帕提亞大軍的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卡萊之戰後續還有一個歷史謎團與當時漢朝有關。卡萊之戰後,羅馬帝國暫時不再侵擾帕提亞。公元前20年,兩國言和。當羅馬人提出希望全部遣返卡萊戰役中被俘的羅馬軍人時,令他們困惑的事發生了。在清點戰俘的數目時,他們發現僅有幾百人。而此前得到的訊息是,當年第一軍團實際上很多士兵沒有戰死。
公元前36年,為打擊與西漢為敵的北匈奴郅支單于,西漢派4萬大軍西征。當大軍抵達郅支城(今哈薩克境內)時,意外發現,郅支單于的部隊中有一支奇特的僱傭軍。據班固《漢書》所載:“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里,止營傅陳。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陳,講習用兵。”
英國牛津大學漢學教授德效騫據此假設認為:克拉蘇所率軍團在卡萊戰役中慘敗給安息軍隊時,其長子普布利烏斯未死,率領第一軍團殘部1000多名士兵突破安息防線衝出重圍。他們選擇避開帕提亞軍隊的封鎖向東前進。最終,這支羅馬第一軍團的殘餘部隊進入了中亞盆地。
▽殘餘軍團到達中亞,被成龍演繹為《天將雄師》
公元前40年,大月氏國內發生動亂,五位副王之一的貴霜發動戰爭,自任大月氏王。被擊敗的四位副王帶著自己的軍隊和屬民,包括羅馬士兵,向東逃到西漢境內的河西走廊。最終可能定居於涼州(中國河西走廊永昌縣驪靬村)。
愷撒
再看愷撒的情況,一般來說愷撒所組建的軍團,享有盛譽。(第9軍團未列,單獨說。)
▽尤利烏斯.愷撒
▽愷撒的戰利品
第5雲雀軍團:愷撒從高盧本地人中招募組建。公元前52年~公元70年,該軍團大概因為與基維里斯串通而被解散。
第7“忠誠”克勞狄軍團,組建時間在公元前59年。公元前46年在非洲被解散。公元前45年被屋大維重組。它的稱號說明它在公元42年卡米路斯·斯科裡波尼亞努斯的叛亂中忠於克勞狄。
第8軍團:愷撒建立,公元前59年~公元前48年,解散後由奧古斯都重建,名為第8 奧古斯都軍團;
第10凱旋軍團:愷撒建立,存在時間與第8兵團相同,解散後由奧古斯都重建為第10西班牙軍團,在西班牙行省服役;
第10騎士軍團:愷撒建立,公元前58 年之前~公元前45年,解散後由雷必達重建,後被奧古斯都併入第10雙子軍團;另,第10 軍團又名第10 維納斯軍團,意即奉獻給維納斯的軍團;
第11“忠誠”克勞狄軍團,愷撒建立,公元前58年~公元前45年,解散後由奧古斯都重建,效忠克勞狄皇帝后為第11克勞狄軍團;
第12勝利軍團:愷撒建立,存在於公元前57年~公元45年; 也稱勝利女神軍團。
第12古老軍團:從名稱上看可能是一個早已存在歷史悠久的軍團,雷必達於公元前43年重建,由安東尼命名為古老軍團,後在奧古斯都軍隊中被稱為第12 閃電軍團;
第13合組軍團:愷撒建立,公元前57年~公元前45年。
▽愷撒的主力軍團
以上軍團為愷撒的主力軍團,著名的有愷撒的“雀翎軍”第5軍團、第7軍團,第8軍團、第9軍團、第10騎士軍團,從《高盧戰記》可知第7、8、9、10軍團是愷撒從羅馬帶到高盧的。
第5雲雀軍團公元前52年愷撒在那旁高盧的土著中間徵召的。軍團名稱意思為“有頂羽的雲雀”,也是該軍團將士頭盔上的裝飾。公元前44年馬克.安東尼重整了這個軍團。公元前6年夏,提比留司親率8個軍團進攻捷克的馬可曼尼人,與此同時,第5雲雀軍團會同第1日爾曼軍團等4個軍團沿著易北河和緬因攻擊前進,羅馬人為這場大規模會戰投入了12個軍團,從而忽視了帝國其它地方的防衛,直接導致了條頓堡森林三個軍團被全殲的慘重代價。三年後,第5雲雀軍團和第1軍團聯手於比利時重創日爾曼人,並攻入日爾曼。公元前15年,第5軍團在高盧抵抗日爾曼人入侵慘遭失敗,並失去了鷹幟。在“四帝內戰”中隸屬於維提裡烏斯。戰後被韋帕薌永久解散。
▽改變日爾曼人命運的條頓堡森林之戰
公元9年爆發的條頓堡森林之戰,瓦盧斯率領的三個羅馬軍團(第17、18、19軍團)被海爾曼日爾曼聯軍全殲,羅馬人丟失了這三個軍團的鷹幟。六年後,羅馬大將日爾曼庫尼斯奉命率領八個軍團再次征討日爾曼人,他命人前往這一地區搜尋三個軍團的倖存者和三具丟失的鷹幟。其中的兩具被他找到,並帶回了羅馬。儘管如此,被找回了鷹幟的軍團最終沒有重建,這三個軍團的番號也被認為不吉,徹底從羅馬軍團的序列裡消失。
第7“忠誠”克勞狄軍團第7軍團追隨愷撒的高盧攻略後,於公元前44年由屋大維重新整編,公元42年在達拉馬提亞總督斯克裡波尼亞努斯的叛亂中保持了對克勞狄皇帝的忠誠。
第8穆基那軍團第8軍團參加了愷撒的高盧攻略和對三巨頭龐培的“大內戰”,公元前46年遭解散,兩年後屋大維又重建了一個全新的第8軍團。公元前43年隨屋大維在高盧穆基那城大破安東尼,因此後來被稱為第8“穆基那”軍團。
▽血戰中的第9西班牙軍團
第9西班牙軍團第9軍團曾是羅馬軍團中名氣最大的,公元前65年,龐培在西班牙組建了4個羅馬軍團,其中就有第9軍團。隨後愷撒在公元前61年獲得了第9軍團的指揮權,並將第9軍團投入到了高盧攻略中。高盧戰爭結束,愷撒將其部署在西班牙。公元前48年~公元前46年第9軍團跟隨愷撒對抗龐培,打敗龐培後愷撒解散了第9軍團。公元前44年愷撒遇刺,龐培再掀叛亂,屋大維重新召集第9軍團進行平叛。
在其後與馬克·安東尼的內戰當中,第9軍團成為主力軍團,取得了卓越的戰績與榮耀。屋大維登基後將第9軍團遣往到西班牙征服坎塔布里人,這場戰爭持續了12年才獲得勝利,第9軍團正式成為“西班牙軍團”。公元43年,克勞狄將第9軍團派往不列顛,此時第9軍團已經是一支摧枯拉朽戰無不勝的強大軍團。征服不列顛後,又平定了兩次不列顛原住居民的起義。第一次是由維魯提烏斯掀起的維持5年的叛亂,第二次則是不列顛女戰神布狄卡掀起的起義。第9軍團在抵抗布狄卡的起義時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遭受重創,休養了很久才恢復戰力。公元117年,第9軍團進攻蘇格蘭過程中,被凱爾特人的內線指路引到了埋伏圈,導致全軍覆沒。戰鬥力超群的第9軍團覆沒給了羅馬帝國沉痛的打擊。因此帝國決定抹殺有關第9軍團的所有資訊。
▽第10騎士軍團準備出擊
第10騎士軍團後世普遍認為第10騎士軍團作為羅馬軍團中王牌軍團,戰力橫絕於世。第10騎士軍團有個特點就是作為嫡系只聽愷撒的命令,《高盧戰記》裡記載,愷撒最信任第10騎士軍團,即使沒有人支援他,只剩下第10騎士軍團追隨,愷撒照樣一往無前。可見第10騎士軍團作為愷撒的衛隊,因為犀利精銳而備受愷撒的青睞。所以自愷撒死後,在羅馬與其他勢力的戰爭中第10騎士軍團很少參加,原因就是並不聽從其他羅馬皇帝的命令。羅馬歷代皇帝基本都組建自己的軍團,如圖拉真軍團、奧古斯都軍團等等,發生戰爭往往以自己組建的軍團為核心,選擇聽從自己命令的軍團出戰,除非到了決定性時刻,否則第10騎士軍團輕易不會出動,凡出場必是作為王牌壓軸。
▽第2圖拉真軍團奮戰中
第2圖拉真軍團約公元101年,五賢帝之一圖拉真為達西亞戰爭而建。在兩次達西亞征伐和隨後的帕提亞戰爭中擔當核心,戰力強極一時,大放異彩,擊敗了羅馬的累世仇敵帕提亞。使羅馬帝國疆域擴大到前所未有的規模,達到全盛。公元117年圖拉真死後,該軍團戰力逐漸衰弱。
第12勝利軍團比較有意思的還有第12勝利軍團,其一直沿續到了拜占庭時期。該軍團見證羅馬的輝煌也見證了羅馬的滅亡。
▽赫赫有名的第14蓋米納軍團
第14蓋米納軍團此外,第14蓋米納軍團也是諸軍團中赫赫有名的一個。公元前57年由愷撒建立,公元前46年被解散。公元前25年阿格李帕出征西班牙時再次組建第14軍團,其後參加了公元43年克勞狄的不列顛之役,並在公元60~61年的“波狄卡之亂”中由下萊茵軍區馳援不列顛立下大功。公元70年鎮壓奇裡維斯的戰爭中第14軍團再次建功。公元89年第14軍團支援薩特尼努斯反對皇帝圖密善的行動。在圖拉真的兩次達西亞征伐中,第14軍團都派遣了分遣隊。
附錄/羅馬軍團盤點:第1日耳曼軍團,公元前48年內戰時由愷撒組建。公元前41年由屋大維重組,公元前36年用於對付龐培。第1義大利軍團,約公元66或67年尼祿計劃遠征裡海時在義大利所建。第1輔助軍團,公元68年尼祿從駐紮在米塞努姆的船隊中組建,後由伽爾巴接管。第1馬克爾軍團,克羅狄烏斯·馬克爾在尼祿死後自立為帝時所建,馬克爾被處死後即被解散。第1米涅爾瓦軍團,公元83年圖密善所建。第1帕提亞軍團,公元197年,塞維魯為東方戰爭組建。第2奧古斯都軍團,約公元前43年由龐薩所建。第二義大利軍團,公元168年由馬可·奧裡略在義大利組建。第2帕提亞軍團,公元197年,塞維魯為東方戰爭組建。第2圖拉真軍團,約公元101年,圖拉真為達西亞戰爭而建。第2輔助軍團,公元69年內戰時,在弗拉維家族向義大利進軍期間由駐紮在拉文納的水手組成。第3奧古斯都軍團,約公元前43年由龐薩所建,由奧古斯都重組。第3昔蘭尼加軍團,公元前30年之前蓋有雷必達或安東尼組建。第3高盧軍團,約公元前48年所建。以公牛為徽標說明它由愷撒所建。第3義大利軍團,公元168年由馬可·奧裡略在義大利建立。第三帕提亞軍團,公元197年,塞維魯為東方戰爭組建。第4馬其頓軍團,公元前48年由愷撒所建。由奧古斯都重組。後被解散。第4幸運者弗拉維烏斯軍團,公元70年由第四馬其頓軍團重組而成,後者與基維里斯串通後被解散。第4西徐亞軍團,約公元前30年之前組建,不過它可能就是公元前43年龐薩所建的“第4索拉軍團”。第5雲雀軍團,公元前52年愷撒從高盧本地人中招募組建。公元70年,該軍團大概因為與基維里斯串通而被解散。第5馬其頓軍團,約公元前43年由龐薩組建的第五城市軍團。第6鐵壁軍團,公元前52年由愷撒所建。公元前44年由雷必達重組。第6凱旋軍團,約公元前41-前40年由屋大維組建。第7“忠誠”克勞狄軍團,組建時間在公元前59年。公元前46年在非洲被解散。公元前45年被屋大維重組。它的稱號說明它在公元42年卡米路斯·斯科裡波尼亞努斯的叛亂中忠於克勞狄。第7合組軍團,公元70年,由伽爾巴在第七西班牙軍團基礎上建立。第7西班牙軍團,公元68年伽爾巴被擁立為帝后在西班牙組建。公元70年被重組。第8奧古斯都軍團,建立時間在公元前59年。公元前46年或公元前45年被解散。公元前44年由屋大維重組。第9西班牙軍團,約公元前41-前40年組建的軍團。第10海峽軍團,公元前41-前40年由屋大維所建。第10合組軍團,組建時間在公元前59年或更早。公元齊納46年或公元前45年被解散。公元前44年由雷必達重組。第11“忠誠”克勞狄軍團,公元前58年愷撒曾組建一支編號為“11”的軍團,但公元前46-前45年被解散。這一軍團更像是公元前41-前40年由屋大維組建的新軍團。第12雷電軍團,公元前58年愷撒建立的第十二軍團。公元前46-前45年被解散。公元前44-前43年可能由雷必達重組。公元66年它在猶迪亞失去了一個鷹幟。第13合組軍團,於公元前57年愷撒組建的第十三軍團,在公元前46-前45年被解散。第14合組軍團,在一隻編號為“14”的軍團被殲滅後,愷撒於公元前53年又組建了相同編號的軍團,公元前46-前45年解散。第15阿波羅軍團,於公元前41-前40年由屋大維組建。第15初創軍團,約公元39年由卡里古拉組建。第16“忠實”弗拉維烏斯軍團,由公元69年解散第十六高盧軍團重組而成。由韋帕薌重建。第16高盧軍團,於公元前41-前40年由屋大維所建、公元69年與基維里斯串通後被解散。在公元72年之前,以“第十六忠實弗拉維烏斯軍團”之名重組並轉至卡帕多西亞。第17軍團,於公元前41-前40年由屋大維組建。在公元9年的瓦魯斯之難中,與第十八軍團和第十九軍團一同被殲滅。第18軍團和第19軍團,於公元前41-前40年由屋大維組建。在公元9年的瓦魯斯之難中被殲。 第20“英勇”凱旋軍團,於公元前41-前40年或公元前31年亞克興戰役後由屋大維組建。在公元60-61年鎮壓不列顛波蒂卡叛亂時取勝。第21“饕餮”軍團,於公元前41-前40年或在公元前31年亞克興戰役後由屋大維所建。公元92年前後可能在多瑙河流域被殲滅。第22德尤塔盧斯軍團,最遲在公元前25年由來自伽拉提亞王國的移民組成。第22初創軍團,於公元39年由卡里古拉組建。第30烏爾皮烏斯軍團,由圖拉真組建,時間約在公元101年準備達西亞戰爭之時。▽鐵血不散
回覆列表
古羅馬帝國在走向崛起、強盛的過程中,古羅馬帝國軍團是帝國最鋒刃的利刃,古羅馬人透過不斷的擴張和戰爭,吸取了多年的作戰經驗和教訓,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組織體制和戰術(軍團戰爭體制),以此作戰無往不利。
古羅馬軍團強大之處軍團配置
古羅馬軍團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師,他由10個大隊組成,約4500-5000名士兵,其中包括300名騎兵和60座以上的投石車,每個百人隊還有一部投矛車。
(1)古羅馬戰術理念先進
古羅馬人經典戰術,由三種部隊組成,有長矛兵、主力兵和預備兵,長矛兵和主力兵有是個中隊組成,最初都裝備長矛。列陣時,長矛兵在最前線,主力兵中佇列在長矛兵中隊縫隙後面,最後面是預備隊,裝備投槍,列成三線,輕裝部隊和騎兵在兩翼掩護。
這種戰術非常的先進和靈活,當部隊需要一個較稠密的正面時,可以把各線士兵集中起來,當需要一個較大的正面時,可以主力上前與長矛兵站成一線,這種戰術克服了方針運轉不靈的特點,在與馬其頓密集型方針時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短劍、盾和重標槍為代表的主要武器
最初古羅馬軍隊主要使用長工和矛作戰,劍是次要武器,到了公元前三世紀末,古羅馬淘汰了用於砍殺的劍,改用一種短劍,長2英尺寬2英尺,劍頭十分尖銳,用起來比梭鏢靈便,用途更廣。
由於短劍作用距離較近,對士兵保護功能更差,古羅馬人對盾做了較大改進,改成了高3英尺寬2英尺,可以將身體大部分遮蓋住,上面蒙以獸皮,並用金屬條加固,短劍和盾的配合使用,使得古羅馬軍團機動性大大增強。
古羅馬在標槍的基礎上發明了重標槍,可以單手投擲,殺傷力極強,作戰時軍團士兵可以一起投出,並取得最大的心理威懾效果。
羅馬人普遍裝備短劍和重標槍等鐵質武器,可以輕易擊穿包括迦太基軍隊在內的皮裝甲,同時蠻族的銅武器很難擊穿羅馬人用鐵加強的皮革皮盾。
同時短劍的使用和高度機動的軍團發展,使得羅馬進入了作戰高效能階段,古羅馬依靠這種軍團衝出了義大利,征服了整個地中海地區
(3)軍團作戰方式和作戰策略
作戰時,古羅馬軍團主要防禦隊形有橫隊、方隊和園隊。
古羅馬將軍強調打進攻戰,只要有可能,先佔領制高點,使得自己的重標槍的投擲距離更遠,可以增強衝鋒時的衝擊力量。
在輕步兵進行小規模襲擊和用投擲式兵器進行騷擾之後,雙方的主力橫隊便開始互相接近。羅馬軍團的橫隊或者主動前進,或者等候敵軍逼近至相隔20碼的距離。這時,第一橫隊的前面兩列士兵便將標槍投出。往往就在這個時候,軍團已經採取半方陣式的疏開隊形。但有時疏開隊形的動作有遲滯的現象,要待標槍投出之後才完成疏開動作。 軍團幾乎總是在主力橫隊開始跟敵人進行白刃戰前發起衝鋒。這時,第一橫隊的8或10列士兵就迅猛衝向敵人,但只有前面的兩列士兵能夠用上劍,後面各列士兵則將手中的標槍從混戰中計程車兵頭頂擲過去。幾分鐘後,雙方的第二批士兵便上前替換正在交戰中計程車兵。這樣週而復始地替換著打下去,直至戰鬥結束。與此同時,輕步兵要負責給後面各列士兵補充標槍。這些輕步兵除了要掩護軍團的背後和側翼外,還要負責找回所有能夠找到並尚能使用的標槍和投鏢。 若第一橫隊的進攻未能取勝,或者被敵人壓住,那末第二橫隊計程車兵就穿過第一橫隊士兵的六英尺間隔向前推進,第一橫隊中精疲力盡計程車兵則退下來休息並重新編隊,最後便作為後備隊的第三橫隊使用。因此在整個戰鬥中,橫隊中的各列士兵以及二個或三個主力橫隊之間都在連續不斷地進行調動。要進行這樣的調動和替換,軍隊必須要有高度的紀律性和嚴密的組織。正因為古羅馬軍隊具備了這樣的條件,才能在高明的軍事將領的指揮下,不斷戰勝規模更大的野蠻人的烏合之眾以及別的文明國家的軍隊。在戰術組織方面,古羅馬軍團在小步兵方針的靈活運用,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戰術,有效保持第一線戰鬥力的作戰陣士,廣泛使用預備隊戰術,比中國還早200年。
古羅馬帝國巔峰時的軍力根據考證,君士坦丁諾斯大帝統治時,羅馬帝國總兵力達到巔峰,達到了100萬人
古羅馬最著名的軍團-馬其頓軍團馬其頓軍團是羅馬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部隊之一,存在時間高達680年,最早由屋大維與盤撒組建,組建最初十年參加了亞克興海戰,亞克興海戰後因常駐防馬其頓得名馬其頓軍團。軍團標誌為牛
馬其頓軍團在公元45-46年參與了吞併色雷斯行動,公元62年,掃蕩了亞美尼亞帕提亞勢力,成功破勢其簽訂和平協議。
公元66年,第一次猶太-羅馬戰爭中參與平定猶太叛軍戰役,公元69年,馬其頓軍團與其他東方軍團攻破了叛軍大本營耶路撒冷,最摧毀洗劫了猶太第二聖殿。
此後數百年馬其頓軍團一直駐軍埃及,直至200年後被阿拉伯人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