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城影隨

    明末三大案

    “明末三大案”指明朝末期宮廷中發生的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的總稱。這三起事件本身並不是很重要,但是卻標誌著明末紛亂和衰亡的開始,故有“三大案”之稱。

    梃擊案

      梃擊案發生於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一位名叫張差的男子手持木棍闖入皇太子居住的慈慶宮並打傷守門宦官李鑑,後被捕。後經審問,顯示鄭貴妃與此案有關。由於當時審案人員都是浙江籍人士,而當時的浙黨領袖方從哲與鄭貴妃關係良好,因此頗受人質疑。結果當時的陝西籍刑部主事秘密審訊了張差,結果招出鄭貴妃與此確有關係。鄭貴妃見東窗事發,哀求皇太子。皇太子也請求皇帝快速了結,加之神宗寵信鄭貴妃,除了張差被處決外,此案不了了之,一些主張繼續追查的官員事後都受了輕重不等的處分。

      相關人物

      鄭貴妃

      鄭貴妃,大興人。明萬曆初入宮,封貴妃,生皇三子朱常洵,進封皇貴妃,是萬曆帝最 寵的妃子。因太子久不立,外廷疑鄭氏有立己子謀。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太子冊立 。萬曆四十一年,奸人孔學為陷害太子,牽連鄭貴妃,梃擊案又有鄭貴妃之太監參予其 事。萬曆去世後,鄭貴妃仍居乾清宮,命光宗封其皇太后,以大臣反對乃止。後移居慈寧宮,崇禎三年(1630年)去世,葬銀泉山。

      福王

      福王,名朱常洵,明萬曆皇帝第三子,鄭貴妃所生。萬曆久不立太子,中外疑鄭貴妃謀 立己子,朝臣交章言其事。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常洵封福王,至四十二年(1614 年)始就藩。崇禎時,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至河南,陷洛陽,俘福王常洵,後被殺。

    紅丸案

      光宗是太子之時,就寵愛兩名李氏選侍,分別為“東李”和“西李”。其中西李最為得寵。鄭貴妃與西李暗中交結,鄭貴妃向光宗提請西李為皇后,西李提請鄭貴妃為皇太后,後因大臣反對而作罷。光宗因過度縱慾,即位五天後就得了腹瀉之疾。光宗服用了一位與鄭貴妃關係密切的太監崔文升所進的藥物,結果病情加劇。西李以侍奉為由入住光宗寢殿。八月廿九日,鴻臚寺丞李可灼獻上一顆紅丸,光宗服後獲得暫時的舒適。黃昏後再食一顆,到半夜去世。此即為紅丸案。結果,朝中謠言遍起。李可灼被罰回鄉養病。更有大量彈劾奏章要求罷免方從哲。天啟二年四月,朝中又發生了對於紅丸案的爭論。最後方從哲仍然沒有判罪,而崔文升被貶放南京。

      相關人物

      李選侍

      泰昌皇帝妃嬪之一,時有二個李選侍,此為西李選侍。深受朱常洛寵愛,生皇四子,早 殤。又生皇八妹,封安東公主。天啟時封為康妃。

      崔文升

      崔文升原為明朝萬曆皇帝鄭貴妃的內侍,光宗朱常洛即位後,升司禮監秉筆,掌御藥房。光宗有疾,崔文升用大黃藥,病益劇,不視朝。外廷諸臣攻崔是受鄭貴妃指使有異謀 。未幾,光宗服鴻臚寺丞李可灼紅丸,遂崩。大臣攻崔、李,最後李可灼治戍,崔文升 謫南京。及魏忠賢專權,又召崔文升總督漕運兼管河道。崇禎即位,充孝陵淨軍。

      方從哲

      方從哲,字中函,其先德清人,後居北京。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進士,授庶吉士, 屢遷國子監祭酒。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升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在梃擊、紅丸、 移宮三案中,方從哲持其兩端,受到攻擊,天啟二年削髮歸裡。崇禎元年(1628年)卒 。

    移宮案

      光宗去世後,西李據守乾清宮,與心腹太監魏忠賢要挾皇太子。李氏還要求官員要先將奏章給她看,再給朱由校看,導致強烈反彈。群臣也因此聯合要求西李移宮。在群臣催促下,西李不得不移出乾清宮。結果四年後,熹宗又封西李為康妃,次年更頒佈《三朝要典》,顛倒三大案的黑白。

      相關人物

      魏忠賢

      魏忠賢(1568-1627年),明代宦官。河間肅寧(今屬河北省)人。善騎射,目不識丁。鬥毆 嫖賭無惡不作。賭博中受辱,怒而自行閹割,萬曆十七年(1589年)入宮。熹宗即位後, 與熹宗乳母勾結,漸得寵信,被任命為司禮秉筆太監。後又令提督東廠,稱九千歲。勾結內外廷官員,結成閹黨,內有五虎、十狗、四十孫等名目,“導帝為倡優聲伎,狗馬射獵”。操持國政,致使朝政一片黑暗腐敗。東林黨人交章彈劾其罪惡,魏忠賢得熹宗庇護,製造“乙丑詔獄”、“丙寅詔獄”,大肆迫害東林黨人。崇禎即位後,魏被貶謫鳳陽祖陵司香,旋即下令逮治,其於途中驚懼自縊而死。

      楊漣

      楊漣,字文孺,應山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擢戶部給事中,後轉兵科右給事中。楊漣在泰昌和天啟帝即位的鬥爭中及紅丸案和移宮案中支援皇帝、鞏固皇權有功,官至左督御史。他反對魏忠賢專權,天啟二年(1622年),上疏彈劾魏忠賢,列其24大罪狀。魏忠賢日謀害漣,於天啟五年(1625年)以“黨同仁異,招權納賄”罪,逮楊漣於獄,楊漣死於獄中。

      劉一燝

      劉一燝,字季晦,南昌人。萬曆時進士,後改庶吉士,授檢討。光宗即位,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光宗去世,寵妃李選侍挾持皇太子於乾清宮,爭皇后位。一燝偕諸臣於乾清宮將皇太子朱由校扶至文華殿,入居慈慶宮,並逼迫李選侍遷住噦鸞宮。朱由校登極繼承皇位,移宮一事皆賴劉一燝之功。天啟中期,魏忠賢當權,逼迫劉一燝辭職。崇禎元年,復官,累加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

      王安

      王安,雄縣人,萬曆時由太監陳炬推薦,命為皇太子伴讀。當鄭貴妃謀立己子為皇太子,皇太子處於危機之時,多由王安保護。光宗即位,擢司禮秉筆太監,並勸光宗重用東林黨人楊漣、劉一燝等人。光宗去世,熹宗即位,王安協助天啟將李選侍移出乾清宮,遷住噦鸞宮。魏忠賢、客氏用事後被殺。

      文華殿

      文華殿在太和殿之左,協和門之外,明嘉靖朝以前為皇帝之便殿,以後用為皇帝講經筵之所。清襲明制。明中期,這裡是皇太子攝政之地。明光宗崩,大臣劉一燝、楊漣等將皇太子從乾清宮扶至文華殿,遵其前制故。

  • 2 # 笑談古今者

    朱元璋搞出“三大案”,其實目的是建立他的理想國

    朱元璋打敗陳友諒,滅掉張士誠,擊潰蒙元軍隊,按照元朝的模板制定明朝的政治制度,實行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很不理想,首先是丞相的權力太大,一切大小事務丞相都可以過問,皇帝總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於是朱元璋剛為丞相扶持副丞相,以削弱丞相的權力,但很多時候副丞相聽丞相的話,朱元璋的意圖經常落空。

    胡惟庸當丞相時,比前任更囂張跋扈,朱元璋就決定廢除丞相,胡惟庸覺察到朱元璋的心思,暗中拉攏抑鬱不得志的軍隊大佬,並上下勾連對朱元璋不滿意的官吏,想把朱元璋搞掉。由於朱元璋搞反腐太嚴厲,官吏及將領都敢怒不敢言,有胡惟庸從中撮合,雙方一拍即合。大範圍的串聯幹壞事不可能一點風聲都不露,朱元璋步步緊逼時,文官內部就有人受不住壓力,就有了塗節向朱元璋告胡惟庸謀反的事。

    朱元璋順手收拾了胡惟庸,並以胡惟庸為切入點深挖,成立專門的查案機構——錦衣衛,掀起了反腐運動,歷經5年,誅殺幾萬人,貶謫罷官無數。

    胡惟庸案還沒完,又發生了過郭恆鉅貪案,這還得了,朱元璋從小就恨貪官汙吏,他家人的死和元朝官吏橫徵暴斂有很大關係,朱元璋很生氣,一聲令下,錦衣衛嚴刑拷打,在這樣的威逼下,官吏甲供出商人乙曾給他送禮,乙被抓後供出送禮的物件丙,丙供出丁,這樣源源不斷,參與貪腐的名單拉長到幾萬人,從中央六部高官到縣級小官小吏,幾乎被一掃而空,最後朱元璋不敢再追查下去。

    反腐到這個程度是前無古人,朱元璋足以驕傲了,但是神人不能以常理度量,在老將凋零,元勳被殺個七七八八的情況下,朱元璋又拿大將藍玉開刀。藍玉在捕魚兒海打敗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后,威望達到了頂峰,從那以後,藍玉就開始走臭棋,先是侮辱了元帝妃子,後有率兵攻打關門,在朱元璋警告後,還大言不慚的說朱元璋的怪話。朱元璋反應迅速,在他的指使下,錦衣衛都督告藍玉謀反,錦衣衛對辦謀反案有豐富的經驗,有熟練的程式,很容易就拿到證據,抓捕同黨。

    很多人說,胡惟庸和藍玉謀反的屈打成招,但是根據明史學家陳梧桐先生的考證,兩人有造反的事實。然而,誅殺十幾萬人卻讓人不可思議,以至於很多文人都用殘暴來形容朱元璋。

    但是我們稍微分析就會發現,朱元璋這麼做有著很深的目的。朱元璋廢除丞相,直管六部的同時,在地方上廢除了中書行省,設立都指揮司,布政司,按察司,這些都是為了將權力集中到皇帝手裡。

  • 3 # 西門不帶刀

    明初洪武年間實際上是有四大案。稱為洪武四大案,分別是指: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藍玉案。而其中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常常被成為“胡藍之獄”。

    我們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最恨兩件事:官員的特權和貪汙受賄。而這四大案就是為了整治上述兩件事情的。

    郭桓案和空印案,就是對涉嫌貪汙的官吏進行大規模的鎮壓,這是為了懲治貪汙;

    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則是對官員欺壓百姓,作威作福的特權階層進行大規模的鎮壓,這是為了整頓吏治。

    1.空印案與郭桓案都與貪汙有關。

    空印案:按簡單的來說就是在空白文書上先蓋上公章,事情結束後再填上數字。而我們都知道,正常的流程應該是先核實完數字再蓋公章的。這裡面就存在著一個造假。此案殺了1000多位官員。

    郭桓案:更是明目張膽的貪汙。戶部侍郎郭桓與他人合謀,一共貪汙了2400萬擔糧食。此案殺了30000多名官員。

    這兩個案件,我們不敢說,沒有殺錯一個人。但我們敢說的,大部分的官員都參與了這些貪汙受賄。洪武大帝的手段雖然激烈了,但不失為一番慈悲心,這慈悲心是對老百姓的。

    2.胡惟庸案與藍玉案。

    這兩個案件,有很多人說朱元璋是為了誅殺功臣。嘲笑個人的看法是:一個開國皇帝的心胸是很大的。如果真的不是忍無可忍,他絕對不會採用如此極端的手段。

    胡惟庸當時的宰相,甚至準備陰謀暗殺朱元璋。藍玉當時的統軍大帥,雖然私自帶兵襲擊大明關隘。

    這兩人的做法都是謀反。如果他們只是單純的徇私枉法。可能株連的範圍不會那麼大。最終他們選擇了最大逆不道的謀反。

    這兩個案件誅殺的官員成千上萬。依然不否認有很多是被冤殺的。但透過這兩件事情,大明初期的吏治極為清明。這在整個封建王朝中也是極為不多見的。還是那句話,洪武大帝的手段雖然太激烈,但不失為一番慈悲心,這慈悲心是對老百姓的。

  • 4 # 老韓的日常

    朱元璋搞出“三大案”,其實目的是建立他的理想國

    朱元璋打敗陳友諒,滅掉張士誠,擊潰蒙元軍隊,按照元朝的模板制定明朝的政治制度,實行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很不理想,首先是丞相的權力太大,一切大小事務丞相都可以過問,皇帝總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於是朱元璋剛為丞相扶持副丞相,以削弱丞相的權力,但很多時候副丞相聽丞相的話,朱元璋的意圖經常落空。

    胡惟庸當丞相時,比前任更囂張跋扈,朱元璋就決定廢除丞相,胡惟庸覺察到朱元璋的心思,暗中拉攏抑鬱不得志的軍隊大佬,並上下勾連對朱元璋不滿意的官吏,想把朱元璋搞掉。由於朱元璋搞反腐太嚴厲,官吏及將領都敢怒不敢言,有胡惟庸從中撮合,雙方一拍即合。大範圍的串聯幹壞事不可能一點風聲都不露,朱元璋步步緊逼時,文官內部就有人受不住壓力,就有了塗節向朱元璋告胡惟庸謀反的事。

    朱元璋順手收拾了胡惟庸,並以胡惟庸為切入點深挖,成立專門的查案機構——錦衣衛,掀起了反腐運動,歷經5年,誅殺幾萬人,貶謫罷官無數。

    胡惟庸案還沒完,又發生了過郭恆鉅貪案,這還得了,朱元璋從小就恨貪官汙吏,他家人的死和元朝官吏橫徵暴斂有很大關係,朱元璋很生氣,一聲令下,錦衣衛嚴刑拷打,在這樣的威逼下,官吏甲供出商人乙曾給他送禮,乙被抓後供出送禮的物件丙,丙供出丁,這樣源源不斷,參與貪腐的名單拉長到幾萬人,從中央六部高官到縣級小官小吏,幾乎被一掃而空,最後朱元璋不敢再追查下去。

    反腐到這個程度是前無古人,朱元璋足以驕傲了,但是神人不能以常理度量,在老將凋零,元勳被殺個七七八八的情況下,朱元璋又拿大將藍玉開刀。藍玉在捕魚兒海打敗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后,威望達到了頂峰,從那以後,藍玉就開始走臭棋,先是侮辱了元帝妃子,後有率兵攻打關門,在朱元璋警告後,還大言不慚的說朱元璋的怪話。朱元璋反應迅速,在他的指使下,錦衣衛都督告藍玉謀反,錦衣衛對辦謀反案有豐富的經驗,有熟練的程式,很容易就拿到證據,抓捕同黨。

    很多人說,胡惟庸和藍玉謀反的屈打成招,但是根據明史學家陳梧桐先生的考證,兩人有造反的事實。然而,誅殺十幾萬人卻讓人不可思議,以至於很多文人都用殘暴來形容朱元璋。

    但是我們稍微分析就會發現,朱元璋這麼做有著很深的目的。朱元璋廢除丞相,直管六部的同時,在地方上廢除了中書行省,設立都指揮司,布政司,按察司,這些都是為了將權力集中到皇帝手裡。

    在強權的基礎上,他先是打擊地主,江南的地主遷移到北方,把全國變成自耕農社會,他又加強了社會管控,給不同的人劃分了不同的職業,一旦定下來子子孫孫都不可更改。用路引限制人口流動,制定了各種禮儀,規定各階層人民的服裝顏色,規範祭祀及各種典禮的程式,這些規矩都是不可逾越的。甚至怎麼幹活,用什麼樣的動作都有相應的規定。這是對社會活動和普通老百姓的限制,對讀書人的限制更加高明,規定朱熹對理學的註解是唯一的答案,這樣讀書人透過科舉考試以後,思想是一元化的。

    建立一個靜止的社會,思想一致,行為一致,行動一致,簡單純樸,千百年沒有變化,才是朱元璋的目標,朱元璋所做是一切都是為了向這個目標前進,掀起三大案,是手段,也是目的,十幾萬人頭成了他祭旗的犧牲品。

  • 5 # 老蟲

    糾正一下,是“四大案”,分別是“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其中前兩個是貪腐案,後兩個謀反案,這四大案在朱元璋一朝,以及對整個大明都有深遠影響。

    朱元璋貧苦出身,瞭解底層民眾的不易,建國以後,就對貪官汙吏大力整治。

    “空印案”,就是利用空白文書徇私舞弊的案子,這種做法很常見,就是先在空白文書上加蓋官印,以後需要的時候就直接填寫內容。有些官吏覺得來回蓋官印太麻煩,就會事先準備好備用。但這裡面就有漏洞,便於造假,便遭到朱元璋的嚴厲打擊。

    由於一直以來的陋習,使得這種做法很普遍,於是大量的官吏被牽扯其中,也就成了大案了。

    “郭桓案”,郭桓是戶部侍郎,也就是財政部的二把手。郭桓在任期間,夥同其他官員,在庫糧上做手腳,貪腐巨大,引起朱元璋重視。朱元璋誅殺了幾個主謀之後,發現查抄的數目和虧空之間的差距太大。於是朱元璋開始追贓,這一下又是大量官員被牽連。

    “空印案”和“郭桓案”一共牽扯人數高達100000人之眾。

    “胡惟庸案”,胡惟庸是當朝丞相,統領百官,總領政務。丞相和皇帝是相互利用的,皇帝靠丞相治理國家,丞相依靠皇權擴大勢力。但是丞相的權力過大就會影響皇權,朱元璋在總結元朝滅亡的原因時,其中一條就是相權過大,所以朱元璋一直在打壓相權。

    胡惟庸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淮西派的代表,明初大部分功臣都是出自淮西。淮西派逐漸掌握了朝廷的話語權,這讓朱元璋很不滿,於是開始削弱相權。但是胡惟庸還不知收斂,依舊結黨營私,惹怒了朱元璋,將胡惟庸斬殺,廢儲丞相一職。隨後又以“胡惟庸一黨”為名,大肆殺戮,受株連的不計其數。

    “藍玉案”,藍玉是統兵大將,朱元璋也知道軍權和軍隊的重要性。在廢除丞相一職後,又把掌管軍權的“大都督府”也撤銷。藍玉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因擊敗漠北蒙古軍隊,被授予“涼國公”。但藍玉持功自傲,專橫跋扈,終於激怒了朱元璋,將其斬殺。其後,“藍玉案”也牽扯過多,持續時間也長達14年,誅殺超過50000人。

    這四大案都是為了加強統治而實行的,治理貪腐對吏治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國家財政有所提高,國內矛盾有所緩和。胡案和藍玉案,加強了皇權,但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 6 # 武大官人

    首先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很角色,特別是對於貪汙、腐敗更是恨的咬牙切齒!

    話不多說,說正事兒

    朱元璋親自督辦的三大案分別是

    1:空印

    其實說起空印案好多人並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大家可以理解為(空白介紹信)

    這件事發生在洪武九年,也就是1376年

    明朝有一個制度,規定各地府州縣的錢糧、戶口要在年底的時候核校,以便核對一下可以上多少賦稅,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府州縣核對後,再到布政司核對,布政司再帶著材料到京師戶部來核對。

    明朝考校錢糧,從各個省來到京師,往返常常需要很長的時間,不像現在資訊化,如果到了京師考校錢糧的時候,數字不準確,就需要返回重新填寫,填完後要蓋公章,這對邊遠省份來說,路上就要好幾個月。時間長了,便形成一個習慣—就是使用空印。帶上一份蓋好公章的文書,到南京考校錢糧,數字不對就重新填寫很省事。也不知道後來朱元璋是怎麼知道了

    最後朱元璋的處理結果是,所有使用空印的人全部處死,掌印的也一律處死,凡是牽扯進來的人,輕的杖責一百,重的發配或者處死,到最後無一倖免!

    2:郭恆案

    郭恆是誰?其是就是戶部侍郎。郭恆都做了些什麼事情,能夠引起朱元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場嚴厲的懲貪呢?

    僅列入當時的《大造》當中就有這麼幾項:第一項,太平、鎮江、廣德有幾個府,官府下令,朱元璋下令減免官田錢糧一半,但是郭桓呢對這些地方是顆粒沒有上倉,那麼這錢糧收了上哪去了呢?郭桓私分了,這是一個。第二個呢,郭櫃收受了浙西的秋糧,應該是450萬石,實際上只收交上來60萬石,還收了一些鈔,這些鈔加上這些糧食才200多萬擔,所以還有200多萬擔又被郭櫃等人私分了。

    這樣大規模的貪汙腐敗,驚動了朱元璋,朱元璋對郭櫃案非常重視,他進了一次統計,他說郭恆直接貪汙數字是有800萬石,加上所有的各種各樣的折扣、鈔,一共是3400萬石。

    朱元璋下令在全天下範圍內追髒。怎麼追呢?最後這些髒款是部是送到戶部了,郭恆手裡,戶部;從哪裡來的,從十二個布政司來的,當時就是十二個省;把省裡的官員給我抓來審問,你們說你們的贓款是從哪裡來的,好,大家說是府裡來的;好,把府裡的官員抓起來,再審問府官;府官說他的贓款是從州里來的,那再把州官員抓來;州里的說,我是從縣裡給我送上來的;把縣官抓來審問,誰給你送的贓款?那就落到賄的這些人了,這就是當時的一些富民刁民。查到哪兒,懲罰到哪,一路追究責任,不放過任何一個人

    3: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是在明朝發生的宰相胡惟庸謀反案,洪武初年,宰相胡惟庸權傾朝野,獨斷專行,引起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不滿。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佈《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南韓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已故的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時稱“胡獄”

    胡惟庸案為明初四大案之一。除掉胡惟庸後,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三目錄份理,後設殿閣大學士供雪為顧問,朱元璋結束了中國的丞相制度

    朱元璋時期發生的案子大約據記載處死了將近十三萬人左右,就連一個看牢房被挑斷腳筋,挖掉膝蓋的人還不思悔改,繼續利用職務貪汙犯罪,可見朱元璋多麼恨這些人

  • 7 # 追逐歷史的光

    明太祖朱元璋所辦的三大案為空印案,郭恆案,胡藍黨案。

    其中空印案和郭恆案治理的是官員的特權和貪腐,胡藍黨案則是要肅清舊部,為太子朱標繼位掃清障礙。

    1.空印案

    明初規定,每年各布政司、府、州、縣均需要到互補稽核地方財政的收支賬目,財務報表,而當時的稽核極為嚴格,稍有錯誤就需要重新填寫,加蓋公章,當時道路交通不便,往返一次可能需要數日甚至數月,各地官員為了方便工作,在出發時準備數份蓋有公章的空白報表,入京稽核時發現錯誤當場填寫新表,為的是節省時間。因為報表稽核的數字已經確定,填寫時各地官員也很難在數字上徇私舞弊,所以上下各級也就形成了習慣。此為“空印”的由來。

    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知道此事大怒,認為各地官員徇私舞弊,下令嚴辦,把各地各政府部門的一把手全部處死,副手以下官員大一百棍,發配邊疆,總共牽連官員1300餘人。

    2.郭恆案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御史餘敏、丁廷舉舉報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的官吏李彧、趙全德等人,與戶部侍郎郭桓徇私舞弊,偷盜官糧。朱元璋下令調查,隨即便抓捕了不少的官員,如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麥志德等,郭的下屬胡益、王道亨等也參與分贓。在往下查辦就發現,包括省級布政司都有十二級官員都與這件案子有關係,而貪汙最嚴重的則是重慶、南京、鎮江等。而這幾個地方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這裡曾是他的根據地。這些地方朱元璋停止了徵收復稅,準備讓這些地方改善種田。可是到了秋收的時期,朱元璋傻眼了,中了一年的地了,收來的糧食呢?後經調查,原來這些糧食顆粒未收,全被全被張欽及郭恆等人給收走了。

    朱元璋知道後震怒不已,上至中央幹部,下至民間豪紳凡是涉及此案的無不殺光殆盡。

    郭恆案發生之後,朱元璋為了進行防止貪汙的治理,便頒定更完善的法律措施。後來為了更好地管理財政狀況又將漢語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

    3.胡藍黨案

    胡藍黨案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的合稱。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御史中丞塗節、商嵩告發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舊元,意欲謀反。朱元璋命羽林軍將胡抓捕,審問得實,磔於市,牽連被殺達3萬人。洪武二十三年 (1390),有人告發李善長交通胡惟庸情狀,朱元璋又將當時已經77歲的李善長賜死,並誅殺其家。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靖寧侯葉升因牽連於此案亦被殺。

    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朱元璋又興藍玉案。藍玉以謀逆罪被殺,連坐被誅殺者達一萬五千人。 有人認為藍玉案與燕王朱棣有著關聯。藍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極力維護太子朱標的儲君地位 ,與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交惡。燕王為竊取儲君之位,伺機在太祖面前挑唆,致使朱元璋在猜疑的心態下製造了藍玉黨案。

    胡藍黨案使得大明的開國功臣幾乎被屠殺殆盡,洪武年間封侯的有50人左右,兩案即除去30多人。在連續十幾年的誅殺中,功臣宿將相繼被誅。

    ,向朱元璋勸諫說:“陛下殺人太濫,恐怕會傷和氣。”第二天,朱元璋為了諷喻太子,故意丟一根棘杖在地,要朱標把棘杖拿起來。朱標看著棘杖不肯下手。朱元璋說:“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這些刺拔掉,然後再交給你,不是更好嗎?

    從三大案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對貪官汙吏的厭惡及對於權利高度集中的要求,朱元璋這樣做,是想要開創一個心中的理想國度,只是手段過於殘忍了。
  • 8 # 盛夏一抹清涼

    感謝提問。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發生的轟動全國的三大案件,按時間順序分別是胡惟庸案(可與藍玉案並稱一案)、空印案、郭桓案。

    三大案件的發生都帶有極強的目的性,胡惟庸案和藍玉案主要針對的是開國功臣,空印案是朱元璋認為下面的官員藐視權威,郭桓案則是為了整飭貪官汙吏。

    但根本上而言,朱元璋的目的還是為了加強集權,三大案件的發生本質上還是為了皇權的加強。

    (朱元璋影視形象)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幾個案件的始末。

    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發生於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胡惟庸是安徽人,與開國功臣李善長是兒女親家,同時也是淮西集團的骨幹。

    明朝建立後,為平衡內部,朱元璋默認了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與以劉基為首的浙東集團的爭鬥。

    洪武六年,胡惟庸任右丞相,以李善長代理人的角色活躍於朝堂之上,四年後,任左丞相,至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胡惟庸在擊敗浙東集團以後,開始變的膨脹起來,大肆結交朝臣。讓人意外的是,權力慾望極重的朱元璋對此竟毫無表示,任由胡惟庸肆無忌憚。

    (胡惟庸影視形象)

    有一個詞語對這種情況做出了恰當的解釋,這個詞叫“捧殺”。朱元璋針對的不僅僅是胡惟庸,還有他背後那個龐然大物,丞相制度。

    丞相制度自設立以來,其所代表的相權就一直與皇權做著鬥爭,維持著平衡。

    但是朱元璋是一個權力慾相當重的人,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還要被你們指手畫腳,叔能忍嬸嬸也不能忍。

    1380年正月,有官員告發胡惟庸謀反(個人認為是朱元璋指使的),朱元璋迅速(蓄謀已久)逮捕了胡惟庸及其一干黨羽。

    緊接著宣佈了胡惟庸的幾大罪狀,除去“謀不軌”以外,還有“通虜”、“通倭”等,凡是沾上邊的都給他扣上了,以示罪大惡極。

    胡惟庸最後被判誅九族,受牽連者多達上萬人,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因為與朱元璋是兒女親家,又勞苦功高,僥倖逃過一劫。

    空印案

    空印案嚴格上來說是一個冤案,因為官員們的本意是想加快行政效率,減小在路上的時間。

    明代規定,地方上每年都要到戶部報告地方上的財政收入,而且賬目必須要跟戶部稽核後相符。如果有任何一項不符,哪怕只是一個數字也要回去重新造冊,更要命的是,還要加蓋衙門的公章才算有效。

    還是以海南為例,從海南趕到北京,騎快馬也要一兩個月才能到。到了以後發現有個資料錯了,快馬加鞭趕回去,把資料弄對加蓋公章之後回到北京,發現已經是盛夏了。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何況是這些讀書人呢。

    簡單來說,官員們相到的辦法是,帶上加蓋官印的空白文冊。因為只有蓋印是必須趕回地方,其他都能夠在京城完成。

    於是,帶蓋印的空白文冊就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所有人都知道,唯獨瞞著一個人,朱元璋。

    很不幸的是,朱元璋最後發現了,在他看來,這群官員這是藐視權威、藐視他的威嚴。

    (朱元璋)

    對此,朱元璋的處罰是全國所有的掌印官員殺掉,副手充軍。甚至是各地的按察使司的言官也有很多被處罰,理由是監管不力。

    空印案僅僅是下面的官員想要提高效率,減少麻煩,但觸怒了朱元璋,實在是一大冤案。

    郭桓案

    朱元璋可以說是歷代皇帝中隊貪腐零容忍的人,他的原則是寧殺錯,不放過。而郭桓案也可以看作是他這一原則的具體體現。

    洪武十八年,御史餘敏、丁廷實名舉報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官吏趙全德等與戶部侍郎郭桓合謀貪汙,並列舉了方式和數量。

    郭桓等人私分了浙西等地的秋糧,並且在收賦稅的時候還巧立名目,收了多種賦稅,得來的錢糧大都進了郭桓和其同黨的口袋。

    說起郭桓的同黨,那更是不得了,因為六部的大多數官員都是他的同黨。六部連尚書加侍郎在內,十八個高階官員還剩下四個,其他人連同辦事的全都見了閻王。

    “(郭桓案)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贓七百萬,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

    郭桓案一共殺了超過三萬人,六部幾乎陷入癱瘓狀態(辦事的都殺了)。但是此案有效的遏制了貪腐之風,也有一些積極意義。

    藍玉案

    藍玉案發生在太子朱標病逝之後,朱元璋為了給孫子朱允炆掃除繼位的障礙,對功臣舉起的第二次屠刀,屬於胡惟庸案的繼續。

    藍玉是洪武中期最能打的將領了,在徐達、常遇春那一批將領無法再屢疆場之後,藍玉的出現可謂是夏日裡的一縷微風。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大軍北伐,一舉擊潰北元的殘餘勢力,俘獲北元貴族無數。因功被朱元璋封為涼國公。

    此時的藍玉逐漸膨脹,越來越囂張跋扈,甚至對朱元璋本人不滿。

    朱元璋曾經按照功勞封他為太子太傅(從一品),但藍玉竟然說“我不堪太師耶?”,正大光明的向朱元璋要官就不能忍了。

    (朱元璋)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再一次舉起了屠刀。這一次把開國功臣幾乎一網打盡,包括在胡惟庸一案逃過一劫的李善長,牽連被殺者一萬五千餘人。

    結語

    至此,洪武年間的主要大案落下帷幕。胡惟庸案與藍玉案主要目的是清除開國功臣,為子孫的繼位鋪平道路。

    而空印案與郭桓案主要是整頓吏治,雖然前者是冤案,但本質上是朱元璋對吏治的整頓。

    而歸根結底,朱元璋的目的還是加強中央集權,廢除丞相制度,屠戮功臣,都是讓皇位更穩,皇權更加鞏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戚去世,要我幫忙守夜,我該如何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