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笑看風雲史

    瀉藥,這個問題其實就有誤區的。雖然日不想承認但事情就是如此,韓寒說大人的世界裡只認利益小孩子才分對錯。就如歷史上就有許多歷史人物無法一時間判定對錯一樣!周公恐於流言日,王莽謙遜未篡位時。這句話我就不用多解釋大家應該都能瞭解對不對?這樣的例子還很多的,如袁世凱若是沒有稱帝評價估計不會比孫中山低,有時候會有部分歷史學家為其翻案就說明了一切。還有汪精衛汪先生一開始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就是做為熱血餓進步青年去刺殺大清朝的攝政王的,若是他當時不清政府給殺了那麼會不會在歷史評價當中可比譚嗣同呢?

    李善長的功勞在於內政,而非戰爭和機智。他的的作用堪比漢之蕭何,可惜那句飛鳥盡良弓藏,野兔死走狗烹。就是最真實的寫照!他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客,歷史評價起碼是三七開,功大於過

  • 2 # 歷史密探

    明朝開國名將,李善長和劉伯溫是比較著名的兩位文臣,貢獻都很大。李善長作為最早跟隨朱元璋的老一輩無產階級功臣之一,對朱元璋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最後還是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作為開國丞相,李善長少讀書有智謀,策事多中。元末迎謁朱元璋,從下滁州,為掌書記。拜右相國。洪武初任左丞相,封南韓公。四年致仕。在這樣順風順水的政治生涯中,李善長是朱元璋最先禮賢下士的那批人。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更是對李善長委以重任,賜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但是俗話說,這丹書鐵券是不祥之兆,雖然李善長為朱元璋一生做出了很大貢獻,但還是因為胡惟庸案被牽扯其中,導致全家被滅門,可見,這免死金牌對於朝廷是沒用的。

  • 3 # 教師枕上書

    哪裡有什麼忠奸之分。符合朱元璋利益的,便是忠臣。反之,則是奸臣。

    從古至今,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人,都是精英。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對於朱元璋來說,從前的他,還能夠掌控的住,但是隨著權力越來越大,野心便也就慢慢的膨脹,這個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人總是得隴望蜀,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於是慢慢的開始結黨,這不是他一開始所願意的。但是身為宰相的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算他起初一次兩次的拒絕,但是總有人來找他,更有藉著工作的名義,他如果一丁點不接受,那麼他的工作將如何開展。不要說要學海瑞、于謙,那都是萬年青草,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

    所以只有選擇接受,於是慢慢的就收不住手了。再加上朱元璋是一個極度仇恨官員和富人的人,如果不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父母就不會死,所以他將這種恨轉嫁到了自己的臣子。於是才會有明朝的官俸是歷朝歷代最低的。就連堂堂的二品兵部尚書的年俸才只有152兩銀子。

    作為文人,李善長無疑是有才的,但無疑文人又是高傲的。作為自尊心極強的朱元璋,別人寫詩誇他,因為詩中有他所認為的嘲諷,便將人家殺了。李善長的傲氣,估計朱元璋離的八丈遠都看的到。

    碰上朱元璋這麼個嗜殺的人,所以李善長的悲劇註定了,只能是死路一條。

  • 4 # 怪人童心

    對於李善長,他不奸,他之所以有那樣的結局,完全是被胡惟庸拉下水的。其實他也是個忠臣,他也沒什麼大的過錯,本來不擅長表達的他,本來就得了一個後勤部長的工作,而且他自己也是盡心竭力,最終被朱老闆授予了第一功臣,而且也是開國六公爵中唯一的文臣。朱元璋也曾說過李善長就是我的“子房”(張良),可見李善長工作表現的相當的出色,後來李善長當然也是有點貪財,但是他並沒有肆無忌憚,

    只是生活上顯得富裕了,也沒有利用自己的身份去拉攏勢力,這也充分的說明了李善長並沒有非分之想,只想享受餘生,沒辦法,碰到了一個愣頭青胡維庸,又攤上一個兇殘的老闆,結局就是慘。

    怪人胡說多謝點評!

  • 5 # 阿慶還是阿慶

    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號稱朱元璋的蕭何,成為明朝開國六公之首,從歷史來看,他很明顯是個忠臣,他忠於的物件只有一個,那就是朱元璋。

    但是歷史上多有品評他為奸臣最後才被朱元璋下令殺頭的。這裡我們簡單的說一下,主要是李善長的性格弱點造成的。

    首先,李善長從最早跟隨朱元璋之後,始終堅持跟著他,從來沒有變心過,即便朱元璋的乾爹郭子興想要用李善長,他也始終沒有答應。明朝之後,他位居六公之首,但是朱元璋交代的事情,即便他已經六十多歲,依然做的很認真,深得朱元璋的心,可見其忠。

    李善長權利意識太強。自從明朝建國後,他被封六公之首,就南韓公,按照歷史各朝代的規矩,多是要有所推脫婉拒的,但是他當仁不讓。當了左丞相後,自己任用的人,即便犯了錯誤也要保護,有人衝撞了自己就睚眥必報,也為他的後來埋下了伏筆。

    李善長搞拉幫結派。大明建國後,浙江人和淮西人多,李善長成為淮西人之首,後來他推薦的大量人員都是淮西人士,明顯搞黨派的嫌疑。包括後來導致他被殺的胡惟庸也是經過他的推薦才被朱元璋任用的。

    李善長老了的時候有點老糊塗。胡惟庸起初想造反,要找李善長尋求支援,起初李善長是堅決拒絕的,但是後來他的弟弟也被拉入胡惟庸集團,他說,我老了,等我死了隨便你們怎麼搞。這擺明了是一種預設和縱容。作為朱元璋的最親密的戰友,他卻沒有及時制止和彙報,可見他的糊塗和觀望態度。

    朱元璋之所以殺李善長,更多的是因為他太熟悉李善長這個人了,他知道李善長知道自己想殺李善長。為什麼呢?朱元璋無法容忍留下一個如此聰明的人給自己的孫子,尤其這個孫子還很文弱的情況下。所以朱元璋始終也在容忍李善長,李善長後來也在小心處世。但是正是他跟胡惟庸的那句話,最終在朱元璋無法忍受的時候斷送了李善長的性命。

    所以,李善長不但是朱元璋的忠誠,更是協助他建立大明王朝的重要臂膀。有了他,朱元璋才沒有後顧之憂,有了他,大明才有了後來的一系列政治體系。

  • 6 # 老梁說歷史

    看到這個問題,我真的是又想罵朱元璋了,李善長,大明朝的開國第一功臣,甚至連明太祖朱元璋自己都感嘆道李善長對他所起的作用簡直比肩漢代丞相蕭何了,但是最終卻,唉,全家老小七十餘人全部被處死了,就連那所謂的“免死金牌”都屁用都沒有了。

    李善長,明開朝功臣,在朱元璋剛開始還非常弱小的時候投奔朱元璋,一輩子開始給他操心操力,並多次伴太祖皇帝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朱元璋開始也是毫不虧待他,各種各樣的稱號啥的,以及又是加官進爵,又是賞下銀兩布匹,反正當時的他那絕對稱得上是位極人臣了。

    (朱元璋)

    甚至當時朱元璋親自還賞賜他鐵卷,上面標識免他兩次死刑,免他兒子一次死刑的承諾。但是最後還是屁用沒有,已經退休的李善長,只因說錯一句話,就認定與胡惟庸謀反有關聯,全家老小,近乎全部給處死了,76歲的李善長也不例外。可悲,可惜。

    (胡惟庸)

    話說他真的有謀反之意嗎?那所謂的說錯了的一句話,也只不過是下人的屈打成招而已,再說他已經是位極人臣 了,就算再謀反又還能到什麼地位呢?他有那個必要去冒那麼大風險做如此吃力不討好的事嗎?只能說可惜,遇主不淑,未能功成身退而已。所以我認為他絕對是算不上奸的,相反他的忠心和功勞也是有目共睹的。

  • 7 # 青言論史

    李善長,字百室,和那個時代很多的名人一樣,也是安徽定遠人。和那些靠儒家四書五經安身立命、博取功名的傳統士子不同,打小就聰明的李善長讀的不是儒家經典,卻對《韓非子》這種法家書籍很感興趣,而且料事極準,頗有點小諸葛的意思。

    李善長

    朱元璋

    這一席話說到了朱元璋的心坎裡,朱元璋決定把李善長當做自己的諸葛亮。在朱元璋的大營中,李善長是大總管:參謀軍士、發放糧餉都是他的活,還要負責接見來投靠的人才,並推薦其適合的崗位,儼然將參謀長、後勤部長、組織部長集於一身。

    朱元璋幹得這麼好,自然有人眼紅,首當其衝的就是他的老丈人郭子興。郭子興不僅要奪朱元璋的兵權、關朱元璋的禁閉,還要挖朱元璋的人才,李善長就是他第一個要挖的人才。儘管主公被關,情況似乎不利,但是李善長堅決地拒絕了郭子興。不久朱元璋被放了出來,因而更加信賴這位患難與共的好兄弟。

    李善長不僅是一位好的大總管,指揮打仗也不含糊。朱元璋駐紮在和縣的時候,發兵去進攻雞籠山,大本營只有很少的人在李善長的統領下留守。得知朱元璋老窩空虛的元軍就想過來撿個漏,沒想到被早就做好準備的李善長以逸待勞,全軍覆沒。

    當然,李善長的本事還是主要在出謀劃策上。在朱元璋獲得水師以後,他力主渡江攻佔採石磯,而後以此為跳板進攻南京、鎮江。在朱元璋初步獲得了以南京為中心的一片根據地以後,由於他還要負責其他的南征北戰,不太有時間管理民生,因此實際上這片土地的真正治理者是李善長。李善長充分發揮了他的管理學和經濟學才幹,他參照元代的制度但又不完全照搬,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修訂了很多德政,讓飽受苦難的人民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政府財政卻也收穫頗豐。

    李善長的能力不僅體現在對下,在面對領導的時候他也能做到不卑不亢。剛渡江的時候,朱元璋想要用嚴刑峻法來約束百姓,遭到了李善長的堅決反對。朱元璋問:“我的法令裡面需要連坐的只有三條,夠不錯了吧?”李善長則表示出了謀反以外其他都不應該連坐。朱元璋想想也有道理,就叫他和劉基一起制定律法,這就是《大明律》的藍本。

    劉基

    李善長雖然沒有上陣指揮過什麼像樣的大仗(和縣那場仗相比其他戰役只能算小打小鬧),但是從大政方針的制定到國計民生的安撫,都無不有著他的心血。朱元璋非常清楚李善長的功勞,在他自立為吳王的時候就封李善長為宣國公,稱帝后又授予了他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等榮譽頭銜。朱元璋出去巡視的時候,京城大小事務都由李善長打理。不僅如此,整個明代的官制、禮制,以及各類大型活動都由李善長主持,他也是明帝國的第一位丞相。在朱元璋論功行賞的時候,李善長被認為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在他的嘉獎令裡,朱元璋將他比作了西漢開國元勳蕭何,而李善長也確實比得上蕭何。

    蕭何

    只是李善長雖然在才能上可以與蕭何、諸葛亮比肩,但在個人品德上卻與這二位相去甚遠。看起來一副忠厚長者模樣的李善長其實內心非常善妒而刻薄。同事稍微有點越權而讓他不舒服的,他就找個理由把人家給趕走。而作為朝廷中淮西人的老大,他與朝中另一大集團浙東集團的老大劉基不僅沒有和諧共處,還大搞摩擦,最後把劉基擠走了事。不僅如此,位極人臣的李善長仗著自己有免死鐵券,非常肆意妄為,讓皇帝朱元璋都感到有些不爽,只是隱忍不發。但是“老子英雄兒好漢”,李善長的兒子也學老子,朱元璋就就不客氣了。儘管這位公子是朱元璋的女婿,朱元璋還是以不敬的罪名削掉了他一千八百石的俸祿。

    這一舉措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李善長決定急流勇退,告老還鄉。但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邊來”,樹大招風的李善長想要徹底與世無爭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他還是整個淮西老鄉在朝中的代言人。不久,胡惟庸案發,作為胡惟庸的侄女親家李善長很幸運的躲過一劫,還被退休返聘去負責御史臺的工作。

    胡惟庸問斬

    但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五年之後,有人告發李善長的弟弟一家都是胡惟庸的同黨,朱元璋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沒有殺他們,只是流放到崇明。不知是老糊塗還是覺得處罰過重的李善長沒有進宮謝恩,這讓朱元璋對他的意見更大了。又過了五年,七十七歲的李善長可能是真的糊塗了,竟然借了三百兵丁去給自己修房子。忍了他很久的朱元璋終於抓住機會,又舊事重提地把他弟弟一大家拎出來審理。結果一審就出了大問題,李善長被指控默許胡惟庸謀反,並被許諾事成後封王。被定罪為大逆不道的李善長很倒黴的又碰到彗星,欽天監的人說是要“移大臣”,李善長也就理所應當地被砍頭,全家七十多口無一倖免,甚至連駙馬爺和公主都被罰到江浦幹苦力,只有兩個公主生的皇外孫沒有受罰,但也被剝奪了承襲爵位的權利。

    李善長墓地遺址

    李善長之死基本已經坐實了是冤案,這一點在當時就有大臣向朱元璋當面指出,而且朱元璋也沒有任何表示,甚至都沒有責罵那位大臣。而縱觀李善長的一生,可以以明代建立作為分水嶺:建國以前,他是為國事軍務殫精竭慮的優秀總管,儘管長期身居幕後,但是誰都知道如果沒有他無私奉獻明代的建立幾乎是不可能的;建國以後,逐漸走到臺前的李善長被南京城內的燈紅酒綠麻痺了,而集中精力搞小團體、地域黨的他終於也毀在了自己的老鄉手裡。這也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悶聲發大財才是最好的。”當一個幕後英雄其實很好,反倒是在Sunny下呆久了,沒見過太強亮度的眼睛會受不了。

  • 8 # 瓦國小玖

    其實就是人心的問題,剛開始大家一起創業,各施所能有著共同目的,人心往一處使勁,等到創業成功就開始想著建立自己的利益,董事長想要儲存自己的利益開始整治各位股東,每個股東也想儲存自己的利益,沒什麼忠奸可言!用現在的一句話說,合夥做買賣到最後都要散夥!

  • 9 #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很多人問:李善長和劉伯溫,到底誰更牛逼一點?

    大部分認為是劉伯溫,他是浙東集團的首領。而李善長呢?他是淮西集團的首領。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淮西集團一直碾壓浙東集團。

    比如劉伯溫的結局就與淮西集團有關。

    李善長是誰?他是朱元璋的蕭何,朱元璋的兒女親家。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有三個本事,史料記載: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

    這句話裡包含了三層意思:1、李善長懂謀略,2、李善長懂管理,3、李善長懂決斷。普通人能有一者就不錯了,而人家李善長三者兼有。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李善長最大的本事是會說話,是不是沒想到?

    不過,他發跡前其實就是個普通人,跟你我一樣,一張嘴巴兩隻眼睛。但是普通沒關係,遊戲嘛,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在哪個動盪的時代,天下紛錯,人心惶惶,每個人都不知過完今天,明天是怎麼樣的?

    李善長呢?他並不著急,而是躲了起來,洞察天下時勢。說的那麼高深,其實就是每天思考:跟誰有肉吃呢?

    思來想去,他發現了一個人:朱元璋。你猜不到的是,彼時的朱元璋才25歲。7年後,朱元璋才遇到了劉伯溫。

    你更想不到的是,李善長雖然多少讀過幾本書,但其實學歷並不高。不過這也是看跟誰比,比如朱元璋本來就是個半文盲。只要認識幾個字,在他看來就是知識分子。

    所以李善長去面試時,朱元璋麾下連個寫文書的都沒有,估計文書上滿滿都是錯別字,正缺一個辦公室文員。如果是這樣的話,故事也就結束了。可是你要知道老闆的名字叫朱元璋,這傢伙一定是被嚴重低估的角色。誰被抬高了呢?劉伯溫。

    在面試時,朱元璋問了一個非常有難度的問題:如何才能讓天下安定呢(四方戰鬥,何時定乎)?

    這是個極其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仔細琢磨你會發現怎麼回答都是錯。

    那麼李善長是怎麼回答的呢?很顯然他做足了功課,他說了三個字:學劉邦。如果只有這三個字的話,也只是普通水平。隨即李善長說了下半句:您老家濠州離沛縣不遠,所以您身上有王氣。

    妙哉。

    有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如果讓人聽的舒服就是好答案。

    還記得鬼谷子說的嗎?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還不瞭解具體情況的時候,要圓潤的說話。如果瞭解情況,則可以給予具體的策略。

    彼時的李善長如果像你我一樣,絮絮叨叨說一大堆,結果一定是錯的。為什麼?彼時朱元璋還在給郭子興打工呢,而他的勁敵張士誠、陳友諒也都還不成氣候。

    所謂聰明人,一定是個善於審時度勢的人。在朱元璋把自己當成劉邦時,李善長又何嘗不是把自己當成蕭何的呢?

    讓自己成為蕭何,成為王的男人,是李善長給制定的職場目標。我們前面說過,李善長是懂謀略的,而且他一直是朱元璋的高參。很可惜,很多人覺得這個人叫劉伯溫。史料寫的很清楚:

    為參謀,預機畫,主饋餉。

    李善長一兼多職,既是智囊,又是管理,還幹後勤工作。行政財政一把抓,而且其實幹掉還不錯。

    一個人工作做的好,必然是有人來挖牆腳的,這個人叫郭子興,朱元璋的老丈人。創業一輩子,卻始終沒幾個能幹活的人,老人家忽然覺得李善長不錯,就想高薪挖牆角。

    當然了,表面看起來是挖牆腳,其實是想孤立排擠朱元璋。是啊,英雄不怕出身太單薄,可是朱元璋依然還是個打工的。

    這時候,我相信很多人看見董事長親自來挖人了,肯定屁顛屁顛走了。可是李善長呢?

    李善長傻嗎?高薪高管不做,給一個被排擠的部門經理打工?李善長不傻,他是懂得審時度勢的人。郭子興雖然是董事長,但是跟他乾沒前途。雖然跟朱老闆混,經常工資都發不起,但是職場本來就是一場投資,就像歌裡唱的那樣:

    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

    這就好比鬼谷子說的:有利於善者,隱託於惡,則不受矣。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是有好處的,但是裡面有禍患,所以不能接受。

    歷史證明,李善長是對的,因為郭子興沒幾天就掛了。面對著別人挖牆腳,李善長居然沒走,如果你是朱元璋,你會怎麼辦?

    史料記載:太祖深倚之。就像歌裡唱的那樣:

    我今生還在等一世,就只能有一次的認真。

    有時候,在職場上單單忠心是不夠的,李善長其實是可以做事的。朱元璋在外幹架,李善長在家看家。朱元璋帶兵,李善長嚴肅軍紀。朱元璋當大元帥,李善長當帥府都事。朱元璋稱吳王,李善長為右相國。

    這一對CP組合,其實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李善長就是朱元璋的諸葛亮。整個明帝國初期的參謀、軍紀、法律、經濟幾乎都是李善長一手操辦的。

    所以封賞中,善長位第一,制詞比之蕭何。在整個大明朝,不僅是朱元璋,所有人都認為李善長就是蕭何。大明王朝的第一任宰相自然就是李善長。

    如果故事從這裡結束,會是一出喜劇。可是有一個人不同意,誰呢?你猜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慾是無窮無盡的。

    李善長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劉伯溫。為什麼要幹掉劉伯溫呢?大家一起手牽手,心連心不挺好嘛?

    看官,一個人如果沒有權力倒也罷了,但凡有了權力,就會奮不顧身的想要更大的權力。

    李善長是個牛人,但是牛人也是人。幹掉劉伯溫符合他的利益最大化,為什麼不幹?即便劉伯溫辭職歸鄉了,李善長的心腹胡惟庸還是送他去了西天。

    這件事,李善長居然安然無恙。

    後來胡惟庸作亂,李善長居然還是安然無恙。

    朱元璋難道是傻子嗎?不是,他在等機會。

    十八年,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太祖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李善長沒有表示感謝,太祖因此懷恨在心。

    李善長的好日子結束了,不斷有人告發李善長牽連胡惟庸案,圖謀不軌,最終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一併處死。

    對,最後的大BOSS,其實是朱元璋,他一直在等機會,不管是李善長、劉伯溫還是胡惟庸,都只是朱元璋的棋子而已。

    至於李善長是忠是奸,其實他只是被朱元璋利用的棄子而已,早已身不由己。

  • 10 # 漩渦鳴人yy

    是一個忠臣,但是可惜的是太過於重視兄弟情義,太過於迷戀自己手裡的權利,晚節不保。

    我們去看整個朱元璋起家的過程,會發現他的那一幫從淮西開始,一直幫著他打天下的兄弟,可以說是他最鐵桿兒的底子,在這裡面李善長是這些人的頭,可以說朱元璋如果不在,所有人都聽李善長的話。

    與此同時,李善長的定位有點類似於劉邦的蕭河,這個人在內政方面的治政能力,以及對於朱元璋的作用,可以說無人可以替代,朱元璋打天下可以沒有誰打可以沒有常遇春,可以沒有湯和,但是絕對不能夠沒有李善長。

    他又為什麼會晚節不保呢?大家知道一件事情,恐怕就不會認為李善長死得冤枉。

    這個人有才能,只是這樣一個人沒有文化,反倒是他最大的一個軟肋,或者說一句實話,這個人就是被民間小說裡面那些兄弟情義或者是那些演義裡面所說的那些小事兒給羈絆住的手腳,註定的,這個人悲劇的結局。

    這麼一個有才能的人,實際上並沒有讀過多少書,他的作用只不過當時朱元璋想找一個能夠寫字兒的傢伙,這個人屁顛兒屁顛兒過去了,然後告訴朱元璋說我能寫字,而且我告訴你你想學劉邦是不是我幫你我成為你的蕭和大家一起打天下,怎麼樣。

    但是說實話,歷史上面可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記得劉邦這個人,後來當了皇帝以後,幹了什麼事情,殺功臣!

    我問一句,如果說你知道劉邦這件事情,而且幫助朱元璋這個原先的乞丐當了皇帝以後,你第一反應是什麼東西?

    兄弟情義在那裡擺著,但是架不住權利的誘惑,你說是不是?朱元璋自己都成立了錦衣衛,這個時候對於這批老臣,對於這一批原先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人,文化程度不高,天天整天惹是生非,能怎麼辦?

    李善長可以說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什麼呢?大家一起抱成一個團,互相取暖,只要這個勢力夠大,只要在朱元璋身上能夠套出更多的情誼。大家都是安全!畢竟朱元璋這個人不可能把所有人全部殺乾淨,除非朱元璋不想當皇帝,或者說他想放棄這個天下才會幹這樣的蠢事。

    長此以往下去,李善長覺得再怎麼鬧下去不行,我快精神分裂了,因此選擇推薦一個人叫胡惟庸,頂替了他的位置,胡惟庸是他的門徒。他透過胡惟庸,也可以間接地控制整個朝政,並且聯絡以前的那批兄弟,大家還是一家人,我只不過是從前面隱居到了後面。

    原本以為這樣可以遠離朝廷的紛爭,你向我訴苦,我也沒用啊,我現在手裡沒有權利了,你很明確的告訴你,我在這個集團裡面還是能夠說的上話的。

    但是千算萬算,沒有算到自己的這個徒弟,也就是胡惟庸野心太大,自己真實的清楚朱元璋有什麼本事,但是胡惟庸沒有跟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沒有一直待在朱元璋的身邊,不瞭解朱元璋這個人到底有多麼可怕。因此,胡惟庸做了一件傻事,他選擇像朱元璋宣戰,打算將朱元璋從皇帝的位子上拉下來,至少皇帝的名號,咱倆得一人一半。

    他以為自己做的完美無缺,但是這件事情當告訴李善長以後,李善長表示。絕對不能這麼幹,這一下子問題就大了。如果說李善長不同意,胡惟庸是不能夠呼叫淮西勳貴的。

    所以胡惟庸選擇勸說以前淮西勳貴的那一批老弟兄,再加上李善長的家人一起向李善才勸說說你幫我,終於,李善長實在是忍無可忍說了一句話,我活著你們什麼事兒都不能幹,我死了,你們隨意!

    得,朱元璋等的就是這句話,或者說,等的就是李善長表態。

    朱元璋早就明白鬍惟庸這個人不懷好意,或者說為了給自己兒子鋪路,這種人留不得,因為此選擇設下一個局,讓胡維庸自己往袋子裡鑽。與此同時,調出更多的大魚。

    他一直在觀望自己這個老弟兄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結果現實讓他太失望。

    既然兄弟你想死,那我就送你一程。

    最終,李善長全家滿門抄斬。

    李善長死得不冤,如果他只是一個商賈,或者小官,他可保自己榮華富貴一生,但偏偏歷史的抉擇,讓他到了天下權力的中心,什麼都想要,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值他信女兒大婚在即,泰國政府卻在這時要求將他信引渡回國,巴育的計劃能得逞嗎?