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西漢外戚呂祿呂產是太后呂雉的侄兒曾掌兵權囂張一時在呂后死後被丞相周勃聯合劉氏宗親發動政變奪其兵權被誅殺滅族,唐朝外戚武三思武承嗣是女皇武則天的侄兒雖未掌兵權卻萬更權傾朝野顯赫一時還野心勃勃圖謀篡位在女皇武則天死後先後被殺,兩朝外戚相比唐朝兩外戚武三思武承嗣更厲害些。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我是這樣淺析的:假如以外戚執掌的權力之輕重來看,還是呂產、呂祿的權力更大些,對朝局的安危起到的影響,也更深遠些。

    在漢高祖劉邦去世以後,呂太后便走上了前臺,公開干涉朝政。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呂太后公然違背漢高祖劉邦立下的“白馬之盟”,將呂家子弟紛紛封為王候,並讓他們掌握了朝政大權。

    一時間劉氏子弟紛紛失勢,呂家子弟耀武揚威。權力盡數歸了呂家,朝中大臣以及劉氏子弟皆敢怒不敢言。呂太后尤其看重呂產、呂祿,給予他們二人的權力之大地位之高,無人能及。

    呂太后在執掌政權8年以後,終因病重而將亡,在臨終前,她將京城之中用來保衛皇宮安全的南北兩軍,分別交到了呂祿和呂產之手,妄圖以兵權懾服反對者!二呂也因此擁有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絕對權力!

    雖然最終呂家還是由於二呂的失策,而被群臣推翻了。但是就曾經執掌的權力來看,絕對不是武周時代的武三思、武承嗣之流可比的。

    武三思和武承嗣儘管在女皇武則天的庇護下,得以呼風喚雨於一時,但卻終究無法掌握到,能夠左右朝局安危的核心權力。他們始終只能活在武則天的陰影裡,其生死榮辱全繫於女皇。所以二武就猶如藤蔓一樣,一旦離開了女皇這株大樹的庇護,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枯萎和死亡的結局。而最終在張柬之等人發動了“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復位、終結了武周統治以後,武家的人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盛極而衰,被淘汰的命運——武承嗣、武三思也不例外!

  • 3 # 水墨鄂州

    第一部分:西夏專權外戚之簡單介紹

    大家一般可能認為是東漢,其實東漢並不是,西夏才是。

    先後壟斷西夏朝政三大家外戚:沒藏氏後黨、梁氏後黨、任氏後黨

    沒藏氏後黨專權時間:西元1048年-西元1060年 西夏毅宗李諒祚幼年時期

    代表人物:沒藏太后 沒藏訛龐

    梁氏後黨專權時間:西元1067年-西元1098年 西夏惠宗李秉常時期 以及其子西夏崇宗李乾順幼年時期

    代表人物:大梁太后 小梁太后 梁乙埋 梁乞逋

    任氏後黨專權時間:約西元1056年-西元1070年 西夏仁宗李仁孝執政中期

    代表人物:任德敬

    三家外戚,除了沒藏氏是党項貴族外,其他兩家都是出生漢人之家,梁氏據考證是蕃化的西夏土著漢人,任氏是原本是北宋西北官吏,後投靠西夏,靠押寶投靠西夏崇宗之弟晉王李察哥發家。

    第二部分:沒藏氏後黨

    第一節沒藏氏擅權與遼夏戰爭的再起 一、沒藏氏專政公元1048年正月,元昊逝世。臨死前遺囑由從弟委哥寧令繼承帝位,以諾移嘗都為首的諸大臣主張按照遺命辦事,但沒藏訛龐堅決反對。他道:“委哥寧令非子,且無功,安得有國?”

    訛龐分辯道:“予何敢哉?夏國自祖考以來,父死子繼,華人乃服。今沒藏尼娠,先王之遺腹,幸而生子,則可以嗣先王矣,誰敢不服”。

    眾人迫於訛龐的權勢,只好同意。於是立未滿週歲(一說2歲或3歲)的諒祚為皇帝,尊沒藏氏為宣穆惠文皇太后,訛龐自為國相,以諾移嘗都等“三大將分治其國”,自己則總攬全國軍政大權,“至是,權益重,出入儀衛擬於王者”。

    公元1056年(夏福聖承道四年)十月,太后沒藏氏荒淫無度,被寵臣李宗貴刺死,訛龐失去靠山,為了繼續控制諒祚,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諒祚為後,訛龐以國相兼皇帝岳丈,手中權力更大,“自是誅殺由己,臣民鹹畏之”。公元1059年(夏奲都三年,奲she同“奢”),諒祚12歲,開始參與國事。六宅使高懷正、毛惟昌2人之妻,曾為諒祚幼年時期的乳母,受到諒祚的寵愛。他們參與朝政,並將大臣的一些議論及時轉告諒祚,沒藏訛龐對此極為不滿,藉口高懷正放高利貸,毛惟昌穿元昊龍盤服,圖謀不軌,將2人逮捕殺害諒祚試圖勸阻,但訛龐不聽。表明此時西夏的權力完全控制在訛龐手中。

    二、遼夏交兵遼國君臣自從河曲之戰失敗後,時刻不忘興師復仇,“思雪前恥”。尤其是遼興宗耿耿於懷,“欲起傾國之兵討之”。為了使大舉伐夏能夠穩操勝券,興宗一方面下令通報丁口,精募甲兵,日夜教練”,及時作些準備工作;一面派遣北院樞密副使蕭惟信“以伐夏告宋”,目的在於爭取宋朝政治上的聲援。

    公元1048年(夏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月,元昊英年去世,其子諒祚以沖齡即位,實權掌握在國相沒藏訛龐手中。“諒祚幼弱,強臣用事。”遼興宗見報仇雪恨的大好時機已到,於是再一次興師侵犯夏境。

    公元1049年(夏延嗣寧國元年,契丹重熙十八年)7月,遼興宗親帥大軍討伐夏國,以天齊王重元、北院大王耶律仁先為先鋒,南韓王蕭惠為河南道行軍都統,漢王貼不為副都統,率兵渡過黃河,向今河套地區推進,並迅速佔領西夏的唐隆鎮(今陝西神木縣)。九月,蕭惠將兵沿黃河南進,聲勢浩大,“戰艦糧船綿亙數百里”。由於蕭惠輕敵“不備”,夏軍乘機猛攻,大敗而逃,“追者射惠,幾不免,軍士死傷尤眾。”十月,遼北道行軍都統耶律敵魯古,率兵進入西夏右廂賀蘭山地區,與夏軍激戰,大獲全勝,俘獲元昊妃沒■氏和夏臣家屬數十人。

    這次戰爭之後,雙方還發生過一些規模不大,互有勝負的戰爭。具體戰況如下:公元1050年(夏天祐垂聖元年,契丹重熙十九年)二月,沒藏訛龐命大將窪普、猥貨、乙靈紀率軍攻遼的金肅城(今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北),被遼將耶律高家奴、耶律僕裡篤所擊敗。三月,沒藏氏命觀察使訛都■率兵屯河南三角川(今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南),與遼殿前都點檢蕭迭裡得率領的輕騎兵激戰,訛都■兵敗被俘。五月,遼興宗命西南面招討使蕭蒲奴、北院大王耶律宣新等率軍乘勝進攻西夏首都興慶府。沒藏氏閉城堅守,不敢出戰。六月,遼兵攻佔賀蘭山西北的攤糧城(今內蒙古自治區巴音浩特北),“盡發廩積而還”。

    這些戰爭實際上是第一次規模較大戰爭的延續。

    上述1048年7月至1049年6月間發生的遼夏戰爭,雖因互有勝負,難以分出誰是勝利者和誰是失敗者,但如果我們從整體上和力量的消耗上去估量這場戰爭,那麼,遼屬小勝大敗(因第一次戰爭蕭惠等所率領的主力被消滅,損失慘重),應為失敗者,西夏相反,實為小敗大勝。應屬勝利者。正如《遼史》作者所指出:“(興宗)狃於一勝,移師西夏,而智勇俱廢,敗亦隨之。豈非得不償所亡,利安在哉?”說明遼敗夏勝的結論,早為史家所公認。

    這次戰爭之所以夏勝遼敗,原因有二:其一,由於遼軍將領的驕傲輕敵所造成。史載:“明年,帝復徵夏國。(蕭)惠自河南進,……既入敵境,偵候不遠,鎧甲載於車,軍士不得乘馬。諸將鹹請備不虞,惠曰:‘諒祚必自迎東駕,何假及我?無故裝置,徒自敝耳’。數日,我軍未營。候者報夏師至,惠方詰妄言罪,諒祚軍從阪而下。惠與麾下不及甲而走。”這說明遼軍將領蕭惠等的驕傲輕敵,給夏軍指揮者“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可乘之機。

    其二,與西夏軍事指揮者比較能夠正確指導戰爭,以及實戰地形對西夏有利不無關係。

    “西夏彈丸之地,南敗宋,東抗遼,雖西北士馬雄勁,元昊、諒祚智勇過人,能使党項阻十掣肘大國,蓋亦襟帶山河,有以助其勢爾!”這雖然說的是元昊、諒祚時期從整體上去看敗宋敗遼的原因,但也適用於這次遼夏戰爭。

    對於這次戰爭的性質,清人吳廣成評判道:“是時兩國交兵,殊無義戰”。這種觀點顯然是不正確的。其所以不正確,因為遼為了報南壁之仇而主動挑起戰爭,西夏完全出於自衛。誰是誰非,誰正義,誰非正義,昭然若揭。

    此外,在這次戰爭中,由於遼軍的燒殺搶掠,使西夏人民飽嘗戰爭災難。如西夏東北的軍事重鎮(被喻為夏州藩屏)——唐隆鎮,“自經契丹殘破,族帳逃之”。人民慘遭浩劫。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遼興宗發動對夏戰爭的非正義性。

    打賞

    主帖獲得的天涯分:0

    舉報 | 分享 | 樓主 | 埋紅包

    樓主發言:1次 發圖:0張 |

    論史精選 | 賞金最多 | 打賞最多

    全網98%的天涯er都愛看

    相關閱讀

    關鍵詞:中國 歷史 究竟 哪個 朝代 外戚

    [評論隨筆]中華民國究竟類似於中國歷史上的哪一個朝代請問哪個朝代因為"窮兵黷武",對中國造成了歷史傷害?[評論隨筆]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如果橫向比較(不分時間,同時出現在一個空間),哪個朝代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最短暫?[評論隨筆]中國歷史上還有哪個朝代也無官不貪?[評論隨筆]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稅賦最高。[青史評論]大家來談談究竟什麼王朝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朝代!!!我想問,歷史上有金陵衛這個

    第三部分:梁氏後黨

    母黨梁氏專政及其倒行逆施 一、梁氏母黨集團的形成及其倒行逆施諒祚病逝後,其子秉常即位,年方7歲,由其母梁太后垂簾聽政,以其弟梁乙埋為國相。同時,重用党項貴族都羅尾集團和罔萌訛。“萌訛略知書,私侍梁氏,移逋(乙逋)、萌訛皆以幸倖進”①。這樣,便組成了以梁太后為首的母黨集團,他們把持著夏國最高軍政大權,排斥異己,為所欲為。

    梁氏集團掌握軍政大權後,採取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措施,使西夏國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公元1069年(夏乾道二年、宋熙寧二年)八月,梁氏向宋上表,請求廢漢儀,改用蕃禮,神宗許之。她的這一做法,引起一些党項貴族和漢官的不滿。元昊弟嵬名浪遇,精通兵法,“最老於軍事”,②諒祚時曾任國相,時為都統軍,“以不附諸梁罷其官,並其家屬徙之”。③梁氏對浪遇的排斥、打擊,反映了皇族與後族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烈鬥爭。梁氏在排斥異己的同時,還大力提拔乙埋的子弟為官,使其“並居近要,於是諸梁權日甚”,從而使梁氏母黨集團的力量進一步得到了加強。

    二、發動對宋戰爭梁氏母黨集團,在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日益激化的情況下,為了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大舉入寇宋朝邊境,窮兵黷武。

    公元1069年三月,梁氏向宋朝上表,請以塞門、安遠二寨換回綏州,宋神宗不許。四月,梁氏以此為理由,派兵進攻宋秦州,破劉溝堡,宋將範願戰死,損失士卒數千人。九月,又藉口宋神宗禁止宋邊民與夏民私市,致使夏國貨用缺乏,發兵攻打慶州,大掠人戶而還。閏十二月,梁乙埋親自率兵攻順安、綏平、黑水等寨(均在今陝西綏德縣境),圍綏德城(宋收復綏州,築城後改名綏德),由於綏州守將郭逵防守得法,未能攻下,夏兵只好撤退。

    公元1070年(夏天賜禮盛國慶元年,宋熙寧三年)五月,西夏再一次攻打慶州,大敗宋兵。八月,梁氏點集國中全部兵力,傾巢出動,深入宋環慶路,攻大順城、柔遠砦、準安鎮等地,慶州守將郭慶等領兵出戰,大敗陣亡。吐蕃董氈乘夏國空虛,率兵進入夏國西境,梁乙埋被迫退兵。

    公元1071年(夏天賜禮盛國慶二年,宋熙寧四年)元月,宋以知青澗城種諤為鄜延鈐轄,命諸將皆受種諤節制。種諤為了奪取宜農宜牧的夏人賴以為生的橫山地區,率領宋軍深入橫山要衝囉兀,並在囉兀之北大敗夏兵,同時派兵2萬築囉兀城(位於無定河邊,託定故縣北之滴水崖)。種諤在囉兀築城,派兵把守,等於在西夏的戰略要地,打進了一個楔子,使以梁氏為首的西夏統治集團感到恐慌,“自是夏人日聚兵為報復計”。

    種諤築囉兀城的同時,又派兵進築永樂川、嘗逋嶺二寨,分遣都監趙璞、燕達等“築撫寧故城,及分荒堆三泉、吐渾川、開光嶺、葭蘆川四寨”。種諤一連串的築城寨之舉,使梁氏集團十分惱怒。二月,梁乙埋調集十二監軍司的全部兵力發起反攻,攻順寧寨,圍撫寧,連敗宋軍,“於是新築諸堡悉陷,將士千餘人皆沒”,夏軍乘勝奪回了囉兀城。

    由於連年對宋戰爭,引起夏華人民嚴重不滿和階級矛盾的激化,在此情況下,梁氏被迫於五月遣使與宋議和。九月,派阿泥(蕃號官稱)嵬名科榮、呂寧(蕃號官稱)焦文貴由延州入宋,索取綏州,宋朝不許。第二年七月,夏宋議定,以綏德城外20裡為界,各立烽堠。

    (蕃號官稱)焦文貴由延州

    第六節宋夏永樂之戰與秉常復位 一、永樂之戰靈武之戰失敗後,總統五路的敗軍之將李憲不甘心失敗,向宋神宗“上再舉之策”。他鑑於靈武之戰分兵的教訓,建議這次會合各道軍隊,然後攻其必救之地。具體做法應該集中主力於涇原一路,然後邊進軍邊築堡障。“自西寧寨進置堡障,直抵鳴沙城(今寧夏中衛縣境),以為駐兵討賊之地,如此,則靈州不攻自拔,河外賊巢必可撲滅”①。另外一些大臣如種諤、沈括等則極力主張經營橫山,鞏固和擴大佔領範圍,並最終奪取橫山地區。種諤經營橫山的建議是從銀州築城開始,其次遷移宥州於烏延,然後再修築夏州、鹽州、會州和蘭州。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橫山強兵、戰馬、山澤之利,盡歸‘中國’,其勢居高,俯視興、靈,可以直覆巢穴”②。沈括經營橫山的建議,更為簡單明確,那就是在夏州西八十里築古烏延城。神宗表示贊同,派給事中徐禧、內侍押班李舜舉往相其事。由李稷負責兵餉糧運,又令沈括率兵同往經辦。禧至鄜延與沈括商議,改變主意,上疏請先城永樂。永樂接宥州,附橫山,距故銀州城25裡,北倚山,南臨無定河,三面皆絕崖而無水泉,種諤對此提出異議,認為築永樂城非計,但徐禧不聽。公元1082年(夏大安八年,宋元豐五年)八月,徐禧發蕃漢軍民用了14天的時間築完永樂城,賜名“銀川寨”。同時命曲珍率領800士兵戍守。徐禧、沈括、李舜舉等皆還米脂。因為永樂地處險要,西夏發兵以死爭之。“夏兵二十萬屯涇原北,聞城永樂即來爭”③。徐禧聞報,留沈括守米脂,自己同李舜舉、李稷赴援,及到永樂,夏兵傾國而來,禧以兵萬人,列陣於永樂城下,部將高永能,請乘夏兵尚未列好陣勢之時出擊,徐禧不聽。夏人以鐵騎(即著名的“鐵鷂子”騎兵)渡無定河,有人建議乘其“半濟擊之”①,禧又不聽。夏軍渡無定河,大敗宋將曲珍,將永樂城重重包圍。夏兵切斷水源,士兵絞馬糞汁為飲料,渴死大半。沈括、李憲聞訊趕來救援,因受夏兵的阻擊,無法到達。時天下大雨,夏人環城猛攻,永樂城被攻陷。

    這次戰爭,宋方損失慘重。“是役也,死者將校數百人,士卒、役夫二十餘萬”,連統兵主帥徐禧也不能倖免。“(徐)禧、(李)舜舉、運使李稷皆死於亂兵”②。

    這次戰爭之所以慘敗,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徐禧的妄謀輕敵和坐失戰機而造成。

    二、秉常復位秉常囚禁以來,梁太后為了緩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轉移國內人民視線,連年發動對宋戰爭,結果“歲賜”與“和市”兩絕,物價飛漲,老百姓因負擔無休止的兵役和徭役,不能進行正常生產(橫山邊民更是不敢耕種),生活飢寒交迫,對梁氏集團的倒行逆施極為不滿。在這種情況下,梁太后與弟梁乙埋商議,決定讓秉常於1083年(夏大安九年)閏六月,正式復位。

    公元1085年(夏大安十年)二月,梁乙埋死,其子梁乞逋自立為國相,繼續與梁太后結成死黨,把持著西夏最高軍政大權。這樣,梁氏集團與保皇勢力之間的鬥爭更加尖銳激烈了。

    公元1086年(夏天安禮定元年)七月,秉常卒,年26歲,廟號惠宗,墓號獻陵。

    十年)二月,梁乙埋死,其子梁乞逋自立為國相,繼續與

    第一節母黨梁氏擅權和對宋戰爭的繼續 一、梁氏擅權秉常因梁太后與乞逋內外用事,憂憤而卒。其長子乾順繼立,年方3歲,尊母梁氏為昭簡文穆皇太后。夏國軍政大權分別掌握在後族梁氏(梁太后及其弟梁乙埋之子梁乞逋)皇族嵬名阿吳和皇族仁多保忠等三大家族手中。由梁太后、梁乞逋總攬全國大權,嵬名阿吳和仁多保忠分掌兵權。三大家族互相傾軋,勾心鬥角,但左右政局的仍為梁氏家族。在梁氏家族中,尤其是梁乞逋專橫跋扈,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他以乾順母舅的身份,仗著“一門二後”的國戚關係,“獨專國政,日與中國(宋朝)抗衡,緣邊悉被荼毒”。他殘酷迫害秉常的親信大臣,甚至“潛謀篡奪,刑賞自專”。他的這些倒行逆施行為,引起了本族一些酋豪的不滿,與他同床異夢,離心離德。“梁氏擅權,族黨酋渠多反側顧望”。

    二、對宋沿邊諸州的攻掠梁乞逋鑑於統治集團內皇族與外戚之間的矛盾鬥爭日益激化,為了轉移矛盾,對宋沿邊諸州發動了一系列的掠奪性的戰爭。

    公元1087年(夏天儀治平二年,宋元祐二年)七月,梁乞逋矯乾順之命,派卓羅監軍司都統仁多保忠率兵攻涇原,遇宋涇原總管劉昌祚領軍阻擊,不戰而還。八月,梁乞逋命十二監軍司軍隊會合於天都山,同時相約吐蕃族首領阿里骨配合攻宋熙州(今甘肅臨洮)、河州(今甘肅臨夏西南)。阿里骨率兵15萬,圍攻河州,失敗。梁乞逋派軍數萬增援。與宋軍激戰,敗還。九月,又派仁多保忠率兵10萬,圍攻涇原,涇原總管劉昌祚臥病不起,知軍張之諫不敢出戰,仁多保忠命士兵焚廬舍,毀冢墓。慶州知州範純粹遣副總管率兵至曲律山,縱兵擊破党項族帳,斬首千餘級,俘虜老弱婦女數百人,仁多保忠聞訊後,急忙解圍而去。

    公元1086年(夏天儀治平三年,宋元祐三年)正月,梁乞逋率兵侵府州,被守將鉗宗翌擊敗。三月,又率兵襲擊德靜砦,被守將張誠擊退。四月,派兵攻塞門砦(今陝西安塞縣北),因聞宋兵攻石堡砦(今陝西志丹縣北),破洪川砦(今陝西靖邊縣西南)而被迫撤兵。七月,梁乞逋入侵蘭州,攻龕谷寨,殺宋軍數百人。

    公元1089年(夏天儀治平四年,宋元祐四年)二月,梁乞逋因國內饑荒,民不聊生,無法點集軍隊,於是派遣嵬名善哩貢馬請和。十一月,宋夏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議定夏歸還永樂之役的宋朝俘虜,宋將葭蘆、米脂、浮圖、安疆四塞給夏國。

    公元1090年(夏天祐民安元年,宋元祐五年)六月,梁乞逋攻佔質孤、勝如二堡,並將二堡毀廢。八月,夏派使者請求宋朝歸還橫山、蘭州以南的砦堡,宋哲宗答應了夏國的請求。

    公元1091年(夏天祐民安二年,宋元祐六年)四月,梁乞逋髮兵10萬,攻熙河通遠軍,圍定西城,毀沿邊所築護耕七堡,殺掠居民以千計。八月,梁乞逋攻打宋土門堡(今陝西安塞縣北),殺鄜延都監李儀。接著,又派兵攻打涇原、懷遠砦(今寧夏固原縣南),圍城5日而去。九月,梁乞逋髮兵15萬,揚言要攻環慶、鄜延等路,實際上攻打河東路的麟州、府州一帶,殺掠蕃漢居民,驅擄牲畜,焚燒廬舍。諸砦守將皆不敢與戰,惟橫陽堡守將孫貴,多次以奇兵襲擊獲勝,迫使夏軍撤退。

    在梁乞逋入侵宋朝邊界的同時,河西塔坦利用西夏空虛,率部襲擊賀蘭山以北的羅博監軍司(指白馬強鎮監軍司、駐地婁博貝),劫殺人戶千餘,掠牛羊孳畜萬計。梁乞逋聞訊急忙回師救援。十一月,宋環慶經略使章楶(jie音節)命都監張存率兵入韋州(在內蒙古河套東部),攻安州川、霄柏川諸處,蕃部被殺者千餘人”①。

    公元1092年(夏天祐民安二年,宋元祐七年)正月,梁乞逋在遼大將蕭海里駐兵宋北部邊境、對宋起牽制作用的情況下,派兵攻綏德城,以重兵壓涇原境,大肆擄掠50餘日而還。

    三月,梁乞逋於韋州靜塞軍司點集軍隊,打算進攻環州、慶州。環慶四路經略使章楶偵知夏國邊砦每砦不過800餘人,而且人馬羸瘦,不堪一擊,命大將折可適率涇原騎兵8000人,進攻韋州(內蒙古河套東部),夏兵大敗而逃。死首領2人,士卒死傷無數,喪失甲馬千計。

    七月,梁太后為了挽回敗局,企圖大舉攻宋,為了得到遼的聲援,派遣使者請求出兵協助攻宋,遼道宗不許。

    十月,梁太后親帥10萬大軍,進攻環州和永和諸塞,圍城7日,不克而退兵。知慶州章楶在梁太后將攻環州之時,命驍將折可適率領1萬精兵潛伏於洪德砦,切斷夏軍退路。當梁太后軍路過洪德砦時,促不及備地遭到伏兵的襲擊,夏軍大敗,梁太后幾乎被活捉,人馬死傷不可勝計。

    公元1093年(夏天祐民安四年,宋紹聖元年)四月,梁乞逋一面遣使謝罪請和,一面乘宋沿邊無備,縱兵分道進犯延、鄜二州,大掠党項熟戶而去。

    三、梁氏的敗亡梁氏統治集團憑藉著手中的權力,不斷髮動對宋戰爭,使宋夏兩國邊界人民飽受戰爭災難,“悉被荼毒”。梁乞逋每得宋朝歲次金帛,就在眾大臣面前誇耀道:“嵬名家有如此功否?中國曾如此畏否?”同時為了美化對外戰爭,給自己臉上貼金混淆視聽,自我誇耀道:“吾之連年點集,欲使南朝懼吾,為華人求罷兵耳”!群臣因害怕他的權勢,敢怒而不敢言,只好聽之任之。梁乞逋自恃功高,“潛謀篡奪”①,連梁太后都不放在眼裡,這就必然要加深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的激化。環慶之戰,梁乞逋請求將兵出戰,梁太后不許,從而引起了梁乞逋心懷不滿,矛盾逐步發展到白熱化。

    公元1094年(夏天祐民安五年,宋紹聖元年)十月,梁乞逋的“叛狀益露”後,大首領嵬名阿吳、仁多保忠、撒辰等率兵出其不意地將其逮捕處死,並殺了他的全家。

    梁太后處死了梁乞逋後,獨攬夏國軍政大權,繼續入侵宋朝邊境。

    公元1096年(天祐民安七年,宋紹聖三年)二月,梁太后鑑於宋朝罷諸邊劃界,派兵攻綏德城東面的義合堡,大掠而還。三月,派兵數萬圍塞門砦,相持數日,因聞鄜延經略使派兵增援,只好撤兵。八月,派兵入侵宋德靖、寧順二砦,因中涇原宋將張蘊的埋伏而大敗,損失士兵數百人。

    十月,梁太后以夏宋連年劃界未定,夏國“於境內立數堡以護耕,而鄜延出兵悉行蕩平,又數入界殺掠,華人共憤”①為藉口,親率50萬人馬,分三路入寇。東自黑水、安定堡(今陝西子長縣西北),西自順寧、招安砦(今陝西安塞縣西北),中自塞門、龍安砦(今陝西安塞縣西北),大舉入侵鄜延路。梁太后意欲首先以重兵攻下延州,然後南掠鄜州。見延州防備固若金湯,於是轉攻金明砦。梁太后與其子乾順親自指揮督戰,宋軍大敗,金明砦被攻佔。宋兵2800人,除5人逃脫外,其餘全部戰死或被俘,“城中糧五萬石、草千萬束皆盡”②。即被夏兵搶運走。

    公元1097年(夏天祐民安八年,宋紹聖四年)四月,宋知渭州章楶會合熙河、秦鳳、環慶、鄜延四路軍隊,在葫蘆河川修築城堡,以便控扼有利地形,阻止夏國南侵。梁太后聞訊,急忙派兵前往襲擊,被章楶率兵擊敗。修築完畢,賜名“平夏城”(今寧夏固原縣北)。由宋將郭成率兵防守。宋修築平夏城後,接著又於沿邊要害之地繼續修築了一些堡塞。如熙河守將王文鬱等築汝遮為安西城,知太原孫覺築葭蘆城,等等。由於這些相繼進築的城堡多為沿邊膏腴之地,因此,引起夏國党項貴族酋豪和漢族地主的議論紛紛。他們製造反宋輿論道:“唱歌、作樂田地,都被漢家佔卻”。

    “(宋人)奪我飯碗”①梁太后見有機可乘,於是準備點集全國軍隊,奪取這些地區。

    公元1098年(夏永安元年,宋元符元年)十月,梁太后為奪取宋進築的沿邊堡塞,與乾順計議道:“平夏視諸壘最大,郭成最知兵”②,兵法攻其堅則瑕自破。於是選擇平夏城作為攻堅目標。梁太后親自將兵40萬,自沒煙峽迅速趕赴平夏城,聲勢浩大,連營百里。梁太后命用夏國建造名曰“對壘”的戰車攻城。每次使用百輛,載數百人,填溝壕而進,飛石激火,晝夜不息。圍城13晝夜,死傷1萬餘人。由於宋將郭成守城有方,未能攻破。一夕,忽起西北風,吹折戰車,夏兵不戰自潰。梁太后率領殘兵,“慚哭嫠面而遁”③。

    公元1099年(夏永安二年,宋元符二年)乾順年滿16歲,按理應該讓他親政。但“梁氏專恣,不許主國事”④。遼道宗對梁太后一向十分厭惡。梁氏曾多次派使者向遼請求援助,都未允諾。加上夏所上表章往往出言不遜、流露了

    第四部分:任氏後黨

    第七節任得敬分裂夏國 一、任得敬竊取夏國軍政大權任得敬原是宋朝西安州(今寧夏海原縣西)通判。夏兵攻西安州,他率領軍民投降,被任命為權知州事。公元1137年(夏元德三年)四月,任得敬為了在政治上向上爬,將年方17歲的女兒喬裝打扮,獻給乾順為妃,被提升為靜州防禦使。接著,為了讓其女晉升為皇后,不惜賄賂芭裡祖仁,讓他在乾順面前盛讚任妃的賢德,不久,其女果然被立為後,得敬則被提升為靜州都統軍。公元1140年(夏大慶元年)十二月,任得敬因鎮壓哆訛等領導的番部起義有功,被授為翔慶軍,封西平公。

    公元1147年(夏人慶四年)五月,任得敬上表請求入朝,妄圖掌管中樞權力。御使大夫熱辣公濟進諫道:“從古外戚擅權,國無不亂,得敬雖屬懿親,非我族類,能保其心不異乎”①?中書令濮王仁忠也認為不可。因此,仁孝沒有表示同意其入朝。但任得敬並未因此罷休,他用金銀珠寶賄賂晉王察哥,察哥果然向仁孝進言,讓他入朝。公元1149年(夏天盛元年)七月,得敬被任命尚書令,不久升為中書令。

    公元1156年(夏天盛八年)察哥死,任得敬晉升為國相,從此大權獨攬,無所顧忌。他千方百計地發展私人勢力“廣植私黨”②。第二年六月,以弟得知為南院宣徽使,得聰為殿前太尉,得榮為興慶府尹,侄純忠為樞密副都承旨。族弟任得仁為南院宣徽使。這樣,以任得敬為首的任家黨已經形成。他們竊據夏國軍政要職,濫用職權,賄賂公行,為所欲為,引起群臣的憤懣。

    公元1160年(夏天盛十二年)三月,任得敬進一步逼仁孝封他為楚王,出入儀仗如同皇帝。公元1165年(天盛十七年)五月任得敬準備進一步篡權,提出“欲以仁孝處瓜、沙,己據靈、夏”。於是,“役民夫十萬,大築靈州城,以翔慶軍司所為宮殿”①。任得敬的所作所為引起了眾大臣的不滿。御史中丞熱辣公濟上疏彈劾任得敬“專恣日甚”,“擅權寵作威福”,請及早罷斥,“得敬怒甚,欲因事誅之”②。

    二、任得敬分裂夏國及其失敗公元1170年(乾祐元年)五月,任得敬進一步脅迫仁孝分割夏國,仁孝被迫將西南路及靈州羅龐嶺劃分給任得敬。並派左樞密使浪訛進忠,翰林學士焦景顏去奏報金國,代得敬請求封冊。金世宗徵求群臣意見,尚書令李石等認為“事系彼國,我何予焉,不如因而許之”。但世宗以為不可。他說:“有國之主,豈可無故分國與人,此必權臣逼奪,非夏王本意”③。於是拒絕冊封,退還貢物。八月,任得敬因遭金國反對,便秘密派人與南宋四川宣撫使虞允文取得聯絡,相約夾攻金人。虞允文所派的密使被夏兵捕獲。仁孝發覺任得敬圖謀不軌,“疑其有異”於是在金朝支援下,命弟仁友等立即逮捕任得聰、任得仁等。同時,又用計將任得敬及其黨羽捉拿歸案,“得敬以謀篡伏誅”④。

    任得敬分裂夏國的陰謀失敗後,仁孝任命斡道衝為中書令,不久又升為國相,夏國也因此轉危為安。

    三、任得敬分裂夏國的原因及其與沒藏氏、梁氏專權的異同任得敬分裂夏國是西夏曆史上的大事件。它的出現並非偶然,是崇宗乾順以來推行“尚文重法”以儒治國路線方針所招致的後果。“尚文重法”固然可以促使西夏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党項族的文化水平,但隨著西夏封建生產關係的發展,党項人漢化的加深,党項貴族也就日益“以奢侈相高”,貪圖安逸享受,逐漸失去昔日“俗習功利,尚忠勇”①,能騎善射的武風,變成一個文弱的統治者,從而使夏國統治力量削弱,給任得敬這樣的漢人軍閥擁兵分國以可乘之機。

    從性質上看,任得敬分裂夏國,與沒藏氏專權、梁氏專權,雖然同屬外戚干政,都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鬥爭,但如果將兩者進行比較分析,則有以下三點不同之處。其一,諒祚統治時期的沒藏氏專政,與秉常統治時期的梁氏專權,是屬於党項族內皇室集團與後族集團之間的矛盾鬥爭,而這次以仁孝為代表的統治者,同“非我族類”②的以任得敬為代表的任家黨之間的鬥爭,多少體現了党項貴族同漢族官僚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番漢聯合統治內部番漢之間的矛盾;其二,無論沒藏氏還是梁氏,均是利用“孤童幼弱”去竊取軍政大權的。而任得敬分裂夏國是利用仁孝的忍辱退讓,軟弱可欺;其三,無論沒藏氏和梁氏擅權,均有母后做靠山。而任得敬專權分國,太后任氏,不但未予支援庇護,相反,曾多次進行勸止。“得敬恃權,多行不法,太后屢戒不聽,且以盛滿為憂”③。並因為憂傷過度而卒。

    總之,透過對任得敬分裂夏國事件的分析,不難看出仁孝時期雖然西夏社會經濟文化十分昌盛繁榮,但此時的統治階級已經從進取走向保守,軍事力量開始變弱。党項貴族日益走向腐化墮落,在其繁榮昌盛的背後,隱藏著種種危機。

    四、對仁孝的評價仁孝即位初期,雖然由於自然災害和西夏農、牧主對人民封建剝削的加重,激起了哆訛等領導的番部起義,但仁孝卻能及時接受起義教訓,採取了諸如放糧賑饑、減免租稅等安撫措施,從而使社會矛盾得到緩解,有利於西夏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採取安撫措施的同時,仁孝繼續推行“尚文重法”的立國方針,內興改革,外和宋金,振興文教,崇儒學,禁奢侈,釐定法律。使夏國“典章文物,燦然成一代宏規。蓋幾軼遼、金而上下之矣”①!這些,我們應當充分肯定。

    至於任得敬分割夏國,仁孝不能辭其咎,因為這與仁孝的一再忍辱退讓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

    總之,仁孝是西夏曆史上一位值得充分肯定的歷史人物。

    隱藏著種種危機。

    四、對仁孝的評價仁孝即位初期,雖然由於自然災害和西夏農、牧主對人民封建剝削的加重,激起了哆訛等領導的番部起義,但仁孝卻能及時接受起義教訓,採取了諸如放糧賑饑、減免租稅等安撫措施,從而使社會矛盾得到緩解,有利於西夏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採取安撫措施的同時,仁孝繼續推行“尚文重法”的立國方針,內興改革,外和宋金,振興文教,崇儒學,禁奢侈,釐定法律。使夏國“典章文物,燦然成一代宏規。蓋幾軼遼、金而上下之矣”①!這些,我們應當充分肯定。

    至於任得敬分割夏國,仁孝不能辭其咎,因為這與仁孝的一再忍辱退讓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

    總之,仁孝是西夏曆史上一位值得充分肯定的歷史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如何讓肌膚變得緊緻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